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洋务运动时期,为何没有任何列强敢入侵中国?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中国,运动

洋务运动时期,为何没有任何列强敢入侵中国?

点赞1、沈阳市 网友:紫梦风铃

姑且试回答之。

1840年英法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开启了鸦片战争,一战而戳破了天朝上国落后虚弱的表面。但请注意,这一战只是一个局部战役的胜利,而且目的并不是以侵略中国为目的,而是为了贸易,而在当时,由于持续百年来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导致欧洲要从中国扣银子,只有通过鸦片贸易才有所盈利。



无可否认鸦片贸易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但对于英法列强来讲,鸦片并不是其主要倾销的商品,其目的是迫使清政府打开国门,以便将自己在国内积压的工业品倾销中国。

欧洲列强来中国是做生意的,只是这种强盗方式做生意的模式,是当时国际间的主流方式。资本主义野蛮发展的必经之路。

而如果说道占领侵略,对于当时的欧洲,以及技术条件来说,是完全不具备征服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存在几千年的古老帝国的,除非欧洲是一个整体国家,还有可能,但遗憾的是,欧洲是四分五裂的很多个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有能力,有实力征服中国,那怕这个时候的中国羸弱不堪。毕竟彼时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拥有世界最最强大海军,但本身是具备征服以及管理整个中国的实力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时英国在管理世界各地殖民地的政策是十分粗糙的,他们不将殖民地当成本国所有领土,只当成一个可以给本土输血的原材料基地,而在管理上又没有个明确的制度,当时似乎英国本土哪个部门都能管一管殖民地的事情,这就造成了大家为了争夺权力,而无法高效管理殖民地。

而对于中国来说,人口占据世界人口四分之一,英国需要派遣多少官员军队来管理占领区?这必定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加上文化差异之大,就更加没可能了,既然英国不可能,其他国家就更加不可能了。

所以打仗只是为了做生意的特权,并不是为了占领侵略。



所以,清政府搞洋务运动,是列强们欣然乐见的事情,因为搞洋务就意味着中国在适应欧洲列强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样对我改变是极其有利于列强们开拓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和劳动力,4亿人呐,这是多么庞大的市场和劳动力啊,稍微有点商业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以及花费时间和巨大财政人力投入去管理一个永远不可能跟你一条心的土地上的人民,还不如掠夺他们的财富和资源。

搞洋务不但意味着中国的西方化进程有了良好的开端,更加意味着清政府会更加依赖于列强,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将会与日俱增,使洋务运动得以成功,是列强们希望看到的,只要保证欧洲在技术与实力上遥遥领先即可,养一只天天叫嚷的羊,不如把这只羊当成牧羊犬来养,只要本质上还是羊就好了。

所以干嘛要打仗,只要目的达到,战争也只是政治最后准备手段而已,而政治又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对于列强来说,能够通过相对不那么激烈的方式攫取更多的利益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点赞2、宿迁市 网友:探路者

洋务运动时期其实是一个列强入侵中国比较频繁的时期。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是由清朝统治阶层发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不过这场运动只是停留在了技术引进的层面,并没有触及制度性的改革,按照当时的话说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洋务运动最终走向了失败。

这一时期入侵最狠的就当属俄国了。

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外兴安岭地区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侵占了我国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4年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分走了巴尔什湖东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19世纪80年代,又从我国西北划走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俄国人侵占我国的领土有1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四川省。

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后,俄国人还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一度将新疆纳入了其所谓的“浩罕国”,后来还是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清军千里出击才最终击败了阿古柏,收复了新疆。如果没有左宗棠,如今我国的版图恐怕在西北角要缺上一大块了。

其次还爆发了著名的中法战争。1883年,法国为了将越南变为其殖民地,与清朝发生了武装冲突(越南是清朝的保护国)。后来冲突逐步扩大,由此引发了战争。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一度将战火烧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终清朝在冯子材等一批将领的出色表现下,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等一系列胜利,使法国遭遇了军事上的失败,才不得不与清朝和谈。但清朝即便是胜了,也仍然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将越南拱手让给了法国。

而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的则是甲午战争,整个清朝被彻底打回了原型。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争夺朝鲜的保护权。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成为了一个近代化的国家,崛起的日本要对外扩张首先就要占领朝鲜,而当时朝鲜受清朝的保护,于是日本就将战争矛头对准了清朝。

这场战争说多了都是泪,海战方面,清朝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在这一战中被打得全军覆没。陆战方面就更不给力了,清军一路被日军从朝鲜驱赶到了东北,甚至占领了辽东半岛,后来日本还出兵攻占了山东威海卫,一度遏制了整个渤海湾。

最后清廷无力再战,与日本签订了极为屈辱的《马关条约》,赔偿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亿两白银。清朝在30多年洋务运动所积攒下来的那点家底,一次性在甲午战争中赔了个精光。

▲甲午战争,把清朝30多年的洋务运动给彻底打回了原型

所以从事实来说,洋务运动期间清朝并没有真正地强大起来,列强也不是不敢入侵中国,而是经常入侵中国。清朝也没有真正地抵御外敌,每次在列强入侵的时候都让列强占到了便宜,很多时候还让列强占到了大便宜,列强不入侵清朝还入侵谁呢?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的失败就在于,学人家的没好好学,学了一点就飘飘然起来,自以为只要把西方的技术引进来从此以后就能“师夷长技以制夷”了,但实际上还差的很远。

我们的近邻日本,同样是学习西方,日本人就学的非常认真,该怎么搞就怎么搞。

就拿陆军的建设来说,日本陆军学习的是德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近代化军队体系。首先是建立了专门的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培养近代化陆军军官,军校中的教官不少都是从德国高薪聘请而来,学员在军校里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军事理论和技术,之后就成为了军队各级的指挥官。而清朝直到1902年,也就是甲午战争之后才创办了第一所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在军队编制上,日军采用了西方的军队编制,以师级单位为基础,组建了6个陆军师团,每个师团一万多人。而清朝在甲午战争时期的陆军,最高编制还只是营级,每个营300-500人不等,往往一场战役下来,清朝是几十个营同时出动,指挥官在指挥的时候就要一下子指挥几十个单位作战,这种指挥就往往会非常混乱。而反观日本,编制以师团为主,师团下属2个旅团,每个旅团4个联队,建立了有序的层层指挥的体系,这样的编制体系在作战的时候相对于清军的编制,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在作战体系上,日本建立了参谋本部这样的机构,就相当于西方的参谋部,在战争时期日军就能够通过参谋本部统筹所有的军事资源用于作战。而清朝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指挥体系则非常地混乱,往往一场战役下来,有淮军系军队、湘军系军队、盛军等各种派系,指挥的时候自然是淮军指挥不动湘军,湘军指挥不动盛军,没有统一的部署协调,军队往往就如一盘散沙;

在战备体系上,日本很早就制定除了完善的国民动员体系,在战争爆发的时候除了上战场的军队,国内还有一支庞大的预备兵员体系。当部队在战争中出现损伤后,预备兵能马上赶赴战场替换损伤的部队继续作战。而清朝的部队采用的还是募兵制,也就是各营自行招募兵马。在作战的时候,如果部队遭受了损失,就只能自行招募士兵进行补充,所以对于当时的清军将领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愿意与日军死战,因为一旦死战自己就损失大了,部队给打光了国家是不补充的,这样一来自己就会面临失势的局面,毕竟部队就是他们的政治资本。所以遇到激烈战斗的时候,很多清军将领就出工不出力了。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平壤战役,本来与日军势均力敌地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时候主将叶志超直接逃命,导致平壤的清军全线溃败,其实叶志超逃跑就是想保全实力。

从以上我们就能看出,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只不过是一支装备了近代化武器的旧军,而日军则是一支真正的近代化军队,当双方遭遇的时候清军就只能被日军给碾压了。

陆军的建设只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一个方面,在其他方面比如海军的建设上也非常类似,清朝的北洋水师只是一支装备了近代化军舰的旧式军队,除了武器以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败给了日本的新式海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军队建设是如此,政治、经济上的建设也同样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做出多少改变,也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下搞了30多年,本来以为能走向强国之路,结果最终却是一地鸡毛。

点赞3、铁岭市 网友:粉黛眉宇

谢谢邀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所遭遇的列强入侵,除了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之类属于是刻意的侵略外,其他西方列强挑起的战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前提原因在先,多数是因为经济利益受到威胁,或者清王朝不守国家间条约而引起,而入侵中国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让清王朝在贸易或者遵守国际法等问题上让步就范,真正纯粹为了侵略而侵略的事件并不多见。

而清王朝在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血的教训后,对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渐渐有些懵懵懂懂的认识,尤其再加上清王朝开始向西方国家派出使节,增加了外交沟通的管道。所以18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后,清王朝对于类似国家间条约等国际法的遵守,基本上做到了循规蹈矩,在国内严格避免类似教案等涉外纠纷的发生或扩大,对外则基本遵守着和列强签订的条约。

西方列强当时在中国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和政治影响力,既然清政府保证了其在华的利益,列强也就没有必要动刀动枪。

点赞4、丽江市 网友:初衷是你

洋务运动时期,为何没有任何列强敢入侵中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李鸿章剧照)

洋务运动时期,其实是有列强侵入中国,只是没有大规模的行动。清朝这个时期,陆续的发展经济,发展军事武力等,都有着明显的提升。那么这个时期为什么出现没有列强敢大肆侵略中国?说到这里首先从洋务运动讲起。

李鸿章等人极力追求议和

此运动主要是清朝皇亲国戚恭亲王带头,在由汉族人为代表的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与张之洞这些人,并在富足的东南沿海一带掀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前后持续了将近30年,前期随着恭亲王在朝廷中的威望慢慢被削弱,还有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去世;洋务运动中后期,由李鸿章与张之洞掌权,进步的说明当时的洋务运动是有汉族十大夫集团掌控。

由于是学习西方的科技技术,因此会和西方列强打交道,当时主要是汉族士大夫集团为代表去掌控,还掌握整个清朝的经济财富,也就是说与西方列强国家建立一定的关系。从经济、朝政等都有着交际关系,那时梁启超还说洋务运动其实就是李鸿章和日本人打交道。

从洋务运动来看,第一关入侵的入口便是东南沿海一带,所以李鸿章就对此入口,极力的作为重要防守要塞。一旦这个入口被打开,那清朝就会受到无法估量的情况,进而东南沿海的经济财富也会受到损失。

在甲午战争之伊始,李鸿章一直主张防守不战,因为在武器不及的情况,不要打无把握之仗。如果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一旦出事,清朝的半壁江山可要岌岌可危了。

(北洋海军,参考图)

众所周知,八国联军兵临城下北京城,清朝东南当时没有什么军力,李鸿章等人竭尽全力的避免这一带的饱受战火。后来还是用议和的方式解决,李鸿章怕列强国家进行瓜分清朝。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让列强国家不敢大肆的侵略清朝。

军力有所提升

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所用的经济力量,建设了很多强大的军事武力;还对军队进行整编,有配备了新式的武力装备,那时清朝的整体战斗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北洋海军,这支军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北洋海军在世界上排名第七位。这样的一支军队,让列强有些顾忌,清朝的武力得到全面的改变,之前用大刀与长矛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

有了这些武力装备,西方列强国家不敢轻举妄动,最明显的是清朝的军事武力得到大大的提升,缩短了与西方列强国家的差距。虽然在后续看来,战斗是不怎样的,至少可以吓到了一些列强国家,让列强国不敢动清朝。

经济有所提升

在清楚晚期,虽然出现了国力下滑,造成整个清楚的经济在下降。然而在洋务运动时期,在李鸿章等人的带动下,清朝的经济保持急速的增长。还大力的修筑公路与铁路,以及投资建工厂,使当时的经济焕然一新,这个时期的发展,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恭亲王剧照)

尤其是在南方一带,发展的特别快,当时有人猜想,如果照这样下去,清朝将进入工业发展时期,缩小与西方的差距。正是这些,才让西方列强不敢轻举妄动,清朝的整体经济实力在不断提升。

列强国没有太多的时间

在洋务运动时期,西方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欧洲出现经济萧条。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对西方打击非常之大,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忙着对付国内的情况,更没有时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因此这也是根本原因所在。

这次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日本,可是日本最终克服了,后来发生了甲午战争,这样彻底的打破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如果没有这次甲午战争,洋务运动还将继续发展,那清朝的国力势必再度提升,后续就不知道会怎样了,可惜没有实现。

总之,洋务运动时期,从李鸿章等人极力追求议和,到清朝经济、军力都有所提升,以外列强国家更没有太多时间。这也是清朝这个时期整体的进步,更是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所付出的功绩。

文:长城说历史

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欢迎吐糟。

点赞5、临夏回族自治州 网友:周树森。

第一,洋务运动时期,确实列强入侵中国少多了,但是并不是没有,而且也不是因为不敢。70年代边疆危机,中国的西北、东南和西南同时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且就在这个时间段,日本成功在朝鲜半岛打下了第一个基础,为后续吞并提供了条件。

第二,洋务运动在军事层面虽然有些成绩,但是和帝国列强相比,实在还是有些差。这一点当时其实中国的早期维新派知识分子看得很清楚,而且基于洋务派的内斗,这里面问题是很多的。

第三,这一个时期,也是列强们在世界各地瓜分运动正进行如火如荼,这里面主要是对非洲的争夺,吵得很厉害,这样一来也让列强在中国稍微暗淡一点而已。

所以说我们看到日本对中国发起攻击,甲午战争很快就能看出问题。

点赞6、哈密市 网友:娇软甜伤

哈哈哈哈……你充当的仅仅是猎物角色呗![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猎食者忙着争霸权呗!

点赞7、大兴安岭地区 网友:花海泪。

这个问题只要看看搞洋务运动是一些什么人就明白了。

洋务运动一开始是以满族皇亲恭亲王奕?牵头,汉族士大夫集团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具体执行在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掀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改革运动。前后持续30多年,随着奕?在朝中失宠、曾国藩和左宗棠早逝,洋务运动在中后期的领导权便由李鸿章、张之洞掌控,也就是说在洋务运动汉族士大夫集团占了主导地位。

既然是学习西方,那就免不了和列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汉族士大夫集团获得并且逐渐掌握了全国的财富,换句话说也就是和列强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利益交集。既然是彼此之间有了政治、经济利益交集,战争也就没必要发生。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启超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在和日本人打。因为洋务运动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在近代一直是列强入侵的第一关,并且是无险可守。李鸿章当初一再要求海防重于塞防,就是担心一旦将来和列强开战,东南沿海财富之区将会受到战火荼毒。而在甲午战争之伊始李鸿章一直主张固守不战更是认为在器不如人的条件下必然是无把握之仗,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么东南半壁也就岌岌可危了。

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何会出现清王朝自三藩之乱后最大的一次地方公然对抗中央的事件——东南互保,正是因为李鸿章等人竭尽全力以避免这一地区饱受战火荼毒。后来的停战议和为什么美国、英国要极力阻止列强瓜分中国,就是担心他们在中国的市场被瓜分,而这点也被李鸿章看在眼里,纵横捭阖,最后避免了中国惨遭瓜分的浩劫。

所以说,洋务运动期间列强不是不敢打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打的问题。

点赞8、安康市 网友:完美情人

认真读一下历史,洋务运动期间也是有列强入侵的,但为何没有大规模的入侵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各列强已经取得了相应的利益,并且这也符合当时各列强的利益。

二,洋务运动需要机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师夷长技……”,各列强都希望当这里的那个“夷”,当了之后可以消化产能,保证就业,获得经济利益。

三,这时候大家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期。

点赞9、普兰店 网友:叽哩咕噜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但是也有一点瑕疵。洋务运动期间,中外战争确实比较少,但是并不意味中外没有战争。比如,洋务运动期间中法之间曾经爆发过中法之战,甲午战争其实也算在洋务运动期间。这一期间,不是列强不敢入侵中国,而是中国和列强处于相对和平的一段时期。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清朝内部洋务派掀起的一次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开始19世纪60年代,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挽救危亡的清政府,同时达到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使得中国走向富强,却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的军事力量和国力大大增加,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号称远东第一强国。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当时的中国似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段时间也被称为“同光中兴”。这段时候清政府内部没有多少内患,外面可以打败强敌入侵,而且当时的光绪皇帝表现地也算年轻有为。这段时间确实是1840年以后,清政府最安定繁荣的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这段时间,中外战争相对较少。

首先,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和外国势力勾结,相互合作。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满足了西方列强的要求,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付出更多的权益,割让了更多的领土。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表现非常满意,清政府也表示臣服。所以中国走上了公开勾结的道路,联手绞杀了天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放下刀戈,开始了所谓的“共同发展”。

其次,这段时间西方列强忙自己的事。这段时间,西方列强在进行工业革命和或者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美国在这段时间刚刚经历南北战争,美国国内急需恢复国内经济生产。美国这段时间一直在疗内战的伤痛,进行工业革命。美国恢复国力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美洲后院,美国力求把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各种国内矛盾上。俄国的国力相对较弱,仅凭俄国一国之力也未必能击败清政府,所以俄国在新疆问题上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德国的主要精力在欧洲和非洲,还没有把精力转移到中国。意大利也刚刚完成统一,国内力量非常薄弱,意大利的国力难以和清政府抗衡。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大帝国。清政府已经满足了英国的要求,满足了英国商品输出的需要,英国也无需发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国国内也发生了内乱,第二帝国建立。德国统一过程中,又打败了法国,推翻了第二帝国。法国是这一时期不甘寂寞的国家。法国为了占领越南,挑起了中法战争。法国在中法战争中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法国的海军击败了福建海军,法国陆军却败给了清政府陆军。中法战争等于打了一个平手,当时世界上能和法国打成平手的国家又有几个。

第三,清政府的国力在增加。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的军队经历了磨炼,战斗力大大增强,清军的武器装备也大大加强,尤其是李鸿章的淮军已经实现了火器化。清政府经过洋务运动,国力也在把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了8000万两白银。最重要的是清政府大体掌握了近代国际关系规则,也大体熟悉了近代战争方式。清政府抵御列的能力在增强。中法战争中,清政府打退了法国的入侵,和法国打了一个平手,迫使法国茹费里内阁倒台。左宗棠打败了阿古柏的入侵,挫败了俄国占领新疆的企图,收复了新疆绝大部分领土。清政府又挫败了日本企图占领台湾的迷梦,虽然付出50万两赎台费,却保护了国家统一。也就是说这段时间西方列强不是没有侵略中国的想法,只是他们不敢大规模入侵,只是小打小闹。

洋务运动期间中外战争相对较少的原因,既有客观上有力的国际环境,也有主观上清政府实力的增强。小编觉得维护国家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有利的国际环境,更应该依靠自身力量的强大。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敌人才不敢随便入侵,才能打退一切敌人的入侵。

点赞10、黄南藏族自治州 网友:花房乱

诚邀,如题。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近代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炸开了。从此以后数十年,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血雨腥风,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然而洋务运动期间,列强却出奇的安静,不约而同的在中国销声匿迹起来。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两点



其一,清政府自己的原因。

大家知道,清政府在道光之前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对称霸海洋的大英帝国从不正视。结果鸦片一战,八旗兵勇的弓马骑射显然不是英国坚船利炮的对手。而洋务运动,正是清政府痛定思痛,实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善军备的时候。这时候的大清士兵虽然战斗力仍然不强,但是已经抛弃了大刀拿上了热武器,这是一个质的改变。列强原有的巨大优势不在,自然要投鼠忌器,只要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乐的清闲。这个情况直到大清那号称世界第九的北洋海军被日本打垮后才得以改变。

其二,列强发生了内乱。

洋务运动盛行的时间是在1860到1890年这三十年。参照这个时间,欧美主要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正在遭受经济危机的肆虐。这对于列强的打击很大,很多国家都努力在应付国内矛盾和安抚殖民地,因此根本无力发动更大规模的入侵和战争,所以这也是很大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点赞11、玉树藏族自治州 网友:妖与兽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是错误的,辛酉政变之后,为了平中国、敌外国,清政府实行了自下而上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时间为1861年至1895年,在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列强真的没有入侵中国吗?

1864年新疆爆发了反清的武装起事,阿古柏在沙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公为钦差大臣,到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领土。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犯台湾。同年10月,清政府与日本签台订《台事专条》,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50万两。

1876年英国利用“马嘉礼”事件对清政府提出了侵略要求,同年9月李鸿章在山东烟台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

1883年爆发了中法战争,法国军舰炮轰马尾船厂。清军将领冯子材在镇南关痛击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到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其结果是导致了法国茹费里内阁直接倒台,但是此战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法国的势力从此入侵到我国的云南、广西。

点赞12、烟台市 网友:凉卿未归

无知!如果想为满清洗地就是无耻!

洋务运动开始:

日占硫球

日侵台湾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之战

德强占胶州湾

俄强占旅顺口

法强占三门湾

……

八国联军进京

……

百年国耻能洗白?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