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小时候你在哈尔滨冬天是怎么过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8关键词:冬天,哈尔滨

小时候你在哈尔滨冬天是怎么过的?

点赞1、绍兴市 网友:晨曦怒风

和大家一样,那时真叫冰天雪地啊。上学的时候,同学们要自己带引火材。老师安排男同学值班,负责烧炉子。大家下课后围着炉子嬉笑打闹。记得一次,有一男同学捡来一只耗子,放到炉子里烧,然后看着玩。这时有同学大声说了一句:怎么把耗子烧了哪。然后,男同学哈哈大笑。我们女同学才知道,原来我们班藏着一个大耗子。因为他长着一张酷是耗子的滑稽的脸,这只耗子被同学们叫了大半辈子了。

那时的冷,现在想想还有一种温暖。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我们几个女同学。吃完年夜饭后,一起走了起来。不知道是谁发起来的,一同的挨家走,走着走着累了,也困了。几个人就和衣而睡了。早上我醒来后,都各自的回家了。现在,都是谁已记不得了,时间久远了。但是,只记得一个同学,因为,她的离开。

东北的冬天,虽是寒冷的,同时它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温暖相处的机会。那时的人,大多的时间晚上都是在家的,都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刻。

冷的温暖,贫的快乐。现在,地球大气回暖了。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美好的生活,友友们,珍惜吧!

点赞2、毕节市 网友:樱吹雪

那时候的冬天,虽然比现在冷,但是我们玩出来了激情,所以说:那个时代是,燃烧的岁月!

我们去八区体育场,打冰嘎,换着班的滑冰(因为我买不起冰鞋,只有和发小们替换着玩。滑冰鞋的号码如果大了,我就加层布裹上脚丫子)当时我家在道外,发小有辆破旧的自行车,就像候宝林相声说的,除了铃不响,那都响!

点赞3、赤峰市 网友:戒心。

谢邀。小时候在哈尔滨过冬,屋里烧煤炉子;出门戴上棉帽子、棉手套、围脖,身上是棉袄、棉裤加棉鞋,那时候的确比现在冬天冷多了!!

点赞4、常德市 网友:末日控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我家是1970年来到哈尔滨的,我八岁,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哈尔滨的冬天贼冷贼冷的。

我记得十一就下雪了,因为天气寒冷,妈妈为我们兄妹三人,每人都做了两套棉袄棉裤,一套薄的,一套厚的。薄棉袄棉裤是天刚冷时穿的,厚棉袄棉裤是零下二三十度穿的,厚棉袄棉裤有多厚呢?用手抓一把,都抓不透,把棉裤立起来,棉裤自己能站住,穿在身上,腿不会打弯,穿上厚棉袄,胳膊是扎咋着的,胳肢窝放不下挺不得劲儿的,我哥哥弟弟因为不爱穿厚的,没少挨我妈的揍,我听话没揍过我。

冬天戴的手套,是妈妈给做的棉手闷子,两只手闷子用一根绳连着,戴的时候把绳挂到脖子上,从我家到学校,步行十多分钟的路程,戴手闷子还冻手呢,冷的时候到家门口,冻得手拿钥匙,打不开锁头,手冻的都不好使了。

我冬天戴的帽子,是妈妈用毛线织的挺厚的,帽子里面又缝了一层头巾,这样帽子就两层了,按理说相当暖和了,冬天戴还时常透风。

那时候,冬天出门得戴口罩,口罩都是白色的医院用的,是纱布做的挺厚的,戴口罩不是像现在是为了防疫,戴口罩是为了保暖,防止把鼻子和脸冻坏了。

我们兄妹三人穿的棉鞋,都是妈妈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大棉鞋,鞋底是妈妈用碎布头,一层布刷一层浆糊打的搁板,几层搁板摞起来纳的鞋底,穿着妈妈做的非常暖和的千层底的棉鞋,冬天还时常冻脚尖儿。

那时候冬季,室内的温度没有现在这么暖和,虽然我家也住楼房,屋子很冷,每天早晨起床,真不愿意出热被窝,起床全靠爆发力,穿衣全靠勇气。

小时候的哈尔滨,冬季真是嘎嘎的冷,比现在冷多了,多亏我们兄妹三人,有个勤劳手巧的妈妈,使我们穿的暖暖的,少挨了不少冻,少遭了不少罪,安全度过了那时候的严寒冬天。

点赞5、福州市 网友:泪依言欣

《冻梨》

文/Edison

嫩黄的梨为什么要冻着吃,而且冻了的梨黑的像石头一样,能好吃吗?如果你不是地道的东北人,你永远也不会体验到冻梨给人味觉带来的强烈刺激和快感!当南方人把雪白的鸭梨打了皮后,再用刀切了小小的块儿往嘴里放的时候,我们悍气的东北人正把还带着冰茬的冻梨咔咔的在嘴里嚼着,这时候,不要说让南方人去吃这酸里带甜,拔凉拔凉的冻梨,就是看着也足以让他们生畏,嘴里没准小声的嘀咕着:哇!不得了!

冻梨,无疑就是在低温下冻透了的梨,什么叫冻透了呢?有什么样的标准呢?这不需要使用高档的电子设备,有一种最好的检测办法:就是你拿着冻透了的冻梨往派出所或公安局的玻璃上使劲的砸,如果玻璃砸碎了,那就是冻透了,如果玻璃没碎,那肯定是没冻透,或者使的劲不够。如果你让警察当精神病抓起来,可别说这绝招是我传授给你的啊。当然,这只是玩笑,但是这足以证明冻透了的冻梨是何等之硬,当石头用是绝对没问题的!

那冻梨为什么是黑的呢?用的是什么梨呢?且看我一一解答:花盖梨、秋白梨、安果梨是冻梨的首选。把新鲜的梨变成冻梨也不是简单的冻就完事了。东北的冬天嘎巴嘎巴冷,室外零下三十度是常事儿,俨然一个天然的大冰箱,空间无限大,省电又方便、一开房门,就是冰箱。首先要把新鲜的梨放到外面冻上几天,等冻硬了以后,在拿到温暖的房间放七八个小时,然后再拿到外面去冻,这样通过冷热的变化,梨的组织也发生了改变,这也是个神奇的氧化过程,多酚氧化酶在低温下活性比较高,催化多酚类物质合成有色物质,这样梨就成了黑色。

在东北 ,吃冻梨那是相当有讲究的,先找个大点的盆,装上嘎嘎凉,嘎嘎拔手的凉水,切记不能用热水.这水就是用来缓冻梨的,准备就绪后,就到外面的仓房的草筐里,把冻的黑不溜秋沾着黄稻草叶子的冻梨拿回来,放到水里,不一会就看见冻梨的外面都结了一层透明的冰,越来越厚,直到把冻梨裹了个严严实实,整个盆里的冻梨就会形成一个圆坨,连成了一个整体.这时候的冻梨就可以吃了.找个硬的东西把冻梨外的冰砸开,把冻梨从冰窝中取出来,这时候的冻梨已经不再像秤坨一样坚硬了,而是变得蔫软的,一口咬下去,满口的梨汁凉凉的甜甜的顺着喉咙流到胃里,那叫一个舒服!梨肉也变得细滑软嫩,顺口滑入胃中.冻梨的味道和新鲜的梨子的味道迥然不同,另一种独特的风味真让人欲罢不能,连呼过瘾!

温哥华四季如春,没了东北的天寒地冻,想吃冻梨就要自己做,上好的白梨放入冰箱冻几天,拿出来常温下放一个白天,放进冰箱继续冻,几天后冻梨冻好,拿在手里,冰凉扎手,没有放到水里,就这样放在手里,感受着家乡的温度,享受着冰冷得让人清醒的感觉,待到冻梨刚化了一层皮,就慢慢的放入口中,慢慢的吸允,那一丝清凉带着一丝甜蜜,仿佛回到想念的家乡!



点赞6、高邮市 网友:夜紫蝶

鄙人80后,印象中,小时候的哈尔滨要比现在稍微寒冷些,哈尔滨中小学校的特色也以一句“以雪为令”而充分体现,每当一场大雪过后,上学的孩子们必须要带一件称手的工具,比如铁锹、扫帚、铁铲等,到学校义务扫雪,校内扫完校外扫。当时的哈尔滨几乎没有专业的清雪队伍,都是号召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门前三包,义务清冰雪,那种热火朝天集体义务劳动的场面,长大后再也见不到了。冬季娱乐方面,冰雪娱乐项目一直以来是哈尔滨的代表,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的冰雪大世界,但是有历史悠久的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1块钱一张的冰灯门票现在是不敢想的,最有趣的当属冰滑梯了,每年的冰灯游园会都会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冰滑梯,那是孩子们的欢乐的海洋。堆雪人这个活动就更普遍存在了,家住平房的门前会有雪人,学校会以班级为单位,堆建大雪人,甚至那些现在看来很严肃的单位,比如公安局什么的,门前也会有雪人。松花江上冬天是可以在冰封的江面步行过江北的,90年代后期,在江面上一些商贩开展了狗拉爬犁、雪地摩托车等活动项目,当然,这对于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孩子,并不是一件性价比高的娱乐项目。东北特色冬季食品也会在冬天出现,因为天气原因,东北的人民会将一些新鲜的水果或蔬菜通过冰冻的方法进行保存,代表做冻梨、冻柿子和冻豆腐,现在市场上也会有卖,不一定多好吃,吃的都是情怀。小时候的哈尔滨冬季,很冷,衣服很笨重,蔬菜水果品类也少的可怜,但是有一点是现在无法比的,那就是空气质量,讲真,最近几年才兴起的“雾霾”这个词汇,那时是不会存在的。

点赞7、遵义市 网友:你开心吗

我90年代初,移居哈尔滨,开始住在太平桥育英小区,后来住在三棵树二商店附近。

我住在二商店那个旧楼,冬天居然没有暖气,要烧炉子,每天冒烟咕咚的,一次打“喷枪”,喷得满脸乌黑,跟鬼似的。

那时候,在哈尔滨过冬天,除了买煤,还要卖“冬储菜”,大白菜、大头菜、萝卜,胡萝卜、土豆、粉条,大葱等,都是用三轮车往家里拉。不像南方,买葱只买三两根,你这样买,在东北会挨骂的,“吃不起,就别吃!”

白菜用来腌酸菜,萝卜、胡萝卜怕康了,得在外面挖坑埋上,等上大冻,再起出来,放屋里纸箱里,再用黑土埋上。

最抗搁的是土豆,能吃一冬。那时候,东北人家冬天餐桌上,比较单调,除了白菜炖土豆,就是酸菜猪肉粉条子,但是大家吃的都很香,你看东北人 五大三粗的,这些普通菜饭,功不可没。

我最爱吃那种酱缸里腌的咸菜,芥菜疙瘩、香菜,辣椒,芹菜等,有种酱香味,很下饭。

能干的主妇,入秋时就开始晒干菜,是菜都能晒,茄子、南瓜、黄瓜、烀熟的土豆切片,香菜、辣椒、豆角丝等等,晒干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炖肉吃,非常香。

我已经在杭州安居乐业十几年了,很怀念哈尔滨的冬天,整个城市银装素裹。

尽管寒冷,但人们生活得其乐融融,等过几年退休了,我会叶落归根,回哈尔滨定居养老。


点赞8、吴川市 网友:赋酌尘韵

我是七岁来到的哈尔滨,那时候没有条件,住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那时候是我姥姥和姥爷带着我们全家来的,我们家里就做收破烂的买卖,我还记得那时候坐公交是五毛钱。每天早上妈妈带着我在公交站等着老师来接我!老师来了妈妈就把我送上车,因为她要回去干活!要说玩的东西就是姥姥他们收回来的暖气外罩,扣板做的 样子像是宝剑!我们一大帮小孩儿就玩像武侠电视一样拿着玩,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没有灯光的屋子里喝酒!只点了几根蜡烛,那时候可能自己小,但是很快乐。十多年过去了家里的人都稳定了!回想起当初的日子,觉得姥姥姥爷很伟大,把我们全家人从农村带出来。其中的坎坷只有大人们知道!

点赞9、营口市 网友:夜浅唱

六十年代末哈市生人 小时候玩的花样太多了 弹溜溜 溜溜都是去太平玻璃纤维厂偷的 经常被厂里工人抓到 一顿翻毛皮鞋踢 那也挡不住 溜溜输没了还去 在污水窖子边上冰地上画城弹溜溜 冰地里有时还有粪便 也不在乎 时间长了冻手 就用嘴哈气暖手 想一想没得病算是命大 哈哈 放风筝 找竹子 自己做 看谁放的高 经常因为这事打架 做夹子 去园艺队鸡粪堆打麻雀 然后用火烤 对于吃不到肉的办大孩子太香了 想一想真是苦中有乐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