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周瑜,鲁肃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点赞1、台州市 网友:雪舞倾城

鲁肃是一个被严重误解的人,由于三国演义及影视作品的渲染,在很长时间内,鲁肃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老实人,这是被鲁肃的严重误解,鲁肃非旦不老实,而且是个眼光独到、当机立断的战略家。

赤壁之战前后,周瑜是江东诸将之首,先后在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军队,夺取了荆州最重要的地方-南郡,并被孙权委任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周瑜去世后,鲁肃被孙权任命为接替周瑜的将领,为何一向被认为“老实人”的鲁肃能代替军事将领周瑜,镇守前线呢?

鲁肃之所以能接周瑜的班,主要有两个原因:

周瑜

一是周瑜的推荐

周瑜在临死前推荐了鲁肃来接替自己,周瑜是这么跟孙权说的:

我们现在跟曹操作对,刘备又近在公安,应该用良将来镇守边境,鲁肃的智谋与才能足以胜任,请求起用他来接替我,我死了之后,也就没有牵挂的事了。

周瑜作为当事将领,是最有资格推荐自己的接班人的,周瑜与鲁肃在政治上的战略并不相同,周瑜主张软禁刘备,攻取益州,而鲁肃主张联合刘备共同抵御曹操,虽然两人的战略不一样,但难得可贵的是,这并不影响周瑜推荐鲁肃,周瑜推荐鲁肃的根本原因是:周瑜认同了鲁肃的才能。

鲁肃

周瑜很早就认识了鲁肃,当时周瑜缺粮食,找鲁肃借粮,鲁肃家中比较有钱,存有六千石米,鲁肃非常豪爽,大手一挥,就把自己家中一半的米(三千石)送给了周瑜,注意这还不是借,是送,乱世之中,鲁肃这份大气,一下子就让周瑜非常敬佩,感到此人不同异常。

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鲁肃的大气豪爽,不拘一格,鲁肃送米给周瑜其实就像是投资一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鲁肃家中的大米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但是鲁肃舍得,他认为把这些米送给周瑜,很有价值,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周瑜的关系,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局势与政治理想,关系非常好,使得周瑜对鲁肃有所了解。

周瑜临死前推荐鲁肃接班

不久,周瑜就把鲁肃推荐给了孙策与孙权,孙策去世后,鲁肃给刚接手江东政权的孙权讲了天局势与江东政权的战略,鲁肃的战略是让孙权建立帝业统一天下,要知道当时的江东政权在整个天下的实力并不见得有多强,但是鲁肃能放眼整个天下,并让孙权的野心上升到同样的高度,这就是鲁肃的才能,也是江东政权的最高发展战略,这就是鲁肃的才能之一,也是孙权推荐鲁肃的原因。

二是孙权的信任

孙权是江东之主,周瑜去世后,谁来接替周瑜,孙权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周瑜推荐了鲁肃,然后得到孙权的同意,鲁肃才能接周瑜的班,周瑜的推荐是第一步,孙权的信任是第二步,共同促成了鲁肃的重用,这是因为孙权也见识到了鲁肃的才能。

那么鲁肃有什么才能呢?

孙权与鲁肃

1、战略才能

孙权在评价鲁肃时,把鲁肃比作邓禹,邓禹是谁啊?邓禹是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开国功臣之首,是刘秀的首席战略大师,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经常与刘秀一起谋划天下战略,可以这么说,邓禹对刘秀的作用,相当于张良对刘邦的作用,但是邓禹的才能不仅仅在于谋略,邓禹还能率军作战,平定山西就是邓禹的功劳。

而孙权把鲁肃当成自己身边的战略大师,相当于刘备手下的诸葛亮,曹操手下的荀彧,孙权是个颇能用人的君主,他之所以这么评价鲁肃,是因为鲁肃有战略才能,鲁肃的战略才能体现在榻上对中。

孙权信任鲁肃

早在公元200年的时候,鲁肃就给孙权提出了江东集团的战略,鲁肃的战略是这样说的:

汉朝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除掉,现在我们应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趁北方正处于争夺,我们可以剿灭黄祖,攻打刘表,占据所有长江以南的地方,然后再建立帝业夺取天下,建立像汉高祖那们的大业!

鲁肃的最高战略是建立像汉高祖刘邦那样的大业,也就是统一天下,在公元200年的时候,恐怕整个天下不超过三个人有这个想法,前两个分别是曹操与刘备,第三个就是鲁肃,鲁肃的眼光相当独到,他认为汉朝已经不可能复兴,无法拯救,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年了,天下民心向汉者仍然众多,但鲁肃就能敏锐地意识到汉朝将要结束,改朝换代的日子来了。

公元200年天下局势

鲁肃建议孙权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这在当时是很多人不敢想的,毕竟北方的曹操与袁绍势力那么强大,怎么也轮不到长江以南的孙权统一天下,但是鲁肃就是敢想,他要求孙权全据长江以南,然后再图天下,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如果统一不了天下,那也可以割据南方,形成南北对峙。

鲁肃的话一下子就让孙权有了极大的野心,这个时候的孙权相当年轻,只有19岁,鲁肃的战略从此在年轻的孙权心中生根发芽,赤壁之战时,孙权不愿意投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鲁肃当年撑大了孙权的野心。

孙权不甘心投降,他有政治理想,就是统一天下,这种野心维持着孙权一直独立自主,虽然后期孙权并没有完成鲁肃的战略,但是鲁肃的战略却让孙权建立了帝业,孙权称帝后,就想起了鲁肃,还感叹要不是鲁肃,他也没有今天,这就是鲁肃的战略才能。

孙权被鲁肃燃起政治野心

2、治军才能

孙权曾经评价鲁肃有两大功劳,一是战略之功,提出了统一天下的成就帝王基业的计策,孙权还认为鲁肃的谋划超过了当年的张仪与苏秦。二是劝谏之功,赤壁之战前,江东人人自危,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建议孙权投靠曹操,鲁肃坚决反对投降,并建议孙权召回周瑜,进行军事部署。

《三国志 鲁肃传》: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孙权还有对鲁肃这样的评价,孙权认为鲁肃有些时候说说大话,并宽恕了鲁肃,不随意苛责他,但是孙权同时认为鲁肃行军作战安营扎寨,能命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疏于职守的官吏,并且能做到路无拾遗,治理措施也十分完善。

鲁肃与关羽

这就是鲁肃的治军,鲁肃是一个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除了战略才能之外,鲁肃还有治军才能,这也是鲁肃能代替周瑜的原因之一,有战略能力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治军,比如张良和荀彧,就没有治过军,而诸葛亮就能治军,要知道代替周瑜除了镇守一方之外,还要应对敌人的侵犯,涉及到军事与战争,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孙权也不会用鲁肃。

所以不要单纯以为鲁肃就是懂点战略,实际上鲁肃也懂治军,鲁肃镇守陆口期间,他东边的对手是关羽,北边的敌人是曹操,鲁肃镇守期间,成功地挡住了敌对势力,没有让江东有所损失,这就是鲁肃的军事才能。

3、胆识过人

鲁肃从来就不是老实人,而是一个很有胆识的人,当年鲁肃想要逃离袁术的控制区时,袁术派兵追击鲁肃,鲁肃带领家族中的精壮之人,布阵防御,张弓搭箭,做出一幅随时准备战斗的姿态,并以言语警告追兵,最终成功摆脱追兵,这不是老实人能做出来的事,从某些方面说,鲁肃就是个狠人。

鲁肃的胆识还体现在对抗关羽上,历史上的单马赴会其实是鲁肃,刘备拿下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南三郡,刘备不肯给,孙权大怒,一面派鲁肃与关羽对峙,一面派吕蒙攻打荆南四郡,当时鲁肃与关羽在益阳对峙,双方约定进行谈判,鲁肃与关羽单独相见,他们的部将都远远跟在身后,鲁肃没有一丝害怕。

鲁肃还有治军能力

不仅没害怕,鲁肃还当面指责关羽不归还荆州三郡,关羽哑口无言,关羽有一个手下说道: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一听,当即大怒并喝叱说话的这个人,就连关羽也示意那人离开。

要知道关羽可是正史上的三国第一名将,万人敌,熊虎之将,能在万军之中斩杀敌人的上将颜良,武力非同一般,而鲁肃并没有个人武力方面的特长,但是鲁肃并不惧怕关羽,反而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这就是鲁肃的胆识,绝对不是老实人能做得出来的。

这就是鲁肃的才能,有胆识、能治军、懂战略,所以孙权把鲁肃比作邓禹,所以周瑜会推荐鲁肃来接自己的班

点赞2、延安市 网友:邪殿單身

是罗贯中根据巜三国演义》小说剧情的需要,周瑜死后,安排鲁肃为统军大都督。是联吳抗曹的战略需要,鲁肃是不二人选。

鲁肃性格温和,通情达理,深明大义,不好争斗……在他仼上,和孔明通力打造战略合作伙伴,使曹操轻易不敢小瞧,挑起战争。成就了巜三国演义》最美好的和平时光,成就了刘备进取西川,奠定了蜀国的立足基础,成就了一代霸业。

东吴在鲁肃时代和蜀国的伙伴合作,在巜三国演义》中堪称典范。和诸葛亮虽然各为其主,但在主张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曹魏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当鲁肃时代过去,曹操联吳伐刘。蜀国不但失去了荆州,还迫使关公走麦城,致使桃园三结义的诺言实现,从此蜀、吳结下了家仇国恨。刘氏也只能龟縮在蜀地苟延残喘。

点赞3、枣庄市 网友:故人叹

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个非常厉害,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被《三国演义》给抹黑了。我来说说真实的鲁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1、少年豪杰,侠士之风

鲁肃是临淮东城人氏,生于公元172年。他出生后不久,他老爹就死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虽有幼年丧父之痛,鲁家仍富甲地方,史书称“家富于财”。长大成人后,鲁肃一表人才,“体貌魁奇”,他深受时代精神影响,“有壮节”、“好为奇计”。时值天下动荡,乱世将至,鲁肃知道在乱世一定要有生存的本领,他苦练击剑、骑射,结交江湖豪杰义士,讲兵习武,散尽家财以赈济贫民士人,名声日隆,远近闻名,附近豪杰多来归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鲁肃有种印象,此人憨直纯朴,脑袋有点不灵活,属于容易吃亏的大好人。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并非如此,他不仅不是呆头呆脑,反倒有侠士风流,甚至是很疯狂、很摇滚的一个人。他家几代积累下来的财产,被他大肆挥霍,豢养一班少年侠客,终日射猎南山。家族中的父老之辈都摇头道:“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结交周瑜,出手阔绰

有一回,周瑜带着几百人外出公干,途经东城,所带的粮食吃光了。他早已风闻鲁肃济贫好义的美德,便思忖着前往借点粮食。

到了鲁家后,周瑜拜会鲁肃,两人年龄相差不多,都属高富帅,又有远大志向,故而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鲁肃听说周瑜没粮食,二话没说,领他到后院,后院有两处粮仓,每仓估摸有粮食三千斛左右。他指着粮仓对周瑜说:“您就随便挑一仓粮食带走吧。”

尽管周瑜自己也是富有且大方之人,仍被鲁肃的慷慨吓了一跳。自己与他不过才第一次见面,实属素昧平生,鲁肃居然倾财相助,出手如此阔绰,岂非奇人异士、旷世豪杰?钱财本是身外物,但对钱财的态度,隐约可见一个人的志向与抱负。周瑜知道鲁肃绝非常人,遂倾心相交,引为密友与知己。

3、箭穿盾牌,吓退追兵

后来,孙策夺取吴郡自立门户,好友周瑜打算前往投奔。鲁肃知道周瑜与孙策乃是好友、刎颈之交,便领着家属及侠客少年百余人,弃了官印,前到居巢投奔周瑜。两人一商量后,事不宜迟,应尽早脱离袁术,渡江东去。

大丈夫立身处世,当断则断,绝不拖泥带水。周瑜果断把官印一扔,带着家眷随从,会等鲁肃等,共三百余人,弃城而去,直奔江东。很快,逃亡的消息便为扬州官府所察觉,州政府派骑兵追来。

鲁肃让老弱妇女先撤,自己率侠客少年殿后。他让人拿了一面盾牌插在地上,自己搭弓便射,利箭疾驰而出,竟然一箭洞穿盾牌。大家对鲁肃的印象,只是个文臣而非武将,实际上鲁肃的剑术、箭法都出神入化。鲁肃露了这么一手功夫,前来追捕的人个个瞠目结舌,自己的血肉之躯,比起这盾牌来如何?保命要紧,还追个屁。这样,鲁肃竟然一箭吓退追兵,实是英雄。

4、极尽孝道,再投孙权

鲁肃与周瑜渡江后,也受到孙策的礼遇,史书说孙策“雅奇之”。只是不久后,鲁肃得悉祖母去世的消息,心中大为悲恸。他年少失父,由祖母一手养大,感情深厚,由于祖母年事已高,不能与之东渡,仍留于东城。鲁肃为尽孝道,毅然冒着被袁术逮捕的风险,回到东城安葬祖母。直到孙策去世后,鲁肃才又投奔东吴。

重归东吴后,周瑜在孙权面前极力推荐鲁肃,认为他有辅佐之才。鲁肃初见孙权,便献上一策,大意是:“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了,而曹操实力强大,一时间也无法铲除。最好的办法,便是坐守江东,以待天下局势的变化。如今北方战乱未定,应趁此时机,剿灭黄祖,进而讨伐刘表,控制长江水域,这乃是帝王的事业。”后来东吴之发展方向,与鲁肃所言大体一致,可见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5、联刘抗曹,光耀千秋

我觉得赤壁之战,鲁肃与周瑜都是最大功臣,至于小说里吹的诸葛亮,并没起到关键作用。

曹操大举南征、刘表去世、刘琦、刘琮兄弟失和……一旦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将没有能阻止他一统中国。这时,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合刘备的主张,并以吊丧的名义,前去荆州刺探。

鲁肃的战略眼光,实不在诸葛亮之下。纵观天下割据势力,曹操鹤立鸡群,最为强大,荆州刘氏与东吴孙权属于第二梯队。荆州与东吴,唇亡则齿冷,任何一方要想与曹操单打独斗,肯定打不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

鲁肃到夏口(江夏郡)时,荆州局势已迅速恶化,刘备落荒而逃,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在这关键时刻,鲁肃力劝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敌。他知道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意与他拉近关系。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在江东任长史,与鲁肃关系不错,鲁肃利用这层关系,与诸葛亮的友谊很快建立起来。诸葛亮作为刘备的特使,与鲁肃一起到了东吴,完成结盟的使命。

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东吴朝臣们个个成缩头乌龟,只有鲁肃明确主战,他对孙权说:“

我观察众人的言论,都只是误人误国的谬论,不足以跟他们共谋大事。若是我鲁肃投降曹操,那是可以的;若是将军则万万不可。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曹操好歹把我送回老家,给我一个官职,起码也当个低级的下曹从事之类的官,有牛车可坐,有吏卒随从,可以同士人交游,慢慢往上爬,说不定还能当个州牧、太守。将军若是投降,能往何处安身呢?”

鲁肃的主战,以及结盟刘备的努力,是赤壁之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功劳不在周瑜之下。

正由于鲁肃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周瑜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其中说道:“鲁肃为人忠勇刚烈,临危不乱,我死了之后,他可以代替我的位置。”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吴书》这样评价他:“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点赞4、宣城市 网友:踏落花

鲁肃看了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肯定会在自己的墓里猛敲棺材板,真实的鲁肃是个大战略家,周瑜之后东吴大帅的不二人选,下面苍茫大地为文友们介绍一下真实的鲁肃。

一、雅量无二,贤臣择明君。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出生不久就丧父,跟祖母生活。家庭富裕多财,生性喜好施舍。当时天下大乱,鲁肃大肆散发家中的钱财货物,标价出卖田地,把救济穷困和结交读书人作为当务之急,深得乡亲拥戴。

周瑜任居巢县长,带几百人专程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有两仓米,各三千斛,鲁肃送一仓给周瑜,周瑜明白此人不同凡响,与他亲近结交。袁术闻听鲁肃名声,让他代理东城县长。鲁肃发现袁术没有法度,带同族老弱亲属和任侠少年百余人,南行到居巢投奔周瑜。周瑜东渡长江,鲁肃随行,祖母去世,鲁肃回东城安葬祖母。后听从周瑜的劝说,投奔孙权。

二丶天才战略家,和孔明难分伯仲。

周瑜推荐说鲁肃是具备辅助君主治理时政的大才。孙权立即接见鲁肃,相谈甚欢。众宾客告退,孙权留鲁肃同席对饮,孙权问:当今天下大乱,我承继父兄基业,试图建立齐恒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君何以助我?鲁肃直言:汉廷不可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铲除。为将军计,只有占江东先成三足鼎立之势静待天下变化。照此蓝图谋划,当毫无顾忌。时下北方多事而混乱,无暇南顾,将军可趁机剿灭黄祖,进伐刘表,占有荆襄,进一步夺取天下,建立高祖一样的霸业。孙权极为佩服,张昭责备鲁肃骄傲,说鲁肃年轻不可重用,孙权弗听,尊重鲁肃,赐给鲁母衣服帷帐及日用杂品,让他家富裕如初。

三、审时度势,力主联刘抗曹,为三分天下奠基。

刘表去世,鲁肃向孙权进言:荆州有长江、汉水环绕,内有山陵险阻,如同金城一般坚固,沃野万里,如能据为已有,就获得帝业基础。刘表新逝,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中分为两派,刘备是天下豪杰,但不被重用,如刘备与荆州方面相见欢,就结盟刘备;如刘备与他们离心离德,就该另想办法以成大事。我请求奉令去荆州吊唁,同时慰劳荆州将领,以及说服刘备安抚刘表部下,共抗曹操,刘备如答应,事情就成功了。后鲁肃赶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兼程到南郡,得知刘琮降操,刘备准备南渡,鲁肃直接在当阳县长阪,向刘备转达孙权意图,促成孙刘联盟,刘备派孔明与鲁肃一起见孙权。

孙权得知曹操准备东进,手下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唯有鲁肃力排众议:众人之言妨害将军,不值得谋划大事。像我迎降,逐步升迁能到州郡的长官,将军若降,该怎样设计自己的归宿呢?望将军早日定夺!孙权说:我和你看法相同,你是老天赐给我的。

鲁肃劝孙权追回周瑜,任命周瑜主管军事,让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他出谋划策。赤壁大胜后,鲁肃先行返回吴郡,孙权大请众将迎接鲁肃,鲁肃要入阁门拜见孙权,孙权起身行礼,便对他说:子敬,我用扶鞍下马的方式迎接你,足以使你显耀么?鲁肃小步快走说:不够。众人大骇,就座之后,鲁肃缓缓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的声威和德行覆盖四海、囊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迎接德高望重者的安车软轮来征召我,那样才真算是显耀了。孙权听后鼓掌欢笑。

刘备到京口拜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同抗曹。曹操听说孙权以荆州土地资助刘备,正在写信的他,笔惊掉在地……

三、周瑜临终力荐,孙权慧眼识珠,鲁肃终登东吴第二位大都督之位。

周瑜病危,向孙权力荐鲁肃,信中说:现在东吴已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敌我边境近在咫尺,附近百姓未附,当用良将镇抚。鲁肃智慧谋略足以胜任,我请求让他接替我的职务。于是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兵,周瑜手下四千兵及作为奉邑的四县尽归鲁肃。鲁肃开始屯江陵,后改到下游陆口驻扎,声威恩泽普遍施行,部队增加到一万多人,又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建安十九年,跟孙权破皖城,转任横江将军。

四、讲灵活性,更讲原则性,单刀赴万人敌关羽会,书卷气不输剑气!

赤壁大战后,刘璋如待宰的羔羊,周瑜、甘宁一起劝孙权攻蜀地,孙权问之于刘备,刘备早有此意,假意替刘璋求情,希望孙权将来不追究刘璋过失。后来刘备西进图蜀,令关羽镇荆州,孙权大骂:大耳贼使诈。等到关羽与鲁肃防区相邻,多次猜忌,鲁肃顾全大局,友好安抚。等刘备平定益州,孙刘矛盾尖锐,孙权讨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拒不答应,孙权派吕蒙开打,刘备亲率大军镇公安,令关羽争夺三郡。鲁肃屯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关羽相见,各自兵马留百步外,双方主将单刀相会,鲁肃责问关羽:当初你们无家可归,东吴诚心诚意地将土地借给你们,如今你们已有益州新家,既没有奉还荆州之意,对于我们只求归还三郡的要求,竟也置之不理。关羽手下一在场部下大放厥词:什么天下有德者居之!鲁肃厉声呵斥,关羽喝退部下,正巧曹操率兵来攻汉中,刘备怕腹背受敌,割让三郡,双方以湘水为界,各自罢兵。

五、死后哀荣。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为他发丧,又亲自出席葬礼。孔明也为他举行哀悼仪式。后来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过去鲁肃曾对我说起称帝事,他真可以说是明白天下大势的人物。

综合上述,鲁肃接周瑜班,由总参谋长晋总司令,是因为有胆有识有雅量,深得总司令、国主倚重,他能担任江东第二位都督,绝非侥幸!




点赞5、新沂市 网友:终极战犯

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根本没当过大都督,仅有陆逊被任命为大都督,而且这个大都督只是一个临时职位,是某场战争的最高指挥,而不是军事最高长官。

都督在东汉只是个中低级别职位,曹丕登基后,设立都督某军事,都督才能为一州军事首长。两晋、南北朝沿用。

赤壁之战前,别说没有所谓的“都督”,就算有也轮不到周瑜几人,要知道孙权才不过是讨虏将军,还是继承孙策的。

都督(后世)至少是和杂号将军平级的,周瑜吕蒙鲁肃三人敢跟孙权同级?

周瑜死后,鲁肃接替他的职务,孙权给鲁肃的官职是什么?校尉!最低级的将军。

陆逊打刘备、曹仁的时候便是大都督,一旦战争结束,他的大都督也到头了。

题主所说的“统帅全军”,其实指统帅某场战争大军,而不是整个东吴大军,例如赤壁之战,周瑜能命令所有抗击曹操的东吴军队,管不到其他军队。

吕蒙“白衣渡江”,也只能管身边主力或附近支援的大军,管不到江淮的防军。陆逊的大都督同样如此,只能指挥参加夷陵之战的大军,管不了其他。

说完“都督”,再说鲁肃。

鲁肃这人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老好人,有勇有谋。

简单说些他的功劳。劝孙抗曹有他一份;周瑜赤壁之战的功劳有他一份(若周瑜是总司令,鲁肃就是政委间参谋);联刘抗曹他主力的;东吴版隆中对。

其他功劳好说,我解释下联刘抗曹。

不少人大概对鲁肃“联刘抗曹”有怨念,认为这一条耽误东吴了,是不是?

鲁肃劝孙权联刘抗曹,甚至将荆州许给刘备,只有一个原因:东吴实力不足,根本吃不下荆州。

荆州势力中,曹操、刘表俩儿子、刘备、亲曹派、反曹派,可谓是一锅大杂烩。

刘表一死,若没有曹操,东吴不用借刘备的手便能插手荆州,但加上曹操,东吴便有点力不从心了。

东吴光打江夏黄祖就用了7、8年,别说更强大的荆州了。

刘备借荆州,鲁肃劝孙权:“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

我将这话换成大白话:将军您虽然厉害,但曹操更强,咱们抢不过。不如让刘备为我们挡刀,等他俩干累了,我们在找机会捡便宜。

东吴也确实是这么干的。刘备攻略益州,孙权兵发荆州。最后刘备摆出鱼死网破的样子,俩人二分荆州。

因为鲁肃没有指挥过有名的战役,所以在我们眼里比不上其他三人,但论功劳,鲁肃并不逊色多少。

点赞6、北流市 网友:盛夏尉蓝

周瑜死后,似乎鲁肃是东吴大都督的最佳人选,而且鲁肃还是周瑜力荐给孙权的。

鲁肃的能力,孙权本来就心知肚明。再加上周瑜的力保,那鲁肃的地位就牢不可破了。

那么鲁肃到底有什么能耐呢,为什么说他是最佳人选呢?

告诉你鲁肃的能耐可大着呢,这一点孙权是领教过的。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一场周瑜打的很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就是火烧赤壁之战。

这一战周瑜之所以能大败曹操,取得战争的胜利,鲁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为当时力荐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大军的人,正是鲁肃。而并非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三国演义》是小说,诸葛亮被罗贯中给神话了,只要有点好的东西,罗贯中就向诸葛亮身上贴。

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说说鲁肃是如何促成孙权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

当时曹操打败了荆州的刘表,刘备本来在刘表这里效力,荆州沦陷,刘备只好逃跑。这时候诸葛亮给刘备的建议,是逃向东吴,和东吴联合对抗曹操。

因为刘备逃向了东吴,曹操刚拿下刘表的地盘,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他就想进军东吴,看看能不能一举灭掉孙权了。

曹操先是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在信中他说自己率领百万之师,来讨伐他孙权了。

曹操的意思是说,你孙权最好投降,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孙权接到信之后,和部下商议,文臣清一色的都建议孙权投降曹操,但是,武将坚决让孙权抵抗。在讨论期间,鲁肃没有发言。

最终孙权也没有决定是投降,还是和曹操决一死战。

就这样散会了,散会后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和自己说,所以,他们两个就私下里交谈了一番。

孙权问鲁肃对曹操进军是什么看法,他是什么意思?

鲁肃的回答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鲁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孙权无路可走了,除了面对没有任何出路了。而且鲁肃还告诉孙权,你若是投降曹操,那你就是亡国君了,中国历史上,亡国君可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但是,你若是打的话,说不定我们能打赢,虽然曹操人多势众,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善水战。

还有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还有一个盟军,就是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集团。

可以说我们只要联合上刘备,战败曹操的希望,就更大了。

鲁肃还特意嘱咐孙权说,这个决定最终是你来做。万一你若是不敢打,选择投降的话。那对我们做臣子的来说,没有丝毫损失,毕竟我们是靠才华吃饭的,大不了我们在重新参加考试,弄个公务员,到朝中再做个官,养家糊口。

但是,投降了你就不一样了,你是王。一旦你的国家亡了,你就没地方去了,你这个王也会随着国家的亡而消失。

正是这一番谈论,让孙权做了决定,他要和刘备联合起来,誓死对抗曹操的。

孙权做了这个决定后,就给了周瑜五万精兵,让他去对抗曹操大军,同时,让鲁肃去路上迎接刘备。

后来才有诸葛亮来到东吴,舌战群儒这个桥段的,其实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前,人家孙权就已经做好了和曹操一战的决定了。

鲁肃对于孙权来说,他的最大的功劳,就是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点赞7、海东市 网友:健忘症。

鲁肃与周瑜的关系很好。鲁肃家资很富有,周瑜有一次没有粮草了,知道当时鲁肃很富有,就带着人去找鲁肃借粮。鲁肃把一半的粮食给了周瑜,两个人一点一点互相交好。

后来,天下大乱,鲁肃带着全家投奔周瑜。周瑜很高兴,把鲁肃引荐给了孙权。

孙权与鲁肃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合榻对饮。鲁肃为孙权指明了东吴的发展方向。孙权对鲁肃很欣赏,不顾别人的毁誉,赐给鲁肃很多钱,让他能好好生活。

曹操南下平定江南时,只有鲁肃一个人坚定的站在孙权旁边,为他出谋划策,与周瑜一起打败了曹操。

为了形成鼎足之势,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形成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使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

这一次又一次的谋略,显示了鲁肃独特的战略眼光。所以,周瑜临终前,向孙权推荐了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当了大都督后,鲁肃用行动证明了足以胜任大都督。代瑜领兵,收了周瑜的部众,又跟随孙权打破皖城。

在争夺荆州时,邀请关羽单刀俱会,厉声呵之,辞色甚切,最后使得关羽罢军,割湘水为界。

以上说明鲁肃足以为大都督。


以上根据《三国志》

点赞8、新乡市 网友:陌若惜ヽ

鲁肃能够成为周瑜的接班人,当然有其过人之处。鲁肃确实有统帅之才,而且深受孙权和周瑜的信任。

鲁肃出生于土豪家庭,长得魁梧,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很得人欢心。年轻时喜欢奇计。发现天下要大乱了,于是学习击剑骑射,召集年轻人到山中射猎,练兵习武。这就是个有文化的古惑仔形象,不是文弱书生。

居巢长周瑜路过鲁肃家时,找鲁肃借粮,鲁肃直接给了周瑜三千斛,他家的一半。两人也因此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袁术想用鲁肃,但鲁肃看不上,带着家小和小弟去投奔周瑜,路上还打退了追兵。之后随周瑜一起去了江东。

鲁肃本来想投奔巢湖郑宝,被周瑜劝住,要他投孙权。周瑜也向孙权推荐鲁肃,鲁肃正式加入东吴。

没多久,孙权与鲁肃就发生了人们常说的“榻上对”。有些人说这时候鲁肃提出了三分天下,比诸葛亮早几年,我觉得是胡扯。非要去牵强地扯出个“榻上对”三分天下的概念去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做比较,这完全是吃饱了没事干。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在我的理解中,孙权和鲁肃确实是在榻上喝酒聊天。

孙权说朝廷不行了,他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扶持朝廷,问鲁肃有什么策略。

鲁肃说曹操就像项羽,随时会篡汉。朝廷已经完蛋了。曹操又一时灭不了他,只有鼎足观望。北方乱得一锅粥,也没空搭理咱们。咱们趁机灭黄祖,讨伐刘表,占据长江,进取天下,成就帝业。

孙权谦虚了一下,说自己只想辅佐汉室,没有称帝的能力。

鲁肃就是想图谋天下,成就帝业。就算不成,占据长江以南,南北对抗,也是二分天下。非要强行把刘表或刘璋拉进去,搞个三分天下的概念。以鲁肃的眼光,就不可能的事。那时候天下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把刘表和刘璋看在眼里,更别说鲁肃这样的大战略家。

诸葛亮提三分天下的时候,孙权和曹操根基已稳,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是无奈之举,只有刘表、刘璋好欺负,孙权、曹操打不赢。如果刘备有孙权的地盘,诸葛亮会提三分吗?

鲁肃对孙权的建议中,打刘表,成就帝业,无论哪一样,对孙权都非常有吸引力。既可以为父报仇,又可以拥有自己的天下。虽然孙权谦虚了一下,但从他对鲁肃的赏赐,就说明鲁肃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鲁肃的一段话,既能为东吴未来指明战略方向,又能让孙权看重自己,得到孙权的重用。这也为他将来成为周瑜的接班人打下了基础。

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种种原因,东吴花了好几年,到公元208年才杀了黄祖,拿荆州也没办法。这时候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准备南征了。

刘表死后,鲁肃马上劝孙权,荆州是个好地方。刘表死了,两个儿子不和睦,又有刘备这样的枭雄在。如果他们同心协力,就与他们结盟。如果他们内讧,那咱就搞自己的事情。鲁肃请求去荆州吊唁,借机劝荆州刘备等有话语权的人一起齐心抗曹。

但计划仍赶不上变化,鲁肃才到夏口,刘琮已经不战而降,刘备大败南逃。鲁肃当机立断,去当阳见刘备,劝刘备与孙权合作。刘备因此让诸葛亮出使东吴。

面对曹军大兵压境,大多数人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坚定主战,并对孙权说:“大家都可以投降,只有将军不行。我如果投降,曹操打发我回乡,我仍然可以从小官干起,升到州郡长官不成问题。将军投降,能怎么混?”

鲁肃劝孙权把周瑜找回来。之后周瑜领兵,鲁肃为赞军校尉,辅佐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

鲁肃从前线回来时,孙权召集众将一起高规格迎接鲁肃,并对鲁肃说:“我这么迎接你,你够有面子吧?”

鲁肃说:“不够。”众人听后,全都愕然。

鲁肃说:“等您成了皇帝,再用小车接我,才能彰显我的面子。”孙权拍掌大笑。孙权信任鲁肃,委以重任,不是没有理由的。

后来刘备找孙权借荆州,只有鲁肃劝孙权借出荆州,攻抗曹操。

周瑜病危时,极力推荐鲁肃接班。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周瑜的接班人,被孙权任命为奋武校尉。

刘备得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刘备不给。孙权派吕蒙带兵夺了荆州三郡,刘备从益州回公安,派关羽抢回地盘。关羽与鲁肃在益阳相拒。

鲁肃一直主张孙刘联盟,不想两家彻底翻脸,主动约关羽谈判,这就是单刀赴会。单刀赴会双方平等谈判,最终没谈拢。直到曹操取汉中,刘备急了,才与孙权议和,湘水划界,平分荆州。

大概两年后,鲁肃病死。孙权为其举哀,诸葛亮也进行哀悼。

鲁肃最厉害的是对天下形势的认知,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战略如果错了,军事再厉害,战术再高明也没有用。吕蒙、陆逊取荆州的战术非常高明,但是千辛万苦抢到荆州,也并不能带领东吴走上什么光明大道。

不是会打仗就能当好统帅的,统帅要有大局观,至于战术战法,手下出谋划策的谋士,冲锋陷阵的猛将,用好即可。周瑜能赢得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也不是仅仅靠他个人的智慧。

鲁肃最初看到北方混乱之时,就让孙权准备夺天下。后来形势超预期,曹操太强大,鲁肃果断与刘备结盟,并一直努力推动维持孙刘联盟。可惜,两个集团中似乎只有鲁肃和诸葛亮在努力,无论是刘备、关羽还是孙权、吕蒙都在盯着眼前的利益,对联盟并不重视。以至于鲁肃死后,两家彻底翻脸。

诸葛亮虽然在刘备死后,继续努力恢复孙刘联盟,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

从孙刘联盟破裂开始,天下走势就已经确定,这足以说明鲁肃的战略眼光有多厉害。一千多年后,他的战略成功了。

鲁肃还有个厉害之处就是个人魅力。否则个人能力再强,上司不欣赏也没用。鲁肃把孙权和周瑜两个上司都搞定了,也证明了他的能力。孙权看重鲁肃,可能是因为鲁肃老是劝他以当皇帝为目标。周瑜能够如此看重鲁肃,肯定不是因为借了他家三千斛粮食。《吴书》对鲁肃的评价也极高。

吴书曰:肃为人方严,寡於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点赞9、金昌市 网友:夏末记忆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鲁肃有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孙权敢于启用鲁肃,也是需要魄力的。


鲁肃有什么能耐?

鲁肃的才干不输诸葛孔明,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孔明有隆中对献出,鲁肃在20岁投奔孙权时,其表现也不亚于诸葛亮。


  • 仗义疏财

鲁肃是当今安徽定远人,出生于豪门之家,但不幸的是,他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此后鲁肃跟随祖母生活。他有一个特点,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柴进一般,好仗义疏财。


不过好在家底厚,一时半会儿还撑得住,也正是由于这个癖好,他结交到了诸多名士,说不上声明远扬,至少也称得上是名满乡里。


他与周瑜的相识就是缘于一场这样的慈善援助。周瑜任居巢长时,途径鲁肃家乡时,得知此人疏财的名号,于是提出向他筹措粮食。鲁肃二话没说,就把家里一囷(qūn)粮食,大约三千斛,唐朝之前1斛约60kg,宋朝开始1斛约30kg。按这样的公式换算,鲁肃给周瑜的粮食是非常惊人的,而且还是免费的。对于如此慷慨的人,不论是谁都会被此举震惊。周瑜认为鲁肃实在是太特别了,便与其结交,从此二人成了好友。


当时袁术也闻鲁肃之名,也想拉拢他,于是给了他一个小官做,但鲁肃为人严肃,又长于文辞,善于言辩,根本也看不上袁术,没做多久,就带了几百人投奔了在居巢的周瑜。此后,鲁肃正式加盟孙氏集团,跟随在周瑜左右。


  • 思想超前,眼光远大

孙策死后,周瑜便见机向孙权推荐了鲁肃,时年鲁肃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小伙。鲁肃见到孙权后,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比如孙权的主观思想是复兴汉室(尽管有些虚伪成分),但鲁肃的观点则是建立一个政权。理由是当今天下出现了一个曹操,以曹操的实力,一时半会儿没人能击败他,而曹操打得旗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能打败曹操,也就意味着复兴汉室就是一纸空文。


因此,复兴汉室的理想不现实,那现实的理想又是什么呢?鲁肃说了,首当其冲就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变,言外之意就是占据江东,以江东为根据地向外逐步扩张,以图实现天下之志。


根据当时的形势,北方正处于多事之秋,这也正是个机会,剿灭黄祖,攻伐刘表,将整个长江天险占为己有,称帝之后以图一统天下才是长远之计。


这样的想法出自一个20岁的年轻人之口,实在不可思议,难怪当时的张昭认为鲁肃年少轻狂,不可重用,放到现在,敢重用的人恐怕也不多。


  • 孙刘抗曹的功臣

建安十三年(228年),曹操攻荆州,刘表死。荆州的战略位置显要,如果落入曹操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鲁肃借着去吊唁刘表的名义,前往荆州打探情况。


当时刘备寄居在刘表处,但因刘表嫉妒其才华故不重用。鲁肃此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拉拢刘备团结抗曹。


刘表死后,刘琮当了荆州老大,手下人看到曹操来势凶猛,纷纷劝说让他投降,刘琮照做,这样一来,曹操没怎么费力就得到了荆州。


这种形势对刘备和孙权都不是什么好事儿,二人若想保存实力,只有联合抗曹一条路可走。但是孙权在抗曹还是降曹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因为手下多数大臣都主张降曹。


鲁肃为说服孙权,只好做起孙权的思想工作。他说,他自己可以降曹,主公却不可降曹。因为他降曹之后可以回家乡任职,而对孙权来说,何处是他栖身之地呢?


在鲁肃和周瑜两位重臣的劝说下,孙权才拿定主意联刘抗曹,才有了之后精彩绝伦的赤壁之战。


而且鲁肃为了维持孙刘抗曹的局面,不惜将荆州借给刘备,更不可思议的是,孙权居然了答应了,可见,君臣二人在政治谋略上不相上下。



孙权的胆量

在东吴的历史上,孙权任命过四任军事指挥官,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人为东吴开辟疆土、开展外交、抵御外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孙策在临终前曾嘱咐过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深得孙权的信任,在联刘抗曹的问题上,没有周瑜的精彩军事分析,孙权也是很难下决心的。


周瑜与鲁肃的关系一向交好,在周瑜将死之时,上书孙权,特意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从上面的关系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孙策在将死之时,将周瑜推荐给了弟弟孙权;而周瑜在将死之时,又将鲁肃推荐给了孙权;也就是说,周瑜一人承接了两代主公,他的人品是完全值得信赖的。


对于一位算是两朝元老的建议,孙权自然会深信不疑。因此,启用鲁肃为大都督,周瑜的意见相当重要。


其次,孙权本人也不是吃素的,在用人上面他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比如在任命陆逊时,孙权就遇到了重重阻碍。群臣都认为陆逊太年轻,又没有什么名气,关键还是个书生,这样的形象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年轻意味着经验不足,没有名望则难以服众,书生自然不懂军事。


但在阚泽的保荐下,孙权还是大胆起用了陆逊,事实也证明,彝陵之战的功劳理应归功于陆逊。这件事至少说明,孙权本人也是一个知仁善任有胆有识的领导,敢于大胆起用年轻才俊。


在这四位大都督中,周瑜统管东吴兵马时27岁,鲁肃正式被孙权起用时20岁,吕蒙也是20岁时就被提拔为横野中郞将,陆逊在受封大都督时也才30岁。


所以说,孙权能够独霸江东,其中少不了他的领导有方,至少敢于起用新人并委以重任。单就这一点,这个领导就是成功的。



此外,鲁肃在统领东吴大军之后,治军严格,令行禁止。他本人在军营中,也手不释卷。并于建安十九年,随孙权攻打皖城时立功。


综上所述,鲁肃能被任命为东吴的在都督,既有周瑜的功劳,也有他自己的实力,同时还有孙权不拘一格的用才之道。

点赞10、苏州市 网友:甜宝宝

在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是最受质疑的一个。

与周瑜、吕蒙、陆逊不同,在担当大任前,鲁肃并没有特别的军功。

为何周瑜死后,东吴会选择以鲁肃代周瑜呢?

四大都督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被后人并称为东吴的“四大都督”。

其实,真正获得大都督名分的,只有陆逊一人。

而且,后来的陆逊以上大将军的名分,统领六军,摄行王事,算是统帅全军,而周瑜、鲁肃、吕蒙,事实上都无此名分,平时只能统领本部兵马,只是在承担特定任务时,才能奉命节制其他将领,拥有较重的兵权。

不过,周瑜、鲁肃、吕蒙,毕竟在东吴军中拥有特殊地位,能够参与最高决策,拥有最多的兵权,“岂徒武将而已乎”,地位高于一般武将。

因此,孙权后来对陆逊评论此三人,视此三人与陆逊之间有传承关系,因此,后世将他们与陆逊并称为“四大都督”,虽不严谨,但意思是对的。

“四大都督”中,周瑜、吕蒙、陆逊,都在就职前立有战功,而鲁肃则似乎没有特殊的军功记载。

这种情况下,为何东吴仍以鲁肃代周瑜,承担大任呢?

集团利益

自古以来,关键职务的人选任命,首先看你“代表谁”,其次才是个人才能。

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祖上数辈为吴郡小吏,孙家也就是吴郡地区的次级宗族,宗族力量并不强大。

因此,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多借重北方来的士族,以此压制江东本地大族。

而淮泗集团,则是孙策、孙权最借重的集团。(类似后来蜀汉的“荆州派”)

孙策去世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周瑜、张昭,皆是淮泗集团成员。

周瑜去世时,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的关系依然很微妙,孙权仍需借重淮泗集团。

因此,接替周瑜职务的人选,仍需淮泗集团的人物。(如后来的蜀汉政权一般,诸葛亮去世后,需要以蒋琬等“荆州派”继续主持)

而在当时的淮泗士族中,除张昭外,也就是鲁肃最有资格了。

当时的吕蒙,还只是“吴下阿蒙”,而其他淮泗将领,多非士族出身,都不具备“代表”淮泗集团利益的资格。

因此,鲁肃代周瑜,首先是淮泗集团内部的人选调整。

孙权所看中的

当然,鲁肃可不是靠着出身混上去的,孙权看重的,还是他的能力。

早在孙权初识鲁肃时,鲁肃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提出了“全据长江”的设想,其对东吴的影响,不比“隆中对”对刘备集团的影响小。

因此,初识鲁肃,孙权就视鲁肃为自己的邓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而赤壁之战前后,鲁肃又成了联刘抗曹政策的最佳执行者。

赤壁之战后,围绕着如何处理孙刘关系的问题,东吴内部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周瑜、吕范认为:应该将刘备控制起来,由周瑜统领关羽、张飞等人。

鲁肃则认为:应该联合刘备,资助刘备。

周瑜之策,本质上是“吞并刘备”,鲁肃之策,本质上是“联合刘备”。

最终,孙权认为曹操尚强,拒绝了周瑜的意见,采纳了鲁肃的策略。

因此,进一步深化与刘备的合作,巩固联合抗曹的局面,成为孙权集团的下一步战略。

既然如此,由鲁肃领兵于邻近刘备的江陵(后改到陆口),执行好这一战略,自然是最合适的了。

那么,毕竟是领兵大将,最需要的难道只是处理好与友军关系,而不是领军作战的能力吗?

其实,鲁肃以治军严整著称,虽不及周郎,但本身确实也有相当的军事能力。

而更重要的是:当时,鲁肃最重要的任务确实不是领兵抗曹。

由于孙权答应“以地资备”,因此,江陵等关键地区已经让给了刘备。

当时,最为紧要的地方,西线是江陵、公安,东线是濡须。

江陵、公安,由刘备主要负责防御,濡须则由孙权亲自抓,鲁肃所在的区域,主要是协助两线,直接防御任务并不重。

因此,协调好与刘备集团的关系,确实是当时鲁肃的主要职责。

以鲁肃代周瑜,自然是执行此战略的最佳人选。

周瑜所寄托的希望

而以鲁肃代自己,也是周瑜本人临终前的希望。

周瑜临终前,表示鲁肃“智略足任”、“鲁肃忠烈,临事不苟”等理由,推荐鲁肃代自己领兵。

周瑜如此看重鲁肃,一则是对鲁肃的了解,二则是对战略的构想。

在如何处理刘备的问题上,周瑜与鲁肃有分歧。

然而,周瑜是深知鲁肃的性情、才能的。

早在投靠孙策之前,周瑜、鲁肃就已经有了很深的交往,关系紧密,彼此了解。

鲁肃得以效力孙权,也正是得到了周瑜的推荐。

因此,虽有一些意见分歧,但周瑜深知鲁肃是有能力接替自己的。

同时,周瑜对战略规划自然也要做出一些调整。

原本,周瑜的企图是:以自己的能力,统御关羽、张飞等人,进取益州。

孙权拒绝了控制刘备的建议后,周瑜又希望自统兵取益州。

然而,就在受命回军的途中,周瑜病倒了。

显然,周瑜病倒后,东吴自然无人再可能统御刘备的将士了(其实周瑜在也很难),因此,转而采取联合刘备,已是必然的事情了。

所以,周瑜也认识到:随着自己的离开,采取鲁肃之策,已经是唯一可行的方略了。

因此,周瑜也推荐鲁肃,只不过,再次强调了警惕刘备的重要性而已。

鲁肃之才

史书说鲁肃“治军整肃,令行禁止”,有相当的治军之能。

不过,就具体表现看,鲁肃确实没有代表性战役,在军事上的表现不及其余“三英杰”突出。

总体上,鲁肃以战略、外交见长,而不以军旅见长。

不过,如前所说,当时,鲁肃这个职位最重要的,就是执行联刘抗曹的战略,协调好与刘备集团的合作关系。

当时,确实也没有比鲁肃更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的人选了。

从结果上看,鲁肃的任务完成得不算特别漂亮。

周瑜推荐鲁肃时,曾再三强调:联合刘备可以,但是,“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既要联合,也要防备。

在与刘备集团保持团结这一点上,鲁肃确实作得很到位。

尤其是关羽与之发生纠纷时,鲁肃能“常以欢好抚之”,避免冲突。

然而,在与刘备争夺利益时,鲁肃则无能为力,当孙权问其意见时,鲁肃总是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难怪孙权后来表示:鲁肃不过是”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无能为力,却说大话。

比之“既联合又争取控制”的周瑜来,鲁肃这一点确实不足。

后来,孙权的评价是:子明(吕蒙)“次于公瑾(周瑜)”,“胜于子敬(鲁肃)”。

当然,个人认为,吕蒙袭取南郡,战术上确实足够精当,但过早与刘备翻脸,虽然一时痛快,但从全局来说并不高明。


总的来说,鲁肃确实“智略足备”,是顶级的战略家。

他坚持孙刘联盟,这个大方向无疑是当时最符合东吴利益的。

只不过,在小谋略上,鲁肃确有不足之初,完全不是“猾虏”刘备的对手。

因此,在合作中,刘备占了大便宜,东吴吃了亏。周瑜“有似养虎”的说法不幸成真,刘备壮大,使东吴感到极大威胁。

当然,当时的天下,没有人能“猾”过刘备,鲁肃“猾”不过,也不算特别丢人。

作为淮泗集团的主要代表任务,鲁肃以战略、外交见长,这是他能“代周瑜”的主要原因。

任职期间,鲁肃在大方向上无疑是正确的。

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孙刘联盟发展最快的时候。

当然,“猾”不过合作伙伴,被合作伙伴贪了便宜,也让他后来受到孙权的指责。

顶级的战略家,保证大方向正确,但在微操上不甚狡猾。大智若愚,大约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