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三位皇子同日而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宫斗,皇子之间争夺皇储之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绝情寡恩的父亲,他的儿子不少,除了夭折的几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而这个问题里提到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
李瑛排行第二,最早被封为真定王,开元三年被立为皇太子。他的生母赵丽妃是艺人出身,相貌好,善于歌舞,李隆基登上皇位之前对她非常宠爱。
鄂王李瑶排行第五,开元二十一年四月加太子太保兼幽州都督,他的母亲是皇甫德仪。
光王李琚排行第八,善于骑射,有才力,很讨父皇的喜欢,兼任广州都督。他的母亲是刘才人。刘才人、皇甫德仪和赵丽妃一样,都是李隆基做藩王时候宠爱的女人,
做了皇帝以后,后宫之中佳丽充斥,李隆基眼界大开,赵丽妃等人慢慢失宠,尤其是在武惠妃进宫之后。
武惠妃得到唐玄宗专宠,生下第十八子、寿王李瑁。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成为皇太子,就想法陷害皇太子李瑛。
另一方面,李瑶和李琚年纪相近,关系亲密。两个人的母亲被皇帝疏远,平时在一起难免会发一发牢骚,皇太子李瑛也是一样。
武惠妃授意她的女婿杨洄搜罗皇太子的言论,跑到唐玄宗面前指责皇太子等人暗中结党,要陷害她和寿王,甚至要对皇帝有所不利。
唐玄宗大怒,要废掉皇太子李瑛,中书令张九龄坚决反对,认为李瑛没有大错,皇太子是国家根本,如果处置不当,会使骨肉相残,朝野动荡,甚至江山易主。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设计,先派人通知皇太子和李瑶、李琚,说皇宫中有奸匪潜入,让他们前去救援。三个人披挂整齐,匆匆奔向皇宫。
同时,武惠妃又对唐玄宗说,皇太子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谋反,正带着兵器赶往皇宫。唐玄宗派人查看,果然看见三人手执兵器匆匆赶来。
在唐朝,皇子搞政变夺权的先例不少,唐玄宗自己就是政变的高手,因此大怒,也不细问,再次提出废掉皇太子。此时,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主持朝政,他倾向于寿王,以此讨好武惠妃,所以并不反对唐玄宗的做法。
于是唐玄宗下诏:“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作恶,全部废为庶人。”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三位皇子被赐死在城东驿。时人感叹三个皇子蒙冤而死,称他们为“三庶人”。
这样的结果大概连武惠妃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心存愧疚,经常在宫中看到一些灵异现象。请来术士镇厌,又把杀死鄂王和光王的凶手射死,还为三庶人改葬,但宫中怪象依旧。
武惠妃惊惧交加,很快染病不起,同年十二月病死。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的三个儿子?(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娶妻王氏,王氏先祖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亲王仁皎,是个五品五官,兄弟王守一。
此时的唐玄宗还是一个落魄的王爷,伯父李显是皇帝,父亲李旦是王爷,伯父李显和韦皇后像防贼一样防着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俩。
王皇后
一心想当女皇的韦皇后毒死了自己的老公李显,女皇没当成,却被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的唐隆政变给灭了,在这次政变中,将门虎女的王氏表现有有胆有识,不但让父兄参与这件危险的事情,自己还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真实父亲同舟共济,共同创业呀。
李隆基当上了太子,发妻王氏当上了太子妃,李隆基一鼓作气摆平了姑姑太平公主,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唐玄宗,王氏顺理成章当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作为唐玄宗的贤内助和事业的追随者,王皇后无疑是很优秀的,但是有一点却是致命的,王皇后一直未能生子,这给了其他嫔妃争权夺利的机会。
赵丽妃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生下儿子李瑛,顺利当上太子,但是却被武惠妃陷害,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一天内被玄宗杀死,一个血腥的家庭悲剧!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是,一天杀三个儿子,唐玄宗也是创造了历代帝王的记录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王皇后没有儿子,也就没有嫡长子,而玄宗的长子因为年少时打猎被野兽抓伤了脸,毁了容,顺位下去就是李瑛了,母亲赵丽妃正得宠,李瑛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太子,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就等着当皇帝了,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武惠妃
年轻漂亮的武惠妃横空出世,很快独得玄宗宠爱,赵丽妃只好靠边站了,这样一来,李瑛的地位难免受到威胁,幸亏老天帮忙,武惠妃虽然得宠,还特别能生孩子,但是生一个夭折一个,一连夭折了三个,这一串打击下来,武惠妃彻底害怕了,等到生下第四个儿子的时候,她都不敢自己带孩子了,送给李隆基的哥哥宁王去养,虽然赵丽妃不受宠了,但是儿子李瑛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但是到了开元十二年,连续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王皇后为了生孩子,保后位,听哥哥王守一的主意,霹雳木刻上天地文和玄宗名讳,经和尚做法后配在身上,保佑她生个儿子,结果被武惠妃得知,秘密举报,这就是著名的“符厌事件”,玄宗大怒,王皇后废为庶人,还搭上哥哥一条命,武惠妃加快了争夺后位的步伐。
第二件:开元十三年,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七岁了,过了危险期,迎回宫中,封为寿王。
第三件:开元十四年,太子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失去母亲的庇护,又迎来一个强大得多对手,李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很快,太子李瑛就迎来了第一场考验,开元十四年,玄宗要立武惠妃为皇后,这一决定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换皇后,就要换太子,况且太子无罪,如此一来政治成本太大。有人提醒唐玄宗,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她当上皇后,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呢?吓得玄宗一激灵,立即放弃这个想法,武惠妃的梦想破灭了,李瑛涉险度过第一关。
李瑛
武惠妃绝不死心,时刻准备下一场战斗
皇后当不上,武惠妃退而求其次,为儿子谋取太子位,转眼间儿子17岁了,在姐姐的婚宴上看上了一个大美人杨玉环,玄宗做主,寿王迎娶美人,武惠妃却又一番滋味在心头,儿子都结婚了,自己还没有把那个没有娘的李瑛给扳倒,面对精明的玄宗和一群反对她的大臣,武惠妃感到势单力薄。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野心家李林甫通过太监给武惠妃传信,愿助寿王登上太子位,朝廷上终于有人了。另一方面,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来头不小,他是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长宁公主的儿子(另一位安乐公主和韦后一起被杀),杨洄表态,愿帮助母亲为哥哥争个太子当当,如此一来,武惠妃实力大增,经过分工部署,武惠妃负责给玄宗灌迷魂汤,李林甫负责在朝堂上运作,杨洄利用公子哥的身份,紧盯太子的一举一动,随时举报。
终于等到机会了,开元二十四年,太子李瑛和弟弟鄂王瑶、光王琚一起喝酒发牢骚,三个人的母亲都是当年得宠,后来有了武惠妃,先后失宠,三个人都埋怨玄宗太过宠爱武惠妃。
其实,喝喝酒发个牢骚很正常,武惠妃去抓住机会,编造谣言,无限放大,在玄宗面前哭的声嘶力竭:太子与两个王爷结党,要害死我们母子!陛下一定要为我们做主!
玄宗当时就怒了,结党营私,这还得了!中国古代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非常微妙,你想想,天天有个人在等着你死了好继承你的江山、你的财富、你的女人,你对这个人能没有戒心,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行。
唐玄宗
唐玄宗血往上涌,把宰相叫过来,当场就准备废掉太子,李瑛的第二次考验来了,比第一次还凶猛。
宰相是谁呢?刚直不阿的张九龄,对着玄宗,他是讲事实摆道理,引经据典,要不说当宰相呢!就是有才,生生给唐玄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最后一句话“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废太子是国家大事,宰相带头反对,玄宗也不敢贸然行事,一肚子火压了下去。
武惠妃沉不住气了,好不容易把皇上的火攻上来,让张九龄给一盆水浇灭了,于是,她主动出击,派心腹宦官牛贵儿去找张九龄,“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话说得很明白,只要你帮忙废掉太子,宰相这个位置给你长期保留,这是要收买的节奏呀!
武惠妃太小看张九龄的政治操守了,以为他和李林甫一样容易收买,张九龄把牛贵儿一顿臭骂,第二天就报告了唐玄宗,唐玄宗这才清醒过来,好家伙,差点上了武惠妃的当,她竟敢勾结宰相,插手朝廷的事儿,唐玄宗可是深深被武则天、韦皇后以及太平公主那个阴盛阳衰时代伤害过的人,就这样,武惠妃的阴谋再次破灭,李瑛的太子之位又一次保住了。
武惠妃釜底抽薪,太子李瑛最终丧命
虽然保住了太子之位,李瑛在玄宗心目中却是逐渐被边缘化了,最要命的是,开元二十四年底,张九龄被罢相了,李林甫当上了宰相,太子李瑛的第三次考验又来了。
张九龄刚走第二天,唐玄宗就召集大臣商议废掉太子的事儿,为什么玄宗又出幺蛾子呢?原来,太子李瑛又出事儿了,头天夜里,武惠妃派人向太子和两个王子假传圣旨,宫内有盗贼,请太子立即带兵护驾,事情紧急,太子三兄弟难辨真假,护驾要紧,太子李瑛、王子李瑶、李琚带着自己的卫队就入宫了,进宫后,武惠妃突然大呼“太子谋反!”,玄宗本身就是政变的行家,立即下令逮捕三个儿子。
第二天,玄宗在朝中提出废除太子,大臣们有些犹豫,但是刚刚当上宰相的李林甫却说了一句要命的话“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立即提醒了玄宗,这句话非常厉害,是有来历的,想当年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极力反对,李勣就说了这句话,高宗立即定下了决心。八十年后,唐玄宗听了这句话后,立即豁然开朗,让谁接老子的班是我的家事儿,凭什么问你们呢?
家父处置,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立即废为庶人,十五天后,兄弟三人被赐死在长安城东的驿站里,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唐玄宗可真够狠的。
三兄弟毫无过错,李瑛还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可真的不假!
寿王李瑁
李瑛是死了,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依然没有当上太子,不但没有当上太子,老婆杨玉环也被老爹李隆基给抢走了,戴了天下第一绿帽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武惠妃害死太子三人,心里有鬼,从此再也不能安宁,多次说看到了他们的鬼魂向她索命,从此一病不起,让巫师做法,给太子三兄弟改葬,甚至是用处死的人为他们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也无济于事,最终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可见,亏心事做不得呀!
失去母亲庇护的寿王李瑁不仅没有抢到太子,老婆也混丢了,真够窝囊的!
这就是报应吧!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唐玄宗杀了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本来最大的受益人寿王李瑁,却反而赔上了自己的王妃杨玉环。
唐玄宗杀三个儿子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这事基本标志着开元盛世的结束。那个雄才大略,锐意进取的唐玄宗,马上要蜕变成只知道享受生活的风流太平天子了。
事情很简单,玄宗年间最后一个好宰相,张九龄下台了。
唐玄宗把他贬到了偏远的荆州。总之,彻底地离开了长安这个繁华而又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
第二天,唐玄宗就把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儿子贬为老百姓。
十五天之后,唐玄宗就下令杀了他们。
为什么要杀这三个儿子?
因为有人告他们搞小团伙儿,密谋谋反!
谋反起家的唐玄宗对这种事非常敏感。
那,太子李瑛真的有心谋反吗?
太子李瑛的悲催太子路。
李瑛还真冤枉。
李瑛被唐玄宗立为太子,还是开元三年时候的事。
按说李瑛没这资格当太子,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
就因为唐玄宗的王皇后没有子嗣,所以唐玄宗没有嫡子。
而玄宗的长子,是个顽皮的小家伙,打猎的时候,被野兽抓破了脸,破相了。
大家都知道,唐朝选官都要“美姿仪”,不仅要求相貌英俊还要风度好,因为代表了朝廷的脸面。
更何况代表大唐脸面的太子呢。
所以,唐玄宗的长子自动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而玄宗这位风流天子,当时正宠爱赵丽妃,
于是,李瑛这位第二子,就子凭母贵,当上了太子,而且这一当就二十年。
这二十年,可不是太平太子,而是惊心动魄的过来的。
在大唐,太子真的是一份危险的职业。
关键是,唐玄宗,也是这么想的,还有什么工作像太子一样是一心等待他的死亡呢?
有人连这份工作也不想让李瑛好好地干。
这人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一来,年老色衰的赵丽妃立刻靠边站了。
太子李瑛的地位开始有危险了。
常言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 但是这时候的武惠妃,虽然有想法,但是没实力。
因为她生的孩子,接二连三地夭折了。这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真的生了三个死了三个。
第四个,她也害怕了,想了个办法,交给了唐玄宗的大哥,宁王,让皇帝李宪。
有意思吧,李宪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但是坚决不当太子,让给了老三李隆基。
所以,他死后,被追封为让皇帝。
这人非常聪明,知道太子这个工作的危险程度,所以坚决让出去了。
唐玄宗把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中宗李显之妻)杀了,他爹李旦当了两年皇帝,赶紧禅位给他。
唐玄宗继位之后,李宪就在家敲鼓学外语(龟兹书籍)为乐。
所以唐玄宗对他特别放心。
武惠妃就觉得宁王是个明白人,有福气,就把第四个儿子李瑁,交给了宁王,让他帮着养,对外也说是宁王的儿子。
希望孩子能沾上宁王的福气,平安长大。
- 宁王还真有福气,李瑁平安长到了七岁,武惠妃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李瑁平安长大,回到了唐宫,并被封为寿王,对,就是杨玉环未来的丈夫。
武惠妃很了解唐玄宗的脾气,自己受宠,李瑁就有机会当太子。
看她姓什么?姓武!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
武则天早把剧本写好了,武惠妃直接按着剧本来就可以了。
第一步,开元十二年,武惠妃扳倒了王皇后。
按照武则天的剧本,下一步,武惠妃就该向着皇后的位子努力奋斗了。
开元十四年,唐玄宗试探着对大臣说,武惠妃贤惠,应该立为皇后。
精彩的地方就在于,武则天的剧本,不止武惠妃知道,群臣们也知道。
而且,开元十三年,太子李瑛的亲妈赵丽妃死了。
这时候武惠妃想当皇后,那就是要换太子的节奏啊!
大臣们就把这种担心很直白地说出来了。
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他们老李家做这样的事,还少吗?
唐玄宗这时候,刚四十岁,还不糊涂,想了想自己的先人们那些经历,
想到高宗李治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是为了和长孙无忌那些旧勋贵集团作斗争。
而自己换皇后是为什么呢?没理由啊!
而且,这确实会引起动荡,所以,就把这事放下了。
武惠妃呢,可能觉得这时候,孩子还小,要不等等再看吧。
这一等,就是十多年过去了。
太子李瑛的第一次危机,安然度过。
形势发生变化,又有两个人希望太子李瑛下台,加入了武惠妃的队伍,太子李瑛的第二次危机,来了!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寿王李瑁17岁了,娶了大美女杨玉环为妻。
武惠妃又坐不住了。
孩子成年了,关键是,唐玄宗五十岁了,再不争太子,可能就晚了!
可是武惠妃最大的助力唐玄宗不管这事了,怎么办?
有热心的人,谁?李林甫。
唐玄宗时期,都是实行双宰相制。
两个宰相,一般是一个刚,一个柔,一个为主,一个为次。
很好地解决了之前宰相多如牛毛,效率低下的矛盾。
张九龄和李林甫,就是这种组合。
张九龄耿直,李林甫委婉。唐玄宗是很满意的。
可是李林甫不乐意,他一心想把张九龄挤下去。
办法总是有的,他看到了武惠妃的野望,他感觉这是自己的机会。
大唐皇宫,就是个到处撒风漏气的这么一个地方,要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么多政变。
李林甫很方便地就传话给武惠妃,我帮您!我帮寿王争太子!
各取所需,武惠妃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是,还缺个人,缺一个能一直盯着太子李瑛的人,
缺个等着他犯错的这么个人!
武则天家族的阴影,再次浮现。
不是姓武的,而是武则天的母亲,老杨家的人。
唐中宗李显的外孙子,长宁公主的儿子,杨洄!
对,杨玉环也出自这个杨氏家族。
这杨洄娶了武惠妃的女儿咸宁公主,又成了武惠妃的女婿,
这可是亲上加亲了。
并且,唐玄宗还杀了杨洄的外祖母韦皇后,这杨洄有足够的动机来给老李家添点堵。
万一成功了,换上自己老婆的兄弟当太子,那该多好,富贵长保了不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机会来了!
根子还在唐玄宗这里。他实在是太多情,也太容易移情别恋。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人的母亲,都有过被唐玄宗专宠,又失宠的经历。
他们的人生经历也跟着起起伏伏。
有共同语言,三个人就特别喜欢在一起聚聚。
聚在一起的共同话题,当然就免不了地发发玄宗的牢骚。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更何况杨洄本来就盯着这件事呢?
他立刻如获至宝,赶紧报告给了武惠妃。
武惠妃一听大喜,当然,她也不会蠢得直接把原话报告给唐玄宗。
因为那样力度不够啊!
《鹿鼎记》里韦小宝说得好啊,说谎话就得九分真的,最关键处那一分是假的。
武惠妃就哭着向唐玄宗诉苦,说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兄弟结党!痛恨武惠妃夺了唐玄宗对他们母妃的宠爱,要除掉武惠妃和寿王,并且还说了唐玄宗很多坏话!
这武惠妃,还真的是无师自通了。
唐玄宗听了大怒,当皇帝的,除了对太子的态度从来就是非常矛盾的。
他们既希望自己选定的继承人能力超卓,但又不希望太子们能力强到足以挑战他们的权威。
更何况是对他这个现任皇帝心有怨言呢?
心有成见的唐玄宗第二天就在朝堂上指出太子李瑛结党营私,祸乱朝纲,提议要换太子!
盛怒之下的三十年的老天子威仪还是很盛的。
大家都不敢说话。
但是有人敢,谁?大唐首席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那是一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大唐开元名相!
开元二十一年,要是唐玄宗能听从他的话,杀掉安禄山以绝后患,哪里来的安史之乱!
张九龄一听唐玄宗要换掉太子李瑛,立刻就直言劝谏。
他劝唐玄宗不要单凭风言风语,就要换掉太子。太子已经在位二十年,一直居于深宫,天天接受唐玄宗的教导,没听说犯过什么大错,怎么能轻易动摇国本呢?
沉了沉气,张九龄见唐玄宗还气哼哼的,又打算从根子上说破这件事。
但是又不能真的直接说武惠妃如何如何。就举了很多历史上君王听信了后宫谗言,导致国本动摇的例子。
唐玄宗正在气头上,根本听不进去,但是,也不好太过违拗宰相的意思,这事当天就搁置了。
李林甫可忍不住,但是他又不敢和张九龄对着来。
就摇头晃脑,小声嘀咕,又恰巧能让唐玄宗的近侍能够听到的音量说:此乃陛下家事,何足为外人道也!
这是徐茂公当时默许唐高祖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说的话!
这个李林甫,还真是不学无术,只会抄徐茂公的作业!
但他就是这么个人,就是这种风格,能垫上一句话的时候,绝不放过机会。
唐玄宗听了,豁然开朗,高宗做的,我为什么做不得?这是我们家的事啊,你宰相管得着吗?
但是,好像哪里有些不对。
唐玄宗在犹豫,以他的脑袋,怎么会想不明白,换太子会带来的动荡。而且,这事也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
唐玄宗在犹豫,但是武惠妃的一个举动,却让他下定了决心,不换!
武惠妃做了一个愚蠢的举动,她派人去给张九龄递话了:
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
武惠妃认为这是诱之以利,许之以权,没人能不动心。
而张九龄则认为这是对他人格和操守的侮辱!
他立刻把武惠妃的原话,原原本本一字不改的汇报给了唐玄宗。
这下触到了唐玄宗的底线了,唐玄宗可是见识过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对大唐产生的危害的。
尤其是武惠妃竟然能够想到勾结宰相,祸乱朝纲!
这个女人,也太不简单了,差点就被她的眼泪给骗过去!
不能让武惠妃的政治野心得逞!
太子李瑛,终于度过了他的第二次政治危机。
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了参知政事牛仙客,触怒了唐玄宗。
唐玄宗认为张九龄荐人有误,把他贬去了荆州担任长史。
太子李瑛最重要的支持者,没有了。
武惠妃最终实现了皇后梦,只不过是,在她死后。
唐玄宗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
按说,武惠妃离皇后的位子,只有一步之遥了。
寿王李瑁的太子之位似乎也唾手可得了。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武惠妃,病了。
她的心理素质,实在是不如杀亲子不眨眼的武则天。
她天天梦到太子李瑛三人前来找她算账。
这一来二去的,武惠妃竟然一病不起,死了!
死后,唐玄宗追封她为“贞顺皇后”,算是完成了她的心愿,终年,三十八岁。
武惠妃一死,唐玄宗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任何理由封寿王李瑁为太子!
不仅是因为他任性胡为,才干不足。
而且武惠妃的死因,也让唐玄宗明白了太子李瑛三人就是被武惠妃陷害而死。
这要是再立李瑁为太子,那不是鼓励大家继续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来争夺太子位吗?
那他大唐还有安宁的日子吗?
所以,最终在高力士的建议之下,选定了第三个儿子,忠王李玙为太子,这就是未来的唐肃宗李亨。
可怜武惠妃白费心机,可怜李瑛三人冤屈而死,便宜了李亨,享受了胜利的果实。
武惠妃的死导致了另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后果,杨玉环入宫。
风流天子唐玄宗,自从武惠妃死了之后,看后宫那个妃子都没兴趣。
顿感中宫匮乏。
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进入了他的视野。
终于,杨玉环变成了女道士杨太真,杨太真又变杨贵妃。
可叹,武惠妃才真的是赔了儿媳妇又丢了性命。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
开元盛世,结束,大唐风华,开始走向没落。
我们从唐玄宗因为对后妃的专宠,而听信谗言,废太子,杀儿子,驱走贤相张九龄。
应该说,是他一手开拓了开元盛世,
也是他一手葬送了开元盛世。
大唐风华,从此腰斩。
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夸张,按照史料记载,李隆基只是将三位皇子废为庶人,随后三位皇子才死于非命。当然,三位皇子虽被废为庶人,但毕竟是龙脉之后,非得李隆基默许,也无人敢谋其性命,所谓虎毒不食子并不适合危机四伏的皇家!
事件经过
李隆基所废三子分别是二皇子太子李瑛、五皇子鄂王李瑶、八皇子光王李琚,这三个人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太子党”。在众多皇子中,李琚与李瑶又最有学识,深得李隆基喜爱。而李瑛则是由于母亲赵丽妃深受宠爱而被立为太子,李瑛上边其实还有个哥哥名叫李琮,由于年龄上没有优势,且在打猎中被猴子抓伤面部,可能造成了破相,故而李隆基未立长子为储,又因太子妃无子,论资排辈便到了李瑛身上。
(赵丽妃剧照)
李瑛之母本是市井娼妓,由于擅长歌舞才受宠爱,所以在其子立为太子以后,赵丽妃本应进位为后,但诸多大臣因出身问题反对,故而王皇后被废以后她也未得册封。倒是武惠妃的日益受宠,使赵丽妃的地位逐渐下降,一方面武惠妃正值年轻貌美之际,一方面又有父亲恒安王武攸止的武家背景,母亲郑国夫人杨氏的杨家背景,也成为朝臣相互巴结的对象,其中就包括奸相李林甫。
(右为武惠妃剧照)
开元十四年(726年),赵丽妃病逝,李瑛更失去了依靠,武惠妃便趁机开始为自己子嗣的将来规划,即李敏、李瑁、李琦(杨玉环本就是李瑁之妻)。惠妃的女婿杨洄时常为她搜集太子的动向,有所把柄就密告之,惠妃也通过这些把柄向玄宗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为此玄宗还曾一度要废掉太子,好在张九龄劝阻才作罢,但当张九龄卸任以后,李林甫上位成功,他便在圣人面前大肆褒奖李瑁,这也赢得了惠妃的青睐,当时朝内“反武之声”高扬,武惠妃当然也需要一个政治依靠,因此相妃二人很默契的达成统一战线。
(李林甫剧照)
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新唐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七》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杨洄这个投机者再次构陷“太子党”,告发说太子与二王欲联合外戚谋反,这个外戚指的是太子妃兄长薛锈。惠妃抓住机会,宣称宫中入贼人,请太子帮忙擒拿,李瑛也未多想,带着二王披甲持刀就进入了后宫。与此同时,惠妃立即向玄宗告发太子披甲持刀入宫,意在谋反,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惠妃所言,立即问李林甫如何处理。李林甫推脱不语,称皇上家事不便多嘴,没有为太子力争一句,玄宗便下定决心,废太子与二王为庶人,赐薛锈死。
事件分析
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就是后宫斗争的结果,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朝内反武、反杨的政治态势正热,但难以撼动武家树大根深的政治势力。李林甫是正宗的皇家宗亲后裔,晋升时还要向武家寻求政治支持,其中就包括武三思府里出来的大宦官高力士,只不过高力士并没有提供太大便利,所以李林甫与武惠妃的统一战线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联盟,武惠妃正值受宠之际向李隆基吹了不少枕边风,李林甫能够成为黄门侍郎多半要归功武惠妃,为其后来成为中书令(右相)打下基础。所以作为政治回馈或者自己培植新君,他非常想推崇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储君。
(李隆基剧照)
所以当李隆基得知李瑛“造反”的消息后,最为倚仗的大臣李林甫不发一言,这个态度就很明显了,就是要置太子于死地。当时的李隆基已经52岁,他是经历过唐中宗遭韦后及安乐公主谋杀的,因此对于宫内叛乱心有余悸。加之年事已高,对于这种“造反”更是不可容忍,人越老越需要安稳的环境,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如汉武帝对待太子刘据一样,因为太子的“造反”就是现任皇帝的催命符,这种罪名是不可能饶恕的。
(李亨剧照)
其实这件事情的获利者并非李林甫支持的寿王李瑁,而是后来被立为太子的李亨,李亨的生母也是名门杨氏,但位份却不高,当初李亨出生前,由于太平公主的威胁,李隆基一度想让这个孩子堕掉,以免祸及自身,杨氏生下李亨后为保住儿子,干脆送给了李隆基正妻王氏,也就是后来的王皇后,王氏由于没有儿子,所以待李亨视如己出,所以李亨才是最有机会成为太子的。
(贺知章剧照)
李亨两岁时就被封为陕王,五岁时就开始遥领节度使,始开唐朝诸王遥领节度使之先例。只不过李瑛被立太子时,李亨只有四岁,否则李隆基能绕过李琮立老二,也可以绕过老二立老三。加之李亨自幼被李隆基重点培养,以当时大唐的学问担当贺知章为其师,并以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李亨成年之后担任过河北道大元帅,抗击契丹立下军功,并在军中威望颇深,如皇甫惟明、王忠嗣这些疆塞重将都与李亨友善,他在开元二年(732年)就被加封为司徒,在朝内外皆培植出自己的政治势力,要说李瑛被废,我觉得李亨背后的这些势力不会没有插手。
早在王皇后在世时,武惠妃就多次诋毁她,这在明面上是争宠,背后则是对李亨的忌惮,武惠妃所做的努力无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但王皇后将李亨视为己出,这在身份上就高出李瑁一头。所以惠妃构陷太子李瑛,实际上也帮了李亨一个大忙,李亨上位之后,便出现了李林甫与李亨的明争暗斗,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综上,李隆基废三子的事情从本质上讲,是后宫为储位进行的斗争,惠妃与李林甫一方成为明面上的恶人,而李亨与贺知章成为笑到最后的幕后玩家,从而也造就了后来太子与宰相之间的权力斗争,只能说李隆基在前期处理储位问题上过于草率,而到了李亨为储君时,任凭李林甫、杨国忠如何构陷,李隆基守住了底线,没有造成二次悲剧,也成就了唐肃宗李亨拯救大唐江山的丰功伟绩。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有过两位绝世宠妃,除了大名鼎鼎的杨玉环之外,还有一个受宠时间更早的妃子,她是武则天的堂侄女,也就是杨玉环的前婆婆武惠妃,而李隆基之所以一日之内连杀三子,正是因为武惠妃。
李隆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风流天子,早在他在当临淄王的时候,他就妻妾成群了,而这其中有一个人很特别,她就是后来的赵丽妃。
赵丽妃出身寒微,原本只是潞州地区的一个歌女,有一次李隆基外出私访,偶然见到了赵丽妃,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为其赎身并娶为小妾,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而且生下了一个儿子李嗣谦(即李瑛)。
后来,李隆基对赵丽妃十分宠爱,胜过其他所有妃子,因此在李隆基称帝之后,就册封赵丽妃为三妃之一。
不仅如此,因为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皇后无子,赵丽妃又受宠,因此赵丽妃之子李瑛也水涨船高,先是被封为王爵,后来又在九岁的时候被封为皇太子。
除了赵丽妃之外,李隆基在登基之前,还有两位妃子比较受宠,她们就是出身良家子的皇甫德仪与刘才人,这两人分别为李隆基生下儿子李瑶和李琚,李隆基登基后,李瑶和李琚都被封为王爵。
不过,事情在李隆基登基后数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欲罢不能的女子,这个人就是武惠妃。
武惠妃出生于599年,是武则天堂侄武攸止的女儿,由于武攸止死得早,所以她很小就被武则天接入宫中抚养。
李隆基继位的时候,武惠妃只不过十四岁,有一次李隆基在宫中偶然遇见她,见她美貌绝伦,便纳其为妃。
不过,武惠妃虽然受宠,但因为当时整个朝堂反武风气很盛,因此她的地位一直都不太高,对赵丽妃等人也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威胁。
但随着时间流逝,武惠妃连续生下四子三女,成为李隆基妃子之中子女最多者;再加上她聪明乖巧,善于奉承,因此越发得李隆基的宠爱。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一度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但因为朝臣阻止,他便立武惠妃为三妃之一的,另外两妃即赵丽妃和华妃。
虽然是三妃并立,但武惠妃的待遇明显更高,由于王皇后被废,她的地位其实等同于皇后,负责管理后宫。
而随着武惠妃的地位暴涨,赵丽妃等人开始受到冷落,太子李瑛以及兄弟李瑶、李琚都会各自母亲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还说了很多怨恨的话。
而武惠妃也不是个善茬,由于她的前两个儿子早死,因此她有意扶持第三子寿王李琩成为太子。
开元十四年,赵丽妃因病去世,武惠妃由此彻底坐稳了宠妃的位置,而李琩也因此受益匪浅,成为李隆基最喜爱的儿子之一。
不过,李隆基虽然喜爱李琩,但他考虑到江山社稷稳固,起初并没有动过改立太子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武惠妃决定采取行动了。
武惠妃有个女儿咸宜公主,是李隆基最喜爱的女儿之一,她在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下嫁给卫尉少卿杨洄,杨洄是个极有野心之人,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他决定帮助武惠妃废掉李瑛的太子之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洄派人盯梢李瑛,只要李瑛有一点过错,就立马报告武惠妃,而武惠妃则添油加醋地报告李隆基,致使李隆基对李瑛越发失望。
有一次,武惠妃对李隆基说,太子结党营私,为了保住太子之位,竟然想要铲除她与儿子李琩。
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
李隆基当然知道李瑛的处境了,李琩正是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胁,因此相信武惠妃说的话是真的,于是大怒,就准备下诏废黜李瑛。
不过,宰相张九龄得知这件事后,知道李瑛是被冤枉的,于是上书李隆基,劝他不要轻易废黜太子,还拿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作为说明,李隆基由此打消了废黜李瑛的想法。
但是,李瑛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他依然是既无靠山也无外援,除了两个与他较好的兄弟李瑶和李琚,以及张九龄等正直的大臣之外,再无他人可以依赖了。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举荐的人不称职而被罢免宰相之位,大奸臣李林甫则替代他成为宰相。
李林甫上台之后,极力巴结武惠妃,他揣测武惠妃有意拥立李琩,便明里暗里表示认同李琩成为太子,武惠妃因此很高兴,她觉得有了宰相的支持,是时候彻底解决问题了。
于是,以武惠妃为首,李林甫、杨洄等人为辅的政治利益集团就形成了,他们的目标直指可怜的太子李瑛。
事实上, 李瑛虽然贵为太子,但在他人生最后几年,受宠程度远不及李琩,尤其是在李琩的婚事上,就可见一斑。
开元二十二年,咸宜公主的婚礼在洛阳举行,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的杨玉环也应邀参加,李琩在婚礼上与她偶遇,被她的绝世容颜所吸引,因此在婚礼结束后,就央求武惠妃聘,要去杨玉环为妻。
皇子的婚礼不比平常人,是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但李隆基宠爱武惠妃,便想都不想就答应下来,还为李琩与杨玉环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反观李瑛,虽然李隆基也为他娶了女儿唐昌公主驸马薛锈的妹妹为妻,但婚礼的规模并不大,显然无法与李琩相比。
因此,当李琩的婚礼举办之后,许多大臣就揣测,李琩未来取代李瑛成为太子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李林甫便有意扶持李琩。
因此,当李林甫坐上宰相之位后,就积极向武惠妃和李琩靠拢,并在随后发生的事情里采取了实际行动。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武惠妃、李林甫、杨洄设计了一条轨迹,准备将李瑛、李瑶和李琚一网打尽。
有一天,杨洄跑去告诉李瑛、李瑶、李琚及薛锈,说宫中出现了盗贼,要他们带兵前去抓捕,还说这是武惠妃的意思。
李瑛作为太子,当然有保护皇子的职责在内,因此他没有怀疑,就穿着铠甲,与李瑶、李琚及薛锈率军进入皇宫。
而李瑛等人入宫之后,武惠妃却突然跑去赵李隆基,说李瑛等人造反,已经率军打到宫中了,李隆基因此大怒,便派人将李瑛等人全部抓捕。
既然是造反,那就应该有厮杀才对,可李隆基见到李瑛等人的时候,他们的开加上连一滴血都没有,这怎么能叫造反呢?
这事连平常人就想得到,作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怎么会想不到呢,可他还是认为李瑛等人造反,还召来李林甫,问他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李林甫老奸巨猾,他为了掩饰自己与武惠妃等人是同谋,便对李隆基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不方便掺和。
事实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既然李瑛等人造反,就应该处死,但这话不是他一个臣子该说的,得由李隆基自己做决定。
李隆基心领神会,便下令废黜李瑛的太子之位,与李瑶、李琚一起废为庶人,薛锈则被流放。
不久后,李隆基又下令,将李瑛、李瑶、李琚赐死于城东,当时京城百姓都知道此三人是被冤枉的,只有李隆基登上少数人认为他们确实造反。
就这样,在一天之内,李隆基便杀死了三个儿子,而这一切都是武惠妃策划的,那她的阴谋最后得逞了吗?
李瑛去世之后,太子之位空缺,李隆基便召李林甫商议储君之事,李林甫当然极力推荐李琩了。
但李隆基在这件事上很谨慎,他认为李琩虽然是他的爱子,但第三子忠王李玙(也就是唐肃宗李亨)也不错,因为李玙“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
一个是自己宠妃的儿子,另一个则更加优秀,究竟该选谁呢?李隆基拿不定主意,便暂时搁浅了这件事。
而不久之后,武惠妃却突然生病了,史书上说她得了疑心病,时常梦见被她害死的李瑛等三位皇子,因此精神状态很差,身体素质也下降了许多。
为了解除心魔,武惠妃派人给李瑛等人改葬,并用活人陪葬,结果各种办法都用了,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到后来,武惠妃连觉都睡不着了,时常处在惊吓之中,一遇到风吹草动,就胆战心惊。
没过多久,武惠妃就在惊吓中去世了,时年三十八岁,李隆基十分伤心,为她举办的隆重的葬礼,还追封她为皇后。
而随着武惠妃的去世,李隆基也变得郁郁寡欢,虽然后宫佳丽三千,却没有一个人合他的心意。
有一天,一个阿谀奉承之徒对李隆基说,寿王妃杨玉环天生丽质,可以召入宫中,李隆基寂寞难耐,便顾不得什么道德伦理了,下诏让李琩送杨玉环入宫,李琩虽然不舍,但也只得遵旨而行。
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或言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
杨玉环入宫后,深得李隆基喜爱,但杨玉环毕竟是他曾经的儿媳,他与杨玉环如何面对李琩,就成为他一个心病。
因为这一缘故,李隆基对李琩的宠爱日渐稀少,而李琩成为太子的可能性也更小了,但李隆基并没有完全排除李琩。
开元二十六年,坊间关于李隆基和杨玉环不伦恋的议论越来越多,李隆基因此越发难以面对李琩,但他也难以下定决定立李玙为太子,因此有些不开心。
恰在此时,李隆基的贴心小棉袄高力士对他说,何必为这事烦劳,只要立最年长的儿子就行了,这样就没人敢再争了。
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当时李隆基的大儿子李琮因为狩猎而伤及面部,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二儿子太子李瑛也已经死了,因此高力士所说的最年长的儿子,其实值的就是李玙。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么说,于是下定决心,不久后就下诏立李玙为太子,李琩因此彻底没了成为太子的可能,而武惠妃生前的谋划也因此化为泡影。
再回过头来看李隆基连杀三子这件事,极有可能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的一种做法。
前文说武惠妃诬陷李瑛等人造反,李隆基不辨真伪,就处死了三个儿子,难道他真的这么糊涂吗?
事实上,李隆基在开元年间还是很英明的一个人,他之所以连杀三子,可能并不完全是受武惠妃的蒙蔽,而是他故意装糊涂,顺势将三个儿子杀死。
道理其实很简单,当时李瑛饱受攻击,他的太子之位是很难坐稳的,而且引发了朝堂纷争。
尤其是,李瑛的母族太过羸弱了,支持他的人又很少,因此根本没人帮得了他,让这样一个人未来当皇帝,他能坐稳皇位吗?
因此,李隆基不得不考虑选一个母族更强大、支持者更多的人作为太子,武惠妃的儿子李琩是个合适的选择,杨贵嫔(弘农杨氏)的儿子李玙也比较合适。
起初,因为张九龄等人的阻扰,李隆基未能废黜李瑛,但李林甫上台后,虽然没有明着对抗李瑛,但也不支持李瑛,因此他笃定李林甫可能支持李琩,因此当武惠妃诬陷李瑛等人造反的时候,他就顺势而为,将李瑛等三个儿子给处死了。
这种做法当然是很残忍的了,所谓虎毒不食子,但李隆基为了朝局稳固考虑,不得不牺牲这三个儿子了。
但实际上,李隆基这么做的效果,其实也不太好,因为无论是李林甫,还是后来的宰相杨国忠,都不支持李玙,结果引发了朝廷内斗,李玙最后迫不得已,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就发动马嵬兵变,夺取了皇位。
因此,李隆基连杀三子,他并不是受益者,武惠妃和李林甫也不是,可见并不是心狠手辣,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的。
《新唐书》记载:帝意决,乃诏:“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同恶均罪,并废为庶人;锈赐死。”瑛、瑶、琚寻遇害,天下冤之,号“三庶人”。
这里说的是唐玄宗把他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没过多久,这三个皇子就“遇害”了。
当然了,这里并没有说是唐玄宗杀掉自己的三个儿子。不过,毕竟是唐玄宗的三个儿子,就算他们已经被废为庶人了,唐玄宗如果不开口,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武惠妃,都不敢杀他们。显然,杀他们的命令肯定是唐玄宗下达的。只不过史书要为尊者讳,所以没有直接说而已。
(唐玄宗剧照)
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三个儿子呢?
太子李瑛是唐玄宗的次子,母亲是赵丽妃。鄂王李瑶是唐玄宗第五子,母亲是皇甫德仪。光王李琚是唐玄宗第八子,母亲是刘才人。
我们知道,在古代享有继承权的都是嫡子,但因王皇后没有生育,而庶长子李琮在少年时被豽抓破脸,大约长相有碍观瞻,因此失去了被立为太子的资格。
按顺序,庶次子李瑛便得到了被立为太子的机会。
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早在唐玄宗还是临淄王时,便很得宠爱。待唐玄宗继位称帝后,赵丽妃依旧宠冠后宫。
因此在开元三年,李瑛无可厚非地被立为太子。
然而不久,唐玄宗的后宫发生了变化。原来,在唐玄宗继位后,后宫又多了位武惠妃。
善于逢迎、性情乖巧的武惠妃很快就博得了唐玄宗的欢心,赵丽妃等人从此全都只能靠边站。
开元十二年,武惠妃的一切待遇已经等同于皇后,她的母亲也被封为郑国夫人,而她的兄弟们也因为她得宠而跟着封官进爵,显赫至极。
最关键的是,唐玄宗废掉王皇后以后,打算改立武惠妃为皇后。
(武惠妃剧照)
宰相张九龄等人对此坚决反对。一方面,他们认为武惠妃是武氏后人,武则天夺权的事也没过多少年,难道想再轮回一次?另一方面,武惠妃做了皇后,难道让李瑛给她的儿子李瑁腾太子之位?
在张九龄等人的劝阻下,唐玄宗终于没再坚持立武惠妃为后。
武惠妃心有不甘,但由于没有势力,只得隐忍不发。
就在此时,李林甫暗中谒见了武惠妃,表示“愿为寿王(李瑁)万岁计”。
除此外,咸宜公主(武惠妃所生)的驸马杨洄为了取悦武惠妃,也在李瑛身边安置眼线,随时向武惠妃汇报李瑛的一举一动,并极尽诬陷诽谤。
武惠妃也常常在唐玄宗面前哭泣,说李瑛结党营私,要谋害她们母子。
唐玄宗见武惠妃哭得梨花带雨,一时气恼不过,便要废掉李瑛的太子之位,结果再次遭到张九龄等人的阻挠,终于作罢。
武惠妃看出来,想要让李瑁得到太子之位,只有想办法除掉张九龄等人。于是和李林甫勾结,最终通过种种手段,将张九龄赶出了京城。
随后,在武惠妃的帮助下,李林甫接任宰相之位。而李林甫则投桃报李,常常在唐玄宗面前夸赞李瑁,适时地贬低李瑛。
(李瑛剧照)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杨洄向武惠妃构陷李瑛兄弟三人,经常在一起抱怨唐玄宗,并和太子妃的兄弟薛锈阴谋造反。
武惠妃趁李瑛三兄弟醉酒之时,命人前往告诉他们,声称宫中有贼,要他们进宫护驾。
李瑛一向孝顺。听说后,顾不得辨别真假,便和两个弟弟穿戴好盔甲,冲进宫中,打算擒拿贼人。
就在此前,武惠妃已禀报唐玄宗,称李瑛三兄弟联合谋反,现在已经穿着盔甲带着兵器,冲进宫中了。
唐玄宗于是派人查看,果然如武惠妃所言。于是把李瑛三兄弟抓捕入狱,问李林甫该如何处置?
李林甫却称,这是皇上的家事,不是臣该干预的。
这样一来,唐玄宗便不用顾忌朝臣们的议论,直接把李瑛三兄弟废为庶人。然后,他们三兄弟便“寻遇害”。
那么,唐玄宗为何要在很短时间内害死自己三个儿子呢?
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唐玄宗在第一次废太子时,看到张九龄等人一再劝阻,便认定李瑛羽翼渐丰,唯恐他发动政变,威胁皇权。
第二,李瑛三兄弟被关押后,他们的娘家亲戚纷纷设法,想要营救李瑛三人,当武惠妃把这些情况告诉唐玄宗后,唐玄宗害怕有人趁机作乱。
毕竟唐玄宗当初能登上帝位,也是数次政变才成功得到。他当然不希望重蹈覆辙,被人从他的手中夺去皇权。所以他快刀斩乱麻,很快就处死了李瑛三兄弟。
由于李瑛做太子20多年没有过失,而李瑶和李琚又颇有学识,结果,他们却死得不明不白,因此后人为他们惋惜不已,同时痛恨唐太宗心狠至极。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唐玄宗李隆基在和杨贵妃你侬我侬之前,其实是深爱着武惠妃的,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才心里缺了一角爱上了儿媳杨玉环。武惠妃的去世正是和李隆基一日之内连杀三个儿子(包括当时的太子李瑛)有关系。
说起来,李隆基共有30个儿子 29个女儿,但是这59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是庶出,王皇后不孕不育了十几年,然后被李隆基废黜,但之后再也没有立皇后。没有嫡子则立长,李隆基的庶长子名为李琮,神龙政变前后为刘华妃所生,李琮曾在打猎的时候面部受伤,也因此无缘太子之位。李隆基的庶次子为李瑛,706年为赵丽妃所生,715年,10岁的李瑛被立为太子。也是在715年左右,武则天之武家的后人武氏进入李隆基的后宫,并成为后来的武惠妃。
武惠妃一进宫就极其受宠,但于子嗣一事上却很是艰难,倒不是说武惠妃不能生,而是生下来养不活,716年和719年生下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活过2岁,等到720年李瑁出生的时候,为了保全这个孩子,李隆基特意将其交给大哥李宪抚养,这才使得李瑁平安长大,武惠妃之后生的孩子也都活了下来。
在724年王皇后被废之前,武惠妃在后宫的规制已经等同于皇后,只是武惠妃的特殊身份使其离皇后之位始终差那么一点距离。但也已经足够威胁到太子李瑛的地位了,尤其是李瑁一天天长大,武惠妃也有了想法。太子和武惠妃之间已经有了矛盾。
彼时,李隆基任临淄王的时候,太子李瑛之母赵丽妃、鄂王李瑶之母皇甫德仪、光王李琚之母刘才人皆有宠于李隆基,但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专宠武惠妃,这些老人渐渐被遗忘在角落里,三子很是不平,常常在一处说武惠妃的坏话,再加上李瑛深怕太子之位被夺,由此愈加恨武惠妃。
735年,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下嫁杨洄,杨洄这个人很是会迎合别人的心思,他知道武惠妃的心事,于是平时总喜欢监视太子李瑛三人,然后回来报告给武惠妃。
武惠妃两眼一红,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下来,和李隆基哭诉太子结党营私,欲图谋不轨,加害武惠妃母子等等,要知道李隆基之前已经经历过数次政变,太知道权力能让人变的无情,于是就动了废太子的心思,不过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属于保太子一派,他劝阻了李隆基,毕竟李瑛确实也没有真做什么坏事,而且易储容易动摇国本,必须慎之又慎。
但后来,李林甫取代张九龄做了宰相,李林甫可不管会不会动摇国本,他只是希望获得权势,于是他开始向武惠妃示好,大赞李瑁的才能,太子李瑛的地位岌岌可危。737年,杨洄再次向武惠妃诉说太子李瑛三人和李瑛的大舅哥薛锈有异志。武惠妃决定动手,设下圈套让他们往里钻,然后武惠妃又向李隆基哭诉。事实摆在那里,由不得李隆基不信,当他询问李林甫该怎么办时,李林甫并没有劝阻李隆基慎重考虑,反而说这是陛下家事,想怎么办全凭陛下说了算。
没有人阻止,李隆基就把太子李瑛三人废为庶人,薛锈被赐死,不久,李瑛、李瑶、李琚三人同时遇害。
三人被杀后,武惠妃也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很快,她就因为心里有鬼,被自己给吓死了,而她的儿子李瑁非但没有被立为太子,娶的王妃杨玉环还被自己的父亲李隆基给霸占了。倒是这一切便宜了李隆基的庶三子李亨,也就是未来的唐肃宗。
关于唐玄宗废太子,并且一次杀死三个儿子的事件,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加载就不一样。《旧唐书》中是这样记载的,李隆基称帝以后,立李瑛为太子,李瑛的母亲是赵丽妃,赵丽妃是个伎人,有才貌,善歌舞,唐玄宗对她非常宠爱,到了开元初年,武惠妃得宠,赵丽妃等妃子日渐失宠,但是李瑛依然为太子,武惠妃呢也有自己的儿子,就是寿王李瑁,唐玄宗非常宠爱武惠妃母子,对待李瑁要好过其他儿子,甚至比太子还好。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就开始了陷害李瑛。先是向唐玄宗哭诉,说太子李瑛在朝中结党,想加害武惠妃母子,李隆基听了之后大怒,我才这个怒并不是太子要加害武惠妃,而是太子结党,就像将李瑛废黜,结果被宰相张九龄给劝阻。消停了一阵子,武惠妃联合杨洄,向唐玄宗诬告李瑛、李瑶、李琚三兄弟还有太子妃的哥哥薛锈经常一起密谋,意欲篡位,唐玄宗听说以后,又找宰相商议,这个时候的宰相已经变成了李林甫,而这个李林甫是偏向李瑁的,就对唐玄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不便建议。唐玄宗便把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薛锈流放,没过多久又把这三个儿子给杀了,天下的人都觉得非常可惜。并为李瑛鸣不平。而在《新唐书》中,对于李瑛三兄弟谋反的事描写的更详细,武惠妃召集三兄弟,说皇宫内有小偷,于是三兄弟披甲携带武器进入皇宫,武惠妃 又叫来唐玄宗,说这三个儿子谋反,唐玄宗赶到后看到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穿着盔甲,携带武器,就信以为真,便把他们废为庶人,并且杀死。
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诛杀韦后集团,把自己的父亲李旦推上皇帝位置。李隆基才当上了皇太子。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李隆基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开元。
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执政前半场的唐玄宗就像他的年号一样,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在他的努力下,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被我们今天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不仅沉溺于享乐之中。而且他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但李隆基是一个下手狠毒的角色,他杀了韦后集团,还杀死了曾和自己联手的夺取政权的太平公主,更残忍的是一日之内连杀了自己三个儿子。
李隆基杀死的三个儿子是太子李瑛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叫鄂王瑶,一个叫光王琚。因为李隆基的王皇后没有儿子,大儿子又脸部受伤,排行老二的李瑛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子,纵观李瑛一生,也没做过过分的事,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在他的身上,原因是父亲的宠妃武惠妃有了自己的儿子寿王瑁。
武惠妃为了儿子能登上皇位,开始争取皇后之位。开元十四年,眼看到手的皇后之位,因大臣的反对没有成功,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是,她还是想让儿子当太子,所以武惠妃并不甘心,一直在等机会。开元二十四年,在女婿杨洄及李林甫的帮助下,武惠妃以太子和两个王爷结党,想要害死他们母子为由在李隆基跟前告状,想要除掉李瑛,儿子反对老子,李隆基当然生气了,开始商议准备废掉太子,但是,因为当时朝堂上的宰相是刚直不阿的张九龄,因为太子没有过错,也为了大唐的安宁,张九龄没有同意废太子,当然,废太子是国家大事,宰相不同意,皇帝也没有办法。虽然李瑛又躲过了一劫,但在父亲心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了。
时间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罢相。据史书记载,张九龄离开之后,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在李隆基跟前打小报告,重提太子及两个弟弟三人图谋不轨。加上李林甫又给李隆基建言:废太子是皇帝的家事。一气之下,李隆基把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十五天后被赐死。三人不明不白死了,除了说李隆基是个狠心的父亲,也只能替三人惋惜了。机关算尽,武惠妃的儿子李瑁最终也没当上皇帝,就连李瑁的妃子也被父亲抢走了,这些事情让李隆基的形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