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蒸肠粉怎么融入不了北方的市场?
肠粉不是走不到北方,而是在北方相对少见。
广东大街小巷随处可寻的肠粉,甚至可以说是当地早餐界的霸主之一,怎么一到了北方地区甚是罕见了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差距如此大?仅仅是因为味道的问题?显然不是,还有其它重要因素夹杂在内的。
说句不好听但现实的话,主要原因在于价格。
不是所有早餐都能在全国火的,一款早餐想要“上榜”,哪有那么简单!它必须符合某些条件,有一定的本事!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共同点等等。
纵观能在国内各地流通的早餐,几乎都是价格实惠,几块钱就能裹腹的,且味道南惯北适。从豆浆油条、煎饼果子、到包子馒头、粥点等,无一例外。
而广东肠粉价格确实不低,或许有人愤愤不平:“哪里贵了,一份就三块钱”。说这话的朋友,你是停留在哪个年代了,当下物价怎么样,都有目共睹。是有三块钱的,但那不叫肠粉,也不叫素肠,顶多叫“肠皮”,说白了就是一张熟米浆。
但凡是像样的肠粉,价格不低于6元,低于这个价,料少品粗,根本不好吃。普遍肠粉价格在6~15元之间,对于本地人来讲,吃一份那勉强饱腹,饭量大的得吃两份。
算起来吃一顿早餐钱可不低,如果是在北方,花十几二十块吃一顿肠粉,权衡之间不如吃别的,吃得饱吃得惯。
广东肠粉难以复制性,出了省变了味。
广东肠粉分为各门各派,制作手艺迥异,其中广式肠粉和潮式肠粉为主流。两者之间又能分枝细化,例如而潮式肠粉又能细分为汕头、朝阳、澄海、潮州、普宁、惠来肠粉。
每一种肠粉从选料、烹技、酱汁都是有所差别的,形成味道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广东肠粉建立在“米浆”上,其烹饪和味觉标准是“鲜”!最大的特点是“真材实料”,最大的难度是“经验”!
在广东地区,不乏有人学了三脚猫功夫,就想自立门户,结果呢,肠粉味道难以服众,没人买账,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没有学到其中的精髓,缺乏工匠精神。一份好吃的肠粉是靠背后常年累积的经验,不是能随便蒙混过关的。加上师徒授艺方式固化,只传内不传外,也因此造成了人才外流少。
北方偶然能见到广东肠粉,味道也都不正宗,多是以粉来调浆的,少了米浆的风味,加上手艺经验等等不足,做出来的肠粉怎么能好吃到哪,难以与异地早餐美食抗衡,必定在北方是没有市场的。
结语
定义一款地方特色食物,为什么非要用尺子量衡长度呢?而不量下它的内在呢?肠粉能久盛不衰,是当地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早已融入饮食文化中,流入血液里,它能在当地给人们留下印记,能让远在他乡游子牵肠挂肚,思物忆人!此物便是上等美食,为何要为难它走向各地呢!
佘小厨(完)
看了一圈都是吐槽吃不饱的。好吧,一碟肠粉分量确实少了点,不过价格也便宜啊~我这边一碗瘦肉米粉十块钱,一份肠粉三块五,分量也大致是3:1。
而且肠粉本身也分很多派系。广州的肠粉多讲究爽口,有些甚至做出陈村粉的口感,以酱油调味。但在我老家,人们更喜欢软糯肠粉,并施以浓稠的甜酱或辣酱,分量也大得多。
回到题主的问题。在湖北十堰待过一段时间,吃得最多的早餐是馄饨,六块钱吃到撑。肠粉嘛,好像压根没见过……超市倒是能买到猪肠粉,一大袋子几块钱,蒸热加点酱油就能当饭吃,但是没馅料。
猪肠粉可能是肠粉的原型。原料也是米皮,但不是随便堆在一起,而是卷成圆柱体。相比肠粉,前者更不容易入味,但吃的就是口感。而且因为形状紧实适合批量运输,成本可以压得很低,大快朵颐也不过十块钱。
这个小吃,我觉得很象我们崇左地区,传承了不知多少十代的圈筒米糕、米粉呢?怎么这几年,成了广东传统“肠粉”?传门做烝米糕圆铁盘工具的老店,具其子孙介绍,己有几百年历史。难道我们这地区,所喜爱吃的早餐:圈筒粉,是从广东传过来,所谓“肠粉”的“孙子”?
广东人最爱吃肠粉,北方人也爱吃肠粉,为什么北方很少有卖,主要三个原因,并不是肠粉走不出,也不是北方不接受。
第一个是饮食文化的差异。南方人饮食三大特点:①食谱广泛,只要是吃的都吃;②营养均衡,很少偏食和暴食暴饮;③吃食细致口味清淡。北方人饮食也是三大特点:①物产决定了食物品种相对不那么丰富;②三餐集中吃饱为算,不很讲究营养搭配;③多吃热量高重口味食品。
第二个是地理气候的影响。南方湿热气候,食物以汤和软食为主,很少食用干硬和高热量食物,重质不重量。北方低寒气候,食物以高热量为主,大块肉大碗饭,性格豪爽饭量大。
第三个是食物特性决定。广东人爱肠粉,是它淡淡的味道和滑溜的口感,吃着的那种感觉。肠粉不去北方,是因为完全不合北方习惯,吃着不用嚼,没有平时大开大合的吃饭享受。再个北方饭量大,一份肠粉只够填牙缝,一般也要三几份才能垫个饱。换做当地早餐,一份包子油条稀饭豆浆就吃的饱饱的,下来不到十元钱。三份肠粉就要十几二十块,而且淡然无味,吃着不过瘾。关键的关键,肠粉用的食材都很讲究,没法参杂使假,做起来挣不到多少钱还没多少人吃。如此一来,就是肠粉走不到北方的根本原因。
我在南方生活很久,肠粉真心不好吃,软塌塌,黏糊糊,一份就一点点在盘子里,还吃不饱,南方的朋友长期这样吃,胃都饿小了,可能喝一份猪肉汤吃一份肠粉就饱了,那个猪肉汤也是小小的不能称为碗,比小盘子深点的碟子装的,里面就几片猪肉,淡而无味。
喝早茶也是,啥都一点点,每次北方的朋友第一次来看我,我肯定会请他们吃一次早茶,每次我们点满满一桌,我看才算将将吃饱,有次竟然听到两个服务员在那悄悄说:外省人真能吃,那么多还点,不怕吃穷了,一般女性朋友还好,说的吃的很舒服很精致,男的朋友大多说,不过瘾,还是北方早点好吃,一碗咸豆腐脑,两根油条,一屉包子,吃的撑得都站不起来
反正在南方那几年都把我饿瘦了,回到北方连以前从来不吃的煎饼果子,都吃的香的不得了!北方吃的啥估计南方朋友也看不上,我就喜欢听身边南方的朋友说:热气热气,什么都热气不好吃!然后那些他们嫌弃的食物全被我干光了!我给他们说,北方人不怕热,啥热气的东西都能消耗的了,就爱吃煎炸香酥好吃的!
在北方,早餐水煎包 炸肉盒 小笼包油酥饼
煎饼果子 鸡蛋灌饼 胡辣汤豆腐脑小米粥大米粥绿豆粥。。。。。。
看见了 你还想吃肠粉吗
根本没有选择肠粉的机会了吧。
坐标北方小城,前几天我们这里也开了一个卖肠粉的小店,
抱着试试的态度去吃了一个早餐肠粉,
结果还没到上午10点就已经饿的饥肠辘辘了,
而如果我去吃7块钱的包子,
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也不会饿的。
因为份量少价格不便宜,不如包子馒头来的实在。
反正那个店开了有半个多月就倒闭了,
老板转行卖米线了。
我再去他们家店里吃东西,
聊起来,老板说我们这边很多人适应不了肠粉的口味,
对于北方的我们来说,口味有点清单,
再者就是受不了那个酱油味,
因为一般北方人吃饭来说,不能全指望酱油来调味。
北方人喜欢口味重一点的,北方的微辣到南方就很辣了,
我一个亲戚他丈母娘去南方,到他家里吃饭,连饭都快吃不下了,
第三天就想回去,说我们这边的菜太淡了,
吃不习惯,她们家炒菜都喜欢放辣椒。
广东的肠粉太贵,分量太少了。
如果是8块钱一碟的瘦肉肠,我觉得起码要10碟才饱。
味道不如广东的正宗,重点是还吃不饱,所以生意不太好。
反正我们这开了一个肠粉店就倒闭一个,
很少有肠粉店生意能够坚持下去的。
我是北方人,但是我非常喜欢吃南方的肠粉,喜欢那种爽口、滑嫩的感觉,一根肠粉,如果不注意,吸溜一口,能从口腔直接滑到胃里。肠粉里的猪肉或者牛肉,再配上点酱料,非常香。
我个人不喜欢吃米线,米线没什么味道,即便加了卤子,也很难渗透到米线中。但是唯独喜欢这种薄薄的,滑滑的米粉做的肠粉,味道很容易就融合到一起了。
但是肠粉虽好,对于北方人来说,量太小了。一屉肠粉,看起来很场面,但是刮起来只是薄薄的一层。就这样的量,我一口气能吃三份,估计还只是半饱。在北方肠粉卖的比较贵,一般都在十块钱左右,也就是一顿饭要吃掉30元,太不划算了。
北方人吃早点,不仅仅讲究的是吃好,更重要的是吃饱。所以导致北方的早点比起南方来相对单调,最常见的就是包子、油条、油饼、火烧、烧饼、面条,量大,一笼包子,或者两个火烧,再来上一碗粥,饱饱的,都用不了10元钱。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凡是米一类的餐点在北方人来说吃起来不太习惯。在北方,最常见的就是大米饭,这个是普及率最广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但是一旦进行了二次加工,普及率就大大降低,包括米线,米粉,肠粉之类,总之,还是饮食习惯原因。
在北方行不开主要是不实惠,一份加蛋的肠粉五元钱,二,三口差不多都吃完了,只是个半饱。而北方五元钱的包子,油条或者胡辣汤,八宝粥可足饱,谁会去掏同样的钱去吃半饱的东西?再则说啦!肠粉也并不是什么美食,推广不开再正常不过了。
南方人肯定吃过很多版本的肠粉,就我所知广东地区和它的邻居福建地区,肠粉做法味道就区别很大。虽然说正宗的肠粉来自广东,但经过改良的“福建肠粉”也别有一番味道。可见,美食在传播的过程中会融合当地老百姓的饮食习惯做些调整。
广东的早点肠粉算得上南方最有灵魂的早餐之一。对北方人的口味而言,它不像大多数的南方早餐、茶点,而是味道足,可以加醋加辣的那种。但为什么走不到北方呢?先不说分量小、吃不饱又贵,这样会造成大家误解北方人:能吃!
从食材的角度来回答一下,为什么肠粉走不到北方。
1、肠粉皮的原料
肠粉皮是用米浆来做的,原材料是大米。南方很多点心都用大米粉。这点就和北方不同,北方几乎家家有面粉,原料是小麦。糯米粉、大米粉都是偶尔会采买的“面粉”种类。
南方的“面粉”就多种多样,你不会在南方人家里发现一袋“面粉”,除非是餐饮店~
大米粉这种原材料在北方还没有成为经常食用的种类。餐饮小吃如果做肠粉的话,就需要大量准备大米粉,以备制成米浆用来做肠粉。小本生意的小吃店不会冒这个风险去准备肠粉这个“新品”。大的早餐店,不需要肠粉也能生意红火,所以推广肠粉,对“早餐”意义不大。
2、肉馅肠粉的肉馅非常细,不同于北方的饺子馅、包子馅。肉馅的配料也不同,根据肠粉的口味,可以做猪肉、牛肉、虾等,里面的葱、姜、酱油、耗油比例不一样,味道侧重点就不同,这个倒是可以“入乡随俗”,做成北方口味。可是面皮和肉馅的混搭效果如何,咱没试过就不知道了。
3、酱汁
肠粉出锅后需要在加上调味的酱汁,酱汁大大的决定了肠粉好吃与否。同样都是在广州卖肠粉的,酱汁调的味道不同,买账的客人量就不同。有的会络绎不绝,有的会无人问津……这个可以和北方豆腐脑(南方称豆花)的卤结合起来理解。
3、工具
制作肠粉的工具最常见的是抽屉式的那种蒸箱,一层就是一份的量。可以额外根据喜好、饭量,加肉、加蛋等等。这个工具通用性不强,在北方少有人用,如果突然不想做肠粉了转手会比较困难。不像煎饼,那个工具用途广,可煎可炒,二手的也很多人买。
4、习惯
北方长期的习惯是早餐吃包子、油条、油饼,喝粥、豆腐脑、豆浆,或者是吃面条。工作日的早上匆匆忙忙,第一反应肯定是自己长期以来习惯的早餐,即便看到“肠粉”可能也没时间去思考:我买份肠粉。退休的老年群体,更是长期饮食习惯倾向,固定选择早餐种类。
虽然肠粉好吃,但在北方人的观念里,那是偶尔吃的一类食物,想要代替心目中早餐的位置比较难。
我认为是走不到北方的原因:
一是贵,在佛山早餐一碟牛肉肠在街边店卖是7元至9元,如果在酒楼买15元至20元,而且吃一碟肉肠是不够的,如加一杯豆浆或一碗皮蛋粥七八元,比北方早餐贵。
二是北方人不喜欢吃,不合口味,因为肠十是用米磨成浆来做肠粉的,而北方人是以吃面为主成为习惯,对米粉是很少吃,特别米浆磨成粉更吃不习惯。
所以广东王肠王是走不到北方的,但是很多北方人到广州生活一段时间后就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