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小国寡民者,志同道合也。小国则无以逞强,寡民则无以分别;乃君子之道也。
一种思想总是具有时代性。春秋战国礼坏乐崩,周王室式微,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如何结束战乱,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诸子百家各执一词,给出了不同答案。儒家讲“克己复礼”,墨家倡“兼爱非攻”,法家主“富贵强兵”,老子就言“小国寡民”。在他看来,这时的战争多为“兼并战争”,都是不正义的战争,都是统治者“贪欲”的表现。如果统治者们都能清心寡欲,安于本分,自然战争就少了或者就没有了。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按照老子指出的路径走,而是走了“法家”所指的路。最后,秦国扫六合,建成了“一统”的大帝国。与此相反的“小国寡民”似乎就不可思议了,甚至也有人认为老子这种思想就是消极没落的,这都是脱离了时代与道家的宗旨所得出的想当然的偏见。国本有大小,我们现实的“大”,就证明“小”就是错,这个逻辑合理吗?清心寡欲,返璞归真难道不是老子的根本主张吗?
见微知著,万事始于毫末。
老子曰:"冶国如烹(把握好火侯)小鲜也!″,是在告诫人们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而乱作为。
突发事件也是在一定酝酿后暴发的,只是常常不为人觉察而已。
总之无为才能真正有所为,而贪大求洋,只会白忙活一场!
千年来人们都误解了老子的思想。天下自然,怎么可能小国寡民。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述了大中小各类国家的关系及治理方式。第80章就是老子专门针对小国提出的治理思路。
小国家地域狭小,人口寡少,即使有很多重大的装备,或者搞一些军队,也没有多少地方布放,反成累赘。小国家最需要注重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不到处流浪奔波。小国家的管理者不要好高骛远,有大的野心。要淳朴民心,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哪里都不羡慕,安守家园就是最好的。
现在的世界就有很好的例子,如瑞士,瑞典、比利时等一些小国家就是安居乐业,过好幸福日子的例子。而有些小国家不安分守己,野心膨胀,逞强争霸。结果碰得头破血流。例如过去的日本,现在乌克兰就是例子。
老子早就告诉我们,整个天下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由大中小国家共同构成的。所有国家都要和平共处,和谐发展,遵道贵德,实现人类文明进步。
“小国寡民”只是一种无奈的理想,相比大国争战,生灵涂炭,返朴还淳是难得的平静。
而世界的发展,总是由欲望推动,被欲望毁灭,一治一乱,循环往复,以大欺小,以智欺愚,恃强凌弱,不可救药。谁又能阻止呢?
如果都是十里一国,互通有无互不干涉与战争,人员可以流动,才是大同社会
看看今天的城里人吧!对门你认识吗?同一楼道、同一小区认识几人?
疫情封闭期间,不是靠了手机才鸡犬之声相闻,而人却不相往来吗?
再看现在的孩子,亲戚少了,朋友少了,平时宅在家里,以手机为鸡犬之声与外界沟通联系,饿了点个外卖送到门口。如果再用上了机器人,更是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了。
老子描绘的是未来世界!
小国者,制在自主。寡民者,利通自治。国家形态,出于弱肉强食。暴力机器,归于私产分配。以公护私,乃有国家;大公之极,何必公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国者,私利争夺,权力制衡之工具。民者,再私为供养,为驱使,为衣食。父母之说,名是实非?名至实归?不一而足。
天下公器,名实不一。阶级统治,暴力工具。私有以来,阶级压迫。文明伊始,剥削亦至。如影随形,不平才须秩序。维护利益,方便统治。矛盾争夺,平衡压抑。国家是文明的形态;文明是部分人的富裕。奴隶制进而封建,地产进而资产,演进到社会大生产出现社会主义,不外乎部分人强权统治,还做不到全体成员实现集体自由。小私以致大私,进到大公才有无私的天地。
所以,国家是有为的组织。至公方得无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无利益之趋赴,有自在之生态,洋洋自得,其乐融融,只在内心,无关外在也。
这可能是老子的一孔之见。在老子意识里,人和人是不同的,个性相同或者脾气相投的人组织在一起,可以建立一个和谐集体,甚至一个国家。人少其实并不意味志同道合;人少也不能证明你没有争强好胜的斗志和力量。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小国寡民也并非是世外桃源,也一样充满矛盾甚至战争。应该说老子的思想出发点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它以无可雄辩的事实证明老子思想的幼稚和愿望的破灭。
以小见大
自立自律自强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如果真如老子的设计,小国寡民,大伙除了生存必须的活动外,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修真咯,搞不好人类的文明就不是什么科技文明,而是修真文明。
当然啦,这是玩笑话。
但小国寡民无非就是别去刻意追求过多的物欲,好好活着就是最好。
非得搞大、搞强,肯定会出现分歧,争议,甚至冲突,冲突的尽头是战争,战争的面目是毁灭。
为了毁灭而努力,已经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失去了发展的意义,那好不如小国寡民即可。
老子更有大国理念,治大国如烹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