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为什么雍正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都遭到了乾隆的无情打击?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9关键词:乾隆,雍正

为什么雍正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都遭到了乾隆的无情打击?

点赞1、松原市 网友:大号萝莉

首先有个问题,题主所谓雍正宠幸的三大朝廷重臣是谁?这个有点模糊。我能想到的只有张廷玉和鄂尔泰。也许第三个指的是李卫,李卫是善终的,虽然死后确实被乾隆打击了。另外可能就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这二位有点尴尬。被乾隆敲打过,但也不是特别惨。那就都说一下。最主要的自然是乾隆想要自己“当家做主”。另外,乾隆也算古代数一数二喜欢玩弄权术,敲打大臣的皇帝了。


雍正临终,给乾隆留下了四个顾命大臣,就是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以及军机大臣鄂尔泰、张廷玉。这四位是雍正最信任的朝臣,允禄允礼是在怡亲王允祥死后跟雍正最贴心的兄弟,鄂尔泰、张廷玉则是雍正一手提拔进入权力中枢。雍正当然希望他们能继续在乾隆朝发挥作用。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又怎么会一直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但是,既然是父亲留给他的,也不能随便除掉,重要的是找到理由。


第一个倒霉的是允礼,允礼是被小小敲打了一下。乾隆元年九月,乾隆赐允禄、允礼共享亲王双俸,并且免除了他们“便殿召见跪拜之礼”。但后来,乾隆在乾清门御门听政,允礼居然也没有跪拜,坐而论事。乾隆动怒,下旨革去允礼亲王双俸。当然,乾隆免的是允礼便殿跪拜之礼,御门听政是正式场合,允礼确实还是应该正式跪拜。但是,如果乾隆有意,轻拿轻放,训斥两句也就是了,剥夺亲王双俸也是比较丢脸面的惩罚了。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允礼身体一直不好,乾隆三年就去世了,乾隆给他极高哀荣。但因为允礼的儿子早逝,乾隆以幼弟弘曕过继,承袭果亲王爵位。


第二个倒霉的是允禄,与允禄一起还有一群人一起倒霉,这就是著名的弘晳逆案。乾隆四年,原废太子胤礽之子理亲王弘晳有“谋逆”之举,允禄和次子贝勒弘普,以及恒亲王允祺之子世子弘升、已故怡亲王允祥之长子贝勒弘昌、第四子宁郡王弘皎都因为与弘晳“往来过密”受到牵连。结果允禄被革去亲王双俸和议政大臣职位,弘昌、弘普革爵,弘升永远圈禁,弘皎永远停俸。弘晳作为“主犯”最惨,被夺爵圈禁至死,改名四十六,剥夺宗籍。其实,弘晳的罪责也是可小可大,其他人更是没有什么罪证。弘晳逆案是乾隆对这些宗室的一次系统性警告,而为首的除了最具威胁的(康熙的长孙,也是养在身边最久、最喜爱的皇孙)弘晳,自然还有位居首辅的允禄。自此,允禄虽然保留了世袭罔替爵位(当年允禄被雍正指定过继给已故庄亲王博果铎,成为铁帽子王),但从此远离权力中枢,一蹶不振。


第三个倒霉的就是著名的张廷玉了,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张廷玉成为朝中最老资格的大臣。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告老还乡,被挽留,自此开始走上被乾隆嫌弃的不归路。次年,张廷玉再次乞休,乾隆终于恩准,但张廷玉却提出要乾隆给予一道圣旨保证雍正允诺的配享太庙尊荣不会有变。乾隆不满,次日,张廷玉居然没有亲自进宫谢恩,乾隆龙颜大怒,命军机处拟旨让他亲自进宫回话,结果旨意未发,张廷玉已进宫谢罪。乾隆恼怒军机处有人暗通消息,命廷臣议罪,商议剥夺官职,罢配享太庙,乾隆“开恩”,仅仅剥夺了张廷玉伯爵爵位。乾隆十五年,在皇长子永璜去世的丧期,张廷玉又一次不识时务地提出回家养老,被乾隆痛斥,最终剥夺配享太庙资格,贬回家去。后来又因为学生犯罪被牵连,乾隆命收缴赏赐之物,可谓难堪至极。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凄凉去世,乾隆“开恩”恢复了他配享太庙资格。


最后一位顾命大臣,死了也不安生。鄂尔泰,虽然他早已于乾隆十年去世,乾隆二十年,其侄子鄂昌与门生胡中藻卷入文字狱,被处斩,居然也牵连到鄂尔泰,将其牌位撤出贤良祠。鄂尔泰虽死,势力仍在。乾隆此举,意在打击鄂尔泰一党。


最后一位雍正宠臣也就是李卫。李卫官位远不及前几位那么高。乾隆初年,李卫任直隶总督,兼总河。乾隆三年去世。临终前,乾隆还派御医诊治,死后赐予哀荣。但是后来乾隆南巡,见西湖花神庙里立着李卫自己及其妻妾的神像,号“湖山神位”,又引发乾隆不满,下谕说:“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撤像烧毁。李卫已死多年,却被加上了这样的恶评。

其实,乾隆对付允禄、允礼,为的是警告宗室成员绝对服从,不许有异心,处置张廷玉,死后追贬鄂尔泰是打击他们两派在朝中的势力,告诫百官听话。最后对李卫的行为,那是不许有人享有比自己高的名声,用来警告官员,同时也是告诫百姓,皇权至高无上,天下是他的。

点赞2、北海市 网友:冷梦雨轩

庄亲王允禄、鄂尔泰和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但在乾隆时期这三位都被治得很惨,原因很简单:结党营私,政治不正确,这是乾隆最敏感最痛恨的行为,处治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乾隆的帝王驾驭之术。

雍正弥留之际,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佐弘历,这几位在雍正生前都备受宠信。然而到了乾隆当政,允礼在乾隆三年就病死了,反倒是这几个人中最幸运的,剩下的三人都经历了一番折腾,被乾隆玩的不死也脱层皮。

(允禄画像)

先看看允禄吧!

允禄在乾隆四年被削掉了议政大臣等职务,基本已经失去在官场的权威。乾隆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就是允禄和弘皙搞到了一块,乾隆认为允禄是弘皙集权的后台。弘皙是何许人也?

这还要追溯到康熙年间,废太子胤礽在他老爹死后,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幽禁在了王府,眼睁睁地看着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爬到了权力的顶峰。

即将到手的皇位从眼前静悄悄的溜走,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结果郁郁而终了。

但胤礽的儿子弘皙还活着,作为曾经的太子嫡子,弘皙很受康熙的疼爱,和他父亲一样,作为康熙的嫡孙子,他也是眼睁睁看着一个非嫡孙的弘历登基的,心中难免不满。

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弘皙开始到处拉拢宗室力量,此时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庄亲王允禄。这群人长期在一块厮混,妄议国事,还传出些悖逆之语让乾隆知道了。

乾隆对朝臣党争和他的爷爷、他的爹一样的痛恨和敏感,为了把党争祸国的火苗扼杀在摇篮中,乾隆命宗人府彻查了允禄和弘皙,最终治了一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乾隆与弘皙剧照)

弘皙这件事闹得很大,还查到了他大逆不道的行径,主要是他居然私自在自己府中,仿造皇宫内务府模式建立的七司制度,俨然是把自己当皇帝了。

自此乾隆就对结党营私这几个关键词非常的敏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必须斩草除根,鄂尔泰和张廷玉就是在这个地方跌了跟头。

打击结党营私,鄂尔泰集团首当其冲。

鄂尔泰是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终康熙一朝担任的都是员外郎等小官。当年胤禛还在藩邸的时候,曾经找他帮过忙,谁知他钢铁一般的直男性格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然而人有时就是抗不住天命,雍正继位非但不记仇,还特别欣赏他的刚直,对他委以重任,真是命太好羡慕不来啊。

而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安徽桐城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张廷玉这个人处事非常谨慎,了解雍正的心思,博得雍正的倚重,还多次写诗赐给张廷玉。

因此对这两位朝中重臣,在雍正八年的时候,胤禛直接下旨让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

在雍正年间,这两位宠臣就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像张廷玉经过从他父亲开始的几代努力,形成了以张氏为核心的桐城官僚集团。

但是雍正对他二人一直采取姑息养奸的态度,导致鄂尔泰和张廷玉集团明争暗斗得厉害。

对这两大集团,智商超凡的乾隆又怎能不知,但乾隆毕竟比他父亲更加的眼里揉不进沙子,对于满人依附鄂尔泰,汉人依附张廷玉的现象,是绝对不会姑息的。

只是精明的乾隆知道鄂、张势力盘根错节,绝不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

乾隆的策略经过了利用、限制到最终完全铲除的过程。

鄂尔泰有个得意门生叫仲永檀的,乾隆六年仲永檀揭发提督鄂善受了京师富戸俞氏的贿赂,并且俞氏去世张廷玉也送了柬贴,可以看出仲永檀的矛头是直指张廷玉的。之后仲永檀成功检举鄂善,还升了官。

在初次尝到甜头后,他又把矛头对准了鄂尔泰的政敌张照,谁知却反被张照抓住小辫子,告发他把留中密发的机密文件泄露给了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认定仲永檀依附师门,与鄂容安结党营私,明确指出这件事鄂尔泰也脱不了干系。

(鄂尔泰剧照)

之后鄂尔泰连降两级,是乾隆对鄂尔泰集团的一次严重警告。乾隆十年鄂尔泰病逝,但乾隆依旧遵照了雍正的遗愿,赐他配享太庙,算是结果不错了。

老奸巨猾的张廷玉也难逃乾隆的制裁。

比起鄂尔泰,张廷玉是一个绝对的官场老手,很会察言观色。当发现乾隆对自己家族势力心存芥蒂后,他便立刻上疏,请求辞去他兼管吏部的所有职务。

但乾隆并没有同意,因为他还需要张廷玉,只是把讷亲代替他升为首席军机大臣。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以年老古稀为由请退还乡,但乾隆都拒绝了他的请求。但乾隆十四年的一件事惹怒了乾隆,张廷玉担心乾隆不能兑现雍正许诺他的配享太庙的承诺,居然要求乾隆予以保证。

一个臣子、奴才,居然要求皇帝给他立下保证书,乾隆必然心头恼火,况且乾隆答应他后,第二天他却让自己的儿子代替他去面圣谢恩,最终完全激怒了乾隆。

因此乾隆便把张廷玉削去了爵位,只留下大学士的头衔,仍许配享太庙。此时张廷玉完全失宠,乾隆不时就过来找个茬训斥他一番,想要摧垮张氏集团的心昭然若揭。

之后各种理由罢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又因为他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到当时文字狱一个大案——吕留良案,连张廷玉大学士的头衔也一并革去了,并追回之前对他的所有封赏,至此张廷玉彻底垮台。

不过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去世后,乾隆依然遵从他爹的诺言,给张廷玉配享了太庙。

(乾隆剧照)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深谙帝王心术,对大臣的驾驭之术,应在乃父之上,被康熙看中的他确实是不一般啊。

欢迎关注“莫山主说清史”,带给你不同的历史体验。

点赞3、即墨市 网友:太滥情。

雍正帝最宠爱的朝廷大臣莫过于鄂尔泰、张廷玉、李卫和田文镜四人。

史料记载乾隆曾对尹继善道:“汝知督抚中当学者乎,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矣。”

尹继善回答道:“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大局好,宜学处多,然臣不学其愎也。

这是一段经典的对话,而这其中的三个人,均为雍正帝的宠臣。因田文镜在雍正朝便已经去世,故不在此问题的探讨范围之中。

下面谈谈剩下的三位雍正帝的宠臣是如何被乾隆帝一一打尽的。

(一)李卫

李卫是雍正帝的宠臣,自不必说,《雍正王朝》中曾指出李卫是雍正帝的家人,虽然小说与历史存在一定的出入,但李卫为雍正帝所宠信是事实。

乾隆帝继位之时,李卫时任直隶总督,直隶总督虽然是个二品官,但也可谓九督之首了。但乾隆帝对于李卫并不信任,借河道事务办理不善,要求他离任休养。因郁郁不得志,乾隆三年便去世了。

看似并未对其展开打击,实则不然,乾隆二十年左右,李卫的门人彭家屏便因身涉查抄伪稿案而被清理,在处理彭家屏案的时候,乾隆皇帝一直强调其为李卫的走狗等等,可以说,李卫生前没遭到破坏,身后其势力遭到了清洗。

(二)鄂尔泰

鄂尔泰更是雍正帝宠信依赖的大臣。鄂尔泰在康熙朝之时,便因较高的气节而受到雍亲王胤禛的重视。

雍正登基后,随着西南改土归流进程的推行,先后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三省总督,成为西南改土归流的总设计师。

西南事毕,鄂尔泰被召回京,升任内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伯,赐予其伯爵。并与当时的大臣张廷玉并列为满汉大学士,排在张廷玉之前。雍正一朝,对于鄂尔泰的恩赐无出其右。

不过,到乾隆朝时,鄂尔泰死后十年,乾隆借胡中藻案发难,将鄂尔泰撤出贤良祠,鄂氏一门遭到了残酷打压,以致鄂氏后人为官者寥寥无几。

(三)张廷玉

除鄂尔泰之外,雍正帝宠信的另一名大臣便是张廷玉了,影视剧了对张廷玉刻画的较多,人们较为熟悉,虽然他并未担任封疆大吏,但却一直在朝中,伴皇帝左右,为朝中政务鞠躬尽瘁。

乾隆帝对于鄂张两派势力争斗深恶痛绝,但最终保全了他们善终,鄂尔泰去世之时,尚令其配享太庙,入贤良祠。

张廷玉则更为悲惨,尚未去世之前,便因告老一事被乾隆帝痛斥了一番,予以警戒。去世后,其家族姻亲等势力也遭到了乾隆帝的打击。

那么乾隆帝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的行为?

这主要与乾隆帝的疑心有关。

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不同,他是一个好大喜功,极度自我之人。对于雍正皇帝遗留下来的旧臣,特别是倚老卖老的三朝元老,是难以容忍的。

他们虽与清初的多尔衮、鳌拜专权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乾隆帝的专政,所以必除之,乾隆帝内心才能平复。

另外,这也与历来皇帝皆以打击前朝旧臣的惯例有关。

旧臣盘根错节,阻碍集权,同时也可摆脱先皇的为政方略,以大展宏图,施展为政拳脚。这也是新皇帝打击老臣的普遍原因之所在。

乾隆朝之时,朝中最大的两股势力便是鄂尔泰和张廷玉。素有朝中大臣“满洲则思依附鄂尔泰,汉人则思依附张廷玉之说”,可以说两方势力勾心斗角之事频发,如鄂尔泰门生仲永檀任御史之时,便控告张廷玉的手下鄂善;张廷玉的门人更是与鄂尔泰手下势若水火。

也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乾隆才会无情打压前朝旧臣。

点赞4、威海市 网友:你如画

中国古代有408位皇帝,每个皇帝在位时都会有自己的宠臣,这些宠臣在顶峰时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幸运不会永远持续,哪怕是同一朝代都不一定。

历经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出现了不少治世能臣。当时有四大宠臣,分别是李卫、田文镜、鄂尔泰和张廷玉。他们都深得雍正的信任。

先说说李卫,他出身于富商人家,虽是花钱买的官。但是个人能力摆在那儿,雍正即位后很喜欢李卫,他从一个五品的兵部员外郎,最后做到从一品的浙江总督,后来更是任职拱卫京畿要地的直隶总督。

接下来是田文镜,他从康熙时期就在基层,虽是正蓝旗,但他身为监生不受重用。到了雍正时期因为拥护「摊丁入亩」政策深得雍正青睐,随后被提拔至河南山东巡抚。田文镜公正廉明,属于与雍正比较合拍的一个大臣。

然后是鄂尔泰,他虽然20岁就考中举人进入官场,但仕途不顺,四十多岁时还只是个内务府员外郎。后来他遇到了雍正,先是被安排到云南当考官,5个月后直接调任江苏布政使,后来又成了广西巡抚,最后直接以保和殿大学士的身份行使内阁首辅职权。至此,他达到了人生巅峰。

最后是张廷玉,他是进士出身,三朝元老。因为父亲是雍正的老师,所以在雍正即位后享受了优待。张廷玉先后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等到军机处设立,直接是首席军机大臣。他为雍正做了很大的贡献,雍正承诺张廷玉,他在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在古代,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但是乾隆登基后一切都变了,这些人中有三个倒了霉,唯一幸免的田文镜是因为年纪大,比雍正去世的还早,那么剩下三人的结局到底如何?

鄂尔泰和张廷玉的权利大到乾隆都很不安。而鄂尔泰为了讨好和亲王甚至建议把雍正曾经的雍王府赐给他,这让乾隆很不高兴,当场驳回他的提议。鄂尔泰的儿子也不安分,乾隆还当面敲打了他。鄂尔泰死后,乾隆本来没收拾他,但是他侄子犯案后,乾隆直接把他移出了贤良祠。

张廷玉看到鄂尔泰被打压,因为不安便主动请辞,但乾隆不许,又两年,乾隆同意他退休,张廷玉自然提到太庙的事,乾隆就拿出享受配太庙的名单让张廷玉看,问他可配,张廷玉一看名单,多是多尔衮等功高盖世之人,于是,乾隆剥夺了他配太庙的资格。虽然在张廷玉死后乾隆还是允许他进入太庙,但张廷玉已经看不到了。

李卫也活的比较短,他只做了两年官就去世了。但乾隆对他厌恶至极,一次下乡南巡,看见百姓自发供奉李卫,乾隆大怒,命人砸了神像,烧了庙宇。

临终前张廷玉作了一首诗: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归还泥土中,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这世间的权争利斗,满眼浮华,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罢了。

点赞5、高密市 网友:浪客之道

登基之前,乾隆必须处处围着雍正转,对雍正的国策心中并不认可,可还要表现出拥护支持的样子!对雍正的重臣也不以为然!即使不为了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也不会继续重用!

因为乾隆一登基,就变相的否定了雍正的路线!

路线都否定了,自然不可能继续重用改革派旧臣!

一句话,康熙打天下,雍正改革使国家富裕起来,乾隆上台就开始败家!


点赞6、太原市 网友:曼薇。

乾隆想建立自己的班底

点赞7、汕尾市 网友:漫路迷茫

皇帝隐秘,宫庭内幕知晓太多。

功劳太大,权柄太重。

皇帝已经赏不胜赏。

只有死路一条。

范蠡与文仲,助越王勾践,灭吴王阖闾。

事成后,范蠡带西施,奔走江湖,从商营生,成为首富,自号陶朱公。

文仲,不听范蠡劝解,执意辅佐勾践治国。

后被勾践杀害。

汉初名将韩信,战无不胜 ,攻无不取。

大汉王朝建立不久后,由楚王贬为淮阴候,后被吕后杀害。

抗金名将岳飞,功勋卓著。

宋高宗感觉压不往了,伙同汉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

历朝历代如此。

更何况老皇帝时期手握重权的老臣。

新帝刚登基尚可凑合。

一旦江山坐稳,这些老臣必遭迫害。

解铃还须系铃人。

若老皇帝怜悯宠臣,就该在病入膏肓时,将他们全部解甲归田,放野山中,则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是,新帝登基,无原权臣、重臣鼎力支持,江山难稳。

故,此乃悖论。

难以两全。

只能牺牲臣子了。

#凌远长著#

点赞8、衡阳市 网友:北风承欢

一朝天子一朝臣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