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7关键词:三国,君主

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这之中有什么讲究?

点赞1、三沙市 网友:弦断听音

刘禅的投降对象是魏国,当年曹丕篡汉,他给汉献帝的待遇是“公”。按照惯例,所以刘禅归顺后,也是“公”。


先看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篡汉之后,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享有食邑一万户。虽然只是公爵,但献帝的地位排在诸侯王之上(如曹植、曹彰),可以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的待遇。这些待遇都是曹魏宗亲不享有的。

并且,汉献帝在封地内,可以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献帝的宗庙、祖、腊皆如汉制,不必改为魏制。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汉献帝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给予其极高的待遇。

实事求是的说,曹丕对汉献帝可以了。虽然他篡了汉,但魏国的江山本来就是曹操自己打下来的,也没沾献帝多少光。献帝在没有被曹操奉迎之前,形同破落户,连吃喝都没着落。他下半生的吃喝拉撒完全就是靠曹家人供养的。

再看后主刘禅。景元五年(264年,蜀汉亡于263年)三月,司马昭以魏帝曹奂的名义册封刘禅为安乐县公,享有食邑一万户,赐绢一万匹,奴婢百余人。

并且,刘禅的子孙,蜀汉的皇室成员也都有封赏,仅封侯者就有五十馀人。

从司马昭对刘禅的封赏来看,他在物资方面的待遇与汉献帝差不多。比如献帝是公,刘禅也是公;比如献帝享有食邑一万户,刘禅也是一万户。(东汉诸侯王在曹魏时期也是侯爵,跟蜀汉宗室投降后的待遇一样)

但是,刘禅在地位和礼制方面不如献帝。比如汉献帝享有奏事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的特殊待遇,刘禅则没有。刘禅奏事要称臣,受诏时要跪拜接旨。还比如汉献帝在封地内享有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的特权,这一点刘禅也没有。

也就是说,汉献帝的公爵很特殊,刘禅的公爵很一般。

那么,刘禅为什么投降后是公爵呢?我个人觉得,原因应该就是司马昭按照曹丕当年对汉献帝的待遇,也照猫画虎,给了后主刘禅一样的物资待遇。

只不过,由于魏国继承了汉室的正统,必须要尊汉,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汉献帝享有很多特权;而刘禅只是割据小国,并不享有正统地位,所以刘禅的公爵只是普通公爵,只能享受普通的亡国之君待遇。

另外,刘禅投降时,蜀汉的南中都督霍弋还没有投降,东吴也还在对抗。司马昭优待刘禅可以一举双雕,既能招降霍弋,也能拿刘禅给东吴做榜样。

接着看魏帝曹奂。咸熙二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封曹奂为陈留王,享受食邑一万户,给予他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帝王专用的五色车架),在封地内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用魏制,可以不用晋制的待遇。

从司马炎给曹奂的待遇就可以看出,其实曹奂的待遇和汉献帝是一样的。他们都享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在封地内使用天子旌旗的特殊待遇。

这说明,魏国因为继承了汉室的正统,所以它要尊汉,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汉献帝享有很多特权;晋朝因为继承了魏的正统,所以它也要尊魏,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曹奂也享有很多特权。

从这个角度来说,跟曹奂做对比的对象是汉献帝,而不是刘禅。

那么,曹奂为什么是王呢?比汉献帝还要高一级呢?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

首先,曹魏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曹氏并不亏欠汉献帝;而晋朝江山是篡来的,司马氏几代人都是曹魏臣子,现在篡夺了人家的江山,总要给予相当大的待遇才能安抚和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其次,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这是魏国处置亡国之君的封爵标准。刘禅被封公时,也是按魏国的标准封的公爵。现如今曹奂退位了,天下已经是晋朝了,曹奂如果再封一个公爵,不能显示晋朝的新朝新气象,给人一种晋朝模仿魏朝的感觉。

并且,如果司马炎封曹奂王,也能说明他比曹丕更加的大度。

最后是吴末主孙皓。公元280年,孙皓到洛阳投降时,司马炎赐孙皓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

注意了,这只是给孙皓的,东吴的其它宗室没有封爵,只能被封为中郎和郎中之类的闲散官位。

从司马炎给孙皓的待遇来看,他压根不承认孙皓是亡国之君,晋朝也压根不承认东吴宗室成员的皇族地位。孙皓投降,等同于魏蜀宗室成员的地位,东吴宗室形同官吏。孙皓别说跟曹奂比了,就算是跟刘禅比起来也差的很远。

那么,晋朝为什么这么“薄待”孙皓呢?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两方面因素导致的。

首先,孙皓投降时,海内皆降,东吴也完全投降了。司马炎没有需要拉拢的人,也没有拿孙皓做表率的必要。孙皓没有一点利用价值,身价自然就不高。

其次,晋朝一直不承认东吴的地位。蜀汉在晋朝眼里,属于“伪政权”,因为真正的大汉已经禅位了。但伪政权也是一个政权;而东吴在晋朝眼里,属于魏国的叛逆,本来只是魏国的藩国,但却僭越称帝,魏国根本不承认吴国是个政权,连“伪政权”都算不上。晋朝继承了魏的正统,自然也不承认孙皓的皇帝之位,只承认他是地方诸侯。

所以孙皓投降时,他是按照诸侯的待遇,降封为侯。司马炎没给他任何特权,就给了一点点微薄土地,一点点谷物钱粮,相当于是一次性打包,就把他给打发了。

另外,孙皓本身也是个烂人,臭名远扬。晋朝没有通过任何拉拢他,借他的名声安抚东吴故地老百姓的必要。


后来在两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攀附曹魏之名建立北魏,氐族李氏攀附蜀汉之名建立成汉,这都是后世政治家对曹魏和蜀汉政权的一种追认(还有匈奴汉国)。但唯独东吴政权没有攀附,这或许就是孙权这种野路子出身,靠着自身努力建国称帝的寒门,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的悲哀吧。

点赞2、张家界市 网友:し子吟゛

魏蜀吴三国打得纷纷扰扰,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

司马家对魏蜀吴三位亡国之君的处置,颇为讲究。

曹奂:陈留王

曹奂得到的待遇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禅让”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奉曹魏的正朔、服色,郊祀天地礼乐沿用魏制,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可以说,除了把天下交出来,曹奂享受的基本还是天子待遇。

而且,曹奂的这个爵位,保留了很长时间。

整个晋朝(包括西晋、东晋),甚至到南朝宋,都保留了曹姓陈留王的爵位。

为何曹奂的待遇如此之好呢?

这得从“禅让”说起。

禅让这种事情,不管背地里多么阴险残忍,但明面上还是要讲“美德”。

天命归了你,旧朝顺天应人,要把天下禅让给你,你推都推不掉,为了天意人心,只得“勉强”接受禅让。

天下你辞都辞不掉,但前朝天子的待遇,你还是要保障的。

最起码,你要给人家个王公之位,让人家继续使用前朝的正朔、服色,祭祀祖先。

当初,曹丕篡位。他就把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允许刘协继续使用汉正朔、服色,建汉庙祭祀祖先。

后来,刘协死后,曹睿还亲自带领百官哭祭,以天子之礼安葬。

曹家篡位,但曹家天下好歹是曹操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在士族支持下,靠政变上台的司马家,对“德”的需求比当年曹丕更甚!

优待曹魏废帝,正可彰显“美德”!维系其政权的合法性。

刘禅:山阳公

263年,刘禅向邓艾投降,蜀亡。

邓艾提出:“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通过厚待刘禅及蜀汉君臣,来瓦解东吴君臣的抵抗意志。

为此,邓艾提出:封刘禅为扶风王,并让他留在蜀中,以免被吴人认为被流放···

邓艾、钟会被杀后,司马家意识到:刘禅在蜀中是不行了,遂将刘禅迁到了洛阳。

尽管如此,“厚刘禅以致孙休”的政策延续了下来。

蜀朝廷下诏,大肆表扬刘禅了一番,说他“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以爱民全国为贵”,封他为安乐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白人···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

其他蜀汉故臣也得到了很高的待遇。

由于刘禅“乐不思蜀”,知足常乐,所以,刘禅一族在洛阳的小日子还不错。

直到···永嘉之乱。

尽管蜀汉自称是继承了大汉正统,不过,这个“正统”,人家曹魏是不认的。在魏人眼里,蜀汉与孙吴都是“贼”。

所以,刘禅能得到优待,关键还是司马家出于瓦解东吴抵抗意志的考虑。

孙皓:归命侯

孙皓的待遇就差多了。

分封孙皓的诏书,画风就不一样:你小子到了穷迫才来归降!不过,以前我们说过不杀你了!所以,可怜你,赐你为归命侯。

孙皓的待遇是:田三十顷,每年给你谷五千,钱五十万,绢五十匹,绵五百斤。孙皓的太子拜为中郎,其他儿子拜为郎中。

其实,孙皓在投降时,虽被困石头城,但东吴还是有不少地盘的。孙皓投降后,写劝降信给各地将领,帮助晋平定吴地,他得到的待遇不如刘禅,并非诏书所说的“穷迫乃归”。

孙皓的待遇不如刘禅,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来,孙吴灭亡,天下已定,司马家已经没有必要通过厚待他来瓦解其他什么对手了。

二来,孙皓投降后还比较嚣张。与“乐不思蜀”的刘禅相比,孙皓的“认错”态度很恶劣。

贾充问他:你挖人眼睛、剥人面皮,怎么这么残暴?

孙皓答:作人臣的要弑君,就该如此!(讽刺贾充、司马家曾弑杀曹髦)

见司马炎时候,司马炎指着一个位子说:这个位子为你准备很久了!

孙皓答:我在南方也给你准备了一个位子!

宣传价值已经“缩水”,态度还这么嚣张,司马炎给予爵位,已经算是很宽厚了。

如此,司马家足以以“仁德之主”的形象,安抚、拉拢江东大族,巩固在江东的统治。


对待亡国之君的方法,有“古法”可依。

不过,比起“古法”来,通过对待亡国之君的态度,来向天下宣示自己的政策,才是统治者更看重的。

对于三位亡国之君,司马家态度虽有差异,但总体上是比较“讲究”的。几位亡国之君基本还都能得以善终。

不过,若干年后,当司马家“禅让”给刘裕后。刘裕对他们的态度,可就没有那么“讲究”咯!

点赞3、海城市 网友:只是自我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最后谁都没能笑到最后,而是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统一了中国。三国的君王魏主曹奂被封为陈留王,蜀主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吴主孙皓则被封为了归命侯。

我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等级依次降低,而公上面的爵位是王。同样曾经作为皇帝的末代君主,为何在封爵位的时候没有一视同仁呢?

首先作为最先灭亡的蜀国,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因为他是敌国的君主,此时司马昭也仅仅是晋王,刘禅的封号绝对不会封王而与司马昭平起平坐,而当时敌对势力仅仅剩下了东吴,为了给东吴做出一个投降有好待遇的榜样,给刘禅封了最高的公爵,以此来号召东吴尽量投降。

而两年后,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王位,就迫不及待的逼迫魏国末帝曹奂禅让。虽然司马氏阴险毒辣,坏事做尽,但对曹家后人还是相当体恤的。毕竟从人家手里抢来了皇位,而且从司马懿开始就受魏国大恩,司马炎给了曹奂最高的待遇,封他为陈留王,并且车驾礼仪照常按皇帝待遇,奏章里可以不用称臣,看来司马炎还是有点良心的。

而到了东吴,当时偏安一隅的东吴已经无法和西晋抗衡了,司马炎统一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孙皓投降后,已经没有需要安抚的对象,不用做样子给别人看了,而且吴国投降比蜀国晚,投降的“功劳”不如刘禅,封为归命侯,也能满足司马炎的膨胀心里,归命,归命,看来天下一统还要归命与我司马家族啊。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如果认为我说得还有些道理,烦请动动小手,点波关注不迷路。

点赞4、张家界市 网友:恬淡成诗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偷渡阴平,随后突破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就成为三国建立以来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之后,刘禅被转移到洛阳,被魏国权臣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刘禅的爵位是公爵

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司马昭册封为晋王世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即位为晋王,六个月,司马炎逼迫曹魏政权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给自己,随后,司马炎建立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曹奂的爵位是王爵

公元279年11月,晋朝发动了灭吴之战,晋军所到之处,吴军全面溃败,很快东吴政权面临崩溃,280年5月1日,孙皓模仿当年刘禅投降的仪式,反绑着双手向晋军投降,随后,孙皓被转移到晋都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孙皓的爵位是侯

蜀汉末代皇帝刘禅

至此,汉、魏、吴三大政权都告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束,历史进入了晋朝,但是,汉、魏、吴三大政权的末代皇帝却遭到了不一样的结果对待,蜀汉末代皇帝刘禅被封安乐公,曹魏末代皇帝曹奂被封为陈留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封为归命侯,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待遇与封号不一样?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还真有讲究,古人对于封爵的程序是非常讲究的。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同时按照爵位的不同,所赏赐的封地也不同,周朝的封爵对应的赏赐是:公爵与侯爵之地有百里,伯爵有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封地有五十里,在周朝是严格执行的,不可能封你个子爵给你一百里土地,而一定是五十里。

同时周朝的公爵一般是封是前朝后裔,比如宋国的首封君是商纣王的庶长兄微子启,他的爵位是公爵,封地是一百里,所以宋国是公爵国,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齐国,因为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关系特殊,而且是周朝的大功臣,所以也是公爵。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

春秋战国后期,礼乐崩坏,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的,到了后来诸侯们开始自己称王,王爵原本只有周天子能用,但诸侯国都超越了礼法,自己称王,比如秦惠文王就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国君,而他的父亲秦孝公只是称公,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礼法。

到了秦汉时期,流行是二十等军功爵位制,其中最高等级就是列侯,没有公爵,汉太祖刘邦打天下时,为了拉拢政治盟友还封了八个异姓王,后来又成为同姓王,但是汉朝的爵位原则是:非功不得封侯,非刘姓不能称王。也就是说想要封侯必须得有战功,而只有刘姓皇亲国戚才能被封王,异姓是不能被封王的。

东汉沿袭了西汉的爵位制度与封侯制度,即使到了东汉末年,也是如此,整个两汉时期,外姓封公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王莽,第二人是曹操。王莽被封为安汉公,是为了篡位,同样的道理,曹操被封为魏公,也是为了篡位,公爵在东汉就是篡位的标配,因为东汉最高爵位是侯爵,如果一定要封公爵,那就是篡位。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但是,曹操在位时,不仅封了公爵,还封了王爵,这就是篡位,所以曹操尽管没有篡位之实,已经有了篡位之名,所以才会被天下人所咒骂。曹操去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是曹丕建立了魏朝取代了东汉,曹丕就是魏文帝,为了安置汉献帝刘协,曹丕给刘协封了山阳公。

为什么曹丕封刘禅是公爵而不是其他的呢?

这很有讲究。东汉是没有公爵的,汉献帝刘协被逼退位后,曹丕得给他一个名份,东汉外姓最高的是侯爵,刘姓最高的是王爵,曹丕可以封刘协为公爵或者王爵都可以,但是曹丕选择了封刘协为公爵,原因是:魏朝已经建立,魏朝曹姓才是国姓,刘姓已经变成了外姓,而魏朝沿袭了汉朝的非曹姓不得封王的制度,在曹操开启了公爵制度的情况,曹丕只能封刘协为公爵

再说刘禅投降后为什么会被封为公爵?

首先,刘禅不可能被封王爵,因为当时魏国掌权的司马昭自己也不过是个晋公,也就是公爵,而且当时曹魏还有个傀儡皇帝曹奂存在,名义上刘禅的爵位还是曹魏皇帝曹奂封的,曹魏时期曹姓是国姓,再加上司马昭还只是晋公,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刘禅绝对不可能封为王爵。

刘禅

那接下来刘禅就只能是公爵或者侯爵了,侯爵一般是封有功劳的臣子的,从来没有封过投降的皇帝,而且像刘禅这种以皇帝身份投降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当时的政治环境就有优待亡国之君的情况,同时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臣子中有被封为侯爵的,比如罗宪被封为西鄂县侯,霍弋被封为列侯,总不能把他们的皇帝也封为个侯吧,所以就把刘禅封为公爵。

封刘禅为公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东吴政权当榜样的,显示投降可以善待,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灭亡仅存的东吴政权。

那曹奂为什么被封为王爵呢?

第一个原因是: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不是像刘禅一样投降的

刘禅是投降曹魏后被封为公爵的,而曹奂是禅让帝位给司马炎的,刘禅与曹奂有着本质的区别,刘禅投降的对象是曹魏,曹奂禅让的对象是全新的晋朝,两者是不一样,如果封刘禅与曹奂同样的爵位,那不等于矮化了晋朝的地位。

第二个原因是:晋朝建立是沿袭了曹魏政权,晋朝必须承认曹魏是正统。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

曹丕当年接受刘协所代表的东汉政权禅让时,封了刘协为山阳公,司马炎接受曹奂所代表的曹魏政权禅让时,封了曹奂为陈留王,这都是为了承认前朝的正统性,所不同的是一个是公,一个是王,只是名义不同而已,都是傀儡。

晋朝封曹奂为陈留王看上去是获取了名声上的好处,其实曹奂得到的与刘协并无两样,晋朝这是安抚了曹魏旧臣,又得到了禅让的实惠。

第三个原因是:晋朝开启了分封制。

晋朝是开启全面分封制的华夏大一统王朝,晋朝的分封制与两汉不同,与春秋战国也不同,司马炎立国后,吸取了曹魏宗室力量薄弱不能勤王的弱点,大力分封司马氏为诸侯王,但是诸侯王的权力又不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大,同时晋朝把大臣封爵提升到了公爵。

晋朝的大臣,比如石苞、荀勖、郑冲、王沈、卫瓘等人都被封为公爵,而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等司马宗亲全部被封王爵,这与曹魏及两汉都不同,司马炎可以封曹奂为公爵,也可以封曹奂为王爵,但他选择了把曹奂封为王爵,晋朝的王爵在当时已经泛滥成灾了,非常多,多封一个空头王爵给曹奂也无所谓,不像两汉及曹魏封个王是很难的。

司马炎与曹奂

最后说一说孙皓为什么只能被封个侯爵呢?

孙皓只能被封侯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孙皓投降没有政治意义。

孙皓投降的时候,晋朝就直接统一天下了,三国再次归一,刘禅投降的时候,还能当成东吴榜样,孙皓投降的时候,可是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像孙皓这样暴君肯定要被杀的。

二、孙皓为人残暴,而且对晋朝君臣出言不逊

孙皓投降后,有一次晋朝权臣贾充问孙皓:

听说阁下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

孙皓却说:

有作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

孙皓这是讽刺贾充杀害了曹魏皇帝曹髦,这就等于得罪了贾充。

孙皓

还有一次,晋武帝司马炎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

而孙皓不甘示弱地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这等于是把晋武帝司马炎给怼了回去,只是当时没有杀亡国之君的传统,要不然孙皓早被杀了,如果孙皓晚生几十年,生在南北朝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孙皓的封赐爵位是晋朝的大臣和皇帝决定的,孙皓的行为已经得罪了晋朝的皇帝与权臣,他们会给孙皓一个好爵位吗?当然不会,只是勉强给了一个归命侯的侯爵,归命侯代表了归应天使的亡国之君,这都是有意义的。

点赞5、凉山彝族自治州 网友:深沉者。

蜀汉君主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食邑万户,建安乐公国,属地安乐县,子孙世袭。而吴国君主孙皓则封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地三十倾,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棉五百斤。子封中郎,孙封郎中。从爵位上看,公比侯高一级。刘禅子孙可以世袭;而孙皓子封中郎,孙封郎中。还是刘禅的安乐公比孙皓归命侯更实惠、高级。

司马炎成为新任晋王不久,就逼迫曹奂把皇位让给他,就这样像当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一样,从此魏国灭亡、晋朝诞生。在待遇上,司马炎仿效曹丕当初善待汉献帝的做法,他把曹奂降为陈留王,并让他居住到一个名为金墉城的地方,同时封给他食邑万户,他的宫室被安置在邺城。司马炎还允许曹奂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并给予他上书不称臣,受诏不参拜的待遇。

那么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魏、蜀、吴三国国君待遇不同呢?这里说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司马炎是篡夺魏国江山,司马炎即位时,多少有一些惭愧之心。并且之前有曹丕对待汉献帝的先例。一方面可以表示司马炎的仁慈,消除天下悠悠众口;另一方面安抚曹魏政权的旧臣,稳定朝廷局势。可以说司马炎对亡国之君曹奂,还是很优厚的,甚至在规格上超过当年曹丕给汉献帝的待遇。

至于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比曹奂低一级,又比吴国末代君主孙皓高级,这应该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蜀国虽然不能算为汉室正统,但有刘家血脉,按着古代正统思想,做王还是说得过去的。那么降一级为公,也是合情合理的。何况刘禅投降后为了自保,态度很好,曾有“乐不思蜀”的佳话流传于世。另外蜀国灭亡后,还有吴国没有平定,司马昭为了感召吴国国君,减少吴国斗志,所以善待刘禅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而到了吴国孙皓这就没有太多顾虑了。一是吴国政权完全是自立为君,没有正统基础,所以在自许为正统的曹魏政权和继承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心目中得不到认可,最多也就是地方割据势力而已;另外这时天下已平定,无需孙皓做榜样。所以善待吴君只是表示一下司马炎的宽厚、仁慈,给孙皓一个归命侯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却不是世袭,子封中郎,孙封郎中。

所以司马家族对待魏、蜀、吴三国亡国之君的态度是不同的。主要还是照顾舆论和世人的看法、安定人心,以及感召后来人。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点赞6、浏阳市 网友:幽冥怪侠

魏、蜀、吴三国灭亡之后的亡国之君分别获封王、公、侯三种爵位。这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环境所决定的。相比历史上其他亡国之君,曹奂、刘禅和孙皓实际上结局都还不错,至少都得到了善终。

魏元帝曹奂:宣示正统兼顾顺禅之意决定了位居王爵

曹魏的亡国之君是魏元帝曹奂,他在禅让之后被降封为陈留王,即从皇帝之位降为王爵。可以说这是历代亡国之君中待遇最高的,而且不仅爵位高,其他待遇也非常好。史称晋武帝司马炎受禅之后,降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让他居住在邺城,保留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的权利,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国初期的制度,享有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而且曹奂一直活到五十八岁得以善终,即禅让之后还活了三十七年,死后仍被西晋朝廷追谥为元皇帝,算是在死后还给他皇帝之位。由此可以看出曹奂可以算是历史上所有亡国之君中待遇、结局都是最好的一位。那么为什么他会被西晋王朝善待呢?

  • 首先是西晋王朝为了宣示正统的需要:魏、蜀、吴三国争霸,都认为自己是正统,作为最终胜利者的西晋王朝是从曹魏政权这里得到的皇位和权力,因此必然要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由此才能证明自己从曹魏禅让得到的政权是天命所归。故此在对待三国君主的地位问题上必然要让曹魏政权的地位高于蜀、吴两国。

  • 其次是曹奂禅让皇位给司马氏的时候,还是比较配合和顺从的。毕竟曹奂从登基的时候就是傀儡皇帝,所以也一直没有什么反抗事迹,特别是与他的前任高贵乡公曹髦相比,他的态度还是非常合作的,所以司马氏也就顺势给予了曹奂比较优厚的待遇。

蜀汉后主刘禅:招抚形势和合作态度决定了位居公爵

刘禅的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政权,因此可以说是曹魏灭亡了蜀汉,但是实质上当时的曹魏政权是由司马昭掌控,实质上是司马氏灭亡了蜀汉,而给予刘禅的地位和待遇实质上也是司马昭决定的,那么为什么刘禅可以位居公爵呢?

  • 曹魏政权和司马家族不可能认可蜀汉政权的正统性:刚才提到司马氏必然是要维护曹魏的正统地位的,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家族自身的地位问题。所以作为失败者蜀汉政权必然不能视为正统,所以刘禅不可能被封王;

  • 司马昭自身的地位决定刘禅的地位:作为蜀汉政权的实际灭亡者司马昭本人当时才因灭蜀之功被加封晋王,这就决定了刘禅不可能被封为王爵从而与司马昭平起平坐,所以刘禅的地位最高只能是公爵;

  • 刘禅的合作态度使他得到了善待:晋灭蜀之战打的比较艰难,邓艾的奇袭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刘禅投降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仍在抵抗,刘禅主动写信招降姜维并配合曹魏军队占领和控制蜀国等一系列合作态度,使得曹魏前线将领和主持大局的司马昭都非常满意,故而司马昭借魏帝曹奂之名封刘禅为安乐公,并让他得到善终。

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於戏,其进听朕命!……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惮屈身委质,以爱民全国为贵,降心回虑,应机豹变,履言思顺,以享左右无疆之休,岂不远欤!朕嘉与君公长飨显禄,用考咨前训,开国胙土,率遵旧典,钖兹玄牡,苴以白茅,永为魏籓辅,往钦哉!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令郤正、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
《三国志》
  • 招抚大局决定了刘禅会得到善待:作为三国中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由于东吴的存在,为了招抚东吴的统战工作需要,以及安抚蜀地士民的需要,刘禅必然会得到曹魏的善待以作为榜样和示范。早在邓艾刚刚攻取成都之后,就多次上书阐明善待蜀国君臣对安抚蜀地和招抚东吴的重要性,并且擅自做主执行了上述政策,从而引发司马昭的不满。但是平定的钟会之乱后,司马昭依旧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只不过将刘禅迁往京师洛阳居住加以监管。

东吴孙皓:穷途末路决定了他爵位最低

孙皓是东吴末代皇帝,他在东吴灭亡后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归命候,在三国末代君主中地位最低。

  • 东吴已是苟延残喘的割据政权:蜀汉灭亡之后,曹魏和后来取而代之的西晋政权相比只是偏安东南的割据政权,灭亡只是早晚之事。但是孙皓依旧割据13年之久,而且期间仍与西晋时有对抗,直到晋发动灭吴之战中,东吴一败涂地,毫无抵抗之力,而且孙皓投降之时,东吴已经军无斗志,可谓直到走投无路孙皓才无奈归降,故而西晋不会给予孙皓过高的待遇。

壬申,王濬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诸子为王者,拜郎中。五年,皓死于洛阳。
《三国志》
  • 东吴灭亡之后,西晋已经统一全国,已经没有能够抵抗的力量,这与蜀汉灭亡后的形势截然不同,故而孙皓的地位和作用显然要小于刘禅,他的作用至多体现在安抚东吴士民。但是孙皓的暴政又使他在东吴也大失民心,这与刘禅虽然昏聩,但在蜀地仍有一定影响力不同。

  • 孙皓个人性格不如刘禅“圆滑”:刘禅固然被认为昏庸无能,但是能在司马昭面前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话,有时真的让人怀疑他是大智若愚。反观孙皓,史料记载他在投降后被司马炎召见时,曾笑着说我早就在洛阳为你设置了座位等待你很久了,孙皓竟然回答说,我在南方也设置了座位等待你。这就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了,可想而知司马炎能够容忍他获得善终已经是非常大度了。

引见归命侯及吴降人。登殿稽颡。帝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曰:“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资治通鉴》

综上,曹奂、刘禅和孙皓三位亡国之君所受到的待遇,从总体而言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形势需要决定的。曹奂的正统地位决定了他肯定是地位最高的一个,只要他能顺从的禅让皇位就可以了。而刘禅本就统战价值高于孙皓,加上个人的配合态度,自然地位要高于孙皓。

点赞7、南京市 网友:魑魅旋风

为什么魏是王,蜀是公,吴是侯,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整理。

蜀国是当时第一个被灭国的,其亡国君刘禅(就是被刘备摔傻的那个)被封为安乐公。

第二个就是司马家的老熟人兼老上司曹魏,其皇帝曹奂“禅让”亡国后被封为陈留王。

第三个就是隔着江河脉脉相望不得言语的东吴,其国主孙皓举家西迁来到洛阳,被封为归命侯。

正统地位

介于曹魏是正了八经的经过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下面无论谁想当老大,都得经过姓曹的人“禅让”一下,以此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在线表达一下自己的皇位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而是人家让来的。

刘禅虽然祖上是汉高祖的后代,但是没有经过汉献帝的那么一下抚摸,正统地位大大打折。至于江东孙吴……这段他只是来打个酱油的。

以此不难看出为什么曹魏封王,蜀汉封公,东吴封侯。

亲近关系

司马家的根据地还是在洛阳,且司马懿也是跟过曹操,曹丕一起打天下的人。司马家族在曹魏前期一直处于给人打工状态,随便结了不少曹家的,夏侯家的,别的家的亲家。社交圈也在曹魏这块,包括陪他一起“禅让”天下的人,都是魏国的人。这个时候天下你有了,然后老主人你封侯,后面的功臣你怎么封?

至于给刘禅封安乐公,是为了安抚蜀地。并且给刘禅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可不低,仅比陈留王曹奂次了点。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

反观后面来的小弟孙皓则没有这样子的福气,仅给田地三十顷,钱五十万,绢五百匹。后面刚搬新家的时候还被晋朝的权臣贾充嘲笑。

合并时间

作为一血蜀汉,首先起了开头作用。

合并江东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孙皓作为被忽视的一方可想而知。

陈留王曹奂虽然是待遇最好的那一个,可是在人家汉献帝没当皇帝之前,干的就是陈留王。对三位万国之主,进行了三连讽刺。

陈留王梗,乐不思蜀,虚席以待。最硬核的是孙皓,正面肛过去,我也在江东那边备了一块席子等你呢。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我是竹林第八闲,位列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的写手榜季军,擅长魏晋南北朝历史,同时也爱好八卦、汉服、填词、视频剪辑等等,我的人生格言是闲来有事!】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