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5关键词:清朝,八旗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点赞1、榆树市 网友:日光倒映

首先可以肯定一个事情,那就是吴京满清正白旗的身份是属实的,这个消息是吴京在拍战狼之后亲自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透露出来的,以往网络上都流传吴京是满清正黄旗出身,就连百科词条上都如此描写,但前段时间吴京就专门对这件事情辟谣了,他确实出身满清正白旗无疑。



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好好的讲一下历史中的满清八旗制度,虽然有不少人对八旗制度都早有耳闻,但想必很多人对真正的八旗制度都是半知半解的,所以这个时候好好的讲一下八旗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八旗制度的来源

八旗制度的开创者是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国部下的女真人,因为凭借着和明朝名将李成梁亲密的关系,慢慢的将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了滔天之势,努尔哈赤慢慢的统合了女真各部,为了将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来,所以他开创了旗制,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四个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

后来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他将四旗发展成了八旗,在原本四种颜色的旗上镶上边,分别成为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努尔哈赤的势力在壮大之后,他以及他的儿子皇太极不甘于现状,所以他们又往大草原方向收服了蒙古人,由此后金的部下又新增了蒙八旗。

后来因为和明朝的作战中不断收服汉人士兵以及劫掠汉人百姓,这些汉人在后金的部下慢慢发展壮大,最终又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汉八旗。

八旗制度的最基本行政、行军单位“牛录”

无论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都是由一个最基本的单位支撑起来的,这个基本的单位就是牛录,牛录可以说是一个村落,也可以说是一支队伍。

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开始将分散而居的女真人编为一个个的牛录,每个牛录有300户人家,由此就构建成了后金最基本的管理单位,人们依牛录而居,所以在平常的时候牛录是村落状态的。

但是在战争期间就不一样了,每一户人家都要抽调出一位壮丁充入军中,以备行军打仗,所以说,牛录在是一个村落的同时它还是一支队伍,一个牛录中的壮丁被集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战力非常惊人。

八旗中的每一个旗都会分配有数量不一的牛录,其中女真人的八旗被分配到的牛录最为众多,有整整四百来个,蒙古人的牛录则有七十多个,汉人的牛录最少,只有十六个。

这三个不同的民族有着整整24个旗,全部的牛录加起来也仅仅只有400来个,正是凭借着这400来个牛录,晚清才能趁着中原王朝内乱,最终趁虚而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满清王朝。

吴京主上的正白旗在清朝所占据的地位

八旗制度说完了,现在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吴京所在的正白旗,正白旗是满清的上三旗之一,是直接归属晚清皇帝掌管的旗,多尔衮之前的正白旗并不包含在皇帝的掌管内。

当时的正白旗和其他的旗一样游离在权力的边缘,在皇太极死后他留下了他的几个儿子,其中最有作为、年龄最大的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他在皇太极死后掌管了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掌管了他母亲娘家的正蓝旗,是最有希望接替大汗之位的人。

当时作为正白旗之主的多尔衮为了抢夺权力,所以他通过各种明争暗斗击溃了豪格,多尔衮虽然击溃了豪格,但他却不敢以大汗自寄,因为在和豪格斗争的过程中,他见识到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道旗的强大势力。

所以多尔衮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从皇太极的儿子中挑选出了一个年纪非常幼小的王子接替了大汗之位,此人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顺治。

多尔衮带领着后金攻入了关内,并最终将他一手扶持的顺治推上了皇位,使顺治成为了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因为多尔衮的权势滔天,所以他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忌恨,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下令对多尔衮鞭尸,并对多尔衮的亲信展开了清洗,最终将正白旗收归了自己的麾下,也因此正白旗正式成为了上三旗上一。

正白旗是生产皇帝侍卫的旗之一

清朝的皇帝挑选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会从上三旗中挑选出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护卫在他们身边,所以满清的上三旗在很多时候就出现了许多的武学世家。

虽然侍卫这个名头说的不好听,但在清朝却代表着非常巨大的权势,皇帝的侍卫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一些朝廷命官还要受到皇帝的重视,就连我们历史中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也是从乾隆皇帝手下的侍卫出身的。

据吴京自称,他的家族中就曾经出现过几位武状元,他甚至有一个祖上因为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而被赐予了一块御赐的牌匾,在当时风光一时无两,正因此吴京的家族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练武习惯,在他小的时候,更被父亲送到了武术学校学习,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武打巨星。

所以说这就是吴京祖上正白旗在清朝的地位,除了吴京之外,那英、关之琳等人都是满族的后代,在清朝灭亡之后有些满人因为曾经积攒下来的丰厚家产而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这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还是民国期间的众多以老遗少们,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将丰厚的资产坐吃山空,并最终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也因此被时代所淘汰,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吴京是成功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走向了自己的辉煌。

点赞2、滨州市 网友:猪在成长

正白旗的来历

1601年前后,满清的先祖努尔哈赤在征服了东海女真后,因为治下的百姓和军士逐渐增多,其之前所创的黑旗和红旗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所需。随即努尔哈赤决定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将其麾下的军事改编成以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及5甲喇为一固山,在黑旗和红旗的基础上,加上了黄、白、红和蓝四旗,而其中的白旗就是正白旗最开始的雏形。

1615年,努尔哈赤在基本统一了女真部落后开始又一次大规模的改编。这次改编将原黑旗分割成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原红旗分割成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割成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剩下的原黄、红和蓝三旗则重新打乱,汇编到这八旗之中,自此八旗遂称定制,而正白旗也自此得名。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当努尔哈赤创建正白旗之时,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辖大概25牛录,大概有2500名八旗军。此时的正白旗如果以旗主的身份来排地位的话,这个时候八旗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努尔哈赤亲率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再是大金的大贝勒代善所率的正红旗和镶红旗,然后是大金的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阿敏所率的镶蓝旗,之后就使三贝勒莽古尔泰所率的正蓝旗,再之后才是作为四贝勒皇太极所率的正白旗,可以说如果按照旗主的身份来定八旗的地位,此时正白旗的地位仅高于杜度所率的镶白旗,并落后于其他六旗。

当然如果是按照武力来排地位的话,正白旗的地位属于中上的水平,大概是在第四位。此时正白旗共有25个牛录的兵力,仅次于正黄旗的45个牛录、镶蓝旗的33个牛录和镶红旗的26个牛录。但是在不久之后,晚年的努尔哈赤就将正黄旗赐予了多铎,而自己就亲率镶黄旗,自此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当中地位最高的头旗,直至清末都从未改变。不过不管如何,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中间的,在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上在八旗中都不算是高的。

皇太极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其实这个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正白旗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那个正白旗了。1626年,皇太极继位为大金汗王,他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利,也为更加名正言顺的成为汗王,随即决定将其手中的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而原正黄旗则改色为正白旗。所以说如果你一定要以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来定地位的话,那么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啦,因为它已经是皇帝的亲军了。

当然我们此时不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考虑叫正白旗的那个旗的地位如何。皇太极初期虽原正黄旗被改色为正白旗了,但是其实力却未变,改的只是旗帜和名号,其他的牛录等都未有改变,所以此时最强的还是改色之后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手上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他们一共有65个牛录,其后才是皇太极和他儿子豪格所率的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他们一共有40个牛录。但是这个仅仅只是军事实力的排名,如果是政治地位的话,那么无疑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要高于改色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

而到了皇太极中晚期,由于皇太极利用皇帝的身份开始大肆侵吞其他白旗的牛录,先是将用计幽禁了镶蓝旗主阿敏,然后掌控了镶蓝旗,后又借口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有造反嫌疑直接吞并了正蓝旗,然后又将正蓝旗与自己的正黄旗进行整编组成了全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原正蓝旗当中抽调了8个牛录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所率的原镶黄旗,之后豪格的镶黄旗改色为正蓝旗。而就在这样的吞并下,晚年的皇太极和其儿子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一共拥有了117个牛录,可谓是真正的八旗中最强大的,而多尔衮和多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则拥有98个牛录,位列白旗军第二大势力。可以说不管如何,正白旗的地位在皇太极时期无疑是八旗当中最高的其中一支。

顺治之后的正白旗地位

顺治初期,由于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掌握了满清的所有大权,所以正白旗的地位随之也水涨船高。多尔衮先是将正蓝旗旗主豪格设计入狱,然后吞并了正蓝旗,并在随后将正蓝旗与正白旗整编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原多铎统领的镶白旗则改色为正蓝旗。可以说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毕竟多尔衮在的时候,他可以算是暗地里真正的皇帝啦。

而到了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帝为了更加牢固的掌控着大清的权利,随即将正白旗直接纳入到了自己的掌控中,自此顺治帝亲自掌控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而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的帝王都从未再放弃过这三旗的掌控,随之清朝的八旗就出现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上下之分,而上三旗由于是皇帝亲军所以其地位较之下五旗要尊贵的多。那么作为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地位肯定是高于下五旗的,即正红、镶红、镶蓝、镶白和正蓝,但是在上三旗中正白旗的地位却是最低的,镶黄旗为第一,正黄旗为第二。

同时也是在顺治帝之后满清皇宫中的禁军和皇帝的近侍,也都是只能从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中挑选,其他的下五旗皆不可。自此满清八旗的地位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可以说自顺治帝之后,满清八旗中正白旗的地位都是最为尊贵的一支,之后从未改变。

点赞3、岑溪市 网友:猪头美艳

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应当属于上三旗,准确地说排名第三,仅次于镶黄旗和正黄旗。

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军事社会制度,最初源于女真(满洲)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其集体即称为牛录。由于在战争中,采取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使牛录组织具备军事职能。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又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于是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汉语则称“旗”。

八旗的旗主为固山额真,每旗掌握兵马7500人。八旗的排名顺序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按“黄白蓝红”排名,以“正”为先,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也有一种说法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还有一种说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至于努尔哈赤生前,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正白旗后裔)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从中不难发现,正白旗原本不属于上三旗。直到多尔衮掌权后,因其是正白旗旗主,于是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顺治帝亲政后,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皇帝直统上三旗(正黄、镶黄和正白)、亲王统领下五旗的制度。

正白旗的样式

1、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

2、八色龙旗,均做龙图。

3、龙与旗色配合:白旗配蓝龙。

4、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点赞4、即墨市 网友:??不作

八旗的次序根据旗主的地位而改变,共经历四次“换旗”。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正白旗排在两黄、两红之后,位列第五。但存在另一种说法,由于年龄和军功的影响,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正蓝、镶蓝两旗地位高于正白旗。不论如何,位列第八的是杜度统领的镶白旗。

皇太极时期,八旗矛盾激化严重。两红、两白旗均经过起落,根据皇太极称帝后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

多尔衮时期,虽然两黄旗的崇高地位无法动摇,但多尔衮作为正白旗旗主,其摄政王的身份自然使正白旗与两黄旗可以并驾齐驱。

顺治时期,“上三旗”和“下五旗”正式确立,因为多尔衮倒台,正白旗为皇帝亲属,由此,皇帝原亲属两旗变为三旗。

点赞5、三门峡市 网友:离不开

正白旗原称白旗,是建州女真最初(1601年)所立四个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定都费阿拉时建立的最初武装,每个牛录额真三百人,共一千二百人)之一,当时并没有“八旗”而只有四旗,即黄、蓝、白、红,白旗是“老四旗”之一,地位低于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黄旗,和蓝旗不相上下。

1614年即努尔哈赤“七大恨告天”前两年,努尔哈赤鉴于部署人数越来越多,且原本分属不同部落、家族,牛录数已达四百(满蒙混编牛录三百零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牛录十六),遂规定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固山为一旗,分原本的四旗为八旗,每个旗设立一个固山额真为旗主,两个梅勒额真为副旗主,第二年正式宣布建立八旗制度,每个旗额定兵力为7500人。

后金建立之初,八旗的固山额真分别为:镶黄、正黄为努尔哈赤亲领;镶红、正红为努尔哈赤健在的最长子大贝勒代善统领;镶蓝旗二贝勒阿敏;正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镶白旗努尔哈赤嫡长孙杜度;正白旗四贝勒皇太极。此时的排列是黄、红、蓝、白,且镶色高于正色,因此八旗以镶黄旗为最尊,正白旗为最卑。

正白旗


有一些说法称,清太宗崇德年间同为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和阿济格先后当过镶白旗主,他们同母弟多铎是正白旗主,“弟不压兄”因此正白旗地位“改为低于镶白旗”,这是不确的——如前所述,四旗最初扩编为八旗时,就是镶色尊于正色。

努尔哈赤末年代善失宠,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后归还给其子),但因为代善晚年两次在立嗣问题上“站队正确”,礼亲王一系始终保持了应有的地位,因此镶红、正红两旗是八旗旗主时代地位最稳定的,但也是和皇室关系相对疏远的。因为镶红旗一度被剥夺,归还后旗主在克勤郡王一系中传承,作为仅有两位“铁帽子”郡王之一的克勤郡王,首任岳托是代善长子,“子不压父”,因此原本排序在正红旗之上的镶红旗只好换到了正红旗之下。

红旗的一度失势令二、三贝勒的蓝旗在天命、天聪年间一度居于仅次于两蓝旗的地位,但镶蓝旗旗主阿敏本就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其失势而死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皇太极继位后饱受排挤,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被皇太极以擅弃关内四城的罪名夺职圈禁,为示公允,镶蓝旗主仍由舒尔哈齐一系的济尔哈朗(阿敏六弟,后来的郑亲王)接任,但这样一来镶蓝旗就从排序第三一下掉到了第八;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以“怨望”罪名搬倒了一直对他汗位构成严重威胁的二哥莽古尔泰,正蓝旗主由皇太极亲自兼领。这样一来,就变成皇帝独领镶黄、正黄、正蓝三旗,.阿济格(或多尔衮)、多铎分领两白旗,代善家族领两红旗,舒尔哈齐家族领镶蓝旗的格局,并首次诞生了“上三旗”(皇帝亲兵)的概念,而此时的“上三旗”是镶黄、正黄、正蓝,这三旗也是此时地位排名前三的旗,此后依次为正红(代善)、镶红(代善长子)、镶白(阿济格或多尔衮)、正白(多铎)、镶蓝(济尔哈朗),其中正白旗的地位由第八上升至第七。

皇太极去世后经历了短暂而激烈的争夺帝位冲突,随后多尔衮一系以扶植皇太极幼子福临(顺治帝)的方法在顺治元年(1644年)把持了朝政,成为清朝实际中枢控制者。多尔衮随后对与之争夺帝位的豪格等百般打击,夺取了传统上即为皇帝亲兵的两黄旗,同时将当时的正白旗主、自己同母兄阿济格调为镶白旗主,将当时的镶白旗主、自己同母弟多铎调为正蓝旗主,自己兼领正白旗主。目的是扩大阿巴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生母,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一系在八旗中的势力范围。

说到正白旗的浮沉就不能不提到多尔衮


这样一来,“上三旗”就从原来的镶黄、正黄、正蓝调整为镶黄、正黄、正白,丧失上三旗地位的正蓝旗又因为旗主多铎是镶白旗主阿济格的同母弟,“弟不压兄”,序列降至第七。

沈阳故宫大政殿两侧保存着天聪-崇德年间修的“十王亭”,其中东五亭为左翼王、镶黄、正白、镶白。正蓝,西五亭为右翼王、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亭子虽是先修,但序列所反映的却应该是清朝从沈阳迁都北京前的八旗序列:清代尚左,因此按照“蛇形排列”,大政殿议政时期的八旗序列依次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正白旗做为上三旗之一,排序升为第三。

沈阳故宫十王亭的排序表明,八旗最初是镶色在上、正色再下的,正白、正红、正蓝后来演变为在同色镶边旗上,其实是一种巧合,因为一直由皇帝兼领而始终保持稳定的两黄旗,就一直是镶黄尊于正黄。


待清朝入关、顺治亲政后,阿巴亥系因多尔衮关系尽数被连累,多铎一系被清除出正蓝旗,此后虽平反但正蓝地位却再未能恢复到原先规模,因此多尔衮失势后的八旗排序应发生一些变化,演变为两黄、两白、两红、两蓝的最终格局,但上三旗因全部为顺治接掌保留原序列,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继续保持“兵头将尾”,即“上三旗排名最后、但地位又高于下五旗”的“老三”位置。

但此时及以后,八旗各旗都统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且在京各旗都统的权力都被架空,各王分属哪个旗实际上只有“户口”的意义,除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间仍然殄域分明外,同为上三旗或下五旗的两个旗孰先孰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区别,以至于到了晚清和民国,就连旗人自己都说不清正黄和镶黄到底谁在先、谁在后了。

点赞6、莆田市 网友:翼XL团

在满清的历史中,八旗制度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因为八旗不但是一种社会组织形态,还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他们在对大明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八旗制度始建于努尔哈赤明万历二十九年,最早只有黄、白、红、蓝四旗,也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但后来满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原来的四旗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于是努尔哈赤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此后就有了满洲八旗。

八旗单位中有着具体的分工,不但涉及范围不同,且等级也有高低之分。

八旗中上三旗为“天子自将”,所谓天子自将就是这三旗只归皇帝自己使唤,而他们地位最高、人数最多。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他们的职责多是守护皇城、保护皇帝出行、挑选近身侍卫,他们都是天子亲军。

下五旗为: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其职责是守护京城外围和分兵驻守各地。

而这八旗的统领也由不同的人担任,但这些统领皆是努尔哈赤和其子嗣,在1615年扩编后的八旗统领为别为:

  •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 正白旗,旗主皇太极;

  • 镶白旗,旗主阿济格;

  • 正红旗,旗主代善;

  • 镶红旗,旗主代善;

  • 正蓝旗,旗主阿敏(努尔哈赤侄子);

  • 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

这满洲八旗陪努尔哈赤出生入死,兵锋锐利,斩杀辽东明军几十万。在1644年前曾五次扫荡关内,攻破州县数十个,屠杀汉人无数,俘虏百姓几十万,但他们自身伤亡却微乎其微,包括卢象升在八旗铁骑面前也讨不到好处。

明末的军队与满洲八旗对战已经不在是战略战术的问题,而是双方战斗力差距实在太大。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机动性最强的兵种,而八旗骑兵近身肉搏也胜于明军,骑马射箭敌不过、近身肉搏打不过,明军对这些敌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李自成起义时斩杀明朝士兵和将领无数,但在山海关战斗中,面对两三万兵力的镶白旗骑兵,依然被打的溃不成军,农民军死伤一半之多,而明军更是连八旗中战斗力最弱的镶蓝旗都打不过。

八旗之中,等级最高,战斗力最强悍且最持久的就是正白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但在顺治登基之前,上三旗并没有正白和正蓝两旗。因为在顺治出,多尔衮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到下五旗。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硬是将正白和镶白两旗分化。先是废掉了阿济格旗主的地位,让14岁的多尔衮统领镶白旗,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后,又找机会将正白、镶白混编,让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统领镶白旗。

而在那时的八旗中,皇太极和儿子豪格是八旗中最大的势力,手下共有117个牛录,而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合起来只有98个牛录,是第二大势力。但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累积实力,把正白旗发扬光大,势力直逼豪格的那一旗。

至此,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成为等级最高、势力最强的天子亲军,因顺治年幼,朝政都被多尔衮掌控,所以正白旗的亲军都是多尔衮一手带起来的。

满清八旗的没落

在清军入关后的百年时间里,边疆战事不多,特别是守护京城的上三旗,在上一辈人相继去世后,下一辈的八旗子弟没有经过战争洗礼,利用祖辈功绩享受福利,时间长久后战斗力越来越不堪,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以至于上三旗都成了百姓眼中的纨绔子弟。

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的封建王朝彻底结束,以前给八旗贵族的俸禄被民国政府封停。这对花天酒地惯的八旗子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们没有了社会地位,没有谋生技能,一夜之间成为了平民百姓。

那些还能保持清醒的八旗子弟想办法混入市井谋生去;有些继续游手好闲,专做坑蒙拐骗之事;还有些放不下贵族脸面的,在家做“啃老族”,他们出门还保持贵族风范,即使家里揭不开锅了,他们对吃食还要挑三拣四,俗称“穷讲究”。

点赞7、潍坊市 网友:弑丿白狼


正白旗属于清朝八旗中的上三旗。

什么是上三旗呢,说白了就是八旗也有高低之分,其中由天子亲统的三旗比其他旗地位高,自然就是上三旗了,上三旗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

正白旗位于上三旗之末,在八旗之中处于第三地位。

为什么说正白旗是上三旗之末呢。

其实最早的上三旗是清太宗皇太极时代形成,当时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属于是皇帝的亲兵,因此被称为“上三旗”。

皇太极死后,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摄政王多尔衮成为实际统治者,因此他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再将政敌豪格统领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等到多尔衮出塞外狩猎猝死,顺治帝亲政以后,不只是清算了多尔衮,还掌握了正白旗的兵权。

顺治帝亲政成功以后,并没有再度将正蓝旗恢复到上三旗之中,而是继续多尔衮时代的上三旗模式,因此正白旗彻底成为上三旗。

但正白旗也因此是上三旗中排序最末的,所以说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之中,属于第三的存在。当然这个第三含金量很高的,犹如一个巨大的分界线,比之第四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因为它是属于上三旗。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