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总感觉语文考高分很难,想提高也无处使劲,大家是怎么做的?
我是语文老师,擅长提高各类语文弱科生的成绩,我的做法是每天坚持做到“五一个”,看完你会发现,这套做法真的很实用,很有效。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何那么多的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原因不外乎这些——积累少,从小没有培养语文素养;对语文兴趣不足,内心有抵触;对语文成绩期望值不高,有“差不多”心理;急于求成,容易半途而废。
以上这些表现,让各个学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乏善可陈,尤其是高中生,甚至是痛苦不堪——学不好,又不能放弃。
针对以上情况,我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五个一”语文学习法。学好语文的“五个一”,做起来很简单,但效果却非常好,这五个一具体如下——
1、每天赏析一首古诗词
如今的学生惧怕语文,主要是古诗词读不懂,特别是诗词鉴赏题目,完全是一头雾水:诗歌读不懂,主观题答案怎么写,都和标准答案相去甚远。这样的结果非常打击学生,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积极性。
问题的根本在于读不懂古诗词。虽然有很多读诗词技巧,但你会发现,如果没有足够的诗词阅读积累,再好的技巧也无济于事。所以,先从读做起,恶补并没有好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持之以恒。
那么,每天一首,花个十分钟左右时间,做到不间断。如果哪天时间充足,多赏析几首未尝不可。读得多了,就会有语感,就会有积累,再去面对那些题目,就会从容而有自信。至于要读多久,我的建议是一直读下去,读到高考前。
2、每天阅读一篇文言作品
和古诗词一样,学生对文言也可以用惧怕来形容。基础差的学生,读文言犹如天书,完全不知其意。究其原因,首先和最初的文言学习习惯有关。比如不主动积累实词虚词意思,过于依赖翻译,不去体会文言作品的艺术魅力等,都使得文言学习一开始就变得很痛苦,今后只会更加痛苦。
我曾问过刚上高一的学生,有谁在课外主动读过文言作品(此时把《三国演义》也算成是文言的)?全班50个学生,居然只有两个学生,这还是重点班,普通班情况可想而知!
其实,只要主动读起来,文言远没有想的那么枯燥乏味。因此,还是要在积累上下功夫。除了课文,每天读一篇文言作品,一开始可以读些非常简单的,篇幅短小且有意思的内容,比如《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进而过渡到《史记》等传记作品,再到《古文观止》,循序渐进。下边这个版本的《世说新语》就很好,推荐给大家。
需要注意的是,要读原文,而非翻译;要通读全文而非随意挑选某部分。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每天每天,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方才会有效果。
3、一周读一篇小说和一篇散文
这个小标题有三个“一”,之所以不是每天而是每周,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尤其是高中生,要每天读一篇散文小说显然不现实,那么,一周读完则是可以的。这里涉及到对现代文的阅读,务必要坚持的原则是:经典。
因为可供读的作品实在很多,而时间又有限,只能优中选优,散文要各种类型的都读,小说读短篇,长篇大部头放到假期。如果是高中生,《语文读本》是需要认真读完的,然后再去做课外拓展。
4、每天集中记一次成语,数量1—3个
成语是高考语文的必考点,可见成语的重要性。其实,大量积累成语,不断研究成语,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捷径,因为成语中有文化、有历史,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积累成语,可以把它看成和记英语单词一样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每天都要记单词,那也应该每天都记成语。每天不需要记很多,三个以内就好,贵在保持效果,然后每一星期复习一次。如果在记住意思的同时,还能造句,记忆效果则更好。
5、每天做一次语文小练习
如果说以上四点都是积累的话,这第五点则是具体练习。现在的学生,一边在抱怨语文成绩低,一边又不花时间练习,能主动每天坚持做语文练习的学生,同样少之又少。这里面也有客观困难,本来时间就紧张,要连着做几个阅读,不太现实。为此,可以每天做小练习。
所谓小练习,就是用时在十分钟之内,题目单一且完整,比如各种语言运用题目,文言翻译,论述类小阅读等。语文题目得分低的重要原因是,解题不够熟练,缺乏像数学那样的系统训练。如果能坚持语文练习,准确率必然有大幅提高,考高分也就不是难事。今年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同学,高考语文146分,令人惊叹,可见她的解题水平有多高!
这“五个一”组成一体,是为语文学习的初级体系,它的特点是用时少,操作简便,化整为零,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古诗词、文言、成语、小练习,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每天的早读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整体学习量不大,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任何学生的语文水平都会有提高,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难拿高分的,数学英语 140以上的比比皆是,但是语文140以上甚至130以上都是凤毛麟角。语文不能纯看成一门文科去感性的学习,一定要把语文逻辑化。
语文高考分两大部分,阅读和写作
阅读包括现代文部分和文言文部分,各占35分。写作包括语言文字运用20分和作文60分。下面逐条分析各个题目应该如何准备,不但有效而且能快速提高成绩。
阅读逻辑化
现代文阅读来源于现代文学著作和网络短文。每套试卷虽然文章不同,但是出题逻辑是相同的。阅读题目的文章作者都不一定能回答正确语文考试的题目。除去选择题,主观题并不是让考生任意发挥,很多学生文学修养很高,但并不一定会做题。把近几年语文高考卷的阅读题放到一起去比较,把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句整理出来熟读背诵,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试卷的逻辑都是一致的。
文言文阅读考察基本功,除了古诗词的默写需要牢记以外,文言实词虚词用法也需要掌握。只要是把课本上的文言文熟读背诵,里面每个字词的含义都能理解清楚,文言文是很容易拿分的。
诗词鉴赏是最难的题目,但是也是有逻辑的。还是同样方法,拿出三年各地高考卷,把诗词鉴赏放到一起总结比对,你会发现所有的诗词就这么几个类型,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借景抒情,总不过就那么几个点,把这些典型的答案背下来,结合诗句一套,妥妥的高分。
语言文字运用逻辑化
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考察考生的逻辑,不管是填适当的语句还是缩写,都是考察考生的逻辑。比如缩写段落,需要如何言简意赅的提炼,都是有逻辑的,哪些词句需要保留,哪些需要省略,做几套题目一总结,直接满分拿到手。
作文逻辑
高考作文90%的同学会写议论文,常规的五段式写法。开头一段,中间三段论据,最后一段结尾。
开头和结尾,背一些排比句,形成模板往上套。中间三个论据背上近年来50个感动中国的案例和颁奖词。
开头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
把幸福换成作文的话题,中间的几个句子可以适当的替换,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开头
中间三个论据:感动中国事例和颁奖词(以2017廖俊波事迹为例)
事 迹:廖俊波出身普通家庭,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廖俊波经历的岗位,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连续3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
颁奖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进心里。
背上50个任选三个,把事迹和颁奖词写进一段,适当修改,不但新颖而且语言优美。
结尾
如果选择安逸,生于纨绔的巴金,又怎能痛彻人生,挥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选择安逸,身陷残疾的张海迪又怎么会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练习针灸;如果选择安逸,古稀之年的谈迁,又怎么会重写一部《国榷》。
把中间三个案例的名字和点评套进去,一个非常完美的假设型结尾。
开头和结尾用模板,中间三段用感动中国事例和颁奖词,拿不到55分只能说神仙也救不了了。
按照逻辑化的思维去学习语文,130分是没有问题的。即便语文基础不好,按照正确的方法,也能保证高考拿到120分以上。
语文好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从小语文就好,中考预选沾了语文的光才顺利过关,高考语文又考了全县第二,现在又当了20多年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中高考都有超过138分的,我来谈谈我的建议:
只有一个关键:听说读写思,结合起来学,尤其是要把“思”作为学语文的中心。举例来说,很多学生从小学古诗词,只会机械记忆,背诵默写很拿手,作文、说话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便做不到了,原因就在于“学而不思”;再比如说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看了很多课外书,阅读理解和作文还是不行,原因仍然是只读书不思考,看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边看边想,与自身实际联系,去思考看到的内容可以用在哪里,除了某一个地方有用,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还可以怎么转化一下、丰富一下、完善一下、辩论一下。
语文是语言类科目,离不开动口,不能学成了“哑巴语文”。一方面是要放声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要大胆地说,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干净利索,训练逻辑。默读于语文是输入是积累,朗读和说话则是输出是检验,同样必不可少。一个说话胆怯,读书磕巴的人语文再好也好得有限。
语文是文字类科目,离不开动笔。从一开始的生字识记、组词造句到片断练习、篇章写作,都需要勤加练习。不能光在脑子里想,光在嘴巴上说,要把它写到纸上来。把自己纷扰繁杂变幻莫测的思绪聚拢起来、组织起来,再用文字还原出来,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迄今仍保持着每天不少于一千字的练笔,写起来仍然时常感觉词不达意、句不由心、文不对题。
我觉得还要明确一个认识,语文好还是语文考试成绩好?
许多人认为语文水平就是语文考试的水平,成绩就是水平的唯一体现。这是对语文的认识误区。
语文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思维能力,敏捷还是迟缓?严谨还是疏漏?灵动还是僵化?多元还是单一?比如口头和书面的交流沟通能力;依赖于理解性阅读的学习能力;通过说话或写作输出个人观点、见解的表达能力,等等。当然,也包括在语文考试中拿分的能力。
简单来讲,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一个道理或一种情感,能不能想清楚、说明白、写透彻?这是语文的“道”;而考一个理想的高分,则需要紧扣评分标准,按照答题套路,多做模拟考题,形成固定模式,这是语文考试的“术”。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沦为只求术了。而羡慕语文好的人其实羡慕的是他们会考试罢了。 这是语文老师的悲,也是语文教育的痛。
本人小学语文老师,儿子中考语文满分。我来谈谈我的方法和儿子的学习方法。
小学语文给孩子们奠定了的是基础,是兴趣。
先说说基础。
(1)字词关必过。
孩子们每篇课文的生字词需要听写的一定不能抄写。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写错别字。把好这一关孩子的语文受益无穷。因为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对生字词的重视度,长期这样做,也培养了孩子对字词的敏感度。所以高考作文中一个错字一分,可以避免因为错字而失分。
词语意义的明了,就小学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准确理解,而不是似是而非的蒙。这样必然要有一个好受益终生的好习惯,那几那就是查字典!多翻看字典,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说中高考,就是公务员考试,我们看到的语言考试大部分选择题都是盘旋在对成语四字词语的在语境中的正确理解。所以,一定要注意学以致用。不是积累下就可以了,而是要学着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使词语的正确用法在你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然后活学活用。
(2)阅读的培养。
阅读的培养,首先来自家庭的影响,上小学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倡导下,孩子们互相的影响。孩子们常常是看到你看这本书,他也想看看,这样,互相看同一本书,然后下课海阔天空地侃,孩子们为了侃侃而谈,吸引更多的同学他们就会认真看,多看,这样在满足自我娱乐的同时,实现了对阅读需要了喜欢。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杜绝孩子看所谓的闲书,孩子们对情节的想象推测,对词语的搭配运用的再认知,还有口述的能力的提升,都对孩子的语文起着不可估量作用。阅读速度,阅读吸收的知识量,远远大于语文课堂给孩子的知识量。所以,喜欢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语文真是差不到哪里去。
但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书喜欢读,读过就什么也没有了。当然,初期小学孩子的阅读就是这样,但一定要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文中的好词好句,对自己有触动的词句一定要抄下来。读书后,可以自己喜欢的章节,人物,事件,这些都是读书要做的功课,不能走马观花之后不闻不问。读书的受益大不大这就是分水岭。
(3)习作
作文孩子们一说就头疼。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
首先,孩子们肚子里没有材料,写什么。
材料哪里来?一是自己的生活体验,二是书本。
现在孩子活动少,没有孩子们感觉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有记下来的冲动。其次,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欠缺。生活中的细节观察是最难的,所以孩子们没有那么细致,敏感的洞察力,同学间的关系,学习生活中的故事也有许多,但没有需要的意识,就没有观察力的实现。所以,不要指责孩子们不会观察,是老师家长提醒的不够!
作文的源头活水首先来自于生活,其次来自于书的阅读。要想作文有话可说,多多观察生活,有一颗敏感的,容易被感动的心。
事实是,书上的情节也是来自于生活。对生活的再现就是文章。所以,一定不要忽视生活对语文的感悟和感知。
那么,对生活的感知必须要有语言来表述,语言文字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锻炼。仿写到感悟,到自己叙述所见的事情,这都是作文的起步训练,需要认真对待,周记,日记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我家儿子,不下苦功的类型。所以小学阶段基础不扎实,时有错字。但从小学开始,他的语文老师总在用他的作文当范文,他的作文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尤其喜欢写作文。每次写作文绝不等闲视之。翻书,搜肠刮肚寻找好词好句,为作为范文认真细心地去写。后来但初中,基础我好了很多,作文更是突飞猛进。喜欢看书,初中韩寒的郭敬明的,新观念作文期期必看,还自己写。语文几乎是不费力气就学的不错的科目。当然语文好了,理解能力有了其他各科都有进步。
所以,语文好的人,首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其次,基础知识的积累千万不可忽视,一字一词都要较真,对文字的喜欢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需要,所诗歌,散文,《读者文摘》《智慧背囊》《时文选萃》《唐宋词欣赏》家里要随手都有,多方涉猎,孩子的语文差不了多少。
语文从小都是第一名,150分从来都是考135分那种。
怎么做到的:
1.看书,保持好奇,疯狂看书。
2.跟语文老师的良性互动,当语文基础功夫达到完美的时候,尝试每节课举手回答老师问题,跟老师一起探讨课文,分析文章,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保持住语感。
3.写作,把自己的思想及时记录下来,记录完思想,就是对碎片化想法的整理和升华。这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库。
4..背诵。阅读是大量的输入,在潜意识里能调动到写作素材,而背诵则是保证能快速写一篇文章的前提条件,考场作文通常来不及写,所以保持一定量的迅速的输出就需要非常熟练地掌握一些好词好句跟出彩表达,所以需要日常积累并且背诵课文或者课外读物。
5.思考。多看新闻,时政热点,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这是保证写作的逻辑高度的因素之一。
语文好的人,一般都是比较喜欢文学的人,自然也喜欢看书,所以说,在书本上能学到一些知识。就像生活中,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不喜欢,多看书能学到一些知识,并可以作参考,从中可以作出一些结论,而增加你的知识!
你以为多读书就够啦?是,读书很重要,多读书,读好书,但是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还需要具备这些能力:
1.把字写的很好看,卷面分啊真的很坑人,特别是在作文占比那么高的语文试卷中,字好看和不好看,一份语文试卷能差出十多分,豪不夸张!
2.老师要求百分百不失误的生字词,课文背诵,古诗词背诵,这在任何一个年级的语文试卷中最少占比30%,很多孩子不重视基础积累,这差一点,那差一点,到处是窟窿,又怎么能出高分?
3.阅读理解的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的主观题,动不动就是十几分,很多孩子能用口头语言描述,但是下笔却不知道要怎么搞,典型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足!
4.作文,不仅仅要阅读量,还要写作的技巧和套路,当阅读量足够时,再学习写作套路,然后就能轻松得高分!
以上这几点,都是滴水穿石的功夫,每一项都要很多年的坚持,所以很少见到语文补课能把成绩补上去的,要的是耐心和时间的堆积!慢工出细活,慢工出高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自己身边很多语文成绩比较好的人深上深深体会到:语文好,必定是这个人喜欢阅读且有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自由自主的阅读。
新闻界一首席记者,自小喜欢阅读,十一岁通读三国,在四五个成年人面前讲三国头头是道,初中写论文被老师称道:孺子可教!此人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自小见书店挪不动步。
语文包括拼写、语法、词汇、理解、习作这些内容,语文好也就是这些方面见长。
大量阅读无形中积累了大量词汇,见识了很多的语法,阅读越多,理解力越强,积累素材也越多,习作自然也就容易出成绩: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讲的大量阅读的作用。
近几年,我接触的一些语文成绩很好的孩子有一个共性:喜欢阅读,乐于自由自在地阅读。
有点孩子家有多个书架,大量的藏书;有的孩子喜欢图书馆,节假日经常泡在图书馆;还有的孩子,去书店的次数多过去公园。
很多一线语文教师都有深刻体会,正如一位语文教育工作中所说:“阅读是唯一的方法,唯一能同时使人乐于阅读,培养写作风格,建立足够词汇,增进语法能力,以及正确拼写的方法。”
当然仅有大量阅读是不够的,因为阅读是积累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要把积累的内容变成好的成绩还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这就是平时的思考和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