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李渊为什么重赏秦琼而不重用秦琼?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李渊,秦琼

问题补充: 秦琼投唐,李渊很高兴转手把秦琼给了李世民,秦琼立功了说了一番感人的话,朕的肉如果可以吃就割下来给爱卿吃,又立功再立功封上柱国封国公,给与赏赐,始终没有给他朝廷官员的职位终武德一朝,秦琼始终没有进入到国家大臣的行列,不仅李渊没有重用连用都没用,这与太多人说的李渊如何器重秦琼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点赞1、江门市 网友:斧虐英檺

秦琼的富贵,秦琼的国公爵位,秦琼的上柱国勋官,都是李渊封的,所以李渊很器重秦琼的,也很重用,这个问题也应该是指秦琼后面跟李世民没有给到大的政治封赏吧。

秦琼最早是在隋朝的军官,兵败后投降于王世允,发现王世允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于是秦琼和程咬金阵前倒戈,跟随了唐军,李渊非常开心得到秦琼程咬金两大将。后来李渊将两人安排给了李世民。而尉迟恭在刘武周手下被唐朝军队击败后投奔李世民麾下的。

秦琼和尉迟恭。无论在正史中还是在评书中,秦琼和尉迟恭皆是武艺超群的好汉,两人武艺、功劳不分上下。在两人的使用上,李世民一般派秦琼进行攻击,而让尉迟恭保护自己。这里也可以看来秦琼效忠于李渊的大唐而不是李世民个人,而尉迟恭就是更多效忠李世民个人。

虽然秦琼和尉迟恭是隋唐时期并称的名将,然而在论功行赏时,两人待遇却天差地别。在凌烟阁中,两人的差别就十分明显。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排名第7,封赏1300户;而秦琼呢?被封为胡国公,排名倒数第一,封赏700户。秦琼不仅排名比尉迟恭低17位,封户更只及尉迟恭一半。其实答案就在玄武门之变上面。

对于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是他登基夺位最关键的一步。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的表现当数第一。首先,李世民骑马追击李元吉时被树枝绊倒,险些被自己弟弟用弓弦勒死。幸好尉迟恭及时赶到,吓走了李元吉,才救了李世民一命。随后,尉迟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立下了大功。成功击杀太子和齐王后,尉迟恭又亲自带兵向李渊逼宫,并奏请其亲笔写了道诏令,命令各部人马一并听从秦王处置。由此,玄武门之变才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对比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只是在《旧唐书》本传中带了一句:“从诛建成、元吉 ”,但《新唐书》中却压根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在个人看来,秦琼可能参与了政变,但没有起什么作用,甚至只是消极应对。

魏征曾评价秦琼:“他是社稷之臣,而非个人之忠臣”。对于玄武门之变这种骨肉相残,并谋朝篡位的行为,秦琼很难有什么好脸色,所以在表现上不如尉迟恭积极。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以身体有病为由,不再参与朝政。《旧唐书·秦琼传》中记载,“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秦琼告诉大家,自己生病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秦琼与尉迟恭实力相当,前者封赏却只及后者一半,官场上相差甚远。

点赞2、枣阳市 网友:怀中江山

秦琼(576年——638年),字叔宝,山东省济南人。他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更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将领。尤其在各种野史和演义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关于楼主的提问,说李渊重赏秦琼,笔者个人表示认同;但如果说,李渊不重用秦琼,那笔者本人就不敢苟同了。

事实上,在李渊当政时期,一直都重用和器重秦琼。甚至于,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也很重用秦琼。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讲述秦琼为何会在后来被李世民弃用。

起初,秦琼只是隋末名将来护儿的一名部将而已,后来追随张须陀,再后来追随李密,又跟李密一起投靠了王世充。

619年,王世充废皇泰主后自己称帝。而且,王世充一贯刚愎自用,任人唯亲,从来就对秦琼心存提防。无奈之下,秦琼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很快就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器重,派遣他一路南征北战。

620年,宋金刚先后攻陷了晋州和浍州等地,使得李唐朝野震动,秦琼受命协助秦王李世民一同前往征讨宋金刚。

战后,秦琼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太祖李渊大肆封赏,除了金银财宝外,还加封其为上柱国。击败了宋金刚和刘武周后,唐军还收服了另一员著名的猛将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几乎齐名,两人的武艺和功绩都不分上下。但在李世民眼中,二人的亲疏远近却不尽相同,因为秦琼效忠于李唐江山,而尉迟恭则是效忠于李世民个人。对此,唐朝名臣魏征就曾这样评价:

秦琼是社稷之臣,而非个人之忠臣。

对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相争,秦琼历来极少介入。甚至于,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秦琼暗中认为尽管李世民有能力,但李建成应该继承大统。

因此,在事关唐朝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含蓄,远远不及尉迟恭等人来得积极和主动。在《旧唐书》中这样记载:

秦琼从诛建成、元吉。

而《新唐书》中,只记录了尉迟恭、陈咬金等人的功绩,压根就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

笔者个人认为,秦琼很可能没有直接参与这场玄武门之变。即便参与了,也只是消极的应对而已,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成功夺权上位,对于秦琼的表现和站位颇为失望。

秦琼虽然还继续身处高位,甚至还和尉迟恭一同被尊为了门神,但在事实上已经不受重用,于是主动提出了病休。据《旧唐书·秦琼传》记载: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

唐太宗登基后,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大唐功臣的画像,以留待后世进行供奉和瞻仰。

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被绘制的这二十四幅功臣画像,后世称为“凌烟阁功臣”。而且,这些功臣的排名顺序有先后,皆由李世民根据各自的功绩而钦定。

大家一定发现了,与秦琼齐名,甚至还不如秦琼的尉迟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琼却排名倒数第一。

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一目了然,充分说明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再像他的父亲李渊那样重用秦琼。

贞观十二年,郁郁不得志的秦琼在徐州都督的任上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准其陪葬昭陵,追封秦琼为胡国公。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点赞3、吴川市 网友:删除过去

李渊不仅重赏秦琼,而且也重用秦琼。至于题目中说的不重用秦琼,应该是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没有重用秦琼。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是怎么重赏秦琼,又是怎么重用秦琼的。

1.秦琼勇猛异常,又有铮铮铁骨,赢得李渊父子的赏识。

秦琼本是隋朝的官员,先是在来护儿帐下任职,来护儿是这么评价秦琼的,“此人骁勇彪悍,又有气节,将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来,秦琼先后投奔了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都被委以重职,而且,多次立功。

但是,王世充这个人疑心较重,喜信谗言,品行不端,秦琼不愿意与之为伍,所以,就离他而去,和程咬金一起投向了李渊。

李渊早就听说过秦琼的为人和才能,所以,就将秦琼安排到李世民帐中任职,李世民呢,也对秦琼的大名如雷贯耳,十分敬佩,还没等秦琼立功,就拜他为马军总管,与自己一起镇守长春宫。

可见,李渊父子对秦琼是礼遇有加,一直爱惜他的才干。

2.秦琼击败尉迟恭,成为唐军中立功最多的人,李渊重赏重用他。

武德二年,秦琼投奔了李唐,还没有立功,就做上了马军总管。这一年,宋金刚势头很大,先后攻取了晋州和浍州,给李唐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扼制宋金刚,李世民命令秦琼前去征讨。

宋金刚有一名部将十分英勇,先后俘虏了李唐多名部将,给李唐军队带来很大的威胁,此人就是尉迟恭。

秦琼先是率军在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恭,接着,按照李世民的部署,带领程咬金、李绩攻打宋金刚,宋金刚大败,尉迟恭献出永安、介休两座城池,投靠了李唐。

战后,论功行赏,秦琼的战功最多。李渊感动不已,说出了动情的一段话,“你不顾千里迢迢,抛下妻儿老小,来投奔我,如今,你又为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要赐给你一对金瓶,这还不算,现在把我的肉割下来给你吃,也不足为过”。说完,李渊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赐黄金百两,杂彩6000段,加封上柱国。

后来,李世民以秦琼为先锋,打击王世充。期间,李世民亲自挑选了1000多名精壮之士组成了精锐部队,交由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和翟长孙四人率领。这支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令对手胆战心惊。

他们不仅收服了王世充,也打败了王世充与窦建德的联军,将窦建德斩首处死,这一站,秦琼获封翼国公,赏赐黄金百两。

所以,从这些事情来看,李渊父子不仅重赏了秦琼,也重用了秦琼。至于,玄武门之变后,秦琼没有得到重用还要从下面的事情说起。

1.秦琼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是,内心是比较抵触的,这伤了李世民的心。

玄武门事变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的政治斗争,秦琼虽然是李唐的翼国公,但是,他不愿意看到李家父子、兄弟骨肉相残,但是,摄于李世民的权威,还是去参加了,不过,没有做出什么积极的贡献。

因此,李世民就疏远了秦琼,不再重用他。

2.秦琼一身是病,年龄较长,不能胜任更多的工作。

秦琼曾经这样说过自己:“我戎马一生,大大小小经历过很多次的燃烧。,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可见,晚年秦琼身体情况大不如从前,无法胜任更多的重要职务,所以,没有得到重用。


读者朋友,您认为秦琼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吐槽!

点赞4、如皋市 网友:小盆友i

隋末唐初,秦琼投靠李唐。李渊封秦琼为翼国公,却没有任命任何实际职务,只是让秦琼在秦王李世民麾下效力。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秦琼以前投靠过很多人,都没有为他以前的主公尽忠,在人品上还是不能信任的。

再加上他加入唐朝算是一种投机行为,又没有为唐朝立下任何汗马功劳,也没有带着土地人口兵马入股,凭什么要重用秦琼。

最重要的是秦琼是瓦岗军一派的人。当时瓦岗军的领袖人物李密投唐又叛唐,李密反唐事件对投唐的瓦岗军将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秦琼也没能幸免。

所以李渊对瓦岗军将领的任用是有所保留的,只用爵位勋位加以笼络,而没有授予任何实权官职。


秦琼本来是隋朝的中层军官,在名将张须陀手下效力,可以说秦琼可是吃隋朝皇粮的人。后来天下大乱,秦琼跟着老长官张须陀率军围剿各路起义军。

后来张须陀率军攻打李密翟让率领的瓦岗军,张须陀中了李密的埋伏,其军大乱。张须陀为了救秦琼和罗士信,四进四出最后力竭而亡。

可是秦琼却在老长官张须陀战死后,就立马投靠了敌对方瓦岗军。当时瓦岗军势头正盛,连李渊都对李密刮目相看。瓦岗军领袖李密才能出众,大有建立新王朝的能力和迹象。

秦琼加入了瓦岗军,也是因为一旦李密成功,那么秦琼就是开国元勋。这样看起来,秦琼做的是不赔本的买卖。

当然李密对秦琼非常好,十分重用秦琼,让他和罗士信还有程咬金率领瓦岗军最精锐的骑兵。李密如此拉拢,秦琼也十分卖命。在李密和宇文化及大战的时候,李密的马中了箭,是秦琼舍命救了他。

好景不长,瓦岗军起了内讧,李密杀了老领导翟让。瓦岗军从此人心涣散,让本来就派系林立的瓦岗军更加虚弱。

李密攻打宇文化及率领的朝廷精锐时,瓦岗军的精锐消耗殆尽。王世充趁机从洛阳城杀出,李密率领的瓦岗军大败,秦琼罗士信裴仁基等瓦岗军将领被王世充俘虏。

李密兵败无奈之下,投降李渊。秦琼等人做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对秦琼等人没有当做俘虏看待,反而礼遇有加,还任命秦琼为龙骧将军。

王世充并不重用瓦岗军将领。当然了王世充怎么可能会重用俘虏呢,秦琼也没有给王世充立下了战功。

王世充打败李密后也没有趁机吞并李密的地盘,而是在小小的洛阳城自己当了皇帝。秦琼感觉王世充没有当皇帝的命,自己也做不了大郑国的开国元勋。于是心里盘算着应该离开王世充,可是秦琼还不知道哪一方可以胜出。

没想到李渊从太原起兵占据了关中建立了唐朝。而李世民在浅水原一战直接消灭了不可一世的薛举薛仁杲父子,唐朝的势头正盛。秦琼觉得唐朝可能会一统天下,投降唐朝才有可能成为开国元勋,光宗耀祖。

秦琼等人趁着王世充和唐军对阵的时候离开了王世充,投降了唐朝。只是秦琼不厚道啊,王世充对待秦琼等俘虏,那可是非常友好。秦琼离开王世充也就算了,比较让人看不起的是秦琼竟然说王世充为人狡诈,人品不行。

王世充为人狡诈也没有杀秦琼等俘虏,也没有趁李密大败就干掉李密。反而让李密投唐,还善待秦琼等将领。瓦岗军的将领实在不怎么样,和李密一样是反骨仔。

这当然是瓦岗军的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裴行俨历史上没有名头,他在评书演义中可是大隋第三好汉的裴元庆的原型人物。对于裴行俨王世充可是仁至义尽,不仅将领自己侄女嫁给了裴行俨,还任命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

可是裴仁基父子不仅不领王世充的情,还想着拥立越王杨桐为天子。他们准备刺杀王世充,可是事情泄露了,王世充将他们都杀了。

秦琼当时投奔李唐,本来就是一种投机行为。李渊当时还没有一统天下,当然礼遇投奔他的人。从而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来获得胜利。

但是李渊也不是傻子,不能谁来投奔都直接接受,谁来投奔都授予朝廷官职。对于投奔的人有没有才能,他们有没有功劳,对李唐到底忠心与否都是要进行考验的。毕竟李渊可不是李密,也不是王世充,更不是杨广,李渊可不会走王世充的老路。

秦琼这样投降过来的将领毕竟不是嫡系,也不是太原起兵的从龙功臣,也没有立下什么赫赫战功,对李渊来说只能先等等看了。

秦琼当时虽然骁勇善战,斩将夺旗本事不小,可是带兵打仗排兵布阵未必有能力。他曾经跟随的张须陀和李密都战败了,可是秦琼也没有什么回天之力。

李密反唐的影响太大了,李密也是投降李渊的,李渊虽然不算重用,但也是非常礼遇,只是对李密这样的枭雄人物有些防备,只是封李密为邢国公,光禄寺卿。

但是李密野心庞大,直接叛变了。幸亏唐军有准备,半路上设伏直接斩杀了李密,李密反唐没有造成任何太大的损失。

有了李密的前车之鉴,李渊有了戒心。于是将秦琼安排在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实际上也是在考验这一批投降过来的将领。

后来秦琼跟随李世民平定刘武周,才授予秦琼上柱国的勋位,后来秦琼跟随李世民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才授予秦琼翼国公的爵位。

但是李渊并没有授予秦琼任何实权的朝廷职务,这倒不是说秦琼的功劳不够大,而是秦琼的功劳建立在李世民的指挥有方之上。再加上李世民刚打了胜仗,被册封为天策上将,风头一时无两。

连皇帝李渊的风头都被遮蔽了,所以李渊竟然杀了投降的窦建德,王世充也被流放巴蜀,死在路上。这都是李渊为了敲打李世民的信号。


秦琼因为跟着李世民打仗,逐渐成了秦王党的重要成员。李渊作为皇帝怎么可能放任秦王党在朝廷做大,让秦王党的人占据了朝廷的实权官职呢!所以作为秦王党的秦琼自然被打压,连秦王党的尉迟恭程咬金侯君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都没有任何实际的朝廷官职。他们的职务都是秦王府的职务,却不是朝廷官职。

秦王的势力官职随着战争的胜利庞大,到了最后李渊封无可封,造了一个前所未有不曾听闻的官职——天策上将,来犒赏李世民。

可是秦王李世民既是尚书令,也是太尉,还是十二卫大将军,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加上他打败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反王,功高盖主,直接威胁李渊。

李渊也着手开始布置削弱李世民,太子李建成走到了前台,齐王李元吉也蠢蠢欲动。而李世民也在走钢丝绳,小心翼翼。

朝廷的风向直接关系秦王党的前途和未来。只要秦王一倒台,那么秦琼的官职爵位可能会被剥夺。秦琼不甘心。李世民也不甘心,秦王党也不甘心。

只有李世民当上皇帝,那么秦王党的人才会在朝廷上出头,他们才能掌握实权,成为名符其实的朝廷大臣。秦琼本来就是是要当开国元勋的,投奔了这么多主公,多次跳槽,怎么能够连个一官半职也混不上呢。

所以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实际上一方面是李世民想要当皇帝,避免李建成当了皇帝自己成为最大的功臣,最后和韩信一个下场。

而秦王党的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秦王倒台,他们就不可能升职加薪。说不定还会因为他们是秦王党,轻则没有政治前途,重则丢掉性命。所以他们必须让李世民当上皇帝。

于是李世民等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逼迫李渊放弃权力退位。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胜利了,秦王党的人都受到重用,升官发财是难免的。

秦琼在玄武门的时候是负责对付玄武门外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尤其是薛万彻等人。而李世民则率领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在玄武门内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当时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也非常厉害,秦琼还是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最后还是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扔出来,他们才放下武器投降了。

而秦琼因为参与玄武门之变,受封七百户,成为实权的左武卫大将军,这可是正三品的朝廷官职,而唐朝的宰相也不过三品。

只不过秦琼死的早,在贞观十二年就去世了。后来李世民大搞凌烟阁功臣,为他们画像纪念,秦琼的画像也在其中。可以说秦琼的投机行为很成功。

李渊不重用秦琼是有道理的。因为秦琼作为武将,不过是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材料,至于独挡一方,统帅千军万马还是差了很多。

当时的唐朝缺乏的不是冲锋陷阵的武将,而是独挡一方的统帅。可惜秦琼并不是李渊想要重用的类型,秦琼达不到李渊的期望值。


李渊是靠家族打天下的,唐朝的开国元勋中有不少是李渊家族的人。比如李世民等人就不说了,就说说平定南方的李孝恭,还有起义的李神通,昭阳公主等人,都是李渊家族的人。

李渊对这些人非常重用,尤其是对李世民,给了李世民很多官职,导致在唐朝初年,李世民一度是官职最多的人,其兼任的职务有二十多个。

而秦琼当时是李世民的部将,李渊给李世民这么多实权官职,然后给他的部下实权官职,这不是给李世民设立了小朝廷嘛。

李渊也是一代开国之君,断然不会这么干的。

点赞5、肥城市 网友:残音续

秦琼,斗将也!这也是李渊和李世民虽然重用秦琼,但始终没有在朝堂上给予秦琼一席之地的原因。李渊和李世民对秦琼的定位很准确。

唐朝的建立依靠的是三批人:

其一、关陇贵族

其二、山东士族

其三、军事贵族

李渊起家依靠的力量

关陇贵族就不用说了,这是李唐王朝起家的本钱。隋朝的杨家虽然也是关陇贵族出身,但是到了隋炀帝时期,因为关陇贵族的势力过大,已经不是尾大不掉的问题了,而是朝廷的政令必须要由他们首肯才能得以实施的问题,这才是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马上要杀掉高熲、贺若弼、韩擒虎的原因。

至于杨素、宇文述之流,也是见到隋炀帝动了杀心,才主动投靠,可即使是这样,也少不了杨广的猜忌。要是不是二人死的早,恐怕也会落到和高熲、贺若弼、韩擒虎一样的下场。

从表面上看,杨广三次讨伐高句丽是穷兵黩武,其实,这是杨广对关陇贵族军事实力的一次大消耗,对山东士族经济实力的一次大消耗,只不过步子迈得太大,撕破了裤裆而已。

李渊也就是趁此时机联络了关陇贵族,做了他们的代言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推翻隋朝。同时,又和山东士族中的荥阳郑氏和弘农杨氏联姻,给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娶了这两家的闺女,获得了山东士族们的支持,不然,李渊仅凭区区一个太原留守就想着能够推翻强大的隋朝?

图片来自网络

军事将领的重要

除了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之外,获得能够直接在战场上立功的将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军事将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筹帷幄型,如李靖;一类是斩将擘旗型,如秦琼。但要从战争中直接获得感官刺激的,则是秦琼之类的斗将。

古代的战争形势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斗兵,即摆开堂堂之阵,突出的是军队的整体实力,一位将领再勇猛,在万马军中也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另一类则是斗将,虽然效果不能像小说中描述的那般“阵前一将落了马,阵后散了十万兵”,但却是会对士气产生影响,因此,每逢大战,也确实会出现双方的勇士单挑的事情,但绝不是主流。

而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秦琼可以被称为隋唐之交最勇猛的将军了。

据《旧唐书》记载:

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如果秦琼真如《隋唐演义》描述的那般,是唐朝的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话,李世民又岂会让一军的元帅亲自出马与对方搏斗呢?而且,从记载中的秦琼对自己的武勇“以是颇自负”的情况来分析,这也不是一位统兵的将帅所应有的表现。

但是,秦琼这类武将对敌军的威慑力太大了,这也是秦琼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据《旧唐书》:

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

张须陀死后,秦琼投奔了裴仁基。后来裴仁基投降了李密,李密得到了秦琼大喜,立即重用。不过,我们从李密封给秦琼的官职帐内骠骑来看,李密也是把秦琼作为了保镖来使用,并没有给予统帅军队的权力。这恐怕不能以李密不信任秦琼来解释,只能是秦琼虽勇,但却不具备指挥军队作战的能力或者这种能力有欠缺。

李密也是隋末的人杰,他的眼光,笔者是相信的。

果然,在一次大战中,李密受伤,几乎丧命,正是在秦琼的救援下才得以保住性命。

李密投降唐朝后,秦琼和程咬金等人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委任秦琼担任署龙骧大将军。什么叫做“署龙骧大将军”?说好听的是代理龙骧大将军,说不好听的是龙骧大将军衔。如果秦琼真的是用兵如神般的人物,王世充哪里会让秦琼署理?

当然了,这其中有王世充不完全信任秦琼的原因,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秦琼确实不是小说中描述的那般是位统兵的帅才。

图片来自网络

李渊和李世民为何不重用秦琼?

秦琼投奔李唐后,李渊大喜。

据《旧唐书》记载:

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如果李渊是真的欣赏秦琼的领军能力,他决计不会把秦琼派到李世民身边,或者派去之后也应把秦琼留在朝堂,做个兵部尚书啥的。可是,李渊却偏把秦琼派给了李世民,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尉迟敬德也是斗将,非秦琼无人可敌。

其二、李世民久在行间,亲冒矢石,身边需要像秦琼这样的人做保镖来保护李世民的安全。

李世民也和乃父一样,都视秦琼为斗将,在意的也是秦琼的武勇。

据《旧唐书》记载:

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所以说,李渊可以给予秦琼最高的礼遇,基本上是你想要啥我就给啥。但对不起,想要作为朝中大臣,一是你的出身不够,二是你并不具备统兵的能力,我不能拿国家的安全来冒险。

而秦琼好像也没有这个方面的觉悟,一生也总是以斗将的姿态出现。

据《旧唐书》记载:

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

试想一下,有哪位将帅始终冲杀在第一线呢?史书中怎么从来没有记载李靖、李勣有这方面的事迹?

秦琼像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

因此,终秦琼一生,他也没有获得唐朝六部九卿的职位,这不是李渊不厚道,也不是李世民不重用他,而是秦琼仅是一位斗将,并不是统兵的帅才。李渊和李世民对秦琼的定位很准确。

唐朝因循隋朝旧制,采用的是府兵制,统兵的权力掌握在各地的折冲校尉手中。像秦琼这种名位很高的将领,即使你是左武卫大将军,手下根本没有几个兵。

在战时,你可以出任一方总管或者都督,战后就需要交回带兵虎符,回到家中享福。反之,那些具有统兵能力的将领,如李靖、李勣、侯君集等人则可以在朝中担任兵部尚书,正式进入朝堂,做六部九卿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

点赞6、寿光市 网友:腥风血雨

秦琼跟尉迟敬德都是大唐时期的开过功臣,秦琼甚至比尉迟敬德名气更大,但是秦琼一直没有到皇帝重用,反观尉迟敬德不仅官越做越大,而且皇帝还把公主嫁给了他。

这是为什么呢?秦琼最早是在隋朝的军官,后来兵败投降于王世允,但是王世允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于是秦琼跟程咬金阵前倒戈,进了唐军。李源是非常开心得了两员大奖。李渊将二人安排给了李世民。

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和宋金跟唐一直在战,尉迟敬德太厉害了,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山西南部,离长安城很近了。就差把李渊的窝给端了。 这时候李渊派李世民出马,李世民带着秦琼一路奔向沙场,在山西闻喜打败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败的是心服口服,对秦琼也是一个佩服。李渊非常高兴,对秦琼非常欣赏。

秦琼虽然跟随李世民打仗,但是私下跟李世民私交甚少,在李世民看来,秦琼衷心的是大唐而非自己,秦琼更像是李渊派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的一颗棋子。而尉迟敬德在闻喜节节败退,逃到突厥,最后没办法只好投降,没多久尉迟敬德手下的人开始叛逃,很多人建议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是个可用之才,并没有听信他人之言,于是想要收买他的人心。李世民给尉迟敬德拿了些银两说放他走,一番肺腑将尉迟敬德感动了。李世民觉得尉迟敬德对自己有恩,所以可以为自己所用。

这就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在官场上为何相差甚远。

点赞7、六安市 网友:晓晴。

其实这个问题说的不全对,准确的说是李渊重赏也重用秦琼,真正对秦琼不重用的应该是李世民。至于秦琼为什么官位不高,没有像尉迟敬德、徐茂公他们那样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其实这牵涉到帝王用人之道的问题。

先从秦琼的经历和入职大唐公司说起

秦琼最早是隋朝的军官,从当士兵的时候就很受领导来户儿重视,来户儿是隋朝有名的大将,很受隋炀帝赏赐,此后的隋朝历任领导都对秦琼赏赐有家,加入了瓦岗寨后,李密听说秦琼到了之后,对他又是升官又是赏钱,瓦岗寨被王世充击败后,又归顺了王世充。

但是王世充这个人不行,所以秦琼和程咬金两个人一合计,就阵前倒戈了,直接加入了唐朝阵营。这也是秦琼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主动更换领导,当时的李渊那个高兴啊,立即就把他安排到了李世民手下工作,并让他做了马军总管。

秦琼归顺唐朝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差点李唐王朝提前夭折,当时尉迟敬德跟着宋金刚一路南下,把李渊的老巢太原城给打了下来,一直打了山西南部,此时的唐朝万分危机。

李渊派了好几拨人都被打败了,主要就是尉迟敬德太猛了,后来是李世民带着秦琼他们亲自来打,才在美良川(山西闻喜一带)打败了尉迟敬德,而打败尉迟敬德最大的功臣就是秦琼。

李渊那个高兴啊,连忙派人去军中传旨,说你不顾老婆孩子来投奔我,今天又立了大功,如果朕的肉可以吃,我一定割下来赐给你,更何况这些财物。希望你再接再厉。大概意思就是这样,原本旧唐书中都有记载。

可见,李渊这次给秦琼送了不少好东西。

此后的秦琼也确实再接再厉,为大唐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去世之后,李世民也没有忘记他的功绩,把他绘入了凌云阁之中。


但是这么好的将领,为什么建国后没有得到重用。

这其实是帝王用人之道的问题,同样是归顺唐朝的,为什么尉迟敬德,在李世民那顺风顺水,因为李世民对尉迟敬德有恩,如果不是李世民,尉迟敬德早被人杀掉了,尉迟敬德为了报恩,所以对李世民极为忠心,这样的将领,皇帝当然喜欢了。看下徐茂公就知道了,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把徐茂公赶出朝廷,就是为了送个人情给儿子,让李治称帝后,在把徐茂公官复原职,乃至加官进爵,为的就是让皇帝有恩于他,这样他才会死心塌地的为皇帝效力。

而这一点恰恰是秦琼缺少的,秦琼的名声太大了,不管跟哪个老板,老板都对他恭敬有加,不管是对李渊还是对李世民,这两位对他没有私人的恩德,谁也不欠谁的,不欠别人也就谈不上什么私人感情,也就是正常的人事往来。

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统一之后,秦琼有点销声匿迹的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身体,因为参加的战争太多,流血负伤太多,唐朝建立后,秦琼一直处于修养状态,这也导致了他此后很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就连玄武门之变这么重大的事,史书都记载不详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