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国际暗战。
1961年1月20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接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
出生于1917年的肯尼迪当年才44岁,他年富力强,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他就任之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采取了毫不留情的强硬态度,在1962年10月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果断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并摆出了一副宁可爆发核大战,让全世界毁灭也不让步的架势。最后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让步,从古巴撤走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而告终。
在对内政策方面,面对就任之初经济危机的挑战,肯尼迪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提供紧急救济和补贴,提高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水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他在普通美国民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可以说,肯尼迪的套路就是“内修王道,外修霸道”,他在就职演说上有一句著名的话:“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直译一下:别问你的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在任期间,他派遣特种部队和作战飞机进入南越,扩大越南战争,大力推行登月计划,加快和苏联的太空竞争,是比较好斗,比较鹰派的一个总统。
肯尼迪上台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和新中国的关系问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1958年8月,毛主席决策炮击金门,打破了美国试图搞“台湾独立”的阴谋,迫使美国回到华沙谈判桌前,美国当局对这种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的状态十分恼火,于是不久就在联合国耍花招,把“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原本只需要普通多数赞成的“一般性问题”升级为需要2/3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以阻挠国际朋友不断增多的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随后,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毛主席指示周总理针锋相对地警告美国不得肆意进入北越领土,并宣布中国对美国侵越行为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从1961年开始,新中国加大了对北越政权的支援力度,使得美国在越南的代理人战争遭到严重挫折。
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获胜而志得意满的肯尼迪认识到,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很快,中情局告诉了他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已经接近成功,即将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其实,在1960年底,美国的间谍卫星就已经发现了新中国设立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和相应的浓缩铀工厂,只不过由于获取的情报过于零碎,中情局一直没能掌握确凿的证据。
新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受到过美国的核讹诈,1958年台海危机时,艾森豪威尔又再次叫嚣要用核武器“保卫台湾”。早在1956年,毛主席就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0年,赫鲁晓夫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中苏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毛主席毅然领导不信邪、不怕鬼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争气。在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工人、战士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在周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到1962年底,新中国的原子弹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美国的评估报告,新中国最快在1965年就能具备爆炸原子弹的能力。
毛主席:原子弹,没有它,人家说你说话不算数
让一个新的共产主义国家拥有原子弹,这是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肯尼迪所不能容忍的,他对新中国的行动绝对不能坐视不理,肯尼迪在白宫公开宣称“新中国试图进行核试验是60年代最糟糕的事情”。然而,他以武力干涉的想法却遭到了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内的一群军人的一致反对。
那些在朝鲜战争时期还是师长和团长,领教过中国军队可怕实力的美国将军们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并不能影响亚洲的政治平衡(因为有原子弹和能够投射原子弹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如果摧毁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基地,将会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直接武装打击的道路行不通,肯尼迪眼珠一转,又找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相信,由于19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赫鲁晓夫当然也不愿意新中国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国际政治的玩法就是这么吊诡,刚刚还是剑拔弩张,誓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现在却要为双方共同的利益而站到同一条战线上来了。
1963年5月,美国政府约见了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露骨地表示“希望在中国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交换意见”,但苏联方面对此反应冷淡。1963年7月,美国新任驻苏大使哈里曼在莫斯科会见了赫鲁晓夫,公开鼓吹美苏联合对中国的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
令美国人失望的是,赫鲁晓夫仅同意在政治层面上对新中国施加压力,并在美国人面前刻意淡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他认为新中国的核武器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并劝告美国人“当一个人没有核武器时,那他一定是叫得最凶的。”
被赫鲁晓夫的态度搞蒙了的肯尼迪开始病急乱投医,1963年9月,他乘着蒋大公子蒋经国访美的机会,与台湾方面秘密商定了由美国出动运输机,由台湾方面出动300-500人的特种部队,突袭并摧毁新中国的核试验基地的危险计划。
在肯尼迪的一再坚持下,1963年11月18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新任参联会主席,著名的鹰派人士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提出了一份关于阻止或推迟新中国成功实施原子弹研制计划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选项:一、美国实施常规轰炸、二、国民党军队实施常规轰炸、三、派遣间谍到中国实施秘密袭击、四、由国民党特种部队空投后进行破坏。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这时,距离新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不到一年了。
在会议上,肯尼迪表示将对这一方案在一周后进一步讨论,即11月25日。
可是,仅仅5天后,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刺杀身亡,继任的总统约翰逊比较谨慎,认为袭击新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设施无助于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于是终止了这个被称为“布拉沃”的非常规作战计划,疯狂的图谋最终胎死腹中。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核讹诈彻底破产,这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上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低人一等的时代彻底终结了。
1948年,毛主席来到阜平县指挥解放战争。
这一年的5月18日清晨,毛主席还在休息,忽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就带着几个战士闯进了毛主席的住处,天上也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原来敌机过来轰炸了。
毛主席当时还躺在床上休息,头天晚上主席睡得很晚。此刻的他还穿着那件旧蓝白条的睡衣。聂荣臻来不及解释,让战士们背起毛主席就往外跑去。毛主席的屋子后面有一个防空洞,聂帅就是想第一时间把主席转移到安全的洞中。
刚跑到洞口。一枚炸弹就在主席的住处爆炸了。幸亏主席转移及时,毫发无伤。但是他住的那间房子,被敌机的炸弹炸毁了。
据后来聂帅回忆,如果再晚转移一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为什么敌机炸得这么准?这明显是冲着主席来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有内奸!
在聂帅的指挥下,整个军区开始了大排查。刚好咱们的保密部门截获了敌人的一封电报,里面的内容是:“组员刘从文自参加工作以来,以工作尚称努力,每次情报颇有价值,职挺对其按中尉待遇,正式任用。”
我方立即对电报中提到的“刘从文”进行了排查,查到了一个叫刘从文的司务长头上。
经过缜密的侦察,认定这个司务长就是敌人的特务,保卫部门将其逮捕。
据刘从文交待,他是被军区卷烟厂厂长孟建德拉下水的,正是他向敌人提供了主席在阜平的情报。
保卫部门根据这条重要的情况,破获了敌人一个隐藏在指挥系统中枢的情报网,抓获了刘从文、孟建德和敌保密局保定站长刘从志等七名特务,铲除了革命队伍中的毒瘤。
这次轰炸是毛主席一生经历的最危险的一刻,如果不是我军防空部门及时提供了敌机飞往阜平的情报,如果聂帅判断稍有偏差或者赶到的时间再晚上一两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毛主席出了任何意外,中国革命的历史有可能改写。
面对这样一件很有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细节,难道不是细思极恐吗?
如若不是韩先楚多次上报中央力争收复海南岛,今天的中国可能会有“两个TW”,国运都会被改变。
1950年4月,40军军长韩先楚凭借其数年打仗的经验,决定要在谷雨前向海南岛发动登陆作战收复计划。
不过当时军中士气非常低迷,前不久金门作战失利的打击,仍旧在各指导员心头挥之不去,面对韩先楚的计划竟无人敢回应。
可天不怕地不怕的韩先楚可顾不上那么多,担心延误战机的他直接越过上级把该计划上报给中央。
因为我军当时海上作战部队基本上都是无动力的风帆船,想要登陆海南岛只能靠谷雨前的季风,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就要再等一年啊。
为此韩先楚,向中央发报:时机不可耽搁,如果43军没有做好准备,我愿亲自带领40军主力军团单独跨海作战。
韩先楚当然明白他在做什么,这是在立军令状,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况且他也清楚前不久“金门失利”带给我军的是怎样的一种打击,就连一向所向披靡的“旋风纵队”心里都没底,失去了往日的锐气。甚至军中还流传着:今天你吃鱼,明天鱼吃你的丧气话。
确实,即便是虎狼之师40军心里也发虚了。况且金门还仅仅是一个距大陆只有几公里的小岛,打起来都那么费劲,更别提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了,没一个人有必胜的信心。
韩先楚以及解放军战士的一往无前拿下了海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正是韩先楚的精神,也是40军有今日之地位的原因。
结合金门作战失利的教训,韩先楚依据海南的地形特征制定了突击打击,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而党中央也终于在多次会议后敲定了这次行动。
1950年4月16日,一场前路未知的作战开始了。韩先楚在没有海军与空军打掩护的情势下,率领40军43军总计3万士兵,冒着巨大风险横跨琼州海峡向海南岛进军。
4月17日凌晨,面对国民党的坚船利炮,40军的战士毫不畏惧,活生生的用风帆船打出了一条血淋淋通道。
随后韩先楚率领先锋队在敌军火力的打击下抢滩登陆,又是硬生生的用战士的尸体,为后续部队占下了有利地形。
当日六时,聂帅坐镇北京总参谋部作战室,焦急的问道:韩先楚到哪里了?处长回答已经成功登岛。这时聂帅才重重松了一口气,他明白韩先楚只要能登岛,这海南也就拿下了。
果不其然,登岛后仅仅三天,韩先楚便率领手下将士,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引以为傲,经营10多年的“伯陵防线”,将国民党赶出了海南岛。
而我方将士也损失严重,完全是吊着一口气在打仗,支援稍晚一步怕就是功亏一篑,所幸最终取得了胜利。
美国狼子野心,多亏韩将军棋快一招。
三个月后,美国派出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公开支持奄奄一息的国民党政权。这时士兵们才理解韩将军的苦心,如果稍微晚上一步,恐怕海南也深陷敌手。
到了那时,中国怕是会有“两个台湾”,甚至失去整个南海,西沙,南沙的控制权,进而香港,澳门,深圳特区,广州会变成怎样,实在不敢想象。
欢迎关注@职言者也 无所不言,点评实事,给你最真实的点评,弘扬社会正能量!
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年确实是数千年来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危机。
早年有一部韩国电影《2009迷失的记忆》,电影中描述鬼子穿越回去改变历史,我仔细想想,细思极恐,一身冷汗。
1940年到1941年,鬼子占了大半个中国,骄横的不以蒋介石为谈判目标,同时考虑南下还是北上,要是鬼子天皇真的有战略头脑呢?当时老蒋要的也就是停战,美国提出的要求是什么?退回1937年之前状态,实际上,只要日本不攻击珍珠港,美国依然深陷孤立主义,不会有大的动作,而日本这个时候要是跟英美结盟,利用日本的工业能力帮助英国打欧战,同时将日本的海军力量投入大西洋之战,那么,日本不但不会被禁运,还会得到大量帮助,美国不好自己直接做的事情,日本可以做,那么中国必然是被牺牲的一方,我国当时形势是怎么样的?阎锡山管山西,八路管陕西一部分,华北还有伪政府,南京有个伪政府,东北是伪满洲国,而且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新疆西藏内蒙古都会有问题,老蒋的重庆政府管西南,日本人可以专心经营朝鲜台湾东北跟本土,同时扶持华北南京伪政府跟重庆对抗,后面还可以直接进攻八路,要是日本人在我们内部统一以前研制出了原子弹,那么我们还能不能赶走他们?中华民族不但会被肢解,甚至可能无休止的战乱,开始新一轮的百年沉沦,也不再有今日之中华。
日本“昭和第一惨案”,背后就有一些不能忽略的细节。
昭和第一惨案,即“津山事件”,包括犯人在内,共造成了31人死亡。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犯人年仅21岁,还有别的细节需要思考。
(都井睦雄)
1917年3月5日,都井睦雄出生了。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境一般。在都井睦雄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肺结核去世了,半年之后母亲也死于肺结核。
家里只剩下57岁的奶奶,带着年幼的都井睦雄以及他5岁的姐姐。为了更好的生活下去,奶奶带着姐弟俩回到了老家,冈山县苫田郡西加茂村——也就是现在的津山市加茂町行重地区。
在这里,奶奶买下了一套便宜的房子,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姐弟俩。上小学之后,都井睦雄的成绩很好,但是身体比较弱,经常生病。
当然,都井睦雄的最大问题还是来自奶奶。因为这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了,所以奶奶对都井睦雄出奇的溺爱,甚至为了让他在家玩耍,故意向学校请病假。到了准备上高中的年龄,奶奶竟然不舍得孙子离开自己,反对都井睦雄上高中。
于是,中学毕业之后的都井睦雄,只能待在家里,和姐姐朝夕相处。因为他身体不好,所以也没办法下地干活。
17岁那一年,姐姐出嫁了。此时的都井睦雄,变得非常孤独。他把自己锁在家里,每天就是看书睡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1935年,都井睦雄来到大阪进入补习学校读书,见识到了城市的灯红酒绿,更体会了暗娼街里的肉欲刺激。从大阪回到乡村之后,年轻的都井睦雄开始了“猎艳之旅”。
他不断尝试接触村里的女性,和她们发生关系。而这段时间,都井睦雄也发现,自己的结核病似乎也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才彻底改变了都井睦雄。
(二战日本征兵体检)
1937年,为了扩大侵华战争,日本开始进行大规模征兵。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参加了体检,都希望参军打仗。结果,军医检查后判定,都井睦雄有肺结核,只能判定为丙种——其实就是不合格。
虽然不用上战场打仗了,但是都井睦雄并不开心。以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氛围,连征兵体检都无法通过的男人,等同于“废物”。不仅他自己非常难过,连那些一直和自己比较暧昧的女性,也都看不起他,开始拒绝和他来往。
让都井睦雄崩溃的是,村里人都开始“歧视”他,那些曾经暧昧的女性都纷纷表示,自己并不喜欢都井睦雄,一直拒绝这个年轻人的过分要求——都井睦雄成了大家的笑料。
1937年10月份,都井睦雄考取了猎枪执照,开始整天背着枪在村子里闲逛。这样的做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村里人不再大肆议论他,但是也尽量远离他了。
看似扳回一局的都井睦雄,其实也把自己逼到了绝路。1938年2月,都井睦雄卖掉了自己的旧枪,购买了一把新的5连发勃朗宁猎枪,并且不知从什么途径,收藏了3把9连发猎枪、日本刀、匕首,以及各类弹药。
之后,他弄来了不知什么药物,逼着奶奶吃下去。奶奶非常害怕,觉得孙子要毒死自己,于是赶紧去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搜出了都井睦雄准备的武器弹药——不过都井睦雄没有任何反抗,警方也就只是收缴了武器而已。
而此时的都井睦雄,实际上已经动了杀心。
(案发山村)
在这之后,他又偷偷购买了两把勃朗宁猎枪,并自己改装成了9连发。另外,他还购买了一把日本刀和一把匕首,至少200发子弹。
1938年5月20日下午,已经准备好的都井睦雄,先是切断了村子的电线,导致了全村的大停电——因为当时停电并不是稀罕事,所以村里人没有第一时间上报。
回到家之后,都井睦雄换上了黑色的学生装,把两个手电筒用胶带绑在头部的两侧,又把自行车车灯取下来,挂在胸前,用来照明。
他把武士刀和匕首插在腰间,背包里放了100发子弹,口袋里也塞满了100发子弹,拿起自己的9连发勃朗宁猎枪,开始了恐怖的杀戮。
5月21日凌晨,停电之后的山村,人们都早早的睡下了。1点40分左右,他拎起一把斧子,先是砍死了正在熟睡的奶奶,然后走出家门,开始一家一家的杀戮。
根据之后幸存者和警方通过现场的推断,大致还原了都井睦雄的行凶过程。
他先是来到和自己有暧昧关系的邻居家,用武士刀杀死了女主人和两个孩子。然后,他来到了曾经当众羞辱过自己的女人家里,用猎枪杀死了这一家四口人。
就这样,都井睦雄一家接着一家,用猎枪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仇恨……一直到凌晨2点40分,杀戮持续了一个小时之后,才有人来到了临乡的派出所报案,值班民警立刻打电话向津山市警察局求助。
大约3点10分的时候,都井睦雄结束了杀戮,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要了纸和笔之后,消失在了黑暗当中。
第二天上午,在案发地不远的山上,警方找到了都井睦雄的尸体和遗书,他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在遗书中,都井睦雄表示自己得了绝症,被村里人歧视,被女人们背叛,他决定要复仇。之所以挑选这一天,是因为出嫁的女人们都回家省亲……
包括都井睦雄在内,一共死了30人,这起案件瞬间轰动了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关于这次事件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不断出现。
讲这个故事,要专门挑出一些细节来说。
(当时的相关报道)
第一个问题就是,都井睦雄的家族,难道和肺结核有缘?
首先,因为当时肺结核几乎等于无药可治,得了就只能等死。有数据表明,1899年日本的结核病死亡率约为10万人154.2,随着明治维新的不断推动,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也非常快。到了1915年,日本结核病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10万人253.2。
随着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大量矿山开采,工厂生产,都极大的增加了肺结核病人。到了战争后期,不想打仗的士兵甚至假装有肺结核,让自己不能通过体检。
肺结核在日本的嚣张,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才收敛。原因不仅是医疗的进步,还有就是战争中死亡的人数太多,传染源也相应的减少了……
第二个细节就是,征兵体检不合格,真的会遭到歧视吗?
战争初期,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狂热氛围下,日本平民确实认为他们在打一场“圣战”,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要让东亚拥有永久的和平。
这些洗脑的宣传,从孩子到家庭主妇,一个都不落下。能去打仗是最光荣的事情,战死沙场的都成了全民族的英雄。
在战争初期,兵源还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日本严格执行按照身体条件划分的甲乙丙丁等级,等级越高身体素质越好。虽然也有不少人不愿意上战场,但是在那种狂热的氛围下,被征兵体检刷下来的人,一定会遭到歧视的。
第三个细节,那时候日本的一个小山村都通电了?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改变,确实是翻天覆地的。举个例子,明治36年的时候,日本的整体识字率接近95%,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不到30%。
明治维新之后的工业化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了较大的投入,所以一个山村通电,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可以说,明治政府的努力,让日本人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有了发动战争的资本。
仔细想想这些细节,为了侵略,日本人做了多少准备啊。
1935年1月1日凌晨时分,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大雪纷飞。毛主席站在住处前的雪地上,心情沉重。
几个小时前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红军强渡乌江、进军遵义的决策。但是,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那句“乌江就是第二条湘江”的警告犹在耳畔。
虽说眼下乌江对岸的国民党军兵力不如湘江之战时那么多,可是眼下这条乌江因为水流湍急而闻名,红军没有桥也没有船,该怎么办?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后卫部队距离红军只有百余里路程。
这真是一个危急时刻,红军要想避免“乌江成为第二个湘江”的悲剧,就必须在48小时内渡过没有船也没有桥的乌江!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负责指挥红一军团担负强渡乌江、为全军打开通道的任务。刘伯承和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一商量,决定以红四团进行正面强渡,工兵连负责架桥。
渡河、架桥器材都是现成的——乌江两岸竹林茂盛。可是乌江的水流速度达到4米/秒,理论上根本没有架桥的可能。可是不架桥,三万多人的红军队伍要过乌江,需要扎多少个竹筏?身后的国民党军据此已经不到100公里了,几乎就是红军一个强行军的距离。
工兵连连长王耀南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三个竹排固定到一起,在江面上拉起一根竹绳做轴线,竹排一个一个放入江中。再用竹篓装上石块下沉到每个竹排中间作为桥墩。
1月2日,工兵连战士在当地老百姓帮助下进山砍伐竹子,然后跳入接近零度的乌江水中,冒着对岸国民党军的枪林弹雨,开始了乌江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架桥行动。
王耀南
两个细节,一是工兵连长王耀南在关键时刻急中生智,大胆创新,在水流湍急的乌江上架设浮桥;二是当地老百姓的帮助,这有赖于我军自建军以来就一直坚决执行的群众路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红军每砍一根竹子都留下十枚铜钱,前来帮助架桥的老百姓每个人也都领到了丰厚的工钱。
二者缺一,乌江浮桥无论如何是架不起来的!而没有桥,后果将是什么呢?
工兵连架桥的时候,红四团的部队乘坐竹筏开始强渡乌江。对岸的黔军有一个团,凭借坚固工事疯狂抵抗。红一军团炮兵连上来了,虽说就一门迫击炮、五发炮弹,但是绰号“神炮手”的连长赵章成弹无虚发,将对岸的黔军碉堡一个接一个的端掉。之前偷渡乌江成功的红军连长毛振华,带着潜伏了一夜的6个战士也趁机发动进攻。
趁着黔军混乱之际,红四团的突击队抢滩上岸,控制住了滩头阵地。王耀南带着工兵连依然在紧张的架桥,零度的天气、零度的水温,红军战士在桥面、江水往来穿梭。
从砍伐竹子到架桥成功,工兵连仅仅用了36个小时。36个小时里,战士们没吃没喝,硬是用顽强的毅力为红军打开了一条通往胜利的生命之路。
1月3日,党中央和军委纵队从浮桥上通过。站在桥中间,毛主席狠狠跺了跺脚,然后兴奋地说:“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筏架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我们红军中有神人!”
滔滔乌江水被神勇无比的红军踩在了脚下,红军成功的避免了重蹈湘江之战的悲剧。
2200多年前的两名秦国士兵在前线打仗,因买不起衣服、吃不起饭,写信向亲大哥要钱,却未得到回应,这却是为何?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大量竹简、木牍,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两名秦国士兵写给家人的书信。
这两封家书,又叫睡虎地木牍家书。
睡虎地木牍家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书实物,也是先秦时期少有的底层百姓写给家人的书信。写家书的是一对亲兄弟,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这两封家书的收件人都是他们的大哥衷。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黑夫所写家书,惊所写家书,两封家书一前一后,间隔很近。
两封普通士兵的家书,又能看出什么历史细节?
俗话说,大人物创造历史,小人物组成历史。
黑夫和惊在秦国吞并天下的过程中,虽然微不足道,可是他们的家书,却见证了秦国吞并六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战——灭楚之战。毫无疑问,黑夫和惊都是灭楚战争中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223年2月,即秦始皇帝二十四年,秦始皇第二次伐楚,并在这一年俘虏了楚王、灭掉楚国。
黑夫和惊,便是这次伐楚的秦国士兵。
书信的发出地在淮阳(据考证,淮阳是楚都郢被攻克之后,楚国的临时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周口,收件地址则是湖北安陆。安陆与淮阳之间山重水复,相距数百公里,对于古人而言,真真算得上天各一方了。
尤其,黑夫和惊皆参与了此次军事行动。
这两封堪称中国最古老的家书,里头都写了啥呢?
尽管写家书的人都是士兵,还是亲兄弟,然而家书中,对战争的描述一笔带过,仅用了一句“黑夫等直佐淮阳”,意思是,黑夫和其他秦国士兵即将攻打淮阳,世事难料,希望家里人不要挂念。
对自己参与的战争漠不关心,这或许就是底层官兵吧——
毕竟,他们连自己的命运都决定不了,关心战争又有何用?倒不如关心关心远方的亲人,让他们少受战争之苦。而事实上,黑夫和惊也的确这么做了。
两封家书主要的内容,除了一些家长里短,主要就是伸手向家里要钱。
黑夫的家书中,这样说道:
“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愿母遗黑夫用勿少。”
译文:黑夫给家里写信的目的,是希望母亲能给黑夫寄些钱来,还有就是,母亲赶紧给我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速度要快!另外就是,钱多寄些。
黑夫的家书发出去不久,因迟迟等不来钱,焦急的惊又发出第二封家书,请看家书原文节选:
“愿母遣钱五六百,?(fǔ)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 ,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
译文:妈,再不给我俩打钱,我们就真的要死了!我们要的不多,只要五六百块就够。
俗话说,话越短,事越重,黑夫和惊俨然到了山穷水尽之际了。
惊提出的“钱五六百”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根据秦《金布律》记载: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值钱一百一十;一件夏天穿的衣服,值钱五十五。至于为何都是十一的倍数,因为,秦朝的钱币乃是够十一,便是一布(货币单位)。
换言之,惊所要求的钱,仅够两人置办十件夏天的衣服。
这笔钱多吗?不多,搁现在也就几千块钱。如今的大部分家庭,眼瞅着儿子受难,都不难凑出几千块钱给俩儿子救急吧?
当然了,黑夫和惊两人并非仅仅是为了夏天的衣服,这些钱,他们还要拿来吃喝度用,还要还账——如果再拖下去,债主就要下狠手了。
也就是说,兄弟俩在未知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只有二三百钱可供支配。这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更久。
总之,俩兄弟真真是“一毛不拔”啊!
第一封家书由黑夫发出去,强调了兄弟二人非常缺钱,希望母亲能够给寄一些钱。
不知是家里人故意拖着不给,还是其他原因,兄弟俩并没有收到钱,也没有收到家里寄来的衣服。
家人没有收到这封家书吗?
收到了,第一封发出去的家书,就静静地躺在大哥衷的墓里(云梦睡虎地4号墓),不知何故,家人并没有把黑夫和惊的“求助”当一回事儿。
惊的第二封家书发出去的时候,已经攻下了“淮阳”——即秦国灭掉了楚国。
此时,淮阳城里盗贼横行,楚国的残余势力顽强抵抗,秦军士卒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仅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时刻面临敌人的偷袭;而此时,他们借钱的人也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逼着他们还债。
因此,惊在第二封家书里,用了三个字:急!急!急!
连写三个"急"字,足以看出惊和黑夫日子过得那是相当的不如意。可叹的是,这封家书寄出去,很有可能还是石沉大海,黑夫和惊的命运,也在这一刻被定格——向家人讨要物资和钱。
黑夫和惊作为军人,在秦国,他们并没有工资。
秦国只给他们提供粮草和兵器,至于平时所穿的衣物,全都需要自备。由于秦国攻下淮阳之后,又被楚国残余势力反扑,黑夫和惊被困在城内,断绝了物资生死未卜,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为惊视祀,若大发毁,以惊居反城中故。”
译文:没事儿的时候,多给我们哥俩烧烧香,如果抽中了下下签,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被围困的缘故,到那时就当我们不在了吧。
如果说第一封家书是为了买衣服,那么,第二封家书,完全就是为了买命。
黑夫和惊之所以理直气壮地向家人要钱要物,这些东西也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根据秦朝的律法,平头百姓想要获得地位,只有一条路可走:获得军功。这军功,自然也就是打仗而来。
获得军功的人,家人可以享受更多优厚的待遇。
从睡虎地4号墓、即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墓的发掘情况来看,墓中除了大量的竹简和木牍,还有各类青铜器、陶器等物品,这些东西,在物资匮乏的古代,可以看作是一种阶级的象征。
可见,黑夫和惊为他们的家人,立了不少军功。
这一点,在黑夫给家人的第一封家书里也有展示:
“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
译文:如果我的书信你们收到了,一定要给我回信,而且一定要告诉我,秦王授予咱们家的爵位的文书到了没?不管到没到,都一定告诉我。
可以说,正是黑夫和惊在前线的拼命,才为家人带来活下去的资本。
为家人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却只要了五六百钱,这种正当而合理的要求,不知为何,家人并没有满足。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黑夫和惊的命运,也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无从知晓。
不过,根据推测,黑夫和惊在之后的统一战争中,恐怕凶多吉少。
黑夫和惊寄给大哥衷的这两封家书,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家书。如果黑夫和惊平安归来,衷断然不会将这两封家书带进自己的墓里。衷一直保存这两封家书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的两个兄弟出意外了,而这两封家书是他们留在人间最后的遗物。
至于家人为何不给他们寄钱,甚至不给他们回信,二人的家书里同样涉及一个人物——新妇,也就是惊的新媳妇。
惊临出征前,将新妇拜托给了大哥照顾。
如果这就是衷不给两个弟弟送钱的理由,那么,人心也太险恶了。当然了,这只是一种猜测,真心希望黑夫一家平安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