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6关键词:阿拉伯

阿拉伯帝国为何会衰落?

点赞1、曲靖市 网友:畵凉思。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与伊斯兰教的创建和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没有伊斯兰教,就不会有阿拉伯帝国。

默罕默德通过传播伊斯兰教,团结了阿拉伯人,是长期以来以部落形式存在阿拉伯人凝聚在一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国,而先知穆罕穆德去世后,阿拉伯帝国进入所谓的”神权共和时代“也就是四大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帝国迅速的扩张,征服了波斯(伊朗)整个西亚、北非、拜占庭帝国的亚洲领土甚至是欧洲。

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四大哈里发时代的在第四代哈里发,先知女婿阿里的哈里发时代,阿里遭到刺杀,伊斯兰教分裂为什叶派和逊尼派,而政权被逊尼派的倭马亚王朝获得,阿拉伯帝国进入家族传承时代,后来阿巴斯又取代了

倭马亚王朝。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东面已经与大唐西域都护府接壤,北面的高加索、土耳其、南面整个西亚、西面扩张到了北非和欧洲的伊利比亚半岛。

但随后,阿拉伯帝国的各大家族也开始在各自的势力范

围内建立自己政权,建立自己的苏丹国。而哈里发统治的势力逐渐只剩下首都巴格达周围。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后来,由于突厥草 民族早唐朝打击下西迁,突厥中塞尔柱人逐渐进入阿拉伯帝国的中心舞台(塞尔柱人最开始作为阿拉伯人的奴隶和雇佣兵),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而此时的阿拉伯的哈里发更多的是作为在世的伊斯兰教的最高宗教

领袖,而非政治上的。

此时,欧洲的十字军东征也不断的影响着阿拉伯帝国的

残存领土。其中当代热点的圣城耶路撒冷就几度易手于阿拉伯人、欧洲人、库尔德人。

十字军东征

12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将末代阿拉伯哈里发处死,彻底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蒙古西征彻底摧毁了阿拉伯帝国

后来蒙古的西征大军在叙利亚遭遇埃及阿拉伯人反抗,蒙古人失败后,哈里发名义上被埃及的阿拉伯人王朝获得,但是已经不是阿拉伯帝国,13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建立奥斯曼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又几乎收复了原来的阿拉伯帝国领土,并自称哈里发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但此时的哈里发与彼时的阿拉伯哈里发已经完全不同。

点赞2、信阳市 网友:囚命@

阿拉伯帝国的灭亡与古代许多帝国的灭亡都并无二致,内部的分裂加上外族入侵,最终帝国解体灭亡。阿拉伯帝国与我们想象中控制及其严格,中央权力十分集中的帝国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建立之初就是一个主要以征服为手段,最终形成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庞大的松散的联合在一起的统治区域,在帝国的内部不同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从统治的角度来看,并不能强有力的联结在一起。即便是在哈里发政权最强大的时期,阿拉伯帝国内部中央政府的权力仍然是有限的,并没有达到中国古代王朝中央集权所达到的高度。尤其是对于边远的行省,其控制力更是十分有限。

从8世纪中叶开始,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原本的倭马亚王朝王子拉赫曼逃到西班牙创立了新的后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峙。阿拉伯帝国先后失去了对于非洲各省的控制,摩洛哥、埃及等等地区都纷纷独立,而王朝内部的统治者也是政治权斗不断,中央权力更是被削弱。各个行省的总督也都利用这个时机,一边扩张自己的权力,一边割据独立,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控制中央朝廷。比如说在埃及成立的图伦王朝,在波斯东部建立的塔希尔王朝。

很多地方总督也利用帝国内部人民起义的时机趁机独立。而哈里发的宫廷里用度奢侈,各种挥霍浪费,武力征服以及镇压起义的军政开支都是不小的支出,这也造成了帝国的财政危机。因此为了解决钱的问题,哈里发实行了包税制度,授权一些大商人、行省总督以及驻军首领征税的权利。这些人要先预付给政府一定的税额,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任意收税。这个方法看似能够快速“创收”,但是实际上是自掘坟墓。首先这些总督商人在辖区内收税往往不加节制,收上来的钱远比上交的钱多得多,经济军事实力大增,而百姓因为剥削而反对哈里发,这些都成为了帝国后期无法补救的大问题。

1258年,蒙古大军政府巴格达,彻底消灭了哈里发政权。

点赞3、宁波市 网友:朝歌夜弦

表面上看阿拉伯的灭亡是来自于内部的分裂,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能力无法维系辽阔的领土。还可以找到更多别的原因!

但我个人认为最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厚度不够!但凡历史悠久且能长期维系统一的国家,就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基础,人民必须对主流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对主流文化有高度的自信!

而事实证明靠宗教和吹牛秀优越去维系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是徒劳的!世界上不乏会吹牛的小国,也不缺同一宗教却闹分裂的国家,也不缺科技发达且宗教相同却分成多个小国的国家集群!

所以个人认为阿拉伯帝国亡于文化厚度不够,而文化厚度与历史长短也无必然联系!而一个国家要保得长久就必须在文化上有卓越的建树,因为文脉即国脉!

点赞4、泰兴市 网友:乱世魔枭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以后,东罗马帝国占据了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地中海区域。与此同时,红海也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的海盗越来越多,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与此同时波斯的萨珊王朝和东罗马之间的战争,也是没个消停。

这么一来,从阿拉伯半岛通行,似乎就成了商人们约定俗成的一条通道。因此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也发现了麦加的繁荣,因此主动前来传教。3年的秘密传教过后,信徒越来越多,因此穆罕默德开始公开传教。

抛弃旧信仰,迎接伊斯兰教,这事儿引起了当地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因此公元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离开麦加,来到了麦地那。这一年的7月16日,被称为伊斯兰教历中的元年元旦。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如鱼得水,传教事业风生水起,继而组建了一支强大的伊斯兰教军队。他们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当地统治者接受了伊斯兰教,同时穆罕默德便以麦加为中心,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一、四大哈里发时代,阿拉伯帝国顺势崛起。

那时候的欧亚非大陆上,大家都着眼于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很少有人去注意他们的南部,其实有一个阿拉伯帝国,正在不断崛起。

  • 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时期。他当政期间,与叙利亚交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时期,曾经同时对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发起了进攻。不仅消灭了拜占庭帝国的5万大军,而且还占领了叙利亚的首府大马士革。

这还不够,他们甚至瞄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围攻2年后,居然成功将其拿下。差点把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给整哭了。这还不够,他们还顺道占领了埃及,拜占庭帝国只能干瞪眼。

打赢了拜占庭帝国以后,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挥师东进,朝着波斯萨珊王朝而来。公元642年,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击败,6年以后,阿拉伯人彻底征服了波斯人。


  •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期,先后征服了亚洲的霍拉桑、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的利比亚等地。此时的阿拉伯帝国,甚至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可盛极必衰,盘子大了,内部矛盾就凸显了。

正当奥斯曼准备进一步对外扩张的时候,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对出身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的正统性提出质疑,并且因此组建了什叶派。

当时大家都认可奥斯曼的逊尼派,因此什叶派和逊尼派,成为了伊斯兰教中的两大派系,争斗不休。最终在公元656年,奥斯曼被刺杀。

  •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时期,奥斯曼被刺杀,阿里顺利继位。可奥斯曼的家族以及支持他的人,却不认可阿里的统治。这么一来,双方打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候什叶派内部,又出现了分裂,冒出了一个哈瓦利吉派。

公元661年,哈瓦利吉派的人,又把阿里给刺杀了。这么一来神权共和时代就这么结束了。不过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在四大哈里发的经营之下,已经拥有了2140万百姓。


二、2大王朝,将阿拉伯帝国推向了巅峰。

公元661年,阿里被刺杀以后,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成为新任哈里发。他可不想帝国再这么乱下去,因此将禅让制度,改成了世袭制度,这就是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时期,继续秉持着昔日的对外扩张路线。公元664年,阿拉伯帝国攻占了阿富汗,此后兵分三路,一路向北进军中亚草原,一路向东,在帕米尔高原与唐朝的军队交战。还有一路向南,阿拉伯军队占领了印度大陆上的各大邦国。

可以说,这些出征,对伊斯兰教向东传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帝国的人口达到了3400万人,算是相当辉煌了。

这时候,老问题又来了,除了此前与逊尼派一直斗争的什叶派外,如今又冒出了一个阿拔斯派,这个派系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有人说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叔叔的阿拔斯的后裔,并且利用这个身份,拉起了一支队伍。公元747年,阿拔斯派与波斯后裔、什叶派等力量联合在一起,共同推翻了逊尼派掌权的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他们都穿黑衣服,所以史称黑衣大食。

3年以后,阿拔斯王朝再次恢复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他们这回又惹上了唐朝的军队,还跟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打了一仗,结果凭借人数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此后的100年里,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期,不仅政治稳定,而且生产力发达,经济相对繁荣。总体来说小日子过得不错。

因此到了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的人口,到了4000多万,控制的地盘,也达到了1340万平方公里。


三、阿拉伯帝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事物,都有盛极而衰的一个过程。这就好比是抛物线,过了制高点以后,必然是要走下坡路的。阿拉伯帝国显然也无法摆脱这一规律。

公元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达到了巅峰时期。但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起义也就接踵而至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阿拉伯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呢?

第一,奴隶制已经不再受用了。

说实话,到了9世纪的时候,人类的智慧都已经开始觉醒了。谁愿意平白无故做奴隶呢?可阿拉伯帝国,在征服了北非部分领土以后,一直将源源不断的黑人运送到本国做奴隶。

短时间内似乎看不出危机,时间长了以后,国内的黑人奴隶达到了一定数量,那就相当危险了。毕竟谁也不愿意天生做奴隶,大家都要翻身做主人。

公元869年,一个自称阿里后裔的人,四处宣传解放黑奴的思想,使得大批黑奴聚集在一起,发动了反对阿拔斯王朝的起义。

起义维持了14年,虽然最终失败了,可对阿拔斯王朝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此后阿拉伯帝国的黑奴数量大大减少,奴隶制也逐渐消亡,他们不敢随便碰了。

第二,官僚压榨,使得百姓喘不过

这是很多帝国都会出现的一个麻烦,因为帝国运行时间太久,导致官僚体系逐渐形成了世袭模式。大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做官,统治一方。

而官员们家里可不止有1个小孩,小孩多了,都要安排做官。可市面上的油水就那么多,这该怎么办呢?难道要压缩他们家孩子的利益吗?当然不可能。

因此,官僚对底层百姓的压榨,就会越来越严重。表面上看帝国越来越繁荣了,实际上底层人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这事儿达到一个极端以后,自然会有人起来反抗。因此公元816年的时候,巴贝克就在阿塞拜疆,带领一大帮底层百姓,发动了起义。

起义持续了20年之久,对阿拉伯帝国的伤害,自然也相当大。


第三,信仰的空子,成为了分裂的关键。

你要知道,阿拉伯帝国,是靠信仰起家的。这种起家的方式,本身就站不住脚。所以说,当人家用信仰来攻击你的时候,你一点儿还手的余力都没有。

比如说,太平军是靠拜上帝教起家的,后来洪秀全就不得不整天听从杨秀清在那儿搞天父下凡的那一套。为啥洪秀全不公开反抗?那是因为他自己也是靠这一套起家的,他要是反抗了,自己的地位不就不稳了?

同样的道理,当时阿拉伯帝国内部,很多人以伊斯兰教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的派系,你还真拿人家没办法。大家都是信奉先知穆罕默德的,怎么着吧!

比如说阿布阿杜建立的卡尔马特派,就是在伊斯兰教什叶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公开反对逊尼派,并且发动了起义。

别以为人家小打小闹,这帮人在公元899年,居然打下了波斯湾西岸,在这里建立卡尔玛特共和国,持续了200多年时间。其影响力,辐射到了波斯、中亚等地。

公元788年,什叶派也不甘寂寞,他们的一部分信徒,跑到北非的摩洛哥,建立起了伊德里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被推翻的倭马亚家族,跑到伊比利亚半岛割据自立,又延续了倭马亚王朝。他们都穿白衣服,所以史称白衣大食。

有这么多人打着同一宗教不同派系的名义,割据自雄,其他人自然也就跟着效仿了。

  1. 公元800年,大将艾格莱卜,在突尼斯建立了艾格莱卜王朝。
  2. 公元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建立了图伦王朝。
  3. 公元909年,什叶派选手们,在突尼斯又建立了法蒂玛王朝。他们占据了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等地,由于他们都穿着绿衣服,所以史称绿衣大食。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割据政权相继建立。所以说阿拉伯帝国在这种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自然是走向灭亡了。


总结:多次外敌入侵,最终葬送了阿拉伯帝国。

说实话,他们内部人搞一搞,这个帝国也就不成样子了。可外形还在,这算得上是他们最后的体面了。

公元11世纪,西欧的十字军开始东征,为了争夺圣城耶路撒冷,他们和阿拉伯帝国打了很长时间,结果阿拉伯帝国损失惨重。

公元12世纪,中亚的花剌子模国崛起,又分割了一块阿拉伯帝国的地盘。

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开始西征。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攻入了巴格达,2年后攻入大马士革,彻底灭亡了阿拉伯帝国。

用一句话来形容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吧:成于厮,败于厮,从忽悠中兴盛,也必将从忽悠中走向灭亡。

点赞5、莱州市 网友:打小就傲

从地中海东南沿岸延伸到波斯湾一带的新月沃地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曾孕育国人类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两河流域文明。而在这一地区的南部就是世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然而这一地区的文明起源却要比两河流域晚了很久,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沙漠占去了总面积的2/5,是地球上最干燥炎热的地方之一。唯有半岛西南部的也门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耕作,因而被当地的阿拉伯人称为绿色之地。公元前750年前后阿拉伯半岛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马里卜大坝在也门落成,也门成为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谷仓。当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开通后阿拉伯半岛以其连接亚非两洲的交通要冲区位而大获其利,尤其是罗马和波斯的战争更是为阿拉伯人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由于罗马和波斯的长期战争从中亚通向地中海的丝绸之路西段遭到战争的破坏,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的商人逐渐放弃了传统的从地中海穿越两河流域、波斯高原前往西域、中原的道路,转而经由阿拉伯半岛西部绕行到印度、中国,事实上日后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一个没有庄稼的山谷发展成为新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商业城市。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阿拉伯人从商路的改道中获得了滚滚而来的财富,但这财富也引来了四周强邻的垂涎:525年位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在其盟友拜占庭的怂恿与支持下出兵7万渡过红海征服了作为阿拉伯谷仓的也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萨珊波斯作为拜占庭的老对手自然不能容忍身为拜占庭盟友的埃塞俄比亚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公然扩张,于是波斯在570年出兵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此后也门就处于波斯的控制之下。这一时期天灾也伴随着人祸降临在这片土地:大约在570年至575年之间在灌溉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马里卜大坝废弃,原因可能是暴雨或地震,从此美丽的花园就只能生长苦果,5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对阿拉伯人而言:更糟的是波斯人占领也门后强行将从阿拉伯半岛西部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又迁回了走波斯高原的老路线。随着商路的断绝,以商业为主干的阿拉伯社会的经济平衡不复存在:原本分布在商路沿线的城市日渐缩小乃至消失,游牧生活取代了商业和农业。阿拉伯人开始以互相劫掠为生——他们劫掠自己的邻居,如果无人可供劫掠就劫掠自己的兄弟。一时间阿拉伯半岛陷入到掠夺土地和血亲复仇的混乱局面。

然而就在波斯人占领也门的570年在麦加的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诞生了一个婴儿,谁也没料到他不仅将改变阿拉伯人的命运,还将深刻影响后来的世界历史——这个婴儿名叫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本·哈希姆(简称穆罕默德)。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原本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人团结在了真主的旗帜下,于是他被穆斯林奉为先知。当632年先知归真时阿拉伯半岛已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接下来阿拉伯人将走出他们世代居住的阿拉伯半岛。此时中东的两大势力拜占庭和波斯在长期的战争这两败俱伤,这时阿拉伯人犹如一股旋风般冲出了阿拉伯半岛:633年有着“真主之剑”称号的哈立德袭取波斯在伊拉克边境的前哨重镇希拉,这只是一次小战斗,但却揭开了穆斯林规模扩张的序幕。紧接着穆斯林的兵锋转向拜占庭:叙利亚、埃及以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相继落入穆斯林之手,至此除了小亚细亚西部一小片领土外,拜占庭已失去在亚、非两洲的全部领土。尽管丢掉了半壁江山,但拜占庭仍得以同阿拉伯以及东方的大唐帝国并称当时世界三大帝国,相比之下波斯就没这么幸运了:637年5月31日~6月1日6000阿拉伯军队与12万波斯军队在卡迪西亚相遇。由于兵力众寡悬殊,阿拉伯方面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不进行正面交锋。本来阿拉伯军队人数就远远少于波斯军方面,波斯军又动用了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最不易攻破的象军参战,他们在大象身上装有坚木箱子,阿拉伯人如果射击,敌军就会躲入箱子,而大象的皮又无法射透。所以一开始阿拉伯军方面伤亡损失相当惨重,战斗打得非常艰难。但后来阿拉伯方面及时改变战术——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避开正面交锋。是日沙漠刮起了狂风,遮天蔽日,波斯军不习惯这种恶劣的天气,阿拉伯军趁机从正面发起猛攻,首相罗斯塔姆战死。阿拉伯人乘胜追击,选择一个便利的浅滩,安全地渡过底格里斯河,胜利地进入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叶斯提泽德三世被逼无奈,只得弃城而逃,皇后自杀。阿拉伯军队占领了整个伊拉克。在这里阿拉伯军队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信仰基督教的闪族居民情愿投向伊斯兰教的怀抱也不愿继续服从波斯的袄教统治者。651年波斯末代皇帝被木鹿(今土库曼斯坦境内)一个磨坊主杀死,至此萨珊波斯灭亡。

当阿拉伯人将从波斯直到北非的辽阔土地尽收囊中时阿拉伯国家内部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661年阿拉伯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倭马亚王朝诞生,在此之前阿拉伯国家大体维持着类似于我国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代表阿拉伯各部利益的四大哈里发作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交替上台执政。711年倭马亚王朝派驻北非的埃米尔穆萨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西班牙,至此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此时从地中海直到中亚的整个丝绸之路西段已完全在阿拉伯帝国的掌控之中——波斯被征服,拜占庭被打残,古老的埃及也日渐伊斯兰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阿拉伯人也曾遭遇挫折:720年阿拉伯人在征服西班牙后向北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夺取纳尔榜地区,继续北进,攻入法兰克王国的阿奎丹。阿拉伯名将阿布德拉赫曼统率的骑兵,粉碎了当地贵族的抵抗,长驱直入,直抵波亚迭。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查理·马特率领一支由奥斯特拉西亚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组成的军队来到都尔。732年10月两军在今法国境内罗亚尔河之南、都尔与波亚迭之间的原野上发生激战。阿拉伯人虽然是一支久经战斗的军队,但因沿途劫掠财物甚多,士卒无心恋战,结果被法兰克人击退,悄然退走。查理打算趁胜攻取纳尔榜也未成功。都尔之役(或称普瓦提埃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它不仅捍卫了法兰克王国的独立,也阻止了阿拉伯人向西欧的继续深入,避免欧洲文明完全被阿拉伯文明同化。在这样的局势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方向转向东面的中亚地区,而在这里他们即将遇到真正的对手:747年一个获释的波斯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与中亚南部)起义。749年在经过两年的战斗后倭马亚王朝崩溃,起义者占领了库法城并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为哈里发,由此开创了阿拉伯帝国史上第二个世袭王朝——阿拔斯王朝。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因此中国古籍中称之为“黑衣大食”。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最后一支残军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支流扎布河畔覆灭,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埃及,当年8月阿拔斯王朝的军队追到埃及杀死了这位倭马亚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拔斯王朝建国之初政局不稳,自称“萨法赫”(据说这个词同时兼具屠夫和仁慈之人的双关含义,大概就类似于乱世用重典保护百姓而行仁慈的含义)的阿布·阿拔斯千方百计致力于彻底铲除前朝余孽,为此他设计屠杀了倭马亚家族80余人;倭马亚王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遭到破坏。改朝换代引发的国内动荡也波及到了8世纪初刚被阿拉伯人占领的中亚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驻军哗变,一直在大食和大唐之间朝秦暮楚的当地土著王国见状也纷纷脱离大食。为应对河中地区的变乱,阿布·阿拔斯委派阿布·穆斯林出任呼罗珊总督。这位开国元勋驻节木鹿(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绿洲城市)号令一方,手握重权。他命令手下大将齐雅德·萨里率领新王朝的统治支柱——精锐的呼罗珊军队进入河中地区,镇压了布哈拉等地的叛乱。与此同时东方的大唐王朝正自东向西扩张自己在中西亚的势力范围,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也已扩张到这一地区,一时间西域出现了大唐王朝、吐蕃王朝和阿拉伯帝国三方博弈的的格局,三方势力根据自身利益不断重新调整结盟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750年大唐帝国的声威已远播中西亚地区——据《资治通鉴》记载:是时中国强盛——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此时的大唐帝国已成为整个塔里木盆地和伊犁盆地的主人以及塔什干的宗主,帕米尔谷地与克什米尔的保护者。此时作为大唐安西节度使的名将高仙芝刚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取得了针对吐蕃势力的一系列胜利,被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誉为“中国山地之王”。阿拉伯帝国内部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所导致的乱局使高仙芝看到了进一步向西开拓的天赐良机,于是他率兵首先进攻在阿拉伯帝国的中亚属国中地位最重要的塔什干(石国):这个国家农业发达,地处中亚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的特殊地位,曾一度臣服于唐。然而此时那个向唐称藩的石国国王已被降为石国副王,此时的国王鼻施特勒是阿拉伯帝国册立的。750年唐军攻陷石国都城,第二年初高仙芝将前石国国王一行带入长安,斩于阙下。高仙芝作为一位名将的能力不容置疑,但他也具有缺陷:在对石国的征伐过程中他放纵部属大肆劫掠、屠杀老弱、掳掠丁壮。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开始四处奔走——向中亚各国极言唐军之残暴,而后前往撒马尔罕投奔率军驻扎于此的阿拉伯帝国将领齐雅德·萨里。最终传到安西的消息是阿拉伯帝国有可能与诸国连谋进攻四镇。高仙芝为争取主动权决定先发制人,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年初夏高仙芝征召安西各镇军队主力向西进发。此时正在安息都护府担任幕僚的边塞诗人岑参在大军临行前赋诗道“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甲兵二百万”自然是艺术上的夸张,事实上安息都护府的总兵力不过二万四千。除去留守部队后高仙芝所率汉兵不过两万,算上附属国军队共计大约七万人马(据杜佑《通典》)。公元751年7月末高仙芝所率唐军及属国军队抵达石国的怛罗斯城,在这里他们遭遇了阿拉伯帝国与河中诸国的联军。怛罗斯成为继汉代陈汤斩杀匈奴郅支单于后中原汉兵所到最远之地。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军骁勇善战——唐军靠着步兵的强弓劲弩曾占有很大的优势,唐军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阿拉伯骑兵。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数量极多,高仙芝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史载战斗持续了五日,第五日傍晚葛逻禄番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拔斯王朝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主力突击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终溃不成军。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和别将段秀实收拢残部,向安西方向败退,途中恰逢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杀死百余名拔汗那军士才得以率先通过。两万人的唐安西军最后只剩数千人。表面上看怛罗斯之战似乎并没什么太大的影响:战后大唐和阿拉伯帝国都没进一步扩张,而是审慎地保持着和平。然而实际上此战对中西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从长远来看这是伊斯兰文明进入中亚的开始——用俄国近代史学家巴托尔德的话说”中亚本该是中国的,但却变成了穆斯林的“——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怛罗斯之战后两年唐将封常清远征克什米尔取胜,公元754年河中地区的昭武九姓胡再次归顺唐朝。然而很快唐朝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并逐渐退出了西域地区,之后的宋朝、明朝更是放弃了西域,直到清代才重新将西域划归统治,而此时伊斯兰文明已成为西域的主流。与此同时位于西亚的阿拉伯帝国本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之战后逐渐放弃了对外扩张的国策,转而加强帝国的内政治理,从而扮演起沟通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角色。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及其后续的席卷西亚、中亚、北非、南欧的大征服运动,丝绸之路重又变得畅通无阻。哈里发朝廷在商路上为客商设置宿舍和驿站,开掘水井,设立换马站。在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时期商路上的驿站已达到1000个。一时间无数商队分头涌向东西方,丝绸之路上响彻驼铃之声。阿拉伯帝国最著名的驿道是横贯中亚的呼罗珊大道(丝绸之路中段)——它向东经布哈拉、撒马尔罕,直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奥什,再自奥什东南行,过特列克山隘至我国新疆的喀什,循丝绸之路至大唐帝国的京城长安。上个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三枚阿拉伯金币,这是当时阿拉伯半岛和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的实物证据。当时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已成为阿拉伯商人经商致富的财源象征,事实上丝绸之路传递的不只是有形的商品,还有无形的技术和文化: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对世界历史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造纸术的西传——在怛罗斯之战中被阿拉伯人俘虏的杜环曾在自己的《经行记》里记载自己亲眼看见一些唐朝工匠在当地造纸、织绸。然而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丝毫没料到:此时东方的大唐帝国即将发生的一场变乱会影响到自己的国运——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西驻军东调内地平叛,早就对西域虎视眈眈的吐蕃趁机侵占了河西走廊,至此丝绸之路贸易被切断。而这对阿拉伯帝国而言是一场致命的变乱——中东地区水贵如油,稀缺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是极其不利的,所以阿拉伯帝国不得不依靠丝绸之路贸易的收益来反哺农业生产,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另一方面构成阿拉伯帝国的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波斯高原、叙利亚地区、埃及、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等地缘板块的体量实力都差不多,由于缺乏一个强势地缘板块的统驭,在交通资讯并不发达的古代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维系各地缘板块的恰恰是共同的商业利益,所以丝绸之路贸易的中断既沉重打击了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发展,也切断了其国内各地区联系的纽带。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并不打算坐视丝绸之路贸易中断,他们开始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尽管从长安出发的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被吐蕃切断了,但早在先秦时期华夏先民就开拓了自广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汉代时中国人在海上的足迹已到达印度半岛。事实上当年的罗马帝国曾开辟一条自埃及到达印度半岛的航线,由此和华夏先民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如今阿拉伯人也打起了这条商道的主意:公元766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正式迁都于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新都巴格达,他为营建这座新都动用了10万工匠,花费了四年时间和1800万金币。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曼苏尔的经营下迅速成为和中国长安齐名的世界两大都市——这是一座拥有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与此同时的巴黎和罗马加起来不到4万人。曼苏尔曾说出自己迁都的理由:”巴格达可以通过底格里斯河到达波斯湾,由此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东西方展开广泛的贸易往来“。当然巴格达毕竟还是一座内陆城市,与此同时波斯湾附近的港口城市巴士拉也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到了哈伦·拉希德时代巴格达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商道辐辏四方,直抵遥远的东方、西欧乃至北欧。沿途客栈、水池比比皆是。沙漠之舟——骆驼奔行在浩瀚无垠的沙漠中,一队多达4,700余只。为加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哈伦曾有过在现今的苏伊士地峡开凿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设想。当时阿拔斯王朝和中国唐朝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十分频繁。巴格达和长安有水、陆两路交通相连,水路经波斯湾,穿过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抵达广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陆路取道波斯和中亚,即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两国都城均设有专卖对方商品的市场。793年阿拉伯人效仿中国的造纸术,在巴格达建立起第一座造纸作坊。两国还互派使节出访。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哈伦对待学术的宽容态度和他不带成见、不加歧视地赞同、支持、鼓励以至庇护各种学问和艺术的作法,使帝国各地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能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过着优裕、舒适的生活。加之哈伦和伯尔麦克家族慷慨大方,把大量金钱赏赐给博得他们欢心的人,使各地的诗人、才子、乐师、歌手、舞女都云集都城。放荡诗人艾布·努瓦斯是哈伦的清客和夜间出游的伴侣。著名歌手和乐师易卜拉欣·摩苏尔及伊斯哈格父子都是朝廷的御用文人,为哈伦大唱赞歌。阿拉伯帝国不仅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也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原本诞生于印度的0~9十个数字符号如今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来自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通过阿拉伯人流传到欧洲;而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更是将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度、中华等古文明的经典融会贯通。813—833年在位的哈里发马蒙在曼苏尔和哈伦·拉希德时期所设的宫廷翻译研究机构和皇家图书馆的基础上创建智慧宫,成为当时中东和欧洲最成功的学术机构。除此之外伊斯兰教的传播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阿拉伯帝国成功将自己的信仰传播到北非、中亚、印度河、伊比利亚等地。

阿拉伯帝国全盛时期的领土曾达到1260万平方公里,此时巴格达的哈里发比欧洲任何国家的君主都拥有更大的权力。然而仅仅百年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就成为了地方军阀手中的提线木偶,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上文所说的丝绸之路贸易的阻断——尽管阿拉伯帝国通过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利益暂时掩盖了国内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朝廷之间的矛盾,然而对阿拉伯帝国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功效远远不及陆上丝绸之路,因为像中亚呼罗珊这种边远地区根本就不可能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利。随着经济纽带的被切断使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内部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迅速升级——事实上今天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在当年就已埋下了种子。各民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各地逐渐崛起了一群手握地方实权的割据军阀,终于在788年北非摩洛哥的什叶派地方实权人物脱离阿拉伯帝国,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在此建立了艾格莱卜王朝。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之后东方各省相继独立成为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随后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等地。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陷巴格达后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实际上已成为了塞尔柱突厥人手中的提线木偶——保留了宗教首领的地位,但被剥夺了政治实权。各地割据军阀混战之时底层人民的起义也层出不穷——进入9世纪后阿拉伯帝国相继爆发了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1258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给予了阿拉伯帝国最后的致命一击——西征的蒙古军团攻陷了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巴格达并杀死了哈里发,阿拉伯帝国的历史至此画上了句号。

点赞6、汕头市 网友:独行人

谢邀!阿拉伯帝国,西方文献中将之称为萨拉森帝国或阿拔斯王朝,中国唐朝史籍中将之称为黑衣大食。史载,建立于公元750年的阿拉伯帝国,其军队剽悍善战,征服欲强,不断东征西讨,攻城略地,最强盛时,其疆域面积广袤无垠,国境最东直抵印度河流域和中国西域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里海以及今天的法国南部直至西班牙,南接阿拉伯海,是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后第四个国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强大军事帝国。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和其仆从军曾在中亚石国(今哈萨克斯坦)的怛罗斯击溃由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唐朝联军。

任何事物均有盛有衰,曾称霸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也无法例外,数百年后,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到十世纪中叶以后,称霸长达5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早已不复往日之威,对被其征服地区的掌控力几乎丧失殆尽。帝国世袭国王哈里发(“继承者”之意)逐渐丧失了其在穆斯林世界毋庸置疑的崇高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领袖的象征性地位,所辖之地仅剩伊拉克阿拉比地区,但早已经各自独立的穆斯林诸国国君即位时仍需向其“共主”哈里发请求册封。

史载,公元1242年,阿拉伯帝国第37代哈里发穆斯塔辛即位,此人骄奢淫逸,平庸无能,手下大臣相互倾轧,沉溺于内讧中不可自拔,居民怨声载道,离心离德,国势一日衰似一日。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发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西征。这次西征除了征调诸王的子孙以及属兵参战外 ,还抽调了1000多名中国工匠( 含金、南宋降军)从征,其中包括著名的火器和攻城专家郭侃。1256年,旭烈兀率蒙古军队开至里海之南,随即开始攻击木剌夷王国。在郭侃的帮助下,蒙古军攻陷了很多城堡,国主兀鲁被迫投降,木剌夷国被灭。因抵抗过于激烈,木剌夷居民惨遭蒙古军屠戮。 1257年春, 旭烈兀了解到阿拔斯王朝的衰朽内情后,遂从加兹温移兵哈马丹,准备讨伐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

不久,蒙古西征军开始准备进攻报达(巴格达)。报达(巴格达)城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残余)的首都。彼时,阿拉伯帝国已建国长达500多年了,虽然曾一度被塞尔柱突厥人所统治,但名义上仍为阿拔斯王朝世袭国王哈里发所有。旭烈兀派人送信给哈里发穆斯塔辛,斥责他一番后,命其献城投降。哈里发穆斯塔辛却对旭烈兀的警告嗤之以鼻,他自认是“ 天下穆斯林国家之共主 ”,还回书冷嘲热讽并一口拒绝,事后却不秣兵历马,认真备战。

旭烈兀大怒,他打发走使者后即开始整军备战 。11月,蒙古军兵分三路:大将拜住和不花帖木儿、速浑察所统之军为右翼,从摩苏尔强渡底格里斯河至巴格达城西面,术赤系诸孙率本部兵马随征;大将怯的不花、忽都孙所部为左翼,自罗耳(国名)边境进发,目标直指巴格达以东;旭烈兀自领中军从火勒旺(地名)狂飙突进,并和左、右翼大军约好会和、攻城日期。

史载,1258年1月中旬,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麾下副掌印官艾柏格和大将费秃丁率数万大军在巴格达附近迎战蒙军,却被作战经验丰富的蒙古军击溃,费秃丁将军战殁,12000余将士阵亡,副掌印官艾柏格领残部狼狈退回巴格达城。

蒙古诸路大军到齐后,开始合围巴格达城,在汉人工匠的帮助下,蒙军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两岸筑垒,垒外挖掘深濠(类似护城河),又取砖石筑小丘,并在其上安置投石机与炮石、以及投掷火油瓶所用的一干器械。1月30日,旭烈兀一声令下,蒙古大军同时朝巴格达三面城门发起猛攻,不久,东门被攻克。见蒙古军攻城不止,城内人心惶惶,此后数日,哈里发几次遣使并派儿子至蒙古军中军营乞降,旭烈兀拒绝与来使见面,并继续挥兵围攻巴格达。

2月10日,阿拉伯帝国末世哈里发穆斯塔辛亲率3子以及教长、法官、贵戚、重臣等3000人出城乞降 。旭烈兀好生以礼相待,并命他唤守城军民放下武器、出城归降。城中军民闻讯,纷纷弃械蜂拥而出,却被蒙古军毫不留情地屠戮殆尽。

13日,蒙古军鱼贯入城,随即大肆烧杀抢掠, 并依旭烈兀之命开始屠城,历史文献记载,只有极少数基督教徒、数学、天文学家和外国人幸免于难,因为旭烈兀正妻脱古思可敦和大将怯的不花都是聂斯托利派基督徒 。旭烈兀本人后来也接受了基督洗礼。曾经繁华富庶的千年古都巴格达遭此浩劫,除皇宫外,其余巍峨建筑大都被战火摧毁,城中早已经是一派残垣断壁、尸骸狼藉的末世凄惨景象了。

公元1258年2月15日,旭烈兀趾高气扬地骑马入城巡视哈里发那富丽堂皇的奢华宫殿,随后大摆酒宴,犒赏诸将。酒酣耳热之际,旭烈兀叫来哈里发穆斯塔辛,逼他交出宫中所有财物,又命人对哈里发后宫进行登记造册,共有后妃700余人、宫女、宦者近千人。旭烈兀和蒙古诸将将这些金银珠宝以及哈里发后宫里的嫔妃、佳丽们瓜分一空。

史载,蒙古军队在巴格达城里连续烧杀7天,共有80万人遇害。20日,旭烈兀率军离开巴格达,后停驻于城郊瓦黑甫村,他下令处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穆斯塔辛及其长子。至此,立国508年的阿拉伯帝国(别称阿拔斯王朝、萨拉森帝国、黑衣大食) 名实俱亡、灰飞烟灭。

【 原创问答 剽窃必究】【网络配图】

点赞7、湘乡市 网友:不煽情

阿拉伯帝国是古代几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之一,但相较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与罗马帝国等等,阿拉伯帝国的存在感长久以来都是比较薄弱的。

对于阿拉伯人的定义,长期以来都是有点模糊的,狭义上来说阿拉伯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族群,他们与犹太人的关系十分亲密。

古代长时间内,阿拉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族群,相当松散,阿拉伯半岛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王国与部落,各个王国之间也信奉着不同的宗教,彼此攻击征伐。

直到公元7世纪的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并且开始传播,他出走麦地那在当地获得了极高的支持,阿拉伯借助伊斯兰的力量,开始走向统一。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的时候,凭借多次军事上的胜利,使得伊斯兰教广为传播,让麦地那成为了当时半岛上最强大的存在,最终迫使麦加的贵族也臣服于他。

随着麦加与麦地那的强大,伊斯兰教逐渐传播到整个阿拉伯半岛与更远的地方,久而久之原本多神教的阿拉伯半岛各国,纷纷都集中信奉伊斯兰。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以后,阿拉伯世界的主导者自称哈里发,正式建立阿拉伯帝国,而从此到公元661年,相继有四位哈里发主宰帝国,称作“四大哈里发时期”。

这四位哈里发并非是穆罕默德的后裔,他们掌权也是通过当时的推举产生的,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作是阿拉伯帝国的“神权共和时代”,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罕见的现象。


就有点像我国上古时代,一开始施行禅让制,可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家天下,四大哈里发时代的阿拉伯帝国先后征战拜占庭与萨珊波斯这两个更加先进强大的文明,并且取胜。

公元644年出身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伊本·阿凡成为哈里发之后,他大力扶持自己家族的成员担任各种重要的职务,逐渐掌握了帝国的实际权力。

阿凡遇刺身亡后,他的堂侄穆阿维叶不满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的阿里继承哈里发之位,由此掀起了大规模的内部战争。

说来也是好笑,因为穆阿维叶所在的倭马亚家族当年是先知传教的最大宿敌,结果后来反而逐渐掌握了阿拉伯世界的实权,尤其是在叙利亚一带,倭马亚家族的势力极其庞大。


公元661年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阿里遇刺身亡,而穆阿维叶以武力手段,让他的儿子叶齐德成为哈里发继承人,原本的哈里发选举制度被破坏,阿拉伯帝国成为世袭制国家。

也就是这段过去,产生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什叶派与逊尼派之争,什叶派是伊斯兰世界中的一个主要派别,他们不承认倭马亚王朝的合法地位。

什叶派穆斯林认为哈里发的职位只能从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的后代当中产生,但阿里的长子哈桑与次子侯赛因都在倭马亚王朝时代,被倭马亚家族所害,让什叶派震怒。

整个倭马亚王朝时代,什叶派都一直反对其统治,并且与其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战争,而曾经不满阿里服从所谓“神之裁决”的士兵与信徒,组建了哈瓦利吉派,也反对倭马亚王朝。


话说回来,倭马亚王朝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极其惊人,其版图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其最东囊括了印度河流域,而最西攻入了伊比利亚半岛。

但可能也是地盘扩得太大,倭马亚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大量的士兵都被分散出去,而其内部的什叶派与哈瓦利吉派持续发动反叛,使得倭马亚王朝的统治相当不稳定。

倭马亚王朝时期,多位哈里发遇刺身亡,大多数的哈里发在位时间都很短,而反对力量当中有一支来自于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穆塔里布的后代,势力最强也最精明。

阿拔斯的后裔也就是哈希姆家族,利用什叶派与呼罗珊的波斯人,组成联盟对倭马亚王朝发动了多次攻击,最终在750年成功取代倭马亚家族,建立阿拔斯王朝。


原本的倭马亚家族王室大多数都被清除,只有倭马亚王朝末代哈里发的孙子阿布达尔拉曼幸免于难跑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长期与阿拔斯王朝为敌。

相较于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的对外扩张规模虽然不算很大,但征战却不少,其第一代哈里发阿布甚至直接自称“萨法赫”,也就是屠夫,继位次年就在怛罗斯之战中打退了唐朝。

公元9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帝国进入了鼎盛时代,当时其人口超过四千万,不管军事、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极其繁荣,国家也比较安定,大量波斯文化也融合入了阿拉伯。

但正所谓盛极而衰,著名哈里发麦蒙去世之后,阿拔斯王朝江河日下,他的继任者穆塔希姆重用突厥,结果引狼入室,大量突厥人掌握大权反客为主,开始任意废立哈里发。


阿拔斯王朝的王室越来越虚弱,公元934年由德莱木人所建立的白益王朝攻占巴格达以后,使得哈里发成为了扯线木偶,而王室的衰落也引发了帝国的崩解。

阿拉伯帝国的地盘实在太大,所以为了维护统治分封了大量的军事将领,类似诸侯,时间长了之后纷纷开始脱离阿拔斯王朝的控制,哈里发之后变得如同周天子一般。

公元1055年塞尔柱土库曼人攻陷巴格达,迫使哈里发分封其为苏丹,到这个时候哈里发已经完全变成了花瓶,与我国先秦时代的周天子,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不仅仅是内乱迭起,当时的欧洲发动了多次的十字军东征,沉重打击了阿拉伯帝国,而帝国的内部因为各种问题,引发了大量的起义,阿拔斯王朝再也撑不住了。


从公元778年开始,阿拉伯帝国就开始有人单飞,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地方部族还有总督纷纷宣布脱离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塔希尔王朝、伊德里斯王朝、萨法尔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塞尔柱帝国、阿格拉布王朝、图伦王朝、阿尤布王朝等等,阿拉伯帝国居然撕裂出了一大群的王权国家。

想想也对,阿拉伯帝国横跨三大洲,统治了大小上百个不同的族群,一旦阿拉伯帝国衰落必然遭到反噬,从前臣服于阿拉伯帝国的各个族群当然不甘心再听命。

最终阿拔斯王朝能管得到的地方仅限于两河流域一带,可好不同意摆脱了塞尔柱人,东方的蒙古又迅速兴起并且西征,彻底让阿拉伯帝国走向了终结。


原本在中亚地区有个花剌子模,其脱胎于阿拉伯帝国撕裂出来的塞尔柱帝国,但后来迅速崛起并且开始反攻西南亚一带,成为中亚地区最强悍的伊斯兰国家。

蒙古与花剌子模通商的时候,被当地人劫杀商队,引起成吉思汗震怒,从此开启蒙古西征,花剌子模被灭之后蒙古西征的脚步却没有停止,先后多次西征。

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蒙哥与忽必烈之弟旭烈兀攻打阿拔斯王朝,围困其都城巴格达,末代哈里发投降归顺蒙古被杀,从此阿拔斯王朝与阿拉伯帝国结束。

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与覆灭,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其内部因继承问题导致的内乱,另一方面是命运不济遇到了各种强大外力攻击,这也是很多王朝帝国都会遇到的事情。


点赞8、通化市 网友:泪沾裳

公元750年,伊拉克的大杰河上,一支来自帝国东部的军队正在追赶逃亡的伍麦叶王朝残军。他们既有伊拉克的本地什叶派,也有南北阿拉伯部落的战士,更多的武士身穿厚重的全身铠甲,骑着披甲的骏马,腰间挂着长枪和弓箭。他们在一位波斯奴隶阿布.穆斯林的率领下打败了哈里发麦尔旺二世的军队。

阿布.穆斯林的胜利使得麦尔旺二世匆匆逃离了大马士革的宫廷。自摩阿维叶成为叙利亚总督,建造这座辉煌的宫殿以来,伍麦叶家族的白色旗帜从这里扩散到遥远的马格里布和西班牙。但在今日,阿巴斯家族的黑旗从呼罗珊一路袭来,插上了城头。在将士们的簇拥下,阿布.阿巴斯.萨法赫登上了哈里发的宝座。埃及总督为了荣华富贵,杀死了逃亡的麦尔旺二世,就这样,创造伟大而辉煌的一千零一夜的阿巴斯王朝建立了。
(阿巴斯王朝的支柱——呼罗珊具装骑兵)

751年,萨法赫的将军阿布.穆斯林集结呼罗珊和波斯的军队,击败了唐帝国的大军。从此,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安拉的勇士们将铁蹄和利剑伸入亚细亚大陆的内部。那些最终埋葬并摧毁帝国的突厥牧人纷纷接受了穆罕默德先知的教诲,拿起了《古兰》。
(来自中亚草原的突厥牧民一直在冲击帝国的统治)

曼苏尔哈里发抛弃了库法,他在萨珊波斯的旧都泰西封附近,倚靠底格里斯河建造了世界上最宏伟的一座城市————巴格达。他杀死了开国元勋阿布.穆斯林,这为后来的暴乱和起兵留下了后患。既然伍麦叶家族可以依靠叙利亚的子弟,那么,依靠波斯人起家的阿巴斯家族也可以得到波斯人的支持。麦瓦利人和阿拉伯南北部落不再是哈里发信赖的对象,外族的波斯人控制了国家的财政和军队。
(帝国的支柱——波斯军人)

在经历了哈伦.拉希德,马蒙的统治后,阿巴斯王朝渡过了最繁华,最强盛的时代。他们夺取了桑给巴尔群岛,教训了东罗马帝国,出兵高加索。但在马蒙死后,这个国家的将军们,乃至于铜匠和奴隶纷纷用武力夺取了一方霸权。

阿塞拜疆,木鹿城,巴士拉等地的农民们,突厥牧人,黑奴发起了反对宫廷的起义,虽然他们被相继镇压。但为了筹集军费,剿灭起义军,哈里发的奴隶侍从们在各地纷纷划地为王,他们自称“埃米尔”。艾格莱卜王朝,图伦王朝的埃米尔们仅仅向哈里发支付了军费便可以做一地的藩王。
(典型的轻装穆斯林骑兵)

876年,已经从帝国口中腐蚀了整个伊朗高原和中亚的铜匠叶尔孤白决心打倒哈里发,他集结了自己领地上的数十万大军杀向巴格达,但在代尔.阿古勒被摄政王穆瓦法克亲王击败。这是第一个敢于公开取代哈里发权威的波斯军阀。

从穆塔西姆开始,哈里发越来越不信任波斯人,他听从母亲的建议,从中亚招募一些突厥奴隶组成效忠于他的禁卫军。禁卫军们是奴隶,却享有出将入相的权力,为了让自己远离巴格达的贵族,他把首都迁到了萨迈阿。他的孙子穆瓦台基勒发现这些奴隶禁卫军逐渐压倒了主人。穆瓦台基勒试图重新征集阿拉伯部落的子弟,但奴隶们在他的儿子指挥下,刺杀了他。就这样,哈里发变成了突厥奴隶的橡皮图章。
(穆斯林奴隶骑兵的精华————马穆鲁克)

934年,来自里海山区的德莱木人在首领阿里,哈桑,艾哈迈德三兄弟的率领下自称“埃米尔”。他们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又在945年趁着巴格达的内乱攻入了宫廷。哈里发认同了他们的权力,委任他们代行国政。德莱木人最终征服了两伊放大部分土地。

而在帝国的东方,阿富汗加兹尼的统治者马哈茂德的铁蹄深入了印度次大陆,他威服波斯。哈里发授予他“苏丹”的称号,意思是“有权力的人”。
(德莱木步兵,正是他们建立了两伊强大的布韦希王朝)

909年,伊斯玛仪派的教长艾布.阿卜杜拉拥立一位自称法蒂玛后裔的赛义德.侯塞因为哈里发。他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马格里布,突尼斯和西西里。穆仪兹哈里发的将军昭海尔.绥基利攻下了埃及,在开罗开创了一个和巴格达分庭抗礼的什叶派朝廷。他们甚至夺取了穆斯林最重要的三个圣城————麦加,麦地那和古突兹(耶路撒冷)。
(法蒂玛王朝重装骑兵)

1055年,更强大的一支突厥游牧部落塞尔柱人统一了中亚,他们的战士在伯克(突厥酋长的封号)图格鲁克的率领下征服了伊朗。哈里发卡西姆为了摆脱德莱木人的控制,向他们求援。当年,图格鲁克率领十万塞尔柱大军杀向了巴格达。他们在城外和德莱木人展开决战。德莱木人不愧是西亚最优秀的步兵,他们顽强善战,纪律严明,依靠盾墙和手中的三尖矛抵御了塞尔柱骑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关键时刻,图格鲁克的骑射手们不断袭扰他们的缝隙,使之疲惫,最终,塞尔柱人踏着德莱木人的尸体冲进了巴格达。
(游牧民族的骑兵进入了巴格达)

这些来自草原的蛮族被巴格达的财富所震惊,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丽的城市,在掠夺一番之后,瑟瑟发抖的卡西姆哈里发授予图格鲁克“苏丹”的封号,并封他为“东方和西方之王”。塞尔柱将军用刀剑架空哈里发,把他变成了一个宫廷中的教主,而不是君王。其后的哈里发虽然也预谋着反对阿尔斯兰,马利克沙和桑贾尔苏丹,却统统失败。12世纪末,随着大塞尔柱帝国被罗姆,赞吉,古尔的臣子们分割,哈里发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他们甚至有了和花剌子模沙作对的勇气。
(花剌子模重骑兵)

然而,谁也笑不到最后。13世纪,更加强大的敌人从蒙古高原滚滚袭来。铁木真的子民摧毁了花剌子模。而他的孙子旭烈兀在1257年9月21日进入了末代哈里发穆斯台妥木的领地。作为千千万万穆斯林的教长,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穆斯台妥木拥有光荣的家史,高贵的血脉,他绝不会臣服于眼前的蒙古异教徒。他出动巴格达最后的精锐,七万大军在底格里斯河阻击旭烈兀。但真主最终抛弃了他,他的军队被淹没在滚滚的底格里斯河水之下。蒙古人攻进了城市,他们对巴格达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破坏。
(13世纪伊尔汗国绘画中的旭烈兀和他的可敦)

就这样,在1258年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哈里发穆斯台妥木和他的儿子,大臣们走进了蒙古人的营帐。他们走进被密封的袋子里,随着战马发出惊恐的嘶叫,辉煌的阿拉伯帝国彻底终结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点赞9、荆州市 网友:这样貌

阿拉伯帝国为什么会瓦解?应该说这里面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宗教分歧、疆域过于辽阔和政治纷争等等。而阿拉伯这个民族在整个帝国建立之后的衰落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阿拔斯帝国的基础问题

阿拔斯帝国是最后一个真正被认可的阿拉伯帝国,因此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其实可以说就是阿拔斯帝国的衰落。阿拔斯在建立初期确实曾经强盛一时,其国土横跨欧亚非,尤其是相对于在其之前存在的倭马亚帝国,阿拔斯帝国的疆域在东方有了较大发展,而国内网友熟知的大唐与大食之间的怛罗斯之战其实就是阿拔斯帝国向东方扩张所进行战役的一部分。

怛罗斯之战也是阿拔斯帝国向东扩张的一部分

但阿拔斯帝国之所以能够兴起,并在东方扩张了较大的领土,就是因为建立阿拔斯帝国的哈希姆家族在崛起过程中,给予了帝国东方的波斯等民族以较高的地位,从而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同时哈希姆家族为得到更多支持,还给予了当时帝国境内的什叶派信徒更高的地位。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什叶派背景过深,又基本不可能去统治以逊尼派为主的帝国主体。所以哈希姆家族虽然重用波斯人和什叶派,但又始终在努力边缘化什叶派占多数的北非地区,而这也是阿拔斯帝国最终瓦解最早的一个导火索。

鼎盛时期的阿拔斯帝国

此外阿拔斯帝国的瓦解,还跟所有古代大帝国的瓦解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地域过于广阔,帝国中央政府没法对帝国的边缘省份进行真正的有效统治。因为信息传递等原因,在古代的很多帝国里,往往中央政府的政令传递到边疆省份都需要几个月,因此无论其政体如何,基本上边疆省份都处在事实上的自治状态,久而久之,离心倾向自然会出现。

除此之外,阿拔斯帝国在建立时就没有完全继承之前的倭马亚帝国的疆域,倭马亚帝国的一个王子在西班牙地区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所以等于从阿拔斯帝国建立的一开始,阿拉伯帝国就已经处于分裂状态了。

阿拔斯帝国如何走向灭亡

但虽然阿拔斯帝国在建立时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也还强盛过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的强盛一方面使阿拔斯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却也使其统治阶层迅速腐化,甚至连哈里发都以敛财为乐。而统治阶层的腐化也使其国内宗教等矛盾迅速激化,很快阿拔斯帝国就出现了分裂,摩洛哥地区的伊德利斯王朝和突尼斯以及西西里地区的阿格拉布王朝等先后建立。

公元8世纪之后分裂的阿拉伯世界

而这时阿拔斯帝国的另一个固有矛盾也浮现出水面。因为阿拔斯帝国的建立和波斯等非阿拉伯族裔的帮助有很大关系,所以阿拔斯帝国统治时期,其境内的波斯人等非阿拉伯族裔地位始终非常高,有时甚至比阿拉伯人还高。在阿拔斯帝国的官场,一些波斯人往往比阿拉伯人晋升的更快,因此许多阿拉伯人甚至认为阿拔斯帝国是受波斯人支持的帝国,对其哈里发以及哈里发所信任的波斯人也渐渐生出许多敌意。

阿拔斯帝国也曾富国一方,图为阿拔斯帝国的金币

但哈里发去信任波斯人也跟阿拉伯人这个民族整体上的衰落有些关系。到阿拔斯帝国的后期,帝国的军队里甚至都几乎看不到阿拉伯士兵了,而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是从中亚招募来的马穆路克(意为奴隶)突厥人。开始这些突厥人倒也比较忠心,在多次战争中都为阿拔斯帝国江山的保持立下了大功。但时间长了之后,马穆路克骑兵们渐渐发现,阿拉伯人根本不会打仗,那么干脆我们自己在阿拉伯地区那个国家怎么样?反正他们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因为在帝国后期,马穆路克骑兵们多次发动起义,最终在埃及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也脱离了阿拔斯帝国的统治。

描绘蒙军围攻巴格达的古代画作


而最后给了还在苟延残喘的阿拔斯帝国致命一击的则是13世纪开挂的存在,也就是蒙古人。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宝座被托雷家族的蒙哥夺取之后,蒙古人在西线的主攻方向开始转到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公元1253年,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开始发动了蒙古第三次西征,将西亚地区的几乎所有伊斯兰政权都一一攻灭,最终在公元1258年1月,蒙军攻克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旭烈兀在巴格达屠城,并将其俘获的阿拔斯帝国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用乱马踩死,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

点赞10、常熟市 网友:夏末记忆

在人们的印象里,最能形容伊斯兰世界的字,恐怕非“乱”莫属,中东伊斯兰地区教派纷争,战火不断,四分五裂的局面呈现在世人眼里。历史倒退到一千年以前,伊斯兰世界也是如此。

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成立,其实,在成立后的两百来年,伊斯兰世界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之后,便开始分裂,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导致伊斯兰世界会从统一走向分裂的因素很多,其中多少还和中国有干系。云石君将做简要分析。

在伊斯兰的历史中,创教初期的阿拉伯帝国最为广大穆斯林所推崇。崛起时的阿拉伯帝国,领土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同时,阿拉伯帝国中央政府,能基本有效控制这广袤之地。阿拉伯帝国实力空前强大,为伊斯兰跻身世界三大主流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中西亚伊斯兰世界难以实现伊斯兰世界的大一统。阿拉伯帝国内部各地缘板块结构复杂,地理环境迥异。伊朗高原、图兰低地、新月沃地、阿拉伯沙漠、北非荒漠甚至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区,一个个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地缘板块。同时,领土东西相距甚远,不利于板块间的沟通和交流。伊比利亚半岛、图兰低地、阿拉伯半岛等地区又比较凸出,影响到整体版图的规整性。核心本部两河流域,虽地理区位好,但其地缘实力要去辐射整个帝国,看上去并无可能。

这样的地缘格局看似并不足以支撑一个版块辽阔的帝国统一。不过,阿拉伯帝国却从7世纪上半页建立到9世纪中叶期间,实现了对伊斯兰世界绝大部分疆域有效掌控。阿拉伯帝国也存在了六百多年。

在政治上,阿拉伯帝国采用了军事封土制,哈里发(皇帝)将帝国内的各个边缘行省分封给皇族和将军,由他们长期代行治理全权,对哈里发直接负责,各地方总督有相当高的治权。从而实现对疆域辽阔,地缘结构复杂,自然环境各异,身处华夏、印度教、天主教文明包围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有效管理。

不过,一旦中央政府颓势尽显,或者地方势力变大变强,诸侯纷争也成为必然。

阿拉伯帝国前两百年能实现大一统很多,其中中国内部变化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一统有重大影响。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帝国本身地缘结构分裂,是在传统东西方贸易商道的纽带作用下,实现了大一统。也就是说各地级板块需从西方商路中获利,而且这种利益是足够有吸引力,让他们甘心臣服于中央政府,听命于哈里发,这样他们才有维系伊斯兰世界和阿拉伯帝国统一的动力。

熟知中国历史的朋友可知,中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国家,那是已看完中央本部核心区够强够大,才能形成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政治主导,让四方臣服于中央的管控,实现国家大一统。显然,阿拉伯帝国的中央集权并非如此,各地级板块获得足够利益才是主导国家统一的前提。

我们将视线转移到公元7世纪至9世纪,此时是中国隋唐盛世时期,国力空前强大,东西方商路畅通,贸易往来密切。通过连接中西亚内陆的丝绸之路,中西亚地区能从对华贸易中收获丰厚的利益,阿拉伯帝国各次级地缘板也有了极大兴趣去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维护商路的安稳,进一步维持了国家的完整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中国诸侯割据,战乱不断,内部混乱,国力大衰,同时,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转往长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区。也就是说,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萎缩,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这对中亚和阿拉伯帝国来说,影响很大。大唐人对阿拉伯商品的消费力减弱,同时,中国商品在中亚和阿拉伯的流通也减少,这直接影响了阿拉伯商人的钱袋子。

当然,除开传统东西方路上商路以外,连接东西贸易的还有印度洋的海上商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不过,海上丝绸之路并未用利益串联起阿拉伯帝国的各地缘板块。海上丝绸之路又不同于陆上丝绸之路。海路无人管理,只要沿海的不同地缘板块的势力,都可以有自己的商船与东方进行贸易。这样就导致了海路拿走了相当部分陆路贸易的利益份额,海路、陆路成了一对竞争对手。

这也就是说,维系阿拉伯帝国统一的东西方贸易商路的纽带作用变得脆弱,陆路的地缘板块得不到盛唐时的商业利润,而像临海地缘板块又有了海路为依托,可以不受中央控制得到不错的商业利润。各地缘板块都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他们也就没有维护伊斯兰世界及阿拉伯帝国统一的动力。而中央政府又没有足够能力去震慑四方,在中央和地方的较量失衡之下,地方分裂了也成了必然。

唐朝衰亡后,中国陷入五代纷争,宋朝武力不振,屡屡受外敌侵扰,直至宋室南迁,陆上丝绸之路几乎荒废。蒙古帝国时,中国经济重心全面南移,海上丝路性价比更优。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便是处于长期分裂状态。

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阿拉伯帝国各地级板块的商业利益受损,影响了伊斯兰世界的大一统。当然,伊斯兰世界分裂的原因有很多,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宗教派别的对抗,外力的推动,等等。

那么,在伊斯兰世界里,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纷争为何会产生?又为何至今化不了他们之间的干戈?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235。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点赞11、昌都市 网友:惔紫煙雨

曾经在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的灭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深刻的内部分裂,二是致命的外敌入侵。



首先,内部分裂逐渐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实际上,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开始,内部分裂的种子就产生了。默罕默德去世之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默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的追随者,认为先知已经私下指定了阿里做继承人。但是,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尔等人,却主张按照先知生前的惯例进行推举,并表示先知去世之前实际上已经推荐阿布·伯克尔为提名人。最终,阿布·伯克尔成为第一任哈里发,埋下了不和的种子。后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阴谋诡计登上哈里发的宝座,并杀死了阿里的小儿子侯赛因,引发阿里追随者即什叶派的奋起和反击,从而引发了贯穿阿拉伯历史的激烈内斗。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残酷斗争,是导致阿拉伯帝国最终分裂和灭亡的一条主线。



导致阿拉伯帝国灭亡的另一条主线是圣门弟子后裔跟执政集团之间的争夺。圣门弟子是首批批追随穆罕默德加入伊斯兰教的人,也是最早陪伴在先知周围的左膀右臂。这批人在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随着后来哈利法的产生由推举转变为强权和诡计,圣门弟子及其后裔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引起了这一精英群体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抗。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断的拥兵自重,反抗阿拉伯帝国的政权统治,严重动摇了阿拉伯帝国的执政根基,为阿拉伯帝国的分裂和灭亡埋下了祸根。



阿拉伯帝国分裂和灭亡的另一条主线是部落之间的斗争。穆罕默德生前通过自己的崇高威望降服了很多偏远的部落势力。先知去世后,这些部落势力争权不成开始进行分裂斗争。不仅如此,不管哪一位哈里发上台执政,都面临着自己所在的部落和自己母亲所在的部落与其他部落之间的权力争夺问题。这些部落联盟之间的争夺,沉重的打击了阿拉伯帝国的团结和统一。

其次,阿拉伯帝国的最终灭亡,源于蒙古的野蛮入侵和灭绝政策。

在蒙古崛起和西侵之前,阿拉伯帝国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了。蜷缩在巴格达的阿巴斯帝国哈里发已经权力很小了,很多穆斯林的割据势力拥兵自重,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中心。在这种背景下,蒙古人的入侵给了他们最后的致命一击,彻底葬送了阿拉伯帝国的生命。



蒙古西征部队在旭烈兀的指挥下一路西进,势如破竹。到达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时,旭烈兀遣使劝降。末代哈里发误判形势,以为穆斯林军队会兴兵勤王,拒绝投降。但是,巴格达被围数日,无人来救。蒙古军队投巨石强行攻破巴格达,将阿拔斯帝国末代哈里发及其王族成员装进口袋,任由战马踩踏,踏肉成泥。巴格达城内血流成河,尸臭冲天。蒙古人将搜集来的金银珠宝装上马背,扬长而去,阿拉伯帝国彻底宣告结束。

谢谢阅读此文。如果感兴趣,欢迎关注、点赞。作者会为你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12、湘乡市 网友:苍狼图腾

我来回答这一问题。先说答案四个字:内忧外患。

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指中古时期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以安拉身份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开始由亲朋中秘密传教。三年后,他在麦加公开传教,皈依安拉。教徒也由贫民,扩展到一些商业贵族家族成员,这引起了倭马亚家族的为核心的麦加统治集团的关注。


这叫强龙不压地头蛇,穆罕默德只好被迫出走,于622年迁往雅特里布城。这座城也因为穆罕默德到来,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

随后,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威望,并组建了卫队和军队。624年,麦地那穆斯林以少胜多袭击了麦加古莱西贵族的一支武装商队,此后数年间,穆罕默德先后两度与麦加军队交锋。

627年,穆罕默德挫败了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而麦加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圣地,阿拉伯国家初具雏形。


帝国形成后,作为先知继承者的哈里发们,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并在100多年的扩张中,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封建军事帝国,极盛疆域达1340万平方公里。

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统治时期(574-656年),帝国内部发生分裂。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奥斯曼继位的逊尼派相对立,分裂由此拉开序幕。

随后,奥斯曼遇刺,阿里继任哈里发。但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什叶派内部又分裂出一个“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


不过,该派刺杀阿里,神权共和时代结束。接着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君主。

接着阿拉伯帝国征战四方。向东到达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

在征服过度中,又出现了一个自称为先知叔父阿拔斯后裔的阿拔斯派。


公元751年,阿拔斯后裔阿布·阿拔斯率领阿拉伯帝国军队与大唐军队在怛罗斯发生遭遇战。由于葛逻禄军队临阵倒戈,阿军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帝国内部开始爆发民众起义。而且起义渐渐遍布帝国全境。像巴贝克率领红衣军屡败官军,前后斗争20年。接着又是黑奴起义,被镇压后,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兴起。


风起云涌的民众起义,多个教派形成的矛盾冲突,激化了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而且割据政权纷纷独立,又相互攻伐,并都想替代中央政权。各个总督建立起来了五花八门的王朝。

正当阿拉伯帝国四分五裂之际,蒙古铁骑来了,一顿横扫屠杀。公元1260年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宣告灭亡。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