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毕竟江湖河泊那么多,抓鱼应该不太困难吧?
你一定是城里人,古人宁可饿死也不下水抓鱼?快拉倒吧。我亲属六0年饿,下河摸鱼,中指不知道被什么动物鳖?蛇?咬了一口,截掉了一大半。
据说江苏一带,可以抓阳澄湖大闸蟹充饥。古代,一般发生饥荒,往往随之而来的就是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水灾,洪水无情,淹死无数人,谁还敢下水抓鱼?旱灾,河流、水塘干涸,鱼早就跑没了!
事实上,动物也会先逃跑。它们对自然灾害先知先觉,比人更早知道。听老人说,地震前的一二天,老鼠蛇从洞穴里出来,密密麻麻地排在路上,争先恐后地逃命。
古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常态现象。
一是,封建社会农耕时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田地被地主霸占,自耕农占比30~40%左右,雇农流民很多;
二是,古代天灾、饥荒、战乱、瘟疫横行,小农面对自然灾难,不堪一击。每个王朝末年,几乎都是民不聊生,流民生变,饿死战死病死者无数,人口锐减。
据史料记载,明末人口为一亿,到了清世祖时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触目惊心。
古人饿死,很少有零星饿死的。都是遇上大灾荒、大规模战争,然后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仅1877年~1788年的丁戊奇荒,就有1000多万人被活活饿死,2000万人走上逃荒路。
比如晚清,自然灾害不断。连续三年的黄河大决口;道光年间的陕西河南大旱灾;咸同之交的大瘟疫;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还有各种地震、蝗虫灾……,饿死的不计其数。
古代饥民面对饥饿,有什么办法?
首先,古代是没有天气预报的。天灾一来,一点办法都没有,朝廷也没办法。旧社会,像《白鹿原》描写的一样,旱灾来了只能去求龙王降雨,水灾来了去求河神。
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随着灾荒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最初都是靠自己扛。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饿个一二天,很快成皮包骨。
实在扛不住了,就会指望朝廷,地方官府布施。皇帝平常总是说,自己是天子,是上天派来统治老百姓的,黎民百姓是子民。
那么大灾大难临头了,百姓不指望朝廷,不指望父母官,还能指望谁来赈灾?
逃荒?这就是最后一条路了。
在古代,老百姓也没办法,农民最大的梦想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多人平时连村子都没出过,不要说州府。
就问你,人生地不熟的,拖家带口,天下之大,你往哪里逃?
其次,没有食物了,饥饿的老百姓最先采取的是自救。一边找邻居亲戚朋友,看有没有接济一些,二是没粮食,找瓜菜代。
瓜,地瓜南瓜,过来人都知道吃多了伤胃。瓜菜也吃光了,就摘野菜,上山采野果。
最后,才是找动物,因为动物最难搞定。山上的老虎、豹子、野猪,一般的老百姓就不用想了,抓不到。顶多是老鼠、青蛙这些小动物。
可是等到最后,灾荒大面积爆发了,千千万万张嘴巴,多么可怕。野菜野果早抢光了,小动物抓光了,只有啃树皮。
饥荒爆发后,很可能是饿死者无人料理,还会引发瘟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为了活命,易子而食也不足为奇。
最后是饥民抢粮,举事。
抓鱼?古代的鱼不是一般难抓
古代的河,大多是大江大河,黄河、海河、淮河、漳河几乎年年发大水。饥荒年代,有没有人下河抓鱼呢?
很难!
首先,如果碰到旱灾,几年不下雨。农田崩裂、河流干涸,粮食绝收,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何况平民百姓。更可怕的是旱灾后,往往有蝗灾,蝗虫吞噬一切,包括嫩树叶。
旱灾,小河干涸,就只有大江大河了。
古代没有电,电鱼不用想了;老百姓也不允许私藏炸药,那时的火药都用来做鞭炮了,炸鱼更不可能。
捕鱼,需要有专业的工具,只有渔民才有这能耐。一是用鲈鰦,二是撒网。
除了渔民,普通老百姓徒手抓鱼,你当鱼是傻的?游泳冠军也抓不到。即使侥幸抓到几条鱼,能当粮食吃么,能顶几顿?
其次,如果是水患,河流漫涨,就更加不可能下河抓鱼。
有人说可以去钓鱼,我们小时候经常下水抓鱼抓虾,钓鱼,那只是玩耍休闲。想抓来当粮食吃,那决不可能。
再次,一个古代饥肠辘辘的百姓,饿个皮包骨头肚子胀痛。下河徒手抓鱼,异想天开,跟送死何异?
总之,在古代饿死人的年代,能抓的鱼,早都被饥民抢光了。在深水里的鱼,既使是世界游泳冠军,又能耐何?更别说是濒临饿死、奄奄一息的普通百姓。所以,古代饿殍载道,饥民卖儿卖女,甚至两脚羊的悲惨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欢迎留言点评!
(网络图片、侵删)
饥荒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抓鱼吃,是因为抓不到吗?
这句话,跟鲁豫的那句“为什么不吃肉,是因为肉容易坏吗”,还有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别说古代,就是现在设备如此齐全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抓不到什么鱼。
古时候的农业几乎就是靠天吃饭,我国又位于季风气候区,经常都会发生一些天灾,由此也很容易发生饥荒,此外还有战争之类造成的饥荒,所以古代饿肚子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没有粮食吃的情况下,甚至连草根树皮之类都拿来充饥,老鼠都被吃光了。
这个时候也会有人疑惑,古代环境应该比较好,山上那么多的野兽,河里那么多的鱼,为什么不去抓来吃,就算填补饱肚子,也不至于完全饿肚子。
首先,抓鱼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池塘湖泊河流这样的地方,没水,更别想抓鱼。
可古代要找到一片水域真的很容易吗?未必,我国南方倒是河流湖泊挺多,但也不至于到处都是水,古代的城池,通常情况下也不会过度靠近大型河流。
南方水多还好说,可是我国古代长时间内,人口密集区都在北方,而北方的水系密度很低。
古人大多居住在城池当中,距离河流并不会太近,即便是靠近的河流,往往也是那种具备航运价值的河流,在这种河流中徒手抓鱼,无异于开玩笑。
古代天灾引起的饥荒无非是旱灾与洪灾,旱灾的时候赤地千里,水源都难得,更别说什么抓鱼之类,而洪灾的时候到处都是洪水,没听说过在洪水里抓鱼吃的。
即便是找到了条件合适的水域,但想要抓鱼,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如果去过农村,也知道农村里经常都会在水田、水沟、溪流之类的地方摸鱼,但是那种大型的河流湖泊,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水深了危险,而且不容易抓到鱼。
以前,除了专门捕鱼为生的人家,寻常耕种的农户,还有城池当中的居民,很少有会抓鱼的人存在,而且也缺乏这样的工具。
灾荒出现的时候,挨饿的人可不止一家两家,如果是少数人,那都不能叫灾荒。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捕鱼工具可以使用,没有渔网,甚至没有钓竿,想要去抓鱼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还要满足那么多的人吃,根本难比登天。
抓鱼,不外乎就是撒网、垂钓,徒手摸鱼的很少,可不管哪一种,抓鱼其实在古代都是个效率相对低下的生产活动,尤其是技术落后的年代。
可能需要花费一整天的工夫,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够捕捉到一些鱼。
如果平时也没什么,但在饥荒年代,这实在是划不来,因为原本就十分饥饿的人,还要冒着抓不到鱼的风险与抓鱼,到时候什么都抓不到,反而会更加饥饿。
即便抓到了一两条鱼,也缺乏烹饪的条件,最多水煮跟烤,而鱼类能提供的热量也很有限。
对于灾荒时期的人们来说,意外捕获的鱼自然聊胜于无,但几乎没人会为了填饱肚子专门去抓鱼,因为没人能保证一定抓到,还不如草根树皮之类能填饱肚子。
除了水里的鱼,还有山上的各种野兽,也有人说为何不上山去打猎来填饱肚子。
说起来这种危险性更高,通常猎人都是有本领在身,还要有足够的装备胆量才敢进山,即便是近现代有了枪以后,仍旧如此,因为山里实在太危险。
古代山上遇到虎豹豺狼的几率极高,清朝时期,川渝一带老虎成患,不仅如此,山上的野猪成群结队凶猛异常,所谓“一猪二熊三老虎”,普通人遇上了,就直接去奈何桥报道。
饥荒的时候,人本身就虚弱无力,更别说上山打猎这种充满危险的活动。
古人也是正常人,能够填饱肚子的话,任何食物他们都会去尝试,但前提是要考虑衡量好付出与回报是否值得,不然的话最好不要轻举妄动,饥荒时抓鱼打猎,都是不合算的。
提这种问题的人,大概是城市里的书呆子,说的更加难听一点,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现在你到江浙,河流纵横交错,但以前不是这样的。意思是,解放以后,兴修水利,才有了现在这样密集的河流,而解放前,或者是说古代,恐怕没有几条小沟,有的都是大江大河。
2,水无情。那么,你敢下水吗?就算现在,人工开挖的河流,清澈见底,河中间也有两三米,下雨过后,可能达到四五米。对于不会游泳的人,半米的河,就可能淹死。
我老家江苏启东,男孩子基本上都会游泳。什么叫会游泳?那就是在鬼门关反反复复、进进出出。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十一二岁,我在河边玩虹吸现象,就是把坛子里的水和河水吸来吸去,坛子滑入水里,我抓住坛子,顺势就掉进河里。妈妈在家里写信,突然想起出来看看孩子,河中央只有我两只手乱晃,妈妈急忙操起一把扒草的竹竿,轻轻往我手上一搭,我抓住竹竿,简简单单就上了岸。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一瞬之间。
还有一次是我已经18岁了,在二姨妈家前面的一条大河游泳,想游到对岸,到河中间,突然有水鬼拉着我的腿,死命往下拽。我惊恐万分,拼命挣扎,喝了好几口水,终于挣脱。以后我想,这不是水鬼,而是脚抽筋,如果知道,临危不惧,其实一只脚,甚至不用脚,都可以游泳。
因此,许多淹死的,是会游泳的人。古诗就有“公无渡河公竟渡”。除了脚抽筋,还有头晕,恐怕一下水就没有知觉了。
3,鱼不好抓。就算会游泳,下了河,怎么才能抓到鱼?这是大问题。
我小的时候,知道抓鱼的方法有很多。一是钓鱼。房子周围,地下有小一点的,淡红色的蚯蚓,是最好的鱼饵。可是钓鱼需要耐心和运气,有一次我钓上来一条蛇(不知道是不是鳝鱼),吓得魂飞魄散,丢了鱼竿,从此就拒绝钓鱼;二是有施网,就是四五米长的网片,放在河里,隔十几米再放一片。鱼被网粘住,很难逃脱,有时可以涝到几斤重的大鱼;三是撒网,那是直径为四五米的大网,抓住一头,纲举目张,用力一撒,可能把鱼罩在网里;四是用长线,每隔几米有鱼饵,有能够突然张口的竹片,鱼咬饵,触动了机关,被竹片卡着。这种线,可能有几十米、几百米。
这些都是寻常百姓,大人孩子都可以干的。比较专业的就是下去抓,我大姨父就有这门手艺,穿着皮衣皮裤,在河边的水里行走,用一根木棍,45度一敲,鱼就会乱窜,于是顺手抓鱼。河边的泥巴洞里,可能有虾和蟹,一并抓走。
但是,抓到的鱼、虾、蟹,就是弄回家大快朵颐吗?当然不是。如果有几斤,拿到市场上去卖。有了钱,可以干许多事情。我家兄妹四个,捞鱼摸虾不是好手,都是高中毕业。隔壁高家,姐弟四个都很厉害,从来抓的鱼蟹比我们多。都是初中毕业。后来老二老三是包工头,赚了大钱,我不知道是不是是捞鱼摸虾赚到第一桶金。
而我们家,弄那么一点点,吃都来不及。
4,总结。另外重要的是,鱼虾蟹,都是有时令的。比如经常说,9月9,河蟹连路走。意思是,到了金秋时节,田里庄家成熟,河里也是鱼虾成群;越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比如冬天开春,田里没有收获,河里也是鱼虾稀少,特别是旱灾,田里颗粒无收,河里也什么东西都没有。这时候,该饿死,就得饿死。
捕鱼捞虾抓蟹,需要壮劳力、需要男人、需要投资(渔具)、需要时间,如果有这几个要素,即使不打渔,也不会饿死。而饿死的,明摆着,肯定是老弱病残。
在古代,由于生产效率低下,粮食的亩产量很低,风调雨顺之年也就刚够温饱。遇到大灾之年,很多人就要饿肚子了,大灾之年经常会有人饿死,人在饥饿的状态下就会想方设法的把身边能吃的东西都塞进嘴里,难不成会对河里的鱼无动于衷?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古时候江河里面应该很多鱼,依据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众多的河流里面有丰富的鱼,虾,蟹。猜测更加久远的古代,江河里面的鱼,虾,蟹肯定多,这种猜测应该来说有一定的道理。只不过这种想当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古代江河里野生鱼多是不假,但鱼不是那么好抓的。
古代的江河里野生鱼虾比较丰富应该是真的,那个时候的河水清澈无污染,水草也丰富,非常适合鱼类的生殖繁衍。不扯远了,小时候我们村头的那条小河里,我们经常能抓到螃蟹和野生杂鱼,基本上每次出去都不会空手而归。现在是连小虾米都很难看见了,捞到一条螃蟹那简直像中了彩票。
鱼在水里是相当灵活的,我们人类不借助工具根本就没办法抓住它们,现在随便哪个村子里都能搜出几台电鱼机。古代可没有这玩意儿,捕鱼基本上是靠纯手工,所以大规模捕捞现象在古代几乎不可能发生。这也给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古代生产力落后,也没有什么捕鱼工具,先进一点的也就是织个简陋的渔网。其他的捕鱼方式如钓鱼,叉鱼等,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这些捕鱼方式效率低,运气好时,也能解决自家的温饱。
一般的人在小河小溪中抓那么几条鱼,应该问题不大,在大江大河中就不要痴心妄想了。不是经验丰富的渔民,没有专业的捕鱼工具,跑到大江大河中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想捕鱼,门都没有。
二,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荒。
很多人对饥荒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吃不饱饭的层面上,真正的大饥荒,那是成百上千的人被活活饿死,饿到啃树皮,吃观音土,甚至吃人。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是骨瘦如柴,走路都摇摇晃晃,大饥荒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指望江河里的鱼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饥荒,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先不说古人有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捞到这么多鱼,就算把当地所有河流中的鱼啊虾啊蟹啊都捞完出来,对于成千上万的饥民而言,那也是杯水车薪。
鱼不比大米,小麦,它也就是一道菜,隔三差五的吃一顿还行,天天吃,餐餐吃,月月吃,就算是几千元一斤的大黄鱼,估计也会吃到吐。鱼说穿了也不能当主食,哪些从事远洋捕捞的现代水手,还有沿海地区的渔民,他们也做不到天天吃鱼的地步。
都知道鱼有腥味,烹饪的时候,必须要配足很多佐料,在饥荒年代,油盐味精,葱姜蒜这些配料很难凑齐。没有这些调料,就算有一条鱼都难以下口,晒成鱼干也要加上盐才行,不然就真成了臭鱼。在战乱饥荒年代,盐可是战略物资。
三,天灾战乱之年也无鱼可捕。
旱灾之年最容易导致饥荒,古代种粮食都是望天收,那个年代没有化肥,农药,也没有杂交水稻,产量很低,平时都是刚刚解决温饱。如果遇到大旱之年,粮食肯定会大幅度减产,严重的甚至会颗粒无收,大旱之年直接就转变成了大饥荒。
天上不下雨,地上就少水。小河小湖泊直接就干涸见底,一些大江,大河还有一部分水,水少了,那鱼能多到哪里去?古代的旱灾之年,不仅人会饿死,鱼也会大量死亡,到时估计也会无鱼可捕。
水灾之年也是如此,有时一次洪灾就是十天半个月的,洪水淹没庄稼,也摧毁家园。这种情况,就算是水里有很多鱼,也没几个人有胆量在洪水捕鱼。
战乱之年也是如此,兵荒马乱的,大家逃命都还来不及,谁还有那闲暇功夫去河里捕鱼。万一碰上土匪,强盗,那就是小命难保,就算侥幸从河里捕到了鱼,在大伙都饿的饥肠辘辘的时候,谁又能保证能安心的把鱼吃进肚子。
四,在江河湖泊里捕鱼,危险性高。
在大江大河湖泊里捕鱼危险性是很大的,不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就算这片水域里鱼扎堆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在小溪中挽起裤脚就能下河,在这种大面积的水域里,首先得有一条小船吧,基本的捕鱼工具也要准备吧,至少也要会游泳吧。
就这些基本条件,大部分古人都不具备,就算这些基本条件都有了,也得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渔民领头才行。否则鱼没捕到,搞不好命却丢了,看似风平浪静的水面下,那是暗流涌动,危机重重。
捕鱼也是一份体力活,没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那也是难以应付。如果一个人饿的都快头昏眼花了,让他提桶水都有气无力的。甭说是到江河里面去捕鱼,就是小溪小河中让他抓条鱼都难。所以,如果一个人真的饿的快要死的时侯,就不要指望他还能在河里抓条鱼回来。
五,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大灾之年,饥民饿的都啃树皮了,没理由不注意到水里面的鱼,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抓水里面的鱼来充饥。而很关键的一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江河湖泊。就算大伙齐心协力有能力捕到鱼,那也得有鱼才行。
以我国为例,除了水系发达的江南鱼米之乡,以及沿海地区,相当多的内陆山区,根本就没有大江大河,有的也只是一些小河流,这里面的鱼就算抓完也是无济于事。古代交通又不发达,没听说古人跋山涉水几百上千公里,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捕鱼的。
除了灾荒年情,平时饿死的人中大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本身就缺乏劳动能力,自己都需要人来照料,就算河里有鱼,他们也无能为力。而有些人就是因为懒,别人没得吃就会想方设法去劳作,他宁可饿肚子也在家躺着,这就没得救了。
现在物质丰富了,大伙的生活水平比起古代,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即便是生活在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也不会出现饿死的现像,这也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好了,完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不要说古代了…就我们爷爷辈的时候,田里都有很多鱼,我们也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闹饥荒为什么不抓鱼吃,首先生产队每天工作都是固定的,赚取公分才能分到粮食,所以哪还有时间去摸鱼,没有鱼网 鱼钩是很难捕获鱼的。还有一个问题家里连多余的一滴油都没有。
你说的古代经常会有人饿死,谁信?如果经常饿死人,人类会繁衍生息到今天吗?
古代饿死人,我信!但不是经常。再说,人们被饿死,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比如战乱、闹干旱、遭遇水灾、瘟疫等等,这种大环境下,古代的人才有饿死的可能。那么,面对饥饿,人们怎么不下水抓鱼吃呢?
一、没心思下水抓鱼
在古代,每个地方都会发生混战,人们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逃荒保命都来不及,谁还有心思下水抓鱼?
二、河流隐藏凶险
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同,河流隐藏凶险的未知数,人们是难以估量的。在古代,人们即便不识文断字,但他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摸爬滚打,总结了一些有用的经验。
比如:近怕鬼、远怕水。说的就是附近的死了人,人们知道得一清二楚,并产生了对死人的恐惧。又当人们逃荒到遥远的地方时,一旦遇上众多河流、湖泊,在不了解水底环境的情况下,他们是怕下水抓鱼吃的。
倘若水底尽是些树桩、乱石、漩涡、缝隙等等,人们一个猛子扎进水里,那起不来了咋办?……这些就是人们在古代不下水抓鱼吃的另一个原因。
三、没有捕鱼工具。
在古代,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荒,哪能有时间静下心来织网捕鱼?甚至连织渔网的材料都没有。人们一旦没有捕鱼工具,仅凭双手在水底里抓鱼。这样的状况,人们还能够存活下来吗?
缘于此,人们与其在河水里浪费时间,还不如四处乞讨和帮地主做苦力活维系生命?
再说,河水里的鱼会任由人们去摆布吗?也许人们还未靠近河岸,鱼早就被人们的脚步声吓得苍惶逃窜了。面对仅有的一双手,人们又怎能奈何得了水底的鱼儿?
因此,古代的人们面对饥饿时,宁愿逃荒乞讨、帮地主干苦力活,也不轻易下水抓鱼填饱饿瘪了的肚子。
很多人一辈子生活在公有制社会里,读历史又不精,对古代社会一知半解,理解不了私有制社会的残酷性。
君不见,各种历史文档上都满满记载着因为争夺水系控制权而发生在村与村之间残酷流血的武装械斗吗。
哪一次不闹出个十条八条性命!
你不要看现代中国人可以随便找一条河,一块野水溏,悠悠哉哉就可以钓鱼逮虾,因为所有水系是公有制啊!只要你不搞有意识的破坏,是不会有人去管你的。
在古代中国,每一条河流,每一块水塘都是有主的,那容你随便捕鱼捞虾!陌生人随便进入村子的势力范围都不会被允许的,更不要说快要饿死的饥民了。
和鱼虾无关,是维护势力范围的需要,是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是宣示主权的需要。
再拿私有制最为发达的 美国举例子来说吧!在美国,如果一个流浪汉,无论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只要进入了别人家的土地,人家可以举起枪直接开枪的,打死无罪。更不要说跑到人家的河水塘水去逮鱼打猎了,所谓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嘛!受美国法律保护。
我听老辈人讲古说过,以前我们村子周围一枝一叶,一块土坷垃也不准外来人染指,三两年就要和外村打一仗,更不要说任人打捞河中的鱼虾了,不可能的事情。
谁在管这个事情?
宗祠,宗族势力。
宗族势力有多大多恐怖 ,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电视剧《破冰行动》。你认为林耀东会允许闲人进入塔寨村捕鱼捞虾吗?
在古代社会,宗族势力反正随便打死一两个人,也就打死了,官府是不问的。
偶尔进入乞丐了,那也是经过当地丐头认可的。
如果是成批的不受丐头管辖的饥民来了,那更简单。
拿起武器,爬上寨墙,战斗!同时派出人去官府搬救兵。
如果饥民实在势大,官府也不中用,那就寨子被打破,全村人也做饥民去了,这种时候就是天下糜乱,要改朝换代了。
在清朝中晚期,所谓“团练”,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曾国藩一个人在办团练,全国各地的大小地主都在办团练,都是借着宗族势力在办团练。
团练办得好了,连太平军也不是对手,更何况十个八个的饥民,绝对不会允许他们在势力范围内捕鱼捉虾的。
再说了,如果饥民势大了,直接吃大户得了,干嘛要下河抓鱼吃?
在古代,如果一个人将要饿死了,第一应该去向族长求帮助,只要不是太乱的年景,族长尚且自顾不暇,他是会伸出援手帮助的。
而不是去深入别家的“势力范围”冒险捕鱼捉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