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如果不招安,杀进朝廷会如何?
说起梁山好汉,人们都说是英雄,说的其实都是表面。按照水浒的说法,赶了四路好汉,东是宋江,南边是方腊,西边是王庆,北边是田虎。但可以比较一下,除了水泊梁山,他们都是有地盘的,夺的都有州县。但梁山没有,八百里水泊,去打祝家庄,去打曾头市,都是抢了就跑。四路好汉是贼的,只有山东梁山,只抢财富,不抢地盘。
长此下去,如果朝廷强大了,对梁山实行合围,只能坐吃山空。如果冲不出去,就会树倒猢狲散,也就没有了水泊梁山。因为108将几乎没有根据地,也不想扩大根据地,就在梁山入伙,就是正宗的流寇。梁山好汉还曾到泰安打擂,泰安只是一个地区,也就是说级别只到县级,甚至不是整个县。他的800里梁山,应该是方圆,半径不超过15里,方圆7公里。
可以看看其他三家反王,至少都有一片天地。宋江是最弱的,朝廷招安,正中下怀。没想到,朝廷出了个坏主意,其实也不是坏主意,互不信任,互相利用,结果梁山好汉惨了,剩下了不到一半。而且在朝廷的支持下,灭了另外三强,梁山只是落了一个好名声,落了一个不是贼,顶多是义士,甚至不如不上梁山。
有人说梁山假如杀进东京汴梁呢?很难,这是孤军深入,一般都没有好结局,都很惨。比如太平天国有一支队伍说是北伐,结果全军覆没。其实统治者不怕出现流寇,最怕稳扎稳打,夺地盘,经营地盘,这才是心腹大患。就像当年的李自成,比梁山强大得多,最后很快灰飞烟灭,因为他们没有战略眼光。有一位叫李岩,结果李自成还杀了。
梁山上没有这种人才,都是聚的好汉,能够好好分配的,只有宋江,吴用都不是。梁山的吴用,作为军师,只会出些馊主意。人们可以整套的看一看水浒传,他出了一堆什么主意?你看一看他的旗帜,替天行道。一看就是模模糊糊,一看随便解释,不明就里。分土地不纳粮,这口号是他们提不出来的,同时代的杨么就提出。所以梁山只能做看门打手,仅此而已。
其实历史上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是李自成。
虽然李自成出生于《水浒》小说写成后差不多两百年,但是他在历史上面临的种种客观环境和最终结局,很可以作为宋江的一个参考。
按照历史事实,宋江是不可能推翻朝廷的,史实的宋江队伍规模很小,一个州官就把他们灭掉了。但是按照小说的虚构设定,梁山好汉的实力十分逆天,“杀进东京,夺了鸟位”是绝对能做到的。
梁山队伍至少能拉出来十几万大军,破辽国、灭三大寇基本都是自己搞定,北宋朝廷只是负责后勤补给。朝廷的官军基本上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不管是什么节度使,还是团练使,一起上都是被梁山碾压的结果,实战表现比辽国、王庆、方腊差得远。
梁山既然能够打破辽国,那么打破宋国肯定是没问题的。反过来说,辽国、王庆、田虎、方腊的水准都比宋朝官军强一点,至少是不差。
但是,问题也正是如此。一旦梁山打破东京,夺了鸟位,那么肯定就像李自成进北京一样,获得表面的胜利后,迅速面临其他敌人的围攻,而且不仅仅是清兵这一家。王庆、田虎、方腊还有辽国,都会迅速打过来。
梁山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像王庆、田虎、方腊等人,都占据大量州县,有较稳固的政权建设,而梁山好汉们却一直把梁山泊当大本营,根据地建设明显不行。
梁山之所以能够连破辽国和三大寇,是因为朝廷在做后勤,所以忽略了根据地这个严重缺点。但“夺了鸟位”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这个时候,梁山的处境就非常类似李自成了,缺乏根基,一旦遭遇挫败就很容易一溃千里,而且在四方围攻下难以补充休整,然后就会变成流寇。
当然了,这是完全依靠小说虚构设定来推理的。
在这个虚构的水浒世界里,如果发生了“夺了鸟位”事件,那么地理位置和根据地建设做得最好的,肯定能笑到最后。
如果金国的崛起速度能够赶得上,这个胜利者可能是金国。如果金国来不及的话,那么地理位置和根据地最好的方腊,大有希望平定天下。
宋江立志并不是想推翻宋朝而是招兵买马壮大声势或者说是虚张声势而逼迫朝廷招安,得其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从观宋江集团并没有对朝廷领土实施攻城略地占领而分兵坚守,这是其一,其二,梁山人马并不是万众一心听从宋江的,好几位都是宋江吴用施计骗上梁山害的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心怀怨恨,如果让他们去攻打朝迋不会用心用力的,所以说宋江不招安他也不会主动去攻打宋朝更别说杀进朝廷了。
招安服从朝廷是宋江唯一选择。宋江没有力量进攻朝廷,如果他攻打朝廷必然失败。因为宋江一伙只是落草为寇,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没有自己行动钢领。
假如宋江不招安,就凭梁山这点人马也不可能杀进朝廷,这么大的北宋王朝岂能如此轻易被一群占山为王的山大王攻破?你当北宋的军队都是泥塑纸糊的吗?梁山能做的是依靠八百里水泊天险加强防守,不让朝廷军队剿灭了就算是万幸。只要梁山不主动骚扰朝廷,朝廷估计也不会对梁山大动干戈,因为据统计北宋一百年间大大小小的起义发生过一百多次,几乎每年都有起义反抗朝廷的。梁山这种小规模义军,朝廷也顾不上。而且当时的北宋王朝,面对的主要威胁还是西夏和辽国等外部势力。
退一万步说,假如宋江真的率领梁山人马杀进朝廷也注定会失败,下场可能跟李闯王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梁山的所谓英雄好汉大部分都是鼠目寸光的流匪草寇
这样的人太多了,像李逵这样的目不识丁不说,关键还是个不分好歹的杀人恶魔,这样的人整天知道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意气用事,真让他杀进汴京不也是整天吃喝玩乐吗?让他掌权管理一方那不得搞得鸡飞狗跳,老百姓可就惨了。还有鼓上蚤时迁这样的盗窃惯犯;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张青夫妇;靠打家劫舍起家的好色之徒王英,难道让这些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定义为罪犯的人去管理国家吗?那不是笑话吗?假如他们夺取了政权,十有八九会窝里斗,不用朝廷派兵反扑,他们自己内耗就会很快完蛋。
缺乏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领头羊
翻开历史,大凡能给朝廷政权造成沉重打击的起义军,无不有一两个杰出的带头大哥。象刘邦、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无论出身如何,都有明确的目标、胆识和奋斗过程。再看看宋江这些头领,他们的头脑和智慧根本不具备推翻朝廷的实力。宋江就一个地方上的刀笔小吏,满脑子是怎么当官,怎么往上爬,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都是为自己的私利服务;卢俊义本来就是吃喝不愁的员外,他完全是被梁山骗来的,完全没有与朝廷作对的心思;吴用作为梁山军师出得都是怎么害人的馊主意,跟战略、谋略豪不沾边。就这样的领头羊领着一群乌合之众,以他们的智慧干点劫富济贫、打家劫舍的事绰绰有余,但要跟北宋王朝正规军大规模作战必败无疑。一个王朝的覆灭原因极其复杂,牵扯到社会、经济、军事、民生各个方面,仅凭一般的起义无法动摇政权的根基。
总之,宋江即便不接受招安杀进朝廷,结局注定也会被朝廷组织力量剿灭。
谢邀!
原梁山泊主王伦本聚集着七八百人马,晁盖做了山寨之主后开始招贤纳士,四方好汉遂望风归附。直到宋江做第一把交椅时更进一步的招降纳叛,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壮大,慢慢的梁山到了全盛时期,拥有战将108位、雄兵十万。
如果宋江不心心念念、朝思暮想地想招安,而是凭着梁山兵强马壮去“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与大宋争一争江山,过一把做皇帝的瘾,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
但宋江本为郓城县一个小吏,只知仗义疏财却无打江山的大志。为梁山众兄弟求个好出身、图个封妻荫子是其毕生的夙愿。
都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概不想做皇帝的山大王也是不多的。但凡事要基于现实,别看梁山好汉占据梁山泊,凭着水泊之地利、众兄弟万众一心之人和,以及军师吴用之高明,抗拒官府屡有胜绩。但也不是百战百胜,也曾在祝家庄被杀的尸横遍野,也在对阵呼延灼的连环马时被打的丢盔弃甲。
因此战场上从来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仁义的宋江大致不会拿十万兄弟的性命去开玩笑。再说去夺江山,必定要攻城略地,占据的州府总得分兵置将把守,这样将导致前线攻击队伍的战斗力日渐衰减,也必然会遭到官军的迎头痛击,下场可想而知。
慢慢的就如强弓之末、进取乏力。等朝庭回过神来调兵遣将,齐集水陆大军合力征剿,胜负恐怕只在倾刻之间。方腊就是鲜明的镜子,等地盘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少,那时坐困愁城恐悔之晚矣。
宋江率领梁山众好汉只不过是凑合起来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抢劫偷盗,杀人放火,路见不平的事上是没有问题的,要是遇到另一股强势的力量,其势就减大半,比如与方腊征战,最后折伤三分之二,假若宋江不招安,就是杀进朝廷,恐怕仅剩将佐廖廖无几,仅这些残局巩治当局就不好在假设了!
假如宋江不投靠朝廷,梁山好汉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很多人都猜错
相信大家都看过水浒传这部电视剧,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我们一直的喜爱。剧中那108位好汉的故事,相信也是家喻户晓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有的人武力高强,有的人足智多谋,有的人擅长出谋划策。也有的人擅长领军打仗,正是因为这些人相聚到了一起,才成就了这么经典的一个故事。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尽人意,作为梁山的大头领,宋江最后选择了向朝廷招安,但是立过战功之后,等来的却是一杯毒酒。而他在临死之前还拉上了自己的好兄弟李逵,为的就是担心李逵会为自己报仇,有损自己的名声。假设当初宋江没有投靠朝廷的话,那么梁山好汉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很多人都想错了。
水浒传所写的就是在北宋时期宋江带领众多好汉,聚众起义的故事。干到最后,松江带领众多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了王朝的军队,而从那以后他们开始命令梁山好汉连续征战,长年参加战争最后那些好汉,所剩无几,然而最终原以为宋江等来的是风光赏爵,但是却朝廷对他们等人下了毒手,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也就这样结束了。
如果他们不接受朝廷招安会有什么结果呢?接下来小编,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以及看法。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梁山好汉和宋朝相互对比,他们的实力如何呢?如果梁山好汉不向朝廷招安的话,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被宋朝所打败呢?我们都知道梁山好汉,他们武功高强,有情有义,但是有些人都是被逼魄上的梁山。
有些人只是表面做得英雄好汉的样子,他们只是一帮流民,没有文化水平有限,而梁山军队人数不多,宋朝有10万大军,从人数方面来讲,他们就没有多大的胜算,而且还缺少专业的军备装备。虽然梁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朝廷不能够将他们怎么样,但是宋江他们等人只能坐吃山空。他们每天要养活上万人的吃喝。
最终如果与朝廷相互斗争,那么会形成两败俱伤,而且依靠宋江的个人性格,以及梁山中有很多的大将都是朝廷的官员,他们或许不可能死心塌地的去对抗朝廷。所以梁山在缺少物资等问题,他们要到处行军打仗,只有投靠朝廷,接受招安,才能够正大光明的吃官粮,很少人也愿意落草为寇,或许并不是只有宋江,愿意这样做,很多梁山好汉也是应该有这种想法的。
从以上的这些内容来看,如果宋江不接受朝廷招安那么梁山好汉,他们的下场,最终也可能会走向灭亡。而如果接受朝廷的招安说不定还是能够有一些希望,能够给大家谋一份官职,有吃有穿有喝的。不过谁也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这样,他们沦为成了被朝廷利用的工具,最终成为了朝廷的牺牲品。
很多人或许想的都是,如果宋江不接受朝廷的招安肯定,结局要比最后的结局好得多。但是具体分析一下,或许真不见得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以上内容全部都是小编个人的看法,那么大家对于,如果宋江不接受朝廷的招安,梁山好汉会有何看法?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下方留言与广大网友共同探讨。
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那么唯一的下场就是在梁山起义军被官军镇压时直接斩杀当场,凭他的水泊梁山起义军,根本没有能力与朝廷大军对抗,更别说杀进朝廷了。理由分析如下:
一、官军和起义军统帅能力相比,宋江处于下风。
(一)论统帅军事素养,宋江差距甚远。
在正史记载中,公元1119年,宋江因不满宋徽宗统治的朝廷将800里水泊梁山划为国有控制,对生活在此地的渔民百姓收取重税,于是便带领36位梁山好汉和水域内的渔民百姓一起狙杀官兵,依据梁山的有利地形,铤而走险,扯起大旗造反。
在宋朝国祚的300多年间,宋江领导的水泊梁山起义无论规模还是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根本没有施耐庵在《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么强大,也没有天罡地煞108将。造反刚开始的时候,宋江领导的起义军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山东当地的官兵即缺少军事训练,又没有实战经验,很快就被梁山的起义军打的溃不成军,起不到丝毫的阻挡作用。起义军横行于山东青州、齐州与河南、河北边境一带,攻陷了10余座城池,起义军惩治当地贪官,杀富豪分钱财,形成了很大的声势。
《宋史·徽宗纪》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刚开始朝廷并不把他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然而好景不长,浙江的方腊也造反了,朝挺这才重视起来,派海州知州张叔夜领兵讨伐宋江起义军。这下宋江麻烦了,因为张叔夜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实在太厉害了。
张叔夜初入政坛,是蒙父荫在兰州当录事参军,这是个边境军职,干的工作也主要是对抗羌人。由于羌人总是侵犯宋羌边境,张叔夜便仔细勘察边境地形,找到了对付羌人的办法,他设下计谋成功占领了羌人的天都,并在天都旁边新建了一座城池-西安州,用来钳制羌人,这个办法十分的有效,成功的遏制住了羌人寇边的空间,为宋羌边境安宁立了大功。
他不但军事天赋厉害,文学涵养和治理地方的本领也是十分的出众,先后被朝廷任命为襄城、陈留知县,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还当过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务。在出使辽国的任务中, 张叔夜与辽人比试箭术,拔得头筹,震惊了辽人。回朝以后,又凭着惊人的记忆力,画出辽国的城池、山川河流和兵器军服等资料,得到了宋徽宗的赞赏,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双全的统帅。
我们再看看宋江的履历,在正史中实在找不到宋江都干过什么工作,有什么过人的本领的记载,只是在《水浒传》中描述过,宋江当过郓城县押司,什么是押司,就是县里面负责文秘和案卷整理的小吏,也只是个吏,连个九品的芝麻官都比不上。但从宋江能领导吴用、卢俊义、关胜、阮小七等36位奇人异士来看,也有他过人之处。
(二)论统帅能力和实战效果,宋江兵败被俘。
张叔夜在接到宋徽宗讨伐宋江起义军的命令后,进行了如下准备:
一是高度重视情报工作。他在宋江起义军周围和海州广布耳目,探听消息,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军事情报在战争中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战斗力也是战争资源,可以将自身的军事力量发挥到极致。在宋江起义军还没有到达海州之前,张叔夜就掌握了起义军的动向和军事部署。而宋江根本没有开展情报工作,或者说他并不重视情报在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因此还没到海州,就被张叔夜摸清了底细,包括起义军的战略目标、人员数量、军备配置、辎重保障等等,全部了然于心。
二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力量。张叔夜不但注重增加官兵的训练强度和军事能力提升,而且还借助外部的力量,招募了上千死士,这些人的加入无疑大大提升了海州官兵的整体军事实力。而宋江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按照自己所知的海州军事力量进行布局和对抗。
三是使用正确的军事计谋。针对宋江起义军拥有海船的水上优势,张叔夜使用了示敌以弱的计谋,派兵轻装去海边骚扰,使宋江起义军错判了当前军事力量对比,放弃自己的有利形势,从海船到陆地上与海州官军进行交战,而张叔夜则成功的将对战形势由劣变优。与此同时,张叔夜还派死士在城郊附近设下埋伏,又派精兵藏匿海边,突进船阵放火烧船。起义军看到海船被烧毁,后路被断,又被张叔夜派死士伏兵冲阵,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宋江起义军丧失了斗志,被官军杀的大败,不幸的是副帅又被官军生擒,宋江无奈之下,只有投降张叔夜、归顺朝廷一途,别无它法,如若再反抗,宋江等起义军肯定会被格杀当场。
《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张叔夜在军事情报、军事力量、军事计谋方面完胜宋江,因此就统帅军事能力方面,张叔夜比宋江高出数筹。更不用提宋徽宗时期的以军事名扬天下的种家军和折家军了。
二、士兵军事素质对比,官军强于起义军。
与起义军对比,官军士兵的军事素质明显高于起义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官军的身体条件强于起义军。虽然官军平时疏于训练,实战能力也不是很强,但是宋朝必竟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农耕文明在宋朝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物质条件丰富,配餐种类多样,士兵伙食待遇再差也比渔民百姓出身的起义军强的太多。
二是官军练兵组织、条例完善。此时北宋立国已有160年,朝廷募兵制度完备,军事条例和练兵方法已经非常成熟,虽然建国初期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变换了军队指挥方式,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使得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减弱了部队的战斗力,但是完备的组织机构和训练奖惩措施,使得官军的总体战斗水平优于宋江起义军。而起义军并没有健立完善的军事制度,起义军的团结主要靠血缘和感情维系,这种缺乏等级观念的统军制度非常脆弱,不但提升不了部队的战斗力,遇到劣势的情况下更容易分崩离析。
三、后勤保障对比,官军优于起义军。
北宋是在战争中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后勤保障工作十分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军器生产组织完备。宋朝十分重点军器的生产,在建国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生产军事器材的机构,制造工艺强大,京城有南北作坊、弓弩院,地方各州有作院,专门从事武器生产,并有严格的检验制度和考核制度。刀枪箭弩等兵器和盔甲等防御器具质量极好,供应各军、各州数量充足。另外除冷兵器以外,还有众多的火药兵器装备,有火炮箭、火弹、火箭、震天雷等种类繁多的火药制品,不但杀伤力巨大,唬起人来也是非常有效。
而宋江起义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以抢夺官军为主,另辅以数量众多的镐、锄、耙等农用工具,种类繁杂,战斗力低下,还不能及时保障供应,与官军对比相差甚远。
二是粮草供应充足。物资储备的充足与否,物资储备布局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战争的成败。宋朝十分重视军需粮草的科学管理,设立了军需粮草的管理机构,并在各州建设了大量仓场,用于储备粮食草料。朝廷还制定了严格的军粮供应标准:“人食日二升”,建立了军需粮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惩罚措施,确保军需粮草充足、按时供应。
而宋江起义军本身并没有粮食储备,也不从事粮食生产,起义军保障粮草供应基本上靠三种方式:一种是接收府库存粮,占领城池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府库、兵库和粮仓;第二种是靠劫获世家豪绅的家族存粮;在前两种都不能满足军队需求的情况下,起义军还会派兵在民间搜刮,以充实军用。但是这三种方式都不能完全满足起义军对军粮的需求,因此,与官军粮草供应对比,起义军存在较大差距。
《孙子·军争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三是军饷足额保障。宋朝采用的是募兵制度,招兵的对象大部分是针对受灾的难民,如果碰到大灾之年,就会临时启用招收饥民为兵的养兵制度。这些招募的士兵只需要做好军事训练就行了,根本不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吃穿住行自有朝廷供应。另外还有军饷可拿,宋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八成都用作军费开支,一般情况下上等禁军年薪12贯,中等禁军年薪6到8贯,下等禁军4到5贯,如果打了胜仗,朝廷还会根据立功情况给予赏钱。同时朝廷还制定了科学的发饷机制,保障每个士兵都能拿到军饷。宋朝的经济发展门类很健全,士兵可以把钱寄回家,可以把钱存在钱庄,也可以用于投资,当兵福利真的挺好。
而宋江起义军的军饷就不是那么稳定了,有时多,有时少,有时甚至就没有。他们发饷的来源主要靠抢,抢州、县的库银,抢当官的俸禄,抢世家土豪的积蓄,也抢一般百姓的存款,反正只要见到了,都可以抢过来,发给起义的士兵。但这个方式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得不到被占领州、县百姓的认可,起义军与官军的军饷保障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
综上,笔者认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与官军相比,无论在统帅素养、能力、实战方面,还是在士兵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宋江所领导的起义军,都无法跟官军抗衡,也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能杀进朝廷。宋江起义军除了投降一途,真的没有其它的路可走。
宋江,如果不招安,就平顶山泊的实力,根本杀不进朝廷,推翻不了大宋的江山,这是其一,第二,梁山也没那么大的政治抱负,他也没有占领什么大的地盘,他就是一个打家窃舍的山贼,没有推翻朝廷的远大抱负,就凭他们发展下去,也不可能推翻朝廷,这就不可能有打进朝廷这一说
宋江不招安,推翻南宋朝廷可能性也不大,宋江的才能不具备一代开国皇帝才能,手下也没有高人协助(吴用只会耍点江湖手段),武将还是可以的。所以宋江不招安,也就是偏安一隅,朝廷不下大力气也怎么不了他们。但是接着金朝和蒙古侵略中原后,事态变化就不好说了。
宋江如果不招安,杀进朝廷会和李自成一样,根本不可能推翻朝廷,只有挨打的份,不长时间就会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