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本书(不是小说哈),看完了一段或者一页,不知道说的是啥,是啥原因呀?
我想一是,作者水平比较高,自我认知能力很强。他的书是写给顶端人看的。
我想二是,我的认知低,读不懂高水平的书。理解不了深奥的语句。
我想三是,作者是云端筑梦师,没有落地。但凡,落地的作家,他知道他的东西是给谁看的。
我想四是,真正的作家,现在是风毛菱角,能用心,用情,真正的去作文变事的作家,少之又少。为百姓服务的作家少之又少。有,但是,真的是稀缺。
我敬佩那些能站在百姓的角度,为百姓发声的作家。而不是咬文嚼字的所谓的书生们。
有精神的人,一生都是在追求中的,渐行渐悟。精神的光芒是由内向外辐射的,通体通明,掩饰不住的光芒!
如果用方言写的书,不同地域的人自然看不明白。(与文章最好口语化,这様不同层次的人都能看懂,大家都看得懂的才是好文章)。如果是技术性的文章,(隔行如隔山),不是同一学术的人,就难看懂技术性的文章。
如果文化水平一般的,就难看懂文化高的人写的文章!。
如果看一页文章一时看不懂!不知说什么?!那就多看几遍,慢慢理解,最后还是看懂的,也会理解这页文章说什么。
任何一部书都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每个章节、每一页、每一段内容都存在一定的承接关系。由于作者写作方式的不同,在内容的表现手法上就各有不同。有的书开头就直奔主题,用一定的表现形式紧紧地抓住了读者;有的书则通过大量的铺垫,慢慢引出主题。所以,读任何一本书,不能因只看几页还摸不清头绪而产生负念甚至放弃。
一般来讲,看一本书之前,需要了解这本树的内容该要和主题思想,在此基础上,围绕这个主题,认真读下去。这样,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精义所在,才能汲取到此书的营养成分。
无论你看的是文学作品,或者是科技论文,他都是整体性的,尤其篇幅很长的,你只有看完全文才能了解详情。虽然有窥一管知全貌一说,也要看情况的。
如果是技术书刊,它讲的晶体管构造,你只看一段当然无法理解说的什么。长篇小说呢,如果是一段心理描写,在不知前后文的情况下,是很难明白写这一段是什么意思。
所以,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科技论文,每部书都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
很正常,不是每本书,我们都能轻松阅读的,有些晦涩难懂,有些毫无趣味,原因吗?
我猜首先是作者思想深刻,写的东西我们无法理解,读了不知所云,比如哲学书籍,佛教经籍等。
其次,是有些外国书籍,语言不同,翻译不同,外国人与我们想法,生活习惯不同造成我们无法想象,难以感同身受,最后有些专业书,隔行如隔山,读了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外国名著。
总之,还有就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合在一起的情况。
你可以先放下,等将来有机会,有时间,有阅读能力以后再读它,也可以慢慢读,我相信读书、学习都无止境,难读的情况会随我们的努力而改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祝你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