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苏军制造了很多反坦克枪。苏军在无法击穿德军坦克时,这些反坦克枪为什么没能起到作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苏军的反坦克枪是干嘛用的?
他并不是同反坦克炮一样,是猎杀坦克的杀器,仅仅是让步兵面对坦克有自卫的能力。
就像美军的巴祖卡火箭筒,其实也只是用于遭遇坦克的自卫,不是就靠火箭筒去打坦克。
巴顿将军甚至说:让步兵用火箭筒去打坦克,是非常愚蠢的行为,这应该是是重武器的任务。
苏联二战主要是两种反坦克枪,我们一个个来看。
PTRD-41反坦克步枪
它发射14.5×114毫米枪弹,是著名的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设计的,原型是芬兰的一款同类武器。
枪很重,有17公斤。
PTRD-41可以在100米内,射穿35到40毫米的装甲。
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大量使用的1号2号3号坦克,正面装甲都没有厚,侧面装甲更是薄弱。
所以,在100米内,PTRD-41还是能够对德军坦克造成打击的。
PTRS-41反坦克步枪
该枪和PTRD-41性能接近,也是发射14.5毫米子弹,设计师是谢尔其·西蒙诺夫。
它也可以在100米内射穿40毫米装甲,但结构比较复杂,重量也有20公斤。
所以,该枪逐步被PTRD-41所取代。
这两款反坦克步枪,在实战中主要在100米内发挥作用。
中期德军坦克升级了以后,反坦克枪甚至要在十几米甚至几米内发射。
由于射程太近,所以反坦克枪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理论上坦克不会蠢到冲到步兵身边,而是远距离开炮开枪。
同时,随着德国坦克中后期全面升级后,反坦克枪不可能射穿正面装甲,连侧面装甲也普遍超过40毫米,射不穿了。
但是,退一步说,如果苏军没有反坦克枪,会是什么场面。
反坦克炮是重武器,普通步兵是无法装备的。
那么,步兵一旦遭遇德军坦克装甲车,只能用反坦克手榴弹或集束手榴弹(近战),甚至是莫洛托夫鸡尾酒(土制燃烧弹)去作战。
这些武器的射程是0,需要士兵冲到坦克附近投掷,随便想一想就知道极其危险。
反坦克步枪,毕竟可以从几十米外射击,要安全得多。
另外,德军并不是只有中型坦克,还有大量轻型坦克、装甲车、装甲汽车等等,这些都是反坦克枪可以对付的。
苏联把部分PTRD-41供应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朝鲜人民军用于朝鲜战争,也发挥了一些作用。
反坦克步枪,又称战防枪,装备步兵用于打击300米范围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以用于摧毁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生命周期从坦克诞生之日起直到二战结束,苏联做为作统的坦克大国,也曾大量装备反坦克枪。
二战期间苏联反坦克步枪包括PTRS-41和PTRD-41两型,和波波沙一并成为当时苏联军队的标志性武器。卫国战争爆发,依靠大量装甲车辆闪击作战的德军给苏军带来巨大压力,而此时的苏军手上并没有适用的反装甲利器,于是应急研发生产的反坦克步枪从1941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苏联这对反坦克利器PTRS-41及PTRD-41在1941年大量登场。两者所配弹药型号一至,都是14.5X114mmBS-41钨芯穿甲弹,在100米距离上最大穿甲能力达40mm。
PTRS-41反坦克步枪采用5发双排弹夹供弹、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807米),属于半自动枪械,火力持续性好,还可以安装瞄准镜对付远距目标。
PTRD-41反坦克步枪是单发枪械,火力持续性差,并且无法安装瞄准镜。但是结构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
大量应用于苏德战场的两款反坦克步枪,看背景燃烧的德军坦克。
发射相同弹药,所以PTRS-41和PTRD-41穿甲性能类似,枪口初速可以达到惊人的1013m/s。在1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40毫米垂直装甲,初期面对德国二号、三号坦克足够击穿侧面装甲,并且对传动系统和乘员造成杀伤。
被PTRS-41反坦克步枪正面击穿的德军三号坦克。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潘菲洛夫战役中,苏军战士用PTRS-41与PTRD-41反坦克步枪击毁德军18辆坦克,可参考《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碑》。
但是随着德军新式坦克出现,二战后期坦克装甲越打越厚,反坦克枪就显的有点力不从心了。在战场上面对主战坦克只能勉强骚扰,主要用于欺负装甲比较薄或者无装甲防护的车辆,这和现代反器材步枪定位类似,聊胜于无。
反坦克枪可以说是一种最为鸡肋的反坦克武器,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威力不足,但是后座力巨大,世界上第一支毛瑟反坦克枪被誉为只能开两枪,左肩开一枪,右肩开一枪,然后进医院。而发射的子弹并不能保证击穿当时坦克的装甲。
对于苏军来说,使用反坦克枪非常晚,这个不难理解,苏军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前有世界上最多的坦克,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坦克营,而且苏联的坦克大部分都是使用45毫米炮,这种情况下,苏军的反坦克枪属于那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苏军编制上每个步兵师只有60支反坦克枪,而德军每个步兵师有90支。
而由于战时苏联很少生产全新的武器装备,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才开始大量装备反坦克枪,最终那个步兵师可以有111支反坦克枪,考虑到苏军后期步兵师人员稀少,可以说这个数量很多了。
苏联的反坦克枪在战争初期对付德国的3号4号坦克时,还能有一些作用,比如打断一个履带板什么的,这些损伤对于坦克来说等于是没有什么作用。随着德国的坦克装甲不断加厚,反坦克枪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不过这些反坦克枪在战争后期,大部分是在干打杂的差事,利用自己的远射程,打击一些地面目标,比如机枪火力点,卡车一类的目标,这些目标类似于现在软目标,在战争的后期,苏军的反坦克枪大部分都是干这种事情。
在没有空心装药反坦克弹药的情况下,使用动能弹击穿坦克装甲,是唯一能够选择的爆发,而要发射动能弹,武器的后座力是非常巨大的,这样步兵对于反坦克枪并不满意。真正有威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还是各种筒子,现在的各国军队中都是以反坦克火箭筒作为步兵的反坦克自卫武器。而反坦克枪则是演变成了反器材步枪。
能打的东西太多了,即使反坦克炮无法击穿德军坦克时也可以通过射击德军坦克的观察孔和履带以及薄弱的后侧装甲,使坦克由于乘员伤亡或者履带断裂而暂时失去战斗力。
其次战场上除了坦克这样的重装甲目标,还有许多轻装甲目标甚至没有装甲的目标,比如德军伴随坦克作战的半履带装甲车,这种装甲车的装甲厚度只有10毫米左右,可以被苏军的任何反坦克步枪轻易的击穿。至于那些卡车等无装甲防护的车辆更是苏军反坦克步枪打击的绝佳对象。
除了对德军战斗车辆的打击外,对德军的野战防御工事同样有巨大的效果,由于希特勒禁止在德军后方建立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防线,害怕德军会不坚决抵抗而向后方防线撤退,所以德军绝大部分的防线都是由临时构筑的土木野战工事构成,这种工事防护力有限,难以防御反坦克步枪的精确射击。
就二战的苏德战场,其战场广阔,双方作战兵力庞大,而加之都是集中使用坦克部队,所以大多数的战场仍旧是步兵之间的对决,所以苏军遇到德军的卡车、野战工事远比坦克要多,反坦克枪的用武之处还是很多的。
首先德棍开始推毛子那会,一水的垃圾一号二号占大头,就算是二号正面30mm钢板,侧面才16mm。还有一水的35t,38t也不超过30mm。而像毛子PTRS这类反坦克步枪100米内能穿40mm,打的正的话击穿这些破烂,打死里面成员和玩一样。
而对付三号四号这种正面皮稍厚的,你可以打履带瘫痪坦克,然后侧面或者后面爆菊。
然后反坦克步枪虽然顶着反坦克这个名字,但实际上你看现代用途就是反器材啊。你瞅现代一水12.7mm步枪用来干啥,二战时候也一样。不好拆坦克,拆下面这玩意总行吧
因为战争进入中后期时,德军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大大增加,连一些老式反坦克炮都无法对其造成有效杀伤,更不要说一支薄弱的反坦克枪了。 反坦克枪这种武器诞生自一战,当时德军需要一种能够中远距离攻击敌军坦克等装甲目标的步兵武器,最终的产物就是毛瑟M1918式反坦克步枪。该枪采用13.2毫米口径弹药,在百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完全能够毁伤英军当时的坦克。因此在战后,伴随着坦克这种兵器大发展,反坦克步枪也得到了各国军方的大力发展。 而苏联人推出的就是PTRS、PTRD两款反坦克步枪,其采用14.5X114毫米枪弹,具有着在当时较为不错的反坦克性能,百米距离能够击穿40毫米厚的钢板。苏德战争爆发后,反坦克步枪成为了苏军最为常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这两型反坦克步枪均能有效从侧部、后部以及一些薄弱位置击穿当时在德军装甲部队作为主力的3号、4号坦克。 但是随着德军开始对坦克进行升级,反坦克步枪难以取得任何效果。比如德军战争中后期的虎式、豹式坦克,侧部、后部装甲都有所加强,比如虎式坦克侧面装甲都厚达80毫米,反坦克步枪完全无法击穿,无法产生任何作用。但是由于德军的坦克型号较多,依然有很多装甲较为薄弱的坦克装甲车辆,而且战争后期苏军也面临着巷战攻击墙体等特殊需要,所以反坦克步枪一直在苏军中保持装备。
一部人类武器发展史,就是矛和盾的较量史;如果把反坦克枪比作长矛的话,坦克就是盾牌。
初期的盾牌太薄弱,所以长矛可以轻松刺穿;但是后期的盾牌(坦克)加厚了,长矛(反坦克枪)就等于给它挠痒痒,无法刺穿了。
确切地说,到了苏德战争中期以后,德军坦克的装甲厚度已经增加了很多,就是一些老式反坦克炮对它都无能为力,更不要说一支攻击力有限的反坦克“枪”了。
坦克诞生于一战初期,它是为了对付堑壕战、阵地战而生。
坦克这个怪物出现在战场上让堑壕战的威力大打折扣,让敌方不知所措;不过很快人们就找到了对付它的办法,反坦克枪应运而生。
反坦克枪是德国人发明的,该枪采用13.2毫米口径弹药,可以在百米距离上比较轻松地击穿2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英军当时的坦克防护能力很弱,遇到反坦克枪基本上是在劫难逃。
于是反坦克枪就在一战后期大行其道,被各国推崇,到了二战还大放异彩。
苏联人也是个喜欢发明创造的民族,仿制就更不在话下,在德国反坦克枪问世不久苏军也了PTRS、PTRD两款反坦克步枪,它采用枪弹是14.5X114毫米的,可以在百米的距离内击穿厚度的40毫米的装甲,在500m距离上能击穿25mm厚的90°垂直钢板,比德国反坦克枪的威力更胜一筹,是一种非常给力的反坦克武器。
所以当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苏联人不慌不忙,举起了他们手中的反坦克步枪,将德军的装甲集群打得屁滚尿流,成为苏军的心理依靠。
1937年服役的德军三号坦克,装甲正面厚度47毫米,苏军反坦克枪不能击穿;但是它的顶部装甲厚度只有10毫米左右,其它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也不高,没有超过37毫米厚。即使是1939年服役的四号坦克,侧面装甲只有15毫米厚。
所以这两型反坦克步枪如果选择从侧部、后部以及一些薄弱位置发动攻击,当时德军装甲部队主力3号、4号坦克可以说不堪一击。
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开始夜以继日大规模生产,在1941年底就有10多万支反坦克枪装备于苏军,希望能够阻止住德军的钢铁洪流。在苏军随处可见的反坦克枪面前,德国钢铁巨兽一筹莫展,被打得叫苦连天。
德国人缴获苏制的PTRD-41,对它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也非常赞赏,对苏联的反坦克枪爱不释手,还给它起了个名字PTRD-41,并分别PzB-783。
其实对于苏军反坦克枪,德军坦克兵更多的是恐惧,他们纷纷向上级反映,不希望自己成为苏联人反坦克枪口下的牺牲品。
于是德军开始对坦克进行升级,就拿虎式坦克来说,它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
虎式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跟铸造钢相比,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它致密度大约提高百分之六以上。
这样的装甲厚度,在正常交战距离内,大部分炮弹都难以对它形成威胁,来自正面的炮弹对它更没有办法;而苏军的反坦克枪,对它更是无可奈何了。
但是由于德军旧式坦克还没有完全退役,它们的装甲较为薄弱的;而且反坦克枪对付防护更为薄弱的装甲车和汽车还轻松自如,所以反坦克步枪在二战苏军中始终保持装备。
其实即使在苏德战争初期,反坦克枪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这种枪除了杀伤力大一个好处,还有体积大,重量大,后坐力巨大、射速慢的缺点。
据枪手回忆,他们在开枪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恐惧感。而且当时的反坦克枪采用非自动装填,在坦克轰隆着向前开进的时候,很难做到冷静装填、冷静射击。
而且坦克不是吃素的,上面有枪有炮,怎么会任凭反坦克枪向自己疯狂射击打不还手?
因此,苏军当时的作战条例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准备好待转移的阵地; 在一个射击位置最多只能射击5到10发,必须尽快转移”。
事实上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行前,德国的钢铁洪流一直所向无敌,在战争中大发淫威,阻挡它们前进步伐的不是反坦克枪而是燃油。
客观地说,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那些反坦克枪弹无虚发、一枪一辆的镜头,都是导演为了场面好看编出来的。
反坦克枪真的要是军迷们所吹捧的那样威力无比,给德军坦克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德国军队早就打道回府,等不到1945年。
不过反坦克枪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在攻击初期的德军坦克、装甲车、汽车和坦克观察窗、舱门和观瞄装置、油箱以及发动机、履带的时候,还是发挥了不小作用,在巷战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为苏德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小贡献。
主要是二战早期的坦克装甲厚度还很薄,因此当时的各国陆军都装备了大量反坦克步枪用于反装甲作战,比如德国的PZB38/39,英国的博伊斯等,和苏联的PTRS/PTRD一样,都是典型的反坦克步枪。
二战早期各国主要还是轻型坦克,仅有少量的重型坦克,比如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装甲就只有15毫米左右,而像德军二战早期的2号坦克、3号坦克,基本和日军的95式坦克的防护水平强不到哪儿去(毕竟后来的虎式坦克正面装甲也就100毫米),像苏军的PTRS反坦克步枪,具有40毫米左右的穿深(具体还要看距离等因素),完全能够击穿这些轻型坦克。
二战中后期坦克的防护能力大大增强,反坦克步枪作用已经不大了,很难击穿这些目标的装甲,因此大量退出装备序列。比如二战后期英军基本已经不再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步枪,而大量使用PIAT反坦克抛射器。而美军在战争中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巴祖卡火箭筒了,反坦克效果很好。
但是苏军的PTRS一直在服役,因为其适合攻击墙体(这在城市战中很有价值)、轻装甲目标等,作为对步兵火力的加强一直装备着。同时,苏军也缴获了很多德军的铁拳或者坦克杀手火箭筒装备自己使用,用于反坦克作战。
首先介绍一下所谓的反坦克枪
反坦克步枪其实就是一种射击配有甲胄目标的特种枪械,也称战防枪,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研制了两种反坦克步枪: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二者一般可以打击300米以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可用于射击800~1000米以内的土木工事和火力点,战防枪威力巨大,体积比迫击炮还要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
在这里要纠正一点,在二战中,战防枪对于苏军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从1941年开始,苏联军队在每个步兵师中都设置了反坦克连,下辖三个排,每排24人有9只反坦克步枪,这些步枪在战斗中给德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小编在这里援引二战时曾任德军坦克兵的R.麦伦辛回忆道:“苏军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俄国兵手里都有一支反坦克枪或者一门反坦克炮。俄国人精心地装备这些反坦克武器,它们的火力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
但是反坦克枪很快就没了作用
因为以前的德军使用的是轻型的坦克,可是后来随着德军使用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苏军反坦克步枪对德军坦克的直接毁伤作用逐渐减弱,但对轻型坦克和坦克车,以及其他机动车仍是相当有效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反坦克步枪最早是是在一战的战场上出现的,被称作战防枪,最主要使用的是德国人,因为英国人早期的马克型坦克,其装甲厚度非常薄,德军的毛瑟98k的7.92口径的k型钢化弹药就能击穿,
但是英军的后期改装型号,毛色的7.92口径弹药就无法击穿了。于是德国佬研发了13mm反坦克步枪,其实就是一款,放大的毛瑟步枪装弹机构很像,单发!
二战各国早期也普遍采用反坦克步枪,因为二战早期的坦克,其装甲厚度通常都不会超过30mm,那时的坦克以轻型坦克为主,所以出于节省成本和单兵就能反坦克的考虑,所以当时反坦克步枪是一款非常热门的反坦克武器,因为它整体重量不是很大,单兵最多两人就可使用,而且造价低廉,使用的弹药也是造价不高的,不一定,炮弹再怎么便宜也比子弹贵,
出于造价便宜,制造简单,大量装备便利和单兵使用的特性和优点,而且早期的坦克装甲厚度很薄的,我之前就说了,它的威力也是足够的,所以当时的各国普遍觉得没必要开发大口径的反坦克火炮,所以二战刚开始的各国反坦克火炮的口径几乎是没有超过50mm,最多就是47mm,大部分都是20mm37mm等等,
而苏联大量装备的是PTRD-1941型反坦克步枪,其口径是14.5mm,和苏联当时大量装备的防空机枪口径相当,弹药补充是相当便利的,在早期的时候,这款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性能是还不错的,看到钨芯穿甲弹头,能在500m的距离上穿透25mm钢板,在战争的早期,还是够用的,
但是在战争的中后期,随着苏德双方的装甲厚度不断的增加,他还是能击穿坦克身上的一些薄弱点,只能说,还是有一定作用,但是战争的中后期时,苏德双方也大量的装备了中大口径的反坦克炮,所以反坦克步枪的使命也从反坦克变成了反装甲。它的目标不再是敌方的坦克,而是敌方的装甲车和其他装甲单位,他的穿甲深度还是能有效的干掉那些装甲车,
所以总体而言,它还是一款十分优秀的武器,因为它的做工,可以说是很粗糙,便于大量生产,就算是一个学徒,也可以使用很糟糕的零件,让他组装起来。就是这些简陋的武器,保证了苏联取得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的基础!
当时所谓的反坦克枪,其实就是,大口径反器材狙击步枪的祖先(配发穿甲弹),口径12.7mm起步,最大口径20mm,这个口径基本上和小口径机炮一样了。
这类枪主业打的不是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那是百分之一千的,各种打不穿……),而是利用步枪的单发精度优势,距离打击坦克正面薄弱部分,例如车长/驾手潜望镜,闪瞎对方……从而间接削弱坦克的战斗力。试想一下战场上,潜望镜毁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露出头来指挥或驾驶,补枪,再补枪……
当然最好是挑个皮薄的货,例如轻型坦克,装甲车啥的,是距离侧面打击,可穿。要是水平高+运气好,一枪中油箱——喜大普奔,各种感人……
反坦克枪是指专门配备给步兵用于对付敌军装甲车的枪械,早前叫做战防枪,二战前期号称“坦克杀手”。
反坦克枪的出现只能说是形势所迫,一战期间坦克的登场,使得普通士兵在面对坦克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一般步机枪火力又完全拿它们没辄,绝大部份的装甲车在战场上简直无可匹敌。
所以反坦克枪械的理念逐步被提出,最初的办法是采用“反向弹头”,这样可以增大装弹量,增加射程和速度。后来又改进了弹头,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德军的“K子弹”,但是K子弹不仅造价高昂,而且在使用时,及时在100公尺的距离射击,也最多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对于装甲越来越厚的坦克车,几乎不能起到杀伤作用。一战期间这一类枪的作用主要用在了击毁壕沟上的防御工事或是机枪座。
二战开始,各国普遍升级为使用大口径高速弹的反战车枪,这些步枪在对付二战初期的战车(轻型战车像德国的一号/二号坦克之类)有不错的效果,其中苏联主要装备了两款反坦克枪,分别是由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DRD和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
这两种反坦克枪都大量生产并装备到部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把反坦克小组布置在步枪排中间和步兵连主阵地侧翼,德军坦克威胁较大的区域。或者采取一种类似国际象棋盘的布局,每隔50-100米设置一支反坦克枪,形成密集交叉火力。从而对德军机械化部队造成严重威胁。
据当时参战的德军俘虏回忆:“苏军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俄国兵手里都有一支反坦克枪或者一门反坦克炮。俄国人精心地配置这些反坦克武器,它们的火力简直覆盖了整个战场。”
而在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就讲述了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使用反坦克枪上配合消灭了18辆德军坦克的伟大战绩。这些事实都说明二战前期反坦克枪在战场上对付普通坦克和装甲车时能够取得重大战果的。
但随着德军装备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后,苏军反坦克枪的作用逐渐减弱,子弹再也无法击穿最少40mm厚的钢板,不得已苏军只能转而使用反坦克枪射击德军的碉堡、防御工事和机枪掩体。
到此时,反坦克枪在面对坦克时已经失去设计之初的期望,其作用早已被火箭发射器、无后座力炮(recoilless rifles,例如Panzerfaust)、火箭推进榴弹(rocket-propelled grenades,与Bazooka相似)之类的武器取代。虽然之后朝鲜战争时期,苏军的反坦克枪大两倍朝鲜人民军使用,但其使用效果也只是能够击毁美军的M24轻型坦克,甚至被当做狙击枪来使用。
综上所述,反坦克枪的出现,虽然在二战前期取得一些战绩,但是其自身的不足以及坦克装甲的不断升级加厚,反坦克枪在面对坦克时已经起不到作用, 随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