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朝鲜为何要使用“崇祯”年号长达265年?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4关键词:朝鲜

朝鲜为何要使用“崇祯”年号长达265年?

点赞1、吉林市 网友:悲魂曲

中国和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很早以前两国就形成了宗藩朝贡体系,尤其是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后朝鲜特地修建了感恩大明援助之恩的大报坛。这一时期两国关系亲密无间,然而很快中国发生的一次改朝换代对两国关系又带来不小的波折。

1618年4月13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明,这时位于其东部的朝鲜作为明朝的盟友就对其形成了牵制。努尔哈赤为避免腹背受敌,于是对朝鲜采取拉拢政策,但朝鲜始终不为所动,仍坚持配合明朝反对后金。1627年努尔哈赤已故,继承后金汗位的是皇太极,他决定东征朝鲜以彻底消除自己南下征伐大明时在背后捣乱的隐患。

皇太极命阿敏为主将,后金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朝鲜国王李倧(朝鲜仁祖)逃往江华岛。后金军至平山时始与朝鲜议和,结成盟誓后撤退。战后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

尽管朝鲜被迫屈服在后金的武力威胁之下,但并未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此时的朝鲜仍是心向明朝,只是鉴于后金势大,所以不得不尽量在双方之间维持平衡。然而后金方面却要求朝鲜彻底废弃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关系,朝鲜对此予以拒绝,此后朝鲜给后金的国书皆书写明天启、崇祯年号,这令皇太极极为不满。

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皇太极统一漠南蒙古并获得元朝的传国玉玺。次年皇太极正式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后金国号为清,他自己则由大汗改为皇帝,此举标志着皇太极正式以汉法构建自己的国家,应该说此时他已有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意图。然而就在他的登基大典上朝鲜使臣拒绝跪拜——在朝鲜使臣看来:尽管后金是大国,朝鲜不得不屈服,但两国之间毕竟没册封朝贡的君臣名分,朝鲜的宗主国仍是明朝,因此自己当然不跪拜后金君主。可在皇太极看来:自己称帝就是要成为天下之主,普天之下绝不能有人质疑自己的权威。

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十二月称帝后的皇太极率十二万大军出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

1649年曾长期在沈阳作为满清人质的李淏回国继位。他作为清军的人质滞留中国期间结识了王以文、杨吉福、黄功、冯三仕、柳溪山、王文祥、裴三生、王美承、郑先甲九名义士,这九人在明、清两代史料中均缺乏记载,但却被《李朝实录》收录。九义士随李淏来到朝鲜辅佐已成为朝鲜孝宗的李淏从事秘密反清复明的准备,他们称清朝皇帝为胡皇,发誓不与清朝合作。在他们影响下朝鲜孝宗坚持使用明朝崇祯年号,有的大臣劝他不要这样做,他说我要打造“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但也正因为朝鲜自视保存了由明朝传入的中华正统,于是以小中华自居,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视为蛮夷之地。以九义士后人为代表的明朝遗民在李氏朝鲜时代一直被朝鲜官方和百姓爱戴,而后期从清朝越境到朝鲜的中国百姓则被称为“向化人”。从这时起朝鲜就认为中国已沦为蛮夷之邦,渐渐有轻视中国之心。甲午战争后朝鲜和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宗藩关系被彻底切断,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景仰之情转变成一种深以自己继承了中华正统自信。

尽管明朝已亡,但朝鲜扔在国内使用崇祯年号。明代朝鲜使臣出使北京的纪行《朝天录》被改称《燕行录》——不再是去朝见天朝,而只是去一座名为燕京的城市旅游一番。朝鲜不仅会玩这样的文字游戏,一时间朝鲜人开始热衷于探讨北伐——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朝鲜曾与南明、吴三桂、台湾郑氏家族,甚至是葛尔丹势力结成过反清的统一战线。尽管屈从于清朝的武力而不得不降身以藩属国的身份侍奉清朝,但在朝鲜国内一直称清朝为伪朝,称清帝为胡皇、虏皇。直到雍正年间朝鲜见清朝的江山已日以稳固,这才放弃了进行反清尝试,但内心依然认为朝鲜文化优越于清朝,此后直到甲午战争朝鲜一直沿用崇祯年号,足见朝鲜对清朝的态度。

点赞2、大连市 网友:步步皆殇

李氏朝鲜确实在清朝统治时期,在私下里(民间、一些祭祀明朝的大事儿等方面)使用崇祯年号,这个毫无质疑。但切不可被表象迷惑,在好也是历史,现实永远是最重要的。

(1)朝鲜为什么如此尊敬大明?首先是大明对朝鲜确实好。

大明对于朝鲜有两造之恩,一是朝鲜请名后赐名“朝鲜”;二是万历朝鲜战争。其实,整个明朝,明朝在与各国关系中对朝鲜最好,例如“朝贡贸易”的次数,别的国家两年一次、三年一次,朝鲜甚至可以一年三次。这点可特别重要呀,因为,“朝贡贸易”本质上是一种“花钱买臣服”的形式,你朝贡一,朝廷还你的是十。

明朝中后期允许“朝贡”的同时进行“贸易”,朝贡人员携带大量“走私物品”与中国人进行交易,因此,从国家到私人朝贡国获得的好处越来越多。

“朝贡贸易”获取的利润之大,使得为了“朝贡”而发生战争。例如日本和中国的“争贡之役”,但可惜,我们经过这次“小战斗”可以说充分体现了战斗力之弱,夏言为此痛心疾首,气愤地说:几十万军队(夸张说法,应该按照涉及地区一两万人差不多,从宁波杀到绍兴,又从绍兴杀回宁波,一路逃窜,杀死将领袁班、刘思、胡源、刘锦、张捏等。)竟然逮不住几百个“朝贡倭人”,最后的面子儿很大程度上还是朝鲜人给赚回来的(坐船逃跑被风吹到了朝鲜,朝鲜杀了30人,擒拿20人)。

因此,大明对朝鲜这么好,朝鲜君臣之间能不感恩戴德吗?因此,面对明亡,其内心必然不好受。再加上,朝鲜和清朝建立前的后金政权、乃至部落时代都有很深的芥蒂。在之前,是朝鲜人欺负(元明时期的)女真人,后来,女真人就欺负朝鲜人了。特别是,满族是在17世纪以女真人为基础,融合了一些其他民族后形成的民族,其文化程度较低。因此,朝鲜对于他们在文化上、历史仇恨上都非常不满。

(2)清朝康熙之后朝鲜承认“历史无法改变”,继续忠心“事大”的同时,为了过往的历史以及文化优势,和“合法性”的张扬继续“民间私下”纪念

然而,实力就是实力,朝鲜打不过后金、清国,也就只好继续执行“事大”主义。国与国间的利益永远是实际利益为主,自康熙后,清朝实力越来越强且对儒家文化越来越重视,其治国手段与传统中国越来越近,朝鲜也就从了。从而对清朝也越来越忠心。坚决执行宗藩关系。

例如甲午战争的爆发。朝鲜也是拒绝和日本建交为导火索。朝鲜国内的各种改革争论,也是以是否以“中国清朝”为核心的争论。

(3)朝鲜和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关系其实也不是太好,这需要辩证地看。两国关系还是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朱元璋、朱棣父子时期,中国也有倭寇,朝鲜虽然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却与倭寇勾勾搭搭。倭寇负责抢劫,朝鲜则负责销赃。因此,朝鲜和明朝、倭寇之间的关系都有,这是地理关系注定的。这是明初的时候,双方大友好背景下的一些小插曲。

在民间,特别是朱棣将首都搬到北京后,朝鲜路陆朝贡代表团的使团因为常常用大棒殴打诸如,违反规矩、偷窃、与中国人打斗等人员现象越来越多。人们就以“高丽棒子”形容朝鲜人,这个叫法一直叫到了清朝乃至如今。现在这个不是好的叫法,在当时也并不是好听的。因此,在两国友好大环境下,两国人民之间有多么好的关系还真不敢说。

点赞3、佳木斯市 网友:黑暗女神

很简单——感恩!

明朝建国初期,朝鲜还是阮氏朝鲜,后来李成桂篡夺王位,从此李氏朝鲜便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统治。李氏朝鲜从一开始便把遵奉明朝作为自己的国家基本政策。

由于明朝封关禁海,断绝自由贸易,要想和大明朝做买卖,只能通过朝贡体制。这个朝贡体制看上去好像是明朝占藩属国的便宜,实则是藩属国占明朝的便宜,因为所谓的朝贡,就是朝鲜进贡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大明赏赐大量的金银器物,明朝只是要了个天朝上国虚名,朝鲜则得了实惠。说简单点,朝贡体制就是个压岁钱体制,好比过年你去你爷爷家拜年,手里拎一盒糕点,进门以后给爷爷磕几个头,叫一声爷爷过年好,然后你爷爷从屁股底下摸出早已准备好的五张红票子递给你。这样,双方都皆大欢喜,反正你爷爷不缺钱,你也不缺这盒糕点。所以这种事,朝鲜乐意做,大明也高兴。

(崇祯皇帝)

关键是你给你爷爷拜年也只能是过年时才有的好事,天天拜你爷爷连打麻将的钱都没了,朝鲜这厮却恨不能天天干。朝鲜想着每次只需搞点当地的高丽参、泡菜等土特产,就可以换回大明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这样成本低,回报高而且是零风险的买卖,不干白不干。于是朝鲜的使者是络绎不绝,一波接一波的进贡,最多的时候一年100多次。大明虽然要面子,但脑子还是好使的,娘希匹,朝鲜再这么进贡下去,老子就得吃糠咽菜了,于是下旨禁止朝鲜频繁进贡,每年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来进贡,比如新年、皇帝寿辰等等。

这只是一个小恩惠,而真正让朝鲜感恩的,还是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

在《明朝那些事》中,描述了中朝联军在两位卓越的将领李如松和李舜臣的率领下轻松的击败了进犯的日军,其实,这真的太偏离史实。虽然明军打败了日军,但这样的胜利也是惨胜,根本无法跟唐高宗时刘仁轨在白江口大败日本海军相比。

(朝鲜国王)

抗倭援朝一共打了7年,明朝由辽东总兵李如松统领,很多史料说明朝前期投入4万多军队,后期投入8万多军队,其实这都是有点故意矮化的敌人的意思。我们知道,抗倭援朝发生在万历年间,而万历年间朝政已经基本废弛,军队腐败、战斗力下降等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入朝作战的明军不仅是辽东的部队,不仅是关宁铁骑,还从浙江、福建、四川等地抽调了大量的明军,甚至连驻防南京的拱卫南都的部队也调了过来,还有包括东南沿海的戚家军,前前后后也有数十万,而且这仗打的并不轻松。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组织了将近20万日军进犯朝鲜,这20万都是在日本国内混乱的内战中生存下来的武士,久经沙场,战斗力极高。不到一个月,日军便攻克了朝鲜的王京,而明军经过七年的苦战(中间停战过一段时间),才在丰臣秀吉病死,日军无心恋战,开始撤退的情况下,在露梁海战中彻底击退日军。这一战,明朝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以辽东参战的军队来看,原先95000,到最后只剩40000多,而且先后耗费国库帑银700万两,种种因素来看,这场战争真的不轻松,可以说让明朝伤筋动骨,所以后人才说:明亡,非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朝鲜也感恩戴德,在抗倭援朝结束后,宣祖大王亲自命工匠在朝鲜摩崖山刻上“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以提醒后人永远要对大明心存感恩。

1644年满清入关,大明灭亡,朝鲜反思大明之所以这么轻易就亡了,完全就是因为当年援朝援的太厉害了,导致伤了大明父母之邦的筋骨,所以痛心不已,举国悲痛,朝野自责。因此后来虽然迫于满清的武力打击不得不奉满清正朔,用满清年号,但上自朝廷,下到百姓,纪年仍然用“皇明崇祯后”的年号,这个年号,在明亡之后,仍然用了268年,直到被日本所灭。

甚至在乾隆时,朝鲜开始公开祭祀明太祖、神宗、思宗,在朝鲜王宫景德殿中挂有三位明朝皇帝的画像:明太祖朱元璋,感谢赐名“朝日鲜明”之国;明神宗朱翊钧,则谨记“再造番邦”之恩;明思宗朱由检,以表自缢殉国之义。

朝鲜对大明的感情,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点赞4、雅安市 网友:寒岁饮醉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了解历史要到敌对国家去看档案"。此话虽然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韩国英文名字是Korea,源于古名“高丽”。韩国的“韩”字源于韩半岛南部历史上的三韩。三韩最早记载于《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韩”后来演变为朝鲜族的别名。1910年大韩帝国灭亡后至二战后朝韩分治形成前,“朝鲜”与“韩国”的两种称谓多混用。

在韩国,下面这段近四百年的历史你是看不到的:中国西汉史书记载,前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著夫余、沃沮、濊貊、东濊,朝鲜半岛南部为三韩部落。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朝鲜三国时代”。相反,同样的描述,在日本可以看到。


在日本可以看到的历史是这样的:

1388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早已决心发动政变。他从鸭绿江边威化岛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1392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 ,定都汉阳 (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 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 傀儡政权。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日本方面称其为“日韩合并”,朝鲜全境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至于用"崇祯"年号一事,恐怕是一厢情愿吧(上面说了"朝鲜是清朝的附庸国")。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