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你遇到过哪些套路与反套路?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9关键词:

你遇到过哪些套路与反套路?

点赞1、丹东市 网友:悠悠蝶梦

没被套路过,因为我从不贪心。

点赞2、来宾市 网友:小疯狂

近几年特别流行的一句网络语是,我走过最深的路,就是你的套路。套路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无意识的被引入设好的圈套里,被动听从指令。套路无关好坏,它有时是善意的,有时是恶意的,有时还是无意的。当然,如果我们学会认识这些套路,对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套路其实是一种影响力,能够影响他人或者被他人影响。要实现对套路的全方位掌握,就从《影响力》这本书开始。它向我们介绍了“互惠、承诺、社会认同、喜好、权威和稀缺”六个心理学概念,分别从六个角度讲解了一个人如何是被他人影响的,那么,只要找到对应的心理影响因素,就找到了反套路的方法。

这本书一经出版后风靡全球30多年,累计销量超过300万册,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是全球知名的影响力权威,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他为了研究,甚至乔装到调研的公司面试,也正是由于他的付出,《影响力》被《财富》杂志评选的75本必读的最睿智的图书之一。

下面我将书中提到的其中三个心理行为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

第一个重点 社会认同,多数派也可能出错

社会认同原理,是指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时,无意识地参考他人意见行事。

现代社会经常披露这样的现象,有人倒在地上不仅没人扶,连报警的人也少之又少,所以社会冷漠。而事实上,还真不一定是这样,我们用社会认同的原理来剖析一下。

当你看到一个人躺在地上,可能会想他是心脏病发作?还是喝多了?或者夫妻吵架?……你不确定发生了什么,就会不自觉观察周围的人,而每个人都喜欢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所以多数人都淡定的认为可能没事吧,最后变成了错觉。

另一方面,因为现场熙熙攘攘来往的人很多,你也只是人群中的一员,承担一件事情的责任被弱化,至少在自己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不一定是世风日下,而是社会认同的心理在作祟,当学会用这样的视角看待一件事情时,也许会变得更宽容。

那么,从受害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自救。如果走在路上意外中风,一定要从人群中指定一个人,说“你,穿红毛衣的女士,请帮我叫辆救护车,我可能中风了。”这样得救的概率很高。

原因在于,这样的说辞,把关注点从众多的人群中拉到一个人身上,她所承担施救的责任变大,同时她已经确定这个人需要帮助,所以通常会采取行动。

这么做避免了社会认同心理带来的危机,与其抱怨世态炎凉,不如为自己真正做点事情,摆脱困境。

第二个重点 承诺的心理,被利用的言行一致

承诺是指言行一致,这在多数场合都适用,也正是因为这样,社会才更加和谐,而有的人也恰恰擅长利用承诺的心理,让别人顺从。

很多家长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儿童节快要到了,电视广告播出了一款机器人玩具,宝宝央求爸爸过节时送他,爸爸答应了。

儿童节那天,爸爸带着宝宝去店里购买机器人,可店员说已断货,爸爸只得给宝宝买下另一个同等价钱的玩具。待节日过后,机器人上架,电视广告铺天盖地的播放此款玩具,此时宝宝又哭着吵着要,因为爸爸答应过要买的。

爸爸虽然知道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不应该再买,但因为这款机器人是承诺过的,只得兑现承诺。

而这是一个局,商家清楚很多家长会在儿童节购买礼物,但也因为儿童节的消费,随后一两个月内家长通常不会再买东西,所以,商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儿童节过后的销量下滑,用节前广告吸引,比如六一大放送、儿童节礼物首选……诱导孩子和家长许下承诺将机器人作为礼物,然后,设计断货的局,为下一次购买留下机会,家长的承诺被巧妙的利用了。

对于此,我们来试试反套路。

先判断一下,自己什么时候陷入承诺的陷阱中,去找那个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时刻,哪怕是灵光一现。

比如宝宝说,爸爸你答应过要买机器人的。你心里第一反应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还买?但是第二反应是,已经答应了宝宝,我得做到。其实,这个第一反应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陷阱。

下次再对宝宝做出承诺时,可以这样说,宝宝,爸爸答应儿童节送你礼物,但只能买一个礼物,如果有机器人,首选他,如果没有机器人可以选择其他玩具,或者等机器人有货我们再来买,由你来选择。

把选择抛给孩子,让孩子在行动中学会承诺,如果他哭闹要买两个,就是言行不一致,家长只需正确引导孩子。

爱默生说过,死脑筋的保持一致愚不可及。承诺就像是双刃剑,拥有这样的品质自然是好事,但是小心被别人利用承诺的心理牟利,当我们发现哪里不对,要立刻做出判断和调整。

*****************************

第三个重点 稀缺原理,抢手的稀缺物品

人们不能自由的获得某物时,就会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是稀缺原理。

一个卖二手车的人赚到了高于车本身价值的钱,他是怎么做到的?他邀约所有对车感兴趣的人在同一时间来看车。第一个到的人肯定会仔细查看车的情况,可当第二个买家一来,气氛马上紧张起来,因为存在购买竞争,双方的买到车的可能性受到了限制。

车主及时煽动情绪,先到先得,如果先到者不买,再轮到下一个人,这时第一个到达的人,从悠闲地看车,变成了有竞争压力地看车,容易忽略很多问题。当第三位买家到场时,一旦第一个买家拿不定主意,第二个人会立刻扑上去。

竞争资源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时,就有人仓促出手,赶紧锁定这款车。刺激他们作出决定购买的,往往不是车本身,而是分分钟可能失去的资源,让他们产生了占有的情绪,大脑变得不够清醒。

面对这种诱惑时,我们来试试反套路。

首先判断自己在某种环境下情绪高度波动了,尤其是面对稀缺的资源。情绪变化是指南针,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要那件东西?

如果你是二手车买家之一,当意识到自己紧张车子被人买走时,那么,赶紧冷静下来,问自己,为什么要买?假设其他人都不在场,还会买吗?

倘若你的回答是,买车仅仅是代步,那适合自己就买,不适合就不买,而不是因为车子可能会被别人抢走,然后果断出手,变成了被套路里的主角。

也就是说搞清楚自己购买物品的原因,确定自己是理性购买基本不会出错。人们的很多消费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商家恰恰擅长利用它挑逗人们情绪,让人变的不冷静。当我们懂得稀缺的心理以后,学会冷静,并理性消费。

结语:

我们虽然生活在套路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套路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只要我们懂得套路的原理,在处理事情时,学会避开它,生活也许会大不同。

作者:晏熊七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85514bcf1e0来源:简书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