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管锥编》是怎样一种体验?
《管锥篇》别的都好,惟有周易正义一部分,我非但不认可,简直要认为他在胡说。
以下为《管锥篇》内容:大过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作者牵于押韵,用《易经》语,遂成语病,若向死妇宣告:“吾将续娶新人,汝则一瞑长逝。”亦运古属词之失于检点者。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士夫,亦可丑也”一事也,皆“过以相与”也,而于老夫则奖之,于老妇则责之。恒之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皆乖平等之道,假典常以逞男子之私便,古谑语所谓:“使撰诗、制礼、定律者为周姥而非周公,当不如是”……
大过卦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大过卦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钱老说你这个不对啊,大男子主义。说后来的人拼命解释是为了替男性分辨,凭什么“假典常以逞男子之私便”,这是歧视女性。
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女性更年期后就绝经,不能再生育,而男性不同,六十岁以后正常情况下依然能让女性怀孕。
所以大过卦九二说老夫得女,无不利;而九五说老妇士夫,亦可丑。
《易经》是阐述天道或者客观规律的一本经书,除了大小象传有人文精神的发挥(致君子)以外,讲的都是客观规律如何发展,兴替。
古代社会,繁衍生存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钱锺书特别加以阐述,说古代如何赞扬妇女贞洁,从一而终,实际上是不经意之间中了宋儒理学的毒而已。
恒卦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恒其德,言六五阴爻居刚位,中且与九二相应,六五为女君之位,应当长久的保持这样的德行。贞,为坚守正道。妇人吉因为六五为阴,夫子凶说如六五阴变阳则为大过卦,阳爻即有大过灭顶之凶祸而已。
这里的”贞“,是坚守正道,坚持的意思。
根本不是说妇女贞洁。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这里的《小像传》,被宋儒拿去引用发挥,钱钟书拿去更发挥到:谑语所谓:“使撰诗、制礼、定律者为周姥而非周公,当不如是”,这是不客观的看待古代从女性氏族社会走向男性社会的过程,而才有的疑问。
周公制礼,制定的是治国之礼,被他这么一说好像周礼就在讲男尊女卑别的都不讲了。
读钱老的书,千万不要被钱老所害。
《管锥编》大概是我第一部读过的学术笔记。
初中的时候看《围城》,觉得哇塞这书好有趣,从此号称自己喜欢钱钟书。结果当时的政治老师跟我说,你现在并不能理解钱钟书有多了不起,《围城》这种书是看着玩的,要了解学问是什么,得去看《管锥编》。
于是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去昆明一边玩,一边逛书店买了套《管锥编》,一路看顺便又背回了家。然而那时候发现自己真的看不懂……
但是看不懂没关系,这至少可以检验我读书的进境。再次开始读似乎是高中,第一条《周易正义》“论易之三名”后来算是读明白了,讲了半天,不就是再说易的训诂里面包含的意义可以跟“扬弃”做对比吗?但是还是不明白他这是在干嘛……
到了高二高三以后,慢慢接触了一些清代学术笔记,总算是对这一类札记摸到点头绪了,于是也就不再看《管锥编》了。为什么呢?在学术笔记的大脉络里面,《管锥编》真心不算写的好的。当然了,钱老在中西之间纵横捭阖的能力,肯定是前人所不及的,但是……他没说出什么特别的道道来啊。
诚然,非要拿钱老的《管锥编》跟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去比,确实是在玩赖皮。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对于钱老的读书有会心处,实在不太有共鸣。
其实从可读性来说,《谈艺录》多少就比《管锥编》好一些。《管锥编》这书怎么说呢,哎,由于书房越来越逼仄,这套书是我比较早就装箱不打算再拿出来的几套名家大作之一。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华书局版《管锥编》我买过3套,2套送了人;三联书店版《管锥编》买了5套,2套送了人,家里还有3套。
《管锥编》是一部智慧之书。每天不读几页,就会觉得这一天白过了。这部书几乎囊括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只要你读,总会有所收获。
《管锥编》引用了古今中外近千位作者的数千本著作,勾连打通,渊深如海。许多人一看到钱先生的旁征博引,就被吓住了,觉得看一页都费劲!其实要想深入理解《管锥编》,除了尽量拥有更广博的相关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技巧!
这个技巧就是:把《管锥编》的每一则专题都当作一场会议来看——古今中外的文化大咖是被邀请出席的人,就是参会发言者,钱锺书先生本人就是主持人,这些人济济一堂,踊跃发言,钱锺书先生时不时做一些介绍过点评,等到会议结束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讨论的差不多了。
这样,每一则专文就是一场生动的文化交流和研讨会,再加上钱锺书先生优美漂亮的文言,阅读完这个专题,你一定会感觉到思想的乐趣,精神也将得到充实和丰满。
? 对钱钟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管锥编》,小说《围城》虽可能更加有名,但限于故事的无聊,终竟没有卒读过。或是那时候年轻不更事,对平凡中的深意未能领略,故泛泛而后罢,及至后来仍没再读。
??????? 而对《管锥编》,则除了惊叹就还是惊叹。
???? 《管锥编》作者自谦云为锥指管窥,通俗而言就是钱老先生不追求宏观把握,而是把传统典籍用显微镜做了审视,辨析甚至和西洋典籍进行了对比。
?????? 此诚不得了的事,倘或没过人的识记能力,广泛的阅读,通晓各国的语言及历史文化,以及通透的洞察力,谁能写出这样的考订文字呢?
??????? 用今时语以言,钱的头脑不仅有强大的内存,还有能实时调用的搜索引擎,更有随时能够切换的语言系统。想想,钱钟书若参加最强大脑,在世界文化领域恐是稳拿冠军的。
??????? 那么《管锥编》的意义何在呢?
?????? 实际上,钱的考订不过是延袭了明清以降的考据之学,除了摘章琢句之外,比乾嘉学派厉害的是他通览西洋文学,不仅有古今还有中外,不仅有典籍还有逸书野趣。这在掉书袋比试才情和学养的老读书人那里是十分有意思也津津有味于其中的事。也就是钱自已说的,几个素心人,在瓜棚陋巷谈些自己的掌故,聊以打发时光,或消遣落寞,如此而已。其意义不过相互一笑,形而下就是今天流行冷笑话或段子,形而上就是学术讨论。而不关粮食丰歉,不关房价涨落,更不关经济上下行。
??????? 钱老读书一辈子,吐珠喷玉,让多少学子匍匐其下,窃思钱老皓首穷经,不经世亦不济世,为读而读而已。然则,当今计算机广泛应用,搜索引擎一点,各类知识悉数在目,何须再用钱老这样强大的脑。
??????? 何况钱老如此厉害的能力不是一般人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钱老的父亲当年是上海大学著名的教授钱基博,无锡的钱家更是国内少有的文化家族,在这样的背景下,钱的幼年及少年时代的阅读条件应是十分优裕的,肯定也少不了父亲及他人的点拔和指导。天才就是内秀及悟性加上勤奋和外在优厚条件才产生的,能够满足这四个条件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钱老少年得志。在北大上学期间,国学大师吴宓都对之毕恭毕敬。盖因钱在上大学之前,已在国学中浸洇涵养,加上非凡的识记能力,就似一部活字典。
?????? 钱的天才现象,可能复制不了,在今天看也无复制的必要,把自己打造成一台电脑,然后产生思想或金句,也是生活的一种,但绝不会是大众化的诉求。
?????? 钱脑虽是我等的偶像,但他毕竟比不了今天的电脑。他的运存也一定比不了大数据和云计算。
??? 或许,《管锥编》式的才情可防痴呆,呵呵。
????????????????????????
中西一锅熬而己!
显得出奇,有见地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