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说最有年味的地方,在农村和乡下,你有过在农村过年的经历么?
…上个世纪七八拾年代。逢年过节跟现在一样都是放假回家。
那个年代汽车少,火车也少集不上车人太多了。没有私家车。公家车也不多。上车的时候能集破头。
农村做大饽饽各种贡品,做好多。来客吃白面,自己吃黑面。有的就是用白面包黑面,要面子。
三十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开始放鞭炮庆祝,在吃年夜饭。芋头,鱼,过年菜,团圆饽家有几个人就切几块。一个人一块(片)
…吃完年夜饭开始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下跪不磕头,从长老到父辈拜完了。然后又去上坟,排着长队(一支人长者在前打着汽灯领着全族人(能走者)去上坟磕头)能一直到天亮。坚持不住的人开始回家睡觉,能坚持的又开始拜年全村差不多都拜(一个姓的)
初二开始走亲戚,拿着几个大饽饽,外加一斤桃酥,从姥家排起一直到所有亲戚拜完年,这样下来(亲戚多的要一正月,)家有钱的买自行车,沒有钱的全部的走路。一正月走下来真的好累,特别的热闹爱去走亲戚的是为了吃好饭(小孩子),要被着抱着。有钱的给几块,几毛压腰钱。沒钱的不给。
回答:我虽然没有在农村过过年,但我认为农村过年一定很热闹,因为现在的农村年轻人平时都在城里打工,过年了都要回家团聚,一家人在一起过大年,热热闹闹,还可以放放鞭炮烟花,好不热闹。而城里,现在不允许放边炮、烟花,无声无息就过完了年,跟平时没什么两样,个人观点。
结婚之前,我几乎每年都回农村过,感觉只有回到家,才算过年。老家的年味,妈妈的年夜饭,都是我一年中最期待的,那种幸福的感觉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
后来成家了,有了小孩。就不那么方便了,回家过年渐渐成了一种奢望。
在农村过年,年味很浓。这跟年的情结有关。农村过年有很多讲究,这是多年来先辈留下来的传统,所以年显得隆重。
在农村拜年,家家户户串门拜,不管是平时闹过矛盾的,或是有些小过节的,过年了都一笔勾销,不再计较,照样上门拜年。真是哈哈一笑泯恩仇,过年了,好的感激在心,不好的统统抛掉,好有风度。
在城市过年,朋友,同事之间,只发个祝福短信就算拜年了,一点喜悦的感觉也没有。就连邻居,也不会上门拜年,你过你的,他过他的,互不相干。
但在农村,年是大家共同的节日,那种“大团聚”的感觉特别好。
真的好怀念在农村过的那些年,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年应该怎么过。
以前过年,确实是有年味。
年是啥味?其实也就是满足一下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感觉。备年货这个方面,虽说钱少东西少,但是困了一年了,感觉无以言状的满足。
村子里每家每户出来进去忙的不亦乐乎,那个时候每家拉扯的孩子多,大的小的跑来跑去,呼来喊去,那叫一个红火。赶大集买几斤点心,买一打窗花,队里分点肉,分点瓜子,给孩子们买点200响小红炮,孩子舍不得放鞭而是一个一个的响。大队排练节目社火,写对联的,炕上做灯笼的,河里洗衣服的,纳底子赶时间做鞋子的,压粉条,压饸饹,炸豆腐…,哈哈,这就是年味。
现在条件好了,一年四季吃的好穿的好,到年底了,买点年货并没有多少新鲜感,就是一个困的感觉,心里想的是好好睡几天,有的还没有买上票,年当过完了。
当然有有了,我就出生在农村。别说,真想那时候的过年,热闹,忙活。
小时候,只要一放寒假,我就盼着过年。过年有许多好吃的,还可以有鞭炮放。年景好时,还能混套新衣服。
腊月二十三,拜祭完灶王爷,就开始过年了。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小孩子们一听大人念叨完,就乐了。可以吃祭拜的糖果,其中用麦芽糖熬制的,中间有细孔的,巴掌长的糖,必备。大人说这种糖黏,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上天告状。哈哈!小孩子们,管那么多,主要是吃!物质匮乏年代,平时也没有啊!
接下来,就是跑油。妈妈开始炸制各种小吃。炸丸子,豆腐,土豆块,家庭条件好的,还做油炸糕,麻花…
这时候,小孩子们身前身后的忙活。混点好吃的,炸完之后,晾凉,装大缸里,冻上。过年,来人去戚时吃。不过小孩子们会趁大人不注意,偶尔偷出来吃!哈哈!
接下来,就是蒸饽饽。什么馒头,豆包,对了,还有粘豆包。这时候小孩子们更忙活,要在豆包上,点红点。以示喜庆吉祥。干好了,混几个豆包吃。还是那样,蒸好后冻上,已备过年。
腊月二十八之前,要杀年猪。这是最热闹的,左邻右舍,甚至全村都来庆祝。
菜品基本就是酸菜白肉粉条子,血肠,白肉蒜泥,下水炖海带…
男人们喝着小烧,女人们喝色酒。哈哈!基本上一顿,四分之一猪就吃没了。留四分之一和下水过年。另一半一般卖掉换钱,舔点家用,给小孩做新衣。
腊月二十八以后,就过年了。这时候最好,大人不能打小孩。不管怎么淘,哈哈!没事!如果打了,小孩子一年爱闹毛病!谁家大人也不想。
不过,我大年三十被揍过。哈哈!那时太淘,真的把大人惹急了。
大年三十自家过,初一就开始拜年走亲戚。哩哩啦啦,一直到十五。年就算过完了,开始忙活,暖棚育秧,大田上粪等等。
娱乐活动也很多,耍牌,推牌九,打扑克,扭秧歌等等。不过赌博的没有,要抓的!
这就是我经历的农村过大年,不知道您哪是什么样的?
多谢邀请!
有啊!我年年都在农村过年,过了一年又一年。
这年还没有过完,又在准备下一年。
大猪才上桌,小猪正在赶。五谷囤仓里,鲜菜更随便。
我请客,客掏钱,来回车费我不管,粮油畜禽算齐全。去年大姐回家吃年猪饭,顺便带袋(50斤)盐,也要吃两年[耶][耶]
篝火爬山捉黄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欢迎您来看看,是否有年味儿,您说了算。
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农村过年的情景,回忆起儿时过年,农村人的炫富和明争暗斗。
这事说起来牵扯到邻里之间的积怨,久憋在心中,唯大年三十晚才借辞年而发泄。
这个怨气很重的人是我堂哥,我有篇文章《我的堂哥跑江湖》,那里介绍过我堂哥。堂哥怨恨的是我家隔壁女人喜欢打小报告,有点事就去村里反映。那女人的亲家是大队书队,她有些爱扯着亲家的衣服角仗势欺人。所以,湾子里有个风吹草动的,这个女人便去村里打小报告。
那时计划生育是大事,违反了计划生育,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
那时农村提倡一胎是女儿的,准许再生两胎,杜绝三胎,但有些边远三旮旯里的人,也有生三胎,四胎的。只要是没有人举报,卯足了劲生的人还是有,生下就准备钱罚款了。
我堂哥跑江湖,重男轻女的思想很重,加之有些小钱,他就想生个儿子,愿意罚款。在当时碰到这事,有人举报的话,孕妇会被带去强行引产。
堂哥生了三个姑娘,急切盼望着转胎生个儿子。可是,堂哥生三胎时,按计划生育政策做了结扎手术,堂哥生儿无望了,人整天是无精打采,没了生气。
那时候,都很穷,过年放鞭炮是一卷长的鞭炮剪断成无数个小串串,换更时便去放一小串串鞭炮。
我家隔壁那个女人的儿子是开鞭炮厂的,也就是大队书记的女婿,他当时算是爆发户,有钱。过年,他们家的鞭炮是一大卷一大卷的放,他们家的鞭炮声淹没了附近三个湾子的鞭炮声。
年三十晚,隔壁的鞭炮声响起,噼里啪啦震撼地农村的夜空,农人们就在心里暗暗鄙视这户人家是在显摆,在炫富,好出头,他们家放鞭炮就是要压着一湾人的火。
正当人们心里抱怨时,一阵锣鼓喧天,压倒了鞭炮声。那是堂哥在敲锣,全湾人都在竖起耳朵听,大家都知道两家在斗气,看谁的声音盖过谁的声音。
鞭炮响,锣鼓敲,鞭炮停,锣鼓响,整个一个大年三十夜,锣鼓声敲没了鞭炮声。
那年,堂哥在斗气,烟火味十足,隔壁稍有不慎,堂哥会跟他们家理论。
第二年年三十,又是锣鼓敲没了鞭炮声,也就是这一年,隔壁女人放出话,话堂哥断了后。
堂哥跟这女人的梁子算是结上了,吵架是常事。
第三年秋季,堂嫂挺着个大肚子,快要生了。期间听人说,堂哥结扎后花大价钱叫不知名的黑诊所帮忙他解了扎,堂嫂就再次怀孕了。
堂嫂八个月时,隔壁女人又去大队计主办举报了堂哥超生。这个祸闯大了,估计要出人命。
大队的手扶拖拉机上己经抓到了两个孕妇,准备来抓堂嫂,就在这一行人将堂嫂抓上车,车子准备启动时,只见那司机便从坐位上跳下来冲到拖拉机上,拉下堂嫂,说是车子没油了,带不了太多的人。
我父亲是革命老干部,有些话,
堂嫂被莫明其妙的拉下了车,等计生办再派拖拉机来带人时,嫂堂在家生了,生了个带柄的。
那一年的除夕夜,堂哥敲了一整夜锣。这次,他不是跟邻居家斗气,人家也不对着干了,堂哥只是心里高兴,敲锣庆祝,恭贺新春,人丁兴旺。
说起年味最浓的还要属农村,其次是城市缩影在年货一条街,或是大中型超市商场饭店餐厅等地方,农村则是在年集年货一条街、年货展销会或商贸集市、庙会等,但更具有年味的是在春运的火车上、汽车上,与久别的家人急切的团聚,手提大包小包,拖儿带女,备足年货和红包,贴春联放电子烟花爆竹其乐融融吃年夜饭观春晚,在此,中青年对春节新式过法推动作用明显,年味保存比较完整的不可否认在农村,一般从腊八节开始,年味浓于腊月二十三以后,隆重于除夕夜、大年初一至正月初五,趋缓于初六七,再此后高潮于正月十五闹圆宵,家乡人则有过年尽月满的古老习俗,当地才算真正意义上过完年了。现在老年人的传统过年和年青人的过年方式已结合的很完美,仪式感强,如接受祭祖、鞠躬、磕头祝福等电话视频拜年发红包压岁钱也为广大老年人欢迎,脸上乐呵呵,小孩喜滋滋,年青人美滋滋。个人觉得年味不在千里之外,也不在万里之内,突然发现年味就在身边,何必“踏破铁鞋无觅处”。
马上又快过年了,想想还是农村过年热闹,年味十足。
城里过年,有些冷清,只有在超市里看到拥挤的人群,大红灯笼,张灯结彩的样子,才会觉得,要过年了。
农村过年要提前好几天就准备年货。
过了腊月二十以后,有些家庭就开始杀猪宰羊,自家喂得猪羊的肉自然是香,除了留一部分,其余的都分给别人。家里的妇女开始做豆腐,蒸馒头,打年糕,炸各种年货。孩子们开心的放鞭炮,吃点心,尽情玩耍。大街小巷,三五成群的人在谈论着这一年的辛苦。
过年,计较也多,大年初一不能拿剪刀,不能讲不吉利的话,要吃一天的素食,寓意来年素净,没有烦心事。
现在条件好了,感觉在农村过年,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家家门口都停满了车子,远远望去,整条街都是车辆,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大人们的品头论足,家家贴春联挂灯笼,户户在忙着炸年货,一阵阵香气扑鼻,到处都洋溢着年的味道。
初一的早上,大人带着孩子,走街串巷,给亲朋好友拜年,最开心的是孩子,兜里塞满了压岁钱,小零食,等着给小伙伴炫耀一下。
过年,城里空荡荡的,人都跑回农村过年了。
过完年,村里也空荡荡的,人们按部就班,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