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雍亲王的“智囊”,那么康熙知道雍亲王背后有这个人吗?

提问时间:2023-09-17 07:51关键词:康熙,雍正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雍亲王的“智囊”,那么康熙知道雍亲王背后有这个人吗?

点赞1、珠海市 网友:空谈感伤

在原著小说中,康熙是知道邬思道的。不仅康熙知道,连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也都知道老四的府上有个叫邬思道的先生。至于电视剧中,康熙和邬思道没有见过面,他可能知道邬思道的存在,但是不清楚他的底细。毕竟邬思道是有正经身份的人,他是雍正为弘时和弘历请的师傅。皇孙拜师,这不是小事。怎么可能不让人知道?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邬思道的履历:

邬思道是无锡才子,江苏乡试的解元。因为在会试中落榜,便四处打听其中的内幕。得知主考和副考官都是贪官,便一怒之下纠集了四百多名落榜举人,抬着财神像冲进南京贡院。讽刺主考官只认钱,没有圣人之道。之后还到处宣讲主考官贪贿收受的事情,把这件丑事弄得天下人皆知。然后就撒丫子跑路了……

由于抓不到他这个主犯,江南巡抚被连降两级留用,正副考官被革职罢官永不叙用。官司一直打到康熙的御前,连明珠和索额图也受了牵连。弄得相关的涉案官员都对邬思道是恨之入骨,要求将他严办!康熙表面上对邬思道进行通缉,私下里却对儿子赞扬邬思道的事迹,对他敢于揭露科考黑幕的行为提出了表扬。因此邬思道的大名不仅康熙知道,连阿哥们也都知道。

十年后,因为太后去世,大赦天下,邬思道的通缉令被解除。又因为机缘巧合,最终流落到了雍正的府上。


当时雍正不在京城,还在江南赈灾。回到京城后,恰好大阿哥和三阿哥来串门。老大和老三就这么碰见了邬思道。三阿哥本来还想跟邬思道以文会友,斗斗文采,结果被邬思道的文采所折服。不禁感叹道:果然名下无虚,当年左玉兴、赵泰明真的是屈了你。(当年让邬思道落榜的贪污犯考官)

大阿哥胤禔也在旁边对雍正说道:我还没见过老三遇见过敌手,今儿是开了眼了!

三阿哥胤祉临走时,握着邬思道的手说:真该荐你应考,可惜了身有残疾,有时间时到我府走走。我那里不少鸿儒,大家谈笑耍子。(想挖雍正的墙角)

雍正当时就急眼了,生怕老大和老三再纠缠别的事,便急于说:两位哥哥还有别的事么?没事就下次再来吧。对老大和老三下了逐客令。

根据小说中的内容,可以得知大阿哥和三阿哥早年就听说过邬思道的大名,见到真人后更是被他的才气所折服。老三想把邬思道收为己用,被邬思道婉言拒绝。



至于康熙,在原著中他也见过邬思道。(唯一的一次)

时间是在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后,康熙微服私访到了雍正的王府。当时雍正和邬思道正在王府内的狮子园闲聊李卫当官的趣事,康熙突然到访,便也加入进了雍正和邬思道的话题。

康熙的智囊方苞发表了自己对李卫当官的一些看法,邬思道听后很不以为然,便淡淡的反驳了一句。康熙盯着邬思道看了看,觉得此人非比寻常,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邬思道坦然的告诉了康熙自己是邬思道。康熙听到这个名字,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当年闹过南闱的生员!朕当年读过你写的《讨南闱主考揭帖》,很有文采,没想到现在到了老四的府上。康熙临走时还嘱咐邬思道,让他好生的为雍正效力。

由此也可以得知,原著中康熙也知道邬思道的底细,只是没有见过真人。见到后,也没有表现出很诧异的感觉。毕竟阿哥门下有清客、智囊,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雍正府上有邬思道,老八府上也有汪景祺。阿哥为自己招揽能人异士,在康熙看来也不是稀奇事。



康熙对邬思道的不以为然,其实很正常。因为康熙自己就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一般的智囊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而且邬思道平时深居简出,待在雍正的王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康熙、老大、老三、老八,即使知道邬思道的存在,也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文人而已,不知道这个人的能耐有多大。邬思道的很多计谋只有他和雍正两个人心知肚明,连十三爷都不知道。

所以邬思道的存在,压根不是秘密,也不可能是秘密。很多人都知道他,只不过不知道他的能耐有多大而已。甚至连雍正也不知道邬思道的能耐到底有多强,后来惊叹于他的才华,产生了杀他的念头。

点赞2、河池市 网友:青衫耳闻

邬思道这个人正史不见记载,清末民初李岳瑞所著的笔记小说《春冰室野乘》中倒是有一段关于他的描写,说邬思道是个绍兴师爷,在河南巡抚田文静手下当差,替田文静写了一封密折参劾雍正宠臣隆科多,正合皇意,因而“宠遇日隆”,甚至雍正都曾在田文镜的奏折上批问“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请注意,这是目前唯一可见的有关邬思道的文字记载,而且还是在一部笔记小说里,所以,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邬思道其人,还存有很大的疑问。

回到问答正题,就不能以史实而论了,只能就《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或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进行分析。

那么,康熙皇帝知不知道自己的四子胤禛背后藏着这么一个高深智囊呢?

从二月河原著《雍正皇帝》描写看,康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邬思道是在雍亲王府。第四十回,过完年的正月十六,康熙老爷子在方苞、武丹陪同下,看似漫不经心地出宫随意走走,谁知就走到了胤禛家里,彼时,胤禛、邬思道、性音、文觉等人正在枫晚亭闲聊。

康熙皇帝在看完李卫断官司的判词后,“竟笑不可遏,端着杯子,里面的茶水撒了一手”,随手递给了布衣学士方苞,方苞说“这人(指李卫)很明事理,只是书读少了,文章粗率可笑”,此时,邬思道接话,对方苞的这番说词很不以为然,评判道:“李卫风节不俗,只不会文言。他的这些个白话判词,变成文言,未必不是好文章呢!”

这番话引起了康熙注意,于是便问他是谁,得知此人就是当年闹过南闱的邬思道后,还夸他一笔好字,邬思道也不隐瞒,伏身叩头直言相告:“残躯生计无着,投雍亲王门下混碗饭吃。”

接下来康熙饶有兴致地听邬思道用文言改李卫的判词和限韵作诗,非常高兴,临离开时更是转身拍着邬思道肩头道:“好好侍候你主子,你才学很好,辅佐他做个贤阿哥,就不能做官,也不虚此生了。”

到此,我们可以做出基本判断,此前,康熙也许并不知道这个邬思道身在何处,其实也没必要刻意去知道,而当在胤禛这里遇到邬思道时,也并没表现出有多吃惊,只是说记得有这么个人,才学很好,又经过这一番亲自验证,更是对邬思道的才华赞赏有加,让他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则根本没提及这一段,所以,对康熙来说,知不知道雍亲王背后有这样一个人物并不重要。状邬思道之多智而近妖,其实是作者和编剧刻意夸大渲染的一种描写,只是让观众看了啧啧称羡,而在一代雄主康熙眼里,什么样的阴谋能瞒得过他,根本就不足为奇,更不足为虑。

点赞3、萍乡市 网友:大帅气☉

上一篇石塘网我们讲了雍正帝登基的当天就回到了雍亲王府,在这里也上演了一场双方心知肚明的暗战。当然最后双方念及旧情,达成了一致意见,也算是一方保住名声,一方保住了性命。

相信很多人也有疑问,那就是即使雍正帝杀掉了邬思道,难道其他的人就不知道这个人存在吗?尤其是康熙帝,这么多年,他到底知道不知道老四胤禛府邸的这个军师?

一、

邬思道的来历:

邬思道这个人物在史实记载中并没有出现过,除了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在李岳瑞的笔记小说《春冰室野乘》中也有提到。邬思道是绍兴人,原本是河南巡抚田文镜手下的一个幕僚,因为弹劾年羹尧而闻名于世。并不是小说记载中辅助老四胤禛夺得皇位的人。

在《雍正王朝》中,这个邬思道的来历就交代的比较模糊了,有几处提到过他的身世。

先是年羹尧救出的邬思道,并举荐给老四胤禛,年羹尧也仅仅是说按照老四胤禛的安排找到的邬思道。

在老四胤禛带全家老少拜师之后,两个人有密谈,在这次密谈中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老四胤禛背诵的文章就是邬思道十年前写的《士子揭世文》,这篇文章是写于康熙三十八年,这一年的顺天府乡试出现了舞弊案。邬思道就是当年带领四百落榜举人闹事的领头人,因为这件事情影响非常大,不仅江苏巡抚连降两级任用,连这次乡试的主考和副考都受到了牵连。

这也让很多官员对邬思道恨之入骨,最后康熙帝把邬思道下了大狱,这也跟剧中年秋月给他洗脚讲的坐大牢温水治冻伤对的上。而十年后,因为太后去世,所以大赦天下,这才有了年羹尧救出邬思道的事情。

而巧的是年羹尧那一年也参加了这次乡试,后来又参加了会试和殿试,最后高中进士。可以说年羹尧是知道这个人的,老四胤禛也是知道这个人的,不然的话不会派年羹尧去办这件事。

二、

其他人知道邬思道吗?

当年那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康熙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人,不光他知道,其他阿哥也知道。

在邬思道被带回到老四胤禛府上以后,他们可是行了正儿八经的汉族拜师礼。这种老师一般情况下会登记在册的,即使各个阿哥府上老师众多,但是都是可以查得到的。

在二月河的原著小说中,老四胤禛南方赈灾回来后,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就登门拜访了,结果就碰到了邬思道。不仅碰到了,老三胤祉是文人嘛,文人都喜欢以诗会友,当然另一方面估计也是想试试邬思道的水平。

结果这一试就试出了真本事,让老三胤祉心痒难忍,不断的邀请邬思道有空了去自己府上坐坐,末了还提了一句自己府上文人墨客多了去了,大家可以一起耍耍。

老四胤禛一看要坏事,马上就下了逐客令,半推半攘的就把二位哥哥送出府了。

而老三胤祉说的:

“果然名下无虚,当年左玉兴、赵泰明真的是屈了你!”

也可看出,邬思道的往事,作为文人的老三胤祉是清清楚楚的,这个左玉兴和赵泰明估计就是当年的主副考官。

老大和老三都见过邬思道了,人多嘴杂,况且堂堂的雍亲王府的老师,我想其他人应该也都知道的。

三、

那么康熙帝知道邬思道在雍亲王府吗?

康熙帝也是知道的,我们暂且抛开原著小说不讲,单说说剧中的几个细节便可分析出来:

比如第一个细节,就是刑部冤案一事,本来老四胤禛要主审的,结果一晚上的时候就弄出了一身病,前后矛盾太大了,不由得让康熙帝怀疑。虽然当时康熙帝不高兴,但是事后一想,自己才解过这个闷儿来,也就断定老四胤禛必然有高人背后指点。

如果一开始老四胤禛还没有入康熙帝的法眼,那时自然也不关心他府上都有谁。等到老四胤禛真正入了自己法眼以后,康熙帝反而释怀了,毕竟老四胤禛被自己灌输了“孤臣”思想,身边没有个得力的谋士,也是不行的。

尤其是热河狩猎一事,敏锐的康熙帝自然就猜到了弘历的言行是受到了老师的指点,康熙帝想知道每个阿哥府上都有谁太容易不过了,所以也必然知道邬思道的存在。

但是,也正出于这个考虑,邬思道毕竟教的东西多少带点阴暗,不够光明正大。出于这种考虑,康熙帝决定自己亲自教弘历,也就等于变相的把弘历从邬思道那里夺了过来。

所以,当康熙帝当“大马”让弘历骑的时候,当康熙帝跟弘历在雪地里打雪仗的时候,当康熙帝手把手教弘历写字的时候,怎么可能不问他以前的老师是谁?

而且康熙帝知道户部欠款一案的三个有钱不还的人;康熙帝知道雍亲王府弘时生病而叫去的太医;康熙帝知道老八胤禩府上去了一个道士;康熙帝知道的事情多着呢,连太子胤礽都抱怨说自己见到康熙帝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他会不知道老四胤禛的府上有一个待了十多年的邬思道?

即使康熙帝不是自己主动查到的,老四胤禛也必然会向康熙帝汇报的,毕竟邬思道曾经是朝廷重犯,自己不汇报,以老八胤禩的间谍能力,捅出来,也不是那么好向康熙帝解释的。

四、

其实康熙帝见过邬思道:

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有一次康熙帝出宫走走,就到了雍亲王府,此时的老四胤禛和邬思道正在读李卫写给他们的信。这个情节在剧中是有体现的,当时邬思道和老四胤禛还有年秋月是笑得前仰后合。

在原著中是康熙帝读完李卫的信,笑的是前仰后合,不小心打翻了茶杯。随同康熙帝一起去的还有方苞,他笑话李卫读书少,结果邬思道替李卫解围,说他的文章稍加润色就是优质好文。

后来康熙帝给邬思道出了一道题,让用“九,韭,酒”为韵作诗,邬思道作了一首诗:

“照猫画虎十八九,吃尽鱼虾不吃韭。只为捕鼠太猖狂,蹬翻案头一瓶酒!”

这句话其实非常有意思,表面上是写李卫,其实是把李卫当成了猫,类似于现代人讲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结果由于逮老鼠太过用力,打翻了一瓶酒,也是暗指康熙帝,就不要笑话李卫了,他是做实事的好官。

而康熙帝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

“养猫还不就是为了捕鼠?”

这句话的意味可就大了去了,表面上是暗指培养李卫,让他做好官。其实还有两个暗指,一个是指邬思道,老四胤禛养着一个邬思道,目的还不是为了皇位。

另一个暗指则是指老四胤禛,朕培养了这么多儿子,还不是为了保障大清?

再说白一点,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了,太子胤礽早就废了,老八胤禩也早被康熙帝否决了,剩下的只有老四胤禛符合皇位了。这句话一说,就等同于早早的就告诉老四胤禛了,你好好准备捕鼠吧!

从这次康熙帝跟邬思道见面毫无惊讶之情来看,康熙帝早就知道邬思道了,当初老四胤禛去寻找邬思道,说不定就是康熙帝给出的主意……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点赞4、兰州市 网友:别勉强

在原著中康熙不仅知道邬思道的存在,还亲自和他谈过活,康熙特意提拔来料理自己身后事的学者方苞对邬思道也很了解和赞赏。

康熙在大年三十晚上到诸皇子府探望,看到各家都热闹的不堪,只有转到雍亲王府,一片肃静。就走了进去,看到弘时和弘历正在读书,心里很高兴。

当遇到邬思道时,与他谈到旧时因考官受贿,他带头闹贡院的事,并看到邬思道己残废,很可怜他的处境,很爱惜他的才能,并让他作了一首诗,是关于猫的。最后嘱咐他,不能再作官了,为四王爷做好幕僚,辅佐他作个贤王,也是场大功。

后来方苞在雍正请他当官时,曾经评价过:您在潜邸时的邬先生就可大用。

所以康熙是知道邬思道的。

点赞5、兴宁市 网友:乄恨别璃

首先根据剧情,康熙肯定是知道雍亲王身边有邬思道这样的人。明朝有东西两厂和锦衣卫,负责监视皇室和百官。而在二月河笔下的清朝,康熙手下同样有一个“十三衙门”,专门负责监视皇室和文武百官。当然,正史上,十三衙门在康熙上台以后就裁撤了,被内务府取代。但是,二月河的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有对“十三衙门”的描述。

电视剧《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分别改编自二月河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和《康熙大帝》。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就被“十三衙门”的人监视了。

索额图的管家蔡代,就是十三衙门的人。明面上是索府管家,暗地里为十三衙门密探,官居四品,专门负责监视索额图。蔡代从康熙十年,以老家被鳌拜圈地为由,进入索额图家,在索额图府上干了二十年。这事被索额图当面揭穿,蔡代也不敢否认。索额图问蔡代是皇帝还是明珠派他来的。蔡代回答,不能说,身份暴露只能死。索额图不死心,依然对蔡代酷刑威逼和美女利诱,想让蔡代做“双面间谍”。蔡代表面答应,回去以后就自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手下是有的“十三衙门”确实是监视百官所设。而且,十三衙门管理严格,身份暴露就是死。

在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九龙夺嫡》第四十回<祸转福谏说齐家道 仆变主李卫入宦途>中,康熙的确是见过邬思道的。而且,康熙很欣赏邬思道。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六,康熙带着武丹来到雍亲王府邸。康熙看了李卫的信,笑的打翻了茶杯。康熙手下谋士方苞说李卫“明事理,但是读书少,文章粗率可笑”。邬思道替李卫解释,“李卫在任清廉自守,风节不俗,只不会文言”。康熙还出题,以“九,韭,酒”为韵,让邬思道作诗。

邬思道作诗:照猫画虎十八九,吃尽鱼虾不吃韭。只为捕鼠太猖狂,蹬翻案头一瓶酒!

康熙丝毫不介意邬思道闹秋闱的事。走前,还叮嘱邬思道:“养猫还不就是为了捕鼠?”让邬思道“好好伺候你主子”,“也不虚此生”。

文中,康熙并没有对邬思道的存在很吃惊。很有可能,雍亲王府上“十三衙门”的人已经将邬思道的事汇报给了康熙。

邬思道在二月河笔下,成了“妖孽”一样的存在。其实,真是历史上。邬思道连雍正都没见过。他只是田文镜身边的师爷,因为替田文镜写奏折被雍正知道。

根据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记载,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折参隆科多,让田文镜“宠遇日隆”。邬思道也声名远播。甚至,雍正还在田文镜请安奏折上朱批“朕安好,邬先生安否?也是因此,邬思道被尊为绍兴师爷的祖师爷。

(文|勇战王聊历史)

点赞6、岑溪市 网友:梦醒时分

历史上,不存在邬思道这个人物,是虚构出来的,在《雍正王朝》里,是躲在雍正背后的“男人”。为雍正运筹帷幄,最终得以登上皇帝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康熙皇帝知不知道雍正有这么一个“智囊”呢?应该是知道的。

面对邬思道“为何执意要聘请自己,作为雍正儿子的老师”的疑问。雍正背诵起十年前其十年前的文章:

朝廷待其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矣! 独不感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惟命。务请尚方之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儆天下墨吏!

文章节选自《士子揭世文》,文章的主旨是直指乡试的主考,纳贿营私、逢迎权要。原来当年的科举考试,出现了舞弊,导致众多才华横溢的举子意外落榜。邬思道也位列其中,于是便带领四百多名落榜举人,前去讨一个公道,上述的《士子揭世文》等于是声讨檄文。

(邬思道)

事后,不仅江苏巡抚连降两级,而且乡试的主考和副考,也因此受到牵连。而作为领头人,邬思道也被康熙下了大狱。这个“铁饭碗”,一吃就是十年,直到太后逝世,天下大赦。

胤禛读到这篇《士子揭世文》,应该非常仰慕邬思道的才华,便吩咐了在杭州作参将的年羹尧,代为找寻,打算聘请邬思道作为家庭教师,教导自己儿子。为此,胤禛还是做足了全套的行为艺术,率领全家按照汉人的规矩,举行拜师礼,还出现了上述背诵的桥段。

弄得邬思道是老泪纵横,恨不得马上掏心掏肺,已报胤禛的知遇之恩。从此,邬思道表面上胤禛聘请的“家庭教师”,教导弘历、弘氏,背地里为胤禛出谋划策。这两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胤禛父子的行为,使得康熙知道背后有邬思道,这么一个智囊。

(行拜师礼)

知子莫若父。正如临终前对其几个儿子的点评,康熙是非常了解自己儿子的。鉴于江南赈灾的杰出表现,康熙希望胤禛作一个“孤臣”,不会有牵绊,让其处理刑部冤案。而邬思道则力谏不能接这个差事,因为案情一旦牵扯太子,导致其被废,那么胤禛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胤禛还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既不敢明着推掉这个差事,从而影响康熙的“印象分”,但也担心,诚如邬思道所说的后果。于是,胤禛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导致自己伤寒的好戏,从而使得自己在刑部冤案,置身事外。关键时刻掉链子,与江南赈灾的表现是天差地别,不得不令康熙有所怀疑。

而后邬思道为胤禛谋划,取得任伯安手中的《百官行述》,以此在夺嫡之中先机。邬思道先让胤祥先顺着太子一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刘八女;再以吏部的名义,召年羹尧进京。途中,胤祥又以刑部的名义,命令年羹尧顺道,奔袭江夏镇,以抓捕“钦犯”刘八女,夺得任伯安的《百官行述》。计划出现了偏差,年羹尧碰到了硬茬,暴露了身份。嗜杀成性的年羹尧,大开杀戒,致使江夏镇700余口被杀。

(年羹尧)

康熙追究起来,表面上囚禁了胤祥,哪里不知道其背后是胤禛呢?但胤禛并没有将《百官行述》作为夺嫡的资本,而是沿着一直以来,“一心为公”的路线,当着众位兄弟以及上书房的马齐,将《百官行述》付之一炬。康熙心中对胤禛是再次刮目相看,同时心中不禁有了疑问,是否有高人指点这个儿子呢?

刑部冤案揭晓,康熙对于太子是扼腕痛惜,开始有了废黜之意,同时对于八阿哥胤禩的丑陋面目,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一边,胤禛也深感太子失德,不值得自己一而再,再则三的保举,在邬思道的谋划下,打出了弘历这张牌,完成“曲线”夺嫡。

这又回到了邬思道表面上的主业,家庭教师。邬思道并不像传统的私塾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诗文,而是在教授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式教学。这一点在弘历作答时,一览无遗。弘历认为康熙率领众人,热河狩猎与课文中曹操的狩猎不同。曹操狩猎是在春天,生机勃勃之时,不宜杀生,从而称赞了曹植不射杀母鹿的行为;但此次热河狩猎却是在秋天,是肃杀之时。

(赏赐弘历)

有了平时邬思道的悉心教导,使得弘历在热河狩猎时,一鸣惊人,驳斥蒙古王公贵族杀生的同时,也驳斥了八阿哥的假仁假义。康熙见此聪明伶俐的弘历,不知道有多开心,赐予了如意,事后将其带回宫中,亲自抚养。

相信在爷孙俩的互动中,弘历肯定会告诉他,邬思道的存在。结合弘历的见识不凡,康熙应该能猜到才华卓越的邬思道,更应该对于胤禛,在夺嫡之中的棋高一着,豁然开朗。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点赞7、黄山市 网友:水间苍月

当然知道。康熙皇帝不仅知道,而且在提到他时,说过此人“六根不正”。那时,他帮雍正夺得皇位,为什么雍正还想杀他呢?其实,这些都是康熙皇帝生前的安排。在此之前,康熙没有动他,只是想借他的“歪材”帮自己喜欢的儿子夺位。试想,歪材就是歪材,他不是治国安帮的正臣。所以,康熙活着时早就嘱咐雍正此人不可大用。

故而,康熙不仅知道邬思道,而且早就在算计他了。

点赞8、新泰市 网友:天下凯旋

邬思道是个绍兴师爷,在二月河在原著《雍正皇帝》里有邬思道这么个人。当时也算是学生运动的领袖吧,大闹江南贡院而被判刑入狱,出狱后因“残躯生计无着”,才“投雍亲王门下混口饭吃”。康熙皇帝到雍亲王府遇到过他,知道他有些才学,让他“好好伺候主子,让他做个贤阿哥,就是不做官也不虚此生了”。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康熙皇帝与邬思道没有任何的交集,康熙帝没有提及邬思道一个字,但可以肯定康熙是知道此人的存在的。康熙朝已经开始兴起文字狱,能大闹南闱肯定不是一般的学子,这样的人物肯定在朝廷都是挂上号的、“有案底”的人。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决堤,泽国千里,而朝廷国库空虚,无粮可调、无款可拨。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江南筹粮筹款赈灾。四阿哥专门派年羹尧找到邬思道,把他秘密送回雍王府。四阿哥办差回来向他行大礼,请他做弘时、弘历的老师,他以“一介寒儒、刑余之人”而不敢出任,感动他、使他留下来的是四阿哥能背出他十年前写的壮志未酬的文章。

康熙帝何许人,千古一帝。在一代圣主康熙眼里,什么样的阴谋都瞒得过他,张廷玉说的好“圣明莫过皇上”,不仅仅是拍马屁也确实如此。

几个细节能证明康熙皇帝知道他存在于雍亲王府:太子抱怨:当了三十年的太子见了皇上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在江南筹款赈灾深得人心,民间的传言“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弘时生病是康熙帝派太医凌国康去给看病而太子却不知道弘时病了;朝阳门码头四阿哥罢宴;八阿哥王府请道士算命把他说成“八王大”等等,这些小事他都知道,能不知道雍亲王府皇孙的老师吗?

更直接一点的,就是对弘历很喜欢。热河狩猎,弘历的表现十分抢眼、出尽了风头,康熙帝龙心大悦;后来又对四阿哥说,对弘历甚是喜欢,让四阿哥把他带进宫来,由他亲自调教,高兴时把弘历扛在肩上,肯定要问弘历的老师是谁的。剧中的“粘杆处”等就是负责办秘密差事情报机构。

自邬思道入雍王府而成为幕僚以后,他为四阿哥出谋划策的一系列活动无一不是成功的,四阿哥夺得帝位前对邬思道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他建议四阿哥不要去捅刑部这个马蜂窝、太子第一次被废后让四阿哥上书保太子复位到运筹帷幄成功夺嫡。在雍王府的十几年,除了教书、当好高参,他潜心研读康熙的一些诗书,也算是号准了康熙的脉搏。所以,以“孤臣”自居的四阿哥最终夺得帝位。

虽然剧中把四阿哥刻画成大公无私、一切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皇子、君王。邬思道很清楚他夺嫡时用很多龌龊手腕,雍王府那些参与夺嫡、为他办秘密差事的人将要被清洗。于是他不要雍正帝给他的任何名分,自认为自己有“三不可用”,“半隐”而退。临别时建议十三阿哥坚辞铁帽子王,切不可功高震主,方可保一世平安。事实证明当年参与夺嫡的核心人物大多被清洗了。“半隐”既不隐于朝也不是隐于野,而是与雍正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能为封疆大吏指点迷津又避免了被清洗的命运。

点赞9、简阳市 网友:星空破碎

《雍正王朝》里头的邬思道,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样一个人。

那么回到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康熙皇帝当然是知道邬思道这个人的。

邬思道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的一个化身。为什么说邬思道就是康熙皇帝的化身呢?首先,历史上的康熙皇帝本身就是乾隆皇帝弘历的老师。

乾隆皇帝小时候就是康熙皇帝一手带大的。邬思道很可能就是康熙皇帝派出的一个“间谍”,是代替康熙教育弘历的。

在整个电视剧里,邬思道仅仅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既然历史上的康熙皇帝那么喜欢小弘历,当然会非常重视弘历的教育问题。

可以推测,康熙皇帝一定会为自己的爱孙选择良师益友,特别是太子太傅,既然历史上康熙皇帝的太子被废了,那么康熙皇帝很有可能会暗中培养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电视剧没有交代邬思道的来历,但是邬思道能够非常了解康熙皇帝,对康熙皇帝的过去了如指掌,很可能邬思道就是康熙皇帝的“秘书”,所以,他才比较熟悉康熙皇帝的诗词歌赋和各种私密往事。

咱根据故事情节,可以猜测邬思道可能曾经就是康熙皇帝的机要秘书,比如伴读或者大学士。

因此康熙皇帝不仅知道雍亲王背后这个人,而且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康熙皇帝的耳目,这也是康熙皇帝独特的培养皇位继承人的一种好办法。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点赞10、乐清市 网友:森芋暖暖

《雍正王朝》中,康熙必然是知道邬思道的存在的。

《雍正王朝》中,尽管康熙深居皇宫之中,但是官场和市井的动态,依然能够非常详实的了解。一方面,是官员们的相互弹劾、皇子们的相互举报,让他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事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康熙对于“谍报”工作非常的重视,特别是康熙在“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能详细了解一众贪赃枉法的官员们的不法行为,足可见这支谍报部队的厉害程度,更不要说康熙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密折专奏制度,就已经开始了安插间谍和耳目在各个地方了。因而, 康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都能够进行及时的掌握了了解。

特别是“九子夺嫡”期间,皇子们针锋相对,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其中最有威胁感和不安全感的正是康熙皇帝自己,所以他不可能不对皇子们的动态进行掌握和掌控,所以邬思道的存在他不可能不知晓,特别是雍正为了让邬思道出任弘历等人的老师,大摆排场,这些都会令康熙所知晓的。

其实不仅仅是康熙,即便是雍正府上的篱笆再牢,管理再严格,也没有不透风的墙,邬思道的存在实际上并不是什么秘密。

尽管如此,但是真正知道邬思道能力和作用的人却始终是寥寥无几。

邬思道对于雍正的作用和意义知道的人并不多,细数起来也就只有十三爷、年羹尧、李卫、高福、高毋庸这几个人知晓,就连雍正的福晋都说他不过是个“吃白食的门客”,可见,就连她都不知道。

首先,还是因为邬思道用弘历等人的老师这个身份做了非常好的掩护。

雍正的儿子们到了读书的年龄,为小孩子请个老师本就无可否非,况且邬思道白天的时候也确实是在为了教育弘历等人而非常用心思,所以从雍正自己的府邸上下,到对外的说明里面,一直都把邬思道说成是弘历等人的老师,以这个身份作为了掩护。

其次,雍正与邬思道商议事情的时间,不是在饭桌上就是在深夜里,并且参与的人至多只有雍正、十三爷、邬思道三个人。

雍正对于邬思道的保密工作实际上是做的非常之好的,特别是在邬思道刚刚入府的时候,雍正与邬思道都是在深夜进行交谈,十三爷参与其中也是后来的事情了,也正是因为雍正非常好的保密手段和保密工作,使得外界对于邬思道真正做的事情并不知晓。

再次,就是高福的死让邬思道身份泄露的可能彻底杜绝了。

雍正杀高福,不仅仅是因为高福的背叛行为,也不仅仅是因为高福将太子的信件送给了八阿哥,雍正要杀他灭口,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掩盖邬思道的身份,不能让邬思道的真实身份公布于众。

毕竟高福知道雍正府上的一切,并且还是邬思道直接指使并且安排高福做事的,所以雍正为了彻底断绝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只能杀掉高福,掩盖住这个秘密。

所以,正是因为雍正的极力掩饰以及做到尽可能的极致保密,尽管邬思道的存在已经为人知晓,但是邬思道的真正作用和对于雍正的价值并不为外人所知,包括康熙皇帝。

历史上的邬思道在雍正登基之前与雍正皇帝并不相识。

历史上的邬思道是田文镜府上的幕僚,正是邬思道看出了雍正的心思,主动建议田文镜弹劾隆科多,进而拉开了隆科多倒台的序幕,而邬思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田文镜的引荐下为雍正皇帝所知晓,而雍正也通过向田文镜问候“邬先生安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邬思道的尊敬。

而这些都是发生在雍正继位之后了,雍正继位之前,并不认识邬思道。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