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6关键词:最大

唐宋八大家谁官最大?

点赞1、松滋市 网友:暴暴蓝

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最高、考试成绩最佳的无疑是苏轼。

可进士考试成绩最好、官职最高、政治影响最大的却是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无论官职权势,还是对当时政治形势造成的影响,王安石都无人能出其右。

王安石剧照

0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在明朝。

明朝初期,著名学者朱右【元仁宗皇庆三年(1314年)—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曾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散文编为《六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开始出现。

明朝中期,嘉靖三大家之一、的文坛大师唐顺之【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在他作品《文编》中,唐朝和宋朝的文章,只选了八大家的作品。

唐顺之是当时文坛领袖,他推崇八大家的做法,引领了明朝文坛之风。

后来茅坤【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中,正式确定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为唐宋八大家。

从此,唐宋八大家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指的其实是散文大家,而非诗人词人,因此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永、范仲淹、李清照、陆游这些唐朝、宋朝著名诗人、词人并没有入选。

而且,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不代表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的文章就是当时最好的文章,是碾压其他人的存在。

比如唐朝李华、宋朝范仲淹等人的文章就未必比唐宋八大家的差。

说白了,唐宋八大家只是“唐宋派”一家之言。

唐宋派是明朝中期一个影响很大的散文流派,他们对明朝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提出不同见解,主张“文道合一”,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

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就有唐顺之、茅坤。

唐宋派虽然没能根本扭转明朝文坛复古之风,却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清朝著名的桐城派就深受其影响。

因此,后人就沿用了唐宋派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并且深入人心。

02、唐宋八大家的官职

唐宋八大家的文采自然无须质疑,每个人的文章就是千古名篇。

如果真要比较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哪个最好,也没有确定的答案,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唐宋八大家能比较的就是他们各自的科举成绩、官职大小等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

韩愈,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人,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病逝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享年56岁。

柳宗元,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病逝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享年46岁。

欧阳修,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病逝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享年65岁。

王安石临川人(今江西抚州东乡),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病逝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享年65岁。

曾巩,建昌南丰(今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病逝于元丰六年(1083年),享年64岁。

苏洵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病逝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享年57岁。

苏轼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出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病逝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享年64岁。

苏辙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出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病逝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享年73岁。

唐宋八大家出生年月从早到晚是韩愈、柳宗元(唐朝),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宋朝),病逝年月从早到晚是柳宗元、韩愈、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

寿命最长的是苏辙73岁,寿命最短的是柳宗元46岁。

唐宋八大家

对比官职的话。

韩愈最高官至吏部侍郎,柳宗元最高官至礼部员外郎,欧阳修最高官至参知政事(宋朝副宰相),王安石最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朝宰相),曾巩最高官至中书舍人,苏洵最高官至秘书省试校书郎,苏轼最高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辙最高官至门下侍郎(宋朝副宰相)。

唐宋八大家官职最大的是王安石,官至宰相,位极人臣,曾主持过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影响非常深远。

其次就是欧阳修和苏辙,两人都是副宰相,位列宰执,有意思的是欧阳修曾参加过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辙更是坚定的守旧派,并且是守旧派领袖之一。

官职最低的就是苏洵,一辈子都没当过什么像样的官,最悲催的还是苏洵的科举成绩。

03、科举成绩

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都是进士出身,唯独苏洵没有中进士。

03—1、倒霉的苏洵

按理来说,宋朝进士考试,取士人数远比唐朝要多得多,以苏洵的文采,中个进士应该不难,可苏洵却很倒霉,愣是没中。

天圣五年(1027年),18岁的苏洵就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跟他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王尧臣、包拯、韩琦、文彦博等人。

结果不以文采出名的包拯都中了,苏洵却名落孙山。

不过这次落第非常正常,苏洵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用心学习,整天到处游荡,他能考中进士才有鬼了。

经此一遭,苏洵幡然醒悟,开始勤奋学习。

苏洵画像

景佑四年(1037年),28岁的苏洵经过10年苦心钻研,勤学苦读,再次参加进士科考试。

这一次,他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应该能中榜。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又一次落榜。

庆历六年(1046年),37岁的苏洵参加制科考试。

宋朝制科考试,也是一种正规科举考试,比如宋朝名相富弼就没有参加进士科,却通过了制科。

制科比进士科还要高级,还要难考,于是苏洵又一次落榜了。

这次落榜,对苏洵打击十分大。

苏洵在《广士》一文中吐槽道:“人固有奇才绝智,而不能为章句、声律、名数之学者,又又不幸而不为者,苟一之以进士、制策,是使奇才绝智有时而穷也。”

苏洵的意思是说,宋朝科举考试不合理,埋没了很多人才。

苏洵倒不是空穴来风。

当时宋朝文坛流行一种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西昆体,内容华而不实,贫乏空洞,无病呻吟,不适于用。

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西昆体。

可苏洵非常不喜欢这种文风,反而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影响非常大,主张文以载道,倡导先秦时期的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苏洵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就不写西昆体,只按自己的风格来作答,如此一来,苏洵落榜自然就再正常不过了。

与苏洵情况相同的还有欧阳修和曾巩,他们俩人明明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韩愈也曾多次名落孙山),就是吃了自己文风与科举考试文风不同的亏。

有意思的是,宋朝科举考试首次不考西昆体是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科举。

这届科举是中国科举史上最有名的龙虎榜,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质量之高,在千年科举史上堪称第一。

欧阳修画像

而主考官就是欧阳修;苏轼、苏辙就是在这年成为了进士,而且这是兄弟俩第一次参加科举,结果一次就中。

当时苏洵也在开封,送两个儿子赴考,不过苏洵自己并没有参加考试。

从此,苏洵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于是他就成为唐宋八大家里唯一不是进士的人。

03—2、名次最佳的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参加科举考试,韩愈、欧阳修、苏洵、曾巩都曾有名落孙山的经历,一次就中的只有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辙。

其中成绩最好的是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于庆历二年(1042年)首次参加进士科考试。

这次和王安石一起参加考试的有曾巩、王珪、韩绛等人。

当时主考官聂冠卿和副主考官吴育拟订的名次是第一名王安石,第二名王珪,第三名韩绛。

(曾巩这次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其实他和王安石是一辈的人,因为屡试不第,后来才跟苏轼、苏辙成为同榜进士)

宋朝进士前三名的成绩都是由皇帝钦点,不过一般来说,主考官确定好了名次,皇帝都不会做太大的改动。

可当聂冠卿和吴育把评卷结果和答卷呈报给宋仁宗,打算走走过场时,发生了意外。

宋仁宗看到王安石试卷里写了“孺子其朋”四个字。

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

本是周公旦对侄子周成王说的话,意思是孩子你要记住,一定要把大臣当成好朋友来对待。

可宋仁宗看完后,却大发雷霆。

宋仁宗剧照

因为,当时北宋朝廷,大臣们已经有结党之风,宋仁宗最反感大臣们结党。

而且这句话是周公旦对周成王说的,王安石不过是一个考生凭什么以长辈的语气对皇帝这么说话。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自己手下出个周公旦这样的权臣。

于是,宋仁宗亲自写下御批:“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王安石到手的状元就这么飞了,正好王珪、韩绛有官职在身,按例不能成为状元。

于是第四名的杨寘成为了状元(杨寘之前还是解元、会元,因此他成为宋朝又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王安石则被定为第四名。

神奇的是,王安石这个第四名是唐宋八大家在进士科考试中的最佳名次,其余七人的名次都不如王安石。

03—3、考试最厉害的苏轼

或许有人会说,唐宋八大家考试最厉害的不是苏轼吗?苏轼明明是榜眼(第二名)。

其实,苏轼是嘉佑二年榜眼的说法由来已久,施宿先生的《东坡先生年谱》、李一冰的《苏东坡新传》、刘敬堂的《苏东坡别传》等苏轼传记都说苏轼是榜眼。

其实不然。

苏轼在嘉佑二年科举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最终成绩是乙科第四甲(赐进士出身),换成总名次的话就是300名左右。

而苏辙则是乙科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因为苏轼偏科了,宋朝省试科举,考四门,策、论、赋,帖经(或墨义)。

四门考试内容,墨义最不重要,司马光曾说:“所有进士帖经墨义,从来不曾考校,显是虚设,乞更不试。”

最终,苏轼四门成绩分别是,

策,没有记录,不好不坏。

论,第二名;

赋,不合格;

墨义,第一名。

宝元二年(1039年)以前,宋朝科举实行单场淘汰制,一场不合格,直接淘汰,如果按这个规则,苏轼将会直接被淘汰。

不过,庆历二年(1042年)后,废除单场淘汰制,实行四场并试,综合评定成绩。

最终苏轼的综合成绩就是300来名开外,远不如王安石。

苏轼剧照

不过,学霸就是学霸,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苏轼、苏辙在欧阳修和杨畋的推荐下参加制科考试。

制科考试分秘阁试和崇政殿试。

苏轼这次制科,秘阁试由翰林学士吴奎主持,司马光,范镇等人主考;

崇政殿试由宋仁宗亲自主持,王安石主考。

结果,苏轼制科考试成绩竟然是三等(苏辙是四等)!

制科成绩共分五等,第一等、第二等只是虚设,最高就是三等。

在宋朝三百多年历史上,一共出了118个状元,但通过制科的只有49人。

而入三等的只有四个人,分别是吴育、苏轼、范百禄、孔文仲。

在苏轼之前,只有吴育以三等次成绩成为宋朝开国百年入三等第一人,而这一次苏轼是比吴育还要好的三等!

苏轼创造了新的历史,并且无人可破,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轼剧照

宋仁宗当场当场高呼道:“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当然,后来的发展着实出人意料,苏轼和苏辙最终都没有成为宰相。

苏辙还好,成为了副宰相,宰执天下,而苏轼距离宰执官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因此,王安石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位宰相!

结语、

综上所述,唐宋八大家官最大的就是王安石,其次是欧阳修和苏辙。

王安石的官职为什么能做到最大?对朝政影响最大?

王安石不仅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唐宋八大家就没有文章写得不好的),而且胸怀济世之才。

王安石目光独到,在地方为官多年,一眼洞穿宋朝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王安石的治国理政之能,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出色的。

王安石剧照

而且,王安石意志顽强,敢为人先,宋朝时期积弊丛生,很多像司马光、欧阳修这样的有识之士都倡导变法,唯有王安石以惊人的勇气,过人的政治手段,拉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大序幕。

虽然,王安石变法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可王安石对宋朝的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抹去的。

从政治上来说,王安石就是唐宋八大家中的第一人!

点赞2、临沧市 网友:青眼识诗

所谓“唐宋八大家”其实并不是这些人所处的朝代选出来的,而是明朝人搞出了的东西。明初,一位叫朱右的人选编了一部《八先生文集》,第一次将唐宋时期的八位散文大家拢在了一起。而这,正是“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的起源与雏形,在此之前是没有什么“八先生”“八大家”之说的。后来,明朝中期的唐顺之编纂《文编》时,凡涉及唐宋时期的文章更是只取“八先生”之作,其他人的一概不录!到明朝后期,一个叫茅坤的“朱唐狂热粉”又根据朱右、唐顺之的调调,将“八先生”的文章编成了一部《唐宋八大家文钞》。自此,所谓“唐宋八大家”之说才最终固定了下来。

换句话说,所谓“唐宋八大家”其实是明朝人选出来的。在这八位活着时,并没有这个称呼或说法。那么,所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呢?唐朝两位——韩愈、柳宗元,宋朝六位——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这其中,苏洵与苏轼、苏辙是父子关系;欧阳修与苏轼、苏辙、曾巩是“师生”关系,苏轼、苏辙曾巩三人是科举“同年”(同一届科举考试考中的进士),都是那一届科举考试的“主考”欧阳修挑出来的进士。

那么,所谓“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最大呢?毋庸置疑、必须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的正牌国公——舒国公、荆国公!此外,王安石还出任过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宋王朝妥妥的“宰相”!在王安石死后,甚至还被宋徽宗赵佶追封为了舒王。生前拜相封公、死后追赠王爵,这已经几乎是中国古代大臣的“天花板”了。再往上,恐怕也就只有那些篡位的权臣了……

仅次于王安石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曾经担任过宋王朝的“副相”——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追赠康国公、兖国公,后又改封秦国公、楚国公。生前位列副相、死后追赠国公,虽然比王安石的待遇略微低了那么一点点,但也已经快要接近“天花板”了!

苏轼曾短暂担任过礼部尚书并长期担任多个州的知州,死后被追赠太师;他的弟弟苏辙曾经担任过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死后也被追赠了太师。虽不及拜相封公的王安石、欧阳修,但官职也不算低了。二人的父亲苏洵虽然文采出众,但对于官场缺乏兴趣,终其一生都没有出仕为官,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

至于唐朝的那两位,韩愈曾经担任过吏部侍郎,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大概其与苏轼、苏辙兄弟属于同一个层次,比王安石、欧阳修要混得差一些,但官职也不算低了!至于被追封的那个伯爵——昌黎伯,已经是宋朝的事情了。

柳宗元要比韩愈稍微差一些,虽然祖上出过“宰相”柳奭,但他并没有那么好的命。“永贞革新”期间,因为与王叔文关系密切,柳宗元也曾经风光过一段时间。但因为“永贞革新”时间太短,柳宗元的官职并没能升迁到多高。不久之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后来又担任过柳州刺史。终其一生,几乎都是处于“不得志”阶段,官职也主要局限于地方、而且以被“贬谪”居多,差不多只比终生没有出仕的苏洵高那么一点点……

曾巩这个人的仕途相对要平缓一些,既没能像王安石、欧阳修那样拜相,但也没有苏轼那么坎坷,平平安安当了好几个州的知州之后调回开封担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后来又升任了中书舍人。但看淡了名利的曾巩却不想干了,上书请辞中书舍人。几个月后适逢母丧,于是曾巩被解职回家守孝,第二年便去世了。

点赞3、兰州市 网友:乱世*

当然是王安石了。王安石是宋朝的宰相,改革家。其次是欧阳修、苏辙,都是副宰相。其它都是尚书以下官职。

点赞4、天水市 网友:↘等待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令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


一、韩愈

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八大名家之首,晚年官至京兆尹

韩愈为人直爽坦率,发言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在官场上,韩愈敢于说真话,评击官场不平之事,这也使得韩愈一生屡遭贬谪。

在文学上,韩愈写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更以文为诗,另辟途径,大胆开创了以往不同的诗文领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二、柳宗元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在政治方面,柳宗元是个激进的改革派,后唐宪宗继位,打压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致使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地方刺史,官至柳州刺史。

在文学上,柳宗元的笔风与他在政治方面上的风格一样,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在思想上,不同于韩愈力辟佛、老思想,柳宗元不仅致力于复兴儒学,还兼通佛学,将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


三、欧阳修

欧阳修继承韩愈的古风理论精髓,撇弃其缺点,在此基础上改良并开创了北宋诗文新的一代文风。

在人才方面,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指导而名扬天下。不仅如此,欧阳修还提携过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张载、程颢、吕大钧等;可谓桃李满天下,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欧阳修可以说是宋朝的第一文坛领袖,他在宋朝的文学地位无人可与之匹敌。同样在官场上欧阳修的地位也位高权重,官至参知政事。

在政治方面,欧阳修早年与范仲淹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于门生王安石的变法虽然颇有微词,但不同于司马光一股脑只为反对而反对,欧阳修比较实事求是。


四、苏洵

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年轻时,终日游玩,即便其长女不满一岁夭折,也不见苏洵有悲伤之情。25岁时,自作聪明的苏洵第一次去应乡试举人,毫无疑问,名落孙山;此次落第,苏洵终于明白到自己的不堪,痛定思痛,开始发奋读书。

或许是为了惩罚苏洵年轻时的荒诞,苏洵屡次落榜,成为八大名家唯一一个没有考上进士的文豪。在科举上的不如意使得苏洵转头培养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

皇天不负有心人,苏洵后来在欧阳修赞赏下,开始名声大盛,为世人所知;而后在韩琦的举荐下,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五、苏轼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里的流量王,其名作是众人中流传最多最广的,唐有李白,宋有苏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比较文学上的辉煌,在仕途上苏轼不同于其老师欧阳修,仕途坎坷;或许正因为仕途的不顺,使得苏轼寄情于山水,美食,文学,我们才得于拜读到那些千古佳作。

因为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屡次遭到贬谪的苏轼被重新启用,官至翰林学士


六、苏辙

不同于父亲与哥哥,苏辙的官做到门下侍郎,为副相。

在文学上,相比于哥哥苏轼豪放华丽的文风,苏辙的文笔趋向于淳朴无华,低调内敛的风格。

在政治上,苏辙依附于司马光,赞同司马光主张尽数退回熙丰时所占的城、寨、州、军的主张。使得朝廷最终同意朝廷最终同意割还西夏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之后在宋廷交割四寨、弃守未决之际,西夏展开大规模的军事侵扰。无耻的苏辙、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却认为是因为宋退让不够,割地不够从而导致西夏人进攻。

一味地退让并没有让西夏人满足,反而得寸进尺,可见其决策毫无意义。此等作为,犹如卖国。

七、王安石

深得神宗的赏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主导了神宗时期的熙宁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广泛地宣传,得到民众的信任支持,正所谓“革言叁就,有孚”。这是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其一。

“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王安石威信不足,轻举妄动,朝中保守党实力深厚且反对声势浩大,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其三,神宗意志不坚定,两度罢免王安石,导致局面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八、曾巩

相对于其他几位文豪,曾巩曝光率比较低,普遍不为人知,可以说是八大家中比较不出名的一个。

曾巩与王安石是好友,二人在思想上比较契合;因此能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为政期间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曾巩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唐家八大家中谁的官职最大

王安石首排第一,位居宰相之位。即便被贬后也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封荆国公。

官职最低的是苏洵,只能做到“秘书省校书郎”,反观王安石刚入官场的第一个职位就是“秘书省校书郎”。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王安石一出场就做到了苏洵努力一辈子才能坐到的位置。

所以说,年轻人要好好读书,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高谈读书无用论。苏洵在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像他这么聪明的人,即便最后得悟,奋力读书,也不过只能达到别人的起点。

韩愈、欧阳修、苏轼与苏辙等人,虽然位至高官,但时间很短,被贬的时间较多。

柳宗元与曾巩的官场生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长期任一州之地的长官。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