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自视过高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诸葛亮,乐毅,诸葛,管仲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自视过高吗?

点赞1、淮安市 网友:凌霜傲雪

诸葛老学长名气大得很,对其自比管仲、乐毅这一点,打小就很崇拜。看了《三国演义》后,那直接就跪啦。

不过呢,多少看了一点史书后,感觉不是那么回事。现在看来,诸葛亮好像有些言过其实,名不副实。

不清楚诸葛亮要跟管仲、乐毅比啥,诸葛亮没出山前,自然没有成就可言;出山之后,其成就也远不能与二位相提并论。与管仲论忠君吧,管仲就没把国君放眼里;与乐毅比委屈吧,诸葛亮一般人还不想伺候。

那就只能说,诸葛亮自以为治理天下能与管仲相比,平定天下可与乐毅并论。

但诸葛亮话是说了,也有人相信,但毕竟没有做到哦,岂不自视甚高呢?

01

不看广告看疗效,能力是一回事,但还得看成就哦。

管仲、乐毅可是牛人,其成就是写在史书上的,恐怕远在诸葛亮之上。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颍上人(今安徽颍上) ,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春秋五霸首霸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是管仲辅佐建立的霸业。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去了莒国。

后来齐国国君被杀,哥俩都想回来做国君。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率军前去截杀公子小白。在半路上,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吐血而死,骗过了管仲。

管仲回来报捷,公子纠很高兴,慢吞吞到达齐国后,听说公子小白已经即位,是为齐桓公。

为了躲避追杀,公子纠就回到了鲁国。

齐桓公想把公子纠及其师傅管仲、召忽一起干掉,鲍叔牙与管仲是好基友,就对齐桓公说:“君上仅仅要治理齐国的话,你师傅我就办啦;如果你要称霸的话,非管仲不可啊。”

齐桓公识货哦,就写信让鲁侯处死了公子纠,以报一箭之仇的名义,让管仲回到齐国治罪。

公子纠另一位师傅召忽就为公子纠殉难尽忠啦,但管仲却不干。而且还振振有词,说尽忠是为国家尽忠,不是给哪个人尽忠。

我靠,这是哪里话啊,不过也貌似很有道理哦。

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以鲍叔牙为辅,齐国大治,成为春秋首霸。管仲也被称作“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名将,最牛逼的是公元前284年,率领赵、楚、燕、韩、魏五国军队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不要以为五国联军多么牛叉,面对强大的齐国,他们都是被人任意宰割的羔羊。乐毅就是一头暴怒的雄狮,带领这群羔羊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齐国。

但由于燕惠王猜忌,乐毅只好投奔赵国。

曹操在其《述志令》中,也曾经惦记过乐毅、蒙恬,他说: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因为乐毅、蒙恬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受到君王猜忌,想起他们,曹操就想流泪哦。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显然不是与管仲、乐毅比这个,自然是自以为能力可与他们相比。如果有人能用他,就可以创造像管仲、乐毅一样的功绩。

那就看看,诸葛亮出山后的表现吧。

02

诸葛亮算得上一代名相,上马可为帅,下马能治国,但其成就的确无法与二人相比。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身高八尺,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对他都不感冒,只有崔州平、徐庶跟他友善,认为他不是在吹牛。

这恐怕不是说诸葛亮与管仲、乐毅都是身高八尺,个头差不多吧,还是说能力相当。刘备三顾茅庐,听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后,认为与诸葛亮就是君民鱼水情。于是,鱼儿离不开水。

看一下,诸葛亮出山后的大事记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从樊城南逃,路过襄阳。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襄阳,但没有被采纳。

刘备携带十几万人南行,日行十余里,被曹操五千精锐骑兵在长坂坡追上,刘备血战,只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此时,有人劝阻刘备提早轻装前行,刘备不采纳,诸葛亮也没辙。

刘备固执己见是他的事,但诸葛亮不能成功劝阻,就是诸葛亮的责任啦。

问题出啦,总不能只埋怨老板不听话吧。

刘备、诸葛亮把隆中对的战略丢在了长坂坡,就想去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幸好遇到了专门前来接头的鲁肃,经过鲁肃劝说,这才有了孙刘联盟,有了在赤壁打败曹操的历史壮举。

如果刘备、诸葛亮到了交州,还会有赤壁之战吗?恐怕会的,但与诸葛亮就没有一毛钱关系啦。

如果没有鲁肃的到来,诸葛亮会建议刘备主动与孙权联盟吗?恐怕够呛。

作为首席谋士,诸葛亮不能仅仅给刘备画个饼,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从取襄阳、投吴巨,再到孙刘联盟战赤壁,整个过程来看,看不出一点明确的战略意图,都是随机而为,没有一点套路。

在取西川的问题上,看不到诸葛亮有明确的建言,基本都是庞统的功劳。这就说明,取益州是诸葛亮的设想,但没有意识到刘璋邀请入川,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此时不为,更待何时?

诸葛亮不积极主张入川,刘备自然就把诸葛亮放在荆州,而把力主入川的庞统带去。

庞统死后,诸葛亮被召入蜀,但此时局势已经明朗,只要张飞、赵云等带领人马围困成都就行啦。

但刘备却把力主与孙吴联盟的诸葛亮调入西川,而把主张主动放弃荆州的廖立留在长沙,协助关羽守荆州。这是刘备在人事任命上所犯下的重大失误。

虽然诸葛亮为廖立做了个大广告,说廖立与庞统才能相当,是足以辅佐成就大事的人才,但孙权不听忽悠。吕蒙大军一到,廖立就直接弃城逃走。

在荆州的问题上,刘备、诸葛亮死死抱住隆中对的战略不放,而庞统、法正、廖立等人都主张主动放弃荆州,经营西凉、雍州。

从湘水划界、襄樊之战、夷陵之战的结果来看,庞统等人的战略好像更为合理一些。

直到关羽战死,荆州全部丢失,诸葛亮这才意识到自己隆中对的战略,从根本上是有漏洞的。在另一个问题上,豹眼详细做过分析,这里就不多啰嗦啦。

更为有意思的是,庞统战死、法正病亡后,诸葛亮又以廖立诽谤刘备一心经营荆州之事,把廖立流放,最后死在汶山郡。这在《三国志·廖立传》有具体的记载。

当然啦,刘备不是燕惠王,他没有让诸葛亮独自带领大军征战过;但也不是齐桓公,除了筹备粮草,也没有完全放手让诸葛亮治理益州。诸葛亮不能让刘备言听计从,本身也就说明了问题,纵然不仅仅是能力问题,但也离不开能力。

把权力弄到手,才能够做事。不能得到权力,就说明还是能力不够。韩信能让萧何月下去追,本身就是能力的表现。到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地步,还不能左右刘备的决策,就说明诸葛亮沟通能力不够,不能只把责任推给刘备。

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是没得说,但刘备这个皇帝,充其量就是一个益州牧,最多再加上一个汉中太守。那么诸葛亮这个丞相也就可想而知,在刘备时期也就是个后勤部长,但还不是萧何那个级别的部长。

或许有人会说,蜀国地盘太小,诸葛亮发挥不出他的能力。那么,没有得到更大的地盘,是不是本身就说明了能力不够呢?曹操被陈宫、吕布抄了后路,就剩下鄄城及兖州的范、东阿二县,不是也统一了北方,成为三国最大的实力集团吗?

占据了荆州、益州还有汉中,这比曹操当年可强大多了。

在长坂坡之战,刘备入川、湘水划界、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战略问题上,作为首席谋士,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者不足。

《三国志·杨洪传》记载,汉中之战,那是决定蜀汉命运之战,刘备命诸葛亮紧急发兵救援,诸葛亮却跟杨洪商量是否发兵的事。直到杨洪说,就是“男兵女运”也要保住汉中时,诸葛亮才安排发兵。

这其中有复杂的原因,但诸葛亮恐怕还在幻想放弃汉中,保存实力,全力守护荆州。

至此,诸葛亮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隆中对是错误的,还在固执地坚持。

襄樊之战失败后,诸葛亮这才意识到隆中对战略的不足。于是劝阻刘备进攻东吴,但他依然仅仅强调孙刘联盟的重要性,没有检讨隆中对战略的错误。

既然孙刘联盟如此重要,那孙权为何不顾联盟的存在,要抢荆州呢?你诸葛亮咋不去劝劝孙权呢?这让刘备咋能听得进去呢?

如果诸葛亮说一声对不起,隆中对咱们搞岔辟啦,或许刘备就听进去了。

再看一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吧,仗打到那个份上的确不容易,但如果换了乐毅,他会那么打仗吗?以弱胜强那才是真本事,以多胜少,即便胜了,又有啥可称道的呢?

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本质而言,是诸葛亮的战略失误。他依然不承认是自己战略的错误,而把他归罪于用人不当。以马谡违背节度为由,把马谡斩首。

用错了人也是能力问题,但与做错了事是有区别的。诸葛亮宁可选择用错了人,但不承认做错了事。

诸葛亮屡屡北伐,尽管收效甚微,但起码看出,庞统经营西北的战略是正确的。

虽然诸葛亮拒不检讨,但还是说明了这一点。诸葛亮最后还是放弃了隆中对的战略,开始经营西北,但为时已晚。从刘备、诸葛亮病逝后,蜀汉依然能够维系近三十年,也可以证明庞统等人的战略,远远高明于隆中对。

如果诸葛亮能够勇于否定自己,及早建议刘备放弃荆州,将关羽的全部兵力及民众携带入蜀,那将是另一番局面。

东吴自然会加强孙刘联盟,曹操不想孙权做大,就会频繁的南征。这样,刘备在西北就有了机会。充分发挥马超在凉州的声望,如果能够占据凉州、雍州,甚至是关中,这对刘备来说,是一种啥局面呢?

有舍才有得,借人家的荆州不还,岂能久远?

张鲁经营汉中,富得流油,假以时日,刘备也是个大财主。静待天下之变,挥师东进出关,汉室可兴,也并非是一句空话。

总之,诸葛亮的确很了不起,但与管仲、乐毅相比,还是感觉有些不足,起码成就上有差距。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似乎是过了些,显得有些不低调。

不过呢,年轻时吹吹牛逼,做做广告,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是有时也吹牛逼说比诸葛亮还厉害嘛。不也是大多人都不信,但也有人会信嘛。只不过会信的人更不着调就是啦。

自比管仲、乐毅没毛病,但他比不了二位也是真的。

点赞2、黑河市 网友:冰糖葫芦

诸葛亮确实有这个才能。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曾创下连下70余城的战例,都成就了一番事业。诸葛亮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无一不学,无一不通,从他出隆中后一系列的用兵以及助刘备成就霸业来看,他确定不是在吹牛,他确实有这个才能。他不是自视过高,而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只不过,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内敛习惯了,你有才那要别人说你有才那才行,你不能自己“吹嘘”。话又说回来,诸葛亮如果肚子里没“货”,他乱吹牛,一旦“漏馅”,不是自打脸吗?

正因为诸葛亮有这个才能,所以他必须把自己推销出去。诸葛亮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有学识,但这种学识只有用在可用的地方才能见证。诸葛亮要施展这种才华,就得到可用武的地方的去。所以,他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想有“慧眼识珠”的人能相信他,聘用他。所以说,诸葛亮也算是一个营销大师了,并且是一个成功的营销大师

因此,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绝不是自视过高,而是他急于“出山”完成他的夙愿的一个策略罢了。

点赞3、通辽市 网友:左岸枫景

事实上,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不是自视过高,而是有点谦虚的意思。

为什么是有点谦虚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从诸葛亮、管仲、乐毅的身份地位和历史功绩来说

管仲是春秋时期辅佐齐国称霸的功臣。齐国仅仅是诸侯国而已,当时齐国提出的口号是“尊王攘夷”。

也就是说,齐国是要承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地位的,那么齐国的国君仅仅是一个诸侯国的诸侯而已。

诸葛亮辅佐的刘备,至少是三国鼎立。而且刘备还是事实上的汉室正统,而且还是名誉上的汉朝的皇帝。

所以诸葛亮是汉朝天子的宰相。管仲仅仅是诸侯国的宰相。显然诸葛亮的身份地位和业绩肯定要比管仲略胜一筹。

那么,乐毅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事实上,乐毅仅仅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燕国的大将。他虽然开始战胜了齐国,但是最后却被齐国反败为胜。

所以说乐毅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就,仅仅是帮助燕国确立了战国七雄的地位而已。

而诸葛亮至少是三国鼎立,从这个角度说来,诸葛亮肯定要比乐毅的历史功绩更大。

其二、从诸葛亮、管仲、乐毅的知名度来说

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 而管仲和乐毅,一般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人,所以说,从后世知名度的角度来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也是一种谦虚。

总而言之,不管是实际业绩还是历史功绩。诸葛亮的身份和地位都远远超过了管仲和乐毅的身份和地位。

  • 因为管仲和乐毅仅仅是诸侯国的宰相和大将军,他们都没有成为天子的宰相。

诸葛亮是汉朝天子刘备的宰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也比管仲和乐毅更有身份和地位。从后世的知名度来说,诸葛亮的知名度是管仲和乐毅无法比拟的。

所以,总的来说: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不是自视过高,而是有点谦虚的意味。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点赞4、固原市 网友:叶落秋寒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明确记载:“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首先看管仲的功劳,辅佐齐桓公,强齐图霸,九合诸侯,以礼开法家先驱,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成为一代名相,誉为圣人之师。

在看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他统帅燕国等五国军队,攻打齐国,接连攻下70多座城池,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

而纵观诸葛亮只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且当时还在务农,没看出有任何功绩,他自比于管仲乐毅,一是自认为自己有管仲的相才和乐毅的将才,二是自己给自己打广告,为以后自己的出山为政,奠定舆论基础,是一种自我吹捧了。

因此总之看来,诸葛亮就是年少轻狂和自我营销的一种说法。所以年轻时候的自比于管仲乐毅确实是自视甚高,但从其以后的所作所为而言,确实是兼具相才和帅才的,但时代局势不一样,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也不一样,也很难进行简单的比喻。


点赞5、揭阳市 网友:木舆冬青

相传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就自比管仲乐毅,在当时的人看来,这简直是狂妄自大。要知道,管仲可是春秋十分有名的辅佐君王的丞相,而乐毅呢,他可是战国时期的非常出名的将领。而诸葛亮呢?不过一个20左右的年轻人,拿什么和管仲乐毅来比较?《诸葛亮传》还记载,除了诸葛亮的朋友,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一直隐居于南阳,其实并不是他想,而是无奈之举。那时,诸葛亮姐姐嫁人了,而他的大哥诸葛瑾就跑到了东吴发展,亲人相继离开身边,诸葛亮只好一边耕地一边读书,生活比较窘迫,只能说勉强维持生活。


诸葛亮


关键是诸葛亮志向远大,满怀理想,可惜就是没有遇到明主,伯乐没有,再好的千里马跑给谁看?再看曹操和孙权,他们两手下名谋如云,所以他们很少亲自出来请人,而诸葛亮又比较自傲,自然放不下身段,自己跑去举荐自己。于是,诸葛亮乐耕陇亩,静静等待自己的千里马,而为了进一步地让自己的名声被别人知晓,诸葛亮娶了当地名士之一黄承彦的女儿,为什么这个举动能提高知名度呢?因为这个女子不一般,她的才气和容貌成反比,丑的出名,谁敢娶她,自然也出名。而这一娶,自然就会过得岳父的支持,相当于当地所有名流的支持。


满怀理想


另外就是他自比管仲乐毅,用狂妄的态度让别人免费帮他口口相传,以便让明主知道自己,主动来请他。刘备呢,在没有诸葛亮辅佐的时候,可以说是上无片瓦,而下无立锥之地的窘迫境地。后来三顾茅庐,使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就像是开挂了一样,先取荆州,而后取益州,最终做了蜀汉的皇帝。这里面大部分都是诸葛亮的功劳,他就是又才能,将刘备生生辅助成功,后来刘禅上位,不知道多么差劲的君王因为诸葛亮,蜀汉又撑了多少年。


诸葛亮


具体比较一下,没有诸葛亮或者说诸葛亮刚来身边时,刘备无一陇地,士兵呢不过千(也有人说有几千人,不过大多数记载说诸葛亮加入后刘备才招募训练了许多士兵),将军呢更少,几个人。而且刘备没有可靠的盟友,孤零零一个,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等同于辅佐白手起家的刘备,将他变成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君王,不得不说诸葛亮真的十分有才能。不仅是在之前抢地盘,后期治理蜀地,然后北伐曹魏,诸葛亮哦文能治天下,武能行军打仗做军师,后人对他的评价,远远超过管乐二人。

点赞6、寿光市 网友:影血祭

现在有几个人知道管仲是谁?干了些什么?乐毅又是谁?他又干了些什么?不过只要你开口说起诸葛亮,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还是路边撸串的小学生,哪个不知道诸葛亮是谁,他干了些什么呢?

01诸葛亮?借东风、耍空城计那家伙嘛!

没错,诸葛亮在民间之所以如此著名,主要归功于《三国演义》的普及。那么大家知道《三国演义》是什么时候开始普及的吗?

很可惜的告诉大家,这本书在明朝前中期其实还没有那么出名,只能算是一般的小说,可是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的时候意义就不同了。

  1. 当年努尔哈赤看完这本书以后,不禁泪流满面,下定决心,卖了几十棵长白山老山参,花了大价钱,从出版社定了几千本《三国演义》。
  2. 他后来又陆续让出版社加印了不少这本书,希望做到满清八旗的将士们人手一本。那么这本书有什么奥秘吗?努尔哈赤其实是将这本书当成兵书来看待的。
  3. 这么一来《三国演义》可不就普及了嘛!这本书普及了以后,这里面的诸葛亮作为最吸睛的人物,自然也就跟着火了。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诸葛亮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重要历史人物。

比如说借东风、空城计、火烧博望坡、火烧上方谷、火烧藤甲兵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至今历历在目。

其实诸葛亮早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就已经被历朝历代奉为臣子的楷模。毕竟这哥们实在是太聪明又太忠心了,以至于每个皇帝都希望身边有一个诸葛亮这样的臣子。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三国演义》

所以诸葛亮的身价在不断提高,那些传奇故事还没有被杜撰出来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认可,并且同时被搬进了文庙和武庙。

02知道管仲乐毅,很可能也是从诸葛亮这儿知道的。

管仲乐毅的确也很出名,可是普通老百姓没事儿谁去翻《史记》去了解这俩货的故事呢?大概率上来说,大家知道管仲乐毅,那也是从诸葛亮这儿只知道的。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事儿没事儿,就告诉自己的小伙伴,自己可以跟管仲乐毅相比。到了东吴以后,群儒又以这件事来嘲讽诸葛亮,结果被诸葛亮各种怒怼。

由此可见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的出镜率还是比较高的,不免就让人们去怀疑,这俩货是不是也很厉害?

  1.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两位还真的是杰出的人才。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人,乐毅更是带领五国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2. 其实历史上像这样的人才有太多太多了,会打仗会治国的人才真的不缺,但是忠心耿耿的人才却少之又少。
  3. 曹操会打仗吧?他要篡汉。司马懿也会打仗吧?可惜他篡魏。南北朝时期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哪一个不是善于打仗的臣子?可惜他们都篡夺了自己主子的江山。

唯独诸葛亮,不仅治国有方,打仗也在行,手握大权之下,却丝毫没有私心。从来没想过让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继承自己的丞相之位,一心只想着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即使刘备去世了,诸葛亮也尊崇托孤之重,尽心尽力为刘禅工作,堪称历史上最成功的托孤案例,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03千古托孤,唯有刘备和诸葛亮这一对君臣震慑人心。

其实历史上托孤的案例有很多很多,可惜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大家总是拿周公、召公作为托孤的典型案例,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周公和召公的后世子孙,统治了周朝几百年,期间周天子也必须要听他们家族的使唤。

后周世宗柴荣把儿子柴宗训托付给最信任的大臣赵匡胤,结果这哥们儿果断篡位,丝毫没有犹豫。为了防止自己的臣子也这么做,赵匡胤重文轻武,导致宋朝弱不禁风。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三国演义》

众多托孤案例中,其实只有刘备的托孤是最成功的。诸葛亮为老刘家真的是殚精竭虑了,他甚至都没工夫去照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使得儿子成了一个没什么才能的人。

后世每个君王,都梦想着自己的臣子中,能够出一两个像诸葛亮这样值得托付的人,这是每一个君王基本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很可惜的是,这一对君臣,是千古罕见的一对,压根就找不到第二对像他们托孤这么成功的案例。就算是管仲乐毅,在这一点上那也是比不上诸葛亮的。

总结:管仲乐毅,那是沾了诸葛亮的光。

街头巷尾都能知道管仲乐毅,那是因为诸葛亮当年自比这两个人,否则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白起、吴起、李牧、王翦等等,根本就会被淹没在历史当中。

参考资料:

《史记》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