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对宝钗有功,宝钗为何没保全袭人?
薛宝钗不仅没有保全袭人,而且袭人还是她撵走的,原因是花袭人做过的三件事,让她容不下。
红学界里有句话,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贾家一众丫环里,花袭人和薛宝钗的性情品格最为相像。这也是“薛林之争”时花袭人选择站在薛宝钗一边的原因之一。
虽然不过是个丫环,但在“薛林之争”中,花袭人没少帮到薛宝钗的忙。
譬如第三十五回,贾宝玉因为挨打还躺在床上,贾母、王夫人众人来看,大家闲聊时,当着这么多主子的面,袭人赶紧提醒贾宝玉“烦他莺儿来打上那几根络子。”贾宝玉听后马上求了薛宝钗,贾母等人不明就里,一问才知道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最会打络子,听到宝贝孙子有所求,贾母甚至直接和薛宝钗开了口。
无论这一次贾母如何看待宝钗,但袭人绝对是想让薛宝钗在贾母等人面前攒一次好感的。
又譬如第三十六回,大热的中午,薛宝钗独自走进贾宝玉的房间,花袭人见状却找借口丢下针线,外出溜达去了,这给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独处一室的机会。
更有素日里,花袭人总有意无意向旁人作出“扬薛抑林”的事来,譬如第三十二回在史湘云年前,花袭人甚至直言:
“宝姑娘好涵养,若是那林姑娘,不知该怎么哄呢”。
可以说,薛宝钗在贾府的好口碑,花袭人功不可没。
虽然《红楼梦》第八十回后部份不幸遗失,但根据前八十回给出的线索,我们可以知道薛宝钗最终如愿以偿嫁入贾家。而花袭人则嫁给了优伶蒋玉菡。
关于花袭人嫁给蒋玉菡,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美事,毕竟蒋玉菡曾经名闻京城,在城郊有自己的宅院,更生得面容俊俏。
然而这不过是现代人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在古代,唱戏的再受追捧,也改变不了他是贱籍的事实,而且他的子孙后代连科举都没资格,世代都只能待在社会底层。
而另一方面,花袭人是说过“刀架脖子上都不出去”的。
因此,花袭人离开贾府时,应当是非常不情愿的,这一点脂砚斋有过透露。
在第二十回,写道麝月独守房院,贾宝玉心下感动的情节时,脂砚斋批道:
“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
这句话透露出几个信息:
一,花袭人离开贾府时,还在担心贾宝玉没能得到好的照顾;
二,关于丫头去留这种事,一直都由当家主母处理,花袭人要提建议也应该是跟薛宝钗,可她为何只跟宝玉说?只有一个缘故:花袭人和薛宝钗闹掰了,而原因就是薛宝钗将其撵出了贾府。
可是,花袭人毕竟于薛宝钗有功的,而且两人三观很是相似,为何薛宝钗不念恩情将其撵离贾府呢?若说是为了减少开支,那麝月不也留下了吗?
其实呢,薛宝钗撵花袭人绝非一朝一夕的决定,而是深藏多年的想法。为什么?还得从花袭人做的几件事说起。
花袭人原本是服侍贾母的丫头,因为表现好被派到了宝玉身边。跟了贾宝玉后,花袭人有了“争荣夸耀”的想头,便是做贾宝玉的姨娘。可贾宝玉身边莺莺燕燕,只一个晴雯就将她碾压,该怎么突围?
在贾宝玉十岁左右那年,花袭人终于等来了机会,她和贾宝玉偷试了。
自打和贾宝玉有了亲密关系,花袭人便开启了上位之路,而这一路上,她所做的事情实在为人所不齿。
一、身为奴才,背后中伤主子,没有分寸
都说花袭人行事稳妥,老实本分,但那只是表象。事实上花袭人不本分起来,连主子她都敢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就说这第三十二回,史湘云为贾宝玉做的扇套被林黛玉铰了,贾宝玉都解释了,林黛玉不知是她做的。可花袭人却火上浇油,趁着史湘云气头上故意模糊事实,让史湘云认为是黛玉故意针对她的。而在史湘云赌气称:“谁铰的谁做”的时候,花袭人竟然说道:
“他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呢。”
听听,贾母作为贾府金字塔顶端的人物,疼爱自己的外孙女,都要被她花袭人嫉妒和吃味,不知道还以为她是贾母的亲孙女呢。
而后在贾宝玉因为拒绝会见贾雨村给史湘云下逐客令时,花袭人抬出了薛宝钗缓解尴尬,但是说着说着又拎出林黛玉来狠狠贬低了一番。捧一个踩一个。
虽然吧,这也是为薛宝钗卖命,但也足见花袭人的人品,而分寸感这种东西花袭人更是几乎丢之殆尽。而薛宝钗此人,是阶级观念异常重的人,只说一件事,王熙凤喝醉后打了平儿,人人都在心疼平儿遭到不公对待,可薛宝钗却劝她:
“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
在薛宝钗看来,奴才就是奴才,你不仅平日里端茶倒水,跑前跑后,就在主子不开心时打了你,你也不许委屈。
虽然,在花袭人做出贬低林黛玉的事时,她可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但是袭人身为奴才却敢诋毁主子,毫无分寸的做派,却已印入宝钗心里。对于宝钗而言,这样的人可以利用,但是真正要让她跟在身边,绝对不可能。
二,投靠王夫人,背叛贾母
薛林之争的背后,是王夫人和贾母的较量。而花袭人之所以选择薛宝钗,除了赞许薛宝钗的做派,更因为她要靠王夫人翻身。
我们知道,除了花袭人,贾母还派了晴雯到宝玉屋里。可对于这两个丫头,贾母的用意是不一样的。在贾母眼中,“将来只她(晴雯)可给宝玉使唤的”,也就是根本没花袭人的事儿。
显然,要想改变贾母的想法,几乎不可能,那就只能寻求别的路子,这路子就是投靠王夫人。
终于,在贾宝玉挨打后,袭人主动到王夫人屋里,说了一番大道理,王夫人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不久,暗中提拔袭人为宝玉姨娘,每月从自己月钱中拨出二两一吊钱给袭人,与赵姨娘持平。
可是,花袭人一直以来都是贾母屋里的丫头,她的月钱都是在贾母屋里领的。这莫名其妙停了袭人的月钱,通过王夫人发月钱,意味着袭人变成了王夫人私人的奴才。
原本王夫人和贾母就是对立的关系,花袭人却暗搓搓这么做了,跟叛徒有什么区别?
自古来,叛徒这种产物无论在哪里都不会被尊重,他们的下场一般也不太好。虽然她早年对薛宝钗有利,但薛宝钗一旦达到目的,还敢留下这种人吗?当年她能背叛旧主贾母,谁知道哪天她会背叛新主薛宝钗呢?
三,花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分量
两人偷试过后,袭人被贾宝玉视为“与别个不同”的人。而花袭人则越来越懂得利用那点事控制贾宝玉。
譬如第十九回,花袭人才回家半天,贾宝玉就思念成疾了,这时候两人应该是蜜里调油的状态。回到贾府当夜,花袭人就跟贾宝玉“约法三章”了。而花袭人的砝码就是“不听我的那我就离开贾府”,这时候的贾宝玉视袭人为心肝,哪里离得开?
到了第二十一回,花袭人甚至可以跟贾宝玉甩脸子了。
话说贾宝玉在林黛玉屋里用史湘云洗过脸的水洗了把脸。花袭人赶来刚好看到,心里便不痛快了,气鼓鼓回到了屋里。途中就遇到了薛宝钗。
在薛宝钗问起贾宝玉时,花袭人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语出嘲讽“宝兄弟哪里还有在家的功夫?”,俨然一个女主人。
而在贾宝玉回来后,花袭人直接采用冷战战术,甚至将贾宝玉赶出屋去……
瞧瞧,这是一个丫头的行举吗?这分明是女主人的做派嘛,而花袭人敢如此越礼,不就因为吃定贾宝玉离不开她吗?
而事实上,贾宝玉也确实对花袭人产生了依赖,不论生理还是生活上。直至第七十八回,即便怀疑花袭人从中作梗害了晴雯,在知道晴雯死后贾宝玉仍旧将花袭人视为后半生的伴侣之一:
“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也由此可知,在贾宝玉的心中,林黛玉是精神上绝佳的伴侣,而花袭人则是生活上个生理上的依赖。
至于薛宝钗,完全没有在未来计划之中。即便将来林黛玉去世,仍旧无人可以替代她的角色,而在生活和生理上,花袭人已经包办了,还能有她薛宝钗什么事?
所以,种种原因下,薛宝钗不可能容得下花袭人,留着花袭人就是养虎为患,如此毫无分寸感,毫无忠诚度的姨娘,万一哪天又来个辖制贾宝玉,而贾宝玉来个宠妾灭妻,这都是有可能的。
本来,花袭人与薛宝钗前期的和谐,不过是利益驱使,一旦目的达成,那弱势的一方只有被蚕食的份,花袭人被撵,是作者对小人和叛徒最直观的态度了。
袭人虽然帮了宝钗,但对于宝钗而言,她本身就是一个碍眼的存在。如果袭人做了什么不当的事,宝钗能罚她吗?——不能!宝玉必定会维护袭人,这让宝钗当家做主管理上下会很为难。
所以,她为什么要保全袭人给自己添堵呢。那么,我们看看宝钗为什么不保全袭人。
1.袭人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很重
男人对于他的第一个女人是记忆深刻的,不论爱不爱,那都是忘不掉的。而袭人恰好就是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对宝玉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
一个刚做了春梦的男孩,刚好身边有一个不讨厌的女性,对方也不拒绝,所以一切都顺水推舟了。如果袭人拒绝,宝玉也未必会坚持。
然而袭人并没有,她一直想做宝玉的人,不离不弃,所以也半推半就顺势而为了。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
事实上,真的如同袭人认为的那样不越礼吗?那她为什么不敢让王夫人知道,如果王夫人知道她监守自盗,她的下场会怎样呢?想想金钏只是与宝玉调笑了几句,就被逼死。只要触碰到王夫人的底限,冷酷无情是本色出演。
越是老实人,才越要办大事,袭人不就把宝玉办了?
从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这里的“别个”,应当是他屋里的其他大丫头们,尤其是出色的晴雯。晴雯虽然时而霸道,但她能做到洁身自好,也挺难得的。
宝玉离不开袭人,他的衣食住行全由袭人打理地妥妥当当,偶尔还能温下床,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对袭人没有爱,但袭人为他所做的一切,宝玉也全看在了眼里。在面对李嬷嬷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维护袭人。袭人在他心中的位置,可想而之了。
2.袭人对宝玉最忠心,哪怕宝钗是当家主母
袭人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跟着贾母,心里眼里就全是贾母,跟着宝玉,心里眼里就全是宝玉。虽然她的忠心会转移,但转移过后也很坚定。她忠于她的每一位“现任”主子。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这样的忠心,宝钗是注定得不到的。更何况袭人与宝玉早就有了云雨情,也就不可能再转头对宝钗忠心。既然不能收为已用,留她何用?在涉及到宝玉的问题时,袭人未必会和宝钗一条心。
宝钗时时刻刻要端着,可是袭人因为是真心爱宝玉,她即使再会掩饰,也总有情不自禁的时候。主母尚未得到宝玉的心,你在一旁红袖添香,善解人意地挥洒自如,那是在打谁的脸?我得不到的,你一个丫头也甭想得到。
3.袭人容不下宝玉倾心相爱的人,挑拨王夫人与黛玉的关系
女人最爱她的第一个男人,无怨无悔地爱,但也会护食,对于有危险的外人,都超级敏感。
无论宝钗怎样上赶着找宝玉,袭人始终没有危机感,而黛玉则不同。黛玉就是宝玉的眼珠子、命根子。
两情相悦的情感,袭人不懂,但她能感受到不一样。只有黛玉在时,她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完全是多余的存在。所以,她会想方设法地帮助宝钗,因为宝玉的心不在宝钗身上,即便他们成亲,自己在宝玉的心里总还有一席之地。
所以,她不惜处处诋毁黛玉,包括和湘云说小话。
袭人道:“他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呢。大夫又说道:‘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给王夫人当贴心人,说贴心话。
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
她虽说得“委婉”,可大家族里的夫人,哪个是简单的,话里的意思,王夫人怎么听不出来。王夫人从来都不讨厌大方得体的宝钗,袭人虽将两人放在一起说,但实际上,说的只是黛玉而已。
宝钗当着王夫人的面给黛玉上眼药,很体贴地让宝玉去陪黛玉。袭人和宝钗的“体贴”交相辉映,最终将黛玉踢出局。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当宝钗如愿以偿后,她更希望能与宝玉情投意合,那袭人会不会再次破坏呢?所谓的老实人,痴人,有时候做起事来也是很可怕的,黛玉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宝钗不能留她,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宝钗也不能冒这个险。因此,如果和宝玉成亲了,袭人就是两人情感上的最大绊脚石。
4.袭人知道宝钗并非像她表现的那样,不在意宝玉
宝钗给人的印象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可是,文中多次写过,宝玉刚到黛玉那里,宝钗随后就到。别人话还没说完,她就能严丝合缝地接上话茬。没有下人通禀,她就随便入内。能接下话茬,就说明,前面的话她都默默听完了。这是安分的人会做的事吗?
在滴翠亭外听到小红和坠儿说私房话,她没有立刻离开,反而走近细听。然后,怕被人发现是她,立刻栽赃给了并不在现场的黛玉。虽说她很有急智,但这是一个品格端方的人能干的事吗?偷听加栽赃!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还有,文中话里话外地表明,她对宝玉没兴趣,可是坐在宝玉身边绣肚兜的又是哪家大家闺秀?
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傍做针线,傍边放着蝇帚子。
这是袭人故意给她制造机会,所以她的根本面目,袭人很清楚,放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宝钗会不自在的。她所有的在意,袭人都看到了眼里,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不完美处,以及表里不一的表现,被别人知晓。
比如说知道贾雨村过往的门子,不也给雨村出谋划策,大献殷勤吗?最终依然被远远地打发了。所以,袭人离开的结局是必然,她知道的太多了,而宝钗也不相信她是忠厚老实之人。
5.宝钗是利益至上的人,活得现实,她最爱的人永远是自己
即使袭人帮助过宝钗,但鉴于她对宝玉的过份亲昵,宝钗必定容不下她。自己得不到的情爱(不是爱情),而袭人得到了,这样打脸的人,宝钗怎能让她留下。能让她安安稳稳地出嫁,已经是仁慈了。
古代就是这样啊,丫头只能算物品,谁愿意把物品顶在头上过活?只要有宝玉的维护,那她对袭人的态度就轻不得重不得,打不得骂不得,那不是丫头——是祖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成为当家主母都不能捍卫自己的领土,那该有多憋屈。宝钗是活得最清醒最现实的人,她只提携对她有帮助的人,没有帮助的人,在她眼里什么都不是。有人说,她对金钏的死过于冷漠,是的,天性使然。
宝钗最爱的人,永远是她自己,额外能得到真情实意,也并不吃亏。她的行为,从来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袭人触碰到了她的利益,她绝不会容忍。
(图片来自网络)
袭人确实是宝钗的神助攻,不但时时用各种形式宣扬宝钗,抹黑黛玉,而且为宝钗能与宝玉独处制造机会,甚至为推动金玉良缘而在王夫人面前告黛玉刁状,但当王夫人将袭人外嫁时,薛宝钗并没有阻挡,反而是支持的态度,袭人曾经那么愿意做贾宝玉的小妾,薛宝钗为什么不成全她呢?
妻妾和谐从来都是神话。 没有一个妻子愿意丈夫把一个感情深厚的宠妾摆在那里。袭人是贾宝玉的宠妾, 袭人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比宝钗还高。
袭人与贾宝玉的感情非常深厚。因为袭人不但是贾宝玉从小到大的陪伴者,还是贾宝玉的第一个女人,更是贾宝玉的生活依赖。因而,袭人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袭人甚至凭借贾宝玉对自己的感情,要挟宝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如第十九回,袭人为了试探自己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曾说自己母兄要赎回自己,待试探出贾宝玉离不开自己时,便乘机要求贾宝玉答应了自己三个要求。第二十一回,为了惩罚贾宝玉在潇湘馆洗漱,袭人赌气不理贾宝玉,直到贾宝玉赌咒发誓以后都听袭人的袭人才算放过了贾宝玉。
相比于贾宝玉对袭人的依赖,宝钗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便没有那么重了。因为薛宝钗经常会劝贾宝玉读经济文章,走经济仕途之路,贾宝玉对薛宝钗非常反感。
试想,薛宝钗作为贾宝玉的正妻,在贾宝玉的心目中的地位远远不如袭人这个宠妾,薛宝钗的心里会平衡吗?说不定薛宝钗内心也想赶出袭人呢,有人替她赶出袭人,薛宝钗怎么会阻挡呢?
袭人在向姨娘职位进攻的过程中,几次三番地逾越了本分,让薛宝钗不得不提防。
袭人貌似贤良,恪尽职守,忠于主子,但却多次逾越了本分。如她与宝玉第一次有肌肤之亲,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认为是老太太将自己给了宝玉,自己与贾宝玉肌肤之亲不算越礼。可是,当时贾宝玉只有十岁左右。而且男孩子成熟比较晚,一直到72回。贾政还不愿意在贾宝玉屋里放人,更何况当时只是在第六回。袭人与贾宝玉以后多次偷试,却一直不敢公开,其原因就在于袭人为了加强自己在贾宝玉心目中的地位,而越过了贾政为宝玉所定的底线。袭人的心机可以用在搏贾宝玉的感情方面,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袭人不喜欢林黛玉,作为一个下人,便处处抹黑林黛玉,直至把林黛玉搞垮。那么,假如有一天薛宝钗得罪了袭人,行人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搞垮薛宝钗呢?这让一向比较谨慎细心富有谋略的薛宝钗不得不提防。
袭人对贾宝玉的挟制也让薛宝钗惊心,袭人可以挟制贾宝玉的言行,谁知道袭人以后会不会借助贾宝玉来挟制自己这个嫡妻呢?更何况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感情远远不如对袭人的感情深。
人常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把一个富有心机,很有追求,很有野心的小妾放在一个正妻身边,作为嫡妻的薛宝钗,心里能安稳吗?袭人虽插手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成就了金玉良言,但也暴露了自己的心机,让薛宝钗不得不提防。
薛宝钗并非真的不在意贾宝玉。
当初袭人之所以会选择支持金玉良缘。一是因为薛宝钗表现的非常大度,宽容,即使贾宝玉给薛宝钗难堪薛宝钗也不会在意。因此袭人认为如果薛宝钗与贾宝玉在一起后,也会不在意贾宝玉对自己的态度。
但是袭人想错了,薛宝钗之所以不太在意贾宝玉的态度,是因为她还没有获得在意贾宝玉态度的资格,一旦薛宝钗成为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就会因为贾宝玉的态度而难过。那时候也会因贾宝玉宠爱袭人、疏远自己而迁怒袭人,恼怒袭人,进而会想方设法的除去袭人。因此,当王夫人提出要把袭人打发出去时,薛宝钗求之不得,岂会为袭人求情。
在与木石姻缘抗争的过程中,宝钗和袭人二人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联盟,但是当共同的敌人不存在了,世界只剩下她们二人以妻妾的关系面对时,二人的矛盾便凸现了出来。因此,当矛盾方向改变时,薛宝钗不维护袭人是理所当然,意料中的事情。
古语有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我想,这句古话用来放在袭人和薛宝钗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红楼梦》书中,有些人受滴水之恩便会涌泉相报,比如刘姥姥和贾芸之辈;而有些人受的恩越大,回捅的刀子则越狠,比如贾雨村和薛宝钗之流。
在薛宝钗未进贾府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将来肯定是要在一起的。然而自从半路杀出来个薛宝钗,又传出个玄之又玄的“金玉良缘”后,风向渐渐就变了。
作为贾宝玉身边贴身的大丫环袭人,果断选择了站到支持薛宝钗的队伍之中。
是的,袭人没有任何的犹豫。
为什么呢?
- 也许是林黛玉初进贾府那一天就引得贾宝玉发狂砸了玉,袭人对黛玉的印象就不好;
- 也许是袭人发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越来越近,她对贾宝玉的掌控感越来越弱,她开始慌了;
- 也许是袭人发现林黛玉眼里揉不得沙子,一张刀子嘴不饶人,将来她若是做了贾宝玉的妻子、自己的主母,自己的下半辈子必定不好过。
这一切促使袭人开始了日常对黛玉的针对与诋毁。
- 她可以当着主子们的面抱怨林黛玉不做针线活,暗戳戳地说黛玉懒;
- 她当着史湘云和贾宝玉的面说林黛玉心眼小,夸赞薛宝钗心地宽大有涵养;
- 最后,她甚至跑到王夫人跟前去进言,要把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去,免得将来贾宝玉一时糊涂和园子里的姑娘们做出什么丑事,毁了一生的前程。
袭人做的一切对薛宝钗成功上位宝二奶奶有功吗?
显然是有的!
有了她的卖力宣传,薛宝钗在贾家的形象越来越完美,而林黛玉的口碑却越来越差。
对袭人做的这一切薛宝钗知道吗?
答案是肯定的。
薛宝钗连贾宝玉身边的一个外围丫环小红的性格都摸得一清二楚,更不用说袭人这个贾宝玉身边关系最为亲密的准姨娘了!
对袭人做的这一切薛宝钗领情吗?
答案是否定的。
薛宝钗常年吃的是冷香丸,整个人早已从心冷到了脚底板。
这种冷,是那种扒掉表面的那层热络外衣后的彻骨的冷静与理智。
- 就好比金钏儿屈死后,她明明已经猜知了大概的内情,却仍可以违心地将金钏儿的死说成是“失足落水”,只为减轻她姨妈王夫人内心的不安与愧疚。
- 就好比滴翠亭外明明是她偷听了别人的秘密,却可以当场把矛盾转嫁到无辜的黛玉身上,仅仅只是为了她自己好脱身。
- 就好比她得知哥哥薛蟠的救命恩人柳湘莲失踪后,她可以不带一丝感情地冷静安慰母亲,督促她哥哥尽快把心思放到生意上去。
不可否认,薛宝钗做的一切都没有错,可是无论如何,她的做法是没有任何温度可言的。
而对于袭人,她同样也会如此,不会因为袭人曾于她有功而破例。
更何况,从她成功当上了贾宝玉的妻子、上位成宝二奶奶那一刻起,她与袭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正妻,袭人是贾宝玉的爱妾,自古妻妾便少有和睦的,眼前的只看王夫人和赵姨娘就知道了。
从前的盟友,现在变成了敌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商人本就重利,以薛宝钗的性格和手段,势必要将早已失去价值的袭人除之而后快的,就好比贾雨村虽然听从了门子的话判了薛蟠打死人的案子后,终究还是远远打发了于他有功的门子一个道理。
何况袭人曾不止一次地试图拿捏、控制贾宝玉,这是薛宝钗所不能容忍的。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
我们都知道,当薛宝钗成功当上宝二奶奶后不久,贾家也很快跟着垮台了。当日子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薛宝钗和贾宝玉这些主子们尚且不能自保,又谈什么去保住一个丫环呢?
最后的最后,别说薛宝钗本来就不想保袭人,就算她有心保,她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袭人只能被当作一枚弃子,被薛宝钗,亦或者是贾家舍弃掉。
我是喜爱《红楼梦》的醉吟扶夷,不盲从,不附会,不浮夸卖弄,不钻牛角尖,关注我,和我一起理性共赏红楼。
花袭人是坚定的金玉良姻支持者。她对薛宝钗人前人后恭维,对一起长大的林黛玉背后多有微词。究其原因,有贾宝玉和她自己两方面的复杂因素。然而薛宝钗和贾宝玉婚后袭人被嫁蒋玉菡,不免给人“狡兔死走狗烹”之惑。《红楼梦》八十回后故事缺失,续书不作参考,那么,袭人为什么被嫁给蒋玉菡,是否薛宝钗容不下她么?其实八十回前是有线索留下来的。
「庚辰双行夹批:闲闲一段儿女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之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
第二十回脂砚斋这段批语,非常清楚的记下了袭人出嫁的经过,时间是在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后。当时贾宝玉尚且在家,袭人出嫁很大可能是宝玉主导,并非薛宝钗从中作梗。
第十九回袭人曾就自己去留和贾宝玉有过一番讨论。当时结论就是去大于留,袭人横竖留不下贾家。《红楼梦》最讲究一语成谶,此为袭人结局谶语
袭人当时撒谎说母亲哥哥要赎回她去,不想一语成谶。贾宝玉薛宝钗婚后,贾家情况急剧恶化。加之贾政将玉钏儿赐给贾宝玉,加上宝钗陪嫁丫头黄金莺,宝钗、玉钏儿、黄金莺三人的名字都是“金玉”之属,正是“金玉良姻”。反观花袭人“草木之人”与贾宝玉没有结果是必然。
王夫人像袭人保证一定不负她应该食言了。贾家的情况容不得贾宝玉再三妻四妾,不如给袭人一笔嫁妆,让她哥哥领回去,放她自由!以袭人性格,安排好她也是为将来留个退路。事实证明这个安排是对的。贾家不久抄家,婚后的袭人和蒋玉菡确实奉养了一段困难中的贾宝玉和薛宝钗。
(第二十八回)「庚辰: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袭人出嫁为贾宝玉和薛宝钗在抄家后留下后手,她能主动奉养二宝夫妇,证明她的出嫁不存在强迫或者迫害。甚至对袭人来说是幸运的!她离开贾家对她好处多多,是为她考虑之举。袭人为此感恩才会反哺宝玉宝钗夫妇。
有一点可以肯定,袭人是在贾宝玉认可和祝福中嫁给蒋玉菡,不排除还是贾宝玉的媒人,否则不会如此巧合。既有宝玉做主,宝钗也无缘置喙。关于袭人出嫁,第六十二回袭人自己也有暗示。
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袭人和林黛玉一天生日。二者一人姓花,一人姓林,都属于曹雪芹设定的草木之属的人物。袭人本名珍珠,属于“金玉之人”,奈何因贾宝玉改名字变成了草木之人,这是一个讽刺。
袭人说林黛玉“就只不是咱家人”,殊不知林黛玉不是贾家人,她袭人也不是贾家人。这句话明着说林黛玉。实则说的是袭人自己。这是第二个讽刺。有时候不得不说曹雪芹伏笔埋得特别深。
袭人一生的抱负就是给贾宝玉做妾,为此她付出了所有。可惜她心心念念的梦想结果注定不能实现,还被她亲口说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这是最后的讽刺。曹雪芹如椽巨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真是环环相扣。
以上观点基于《红楼梦》80回文本为基础,80回后续书仅供参考,不作评论依据。文中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就像“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一样,袭人一直就是宝钗悉心打造服务她姻缘的工具,宝钗出阁成大礼时,则袭人使命已达,她于宝钗已沒有使用价值。
宝钗对袭人只有利用而无任何情分,也少主仆之情,她怎么会保全袭人?而袭人对宝钗的鼎力相助也是宝钗苦心孤诣的结果,她又怎会感念袭人?宝钗对袭人价值的发现缘于第21回,湘云来了,与黛玉同眠,宝玉便黑天白昼地粘着她俩,袭人怨恨宝玉没有分寸,这叫宝钗顿时刮目相看,“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见识。”当即开启了笼络、收编袭人的模式。“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接着便是将湘云赠她的绛纹石戒指送给袭人,又是请袭人去打结子(24回,“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结子就是络子),我们知道,宝钗的丫鬟莺儿便是打络子的高手,35回宝玉还请她去打络子,可见宝钗烦袭人打络子就是幌子,只不过借机拉近关系,笼络袭人罢了。再到62回的石榴裙,香菱说宝琴带来的,她和宝钗一人一条,偏袭人也有,这决不是巧合。
32回袭人抱怨宝玉挑剔,不穿别人做的针线活,所以自己做得很辛苦,宝钗当即揽下活计,“我替你做些如何?”你不要以为宝钗只是养尊处优闲得没事干的富家小姐,其实宝钗也苦得很,所以她对湘云才会感同身受。45回有一段,“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见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话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不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凌晨一点还得做针线,你说宝钗累不累?即便如此,她仍然替袭人做针线,可以看出宝钗笼络袭人是下了硬功夫的。所以袭人对金玉良缘的贡献扫根结底是宝钗自己的功力,她无需感谢袭人。
丰子恺将人的生活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宝钗始终生活在第一层,即世俗生活,她关注的是世俗夫妻的你情我爱,是一般妻子对丈夫的占有、独享,真正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她容不得宝玉对袭人的怜香惜玉、柔情蜜意。而恰恰是黛玉更追求精神灵魂的契合、心灵的同频共振反而不在乎自己伴侣与他人的肌肤之亲。
所以,袭人被迫嫁给蒋玉函也许压根就是宝钗的意思。宝钗接近、笼络袭人只是实现金玉良缘的需要,所以袭人只是她的工具而已,就像封建帝王对待他们功勋卓著的臣子一样,卸磨杀驴也是宝钗的必然之举。
王夫人尚且无法保全袭人,宝钗想必也爱莫能助。
第三十六回,王夫人吩咐凤姐将袭人的待遇提升至赵姨娘、周姨娘同等的水平。又含泪说道:
“你们那里知道袭人那孩子的好处?比我的宝玉强十倍!宝玉果然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远远的伏侍他一辈子,也就罢了。”
王夫人先前常听人夸赞袭人,以为袭人不过是照顾宝玉细心,待人和气,是些小意思的好。后来听袭人说出一些大道理,知她有些见识,且行事风格与自己合辙,对袭人大加青眼。盛赞袭人比宝玉强十倍,希望她能永远伏侍宝玉。
宝玉和宝钗结婚,不是一切都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结婚之后的宝玉仍然需要人劝谏照管,方可保生活周全。袭人伺候宝玉多年,了解宝玉,宝玉也信任依恋她,就是到了这时候,袭人仍有存在的价值,王夫人希望袭人终身伏侍宝玉的心意不会改变。
贾府不比薛家,贾府的婆婆威严极高,袭人是王夫人指定的人,宝钗不敢像夏金桂剪除香菱那样迫害袭人。宝钗也不比凤姐、夏金桂,宝钗爱惜自己的羽毛,做事有底线,讲究分寸,让她变着法儿撵走袭人,她也豁不出去。
况且宝钗觉得袭人言语志量深可敬爱,袭人觉得宝钗从不轻嘴薄舌,大肚能容,值得敬重。她俩相互赏识,又有多年交往的情分,宝钗不会在嫁给宝玉后即对袭人不利。
宝钗不会刻意撵走袭人,而王夫人一直希望袭人终身留在宝玉身边。王夫人是荣国府的掌家太太,就连她都无法保全袭人,想必袭人离开贾府的时候,发生了极其重大变故,府内的正常秩序不能维持,王夫人无力保全她。王夫人无力,则宝钗更无力。
袭人离开贾府后,与蒋玉菡一起供奉宝玉、宝钗夫妇,可见袭人对于离开贾府并无怨言,亦可见袭人离开贾府不是宝钗不愿竭力保全,而是一种无奈,甚至还是一番好意。
【甲戌本】二十八回脂批云:
“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
宝钗是“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豪商薛家之女,宝玉更是一门双国公、大官富贵之家的公子。他们曾经吃着最精细的食物,穿着最华贵的衣裳,可现在他们需要袭人和蒋玉菡奉养。可见贾府已经遭逢巨变,宝玉、宝钗落得衣食无着的凄凉境地。
袭人本是宝玉的预备姨娘,现在被迫离开贾府嫁与戏子,按理说她受委屈了。可她在宝玉宝钗夫妇落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足见她不怨恨他们。对于他们让自己的离去,充分理解。
袭人离开贾府,嫁给名伶蒋玉菡,虽地位微贱,然衣食丰足,比留在困窘的宝玉身边过得更好。
袭人嫁给蒋玉菡,不会是巧合。蒋玉菡是宝玉的朋友,他们虽地位悬殊,却惺惺相惜。宝玉了解蒋玉菡的人品,知道他是个良善之人。宝玉也知道蒋玉菡有能力置地买房,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家族颓塌,宝玉不仅不能再为身边的红颜提供食精茶细的好生活,甚至还有可能挨饿。此时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她们离开,到更好的去处。宝玉将最珍爱的婢女袭人托付给值得信赖的蒋玉菡,给她一个好的未来。
只有是这样,才符合宝玉对袭人的情意,也符合宝钗的为人处世之风。宝钗一直竭力想做一个完美的闺秀,她不会在登上宝二奶奶宝座、家世尚荣之际做出卸磨杀驴这等败坏自己声誉的行为。
当然,这样也符合袭人、蒋玉菡奉养宝玉、宝钗夫妇的美意。如果袭人离开贾府时受到不公正待遇,心灰意冷的她怎会有后面的一番义举。就是蒋玉菡也会觉得贾府不地道,不会热心奉养宝玉和宝钗。
袭人离开贾府,是宝玉、宝钗以割舍的方式来成全她的幸福未来。此时宝钗自顾不暇,无能力保全谁。
宝钗本来就是想利用袭人而已,之前她也曾拉拢利用金钏,结果金钏死了,宝钗多么无情,大家不是早就看到了么!
所以她撵走袭人有什么好奇怪的,她能容得下袭人才怪呢!
宝钗和袭人一直是相互利用,根本没什么情分可言
薛宝钗这个人非常的冷静理性,做事情不讲什么感情,只论利益。
“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凡事对她有好处的事情,她哪怕冒着风险,违背礼教也要去做,凡事对她没好处的事情,她就躲得远远的。
为了促成“金玉良缘”,在拉拢和利用贾府下人这方面,宝钗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笼络能够助攻的人,宝钗更是舍得下功夫下本钱。
宝钗在结交袭人之前,先笼络的人是金钏。因为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大丫鬟,又和宝玉关系很亲密,将来很可能被王夫人赐给宝玉做小妾。宝钗为了和她搞好关系,就把自己的二手衣服送给金钏。
但是金钏这个人没啥心眼,举止轻浮,宝钗看清这些之后就没有继续攻略金钏了。而是把目光锁定了在了和她一样信奉封建礼教,并且喜欢说教宝玉的花袭人身上。
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这一段描写其实非常有意思,袭人之所以埋怨宝玉,是因为最近湘云来了,昨天晚上大家一起在贾母屋里说话到很晚,今天一大早宝玉就又去黛玉屋里找她们说话了。
然后袭人一方面有些吃醋,但是又不能表现,就开始道学家附体,把封建礼教的教条搬出来说事儿,认为宝玉和湘云、黛玉都没有分寸礼节。
宝钗一听,呦呵,我以往都小看了你这个大字不识的丫头,居然也懂得用封建礼教作为武器,看来是同路人,可以结交的盟友。
于是宝钗就“套问袭人的”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词,一个是“套问”,一个是“窥察”,刻画出了宝钗结交袭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感情,只是慢慢的套路和不可告人的目的。
宝钗好像忘记了袭人和宝玉“共拭云雨情”的事情,不要以为宝钗不知道,她连小红这样不起眼的丫鬟什么口音、脾气性格都知道,不可能不知道袭人的隐秘。
但是袭人能和她一样,会劝谏宝玉学好,远离湘云和黛玉,符合王夫人等封建家长的期待和要求,那么袭人的缺点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袭人也好像忘了,宝钗为啥这一大早穿越大半个大观园,跑到宝玉屋里来呢?还能为啥呢,宝玉为啥一大早跑去找湘云和黛玉,宝钗就为啥一大早跑来找宝玉呗。无非就是联络感情,说说笑笑,难不成还有什么正经事要谈?
但是人家宝姑娘平时就是端庄大方,待人随和,所以她一大早上跑到表弟屋里,晚上坐到三更半夜不走也就可以不算是“没有分寸礼节,黑家白日闹”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袭人和宝钗其实是一样的人:她们都很双标,都有强烈的目的性,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都喜欢选择最有利的队友,也喜欢用封建礼教来作为武器,伪装和矫饰自己的野心。
这样两个聪明的女子肯定是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合作同盟,她们相互利用,准备达成自己的目的,她们有共同的利益,却没有什么感情。
宝钗把湘云给的戒指、宝琴给的石榴裙,全部拿来送给花袭人,维护关系,时不时的还要请袭人去蘅芜苑帮忙打络子,可是莺儿明明是最会打络子的,宝钗请袭人就是说话联络感情而已。
袭人也很上道,自此认定了要扶全力支持宝钗做宝玉的妻子,在宝玉和湘云面前不遗余力的猛夸宝钗的好处,顺便贬低黛玉。还在宝玉午睡的时候,完全不管什么孤男寡女,就把宝钗一个人留在床边绣肚兜,给他们制造二人世界。
幸亏宝玉对黛玉深情不移,两人灵魂契合,做梦都在反抗“金玉良缘”,要不然,早让宝钗和袭人给搅合散了。
袭人有野心,也会得寸进尺,婚后的宝钗容不下这样的妾
袭人是个有野心的人,也很会得寸进尺。这一点李嬷嬷和贾母都看破了:
李嬷嬷说:“我抬举起你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来也不理一理。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听你们的话。”
贾母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
湘云也说过:“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象先待我了。”
甚至包括宝玉和黛玉,但是宝玉和袭人毕竟有感情基础,又有夫妻之实,所以宝玉并不会跟袭人太计较。
黛玉一心只要宝玉好,她就高兴了。袭人能照顾好宝玉的生活,也没什么文化,不懂得宝玉的心,又是个贫苦出身的丫头,对黛玉不构成任何威胁,所以黛玉也能容得下袭人。
宝钗更是知道,因为袭人曾经毫不在乎的支使侯门千金是幸运的给她干针线活。宝钗还旁敲侧击的提醒了袭人,又顺便说自己可以帮忙,但是袭人一点儿也不客气的就真的又让宝钗帮忙给宝玉做鞋了。
得意了就失去分寸,容易蹬鼻子上脸的花袭人,当宝钗真的嫁给宝玉为妻之后,就很难容得下她。
袭人跟宝钗其实属于一个类型的,都是所谓“贤德”的女子,宝钗有的袭人也有。
比如美貌,宝钗虽美,但是袭人也是柔媚的,宝玉就很心动;再比如贤惠大方,宝钗有停机德,可袭人的口碑也一直不错;再比如笼络人心的能力,李嬷嬷说宝玉屋里的丫鬟都被袭人“拿下马来”,这还不算,袭人连王夫人都能搞定,连贾母都能瞒过。
而且宝钗没有的,袭人也有,比如和宝玉多年的感情基础,袭人的柔媚规劝手段,撒娇吃醋的种种情态。宝钗端着架子根本做不来,也不屑于去做。
那么事实就很能是,当宝玉和宝钗结婚之后,宝钗劝宝玉就是直接照本宣科的,像个老夫子一样的教育。但是人家袭人就会撒娇“以柔情警之”,按照宝玉的脾气,肯定是听袭人的,不会听宝钗的。
这让宝钗的脸往哪里放?宝钗本来就是没落皇商之女,她能嫁给宝玉,不是在黛玉死后做了续弦,就是贾府已经败落,两人凑合过日子。
这本来离宝钗当初的期待值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她为啥还要受这个气?说不定宝玉的生活费还要靠她的嫁妆来支撑,不把袭人撵走,这不就等于是花钱买气受?
再想想当年袭人和宝玉的那些“鬼鬼祟祟的事情”以及和自己结盟互相利用的过程,宝钗肯定是容不下袭人的。
因为她是精明的商人女儿,不会做这种赔本也不赚吆喝还要担风险的事情,撵走袭人是必然的。
作为宝玉的妻子,宝钗撵走袭人其实很简单,只要说家里日子穷了,用不了这么多人服侍就可以,她自己的丫鬟莺儿肯定不会走,那么宝玉身边的丫鬟就要走。
贾府抄家后败落后能剩下的丫鬟估计也不多了,既然宝钗发了话,宝玉其实都不会反对,因为他本来也不是管事的人。
他没本事赚钱养家,又万念俱灰,放袭人离开也不是一件坏事,让她去嫁给蒋玉菡,起码可以丰衣足食的过日子。
宝钗不只拉拢利用袭人,只要能助攻“金玉良缘”的人她都不放过
宝钗在贾府多年,每天人人面前不停的周旋应侯,就没有她打点不到的人。
虽然始终没有得到贾母和王熙凤这些高层的支持,也没有得到王夫人的点头,但是她在宝玉身边下的功夫非常多。
她结交笼络袭人只是一方面,袭人是宝玉的大丫鬟,又是王夫人内定的准姨娘,所以宝钗对袭人更比对别人下功夫。
除了袭人和上面我们说过的金钏之外,宝钗还动用莺儿一起做人情,拉拢人心。
她让莺儿与宝玉的贴身小厮茗烟结了干兄妹,两家结了干亲,这下宝钗又多了一个眼线。
比如宝玉在外面结交戏子琪官的事情,宝钗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在宝玉挨打那一回,宝钗听袭人说宝玉大中午的被贾政叫走,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
有的读者认为是薛蟠对宝钗说的,其实未必,薛蟠根本不喜欢嚼这个舌头,而且他后来在宝玉挨打之后提到宝玉和琪官的事情,可见之前不是他说的。
那么很可能就是茗烟说的,茗烟说给莺儿,莺儿说给宝钗,宝玉每天在外面干什么,宝钗都可以知道。
宝钗还派出莺儿出来和宝玉的丫鬟搞好关系,莺儿曾经结交过小红,因为书中写过小红找笔要描花样子,但是她的新笔昨天被莺儿拿走了。
莺儿大老远从蘅芜苑跑到怡红院里找一根画笔,也是奇事一桩,而且还是专门找一个二等丫鬟小红,细节处可见宝钗的功夫之深。
至于宝钗费劲套路湘云办螃蟹宴,又在管家的时候大出风头把大观园承包的收益都分给婆子们,甚至让她们拿出钱来给所有人都分一点红利,其实也都是为了像王夫人说袭人那样,想要一个“众人背前背后都夸”的好口碑。
否则薛宝钗才不会管贾府这个烂摊子的事情,毕竟她是无情的冷美人,“不关己事不张口”,一旦开口,这件事已经与她有关,并且是对她有利的,她才会管。
南山橘暖/文
我的新专栏:《红楼梦》27个家族背景关系解读,已经上线,不断更新,欢迎关注。
袭人不是主角,但是她在《红楼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份量,她是宝玉最信任和最喜欢的一个丫头,她还有王夫人暗中认可的姨娘身份。袭人照顾着宝玉的饮食起居,还无形中影响着宝玉的决定。
袭人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中选择了帮助宝钗成就“金玉良缘”。因为宝钗对她的赞善和主动替她做宝玉的针线活,她的心中非常认可宝钗,时常说宝钗的好话,还处处帮着宝钗,可是到最后“金玉良缘”成功了,可是她却别宝钗撵走了,为什么宝钗没有保全袭人还把她撵走了呢?
第一,袭人会背叛贾母就会背叛王夫人,唯利是图的人不能留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袭人会因为利益背叛了贾母归入王夫人的旗下,那么以后如果有更大的利益诱惑她就会同样的背叛宝钗和王夫人归入别人旗下,宝钗是一个很谨慎的姑娘,她可以利用袭人,但是绝对不会信任她,当大局稳定的时候,她一定会想办法撵走袭人。
袭人看似无害,其实很有心计,宝钗是一个能够洞察先机的人,袭人的心计不难看透,却不能时时提防她的小心思,所以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早点弄走的好。
袭人自以为成就了“金玉良缘”,宝钗就能够给她一个宝玉小妾的位置,殊不知宝钗不会给她这个机会。如果当初帮助的人是黛玉,黛玉的通情达理和爱屋及乌还能够容得下她,如今她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怨不得谁只能怪她自己。
第二,袭人是宝玉的爱妾,宝钗万万不能如何能够容得下她
宝钗和宝玉结合更多只是逼不得已,他们两人都没有特别喜欢对方,如果宝钗还让宝玉比较喜欢的袭人留在他的身边,那么这不就是在把宝玉让给别人吗?宝钗可没有那么傻,宝钗争不过黛玉,可是不能输给了什么都不是的袭人。
对于袭人还是晴雯更嫩成为赵姨娘,或许袭人比较有可能,因为晴雯根本不屑成为那样的人,谁知道赵姨娘做丫头的时候不是袭人一般的贤良呢?王夫人没有办法控制赵姨娘的存在,宝钗又何必留着袭人,让她成为另一个会祸害她的赵姨娘。
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宝玉喜欢袭人,所以宝钗留不得她。如果袭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正如麝月一般不出众却也不犯错,那么留下她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袭人是宝玉喜欢的人,所以宝钗一定会让她走。
第三,袭人从来就没被宝钗当做自己人,袭人背黑锅就将错就错
袭人只是一个丫头,即便她帮了宝钗很多次,可是她从来都没有被宝钗当做自己人,她在眼里始终只是一个丫头。宝钗和王夫人等谋划了“掉包计”,袭人只是一个次要角色,可是她却无形中促成了这件事,她让宝玉认命不要胡闹,那么她在宝玉心中的位置也就一落千丈。
袭人无意中替宝钗背了黑锅,可是宝钗却宁愿将错就错,既然宝玉误会了袭人,那么这件事就从袭人这里终结好了。袭人自以为立了功,可是却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失去了宝玉的信任也没有得到宝钗的眷顾,袭人里外不是人,那么当所有事情爆发的时候,宝玉毫无音讯,那么所有的结果都只能她自己承担。
“哑巴吃黄连”袭人除了答应被撵走嫁给蒋玉涵,其他的事也不是她能够选择的。
作者:酒馆说戏人,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的精彩!
袭人,原是贾母指给宝玉的丫头,后与宝玉有了云雨情,成了王夫人在宝玉身边的“耳报神”,从而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暗许了姨娘的位置。
袭人是个心思缜密的丫头,她暗里思忖着,谁来做宝玉的正妻更为合适,对自己更有利。再三观察之后,她选择为宝钗助力,也是迎合王夫人的意思。果然,经过一番折腾,“金玉良缘”被促成了。按说接下来就是纳袭人为妾的仪式了,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候袭人却被王夫人撵出了贾府,嫁给了蒋玉菡。(这是八十回后由高鄂续写的结局,暂且按此评论)
在袭人被撵这个事件中,宝钗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她为什么不留下袭人呢?
宝玉成婚之后,并没有及时纳袭人为妾,这到底是谁之过?
宝玉成婚原为冲喜,当时已经神志不清的宝玉被众人蒙混着和宝钗成了婚,婚后调养了百日方和宝钗圆了房,这就是三个多月的光景。
贾府此时已是颓败之势,每况愈下,并不像原来有那些闲情逸致谈些儿女情长,贾府被抄,贾母归西,这些大事令贾政与王夫人已是焦头烂额,估计也顾不得袭人这个丫头的心思。
宝钗做为正妻,有没有权力为宝玉纳妾呢?我认为是不可以的。
贾琏偷娶尤二姐一节,王熙凤带尤二姐进府,先是领到贾母跟前过了明路,征得贾母允准,方带回屋里做姨娘。可见,妾虽非明媒正娶,但是父母之命还是要遵守的。
因此,想要纳袭人为妾,首要的还是王夫人的意思。那王夫人在宝玉成婚之前已经暗地里许了袭人准姨娘的位置,此时却为何迟迟不兑现呢?
- 今时不同往日。当时是王夫人需要袭人对宝玉精心的照顾,并且需要一个“耳报神”以便时时了解宝玉的动向,才选中了袭人,许下承诺,是为了让袭人能死心塌地的做自己的心腹。今日,宝玉已经完婚,遂了她的心愿,袭人的作用自动减弱,做不做姨娘不是王夫人关心的事情了。
- 顾及宝钗和薛姨妈的情绪。宝钗的婚礼已经算是委屈了,婚后马上塞个姨娘到屋里,对宝钗不公平,对薛姨妈不好交待。所以,袭人可以得罪,而宝钗不能得罪。
- 提心贾政不允。贾政在宝玉成婚第二天便去外地赴任去了,后来家中又遭变故,此时若提及给宝玉纳妾,依照贾政的脾气,必然是不会允准的。
王夫人是如此态度,那宝钗会为了袭人去恳求王夫人吗?当然更不会了。
宝钗纵然再知书达礼,也不会大度到主动为丈夫纳妾,这样的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
由于袭人身份的不确定,才成为后来被撵出贾府最重要的理由。而造成这样的情况,并非是宝钗一人之过,王夫人才是主要原因。
宝玉出家,守寡也轮不上尴尬的袭人,走与留,哪个才是福?
宝玉出家了,看情形是断不会再回来的,权当是死了一般。宝钗成婚不过一年便成了寡妇。
王夫人与薛姨妈商量处理宝玉屋里的事情,大的丫头配人出去,小丫头仍然服侍宝钗,这都是有先例的,比如李纨,贾珠去世后,屋里人想走的便全打发了出去,只留几个小丫头侍候。
独独袭人是个难题,论守寡,她没有资格,因为没有名份,此时宝玉已经出家,再想给她名份也是不可能的了。
按照袭人的意愿是要守的,为着是和宝玉的情份,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袭人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在正常寻常百姓家应该是已经出嫁了,而且她和宝玉已经是有过夫妻之实,不再是清白女儿身,此时打发出去配人,前途堪忧。
此两难之际,宝钗的态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让袭人的娘家给她选门亲事是薛姨妈和王夫人的主意,这背后应该也是暗含了宝钗的意思。薛姨妈必然是为女儿着想,遵从女儿的意愿。
宝钗为何执意不留下袭人呢?
- 宝钗是恪守礼教的典范,她对于有违礼制的事情是断然拒绝的。袭人留下便坏了规矩,这是她不能接受的。
- 听闻宝玉出家,袭人伤心更甚于宝钗,她过度悲痛的表现虽然是情理之中,但是她忽略了宝钗这个正妻的感受,这也是宝钗不愿意留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