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为何在年羹尧得胜回朝时帅百官跪迎,又为何亲自给孙嘉诚灵位下跪?
谢谢邀请。
有一种杀人的技巧叫捧杀,年羹尧得胜回朝,八王爷率中百官跪迎,这就叫捧杀;
还有一种杀人技巧叫落井下石,年羹尧杀了雍正最信任的孙嘉诚,八王爷又亲自给孙嘉诚的灵位下跪,坐实了年羹尧杀害忠良的罪名,这叫落井下石。
1.八王爷胤禩,为什么如此的恨年羹尧?
在雍正登基的两个得力大臣中,一个年羹尧,一个隆科多,最后都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雍正杀了。而这两人的死与八王爷爷胤禩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胤禩在于胤禛争夺皇帝的过程中战败,但他依然不甘心失败,不甘心做一个臣子。毕竟他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在朝官员60%支持他,皇子们,九王爷,十王爷和十四王爷也是他的铁杆儿。所以他一直想翻盘。?
而年羹尧作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更是成了八王爷眼中钉,但年羹尧那个时候平定了西北叛乱,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将年羹尧除掉呢?
2.捧杀是杀人技法中比较高端的杀法。
八王爷便利用了杀人技巧中的极不常见的一种做法叫捧杀。具体做法就是将敌人捧得高高的,把敌人夸得完美无缺,然后到处宣扬,把它置于一个道德制高点上,让他没法犯错,没法被原谅。
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再有功他也是一个臣子,八王爷再无能,他也是龙子龙孙。以一个皇子的尊贵身份给一个大臣下跪。这就完全不顾及皇家的脸面。相当于给雍正帝心里种下了一颗不满的种子。
3.捧杀与落井下石这两种做法是相辅相成,不可缺或缺的
雍正帝对年羹尧的不满是逐步累加的。叛乱平定后,西北大营依然每年需要庞大的军费支出,年羹尧依然在贪污受贿任用私人干预朝政。
为了给年羹尧提个醒,雍正就将御史孙嘉诚派到了西北做监军。年羹尧也是嚣张跋扈惯了,找了个理由就将孙家成给杀了。
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年羹尧杀了孙嘉诚,就相当于狠狠的呼了雍正一巴掌,人精一样的八王爷,因此瞅准这个机会,马上带领百官给孙嘉诚的灵位下跪,一是表明对年羹尧如此杀害忠良的极度不满,二是表明自己对忠良牺牲后极度伤心。
即陷害了年羹尧,又彰显了自己清正廉明的名声,还收买了百官的人心,一石三鸟。
最终年羹尧不出意外的被雍正一个月之内连降19级,还被赐死。
雍正在登基之后,自己可用人才的匮乏以及大多数朝臣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成为了其所要面临着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尽管雍正也在想尽办法革新吏治、培养人才队伍,可一直不服气、不满意雍正登基的八阿哥胤禩必然是不会让雍正所如愿的,他依然对雍正进行着阻碍和掣肘,方式方法除了他一贯的以“假仁假义”来邀买人心外,还有便是对于雍正形象的抹黑。
而这在“百官跪迎年羹尧”以及“跪拜孙嘉诚”的两段剧情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句“百官跪迎”,胤禩让雍正“伤敌八百,自损三千”。
“百官跪迎年羹尧”,究竟是谁下得指令,是胤禩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能够在如此重大场合,要求百官如此行事的,有且只有雍正了。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别人真的没有这个胆量,这其中也包括了八阿哥胤禩。
试想下,在这样隆重的场合,如果所行之事违背了制度和礼节,可以说是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任何的遮掩,也没有任何可以隐藏自己的地方,进而会为雍正很快的勘破。况且,此时的八阿哥胤禩无疑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雍正做梦都在寻找着胤禩等人的把柄,好有理由将其进行惩治,这一点胤禩不可能不清楚,也就更加不可能是他来擅自发布如此的政令。
于是乎,让百官“跪迎”得胜还朝的年羹尧,只可能是雍正发出了指令,胤禩只是遵照执行而已。
而实际上,雍正此举的目的既是一种炫耀,同时也是对于八阿哥胤禩集团的一种打压与示威。
在此之前,对于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八阿哥胤禩等人可谓是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特别是年羹尧率兵平叛期间进展缓慢,使得国库日益空虚,他们更是等着看雍正的笑话,从而发起“反击”。
可如今,年羹尧从西北得胜回来,不仅仅是帮助雍正稳定了边疆局势,提升了皇权威严,是雍正的皇位愈发稳固,更使得雍正在八阿哥胤禩等人面前彻彻底底的“扬眉吐气”了一把。
一来,年羹尧的成功更多的还是雍正知人善任的结果,在此前雍正错误的任用诺敏和张廷璐让其颜面尽失,而年羹尧的成功无疑是让雍正正面击溃了外界对他用人不当的质疑,为雍正彻底扭转了名声。
二来,此前由于年羹尧迟迟没有平定叛乱,胤禩等人也在等着机会让十四阿哥胤禵重新复出掌兵,进而狠狠的“打脸”雍正,只不过年羹尧的胜利让十四阿哥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也向世人证明少了“八爷党”,雍正一样能够打胜仗。
三来,尽管此时的朝堂上“八爷党”人仍然实力强大,人数众多,可年羹尧的立下如此功勋也让雍正向朝中官员们证明自己培养的“奴才”,能力是更加的突出与卓越,则无疑也整体抬高了雍正这面自己人的地位。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要官员们在午门外“跪迎”年羹尧,并且是要八阿哥胤禩亲自指挥。一方面,这是雍正在昭显自己的知人善任,同时显示的是他自己阵营中的人的功勋与能力;另一方面,让八阿哥胤禩带领着他的“八爷党”,拜倒在年羹尧面前,胤禩颜面会尽失,并且这也是从内心上和精神上,对于“八爷党”官员的一种打击,进而动摇整个“八爷党”的军心。
由此可见,雍正也是希望籍此实现“一箭双雕”的政治目的。
然而,八阿哥胤禩却来了一招“借力打力”,反而让雍正损失更多。
当然这也与雍正过分的“自以为是”密切相关,因为此时的雍正产生了两个巨大的疏漏。
其一,他错误的估计了朝臣的看法,并且是非常单纯的认为,朝臣们会同自己一样,将年羹尧视为朝廷的功臣以及“恩人”一般加以礼遇。殊不知朝臣们对于年羹尧的铺张浪费、过度消耗以及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的做法早已经是极度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年羹尧施以如此大礼,必然会为众多内心怀有正义之感的朝臣,特别是诸如孙嘉诚等在内的清流所抵制的。
其二,他错误的估计了年羹尧此时的心境,特别是年羹尧如此的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就连雍正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开始了他的“表演”,一连两声“百官跪迎”,既是要激起群臣的不满,同时也是要将年羹尧心中的傲气再度予以抬升,进而使得其更加的为朝臣所不容。
当然,雍正也发现了问题,可既然是自己下达的命令,就是再难受,也要装着无所谓的样子把它继续下去。
好在年羹尧给了雍正足够的面子,没有让雍正下不来台,但是朝臣们对于年羹尧的不满则已经彻底被激发,就连隆科多这样的上书房大臣也对年羹尧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而这其中,八阿哥胤禩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跪拜孙嘉诚”,胤禩让自己与雍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嘉诚为年羹尧所杀,雍正用雷霆手段将年羹尧将为了杭州将军,之后更是一路将其不断贬谪,然而,朝中的御史大夫们貌似并不买账,依然对于年羹尧,甚至是对于雍正怀有极大的怨气。
实际上,雍正对于孙嘉诚的死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如果不是雍正错看了年羹尧,在明知孙嘉诚与年羹尧之间极度不和的情况下,依然安排孙嘉诚前往西北,那么孙嘉诚不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
但是,最让御史大夫们和朝中官员们寒心的还是雍正此时的态度与做法。
尽管雍正已经将年羹尧予以了贬谪,可是并未将其处死,以至于年羹尧还能“招摇”。而这样的态度也直接导致了朝中的多位重臣,特别是上书房的几位大臣,他们碍于雍正的情面,并且是捉摸不透雍正对于年羹尧的真实态度,故而不敢前往孙嘉诚府上进行吊唁。而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都是担心这样的做法会激怒雍正,或者影响雍正对于年羹尧的处置态度,于是才选择了“逃避”。
然而,胤禩的做法无疑是再一次的“打脸”雍正。
他不仅是一身素装前往孙嘉诚府上,并且是在孙嘉诚的灵位前进行了跪拜,这无疑是给了孙嘉诚极高的礼遇,与雍正的“麻木”以及上书房大臣们的“犹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胤禩或许心中有着对于孙嘉诚的尊敬与推崇,但是他此举更多的还是为了“邀买人心”。
在众多朝臣特别是上书房的众位大臣都碍于雍正的情面、甚至是带着对于年羹尧的一番畏惧情绪而没有前来吊唁的时候,胤禩果断前来,给人的印象便是他不畏强权、不畏强势、坚持公理,这本就与孙嘉诚的精神气节相吻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景下,更容易与现场的御史大夫与清流官员们建立同理心,同时也更加容易赢得现场官员们的拥护与支持。
可以说胤禩的这一跪,就让御史们站到了自己的这一边,进一步的孤立了雍正,同时也让雍正处在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之中,于是雍正在得知胤禩前往祭奠孙嘉诚后,马上松口,让上书房的大臣们前往吊唁。
首先,雍正希望采取如此“亡羊补牢”的措施,以挽回当前不利的舆论环境。
特别是雍正不希望胤禩继续通过这件事情,太高他自己在朝臣中的声望和地位,进而使得更多的官员站在他的身边。
其次,雍正也要打消上书房的这一众朝臣们的内心焦虑。
其实上书房的众位大臣不去吊唁除了碍于雍正的情面与态度,也有着各种的原因。隆科多尽管对于年羹尧有着诸多不满,但是此时已经在雍正的安排下,与年羹尧成为了“一家人”,所以不能表态;至于马齐,由于此前他有着支持胤禩的“前科”,也需要考虑雍正对于自己的看法;而十三阿哥胤祥和张廷玉则是有碍于他们与雍正的关系,担心成为百官“围攻”的对象,进而让自己夹在雍正与朝臣之间,处境便会非常尴尬。
于是,雍正先是打消掉了他们的顾虑,同时也是让他们带去的是自己的同情与哀悼,从而能够将朝臣们不满的情绪予以平息。
再次,雍正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此之前,雍正对于年羹尧擅杀孙嘉诚一事的态度非常的晦暗,如今这一举动使得雍正的态度变得明朗化,同时他也是在籍此表明自己对于孙嘉诚的同情与惋惜,以及对于年羹尧的愤恨,进而安抚朝臣们的不满情绪。
尽管雍正做出了补救,但是依然没有能够阻碍八阿哥胤禩借此收买人心,以至于胤禩在后面的“科甲朋党案”中,骄傲的喊出:
“八爷党在哪儿,八爷党在天下人的心里。”
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对于雍正的愤恨与报复,一直就没有停止,而在明面上无法与雍正进行权力抗争的时候,他选择了用这样一套近乎于“挖墙脚”的方式,在不断抹黑雍正,并且将雍正置于负面舆论漩涡的同时,树立自己积极、正面、高大的形象,进而继续将人心拉拢过来为己所用。
然而,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绝对权力面前,这些举动仅仅是“小聪明”而已,并不能撼动雍正统治的根基,而胤禩也就是这样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当然他也小看并且是错看了雍正,最终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非要说有联系,只能说雍正坑了老八一把,后来孙嘉诚死了,是老八坑了雍正一把。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老八虽然是总理王大臣,但很明显没有雍正旨意,是不敢这样明目张胆让年羹尧享受百官跪迎的待遇的!毕竟老八知道雍正的性格,不会明着跟雍正对着干,代行雍正皇帝的权力,来使百官跪迎年羹尧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雍正派老九到西北,早就通过暗线知道年羹尧和老九因为杀十名大内侍卫的一唱一和了,说明年羹尧跟八爷党有着勾搭。
所以雍正才出其不意的在年羹尧到了城门的时候,让老八突然下去宣布百官跪迎。很明显就是看看年羹尧表现,年羹尧如果不飘,自然是谦虚的不敢接受。同时当时百官不解,老八强调了一次才跪迎的,年羹尧都看在眼里,肯定对老八有意见,因此老八和年羹尧之间的隐晦结盟自然分裂了呗。
可以说这次是雍正坑了老八一把。
当然大家注意一下,老八让百官跪迎年羹尧,自己可没有跪下。发现很多没有看过电视剧的人,经常以老八跪下什么感受的来夸夸其谈,也是醉了。
等到孙嘉诚死了以后,朝野的大员都顾忌雍正的想法,刚开始根本没有重量级官员去祭拜孙嘉诚。老八可以说是第一个重量级而且是很重量级的大人物前去祭拜。
老八这样做,说白了就是带节奏使雍正为难,同时借此笼络人心。当然老八很聪明,从来不会跟雍正明面上对着干,所以老八穿着便服,意思自己只是代表个人,并非代表朝廷,使雍正也无话可说。
可以说这次是老八坑了雍正一把。
不过雍正很聪明,已经放弃年羹尧了。于是老八这么做了以后,到了晚上雍正就派军机处的老十三等人去祭拜孙嘉诚,简直是高手过招,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大有深意。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这是《雍正王朝》里的两个情节。
第一个情节,即年羹尧得胜回京,八爷胤禩主持仪式,竟然要百官跪迎年羹尧。
对于这个情节,我个人倾向于胤禩并没有什么腹黑阴谋。因为他再怎么样也是个臣子,不可能在迎接功臣得胜回朝的仪式上自行其是。事关皇家礼仪,任何一道程序都得是雍正最后拿主意。
所以,胤禩这句“百官跪迎”肯定是雍正授意并允许了的,目的就是要试探年羹尧的态度。
结果呢,年羹尧对“百官跪迎”的态度,竟然是扬眉吐气地接受了,而且在百官跪拜后,还迟迟不下马,直到雍正走出来,才下马跪拜。
这也为后来雍正杀年羹尧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情节,即孙嘉诚被年羹尧处死,清流御史们为孙嘉诚摆灵堂,军机大臣们迫于雍正的态度不敢去吊唁,八爷胤禩却出面吊唁了。
对于这个情节,其实雍正也并没有强制规定谁谁谁不允许去吊唁,只是雍正仍然在忍耐年羹尧不服软的态度,没有下定决心将他处死。军机大臣们懂得雍正的两难处境,遂没有出面去吊唁。
但此时胤禩出面,确实是他的阴谋。他之所以去吊唁,主要就是为了笼络人心,通过出面孙嘉诚的丧礼去拉拢御史清流。除此之外,他还想通过出席丧礼,造成舆论声势,让雍正不得不杀掉年羹尧这个左膀右臂,以平息众怒。
而且胤禩最讨巧的是,他并没有穿官服去出席孙嘉诚的丧礼,而是便装出席,这就摆明了告诉雍正,我只是以个人身份去吊唁孙嘉诚,并不是以我总理王大臣、廉亲王的身份去的,这样即便雍正想迁怒于他,也无话可说。
八爷为何在年羹尧得胜回朝时率百官跪迎?又为何亲自给孙嘉诚灵位下跪?
年羹尧的西北大捷,又叫西疆大捷,在班师回朝时,八爷领衔的百官跪迎其实是一箭双雕之计!一是,西北大捷对于雍正皇帝来说至关重要,重赏年羹尧是必然的,以最高的礼遇迎接——八爷领衔的百官跪迎,就是投雍正皇帝所好!二是,让立了大功的年羹尧享受这样的礼遇后更加飞扬跋扈,居功自傲,看雍正皇帝如何下台?
孙嘉诚是位诤臣,颇得雍正皇帝信任,被派往年羹尧营中!年羹尧在一次丧心病狂中杀了孙嘉诚,在孙嘉诚的灵位送到京城时,八爷对着孙嘉诚灵位下跪也有两种意思:一,对这份诤臣的尊重!二,做给雍正皇帝看,这样的诤臣死在年羹尧之手看你怎么收拾他?!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年羹尧班师回朝之日,也开启了他的死亡之期!
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无论是朝中,还是民间都不信服!尤其是阿哥党!
特别是十四阿哥的兵权被剥夺由年羹尧取代后,雍正皇帝特别的渴望用实力证明自己和稳固自己的皇位和江山!
于是,雍正皇帝把希望寄托在年羹尧和他的军队上!
对于年羹尧,雍正皇帝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主要是两个方面:
1.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包衣奴才!之所以提拔得快,除了年羹尧自身能力强外,雍正的扶持提携栽培也不少。
2,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嫁给了雍正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
当然,年羹尧也知道这场战役的成败对雍正皇帝意味着什么心知肚明,也知道朝中以八爷为首的阿哥党此时是怎么想的,所以年羹尧等待时机出兵,一定要打胜仗!
年羹尧果然没让雍正皇帝失望!全歼敌军!
雍正皇帝高兴至极,命年羹尧班师回朝!
当年羹尧骑着高头大马快到西直门时,三百多名礼部侍官全部跪迎!按礼节,这个时候年羹尧要表示谢意,哪怕是拱拱手也行!可是,年羹尧用眼扫了一下,立即策马入城!
到了午门,以八爷领衔的朝中百官,除了亲王以下,在八爷一声:百官跪迎!所有文武官员都跪下了!当时八爷已封为亲王!
这种礼遇,本来只有皇上才可以享受!现在年羹尧也享用,八爷就是看看年羹尧怎么回应。没有想到年羹尧也是点了点头直接去拜见雍正皇帝了!
八爷当时心中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他率百官跪迎就是要这个效果!让年羹尧居功自傲,狂妄得目中无人,看你雍正皇帝如何处理!
这样,年羹尧开启了自己的死亡之路!
二,孙嘉诚是个诤臣,雍正皇帝非常的器重,没有想到竟然死在年羹尧之手!
孙嘉诚,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是一个敢说真话的臣子!雍正皇帝很喜欢也重用他,就派他去年羹尧军营中!
年羹尧军营帐目乱,雍正皇帝本意是叫孙嘉诚帮助年羹尧管理财务。但是,年羹尧却不这样认为!
因为,年羹尧觉得是来监视他的!于是,丧心病狂的年羹尧借机杀了孙嘉诚!
俗话说得好:打狗得看主人!孙嘉诚是雍正皇帝亲自派去的!
所以,在孙嘉诚灵位送到京城,八爷看到灵位跪拜,一是对孙嘉诚这样的诤臣表示尊重!二是做给雍正皇帝看,这样的好臣子冤死了难道放过年羹尧?!逼雍正皇帝出手拿年羹尧开刀!
所以,在九子夺嫡的大战中,八爷的心机之重是出名的!对于率百官跪迎年羹尧,以及跪拜孙嘉诚灵位,八爷都是有深意的!
八爷这么干,并不是出自真心,而是想借这两个机会羞辱雍正。
年羹尧得胜回朝,八爷帅百官跪迎,实际是想把年某推到雍正的对立面,你看你用的什么人,这个人都快要当皇帝了。无形之中,给雍正又树了一个敌人。
孙嘉诚是雍正喜爱的耿直之臣,被年羹尧杀害之后,八爷亲自给孙嘉诚灵位下跪,实际上是想表达对年羹尧杀害忠良的看法。大家都看看,雍正重用的年大将军是个什么人?这样的人残害忠良,无君无父,留着有什么用。
还有一方面,八爷厌恶年羹尧之前的背叛和不合作,也想除掉年羹尧。
总之,八爷两个举动是对雍正用人的讽刺,也是给雍正树立了很多对立面。
如果题主的问题,我们可以基本上给这个问题下一个范围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率百官迎跪年羹尧”,“向孙嘉诚灵位下跪”这两个细节都是最为总理王大臣的胤禩做出的两次让人不得不细细品味的事情。整个《雍正王朝》20集以后的主要矛盾转到了胤禩和雍正身上,就像胤禩在蛊惑雍正三子弘时争储时说的
他费尽心力做这件事不过是为了要和雍正争个输赢。雍正当时皇帝他打心里是不服的。
胤禩的计划就是在舆论上把雍正的名声搞臭,然后在雍正天下怨声载道,不得人心的时候,一举逼宫推雍正三子弘时上位,然后将雍正的所有政策废掉。胤禩最后架空弘时,他就是姬旦再生,周公辅政。
胤禩跪年羹尧要从以下几点来看:
1,西北大将军历来都是满族皇亲国戚担任,年羹尧作为被抬旗抬上来的汉臣,显然让很多人不满;
2,年羹尧在西北所作所为嚣张跋扈,肆意妄为,引起了文武百官的不满,在京官员尤其以孙嘉诚为主的清流多次弹劾;
3,年羹尧滥杀朝廷命官,贪污腐败,俨然一副西北二皇帝的派头,除了打了胜仗,整个国库都快被其掏空了;
4,在这个敏感紧张的关头,年羹尧得胜回京,胤禩作为总理王大臣率百官迎跪,激起更多人的不满和愤怒,是对年羹尧的一种捧杀;
5,他跪下是彰显了年羹尧作为雍正的宠臣,连这个皇家的人都要下跪,见解打脸雍正。
胤禩跪孙嘉诚是在孙嘉诚在西北被年羹尧杀害之后:
1,胤禩作为军机处第一个去拜见孙嘉诚灵位的大臣,抢占先机,显示了他的“贤”和“仁”,顺带踩一下雍正的冷漠;
2,他就是要激起清流更多的愤怒,逼迫雍正和清流为敌,同时也逼迫雍正杀掉年羹尧;
3,雍正不杀年羹尧,他就是纵容,杀掉年羹尧就是“狡兔死,走狗烹”。胤禩一跪将雍正逼上了绝路;
4,胤禩这一举动也在位自己收买人心,从而为他后边逼宫铺路。
两次下跪胤禩的都在谋划给雍正下绊子,城府极深的胤禩每一步棋都是为了找回他在夺嫡中落败的场子。
文/红雨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