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提问时间:2023-09-16 11:44关键词:德国,二战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点赞1、晋中市 网友:你大爷

纵观整个二战,德国人想取得胜利还是有点可能的。当年希特勒在自杀之前,曾经对其部下说过:胜利一度离我们很近,唾手可得。说实话,我认为希特勒没有乱说、瞎说,二战时期的德国确实有机会“一统江湖”的。

美、苏易北河会师

可是德国人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而且输得一败涂地。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核心观点:1941年12月7日以后,德国人就注定会失败了,因为一个“战争怪兽”加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美利坚合众国来了。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事实:二战初期的时候,要是问哪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最强、占领的地盘最多、效率最高的话,那就非德国人莫属了。

从1936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开始,德国人开启了他们的疯狂扩张之路。德国人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北非各国、希腊等等。

德国人的闪电战大军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德国人二战到底败在了哪里呢?二是,事后诸葛亮般地来分析一下,二战德国人到底怎么打才能赢呢?

二战德国人初期一路高歌猛进,最后还是败在了战略上、败在了美国人身上

1939年9月1日,德国人集中了55个师、上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闪电突袭波兰,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尽管当时波兰号称有百万大军,国际上又有英、法的支持,可是只坚持了一个月零五天就宣布投降:10月6日,波兰军队全军覆没,德波战争结束。

从此以后,德国人的铁蹄、德国人的闪电战将席卷整个欧洲。1940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法国在二战中表现特别的差,德国人只用了几十天的进攻,法国人就彻底投降了——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此时此刻,整个欧洲大陆上也就剩下两个国家尚可一战了——英国和苏联。

丘吉尔视察被炸的伦敦

1940年7月开始,德国人对英国发动了大规模、地毯式的战略大轰炸——伦敦大轰炸。

不过英国人依靠着英吉利海峡的巨大优势始终坚持抵抗。但此时英国人已经自身难保了,德国人只要再坚持一下,英国人还是有可能屈服的。

此时德国人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那就是:还没有完全让英国人屈服的情况下,又发动了另外一场战争——苏、德战争。

没有彻底耗死英国人就跑去打另外一个强国苏联,这是德国人在二战初期犯下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

接下来德国人在进攻苏联的过程中,又犯下了第二个严重的战略失误。这个失误最终要了希特勒的老命。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发起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进攻——突袭苏联。这一天,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此战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的进攻异常顺利,苏联处在被吊打的境地。

苏德战争开战的第一天,苏联人就有1200架被摧毁,其中800架飞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了跑道上。

苏、德战争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一共有:坦 克与自行火炮15601辆,各种火炮70574门,作战飞机7237架被德军彻底摧毁。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还有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开始了夺取莫斯科的攻势。苏联卫国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开打了——莫斯科保卫战全面爆发。

可是就是这个莫斯科保卫战让德国人失败了,此战也被称为:苏德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德国人失败的开始。

基辅战役被俘的苏军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的是:德国人在进攻莫斯科之前还打了一仗——基辅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无疑是德国人大胜了苏联人。

此战苏军一共被俘了66万人,其中还有数万的苏军优秀军官;此战也被希特勒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歼灭战。

可是此战虽然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可是在战略上却是失败了——这一仗严重的拖慢了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步伐。

当时德国的前线将领们一致认为:拿下莫斯科才是最关键的,没有必要去分兵攻击基辅。然而希特勒却否决了这个意见。

德国军队里面最厉害的装甲军大师古德里安当时已经距离莫斯科非常近了,如果不回头去进攻基辅的话,估计莫斯科已经唾手可得了。

莫斯科会战苏联人之所以胜利、德国人之所以失败,除了苏联人已经无路可退爆发出了巨大的战争意志力以外。其实还有几个核心原因:

一是,莫斯科的严寒天气到来了,德国人作战行动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二是,苏联人在德国进攻基辅的间隙期间修筑了人类史上最坚固、最漫长的工事和反坦克壕沟;这后来也成了德国人的噩梦。

三是,莫斯科会战的后期,苏联人终于等来了美国人的援助;

以上三个原因其实合并起来只有一个原因:时间的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希特勒11月就打下了莫斯科的话,严寒不会到来、苏联人没有时间修工事和做准备、美国人那时还没有参战等等。

其实当美国人在1941年12月8日参战以后,德国人就没有机会了, 因为美国人对于德国、对于整个法西斯国家来说:都过于强大了。

美国人参战了以后给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例如:飞机14018架、坦克,装甲车 22800辆、运输车501660辆、铁路车辆: 13041辆、高炮上万门;另外还有钢材 2589766吨、铝: 26110吨、石油: 2622357吨、舰艇672艘等等。

试问一下,这样被美国人的装备和物资强力打造的苏军,德国人还如何去战胜他呢?

大家还不要忘了一个事实:诺曼底登陆战中,美国人也是主力。整个登陆战中一共动用了13000架战机,其中的一万架都是美国人提供的。后期的时候,美国的军队在欧洲超过了200万人。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人一共援助了盟军500亿美元的物资。美国人不光武装了苏联,还更加强力地武装了英国人,其中这500亿美元的援助中有300亿给了英国。

总结一下就是:德国人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以后,最后的结局就已经完全注定了——希特勒必然毁灭。

我来“事后诸葛亮”般地分析一下,二战德国人到底怎么打才能赢呢?

前面分析过了德国人失败的核心原因了:一是,战略出了问题;二是,美国人的参战让德国人必败无疑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德国人要怎么打才能胜利呢?

第一点:避免两线作战、

德国人的战略存在严重的问题。本来苏、德之间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人在打下法国以后,一定要不顾一切地拿下英国。

当时如果德国彻底解决了英国以后,再来攻打苏联,也许结局会不一样,毕竟不需要两线作战了。

第二点:严密的控制日本这个盟友的行为和举动

德国人的失败,日本人的功劳很大。试想一下,要不是日本人在1941年12月7日跑去偷袭珍珠港的话,估计美国人暂时是不会参战的。

大家不要忘了,二战爆发的时候美国人是刚刚在经济大萧条中才有所恢复的。此时的美国国内是“孤立主义”盛行、对外做生意赚钱的思想高涨。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德国人之所以能够从一战的废墟中快速崛起,美国人的功劳很大;

日本之所以能够横扫大半个亚洲,美国人的功劳也不小;

没办法,当时美国人两边卖装备、卖资源,这钱挣得无比是酸爽的。

如果日本不去挑衅美国人的话,我想美国人不一定会那么快参战的。即使罗斯福不遗余力地呼吁要参战,可是美国人特殊的模式决定了——罗斯福说了也不算,国会不同意哦!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晚一年参战的话,德国人是不是又不一样了。希特勒应该立即电令和要求:日本人一定不要去挑衅美国。

第三点:德国人在攻打苏联时犯了两个错误,完全可以避免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前面说过了,那就是应该不顾一切地、乘着有利的时间去拿下莫斯科。试想一下,如果德国人一举攻下莫斯科的话,苏联人还有多少抵抗意志,这很难说了。

第二个错误:德国人没有把盟友日本发挥好。德国人在和苏联人血战的时候,日本人为什么要在远东按兵不动呢?

莫斯科会战的最关键时刻,苏联人还把驻扎在远东防守日本人的上百万远东精锐大军,调回来参加了莫斯科会战。这样一来,实力也就此消彼长了起来。

此时如果日本人在远东义无反顾地包抄苏联的话,我想苏德之战的结局又会不一样了。

总结一下就是,德国要想避免二战的失败,需要改进以下三个方面:

1、不应该在英国还没有完全打下来的时候,又跑去进攻苏联让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

2、德国人应该趁着苏联冬季到来之前,一鼓作气拿下莫斯科;另外德国人应该严厉禁止盟友日本跑去挑衅美国,根本就不应该去突袭珍珠港。

3、德国人在与苏联人的血战的时候,应该要求日本去夹击苏联,给予苏联在远东地区致命一击。

最后我想说,德国的失败不一定完全是战略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国力不济造成的。德国的战争潜力和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撑其称霸世界的梦想。美国的加入其实已经从客观上宣布了二战最后的结局:盟军必将胜利、德、日必将失败。

点赞2、巴彦淖尔市 网友:爱成碍。

尽管二战时疯狂狭隘的纳粹德国机会渺茫,如果单从军事角度看,那它有无机会取胜呢?从后来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曼帅角度去看德国的战略战术,确实浪费了巨大机会。

其实抛开曼施坦因的个人视角,如果历史能够重来并且德国修正犯下的全部战略错误,纳粹真的有可能会赢。尽管赢面不大!

总结起来,德国有五胜三败。

五胜:

第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机会。当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击发前所有的拉栓动作,而且英国刚刚上任的首相丘吉尔已对撤回军队不报希望,预计只能撤回几万人,而不是几十万大军。如果希特勒不是脑子秀逗了,让装甲部队暂停进攻,就会彻底把英法军队逼入死角,伤及英国根本。

第二:早些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彻底完成巴巴罗萨计划,这才是决定德国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但直到1943年的时候,德国才进行了全国动员,之前的经济只能称得上是半战时混合性经济,还没有完全步入战时经济状态。德国进攻苏联的总兵力不过550万,后期德国动员的兵力更高,德国的最高动员能力在1000万以上。很不幸的是,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动员兵力的潜力,正如德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于1941年8月11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但现在已经察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而到1941年底,苏联重建和扩张了等同825个师级单位的数量,而且这还没有到达苏联一千万兵力动员潜能。

当时的西线,德国还有超过一百万的陆地部队戍守,防止英国登陆!虽然英国的确需要提防,但是这说明巴巴罗萨计划实在是对苏联掉以轻心了!

第三:德国应该重视北非的战略意义,并尽快控制其以多方面保证石油资源。一开始隆美尔横扫北非,但是苦于兵力不够,资源稀缺。若是足够重视北非,拿下英国控制的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并不困难。石油如果可以得到保障,德国在进攻苏联时的战略或许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观。

也有朋友会问,为啥重视中东呢?首先中东大规模石油开发晚于二战,要到50年代,再有德国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密友,不能妄自攻击而失去中东影响力。

第四:应该积极利用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民族主义势力。一开始乌克兰人看到德国入侵苏联,本想高举欢迎大旗,没料到猪去狼来,德国人在当地地盘上又搞屠杀又抢粮食,让乌克兰人既反苏又反德。

第五:德国应该尽力避免,至少延缓和美国开战。当德国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的时候,就很可能标志了其失败不可避免,美国在战争期间并没有竭尽自身全力,而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就已经把每一点人力资源都用上了,是彻彻底底的赌上国运的战争。要怪只能怪德国的猪队友,总的来说日本对德国从战略角度讲作用为负。

当时最好的结果就是,德国控制苏联的东部领土并能够成功守住,德国的潜艇切断了美英运往苏联的补给线,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失去了反抗能力,与德军处于僵持状态,随后德国和美国先后造出原子弹,由于核威慑达成停战协议。

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德国赢面都不大,有三点必败:

第一,整个二战,战略层次的重要性远远胜过了战役层次。很多人说,如果德国早些时候进攻苏联躲过严冬会如何,如果德国于1942年春季进攻苏联会如何,但翻翻历史,当年拿破仑可是至少控制了莫斯科呢,二战德国军队只不过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就算德军打入莫斯科,恐怕也要遭受巷战以及巨大的伤亡。

退一万步讲,就算德国控制了莫斯科,那和拿破仑又有什么不同呢?德军一样会受到严酷的寒冬的折磨。而早在二战前,斯大林也准备了大雷雨战争计划,同时已经在西伯利亚等纵深进行了工业转移,苏联在大后方仍然有足够的力量组织人力和工业产能组织反攻,而德国脆弱的补给线和缺乏冬季装备,依然会成为致命伤。

第二,苏联的高层军官在前期虽然有诸多指挥失误,但是苏联总体的军事实力并不逊于德国甚至比德国还强。苏军的装甲技术出色而且数量众多,人力雄厚而且装备齐全,空军在中后期也完全不处于劣势。

一旦进入城市巷战阶段,德军的优势便不那么明显,这也是德军很难在兵力并不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拿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主要原因。

第三,德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资源的匮乏,以及美英对德国工业区的战略轰炸。而德国空军对付英国尚且吃力,美国一旦参战以后,生产飞机20万架,仅B-24重型轰炸机就生产了1.9万架,即使战略轰炸机和德国截击机战损比1:1都不怂,德国的工业能力如何得到保证?而且德国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也没有大规模的登陆能力,所以很难遏制美国和英国。一旦英美苏三国同时与德国作战,德国多面受敌,战争能力立即捉襟见肘。

点赞3、衢州市 网友:无泣之魂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二战。合并了奥地利,兼并了捷克之后,立刻收手。以这个人口和经济体量,占据欧洲主导地位已经不成问题,先消化,再扶持一些国家亲德力量,结成政治经济同盟。一旦形成这个态势,即使合英法之力,也难以遏制德国崛起之势。

关键的两个要点是。

第一,不能打波兰。等着苏联发动对外战争。那时,苏联会成为美英法等国的头号公敌,德国自可在各方之间纵横捭阖,最大限度争取利益。

第二,不能打英国。也不能打英国的盟国,包括法国。打英国是为人作嫁,即便德国打下英国本土,英国的庞大殖民地也会大部落入美国之手,德国得不偿失。

放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好局面,非得选择战争手段,即使胜利了也远非经济和聪明的做法。

点赞4、东台市 网友:七彩人生

说实在的,对于德国来说,从其闪击波兰的开始,就意味着它是必定失败的,德国人口仅有8000万人,这个条件根本不能让其同时和世界三大强国交战。

如果完全只考虑军事问题的话,那么想赢得二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1940年或者更早直接进入战时经济以及总动员,争取在最快的速度打垮整个西欧,不惜一切代价登陆英国,接着不远征希腊,北非,利用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进攻苏联,不说别的,兵力上就不显得那么捉襟见肘了。

仔细看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嘛,纳粹上台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希特勒绝对不会在战争前景貌似很好的情况下下达动员令的。

征服英伦三岛我是有些异议的,有人认为只要占领了英伦三岛就意味着消灭了跳板,有了稳固的后方,接着就可以进攻苏联了。

这么看,好像确实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是有问题的,首先征服英伦三岛和不列颠空战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换句话说,就算不列颠空战德国人赢了,你觉得英国人就会投降吗?或者说大英帝国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军队也会放下武器?不可能嘛,丘吉尔是个强硬到死的人,就算你取得了制空权又怎么样,总不能靠空降去占领英国吧。。

也就是说,想征服英国的唯一可能就是登陆英国本土,先不说德国的潜艇部队能不能彻底消灭大英帝国的海上抵抗力量。

就算你成功登陆了英国,你下一步面对的就是无休止的英国游击队和政府军的袭击,德国一样要耗费巨大的兵力去摧毁英国本土的防卫力量,等到你好不容易把这些问题全部搞定之后,最后你还要有大量的陆军驻守英国本土,否则就可以参考阿尔巴尼亚之于意大利,屁大点地都有个一两万人的游击队。

最要命的是,在丹麦战败之后,冰岛和格陵兰岛就交给了英美来共同管制,那现在问题来了,美军完全可以把冰岛和格陵兰岛南部作为跳板,利用冰岛进攻英国本土,在美帝重新光复英伦三岛之后,下一步还是登陆欧洲大陆,所以所谓的消灭跳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多拖了一点盟军可以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而已。

到了苏联这一边,实际上在大雷雨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扩军,斯大林以为1941年打不起来了,所以闪电战才能这么顺利,但这不意味着斯大林不会于1942年或者1943年对德国发起进攻,两个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国家必定会有一战,而且关键是,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国越不利,苏军在疯狂的扩军备战,最佳的进攻时机就是1941年,所以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要在1941年就结束西线战争,即征服英国,不然你就是如鲠在喉,永远要担心屁股被人踹一脚,但征服英国的这种可能性又回到了我之前的假设,几乎等于零,时间拖到1942年,就算你解决了英国,所面对的苏联,可就不是那个1941年边境兵员300万人的苏联了,因为机械化兵员的组建和军校全面扩招的原因,到时候,苏联将是更加难以解决的对手。

苏联,尤其斯大林,是绝对不能允许一个无比强大的西欧国家的崛起的。

所以实际上,不管怎么打,一个领土仅有5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8000万的国家想同时打败一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一个领土最大的国家加上一个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这个可能性我感觉除了造出纳粹僵尸以外没有任何可能。

点赞5、唐山市 网友:旧衬衣i

二战,德国靠的是闪电战横扫欧洲,闪电战的特点是快,快速的击败敌人。这个好理解,但还可以继续问下去:为什么快速就能击败敌人?

我们国家有200多万部队,以14亿人口基数,如果真打仗,其实完全可以组建一支5000万人的大军,单光棍就3000多万......组建一支5000万人的大军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是不打仗呢?不打仗,养活这么大的一支军队,两年下来,把自己国家拖垮了。养军队不怕打仗,怕不打仗。打仗可以抢,不打仗全靠自己养,成本太高。

其他国家也是一样道理,按理讲,都能组建一支很庞大的部队,但是,不能这么干,时间长了,谁都养不起。这是一个难题。

各国解决的办法都是:常备军+预备役。

平时养活一支数量很少的常备军。真要打仗,动员预备役,再组建出一支数量庞大的部队。常备军和预备役人数上的比例,最低最低也得是1:10。现在世界各国的部队基本上都常备军,如果这个国家的部队有10万人,他的预备役部队应该是100万以上。

美军名义上有1百多万人,但他动员起来,肯定要超过1千万。

历来各国军队真正能达到的数量,要比大家印象中,多得多。二战美军、苏军、德军、日军总数都是一千多万,都是预备役动员起来以后的数量。

常备军用来应付突发事件,有战争临时抵挡一下。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在数量庞大的预备役。

但预备役有个破绽:时间。

把预备役的人员从全国各地召集起来,组成部队,再简单训练一下,需要时间。还有武器,各国平时也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武器以满足预备役部队。生产出太多的武器,不打仗,存几年,落后了、报废了,非常浪费。所以召集预备队的时候,还得抓紧造武器。组建预备役部队,造武器,往往都得从建厂房、建军营开始。

以二战时期各国的条件,想把预备役部队投入作战,怎么也得一到三个月。

一战时期,美军从组建到投入战斗,用了一年。

法国领土面积小,好组织,他有一个月组织预备役差不多。苏联领土面积大,交通落后,效率低,得三个月。这就是德国一个月灭亡法国,希特勒叫嚣三个月灭亡苏联的根本原因。

大规模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战争总动员,肯定是无法保密了,敌人肯定会知道,会提前准备。闪电战的打法是不动员自己国家的预备役,只用常备军,通过铁路快速运输,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快速的击败对手。击败的是对手的常备军。

这是闪电战的精髓所在。

其他国家打仗往往都是全民动员,全民皆兵,所有的工厂都生产武器。德国不是这样,他是日子正常过,企业正常生产,商店正常营业,该吃吃该玩玩,舞会照常开,电影照常看,不露声色。他们把常备军搞得极其精良,弹药充足,然后突然打一下波兰,迅速把波兰的常备军灭了,把波兰政府灭了。打完波兰以后,德国休息,就像猎豹一样,补充体力,不进行全国总动员,军工厂正常生产,其他企业正常运作,等部队补充好了,再突然打一下法国,迅速击败法国常备军,灭掉法国政府,一个月完活,根本不给法国进行总动员的时间。打完法国,德国还是小日子正常过,假装没事人一样,不搞全国动员,麻痹了苏联人,等部队补充好了,又突然开始打苏联......

闪电战,是用自己的常备军,迅速灭掉敌人的常备军,灭掉敌人的政府,不给他们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时间。政府没了,军队没了,警察跑了,也就没人组织群众、预备役抵抗了。

各国的真正战争实力不在常备军,而是在于全民动员的预备役,和全国的工厂全转行造军火。但德国打闪电战,不给敌人动员的时间,叫你有劲使不出来。

闪电战的成本非常低,基本上不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全国的工厂转行造军火,预备役全部组织起来,说直白点就是日子不过了。经济不要了,打完了以后再重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没有哪个国家乐意这么干。而且全动员起来,双方都是上千万的部队厮杀,死的人非常多。一战是典型的例子,英法德俄都是充分动员起来,动不动就几百万人大会战,死伤惨重。到了二战,德国打闪电战,我不动员预备队,你也别动员,一个月灭了法国,法军总计才死9万人,德军死2万多人。压根就不给你死人的机会。一战法国死了124万人。

不是说法国不想抵抗,他是没法抵抗。德军直接击溃法国常备军,然后拿下巴黎,法国失去政府,也就失去了组织军民抵抗的能力。

闪电战成本很低,不破坏经济,所以德国打了很多仗,本国的小日子过得依旧不错。

德国灭掉法国,把英国赶下海,西线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这时候,他并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不是说德国人傻,进攻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是由于德国没能迅速拿下苏联,三年以后,英美军队在欧洲登陆,德国才重新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他主动进攻苏联的时候,并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与英国的空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西线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非常小。当然,越往后,压力越大。刚开始打苏联的时候,西线没多大压力。英国人那时候远远没有实力在西线登陆。

西线已经摆平,该解决东线了。由于之前的肃反以及在芬兰战役中的糟糕表现,导致希特勒极度轻视苏军的战斗力。再加上德军的优秀表现,希特勒顺理成章地以为依靠闪电战,能迅速击败苏联。

还是打闪电战,只用常备军,不搞全民动员。三个月迅速灭亡苏联,也不给他全民动员的时间。这就为德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按希特勒的计划,应该是9月22日,占领基辅、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打法国一样,歼灭苏联常备军,占领首都、重要城市,使苏联丧失组织能力,完活。

但是,由于打乌克兰耽误了时间。苏联的道路漫长,路况极差,耽误了时间。秋天的大雨,道路泥泞和冬天的严寒,耽误了时间。德军虽然拿下了基辅,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拖到了9月30日,刚好超过9月22日的三个月。

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超过了三个月,这时候,苏联的全国动员开始见效了。不断的有部队赶过来,不断的有新组建的部队。各种企业转行造军火,需要时间,三个月以后,这些工厂也开始能造出武器了。时间越往后拖,苏联人越多,武器越多,拖到1945年,德国就没法打了,几百万苏军,全是最新的武器,弹药无限。

所以,二战德国想打赢并不难,前提是希特勒不轻敌。因为他西线已经打赢了。只要他能充分、正确评估苏联的实力,认识到难度,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最初德军制定了三个目标,基辅、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基辅已经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只差一点,德军再强一点就打下来了。想加强这一点,能及时补充一两百万德军是足够了。也就是说,围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时候,德军再增加一两百万人,绝对能拿下。

而这一两百万人和武器装备,德国是能拿得出的,因为他没进行全国总动员。

全国总动员,动员预备役,工厂企业转行生产武器,会破坏经济。但打输了,会亡国。最后德国战败,第三帝国灭亡。这个损失和全国动员比起来,要惨重得多。如果希特勒能预见未来,肯定会及时全国动员,多拿出四百万的部队也不是问题。

不过全国总动员会暴露作战意图,会让苏联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德国最初还是应该打闪电战。进攻苏联以后,再紧急全国动员。德国人的素质高,交通条件好,企业效率高,再加上国土面积小,容易管理,他紧急组建出一两百万人的新部队,两个月之内是足够了。

两个月的时间,打闪电战的常备军还在往莫斯科、列宁格勒推进,新组建的部队完全能追上去,等到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德军会多出一两百万,是肯定能打下来的。这样,德军的三个目标,就都能完成了。

但是,由于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实力,觉得单纯依靠德国常备军就能灭亡苏联,所以他没进行全国动员。觉得这些部队能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结果,差了一点,没能打下来。德国人又一根筋,41年没能拿下莫斯科、列宁格勒,希特勒觉得不全国动员,还能打。只是零星的补充部队。再拖两年,把这些精锐部队耗干了,想全民动员也晚了。

德国是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第六集团军覆灭以后,才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明显是太晚了。他应该41年进攻苏联的同时,全国动员,多动员出一两百万的部队,工厂多动员出供应这些部队的弹药物资。

所以前面咱们说要“及时”补充一两百万的部队。不及时,拖到后期,补充500百万也没用。德国最后投降,还有700万人的部队,但这些部队已经没有战斗力,都是后来动员起来的老百姓。如果最开始,德军精锐还在的时候,再从这700万人里挑出200万素质高的,加入到精锐部队里,肯定是另外一个效果。

二战时期,如果苏联丢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他就灭了,德国会赢得战争。这在国际上是共识。但在咱们国内会有人不认可。这是因为很多人是用中国的情况去套苏联的情况,想当然。中国有很多省,每个省的人口都不少,地盘也不要,也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中国打仗,丢了一半国土照样能继续打。苏联、俄国不是这样。他们国家的主要城市就莫斯科、列宁格利、彼得堡那么几座。主要的人口,工厂也集中在这几座城市。这几座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几个城市丢了,他就是亡国。要不然现在普京怎么天天抱着核弹喊同归于尽,因为他的情况确实很危险。

丢了莫斯科、列宁格勒,苏联会失去很大一部分人口,失去这里的工厂,无法制造足够的武器。失去交通枢纽,来回运兵运物资,会非常困难。剩下的地盘虽然大,但人口稀少,而且都是落后,没文化的人,军工厂减少一大半。

德国占领这几座城市以后,立即扶持伪政权,组建伪军,就变成了苏联人打苏联人。远东、西伯利亚的苏联人想反攻回去,是做梦。到时候,德国是控制了从莫斯科、列宁格勒一直向西,到西班牙的整个欧洲大陆,几亿人口,足够大的地盘,无限的资源。英美再想从海上打过来,也是不可能。而这也是希特勒的最终目标,也就打赢了二战。


所以我一直有个想法,国家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机构,评估各国的实力,包括战争实力。尤其是现在有超级计算机,大数据,可以量化一个国家的战斗力。把人口、资源、文化、信仰、工业、经济、地理、气候......等等元素都加进去,做成模型。对一个国家的评估一定要准,不然很要命。希特勒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对苏联的评估,差了那么一点点。

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评估上。如果他能准确的评估,后面有的是办法来解决。

而且自大的民族主义要不得。这也是他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重要原因。

点赞6、昆明市 网友:?久违

法国战役之后全力攻击英国。

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做了很多反思,他们认为之所以在一战中失败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陷入多线作战,所以希特勒纳粹政权上台之后,一直想办法避免多线作战。

波兰战役的时候想办法稳定英法,法国战役的时候想办法稳定苏联,可是法国战役结束后,由于这场胜利远超过德国总参谋部的设想,从希特勒到他手底下这帮将领都飘了,认为德国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在还没有征服英伦三岛的时候,竟然决定开辟西线战场去攻打苏联,结果犯下了一战时期同样的错误,被迫开始多线作战。


大西洋沿岸,德国军队和英国人隔海相望;北非德意联军与英国陆军血战;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舰队;再加上东线的苏德战场和后期本土防空作战,最多的时候德国人是在5个方向上投入的兵力,比一战的时候形势还要复杂,还要不利。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人飘了,忘掉了一战之后他们的总结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执行此前的作战任务,在征服英国之后对苏联开战,保留了盟军在欧洲西部的桥头堡。

这一错误是非常致命的。

首先,北非战场上的英军能得到来自本土的源源不断的支援;西班牙虽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但是由于英国没有投降,他依然首鼠两端;土耳其虽然打算和一战时期一样与德国人结盟,不过考虑到英国还在节节抵抗,整个中东地区依然在英国人的手中控制,土耳其也不敢和德国人结盟;被迫和英国在大西洋打一场漫长又耗费资源的大西洋海战,二战期间德国人造了1000多艘潜艇,造这些潜艇的资源足以造几万辆坦克了。


如果德国人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征服英国,那么不会有大西洋海战,不会有持续数年的北非战场上的熬战,西班牙和土耳其也会倒向德国帮助德国控制地中海北非到中东,甚至配合德军在苏联南方开辟新的战场,或者向东占领印度与日军配合,到那时二战的形势将会极为凶险,法西斯国家没准真会牢牢控制住亚欧非大陆,和美国以及流浪到加拿大的英国政府在大西洋、太平洋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那么,法国战役之后,德国人可以有能力征服英国吗?

答案是,征服英国当时的德国来说可以。

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已经拥有至少500万武装力量,包括德国本土军队和仆从国军队,并且可以在英伦三岛上空形成一定的制空权。

如果把意大利拉过来,这个优势将更为明显。

其实,到不列颠空战的后期,英国人已经撑不住了。

除了空中取得一定的制空权之外,德国方面只需集中百架战机进入到英吉利海峡,这一区域的英国海军将会受到德国空军的绞杀,再结合当时德国的海上力量,英吉利海峡会牢牢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只需集中100万德军登陆英伦三岛就能将这里征服。


因为,一旦德军登陆英国政府就得赶紧逃往加拿大,这是当时英国政府早已制定的撤退计划,可是德国人去了最后关头选择了停战,把矛头指向了苏联,可以说是天佑英吉利。

一旦英国被征服,德国就可以全力对付苏联了,依靠大半个欧洲北非中东的资源,就算是有英美在背后给苏联人提供支持,苏联也是凶险至极。

如果日本紧接着发动太平洋战争,苏联就必败无疑了。


所以,没有在法国战役之后征服英国,导致多线作战犯了和一战同样的错误,是当时没有打败苏联的重要原因。

点赞7、南京市 网友:蔑王侯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怎么打才能赢?不,基本上没有赢的可能性。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不认可这个答案。

您先别着急把您那四十米长的鞋拔子抽出来,认打认罚俺把道理给大家伙摆上一摆,您听着如果不再理的话,再抽那鞋拔子,俺也认了。

首先第一点

德国人的人力资源掐头去尾拢共就八千万,就这点人口他是不足以支持德国人同时和世界所有的强国开战。

说到底战争想要进行到底,人口同样很关键,毕竟没有人去拿武器,一堆机器是没法子自己挪窝开炮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德国人的闪电战遇到苏联人的拼死一搏,仅仅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掉一百五十万部队之后,德国人就感觉到了人力的匮乏,不然他们也不会去组建什么青年师,让一堆十六七岁的孩子加入到战局之中。

另外还组建什么维京师,其实说道根子上就是伪军,只是没有想到这货居然打出德国党卫军老牌师的水准。

在战争中人口就像柴火棒一样,是一种消耗品,没有足够的柴火棒,这场战争您感觉他会持续的烧下去吗?

第二点,美国人不会袖手旁观的。

别忘了美国人建国二百来年,可是有着二百多年的战争史,几乎年年都在开战,当然也有休息的时候,可只有十六年,这和没有有啥区别。

所以美国人的财富那可都是通过战争打出来的,他可不会让一个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德国从战争中爬起来和他抗衡。

二战中,德国,日本,英国,苏联打成了一锅粥,而美国却在各个国家的地头上做着小买卖,榨光了这些国家的真金白银。

好吧,钱没有了,美国人立马提供了价值五百零一亿美元的援助物质,换算到现在差不多有六千六百多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字。

而笔钱全部留给了同盟国使用,美国得到了盟军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美国人开始站队了,最终的结果美国人加入战局,其实这个结果那是必然的,不是什么偷袭珍珠港,愤怒引起了美国人的参战,其实就算没有偷袭珍珠港,还有偷袭菲律宾啥的,变成导火索引美国人入局。

事件是偶然,但结果是必然的。

之所以说美国人的加入,成为了打垮天平的砝码。咱列一个数据,大家伙感觉一下。

钢产量其实是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指标,美国在二战期间他们家的钢产量最高达到了八千一百三十二万吨,而位居第二的德国人最高也就三千二百一十万吨。

瞅见吗?德国人连人家一半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崇尚大口径重炮,玩的自动武器,就一个原因——人家玩得起。

这颗砝码很重的,一家伙就能把天平给砸塌了。

以上两个原因就足以把德国人胜利的大门给关的死死的。

当然您可以说德国人的科技很牛叉,用质量来弥补数量,这个俺是赞成,但这也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最简单的例子,苏联人的装备很差劲,他们的坦克一个拖拉机厂就可以生产,但还是顶住了德国人。所以当数量超过了一定界线的时候,质量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那么接下来,咱抛开政治等一些层面上的因素,单从军事上了解一下,有没有可能。

首先发起这场战争的德国人,在整个二战的时候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当然他们是局中人,咱是马后炮,所以看的比较清楚。

那么第一个错误是啥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个完美歼灭英法联军的机会,那可是足足几十万大军,更何况这几十万人他们丢弃了自己的步枪,火炮,坦克,等等一切的东西,只为了跑的更快一点而已。

而德国人的坦克引擎都已经预热完毕,炮弹都装到了炮膛里头了,就差拉那么一下了。

结果希特勒如同死机了一下,产生了卡顿一般,放弃了进攻。

其实当时的丘吉尔对这次撤退不饱任何的希望,哪怕他把英国里的小舢板都提溜出来,准备过去拉人,其实也就进一点人事而已,拉个几万回去就不错了。

结果几十万大军完成了撤退,这为以后盟军反攻留下了保障,毕竟没有这些军队,光靠美国人,至少很困难的。

再有就是德国人的总动员发生的有点晚了。德国其实动员能力还是很好的,最高的时候他们动员了一千二百万的部队,这要是加上占领区的这就上到了一千五百万。

但是在德国人进攻苏联的时候,他们只有五百多万,差不多一个零头而已。

他们太小瞧苏联人了,这可是存亡之战啊!

德国人认为他们的闪电战在欧洲挺好使的,结果撞铁板上了。

说道之类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接着应该是德国人不应该去暴揍苏联人,而是去把进攻中心转向英国人。

要俺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德国人真要是去解决英伦三岛的问题,苏联人一定会在德国人的身后烧一把火。

苏联人的大雷雨计划您应该听说过,这个计划就是去揍德国人的,结果被德国人抢先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

所以进攻方向是没有毛病的。

缺少的只是,希特勒没有对北非战场有足够的关注度,当时给隆美尔多一些坦克和兵力,控制北非。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还不是因为兵力不足吗?

瞧瞧这又回到了人力资源的问题上边了,但北非对于欧洲战场很重要的,毕竟那里的石油是可以保障德国人的后续进攻的,而隆美尔确实有能力将北非拿下。

最后就是那个偶然因素,尽量的拖延美国人加入到战局,千万不要给他们借口。

只不过日本人把这炸药包给点着了,为此日本人还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