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不是讨厌林黛玉?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红楼梦

问题补充: 从书中的哪些对贾元春的描述可以看出来?

点赞1、黄冈市 网友:无感觉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元春真正的出场只有一次,就是省亲一回,也就是说,她跟黛玉还有众姊妹,都只见过这一次,还是在贾府所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所以,根本谈不上元春讨厌黛玉。

元春不仅不讨厌黛玉,甚至还非常喜欢黛玉。省亲一回,她要考宝玉并众姊妹的才学,就让宝玉等人作诗,元春看了之后,对黛玉宝钗大加赞赏。

原文: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由此可知,这一次见面,她对黛玉的诗才是喜欢的,是肯定的。

后来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一首,又得到了元春的高度评价。原文: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从这些情节都可看出,元春至少对黛玉的诗才是非常欣赏的,毫无不喜或讨厌之意。

很多人都会说,元春既然那么喜欢黛玉,为什么没有支持宝黛姻缘,甚至端午节赐礼时宝玉和宝钗一样,而黛玉跟迎探惜三春一样?这难道不是明显的厚此薄彼吗?

如果元春喜欢黛玉,她为什么要通过赐礼表现出自己对宝钗和黛玉的亲疏,甚至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缘而不是宝黛姻缘呢?这其实不能怪元春了。

元春省亲时,已经说了: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可见,生活在深宫中的元春,是不能随意出入宫门的,但贾府之人尤其是贾母、王夫人等人每月都是可以去看元春的,原文说: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细读红楼我们会发现,真正不喜欢黛玉的不是元春,而是王夫人,最终支持并促成金玉良缘的也是王夫人。她是怎么促成的呢?自己上面还有贾母,而贾母是支持宝黛姻缘的啊?

这就牵扯到了元春,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王夫人知道贾母有意促成宝黛姻缘时,就频繁进宫,向元春诉说此事,并表示自己中意的儿媳是宝钗而非黛玉,元春自然会顺从母意,这就有了端午赐礼的分别。

最后宝玉宝钗成婚,也极有可能是元春旨意,贾母自然无法抗旨了,但这不能说是元春不喜欢黛玉,她只是顺从了母亲王夫人的意思,算是尽孝,黛玉宝钗在元春心中,应该是齐头并举不相上下的,比她的几个妹妹都要好。

而且,元春身为堂堂贵妃,能够被选中,自然是德才兼备,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弟弟宝玉的姻缘,或因为母亲的不喜欢,而就对黛玉讨厌起来。说到底,她也只见过黛玉一面,了解都谈不上,何来看不上或讨厌一说?

所以,如果没有王夫人为了宝玉姻缘一事,在背后使力的话,单就诗才甚至品貌上说,元春省亲一回,对黛玉宝钗等人,都是非常欣赏和喜欢的。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点赞2、马鞍山市 网友:苦茶リ

算一算小说《红楼梦》中的时间线,贾元春和林黛玉这对表姐妹,在元妃省亲前根本没有见过面。

在贾宝玉三、四岁左右,贾元春入宫;

在贾宝玉九、十岁左右,林黛玉才初进荣国府。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推,一个身份尊贵的大表姐,去讨厌一个同自己完全没有相处过的小表妹,这从人情上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人情来讲不可能,那么从其他方面呢?

荣国府这个百年的豪门公府,人际关系网错综复杂,林黛玉的存在,就影响某些人的利益。

林黛玉会影响贾元春的利益吗?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林黛玉和贾云春只有两次接触,元妃省亲是一次直接的接触;

端阳节赐礼,是一次间接的接触。

在这两次仅有的接触中,贾元春会讨厌林黛玉吗?

此时,我们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一.元妃省亲中的贾元春,不过就是一个提线木偶,那时候她没空理会林黛玉


读者在读到元妃省亲这段故事的时候,很容易就被那轰轰烈烈的场面所吸引,而忽视了,在那烈火烹油般荣耀背后所隐藏了的悲凉。

元妃省亲中的贾元春有什么作用?

答案异常残酷,那个时候的贾元春不过就是皇家控制的提现木偶,她只能无奈地配合着皇帝,演出了一场闹剧;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族,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准许嫔妃省亲,这本就是个值得探讨和怀疑的问题。

皇帝会开恩允许嫔妃的家人入宫觐见,这是历史的常态。可允许嫔妃回家省亲,这差不多已经是顶级宠妃的极限待遇,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可在《红楼梦》中发生了,而且获得这个恩典的并不止贾元春一人:

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皇帝究竟要干什么?

贾元春生活的后宫,其实水特别深。 在皇宫中,太上皇与皇帝并存,这必然使得后宫中,会出现两股顶级的皇权势力。

别看他们是至亲父子,皇帝就是要唯我独尊,绝不可能允许两股顶级的皇权势力并存。

那个时候的皇帝一定会开始布局,前朝也好后宫也罢,他都要布局逐步掌控。

皇帝一时不敢动前朝,那只能先拿后宫开刀。

荣国府一场省亲,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荣国府内里各种花销,早就被这一场省亲掏空了。


荣国府也好,后宫中其他嫔妃家族也罢,都会为了迎接省亲掏空家底,皇帝就在举重若轻之间,开始了收拾太上皇一派的进程。

这一切贾元春都知道吗?

也许贾元春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因此她只能流着眼泪叹息省亲排场的靡费与奢侈,却丝毫不敢命家人降低标准;

她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代表自己的家族向皇帝表忠心,希望皇帝对整个贾家手下留情。

元妃省亲声势浩大,可其实她不过就是皇帝的一个提线木偶,贾元春自己都不知道,她那浩浩荡荡的随行人中,有哪个是皇帝暗中观察荣国府的眼线……

那时的贾元春能怎么办?

贾元春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让贾宝玉作诗上。她在向皇帝表明,荣国府已经从武荫之属的国公府,正式向书香门第转型。


荣国府男子的未来,都会向文化读书的行业去发展,荣国府之人不再关心朝廷之事,已经属于半隐退的状态了。

那个时候的贾元春,正忙着替整个家族向皇帝表忠心,她根本无暇顾及林黛玉这个小表妹。

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罢,贾元春都只是礼节性地见了一见她们。

林黛玉见贾元春时要行国礼,以林黛玉的修养无论如何不会坏了规矩。

之后,贾元春命姐妹们和贾宝玉作诗,这正是书香门第出身的林黛玉最擅长的事情。

林黛玉可以写出高段位的马屁诗,这一点连贾宝玉都自叹不如。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句诗是把拍皇帝的马屁,蕴藏在了朴素的日常生活中,这句诗绝对能做到,连皇帝看了都会心一笑。


这句诗,是向皇帝表忠心的最高境界,这整首《杏帘在望》,都是林黛玉替贾宝玉所作。

贾元春能做到贵妃娘娘的位置,她不可能缺心眼儿。在贾元春不缺心眼的情况下,一定能看得出,书香门第出身的林黛玉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要加以培养,这姑娘一定能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林黛玉对荣国府是一个加分项,就算不顾及亲情是从利益的角度考虑,贾元春也完全没有讨厌林黛玉的可能性。贾元春极有可能十分欣赏林黛玉,可欣赏是一回事,把林黛玉娶进家门做弟媳妇是另一回事。

元妃省亲礼仪森严、来去匆匆,那个时候的贾元春来不及考虑她亲弟弟的婚事。

而且那一年贾宝玉才13岁,他的婚事真的不着急。

贾元春也好,荣国府也罢,可以慢慢运作、细细挑选,等到元妃回宫后,王夫人的力量开始运作,于是读者就看到了对金玉良姻十分有利的端阳节赐礼。

这说明贾元春讨厌林黛玉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

二.端阳节赐礼,读者看到的是一个懦弱的贾元春


贾元春是一个真诚的女子,她这种人非常不适合混后宫。

后宫需要的,是争强好胜、阴险腹黑、城府极深的女人,真诚这种美好的品行,在后宫这种地方不仅不会受到赞美,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限危险的境地。

因为真诚,所以贾元春的身上很有孝心。

同时因为孝心,也让贾元春没有格局。

贾元春见兄弟,成了贾宝玉的独角戏。其实事情本不该这样。

都是贾元春的兄弟,无论宝玉、贾环、贾琮,哪一个有出息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对荣国府来说都是强大的助力。

因此作为荣国府地位最高的贾元春,无论嫡庶对兄弟们都该一视同仁。

可贾元春呢?

贾元春敢问出这样的话:

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

因为她心里明白,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罢都是女孩子,又都是亲戚,她见了王夫人也不会生气。


可是贾元春的亲弟弟贾环呢?

也许只因为贾环是赵姨娘的亲生儿子,王夫人要同赵姨娘宅斗,王夫人不想让贾环参加这样的大场面,那么贾环只能被生病,而在孝道面前显得懦弱的贾元春,也完全不敢问一句;

也许只因为贾琮是荣国府长房庶子,王夫人要同邢夫人代表的大房宅斗,王夫人不想让贾琮参加这样的大场面,贾元春就同样不敢要求见一见这位堂弟。

在贾元春的构想里,宝玉的婚事有多种可能性,未必是从林黛玉和薛宝钗中二选一。

林黛玉不仅出身高贵、才华横溢,而且有世外仙姝般的顶级容貌,有贾元春和荣国府的扶持,完全可以让林黛玉高攀真正的顶级贵族,为荣国府做后盾和支撑。

林黛玉的身上可以为荣国府带来利益,更使得贾元春没有讨厌林黛玉的可能性。


从元妃省亲后到端阳节赐礼前,这中间有足足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王夫人,完全可以在给贾元春请安的时候,给薛家画一个大饼,以便薛家捞取更多实在的利益。

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

这段文字可以说明,王夫人有同贾元春见面的机会。

于是在端阳节赐礼的时候,发生了同元妃省亲时,完全不同的情况。

元妃省亲的时候,贾元春赐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小姐妹们的礼物,是完全相同的。

可到了端阳节前的时候,贾元春独赐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同样的礼物,而赐给林黛玉和小姐妹一样的礼物。


这就给读者造成了一种错觉,贾元春在暗示她支持金玉良姻。有一些读者也会觉得,既然贾元春选择了支持金玉良姻,就意味着她讨厌林黛玉。

而实际上呢?

贾元春未必想要林黛玉做她的弟媳妇,可这位贵妃娘娘一定看不上薛宝钗。

贾元春的人脉圈都是什么人物?贾元春的人脉圈,必然全部都是真正的皇室贵族,皇亲国戚;

荣国府的人脉圈都是什么人物?荣国府的人脉圈,是京都的中等贵族和真正的世家子弟。

以贾宝玉荣国公的亲孙子,贵妃娘娘的亲弟弟这样的身份,娶一个商人出身的薛宝钗做媳妇,会让整个贵族圈笑掉大牙。

就算薛宝钗就算进了荣国府的门,也混不进真正的贵族圈,人家豪门贵妇的身份高贵根,根本不屑带薛宝钗去玩儿。


在荣国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贾宝玉如果娶了薛宝钗,就算把贾宝玉的社交圈彻底堵死,那就等于毁了贾宝玉。

这样的情况贾元春看得清楚,王夫人也一定能看明白。

王夫人并不想娶薛宝钗这个外甥女做儿媳妇,可她又缺钱,又惦记从薛姨妈身上捞钱,那么王夫人该怎么办?

王夫人干脆让亲女儿贾元春,给薛宝钗画一张大饼。

端阳节赐礼的时候,让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准备相同的礼物。

贾元春会同意吗?

在傲慢霸道的王夫人面前,在封建道德孝道的大棒面前,贾元春这个贵妃娘娘也得后退。

贾元春答应了这个要求,同时也玩了一个心术。


但这等于贾元春,喜欢薛宝钗讨厌林黛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果贾元春真的特别喜欢薛宝钗,完全可以一意孤行,直接给薛宝钗和贾宝玉指婚。

那《红楼梦》就直接结尾,没有以后的故事。那个时候林黛玉就算哭死,也没人敢心疼半分。

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送同样的礼物,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让人家贾元春身份高贵,这就意味着,解释权永远在贵妃娘娘的手中。

王夫人可以在薛姨妈的面前,把这件事情解释成贾元春暗示金玉良姻,以便在薛姨妈那儿榨取更多的经济价值。

贾母不同意金玉良姻,要求贾元春解释时,贾元春也可以把她的赐礼,解释成她把薛宝钗当成了客人,而把林黛玉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对待。

人家贾元春身份高贵,谁敢进宫问问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说贾元春讨厌林黛玉,这是没影子的事。

点赞3、玉树藏族自治州 网友:王与贱民

林黛玉进贾府时,元春已经进了宫。而两人唯一见面的机会,便是元春省亲,那样正式的场合,林黛玉只是和薛宝钗、薛姨妈一起拜见了元春,两人连话都没多说。因此两人几乎是没有什么交际的,元春也就谈上讨厌林黛玉。

但从文中透出的几个方面来看, 两人是有可能惺惺相惜的。

两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真性情

封建礼教对女子的要求是三从四德,温婉大方,最标准的便是薛宝钗的样子。而在元春和林黛玉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她们的真性情。

元春被送进宫,是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的,如同宁荣二公跟警幻仙姑曾所说的:“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因此,送元春进宫,是为了保住贾家荣华富贵的地位。可是我们从元春省亲要以看出,她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政客,也正是她身上带着真性情,才会对贾母等人说出”既送我去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或许,元春后来惨死宫中,也与她的真性情不无关系。

而林黛玉自不必说了,她才高貌美,更是博闻强记,经常怼天怼地,贾府里很多人都被她用典故打趣过,这大概就是读书人骂人吧,不带赃字却能让你哑口无言。林黛玉才高,也从不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便藏拙;林黛玉好使小性子,她也从不掩饰,总会将心中的不满宣之于口。

两人同为有才气的女子

贾元春是作为女史进宫,后来又是因才而选凤藻宫,加封的是贤德妃,由此可见,元春不是胸无点墨的女子。

贾宝玉的才气虽不及大观园的几位姐妹,但是从他几次跟着贾政作诗便可看出,他的才华亦不低。而元春正是贾宝玉的启蒙者,在她进宫前,都是由她亲自教宝玉。

而元春省亲时,也表现出了她对林黛玉才气的欣赏,比如:

原文: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后来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一首,又得到了元春的高度评价。

原文: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至于后来元春端午节时,通过赏赐给贾宝玉和薛宝钗同要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对“金玉良缘”的支持,有两个原因:

  • 第一个原因便是王夫人。

元春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而王夫人一直是“金玉良缘”的忠实拥护者。薛宝钗的性格和处事显然更得王夫人喜欢,更何况王夫人还是薛宝钗的亲姨,而林黛玉虽说名义是她的外甥女,其实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虽然元春自省亲后没再回过贾府,但是王夫人每月是有机会进宫的,在这方面,元春当然会跟王夫人保持一致。

  • 第二个原因是利益。

薛家是皇商,家里有用不完的银,而且同为四大家族之一。而贾府虽尊贵,但是在经济上确实已经开始面对入不敷出的窘境。因此,贾家的贵,和薛家的富,是最完美的结合。为了保住贾府的地位,无论元春身上保留了多少真性情,她都不会妥协。元春连自己的幸福都会牺牲,不要说林黛玉,就是算是贾宝玉去求她,元春也会跟贾府的利益站在同一立场。

因此,从个人情感和好恶来说,元春可能是喜欢林黛玉的,但这种喜欢在利益和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点赞4、吐鲁番市 网友:凉城空巷

很多人在问问题的时候不看前因不看后果,仅凭想象问出一句没头没脑的事来。

我们不禁要问:贾元春哪里看出来讨厌林黛玉?她又为什么要讨厌林黛玉?

贾元春省亲,在参观园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之后,觉得宝玉题的匾额不错,因此,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自己先题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

宝玉小时候是元春手把手教的,宝玉的诗才可以说有元春的一半,对宝玉题匾的肯定也是对她自己的肯定吧。她毫不谦虚地先自己题一绝,除了她的身份在那儿之外,也表明了元春对自己的自信,虽然读者对元春的这一绝高低各有各的看法。让姊妹们题来考考他们,一方面说明元春的兴致不错,二来也说明她喜欢这个。

题过的结果相信看过红楼的人大家都知道: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可以说元春对薛林给出了很高的赞赏。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如果是谦虚的说法,愚姊妹应当也包含元春自己在内。这时候,贾元春对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抱着欣赏的眼光的。而且题完之后,元春让太监发赏,提前准备好的从宫里带来的赏赐宝钗和黛玉甚至是宝玉也是一模一样的。

到这里,元春对宝钗和黛玉完全没有厚此薄彼的做法,除了赞赏还是赞赏,讨厌根本谈不上。至于后来礼物上出山了区别,按照曹公的春秋笔法,中间出了什么样的变故,大家自己去猜。我想,元春虽然同为贾家的女儿,但是她的身份早就与政治挂上了钩,家族的兴旺才是她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王夫人在她面巾前以黛玉身体不佳,不能胜任贾家儿媳的重负,我想这样的理由于元春而言完全是可以听得进去的。即使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代表她讨厌黛玉,或许她心中仍旧很喜欢这位聪明机灵的小表妹,可是,喜欢不能替代理性。理性的现实告诉她该为宝玉作出怎样的选择。

点赞5、安顺市 网友:浮浊浑酒

摘一段原文:贾妃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贾妃听了,忙命快请。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贾妃命他近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竞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席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开宴由由贾母在下陪同。

从以上原文,贾妃就看了宝钗、黛玉一眼,称赞如姣花软玉一般。只是见礼,没过多交涉。

用过饭元妃命传笔砚侍候,择几处最喜欢的赐名。把“有凤来仪”改为“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没见她改出水平,意在去掉玉字。

黛玉答圈诗:

名园筑何处,

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何庆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贾妃省亲回贾府,好像带着使命与偏见。宝钗一会就看出端呢,悄推宝玉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争驰了?于是,绿玉改成了“绿蜡”。

贾妃不喜欢绿玉,绿玉即黛玉也!

贾妃真的不喜欢黛玉吗?黛玉丽质聪慧,贾妃那有不喜欢的道理?

贾妃是要听王子腾的安排,贾妃封妃少不了王子腾的匡助,她要还王子腾的人情!贾妃已陷入政治漩涡,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点赞6、兴宁市 网友:悲与喜。



在省亲那一回里,元春和所有姐妹亲人见面,她是欣赏黛玉的才华的。原文如下——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她欣赏黛玉的才华,是肯定的。

后来黛玉暗地里替宝玉作诗“杏帘在望”,又得到了元春的高度评价。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然而,元春反对木石姻缘。

元春入宫是为了家族攫取更高权势和利益,所以,她认为宝玉的婚姻也应该以家族的利益为重。 而黛玉是孤儿。

元春心知贾母赞成木石姻缘,她不敢公开反对。所以在省亲时把“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隐晦、含蓄地表示她反对。

圆滑世故的宝钗秒懂,因此她告诉宝玉将“绿玉春犹卷”改为“绿蜡春犹卷”。【可惜,糊涂的宝玉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于是,端午节赐礼,唯独宝钗和宝玉的礼物一样。表明她支持“金玉良缘”。


元春反对“木石姻缘”,当然也离不开王夫人的意见,毕竟元春是孝顺、识大体的。她们是同一战队的。

点赞7、信阳市 网友:未始已终



贾元春应该不支持林黛玉与宝的婚姻,但却不至于讨厌黛玉。

在贾元春省亲之前,黛玉与贾元春并没有接触过,贾元春没有理由讨厌黛玉。在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元春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一视同仁的。贾元春在接待众人的过程中,曾经问过“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可见元春待宝钗与黛玉无甚差别。贾元春游览大观园时,命诸姐妹为大观园的一些院落题诗。诗成,元妃看后,欣赏一番,又笑曰:“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言语之间,对宝钗和黛玉甚是欣赏。对他们的赏赐也是一样的:“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并且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的赏赐宝钗与黛玉以及探惜、宝玉、贾兰也都是一样。



直到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章中,端午前夕的赏赐才有了区别:宝玉和宝钗得了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得了扇子与数珠儿。并在不久后的清虚观打醮中,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提亲对象是一个15岁的姑娘。许多人据此来猜测贾元春不喜林黛玉,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元春插手宝玉婚事,与喜欢黛玉或讨厌黛玉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贾元春是贾母一手教养大的,从小生活在贾母身边,与贾母的关系非常的非常深厚。而黛玉是贾母心尖尖上的人,爱屋及乌,贾元春也不会讨厌黛玉。况且元春以“贤德”著称,非常注重伦理观念,她在省亲之时又表现出过对亲情的渴望:“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表现出她对骨肉亲情,人伦之乐的渴望。更不会做有违伦理忤逆长辈的事情。



元春那为什么要插手宝玉的婚事呢,这主要是元春与宝玉的感情非常的非同一般,“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妃之心上念父母年将,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语,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为姊弟,情状有如母子。”贾元春处处以宝玉优先,自然处处为宝玉考虑,林黛虽然人物超逸,文采风流,但无父无母,性格乖张,身体羸弱,不离药汤,实不堪当当家主母之重任。以贾元春对宝玉疼宠,喜爱,对宝玉婚事的考虑必是多方面的。她支持金玉良缘,只是出于对宝玉的爱护,并不能因此就定论为讨厌林黛玉。

贾元春一开始虽然支持薛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但在清虚观打醮后,贾母亮明了自已的观点,并巧妙破解了所谓的“金玉良缘”后,贾元春再没有插手过宝玉婚事。这更表明贾元春对黛玉无厌恶之感。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