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1616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历时296年,一共打了多少年仗?
自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636年,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再到1912年,清逊帝溥仪退位,清朝覆灭。可以说,在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来没有停过。
只是清早期是清朝把“别人”按在地上摩擦,清晚期则是“别人”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
下面我们来聊聊清朝近300的时间里,都经历的那些战争
- ①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奠定根基
首先,我们从清朝的第一个“皇帝”努尔哈赤说起。
努尔哈赤,在这里就不用做太多介绍了,清朝的部分就不必多说了,清朝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这个狠人二十五岁时,以十三副盔甲正式起兵,打了近30年的仗,完成了女真三部的统一,为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础。
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式称汗,建立清朝的前身——后金,割据辽东,改年号为“天命”。
在赢得萨尔浒之战后,迁都盛京(今沈阳),并率八旗铁骑席卷整个辽东,从明朝手中夺得七十余城。在统治辽东期间,多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杀戮,手段过于残忍,引发了辽东汉人大面积反抗,努尔哈赤也因此无心政事。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再次对明朝发起宁远之战,被明军将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随后努尔哈赤率军退回盛京(今沈阳)。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再起刀兵,亲率八旗铁骑征讨蒙古喀尔喀;五月,明朝将领毛文龙趁努尔哈赤分神之际,进攻鞍山,努尔哈赤被迫回师盛京。此后,努尔哈赤安分了一段时间,到了七月中旬,身患毒疽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努尔哈赤病情恶化,于是决定顺太子河返回盛京,八月十一日,病死于叆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大挨金堡村),时年68岁。葬于沈阳福陵,庙号“太祖”。
可以说,努尔哈赤自起兵之日起,就没有停止对外扩张的脚步,连年发动战争,直至生命终结。
- ②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为入主中原奠定基础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改年号天聪。
皇太极即位后,便对后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在努尔哈赤打下的基础上,征服朝鲜、漠南蒙古,为之后清与明之间的斗争,去除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皇太极还采纳可汉官的建议,定下并确立了“讲和明朝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着重削弱明朝的实力,为入主中原埋下了伏笔。
此外,皇太极还实行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着重保护汉人,一改努尔哈赤时期的局面。农民减轻了负担,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清军的兵力。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迫使朝鲜成为自己的藩属国。同时不断对明朝作战,于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赢得松锦大战,将洪承畴生俘,至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原本对于清军来说犹如铜山铁壁的宁锦防线彻底崩溃。为此后清军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本清军只是有可能入主中原,自松锦大战后入主中原已成必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然而,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崇德八年(1643年),时年五十二岁的皇太极便去世了。皇太极在位17年,也打了17年的仗,也正是因为皇太极不断地对外扩张,才有了接下来统一全国的大清帝国。
- ③顺治、康熙至乾隆,统一中国与开疆拓土
皇太极去世后,由于豪格与多尔衮的帝位之争僵持不下,年仅6岁的福临成了最大赢家,被推上了皇位。当然,彼时的福临是没有亲政能力的,所以在他即位早期,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而这段时间,清朝也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没过多久,八旗铁骑便在多尔衮的率领下与“大汉奸”吴三桂的配合下,长驱直入,赶走了李自成,夺下了北京。
接下来便是进入统一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清朝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这几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大地也始终处于战乱状态,无数人因此流离失所,无数繁华的都市在战火的摧残下沦为了废墟,更有无数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被清军肆无忌惮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数不胜数。
好不容易统一了全国,这个时候因为康熙削藩的缘故,吴三桂觉得康熙这是准备卸磨杀驴,于是发动了三藩之乱,华夏大地再一次被战火摧残,甚至吴三桂一度差点儿就要把康熙赶回白山黑水间放牧。
好在,康熙迅速平定了三藩之乱,与收复台湾,此后,华夏大地似乎终于要迎来大乱之后的大治。
不过,只能说是“似乎”,因为只是中原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和平的状态,而在西域却崛起了一个可怕的敌人——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汗国,是卫拉特蒙古4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建立而来。
强大起来的准格尔开始威胁了清朝在蒙古及西北地区的统治,准格尔的大汗领葛尔丹企图统一蒙古,再现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
你说清朝能答应么?根本不可能!就这样清朝与准格尔之前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也因此爆发。
就这样,双方打了近70年,从康熙一直到乾隆,清朝才彻底将准格尔给打趴下了。
此外,北方的边境也不安宁,在康熙时期,扩张成性的沙俄入侵清朝,作为鼎盛时期的清王朝自然不能忍受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犯,特别是“龙兴之地”的东北。于是与沙俄干了两场战——两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凭借地理优势和正确的战略和,两次都将沙俄的军队给打趴下了,最终沙俄不得不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去世后,轮到我们“四爷”挑起大梁,是为雍正帝。
雍正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3年,但是雍正帝却只用13年的时间,一扭康熙晚期的颓势,再一次将清朝推向了巅峰,也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个鼎盛的大清帝国。
雍正皇帝,对内进行改革,扫清寰宇,原本在康熙晚年已经出现颓势的清王朝,在他的大力整治之下,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安内不忘攘外”,对内大力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忘对西北的用兵。只不过,雍正实在是太短命了,继位仅13年,便撒手人寰。
接下来,便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成为清王朝的主宰。
这位生在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帝,显然不可能有康熙和雍正那样的上进心和能力,不过这不妨碍人家好大喜功和养成奢靡的性格,甚至自诩“十全武功”,封自己为“十全老人”。
所谓的“十全武功”分别为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准噶尔的达瓦齐部之战和阿穆尔撒纳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缅之战、平定林文爽叛乱、安南之战与两征廓尔喀。
虽说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要么依托自己父辈和祖辈留下的基础,要么是滥竽充数混进来的“小打小闹”,但总的来说乾隆一朝打的仗不少,几乎没有一年停下来,且大多数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没办法谁叫人家有一个好爸爸和好爷爷呢,想不耀眼都不行,祖辈给他留下的底蕴太丰厚了。
- ④乾隆之后无强清
同时,也正是因为乾隆的好大喜功和奢靡的生活习惯,一下子将康熙和雍正留给自己的老底赔得七七八八,再加上进一步深化闭关锁国,清朝也从乾隆的手中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败。
留给了嘉庆皇帝一个“烂摊子”,所以嘉庆并没能像康熙、雍正、乾隆一样发动对外战争。
但是,这并不代表清王朝就因此进入了真正的和平年代。相反的,因为清朝由盛转衰,清王朝的内部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之乱”。
所谓盛极而衰,白莲教之乱一经爆发迅速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诸多省份,嘉庆用了近10年时间,才将其给镇压了下去,但,这对已经步入衰落的清王朝而言,无疑是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也是为何现今我们对乾隆之后的清朝皇帝不熟悉的主要原因,因为乾隆之后,清朝步入衰落,此后的皇帝再难有所作为,甚至活得战战兢兢生怕那天自己不是被起义军推翻就是被外国人碾着跑。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嘉庆皇帝还是比较幸运的,起码他面对的只是白莲教叛乱,最后还镇压下去了,起码他不至于“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反观他的儿子道光皇帝,可就没这么幸运了。道光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清军的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开启了近百年的屈辱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才彻底站了起来。
道光皇帝之后,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不管是咸丰皇帝,还是同治、光绪甚至是末代皇帝溥仪,他们没有一人能改变现状,中国也一步步被推进深渊。
先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西北之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此外算是一段段屈辱,以八国联军侵华为例,慈禧太后被吓得带着光绪皇帝“逃难”般的逃出了北京城;甲午战争时,被日本人打得吓破了胆,签订了《马关条约》……
无论是“东洋”还是“西洋”,谁都可以任意地“划分”清政府,而清政府也愈发成为了“洋人操纵之下的朝廷”,甚至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的慈禧太后还发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声音。
这样的朝廷,自然彻底丧失了民心,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并迅速席卷全国,清逊帝溥仪被迫退位,至此,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清王朝轰然倒塌。
可以说,自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再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止,近300年的时间里,战火从未停过。只不过就是前期“虐待”别人,后期不仅被“自己人虐待”还被“外人虐待”。
如果把内战也算上的话,那么,从女真人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开始算起,清朝近300年的历史,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打仗。
努尔哈赤崛起时的战争自不用多说,努尔哈赤打了30多年的仗,才最终将女真三部统一起来。其后,叛明自立的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地与明朝开始了战争。奠定后金政权立国之基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在努尔哈赤在领导下完成的。
清朝疆域
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8个儿子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在大力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也不断的对外征战,先是击败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将漠南蒙古纳入统治范围,后又两征朝鲜,彻底征服朝鲜半岛,其后,又对大明王朝进行了多次入关侵略,极大的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根基。
皇太极死后,年幼的顺治继位,没过几个月,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率领下,八旗大军又果断入关,并奇迹般地占领天下。从入关一直到彻底平定天下,清朝又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大地自然也始终处于战争状态,无数人流离失所,无数曾经繁华的城市沦为废墟。
明末清初
终于在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乱之后,天下终于太平,中国似乎迎来了大乱之后的大治。不过,虽然中原地区大部已经进入了平稳状态,但是,在西域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又开始威胁清朝对于蒙古及西北地区的统治。准噶尔汗国是由卫拉特蒙古4部之一的准噶尔部建立的,它的领导人葛尔丹野心勃勃,试图统一整个蒙古地区,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
这自然与中华继任者自居的清朝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的战争由此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近70年的时间,从康熙时期爆发,一直到他的孙子乾隆时期,才彻底结束。
而且在康熙年间,中国还与扩张到西伯利亚的沙俄殖民者爆发了两场战争,这就是著名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凭借正确的战略和地理优势,清军击败了入侵的沙俄殖民者,并最终划定了双方在东北地区的边界,这就是著名的《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
康熙死后,他的第4个儿子雍正即位,雍正也是清朝诸帝中最勤奋的一个,除了对内进行大力改革,整个雍正王朝时期,清朝也从未停止对西北的用兵。雍正相比他的父亲和儿子,在位时间和寿命都要短的太多,在位仅13年,雍正皇帝就去世,他的第4个儿子爱新觉罗弘历继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
虽然精明绝不在父亲和爷爷之下,但是,生在鼎盛王朝时期的乾隆皇帝,显然没有康熙和雍正的勤奋,反而更为好大喜功。腆着脸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他的十全武功。那么,这所谓的“十全武功”都是什么呢?
乾隆
分别为大小金川之战(两次)、平定准噶尔之战(达瓦齐部之战和阿穆尔撒纳之战)、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平定台湾林文爽叛乱、安南之役、两征廓尔喀。虽然这十全武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战争,但乾隆时期发生的战争的确不在少数,也多数取得了胜利。
不过,也正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和闭关锁国,清朝的国势开始由鼎盛走向衰败。乾隆之后,是他的第15个儿子嘉庆皇帝继位。嘉靖皇帝并没有如他的父亲一样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不过,国势转衰的清朝内部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之乱。这场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白莲教起义,历时近10年的时间,才最终被嘉庆镇压下去。
八旗
嘉靖皇帝之后,是道光皇帝。在道光皇帝即位期间,发生了一场深刻影响中国历史历史进程的战争——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清廷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历史。
道光皇帝之后,无论是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还是宣统皇帝,都没能丝毫改变中国屈辱的历史,中国一步步跌至深渊。道光皇帝之后,中国先后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西北之乱、收复新疆之战、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多场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和屈辱的内外战争,清廷也愈发成为“洋人的朝廷”。彻底丧失民心的清廷,最终在辛亥革命席卷全国以后被迫退位,彻底结束了对中国近300年的统治。
大清一统全国的战争
公元1636年,皇太极征服朝鲜以后,在盛京(沈阳)称帝,国号“大清”。从这一年开始,大清王朝才算建立。
从1636年开始,大清首先在关外打了松锦大战,征服了除宁远以外的关外所有土地,其后再次发动入口之战,战火一直烧到了山东兖州,计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败敌三十九处。
1644年,清军应吴三桂之请,倾国之兵与李自成于山海关爆发大战,从此开始逐鹿中原,并于一年只能攻略中原北方地区,定都北京。
之后的二十年里,清军一路南下,灭南明弘光、隆武、邵武、鲁监国、永历政权,消灭大部分反清势力,最后只剩下孤悬台湾的明郑政权。
康雍乾三朝扩土统一战争
康熙十二年,因削三藩,吴三桂反,此后进行了8年的镇压三藩叛乱的战争。
康熙二十三年,耗时一年,终于平定台湾割据明郑政权。
康熙二十四年秋、在收复台湾以后,清廷终于腾出手来对付蚕食东北领土的沙俄,此战持续了一年,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实际上俄国远征军才有826人,部分病死部分战死,最后剩下66人。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缔结《尼布楚条约》,勘定国境线。
康熙二十七年开始,发动了对蒙古噶尔丹的战争,时间持续了9年,才算终结了讨伐噶尔丹之战。但是漠北准噶尔并未就此平定,战争一直延续了68年之久,于乾隆二十二年,才算取得完全胜利。
乾隆十三年、爆发了大小金川之乱,此役历时9年。
乾隆二十五年,大小金川再次卷土重来,一直打到了乾隆三十六年,持续11年之久。
乾隆二十七年,清缅甸战争爆发,清缅之间的战火一烧就烧到乾隆五十三年,因缅甸王迫于应对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双边关系,才算结束。
乾隆四十六年开始,国内起义爆发,先有甘肃苏四十三起义,后又台湾林爽文起义,之后到五十三年,又有藩国安南发起对宗藩体制的战争。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战争,反正相当多,整个乾隆60年,年年都在打仗。
由盛转衰之后国内平乱战争
乾隆六十年,湘黔苗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历时三年,到嘉庆二年才算平定。
嘉庆元年,川陕白莲教起义爆发,席卷四省,规模百万计,耗时9年之久。
嘉庆十八年、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爆发天理教起义,其中京城有100人居然攻入了紫禁城!
道光四年、西北回民暴乱,这一暴乱反反复复,一直到道光十年才算是平定。
道光十一年,广东黎族乱匪作乱。
道光十三年,台湾嘉义作乱、四川越巂等处的少数民族乱匪作乱。
鸦片战争以后的风雨飘摇中的大清
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二年签订《南京条约》才算结束。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历时十三年,到同治三年才算平定,其间江南糜烂,打烂了半个大清国。
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与列强爆发多次冲突,签订了好多天津条约,在咸丰九年英法联军在大沽口失利,咸丰皇帝锦毁《天津条约》,次年英法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并于咸丰十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签订北京条约后,英法联军才退兵。
此后是慈禧执政的40年里,帝国风雨不断,没有一年消停,内有太平天国、捻军、小刀会、义和团、外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慈禧死后,大清便迎来了辛亥革命,于1912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总结,从大清立国开始,其实没有一年不打仗的,不是打外人,就是镇压叛乱。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也是极好的!
满清政权从建立,到穷途末路被民国取代,其间几乎都燃烧着战火,前后打了百余年的大大小的仗。满清前期打别人,在打仗中走向强盛,后期是挨它国的打,受它国的欺辱,国内忙于镇压反叛势力,在打仗中接近衰亡。
清庭以战争写下过辉煌历史,曾建立起东方强大帝国。看来一个国家打打仗,並不见得绝对是坏事,就看你怎么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个人很认可这个说法。
战争伴着满清建立,伴着清庭完结。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征战中建立后金。又历经20 年打打杀杀,金戈铁马征战里,由皇太极称“帝”建立起大清国家政权,地点是沈阳。这一年是1636年,大清朝庭是在血与火中站立起来的。
此后,大清政权更是把目标放在统一天下的宏伟行动上来。先在关外进行松锦之战,征服了关外大部分的城廓和土地。
战争的重头戏是1644年,大清王朝的军队在多尔衮带领下,借明朝大将吴三桂之力,与李自成征战于山海关,以此为契机逐鹿中原,把大清领士不断扩张,遂于1655年在攻占中原北方地区后,定都北京,开始了大清王朝屹立北京二百余年的统治历史。
清王朝在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乱,有了短暂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在西域,羽毛渐丰的准噶尔汗国开始挑战清王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尤其是野心勃勃的葛尔丹,更是试图统一整个蒙古地区。矛盾不可调和,战争无可避免。双方的战争终于拉开大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开打就干了近70年。征战从康熙当皇帝时引发,一直延续到乾隆时期,才彻底结束。
此期间,清王朝的康熙年间还与沙俄殖民者爆发了两场战争。凭借清王朝的冉冉上升的政治军事实力等等优势,中国击败了入侵的沙俄殖民者,并划定了双方在东北地区的边界。
乾隆皇帝时的战事频发,著名大小金川之战,清缅战争、平定台湾林文爽叛乱、安南之役、两征廓尔喀等等。这些对外征战,清庭基本上以胜利者姿态完结,算得是大清王朝鼎盛时期。
国事发展到鼎盛,就要开始走下坡道。
在清庭国势转衰时,爆发了规模浩大的白莲教之乱。白莲教的发展延及四川、湖北、陕西等多个省份,遂后白莲教在各地发动起义,与此同时,是清王朝对白莲教的军事剿灭,历时近10年的时间,到嘉庆时才把白莲教清除完毕。
嘉靖之后是道光。道光皇帝即位期间,发生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的腐朽没落已显端倪,清王朝开启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的端首,并从此一步滑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之后又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之乱、西北之乱、虽然其中有些战争一时也曾获胜,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但这已挽救不了清庭走向颓废的大趋势。
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清王朝的腐败与无能暴露无遗。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竟带着光绪皇帝“逃难”,完全一副丧家犬丑态。中日“马关条约”耻辱致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禧语录,直接把清王朝一个个强势皇帝的颜面丢尽!
清庭晚年悽惶。当年的清军八旗在烈烈风中招展,浩荡铁骑遍踏万里河山的恢宏气势,早已不复存在。
清王朝近三百年,以战争建立大清国并扩大了中华版图,以战争书写了輝煌并走向鼎盛。
但也是以战争,走向了它的穷途末路。
大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登基称汗,建号“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直到大清宣统三年(1912年),大清皇帝宣布退位,满清灭亡,共计296年。满人是马上民族,能征善战,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有清一代(包括后金时期)战争频发。
这近300年,一共打了多少战争(只统计有一定规模的战争)?我们就来统计一下。
一、入关前战争
1、萨尔浒之战(1619年)。这次大战是后金与大明的第一次大规模交锋。后金以 6万人对付明军10万人的主动进攻,各个击破。这一仗奠定了明清辽东战场的基调,明取守势,后金取攻势,这是明清间最为关键的一仗。
2、兵取辽阳。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倾国而来,进取辽沈。进占了辽东大小70余城,同年迁都辽阳。
3、宁远大战。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金军13万大举西渡辽河抵达宁远,将宁远城团团围住。久攻不下,努尔哈赤重伤而亡,皇太极继位。
4、征服朝鲜。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出兵征服了朝鲜。
5、宁锦大战。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围困锦州。久攻不下,只能退兵。
6、兵临北京。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绕开防守坚固的宁锦防线,取道蒙古,从山海关以西南下,兵临北京,直接导致袁崇焕被杀。此后几年间,后金军经常在北京、河北附近劫掠。
7、征服漠南。崇祯八年(1635年),多尔衮征服了漠南蒙古,获元朝的传国玉玺,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于沈阳登基称帝,改元崇德元年,国号大清。
8、松锦决战。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派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为左右翼元帅,驻军义州,开始实施围困锦州计划。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最终皇太极获胜,至此,明朝关外四城尽失,明廷经此次战役,元气大伤,败局已定。
二、清军入关战争
1、扫灭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与吴三桂联合入关,先是在山海关前战胜了李自成的农民军,然后南下入主北京,清廷制定了军事方针:
“举大兵以收晋豫”,
“次第定东南之局” ——《清世祖实录》
同年五月,李自成兵败九宫山。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率清军由陕西入川,征讨“大西”政权,张献忠中箭身亡。
此后多年,残余的农民军势力最后都在康熙早期逐一被剿灭。
2、消灭南明。南明建立了多个小政权,在清军前也是不堪一击。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清军东征弘光政权,五月弘光小朝廷遂告灭亡;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清廷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南下浙、闽。南伐隆武、浙东政权!
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清军逐灭绍武、永历政权。这个永历政权最后跑到了缅甸,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 年)才被灭亡。
清军从入关到消灭南明政权花了18年的时间。
三、康熙、雍正时期的战争
1、平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叛乱,三藩之战开始。康熙二十年(1681 年),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的“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国内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2、反击沙俄入侵的战争。与沙俄的战争其实从顺治时期就开始了,清军入关后,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用兵重点一直放在南方,没有更多的兵力和精力用于巩固东北边防,到了康熙时期,才有功夫对付沙俄。经历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双方正式
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历时两年。
3、统一漠北战争。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昭莫多之战等大大小小的战争,康熙三十六年(1679年),噶尔丹在绝望中死于阿察阿穆塔台,康熙朝平定准噶尔部上层叛乱的斗争至此结束。历时十年。
4、平定西藏、青海叛乱的战争。准噶尔部再起风云,策妄阿拉布在西部开始兴风作浪。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清廷出兵西藏,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正式控制了西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罗卜藏丹津承袭父爵为亲王,发动叛乱。到了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才平定后。
5、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之乱。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西北又变天了。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最后同噶尔丹策零达成协议,确定以阿尔泰山为准噶尔与喀尔喀的分界线。
6、收台湾战争。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六月,施琅在铜山港誓师,统水师 3 万余人,战舰300 余艘进攻澎湖。收复台湾战争开始,七月,郑克塽上表请降,干净利落。
四、乾隆、嘉庆时期战争
一说起乾隆时期的战争,必然是他的十全武功:
1747至1749年的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
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
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
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
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
1790至1792年两次平定廓尔喀。
这将近半个世纪的连续战争,不仅耗费了庞大的军费,死伤了众多的官兵,同时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但是这十次的战争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到了乾隆末期到嘉庆时期,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很多大规模的起义开始出现,其实有清一代的起义一直都存在,但到了中后期开始密集化出现。最有名的要数白莲教起义。乾隆六十年(1795年),湖北白莲教起义,之后四川各地的白莲教徒纷起响应,并波及到了陕甘豫地区。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了嘉庆五年 (1800年),他们被迫进入川东北老林地区,起义趋向低潮。到了嘉庆九年(1804年),遂告失败。多年战争造成了清廷府库空虚,财政拮据的状况,最后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五、清代中晚期的战争
这一时期,清朝的腐朽已经无可救药,国家面临着内部外部的巨大战争压力。
1、第一次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经历了虎门战役、广州战役、闽浙战役、长江下游战役后,清廷承认失败,《南京条约》签订。
2、太平天国战争。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军金田起义,长达15年的天平天国战争开始,同治三年(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军彻底失败。
3、捻军战争。捻党产生于嘉庆时期,咸丰五年(1855),捻军首领在亳州雉河集会盟,推张洛行为盟主。其后,捻军转战淮北,牵制了大量清军。后来他们与太平军残部合作,继续作战,先后挫败了僧格林沁和曾国藩的围剿,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自茌平西南广平镇向东北转移途中,遭清军合击,捻军数千将士全部牺牲,西捻军的覆没标志着捻军农民战争最后失败。
4、天地会以及其他起义。天地会是清代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在咸丰时期就有福建小刀会、红线会起义;湖南天地会起义;上海小刀会起义;广东、广西天地会起义等。后来,西南和西北地区还爆发了苗、彝、回、汉等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一直持续到了同治时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联合对清廷发动战争,在经历广州战役、两次大沽口战役、津京之战后,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出逃,病死热河。最后《北京条约》签订。
6、收复新疆。当清廷深陷对外与对内战争期间,阿古柏在沙俄殖民势力的帮助下,控制了新疆地区。光绪元年(1875 年)三月,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出兵平乱。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7、中法战争。光绪九年 (1883年)十一月,法国政府决定派遣一支由15000人组成的远征军进入越南,作为宗主国,清廷被迫出战。经历两次北圻之战、马尾海战以及东南沿海之战之后,中法签署《天津条约》,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8、甲午战争。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廷出兵协助镇压。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始,在经历了朝鲜半岛之战、黄海海战、鸭绿江防守战、辽东半岛之战以及山东半岛之战后,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
9、台人抗日。台湾人民反对《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于是掀起了抗日运动,结果清廷在台官员逃跑,台人孤立无援,最终失败。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义和团运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法、德、日、意、俄、奥等八国组成的 2000 多名侵略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由天津乘火车分批向北京进犯。联军占领北京后,《辛丑条约》签订。清廷成了“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更为深重,全国人民反清斗争日益高涨。
11、辛亥革命。随着变法失败,国人对清廷的失望到底,进步人士开始救亡图存。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在经历了汉口、汉阳之战、南京之战后,清廷已经丧失了对南中国的控制。最后南北和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为条件达成协议。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结束了对中国的统治。
与其他大一统王朝相比,有清一代的战争确实不少,基本横贯了整个王朝,基本上每个皇帝时期都有比较大型的战争,硝烟弥漫,战争始终不断,这与民族、国家等很多原因有关,而且清代军事的发展变化也对近代和现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战争是对封建时期战争的一个总结。
从1636年大清建立,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完成了对中国的完全统一,期间镇压了南明政权、大西政权,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等等一系列战争,到1683年,战争才有所减弱。
1685年到1686年,康熙帝进行了两次攻克雅克萨的战争。
从1690年到1696年用了七年平定漠西准噶尔。但是没有完全消灭,直到乾隆朝才彻底被征服(1745年),直到1771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六年,清朝先后进行了镇压大小和卓的叛乱,征服缅甸,收复伊犁等等一系列的战争。
对内镇压的起义更是多多,直到嘉庆二年,湘黔苗民起义镇压下去。而著名白莲教起义持续到嘉庆九年。
嘉庆朝对外没怎么用兵,对内除了上述的起义在嘉庆朝被镇压,还有东南匪患,以及天理教起义等等,也一直没有歇着。
首先,有清朝这个名称的是在皇太极时代,也就是在1636年,之前称为金,公认的清朝作为一个正统的朝代的时间应该是276年。
大清帝国整个就是一个战争过程
题目中问的这296年终,清朝打仗的年头有多少?这问题确实不容易答得,看整个清王朝,从建立到灭亡,战争几乎很少间断过。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大清,这20年一直都在作战。
从1636年大清建立,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完成了对中国的完全统一,期间镇压了南明政权、大西政权,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等等一系列战争,到1683年,战争才有所减弱。
1685年到1686年,康熙帝进行了两次攻克雅克萨的战争。
从1690年到1696年用了七年平定漠西准噶尔。但是没有完全消灭,直到乾隆朝才彻底被征服(1745年),直到1771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六年,清朝先后进行了镇压大小和卓的叛乱,征服缅甸,收复伊犁等等一系列的战争。
对内镇压的起义更是多多,直到嘉庆二年,湘黔苗民起义镇压下去。而著名白莲教起义持续到嘉庆九年。
嘉庆朝对外没怎么用兵,对内除了上述的起义在嘉庆朝被镇压,还有东南匪患,以及天理教起义等等,也一直没有歇着。
到了道光皇帝登基,清朝已经是多病缠身,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此,大清王朝走向灭亡。
到1912年,宣统退位,结束了大清在中国长达276年的统治,在这276年里,大清朝对外也好对内也好,从来没有消停过,战事一直延续,可以说整个大清帝国,就没安身过。
飞翼君言:大清朝是一个战事不断的封建帝国,即使在康乾盛世,战争也没有停止过,后期更是战争如家常便饭,毫不夸张的说从努尔哈赤开始到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战争一直伴随着清朝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