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详细分析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大神谈不上,我本人倒是对中国历史兴趣比较浓厚,也读了不少有关于历史的各类书籍,就自己的读书心得说说浅见,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过部落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然后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我们现今所处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明代万历后和清代初期曾经有过资本主义萌芽,但这个苗头在强大的封建社会浪潮席卷之下最终被掐灭了。
最初发始于五千年前,在世界版图亚欧大陆的最东端,在一片林森葱郁的黄土高原上,从一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中诞生了一位天之骄子,他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他率领原始部落最初的一群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开创出了一部煌煌大国先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后世将他与同时期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并列,尊奉为中华民族之魂,自谓炎黄子孙。
黄帝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仓颉发明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个方面的传承打下最为稳定的基础,使其渊源流长从未断代。
黄帝之后中国历史沿着公天下禅让制的轨迹稳步运行,先后经历了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后就到了治洪水铸大鼎划九州的夏禹时期,此时社会发展因奴隶的出现性质发生了改变,产生了阶级出现了剥削,国家雏形显现。公元前二十一世,夏禹之子启接位后废除禅让制,建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中国历史进入长达两千二百多年的奴隶社会时期。
我们不能一见到“奴隶”二字就会对此时期产生反感,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经历的阶段。从远古一路走过来,大多数生灵还是在奉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优胜劣汰就没有当今的文明世界,这一点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诠释。
夏商周三代贯穿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的全过程,夏朝规范了国家的形制模式,商代又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功能及发展方向,包括农耕(出现了以种田为生的农民,狩猎活动逐渐退出中原的历史舞台)、贸易(“商人”这一称谓从商代始)、文化创造(具体就是甲骨文的出现)和军事力量的大规模建制(专职为战争成立的国家军队)。
两周(西周和东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发展达到最顶峰时期,同时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段比较漫长的时期。何谓“封建”?即西周建立,武王分封诸侯制订周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
东周之间的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最为频仍的时期,但它也迸发出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璀璨光芒。老子《道德经》,孔子著《春秋》,孙武子的《孙子兵法》等,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各流派竞相争艳,上演了出出精彩纷呈的历史大戏。
春秋战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化运动高潮和它所展现的高度成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标杆,自此后无论强汉盛唐还是两宋元明清,只有学习借鉴从未超越过。
漫长的奴隶社会随着大秦一扫六合的号角声中彻底埋葬在历史的长河里,秦始皇赢政灭六国废分封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秦朝却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真正具有疆域意识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正式亮相于世界的东方。
秦汉和其后的隋唐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历史符号,在秦的基础上两汉(西汉和东汉)继续向封建社会的最深度迈进。尤其是西汉,在汉武大帝的谋划下,南收百越交趾,北击大漠匈奴,更是向西威服西域诸国打通丝绸之路,为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立下了不世功勋,从此“汉族”两个字成了中国人华夏民族主体里永远忘不掉抹不去的基因。
汉武帝的赫赫武功,从另一面表明了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先天就有不惧压迫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化成一句话就是振聋发聩的历史最强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汉虽无西汉气势,却在一个名为蔡伦的人手里,成全了时至今日仍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它的应用至今还在普惠我们每个人,这也是中华先民留给世界最宝贵的财富。
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最为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期的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一个以原生汉民族为基本盘,吸收接纳其他民族为辅的一个崭新的汉民族即将被催生而出,既是催生必然伴随阵痛,具体到实际就是五胡乱华生民涂炭,这也是历史发展难免付出的沉痛代价。
愈是乱世愈出精品,在东汉未至隋唐甫建这四百余年的时间里,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科学创新方面中国每每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头。文学方面如曹操父子,竹林七贤。在发明创造方面如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祖冲之的圆周率及《大明历》,刘徽开数学先河的《九章算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等,无一不闪耀着令人夺目的光辉。
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到最后必然归结于统一,这是历史的不变定律。隋朝杨坚杨广父子承担了这一历史重任并付诸实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即将迎来最为全盛的时期。
如果说秦朝留给中华民族的最大遗产,是那道如今仍雄踞北方的万里长城,那隋朝与之能媲美的,只能是贯通中国大地南北方向的那条京杭大运河了。
隋朝也步了秦朝后尘,是个只存在三十八年的短命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所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不容抹煞。第一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使国家重归统一苍生能够休养生息。第二是前面提到的京杭大运河,它的开凿,客观上缓解了黄河流域与长江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为后世间南北经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个便捷通道。
隋朝的第三个历史功绩就是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它的出现一举打破了数百年来仕出门阀的政治壁垒,使出身寒门的文人士子能够通过科举参于到政治中,于国于民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以利于封建上层集团的统治。科举制度在以后的岁月里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嗣后的唐宋元明清(也包括与各主要王朝同期并存的辽,金,西夏,大理等华夏政权)一直沿用,直到公元一九O五年才被废止。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最为强盛时期,经过统治集团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各种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贞观之治武周称制开元盛世,使大唐帝国威加四海。疆域空前广大,民众安居乐业,大唐声名所至万国倾服,这种影响极为深远。如今遍布海外各国的唐人街,仍让人津津乐道的唐装汉服,就是中华游子思亲思乡怀恋故土梦回强汉盛唐的最好明证。
隋唐时期也曾是中国基建狂魔的远祖,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最为令人惊叹的是唐都长安洛阳的布局建设,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城建领域方面早已领先世界千年。
为世界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印刷术,它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即启于唐代。隋唐时期的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涌现出了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墨客,为中国文学史在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中凭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盛世过后风光不在,盛极必衰是历史绕不过去一个怪圈。安史之乱的发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繁盛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在这分合间随着唐朝灭亡,中华大地又陷入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分裂状态。各方军阀豪强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坐庄当帝王。皇帝换得勤遭殃的却是黎民,终是天命所归出了个赵匡胤,他最后终结五代征伐十国,好算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原与江南。
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同时期在中国北方还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辽国。它和北宋曾是死敌,两国屡次交兵北宋败多胜少被迫议和。赵匡胤因怕藩镇现象在北宋重演,所以杯酒释兵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这个国策导致了国家从上到下文风盛行武将无能,以致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最后酿成靖康惨剧。
无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还是其后代跑到江南后所建立的南宋,在文治方面确实在历朝历代当中无出其右者。这就衍生出一大批能诗擅词的杰出文人,如苏东坡范仲淹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唐诗宋词还有唐宋散文八大家是那个时代文学领域最深的印迹,这个印迹至今仍深刻在每个爱好文学的人心里难以磨灭。宋代毕昇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明创造了活字印刷,还有沈括的《梦溪笔谭》等为宋代的科技进步书写了不朽篇章。
文治的最终结果是文化兴盛经济发达,从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就可窥见一斑。可是没有武功就如同没了牙的老虎,连猫狗鼠辈都敢去捊虎须,北宋南宋就是这境遇,何况它面对的不是猫狗而是比它厉害的豺狼云豹,其下场自然悲惨至极。
北宋末年,金国崛起先联宋灭辽,然后兵锋一转直指盟友,北宋也随即烟消云散。南宋的命运也和北宋一般无二,先是联合草原上称霸的蒙元灭掉世仇金国,金国没了南宋也唇亡齿寒失去屏障,被人吃掉也是迟早的事了。
随着崖山上陆秀夫背负南宋末帝纵身一跳,辉煌三百多年的两宋最终消逝于历史的烟云中。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最为广大,民族最为众多的,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大哉乾元横空出世。
元朝的前身是由孛儿只斤·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后建立的蒙古汗国,经过多年的扩张与征战,铁木真和他的后代们向西攻入欧洲,打得西欧联军望风披靡。向北征服俄罗斯公国将整个西伯利亚收入囊中。向南灭大理南宋,兵锋真逼越南缅甸乃至印度恒河东岸。向东更是直达大海威吓高丽日本,并在乌思藏和澎湖设置巡检司,正式将台湾西藏纳入中国版图使金瓯无缺。
元朝的全国性政权存在不过百年,但是它第一次将中国古代疆域重新经略,为后续明清两朝的疆土扩张与经营提供了法理依据和借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元朝是个很具有包容性的朝代,虽然元朝统治集团对底层人民压榨的厉害,但其境内生活着众多民族,也信仰的多种宗教。文学艺术方面有与唐诗宋词并齐的元曲杂剧,还有那令人神迷目眩的元青花瓷器。
元代的科技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负盛名的,毕竟疆域大的连丝绸之路都被囊括其中了,这就为东西方文明互通有无创造了方便条件,这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郭守敬,一位天文学数理学的杰出者。
有压迫就有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终于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其中最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明朝的建立者,名为朱元璋。自崖山之后不过百年,在他的号召下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汉家政治口号,并以身做则最终将蒙元贵族赶回了草原。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汉民族全国性政权,历史上对明朝的评价如清朝那般也是毁誉参半。明朝统治阶层利用科举制度塞进了八股文的私货,以此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来有利于自身统治,这就使自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思想体系遭到重创,此举备受后世所诟病。
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也曾辉煌一时,郑和宝船下西洋更是彰显了泱泱中华以德宾服四方的宽大胸襟,值得后世缅怀。明代的文学艺术水平对比唐宋也不遑多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成书于明朝,唐诗宋词元曲明章回,是中国文学史对历代文学水平总的概括。明朝留给后世中国人最好的遗产除了那段明长城之外,还有那被世人称为建筑艺术瑰宝的北京故宫紫禁城。
明代的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等如群星闪耀般辉映着中华大地。
历史的脚步迈进了公元十七世纪,此时西方世界正处于文艺复兴的繁荣时刻,而在古老的东方土地上正战火连天纷乱不已。明王朝政策失当导致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遭受覆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山海关外的东北满洲女真趁势崛起,乘乱进关南下夺取江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上层集团统治的封建王朝――大清,习惯上也称满清。
这个肇始于中国东北白山黑水间一个小部落,最后竟能做到逆天改命夺取全国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奋斗史就是一部草根逆袭的传奇神话,讲起来又是一部书。
清朝是在历史岁月中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那它各方面的历史资料保存的也比较完整,从中我们也能理顺出其发展脉络。从何而来,因何而兴,为何衰落乃至败亡都有明确的历史依据。
清朝统治者中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康熙皇帝了,即位时因年幼受权臣挟制,亲政后又逢南方三藩之乱,西漠葛尔丹作乱,北方沙俄虎视,东南台湾未定。这一件件棘手事都被他以极大的毅力高超的执政手段所化解,同时又廊清了中央版图,留给后来中国一个足够广阔的生存空间,功莫大焉堪称千古一帝。
随着大清康乾盛世的落幕,中国封建社会也走向了未路。彼时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革命,无论经济工业水平已非当初可比。而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统治者们仍在做着闭关锁国,万邦臣服于斯的迷梦,这个迷梦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响终被惊醒。
公元一八四O年对中国历史来说是个巨大的分水岭,以此为界古代中国演变为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社会转变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的,由此后在长达一百零九年的时间里,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苦苦寻求着救国真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梦想无不是寻求救国真理道路上的体现。最后实现这个梦想的非是别人,就是诞生于乱世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我们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看古今知兴替,就能更好的明了我们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图片鸣谢网络,侵权必删)
浩浩荡荡无比辉煌的五千多年中国历史中,中华文明经过不断创新、传承,形成今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文明格局。
龙
夏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共传十四代。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代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干为名,说明当时用天干作为序数已较普遍。夏代的历法,是中国最早的历法。当时已能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夏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东偏北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已知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夏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保存了中国最古的比较珍贵的科学知识。
在夏代,农业文明有较大的发展。《论语·泰伯》载禹“尽力乎沟洫”,变水灾为水利,服务农耕。古文献中记载到的“杜康造酒”、 “仪狄作酒” 、“太康造秫酒”、 “少康作秫酒” 等传说都可以佐证酒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夏商西周时期的酒均为度数不高的粮食酒,并不浓烈。《礼记·玉藻》中记载古人饮酒饮三爵后依然肃静脑明。畜牧业有一定发展,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如有扈氏在甘战败后,被贬为牧奴从事畜牧工作。三代庶民的主食是由各类谷物做成的粥饭。将黍、粟、稷、稻煮成稀粥、浓粥食用,社会上层则多食干饭,偶食青菜。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在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记载。如“禹铸九鼎”和夏后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如在临汝县煤山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中,出土了炼铜坩埚残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长5.3、宽4.1、厚2厘米,上面保存有六层冶铜痕迹。郑州牛砦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特别是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6.5、残高约5.7、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其器形有可能是青铜鬶,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此外,制造木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纺织和酿酒等,在夏代都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有一大批奴隶从事畜牧工作,还有一些专门从事畜牧业的氏族部落。马的饲养得到很大重视。此外制陶业在夏代可能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极为重要的行业。至于青铜器,中国已经发现了二里头文化的铜刀。夏代设有历法官。后人专门整理的《夏小正》,已经被现代的天文学者证实是综合夏代至春秋时期历法知识的古籍,《夏小正》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书中除二月、十一与十二月外,每月载有确定季节的星象(主要是拱极星象与黄道星象)以指导务农生产,另外亦有记载当月植物之生长形态、动物之活动习性与祭祀(亦为物候学之重要典籍)。 由于《夏小正》内容涉及星象与农业赖以使用之历法的关系,对古代天象与先秦历法研究也有相当重要之参考价值。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其经文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以及采集、渔猎等活动。地图的出现,从夏禹治水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高山大河,确定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学会了开渠、分洪、修堤,并且掌握了计算、测量和绘制简单的地图。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是无可怀疑的。商朝的文字是成熟的,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世文字,是夏篆。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畜牧业也有一定发展。并且有了原始文字的雏形,开始有了文字记录。
司母戊鼎
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天文
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366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
商朝数字,看出中文百与千字的演化源头
商朝数字,看出中文百与千字的演化源头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文字
甲骨文
商朝文字-甲骨文(安阳殷墟)(40张)
考古学家从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总之,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司母戊鼎就是商朝冶炼浇铸的,有了天干地支计时法,以及有了十进制等计算知识。著名的甲骨文就是这一时期的文字。
周朝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 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华夏族群的自我认同和命名,始于春秋“诸夏”。“诸夏”之名有西周渊源,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跨氏族的族群观念。
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前1044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王朝,确立了天子这一概念,天子即国家首脑,其实也就是礼制的建立,以后各个朝代都把礼乐作为立国之本,用礼乐教化人,中国的君臣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中国的长子继承等一系列宗法制度也是此时建立的,中国的家族概念也是周朝礼制确立下来的。
秦始皇兵马俑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共14年,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大帝(剧照)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化,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的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儒家被汉朝确立为最根本的文化,之后儒家文化一直绵延了两千多年,控制了“丝绸之路”,夺回了世界贸易的至高点,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今天,一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道出了大汉的无比强大。
京杭大运河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大业盛世”。科技上,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距今1400多年),比欧洲早700多年。刘焯制定《皇极历》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隋朝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整体雕版印刷,造出了各种彩色纸张。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的发明,后发展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隋朝史书记载了最早糖尿病患者尿甜的现象,比误认为最先发现尿甜的ThomasWillis约早千余年。《诸病源侯论》的编撰,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对中医“病因学和“证侯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描述,成为中国第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兴建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及驰道,提升了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
书法珍品(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享国289年,唐朝时万国来朝, 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延续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发展起来令人瞩目的文学--唐诗,书法家辈出,形成著名的唐楷,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清明上河图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共319年。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有人推算,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300美元。 宋朝时期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980年的3710万增至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亦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
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提到两宋科学技术时,人们还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如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在其他方面也有颇多成就,如医学方面,医学从此前的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针灸有了很大的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收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种。 宋朝的历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宁宗庆元四年颁布的《统天历》。该历法由杨忠辅创制。它与现代所测数值只相差26秒,而与现行的公历所采用的数据相同,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只使用到开禧三年。同年又造《开禧历》代替统天历,行用于世45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共98年,最大历史功绩是统一了中国,中央设省,纸币成为流通货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1276年,许衡、王恂、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 ,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军事技术先进,火器发达,蒙古军队是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军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杂剧成就辉煌,景德镇青花瓷、景泰蓝等手工业发达。蒙古的突然崛起尤其是灭宋之后,中国良好的发展态势被扭转了,这是明清之后中国逐渐落后与西方的一个很大原因。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为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276年。明代社会经济发达,农产品丰富,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陶瓷业、丝棉纺业、冶炼、建筑等闻名世界。16世纪隆庆、万历年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 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也有学者指出逾亿 ,也有晚明人口近两亿的说法。
明成祖时期,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11095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医学医药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农学农政
徐光启
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1596年,屠本畯(jù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杰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地理科技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化学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西学东渐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244] 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名著是出自于明朝,火器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无敌的,明朝的气节在古代皇朝中独一无二,明朝皇帝一直奉行着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仰,朱元璋亲自将这些信仰写进《皇明祖训》中,时刻提醒着明朝历代皇帝。是汉人最后的一个正统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汉人最后的光辉时代。
康熙大帝(剧照)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268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逐步落后于西方。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医学,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地理,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农学,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最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1737年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
中国历史极其源远流长,旷古悠久,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多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经过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各民族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今天繁荣昌盛的局面。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自豪自信自立自强!
个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朝历代的发展贡献,主体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一个个的人,而不只是就朝代来泛泛而谈。
下面将分别从思想、政权和外交三个维度来介绍一些对中国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
思想方面,首屈一指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墨子、老庄、孔子。
墨子,“野生工科博士”,拥有——鬼斧神工发明(包括——等)。实践出真知,在纷乱的战火间,墨子通过各种发明,悟出“兼爱非攻”思想:即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以及不要战争。
老庄,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孔子,儒家创始人,主张以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追求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孔子在世时,他的主张始终不能为各国诸侯所用,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后来的秦朝并没有得到重用。
第二个重要时期就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代表人物:刘邦、刘彻、董仲舒。从汉高祖刘邦看上了儒家的“礼仪”,欲以之彰显帝王威仪开始,儒家思想便有了一线生机。汉武帝接受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学由一种社会学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政治学说,即由儒学变成经学,与之前不同的是,经学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众多思想精华,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天子”作为皇帝的专称就是这个时期经学家的创造。经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集权与安定起到了一定积极正面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其开启了儒学谶纬化的大门,将儒学变得庸俗与神秘,并夹杂了诛心的道德强制。
第三个重要时期便是宋朝程朱理学(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影响较小不再赘述)。代表人物: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理学标志着中国思想史由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之后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程朱理学继续秉持着儒家以理治国的儒家基本思想,使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获得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然而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前期,三纲五常的礼教桎梏益形强固,科学时文占据了士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探索和追求新知的创造力日渐迟钝。民主与科学精神难以产生和传播,这些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稳定却停滞的状态。
第四个重要时期即阳明心学。凭借丰富的阅历和不辍的思考,王阳明在儒、释、道之间有了崭新的领悟,他不拘泥于程朱教条,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命题,构筑起阳明心学,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政权方面,武王伐纣冲破了夏商以来的天命观,使中国人从迷信天命与鬼神的世界中开始走了出来,为注重伦理道德的周礼的出现打下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但又二世而亡,昭示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光靠严苛的法律制度。
汉武帝开疆拓土,汉凶之战改变了汉朝一直饱受匈奴欺辱的局面,锤炼了伟大民族的性格。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使整个拓跋鲜卑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之中,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在他的带领下一起投入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中,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才使华夏民族的发展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李世民、赵匡胤政权的建立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文明达到新的高峰,同时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朱元璋反腐的失败昭示着遏制腐败不能光靠酷刑。
外交方面,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中原与更远的西亚、南亚、欧洲、非洲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丝绸之路由此成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最重要的通道,从此再也没有间断,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中国和平友好的价值观,并将各种先进技艺带到四方。
耶律大石歪打正着,这位辽朝曾经的中流砥柱,在辽灭亡后建立庞大的西辽帝国,以期有朝一日东征收复故土。虽没能如愿,却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血脉了留在异国他乡。如今,吉尔吉斯斯坦契丹部落的人仍然保留着祖辈留下的生活习惯,他们依然眷恋着中华大地。
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的历史,它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和保护的文化财富。
中国历朝历代,对中华民族贡献最大的,是清朝。中国至清,人口达到三亿,地域比今天大一倍。GDP是欧洲的双倍。肉多肥美,引狼入室,我们才衰弱下去。
毛泽东才是对中国历史改写了新篇章,贡献最大,谁能比之
他们为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伏羲
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也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统一了华夏各部落。创立八卦,开创天地之先河;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倡导男聘女嫁,中华姓氏文化就此起源;创造文字,结束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记事方式;教导人类打渔捕猎,驯养野兽,提高人类的生产力。
黄帝
上古时期存在三个大部落,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有一天,黄帝率领的部落和炎帝部落打了起来,最终黄帝部落获胜,并与炎帝部落结合成在一起。不久,炎、黄部落又把蚩尤打败了,至此中华大地上只剩下炎、黄两个部落,随着世代繁衍,子孙越来越多,而我们都称为炎黄子孙。
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古代被称为“天纵之圣”,后世统治者也称他为“孔圣人”。孔子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行为规范。古人上学时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而现如今中国或是国外也有很多孔子学院。
秦始皇
始皇即位,横扫六国,一统中国,建立帝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并确立了中国的疆域,何其霸气!在位期间,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还有度量衡的统一,让中华大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政治格局。
汉武帝
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匈奴长期侵犯大汉边境,由于当时汉朝敌不过强盛的匈奴,只能采取和亲政策以免战乱。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于是派霍去病,卫青等名将主动出击匈奴,把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西迁。当时的汉朝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威震西域各国。正是此时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汉人”,军队称为“汉军”,我们也称自己为“汉族”。
隋文帝
隋文帝是一位常常被人忽视的皇帝,但是他的贡献绝对不小。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时期,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在位期间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世朝代都纷纷效仿;开创了古代科举制度的先河,让寒门学子有机会进入仕途;颁布《开皇律》,是《唐律》的基础,中国法制史的一大步。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内以文治天下,劝课农桑,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开疆扩土,攻灭突厥、征服高昌,万朝来贺。最重要的是唐太宗时期国家的开放程度,敢于接受世界上各种文化,让唐朝走向世界,这也是至今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的原因。
朱元璋
元末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打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推翻元朝,并收回了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大明,而朱元璋也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而后平定了西北、西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明朝的建立极大的增强了汉民族的自信,也修复了元气大伤的中华文化。
每个朝代都对历史发展有贡献,我想问对历史特别熟悉的,从夏商周开始能不能系统分析下个个朝代对历史发展的贡献。不是单纯问哪一个贡献最大。
孙武
第一要数秦始皇,他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
第二要数汉代,它一统江山424年,自秦以来它统治中国历史最长。
第三要数宋代,当时的宋代经济上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都城开封人口超百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汉代让中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三分之二!(与秦舆图相比)
还是只有说唐朝了神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