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为何清朝文官架空不了爱新觉罗的历代帝王?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清朝,帝王,爱新觉罗

为何清朝文官架空不了爱新觉罗的历代帝王?

点赞1、榆林市 网友:≮玩味≯

帝国到了末期,朝廷肯定会被架空。爱新觉罗家族,也逃不过这个宿命。

地方可以甩开中央单飞了。这时候,朝廷不仅没啥用,而且还总是束手束脚。所以,先是被架空、再是被消灭。在这个过程中,皇帝和朝廷就是破鼓万人捶,谁也不会对他们客气。大清灭亡,爱新觉罗家族就是这面破鼓。



但是,文官不行。

别说清朝的文官不行,明朝的文官也不行。要架空朝廷,必须得是地方实权派或军队实权派。文官只能是代理官僚的命,离开皇帝、文官就得死。

你可以从前往后捋一遍:

秦朝败亡,是文官造反吗?不是,是六国遗民和平民军阀控制了山东之地。两汉灭亡,都是因为外戚搞事情。西汉直接被自家外戚王莽给篡位了;东汉是因为自家外戚何进太蠢,把国家搞乱了。但外戚是有军队的,捏着枪杆子想干啥就干啥。

西晋灭亡,是一群司马王在地方杀来杀去,甚至还在洛阳来回杀,杀到最后发现五胡乱华了。大隋灭亡先是因为农民起义,再是因为自家军阀杀自己,最后夺了天下的就是山西军阀李渊。大唐亡于藩镇,这就不需要解释了。

大宋、大明都是亡于外族入侵。宋明之间的大元,可以说从始至终就没能控制住地方,而且大元朝廷也不想控制。中原烈火汹汹,那我就回草原,这就是大元。



从秦朝到明朝,几乎就没有文官什么事。这群家伙可能愚蠢得搞乱国家,却没有搞死国家的恶意。所以,宋朝才只防武将,不防文官。因为赵家官人知道:文官最大的危害也就是贪污受贿。

那文官能不能架空皇帝呢?

文官一直就有这个打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文官,就是想把皇帝当个摆设。我们说啥,你就听啥,然后诏曰可。这就行了。大宋官家们一直比较听话,最听话的就是宋仁宗,最不听话的就是宋神宗。但神宗不听话,也首先是文官们搞分裂了,一伙非要改革、一伙非要保守。神宗只不过是听了改革派,但后来只能在两派中骑墙观望。

明朝虽然没有丞相和宰相,但大明文官们可是历朝中最彪悍的一伙人。这群人虽然各种搞内斗,但在一件事上却非常团结的。那就是集体干皇帝。



往往都是言官带头。一群激进少壮派,是个人都准备好了当屈原,对着皇帝玩命干。连皇帝跟哪个妃子睡觉,都要上折子管一管。接下来就是内阁集体沉默。内阁都是皇帝拣选的,但这时候敢向着皇帝说话,肯定被骂死;要是不向着皇帝说话,肯定是忘恩负义。所以,内阁只能沉默。最后就是从上到下一起干皇帝,积极着干就上折子,消极着干就别出声。

赶上强硬一点儿的皇帝,文官肯定要倒霉,集体拉出去打板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梃击案。但是,皇帝再硬也没用,文官们早就视死如归了。而且越是挨揍的文官就越出名。被打了板子的文官,立即就能成为群臣和读书人的意见领袖。而赶上怂一点儿的皇帝,那文官就一定要把嚣张贯彻到底,直到把大明皇帝干废为止。不仅政令不出紫禁城,甚至皇帝自己也别想出来。

清朝皇帝彪悍一点儿的,还能搞搞南巡,地方官员就跟盼高铁一样,翘首以盼、希望雨露均沾能沾到自己。但大明地方官员却完全不是这样,简直是避之尤不及,死活不愿意皇帝来自己的地盘搞什么临幸。

这才是文官把皇帝架空了。万历皇帝为什么20多年不上朝?上朝肯定挨骂。即便不上朝,文官们还要写折子骂他。这就根本没法玩。你文官这么彪悍,那大明皇帝该咋办?



循名责实,首先是搞清楚分类,因为分类清楚了、才能把事情条理清楚。皇帝的权力也要搞分类,一种是皇帝的国家权力,即皇帝作为国家领袖的权力,即公权;一种是皇帝的个人权力,即皇帝满足个人欲望的权力,即私权。这两个权力是经常发生冲突的。

明朝皇帝的权力,其实不小。皇权专制到了明清才达到顶峰。但,这只是皇帝的国家权力。而皇帝的个人权力,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秦始皇开心了,给自己修座宫殿,能搞得“蜀山兀,阿房出”。汉武帝开心了,为了长生不老,能搞得普天之下淫祀滥祭。但是,但后来的皇帝们就没有这么自由了。宋朝皇帝想去封禅个泰山,都要先贿赂一下宰相,否则这事就搞不成。

当然也有彪悍的,就是元朝皇帝。一群蒙古贵族根本就不把文官当回事,而文官士大夫们也没法跟这伙蒙古人讲什么君君臣臣。元朝皇帝不高兴了,就能把大臣拉出去抽一顿鞭子。而这个制度也被明朝继承了,蒙古人抽鞭子、明朝人打廷杖。

但,大元皇帝为什么能让皇帝的个人权力放飞自我呢?直接原因就是大元皇帝不讲“武德”,就是不按规矩出牌。但根本原因是大元皇帝能够甩开文官自己单飞,因为有蒙古贵族帮他撑场子,而且也主要是这波人帮他撑场子。



好了,有了这个循名责实的分析,也就可以分析满清皇帝了。

大元皇帝的个人权力靠蒙古贵族来实现,大明皇帝的个人权力就惨了一点儿,只能靠太监和锦衣卫来实现。大清皇帝呢?大清皇帝有八旗啊!爱新觉罗家族自己就有一旗,而且还有大量的包衣奴才。所以,大清的文官根本就无法架空爱新觉罗家族,不是这伙人不想而是这伙人不能。大清皇帝背后,就站着最强支柱力量、满清八旗。你大清文官就不可能像大明文官那样“欺负”皇帝。

清朝末年,一件关系国本的大事情就是预备立宪。为了预备立宪,大清派了五大臣出洋考察。这五个人初步名单是: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

PS:最后真正出洋的是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这五个人,因为革命党搞了暗杀,于是徐世昌和绍英没能走成,所以换了人。



载泽,姓爱新觉罗、满洲正黄旗,是嘉庆皇帝第五子惠亲王之孙,还是光绪皇帝的连襟。湖南巡抚端方,连进士都没中,但人家是满洲正白旗,所以也能步步高升。光绪搞戊戌变法,端方比谁都积极,后来变法失败,也就被革职了。但革职还能复出,接着当官,慈禧西逃的时候护驾有功,于是再被重用。商部右丞绍英,不算什么天潢贵胄,小时候还口吃,到四十岁才能正常说话,但这家伙就是刻苦努力,一步一步地干。努力就能成功吗?这就不是一个必然逻辑,但努力的绍英再加一个镶黄旗的身份,在当时就够了。

看到没有,五大臣里面,有三个都是根红苗正的八旗子弟。大清皇帝不用科举文官,也能把事情办成。而要办关系国本的大事情,一定是把自己人给用足了。而预备立宪的皇族内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爱新觉罗家族有自己人可用,而且这伙人的合法性可比明朝的太监强多了。



既然如此,大清皇帝和爱新觉罗家族,就不可能被架空吗?

只能说文官不行。大明的文官可以让大明皇帝出不了紫禁城,但大清的文官没有这个本事。然而,大清的地方官员却完全可以,而最后决定帝国存亡与否,就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

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大清基本就失去了对南方各省的控制权。首先是南方财政自主了,其次是军队也自主了。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主政的地方,换个名称就是大清的河朔三镇。它们甩开大清朝廷搞自治,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但是,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什么一直那么听话?曾国藩是到死都听话,你让我裁军,那我就解散湘军;你让我负侮辱之名,那我就办天津教案当汉奸。李鸿章也很忠诚,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基本上都是他签的。不听话的,主要是东南互保这件事。



听话的原因,就是大清正处于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大清朝廷的年财政收入,才4000万两白银;而1910年,大清朝廷的年财政收入,已经干到3亿多两白银了。你李鸿章搞北洋舰队,不靠朝廷行吗?你沈葆桢搞南洋水师,不靠朝廷行吗?大家都得眼巴巴地盯着朝廷给拨银子。

历代王朝覆灭之际,都是:朝廷穷得叮当响,而地方则是要钱有钱、要兵有兵。唯独大清是个例外,即便马上要死了,手里还一直有钱。原因是什么?传统王朝的财政收入靠土地,控制不住土地,自然就没钱了。大清虽然控制不住南方,但北方、草原、高原以及东北可都在自己手里,完全能控制住。关键是大清也不靠什么江南财富了,而是靠海关税、厘金和盐业税。这些收入,地方肯定要染指,但最后肯定还是朝廷拿得最多。

所以,传统王朝中,大明是穷死的,而大清不是,这家伙越到后期越有钱。但是,为什么地方还是把爱新觉罗家族给架空了。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爱新觉罗家族自己的骚操作,具体就是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咱就不考虑老佛爷有什么深谋远虑了,但这明显就是跌破智商下线的扯淡攻略。



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然后东南各地就跟洋人签了《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搞起了东南互保。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就是这伙人,一致认为宣战诏书是“矫诏、乱命”。

在这之后,大清朝廷即便有钱也没用了。因为威信已经彻底扫地。外交上不是越有钱就越多朋友,你得讲道义。外交如此,内政也如此。朝廷的确捏着钱袋子,但你也不能当二百五啊。你们爱新觉罗家族要跳崖自杀,那地方的督抚大员怎么可能跟你一起跳?

庚子之变后,大清朝廷别说合法性的神圣外衣被脱光了,就连合法性的底裤也给折腾没了。这时候,朝廷就是在裸奔,而地方和洋人则是在一旁看笑话。慈禧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时候哪有什么中华之物力,东南互保的那些省份,能跟你一起共度时艰吗?



虽然没钱不行,但没钱也不至于要命,要命的是朝廷的脸面,也就是那个看似虚无缥缈的合法性。所以,大清就得把这个脸面给找回来。不找回来,大清朝廷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爱新觉罗家族更没脸走出紫禁城。

这时候,日俄战争爆发了,而且鬼子是真厉害,第一次实现了黄种人干废白种人。这是一个大事件。大清朝廷从中分析出来的原因就是:有宪法的日本打败了没宪法的沙俄。接下来,该怎么办?那就要变法啊,于是立即搞预备立宪。

第二个原因就是皇族内阁搞得天怒人怨,成了压死大清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预备立宪刚一宣布,大清朝廷和爱新觉罗家族立即穿上了合法性的神圣外衣。

这个道义力量非常大。不仅大清的地方督抚和地方绅士积极响应,就连洋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欢迎。大清终于转型了,以后大家终于不再鸡同鸭讲了,也终于可以好好做买卖了。甚至,连南方的革命党都急眼了。大清都搞预备立宪了,那还怎么闹革命?于是,革命党气急败坏,直接对出洋考察的五大臣搞暗杀。

即便如此,预备立宪还是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到1908年的时候,大清朝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算是定下了大方向。各省也纷纷启动了省议员直选,成了资政局搞地方自治。可以说,这时候连革命党都不闹腾了,大家就准备做大清的顺民了。因为你根本就没理由再闹了,再闹也没人搭理你。



传统时代,得有多少民间精英被隔离在体制之外?而这时候,朝廷却给了机会,于是精英们肯定要玩命干,一定要为国家施展毕生所学。

1910年的时候,大清成了国会,即资政院,有通过预决算、征税、发行公债、弹劾大臣等权利。但有一点限定,那就是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大清皇帝点头。这也不算什么大事。但大事则是:慈禧和光绪这两个当家人,前后脚一起死了。

爱新觉罗家族本就合法性不足,但有这两个当家人在,还算勉强能撑住门面。然而,他们却一起全死了,爱新觉罗家族这还怎么玩?

这时候国会也开张了,而国会议员们立即彪悍,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甚至还在国会打架了。本来说好了,咱们搞九年预备,1914年正式开整。这时候小皇帝刚登基,所以按常理应该延长预备期。但议员们不敢,非逼着朝廷把预备期缩短,不缩短、咱就散伙。内外压力这么大,爱新觉罗家族更不敢把权力交给外人了,于是皇族内阁诞生了。组阁的大臣13人,满族占9人,其中的皇族就有7人,而汉族只有4人。



爱新觉罗家族这么玩,肯定有苦衷。皇帝太小、预备期缩短、国会各种彪悍,所以根本信不过外人,甚至连满人都不能轻易相信,靠得住的只剩皇族了。但你们这么搞,汉人精英肯定不干,甚至满人精英也不干。而早就与朝廷离心离德的南方省份,就一定要搞事情。

于是,武昌起义爆发,大清地方各省,就集体抛弃了朝廷和爱新觉罗家族。到皇族内阁成立,爱新觉罗家族才算被架空。但架空它的,并不是大清的文官,而是大清地方。爱新觉罗家族丧失了最后的统治合法性,被抛弃也就在所难免。

点赞2、普宁市 网友:雨夜情思

当然无法。

因为满清采取的是双线法则。

比如,满蒙人用特别法,非旗则用普通法。

八旗子弟都是皇帝的奴才,几乎个个都忠于八旗制度(因为自己哪怕是奴才,也比非旗的民族更能享有优惠)。

比如,满清中央政权也是双线。

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满蒙一半,汉族一半。六部尚书侍郎也是各一半,而且除了礼部是汉族官员掌握外,其余五部都是满(蒙)尚书满侍郎掌握权力。哪怕六部笔帖式,都是满族文官掌握基层权力,监控汉族官员。

地方上也一样。

总督如果是汉族,则巡抚多半是满蒙。提督总兵是汉族,还得被八旗将军监控。满蒙官员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负责对行政、地方、军队、经济等各层面进行监控。

最重要的是,满清皇权已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明代皇帝虽然有权,甚至被满清嘲笑公开廷杖官员,但明代大臣至少敢于封驳皇帝命令或者公开指责皇帝的行为,甚至敢说皇帝就是昏君。

满清时期谁敢吗?

连质疑皇帝命令都是大罪,所谓御史、六科給事中,都只能对官员进行弹劾封驳。

所以,满清皇帝不会被架空。因为所谓内阁早就虚化,就连军机处也只是协助皇帝分类奏折提供咨询的机构,完全没有明朝内阁可以几十年独立运转决策的可能。

点赞3、茂名市 网友:草率怪~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朝代也不例外。

嬴政建立秦朝之后,自命为始皇帝,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结果呢,只传到二世就寿终正寝了。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无论一个朝代统治多好多坏,最后终究要完蛋,这是历史规律,谁也逃不过灭亡命运。

一个朝代要终结的时候,就像一个患者病入膏肓,会有种种症状出现。

其中一个通病就是,朝廷不能令行禁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不客气地说,就是中央政权没有了权威,皇帝老儿成为摆设。

即使是把权力玩到炉火纯青的大清统治者,也逃不过这个宿命。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最后终结帝国的,往往都是武将,文臣无法影响大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朝中的文官无法影响大局,能影响历史进程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臣。

汉朝如此,唐朝如此,明朝和清朝也是如此。

汉朝的终结者是曹氏家族;后周终结者是赵匡胤;敲响大清丧钟的,是袁世凯。

相比之下,文臣和宦官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魏忠贤自命九千岁,跟皇帝分庭抗礼,将大明江山搞得乌烟瘴气,大不了就是吏治腐败,借给他一百个胆,也颠覆不了朱家王朝。

崇祯登基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他搞定。

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只防武将,不防文臣。

能当皇帝的,大都有两把刷子,都是人精,他们防范大臣的办法五花八门。

一是掺沙子、捡沙子,经常调动你,不让你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

二是大搞特务统治,监视所有关于的一举一动,不让你妄议皇上、结党营私。

三是搞平衡术,让大臣搞党争,争权夺利,争得死去活来,没有机会团结起来对付皇上。

相对来说,大清统治更为容易。

因为大清是少数民族统治,他们可以堂而皇之把汉族大臣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

不让野心勃勃的汉人大臣,进入权力中枢,让他们难以兴风作浪。

当他们稍微长出一点羽翼,就拿刀子咔嚓一下给剪掉;比如对吴三桂、年羹尧、岳钟琪,都是如此。

说白了,大清皇帝的统治基础,就是满清八旗的基本盘,汉人可以出力,但拿不了分红。

照此来说,大清江山就可以千秋万代了吗?也不是。

我们前面说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

一个王朝总有气数,气数尽的时候,“妖孽”就会出现。

大清的“妖孽”,就是洪秀全。

洪秀全打着平均地权的旗号,在广西金田开始起义,迅速席卷大半个中国,大清江山摇摇欲坠。

让爱新觉罗引以为傲的八旗军队,根本就无法扑灭太平军的熊熊烈火。

在此情况下,慈禧只能依靠湘军、淮军来维稳,看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做大。

不过,曾国藩还算精明,知道功高震主的后果。

在攻下洪秀全老巢天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裁撤湘军。

可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随着太平军被镇压,慈禧突然发现,大清已经回不去了。

大清江山必须要靠汉人这些鹰犬来捍卫、来延续。所以洪秀全这只兔子死后,李鸿章、左宗棠并没有“狗烹”。

有得必有失,汉人开始悄悄控制地方政权。

虽然大清还控制着北方,可是大清失去了对富庶南国部分控制。

清朝末期,江南多省的封疆大吏,掌握了部分财政大权。

比如海关税、厘金和盐业税,都被地方大员掌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财政大权,官员们能老实吗?

但是俗话说不作死,不会死;一个朝代要灭亡的时候,都会胡作非为。

慈禧如果只是割地赔款,大臣是不会有任何异议的,大清江山依旧稳如泰山。

因为中国领土太大了,丢掉几个省,也不会危及大清江山。

很多大臣心里没有领土观念,觉得割地赔款是破财消灾、天经地义的。

他们不会因为慈禧这么做,就怀疑她执政执政能力,怀疑大清执政的合法性,更不会挑战她的权威。

慈禧千不该万不该利用义和团,向洋人挑战,对列强下战书。

慈禧对义和团政策的朝令夕改,对列强的前倨后恭,让汉人大臣看出她的无能和软弱可欺。

所以当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后,一向对大清俯首帖耳汉族大臣开始对她说不。

东南八省地方大员胆大包天,竟然跟洋人签下了《东南保护约款》,进行东南互保。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对最高领导人说不,这明摆着就是里通外国,图谋不轨,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

所以慈禧回銮之后,理所当然要秋后算账,将这些吃里扒外的大臣绳之以法,至少应该贬官、免职,以儆效尤。

可是慈禧并没有对他们秋后算账,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反而说他们“老成谋国”,“悉由尊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是慈禧她老人家宽宏大量吗?显然不是。

慈禧恨不能将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这些乱臣贼子碎尸万段,一个个抽筋剥皮、凌迟处死。

如果时光倒退一百年,任何一个大清皇帝都会这么做。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经过太平天国、甲午战争,大清英明的光环已经褪去,谁也不再把朝廷当回事。

如果慈禧轻举妄动,只能让大清死的更快。

好死不如赖活着,慈禧愚蠢、但不是白痴,保命要紧,得过且过吧。

可是后来形势的发展,却不按照慈禧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被称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战胜了天朝大国,打败了欧洲巨无霸沙俄,让中国人明白,变法的功效竟然如此神奇。

再不变法中国就要亡国,已经成为国人共识。

既然潮流势不可挡,慈禧也要“顺应潮流”,搞改革开放,进行立宪。

可是一切反动派都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慈禧不甘心大清江山在自己手里失去,不放弃垂死挣扎的机会。

1908年,千呼万唤始出来《钦定宪法大纲》,竟然是挂羊头卖狗肉、换汤不换药的忽悠。

皇族内阁13名大臣,竟然有9人是满族大臣,汉族大臣只有4人。

要知道当时满族人口有150万,只占全国人口的200分之一。

慈禧这样做,把袁世凯惹火了,革命党更是满腔怒火,对大清彻底失望。

因此武昌起义爆发了,袁世凯开始进行“慢慢走,等等看”,的神操作,大清王朝土崩瓦解。

大清的灭亡,再次证明一个真理:

文人不会倾社稷,枪杆子才是一个王朝的心腹大患。

点赞4、徐州市 网友:青衫如故

总结了明亡的教训……投降的汉臣制定了几条铁规矩!

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条:

1、王爷降等承袭,没有皇帝命令、不准出京!不仅皇族费用大降、也没有了王爷在各地胡作非为的环境……明朝一个中等王爷几万亩良田地免税、还得发几万两,还伙同地方势力捞钱!

2、太监不能干政、不能出京办事,但太监汉人多!

这两个是东林党人最痛恨的,却巩固了清政权!东林党人以为自己可以治国强国了,倒变成了在京被打压滚蛋的人了!因为王爷们没事干,只能参政了……所以怎么架空?

当然,满清厄杀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为了保住自己的皇朝、厄杀了火器,有了火器、汉人打弓马优势大的八旗,二对一不很轻松?!

民主和科学是波浪前进的,皇权没落……在于科技的发展造成更多的人、更远的距离能杀皇室!所以皇室让权了!

点赞5、吴川市 网友:心如止水

这是综合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明朝体制还把士大夫当人,而满清异族统治已经把士大夫当“奴才“了,满清的文官虽然自称是臣,可惜他们连当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在满清皇帝眼里他们始终是外人,不是自己人。而满清的文官也知道,所以遇事不争,有事推诿,得过且过成为满清文官的常态。再就是满清皇帝吸取了教训,彻底断绝了满清文官结党营私的条件,当然,这些都是指汉族官僚而言


满清中枢一级官僚,基本上都是满汉双人,比如乾隆一朝 刘墉是吏部尚书,和珅也是吏部尚书,侍郎也是满汉各两位。满人取实,汉人取位。说是权力地位一致。实际上还得看皇帝个人意思。再从台谏来看,明朝言官弹劾官员失败无需负责,而满清的御史弹劾官员失败自己要罢官的,这样就堵住了满清官员通过控制言官打击政敌的机会。使得满清的官员丧失了结党的机会,再就是满清的皇帝很勤政,不向明朝皇帝那么放权。


还有就是,由于是异族统治,满清核心始终是满人,清朝统治者从未忘记这一点。所以满清对宗室十分严格,不向明朝跟养猪一样。入关以后,很快就开始加强满人的文化教育,设立官学,教导八旗子弟。在科举考试中,满汉分别录取,录取比例一比一。这就大大提高了满人的入入取比例。从康熙中期开始,文官集团中的满人数量大幅增长。到乾隆年间,中央文官中掌握实权的基本都是满人官僚。汉官始终是从属地位。


满清皇帝始终对汉族官僚保持着高度警惕,满清皇帝需要的是听话的奴才,而不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 。而满清时代,随着儒家思想的僵化,汉族士绅阶层已经培养和孕育不出房玄龄,裴度,王安石,苏轼,张居正这样的宰相了。出现更多的却是一大推奴才,出现一个张廷玉这样的已经是不错了。清朝以八旗开国,八旗军事和政治集团一直是皇权的根基,也就是满清的勋贵集团,他们是文官集团天然的制约者,八旗是皇帝真正的亲人。清朝皇帝对文官集团及其后的汉族文人一直保持着警惕感,使得文官集团不能独大。再就是“文字狱“严重地打击了文官集团,文字狱株连九族。实在是让文官集团不寒而栗。别说结党了,写字都害怕。皇帝把文官集团集体阉割了。


应该是说,满清把封建时代一切可以颠覆皇权的事件都给回避掉了,满清无权臣秉政,无宦官乱政,也没有后宫干政,更没有藩镇割据。而文官集团在满清时代彻底地边缘化了。就国家体制而言几乎是完美无缺的。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满清禁锢国家民族的精神。这也是导致晚清落后的主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点赞6、泸州市 网友:天之雪

八旗堕落从乾隆中叶就已经开始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不是没有考虑过整顿八旗的问题。但是八旗经过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五朝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络,而且八旗旗主不是皇帝的子侄就是世袭罔替亲王的子嗣,并不能轻易撼动。另外清王朝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直在实行对八旗的包养政策——这些人只要吃祖先的老本就足以过日子,每年还能从户部衙门领取大笔的救济款。这个体制不打破那么整顿八旗就无从谈起!

由于于敏中、钮祜禄·和珅二人相继坐上了首席军机大臣的位置带坏了官场风气,这导致皇帝的很多圣旨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官官相护的事情不只是在文官系统,军中也是很普遍的。高宗没那个魄力去打破祖先的“包养体制”,所以更没办法去进行大规模的整顿和改革。所以所谓“严肃军纪”就变成了一纸空文罢了。

到嘉庆三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亲政的时候,八旗就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此时还稍稍能够顶点作用的只有绿营军。仁宗皇帝对于国家的掌控能力及对群臣的驾驭能力远逊其父,连皇族的腐化堕落都无法有效解决,还怎么去整顿八旗军纪?清室讲究“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到他这一辈就更不可能去尝试打破那个蛀虫般的体制。

在道光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碰上了张格尔叛乱和鸦片战争。这两场战争一个是平叛一个是抵御外敌入侵,宣宗根本没有时间也没那个精力去整顿。而且道光朝百病丛生积重难返,宣宗连陋规都查不了还能去碰“祖宗家法”?除了驻防镇江的八旗副都统海龄所部之外,有血性的八旗军基本没有。个人觉得镇江保卫战是清军八旗最后的骁勇绝唱……

咸丰朝时,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任用肃顺做首席军机大臣,大刀阔斧地要削减八旗钱粮以改变这一包养体制。虽然文宗皇帝和肃顺的初衷是解决日益严峻的财政危机,但是这一举措依然遭到了整个满八旗的强烈抵制!不过到这个时候八旗已经不顶用了,连绿营都烂到了根子里。文宗平太平天国、打英法联军靠的除了蒙古科尔沁亲王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之外,就是曾国藩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的淮军。

咸丰十一年清文宗驾崩之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把重点放在了洋务及打造新军及近代化军工业上。洋务运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革新八旗的重要性。到这个时候湘淮军已经成为了整个清王朝国防的中坚力量。八旗也只能沦为提笼架鸟的摆设……换句话说,自嘉庆朝开始,仁宗、宣宗、文宗都想过动八旗,但是都无法有效解决这一痼疾。

在同治、光绪两朝,八旗就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虽然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有在颐和园筹办“水师内学堂”并招收了部分八旗子弟准备训练以满族为中心的海军力量,但是那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此时的八旗已经无法具有开疆拓土冲杀四方的能力了。

总结一句就是拘泥于祖宗定制,结果导致八旗放任自流,尾大不掉。

点赞7、安康市 网友:俏皮宝贝

其实,纵观整个清朝的历史,皇帝的权力受到威胁,无疑是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爱新觉罗家族都通过自己的手段把它化解了,所以在这之后呢,也基本上就没有出现皇帝权利被其他人给剥夺,当时慈禧的那个事情咱们放在以后再谈,我们先说一下,这三个事情都没是哪三件事儿!

第一件事情。就是多尔衮,多尔衮作为摄政王权权总领朝政,虽然多尔衮在位期间,当时满清的八旗子弟入关,并且拿到了巨大的战果,可以说八旗子弟进入中原,多尔衮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必须得看到的就是多尔衮在位期间,对于皇帝的权威究竟有何等的挑战!

顺治当时哭着喊着想保自己的大哥,也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但是后来呢,多尔衮还是想尽办法把这豪哥给他干掉,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得必须锋芒!

当然,在这之后,这摄政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上面的解决!什么事情呢?就是八旗的,其主权利被削弱!这八旗子弟对于权力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少,这是削弱摄政王权力的第一步!

点,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为入关的需求,八旗子弟变成骄兵悍将,影响朝局,甚至于影响皇帝对于全国的统治这样一个问题。这算是过了第一道坎儿,接下来就是第二道坎!

也就是鳌拜参政的问题,康熙初年,鳌拜对于权力的主导,以及在朝堂之上的呼风唤雨,我们可以看作是皇帝第二次权利危机!

显然,这一次的对手由原先的八旗子弟,由原先自己的叔叔伯伯变成了自己手下的大臣,尤其是那些托孤大臣!这些人也是有野心的,这些人一旦遇到。年幼的或者是昏聩的幼主,那这事情可就大方了,所以针对这些人,除了康熙以身试法,把这些人给自己处理掉之后,后事在处理这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有上一个皇帝遗留下来这些托孤大臣的问题上,通常来讲做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压!

无论是雍正留给乾隆的张廷玉,还是后来,田丰死了之后留下来的八个顾命大臣!还是说到最后慈禧去世之后留给溥仪的袁世凯?总之,这些顾命大臣这些有权利的大臣。等到下一任皇帝继位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把这些大臣通通的都给打压下去,你可以说是帝王心术,但你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面,满清的这些最高统治者有心理上面的警惕!

第三件事情就是雍正在位期间的面临的八王议政这样一个提案!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是雍正的八弟,这是八阿哥提出来的这个提议,有人说这个提议是符合民主的观念,他实则不染,这个提议及目的很明确,就是不希望权利都在你皇帝的时候里面儿,我八旗子弟也希望从你皇帝的手里面分一杯羹,把原先你收回去的权利再给收回来。因此才上演了这么逼宫的一幕!

当然,雍正从两个方向上彻底断了这条后路,首先第一个火耗归公,就是地方上面的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全部都由皇帝统一调配。与此同时,雍正还成立了军机处,反正军队上面的大小事宜全部都由军机处进行商量着办!这是在军队上面彻底的绕开了这些大臣,由皇帝直接下令!

经过这三个事情,在经过一系列手段处理之后,爱新觉罗家族或者说皇帝对于朝廷的掌握可以说已经变得十分牢固!几乎无人可以从内部分化皇帝对于国家的掌控,即便是后来把地方权力再放归地方,但是地方上面仍然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自由!

哪有人就会说慈禧到底是怎么回事?慈禧的问题,其实大家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慈禧虽然名义上作为光绪的看护人却拥有着比光绪更大的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摄政。但事实上,慈禧所借的所有名义都是借助皇帝的名义!这一点就有点类似于明朝后期,宦官借助皇帝的权威可以做到9000岁这样一种状态,皇帝无能,没有办法管住自己,家中之事,是因为在这之前,两个皇帝的遗照,或者说权力的交接全部交接到一个女人手里,所以这个女人俨然成为了皇帝而皇帝的那一套权利的保护措施。更是把这个女人保护的严严实实的!

说白了,慈禧就是钻了空子,无论上面的三件事情之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针对皇帝的亲人和家人这个问题,论是哪一任皇帝的家人想要参政处理人永远都是皇帝本人,其他大臣是没有权利插手的。

你如果有能力,你站出来把慈禧给推下台,你就是皇帝,可是光绪做不到,他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子!最后被人毒死了!

点赞8、贵港市 网友:薄荷绿

最近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虽然是一部搞笑剧,但可以看到清帝王,都是把人当奴才来养的,奴化太过苛刻。文武百官每天上朝都是战战兢兢,试问这样的怎么架空?

不管文官武官每天都是想着怎么去逗皇帝开心,遇到事都是千方百计跟自己撇清。哪还有什么心思去架空呢?能活着就不错了。

君不见每次上朝,京城出现问题,顺天府尹都是第一背锅侠,发配边疆与披甲人为奴。历朝历代唯有清奴化最为严重,连包衣奴才都出来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