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3关键词:意义

何谓“中庸”,你觉得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点赞1、吐鲁番市 网友:泪染素衣

《中庸》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就是讲不偏不倚,无过和不及之嫌。庸,平常也。平常二字不仅儒家重视,道家和佛家也很重视。他们讲,平常心即是道。中庸之道就是儒家叫人走的中正平常之道。上古先王先圣也是讲的这个道,尧教授给舜的是“允执厥中"’心法。舜传授给大禹的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接受和继续传承的还是这个中庸之道,这个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心法精髓。即便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也反对极左、极右吗?

我本人对中庸的理解是这样子:中庸是要活学活用,不是死板教条的。比如开车走路,或快或漫,或左或右,是要根据路上的情况和所要去的方向所决定的。必须要遵守交通规则而灵活撑握方向盘才行。因为道路再好也不是笔直的一条直线,就算是的话,为了安全谁也不会走正中间。佛家有句禅语:“中间不立,何来两边”?















点赞2、福清市 网友:就滚开

中庸就是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

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恒久不变。中庸,就是叙述天下正直而不变的道理。所谓的,中,就是没有偏向的意思。而,诚,就是不虚伪的意思。两者是古代人们的行为|规范。中庸,就是阐述天下事物的一种高超的哲学概念。

天、性、道、中,天所赋予人的称为性,顺从,本性而活动的轨迹,即是那所谓的,道,将这个道提示出来,做为具体的规范,就是,教。

道是片刻也不能离开人类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君子对眼不能见、耳不能闻的道,要时时慎戒于心,努力不使他远离, 他人或许不知,而自己则是心里有数。做事别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违反正道,是君子就该时时反省,检讨自己。

天下之达道,诚,是天道,能实行天道,即是尽了人道(诚者天知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伦道德与国家经纶的原则都是,自天而来,诚,是人性的本质,同时也是天道的本质。

致诚之道,行之不断,所谓天道,一言以蔽之,即是毫不虚伪。诚,是贯通时间、空间的根本原理。它能孕育天地万物的根源。唯有修得此至诚之道的,圣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性,如此才有助于天地造化,也唯有如此才能与天地并立。

中庸,据说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中庸是战国时代末期至秦汉时期之间完成的作品。

中庸之意(中=忠=诚)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意义,符合,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




点赞3、菏泽市 网友:找寻~~

谢谢邀请。

何谓“中庸”,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和而不流,中庸为道。儒家经典《中庸》自古以来,备受推崇,“尊德行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种所谓极高明的境界,在我们現实生活、日常事务中就可达到,体现了超越境界与现实态度的统一。

和而不流,中庸为妙。要方圆有度而不圆滑世故。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意为做人应有远大志向,却只求中等缘分,而对于享福下等就行;为人处世要站得高望得远,真正行动却应低调,不显山露水而有余地,为人应包容宽厚。

中庸,并非老于世故老谋深算,人若事事计较、处处摩擦、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果。

中庸之道是人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中庸非平庸,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远离是非,行事深浅有度适可而止,“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中庸是一自然的生活方式,现在也被西方学术界识可。既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畏首畏尾,也不是剑走偏锋,而是将心态调适到平和之处,是明了生命本质,守住了一种快乐。

清代学者李密庵的一首《半半歌》(网上可查到)就是中庸生活哲学的最佳写照。

危行言逊,不落祸患。正直做人,聪明讲话。有勇无谋不是真勇。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得就是诸葛亮一生事功在谨慎,而宋代宰相吕端小事马虎大事却从不糊涂。

为人应正直,行为则应圆润,比如犯颜直谏是好事,但要把话说到好处,又要起到作用,这就需智慧了。

说到见义勇为,比如一个小学生,遇到歹徒抢劫路人,上前制止,这不是儒家所提倡的见义勇为,因为他还没有这个力量,可如果悄悄地报警,这才称之为大义大勇。

点赞4、株洲市 网友:小给力i

中庸是中国传统的哲学名词,其概念很简单,即不左不右刚好合适。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只有圣人才能完美做到。因此,凡人或多或少是痛苦的。

一、首先,中庸者需要睿智。如果您看不清形势,哪是中?你不知道,当然所有行动就偏了斜了邪了。中庸不是一般的善恶概念,而是至美至善,凭常人的心胸与眼光,是发现不了中庸境界的。因此,常人可做的就是“忠”,对睿智者忠,对君子“忠”,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庸。

二、再者,中庸者需要勇敢又果断的行动力。中庸形态是动态的,必须勇敢又果断的行动来调整。否则,你再怎么睿智,如果没有高水平执行力,同样是做不到中庸效果,也是失败的。因此,君子必须“仁”,对常人必须因人而施,超过常人能力的任务要求是不“仁”,是害人之“恶”。

(蒋荣清,2019.11.4)


点赞5、三亚市 网友:轻叹花开

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庸在儒家学说中是一种很高的境界,那到底什么是中庸呢?

《中庸》作者为孔子后人孔伋,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北宋的程颢、程颐极崇《中庸》。南宋的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程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子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不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和朱子就程颐和朱熹宋代两位著名的理学家。

《论语.庸也》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人的道德如果能达到中庸,就是最高的道德,百姓一直在努力追求。

《中庸.第九章》中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在延安时期,毛曾对中庸问题作过分析:中庸是“肯定事物与概念的相对安定的质”,“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不久他又认为“孔子主义即儒家思想的基础”的中庸“有折衷主义的成分”,“是反辩证法的”。

可见,中庸之道对于国家也好、个人也好虽然很理想,但做起来确实很难啊!有段时期我们国家有些违反中庸之道的事,让国家多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点赞6、汉川市 网友:咥吟單鯓

中庸不是马马虎虎,不是适中;更不是做老好人,和稀泥。

要了解中庸,我们来看下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实经典上下文都是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只不过古人言简意赅,我们领悟能力有限,所以以为有跳跃。

中庸明显是针对人来讲的,事实上儒家阐述的重点都是人与自己,人与人应该怎样相处。

儒家也是以天道论人伦,中庸就是怎么样保证人始终处于“道”的位置。

那么,“道”在人际关系中又是指什么呢?和。

中庸就是中道的恒常应用,目的其实就是和,就是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中没有显现的时候可以理解为王阳明说的良知,显现的时候就是致良知。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没有情绪,没有欲望和情绪也就不是人,但我们要让欲望和情绪回归到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由此达到“和”。

正如曾仕强教授的六字箴言:两难,兼顾,合理。

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叫做中国,中国不是地理方位而言,而是文化角度而言。我们注重整体,注重和谐,所以我们的文化才没有中断和分裂,这就是中庸之道的功劳!


阳明正传,传播阳明心学和儒家经典!欢迎关注和探讨!

点赞7、临海市 网友:清风影

洽到好处。既成的事实。

点赞8、揭阳市 网友:落樱纷飞

何为“中庸”,中庸的意义是什么?

中庸之道,亦即君子之道,是传统儒家修行的法宝,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合,天地位焉,万位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天地合一。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