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1关键词:黄帝,颛顼,帝喾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排列的?

点赞1、崇左市 网友:鲭讽吹萩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三皇五帝”这一说法,但要理清楚这几位中华文明先祖的具体关系,还真的不容易。

三皇即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唐代的史学家司马贞曾经写过《三皇本纪》,作为汉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史记》的补充;

而《史记》的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指的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

禹,就是我们熟知的大禹,他是夏朝的创始者,所以也称为夏禹。

三皇、五帝、大禹,他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其中,神农氏也就是炎帝,他和黄帝并称“炎黄”,是华夏文明的始祖,所以咱们都叫“炎黄子孙”。



作为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为啥从五帝开始写起?这跟司马迁的学术性格有关。在他看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即各家叙说黄帝,文字已经不够典雅、合理了,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他本人也曾赶往全国各地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但都莫衷一是、各不相同;甚至连《尚书》中,记录的也是尧以来的情况。

所以,如果没有具体史料的支撑,再往之前的三皇更加像传说,真伪莫辨、似是而非,司马迁本着慎重的治学态度,没有把他们写进严肃的史书。

因此,作为中国文明的记录,《二十四史》记载的第一位人物,就是黄帝,即从“五帝”开始。但即使如此,对于黄帝、颛顼、帝喾记载的仍旧不是那么详细,直到尧、舜开始才相对全面。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即五帝和夏禹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只是国号有所区别而已,以彰显他们各自的功业。而当初被黄帝取代的,则是炎帝。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据称他天赋异禀、身在襁褓中就会说话。他的主要成就,就是率领部族在阪泉之战击败炎帝部落,促成了炎黄联盟;后来,炎黄联军在涿鹿击败蚩尤,确立了炎黄部落对广大中原地区的占据。

从此之后,诸侯都尊奉公孙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炎帝神农氏,这才诞生了“黄帝”的名号(有土德之瑞,而土色为黄)。此后,炎黄部落逐渐融和壮大,并且逐渐吸收东夷,形成了上古大华夏部落联盟,中国进入了华夏时代。



黄帝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姓氏。其中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名为昌意,后来被封为诸侯;而昌意的儿子名为高阳。在黄帝死后,他的孙子高阳登上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为人沉稳多智、通情达理,他带领人们因地制宜种植庄稼、豢养牲畜;并且还顺应自然规律推算出历法,为后世所沿用。到了战国时期,秦人在这一基础上制定了《颛顼历》,统一天下后推行到全国,到了汉初更是成了正统的历法。此外,颛顼还制定礼义、教化万民,率领人们祭祀鬼神,初步形成了一套文明体系。



而下一位五帝——帝喾,则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

黄帝有个儿子名叫玄嚣,玄嚣之子名为蟜极,蟜极的后代名叫高辛,而高辛,就是帝喾。

据说高辛跟黄帝一样生而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30岁时接替颛顼登上帝位。他明察秋毫、知人善任,处处顺从民意、为百姓着想,恩威兼施、讲究信誉,广为人民信服和爱戴;他探索天象,划分四时节令,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帮助农耕文明进入新时代。据称,在他的治理下,当时的中原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了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



帝喾的儿子中,挚、放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帝喾死后,首先是挚接任,放勋在15岁时被封在唐国(今山西临汾市),辅佐自己的兄长。

但帝挚没干出什么成绩,随后由放勋接位,这就是帝尧。因为封地是唐,所以也叫唐尧。

尧首次创建了国家政治制度,取代了以往的松散部落联合体,并且还按照工作内容任命专职的官员,这是历史的伟大进步,为推动华夏文明迈进奴隶制奠定了基础。

他还完善了天文历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节气都在那个时候正式明确;同时,还首次将一年定为366天,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以此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这样一来,那时的农时再也没出现过误差,中华农耕文化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此外,酿酒、围棋都是在尧时期发明的,龙图腾也是由他确立。同时,尧注重道德治国,他的理想人格成了后世君主的楷模。“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孔子对尧的赞美,也让他逐渐成了儒家精神上的始祖。



尧之所以被后世尊奉,还因为他以天下为重,开创了一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举动——把帝位禅让给舜。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毕竟从黄帝到尧,华夏的帝位一直在黄帝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早已约定俗成。但在帝尧看来,这并不是完美的制度,由于自己的儿子丹朱为人愚顽、凶恶,其他的也不足以带领天下苍生百姓,因此,他的视野已经跳出直系亲属、扩大到四海。此时的四岳(分管四方的诸侯,四个人)则推荐了舜。

但当初正是由于听信四岳,尧才任命鲧前去治理水患。但最终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鉴于这一失败案例,尧决定自己对舜进行考察、培养。



舜是黄帝的八世孙,血脉关系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瞽叟的儿子名为重华,他就是舜。自从穷蝉之后,这几代人都地位低微,舜被四岳举荐时,只是一个在河边打鱼、制陶的小伙子,因为由于远近闻名的孝行才被四岳看中。

对于舜的考察,一共历时两个阶段,耗时28年。

起先,帝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还让九个儿子随时对其进行观察考核。从此,穷小伙舜的命运从此改变,成了帝尧家族的成员,地位今非昔比,为今后的执政奠定了基础。

这一去就是20年,舜受到了亲人、宾客的广泛认可。随后帝尧开始了第二轮测试,逐渐放权给舜,让他代理天子之职。

舜按照尧的指示巡视四方,他为人低调,深受舆论好评。整整8年中,他全心全意辅佐帝尧,此外为了平民愤,还曾诛杀/流放了名声极差的共工、讙兜、三苗和鲧(所谓的四凶),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通过28年的磨合交接,当帝尧驾崩后,舜服丧三年后正式接位。“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为了全天下人的利益,尧果断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丹朱,由此创造出了让后世膜拜不已的“禅让”制。“家天下”变成了“天下为公”,这无疑是一种伟大而可贵的进步。

事实证明尧的选择极为英明,舜在位期间虚心纳谏、任人唯贤,促进了百业兴旺、政通人和。晚年,他也听从四岳的建议,把帝位禅让给成功治理了水患的大禹。

自此之后,尧舜成了后世推崇备至的圣王楷模,“为尧舜”,几乎成了对一个封建帝王的最高褒奖。

而禹,本名叫文命,他是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鲧的儿子。他为人聪明机智,“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也就是说,道德高尚、仁爱可亲、言而有信。凭借这些品质,加上成功治理了洪水,他被四岳推荐给舜,成了下一任的君主。



禹继承天子之位后,国号为夏后,被视为夏朝的开端。他起先把大臣皋陶定为帝位继承人;不久后皋陶去世,禹又挑选了益。但在禹死后,鉴于辅政时间太短、天下人心并不向着自己,益于是把帝位让给了广受拥戴的启(禹的儿子),自己躲进深山。从此,家天下再度回归,几乎垄断了其后的数千年。

尧舜开创的“禅让制”,本是突破私心、带有民本思想的制度创举。然而到了后来的封建时期,在利益的驱动下,“禅让”逐渐变成了作秀,王莽、曹丕、司马炎纷纷以此为包装,强取豪夺了自己曾服务的政权。尧舜时代在后世一直广为人们怀念,可能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点赞2、朔州市 网友:平镜海岸

说华夏族有五千年历史,是从黄帝执政时期开始算的,黄帝、炎帝作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们当然也有父亲和祖先,不过那个时候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大多是神话记载。

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朝之前则是三皇五帝时期,三皇在前,五帝在后,根据《尚书大传》的说法,三皇是:燧人、伏羲、神农,三皇虽然有很多种说法,但每一种说法中都有燧人氏,而燧人氏就是三皇中的第一皇,也是最早的皇,同时还是有记载的华夏最早的祖先。

几乎所有的华夏人都是燧人氏的后代,燧人氏的妻子是华胥氏,他的儿子是伏羲氏,女儿是女娲氏,然后伏羲氏与女娲氏兄妹结婚,成为华夏的始祖,包括炎帝和黄帝都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后代,但是伏羲氏与黄帝之间相差了5000多年,中间的世系根本搞不清楚。

三皇五帝

五帝是以黄帝为首开始的,根据《大戴礼记》的说法,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黄帝

只知道黄帝的父亲是少典,少典还有另一个儿子叫炎帝,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有的史书上说少典是伏羲氏与女娲氏的儿子,我觉得是不太可能,要知道黄帝所在的时间离伏羲氏与女娲氏相差了几千年,这是不可能的。

黄帝在位101年,从公元前2697年登基,到公元前2597年去世,华夏五千年就是从黄帝登基那一年开始算起,到今天是2697年+2021年=4718年,如果以黄帝登基年为纪年,那么公元2021年就是黄帝纪年4718年,4700多年,也就是五千年华夏历史,这也是上下五千年的由来。

黄帝

黄帝的正妻叫嫘祖,黄帝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嫡长,嫡长子叫玄器,又叫青阳,嫡次子叫昌意,黄帝去世后,他的长子玄器即位,也被称为少昊,少昊在位74年,于公元前2525年去世后,颛顼接替他的位置。

黄帝的世系是:燧人→伏羲→(中间不明确)→少典→黄帝。

2、颛顼(zhuān xū)

颛顼是昌意的儿子,也就是少昊的侄子,他出生在若水,也就是今天四川金沙江的支流雅砻江,颛顼的母亲是蜀山氏的女儿,名字叫昌仆。

颛顼很有才能,史记上说颛顼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趾,向东到达蟠木,向西到过流沙,四处征战没有不服从的,颛顼因为辅佐少昊有功,并且打败了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华夏部落的首领,之后在穷桑登基为帝,穷桑是在今天江苏省沭阳县。

颛顼

颛顼是一位有作为的首领,发明了历法,创建了九州,在位78年,颛顼于公元前2437年去世,颛顼去世前,选定了帝喾成为他的接班人。

颛顼的世系是:少典→黄帝→昌意→颛顼。

3、帝喾(kù)

帝喾的名字叫姬俊,他是蟜极的儿子,蟜极是玄器的儿子,也就是说帝喾是颛顼的侄子,这样帝位又回到了少昊玄器一系,帝喾因为出生在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所以又称高辛氏。

传说帝喾一出生就叫出自己的名字,15岁时就被封为辛侯,开始辅佐他的叔父颛顼,帝喾聪明伶俐、德行很高,深受百姓爱戴,所以才能被选为继承人,帝喾在位70年,于公元前2367年去世,去世之后,帝喾的长子帝挚成为继承人。

帝喾的世系是:少典→黄帝→玄器→蟜极→帝喾。

帝喾

4、唐尧

帝喾去世后,他的长子帝挚成为继承人,帝挚即位9年,由于能力平庸,毫无政绩,于是他将帝位禅让给弟弟放勋,放勋就是尧,尧是帝喾的次子,因为尧从小就被封在唐地(今山西太原),所以尧也叫唐尧。

尧能够成为登上帝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德行过人,二是才能很高,这是上古部落联盟选择继承人的两个标准,尧正好符合这两个标准,而帝挚才能不行,所以只能退位让贤,尧在位72年,于公元前2286年去世,尧在位时,他的大部分精力用来治水患,同时到处寻找能治理水患的人才,尧还发明的酒和围棋。

尧有儿子叫丹朱,尧生前有个叫放齐的人推荐丹朱继承尧的位子,但是尧不同意,认为丹朱性格恶劣,不能用,又有人推荐共工,尧又认为共工心术不正,也不能用,接着有人推荐鲧,尧认为鲧违背天命,还是不能用,最终有人推荐了舜,经过严格的考核,尧同意了舜作为接班人,尧在临死前,将帝位禅让给舜,之后尧还活了28年。

尧的世系是:少典→黄帝→玄器→蟜极→帝喾→尧。

5、虞舜

舜是姚姓,名重华,因为舜的封国是虞,所以又叫虞舜,舜出身平民,他的父亲叫瞽叟,是一个盲人,舜从小母亲去世,瞽叟后来娶了一个妻子,舜从小受到后母和后母所受儿子的迫害,但是舜从来不计较,反而是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得到当时百姓的称赞。

而舜就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才被人推荐给了尧,尧为了考察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同时让舜当百官之首,尧则在暗中考察舜,最终尧认为舜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于是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就成为尧之后的舜帝。

舜在位33年,之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善于治水的禹,又过十七年才去世,于公元前2225年去世。

舜的父亲虽然是平民,但是他祖上可不简单,舜是颛顼的六世孙,舜的世系是: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6、夏禹

禹的母亲是有辛氏,父亲是鲧,鲧就是曾经帮助帝尧治水的人,但是没有成功,同时尧觉得鲧违背天命,所以也没有任用他,但是鲧的儿子能力非常强,他改变了父亲治水的方法,改为疏导为主,同时禹为治水,走遍了华夏的所有地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入,而是一心扑于治水,经过禹13年的治水,祸害华夏数百年的洪水大患终于被治理了,这是禹立下的大功。

也正是因为禹治水的才能,所以被舜选为继承人,因为禹的封国是夏,所以禹也被称为夏禹,禹在位45年,去世后禹的儿子启即位建立了夏朝,禹的世系是:

黄帝→昌意→颛顼→鲧曾→鲧祖→鲧父→鲧→禹。

所以,从世系来看,黄帝之后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与黄帝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当时五帝虽然实行的是禅让制,但这是一种特殊的禅让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禅让制,是在有血缘关系之内的亲戚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来禅让。比如五帝之一的颛顼是上一任帝少昊的侄子,而帝喾又是上一任帝颛顼的侄子。

虞舜虽然是平民出身,但同样是黄帝之后,夏禹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是炎黄子孙。

点赞3、白山市 网友:北海未暖

黄帝是我国的“人文初祖”,值得注意的是,原来“五帝”以黄帝为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

三皇五帝时期也许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部落联盟首领,但是因为得到了后世的尊崇被称为“皇、帝”。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当然不只有几人,但他们是其中最突出的,也是贡献最大的。

五帝之首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号轩辕氏。

黄帝的父亲“少典”是早期的有熊国君,后来才有了“少典娶于有蟜氏女,生黄帝轩辕氏、炎帝”。

这大概也是后世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虽有冲突,却最终归于一体打败蚩尤,我等后世子孙称为“炎黄子孙”的根本原因。

自此之后,黄帝成为天下共主,黄帝25子繁衍生息,形成了后世的绝大多数姓氏,“姬姓”也被称为“万姓之祖”。

五帝之二颛顼

颛顼,姬姓,号高阳氏。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在位期间打败了挑战者炎帝后裔“共工氏”,这才真正的成为天下共主。

后来颛顼传位于堂侄子“帝喾”。

五帝之三帝喾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

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从15岁开始就辅佐自己的叔父颛顼,展现了非同一般的才能,这才能够在30岁时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

帝喾在位期间迁都于“亳”,继续打击“共工氏余部”,并且与“游牧民族犬戎”发生大战,据说射箭技术天下无双的“羿”也是帝喾提拔起来的。

五帝之四帝尧

帝尧,姬姓,后徙祁改姓伊祁,号放勋。

帝尧是黄帝的玄孙,从13岁开始辅佐自己的兄长“帝挚”,但是在20岁的时候取代了“帝挚”成为“天下共主”。后世有多种说法,一是帝挚自觉才能不足主动禅位给帝尧;二是“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还有说“帝挚”死后帝尧即位的。

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帝尧将“帝位”禅让给“帝舜”,并且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

五帝之五帝舜

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

帝舜是黄帝的七世孙,因为高尚的品格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且经过帝尧的考验接受禅让成为“天下共主”。

帝舜在位期间重用“大禹”完成了治水大业,也因此将“帝位”禅让给“大禹”。

后来大禹成为了夏朝的第一位君主,但是关于大禹的身世一直有很多争议。

其一: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二:禹是颛顼六世孙,但是不管如何,大禹都是黄帝的后世子孙。

后来的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都是黄帝的子孙。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点赞4、太原市 网友:搁浅@

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禹,他们之间不仅有天下共主间的承袭关系,还有更为亲近的血缘关系,而前五位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五帝”。

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在广义上是个泛称,是指黄帝时代,共有十世约一千五百多年。而此处的黄帝是指黄帝时代的最后一任黄帝轩辕氏,他是五帝之首,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姓。

轩辕黄帝曾在有熊(河南新郑)建都,也被人们称为有熊氏。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大约生于公元前2717年。二十岁时,黄帝继承了有熊国王位,称为氏族首领。

随后,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并先后征服东夷和九黎之地,成为华夏民族共主。黄帝大约活了118岁,共育有二十五子,颛顼、帝喾、尧及夏商周君主都是其子孙。

黄帝之孙——颛顼

黄帝去世后,传位给长子少昊(玄嚣)。少昊在位73年,在位期间受到颛顼的辅佐。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也就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侄子,号高阳氏。

颛顼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河南杞县)。少昊去世后,颛顼与水神共工氏争夺帝位,最终颛顼胜出成为天下共主。在神话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传说颛顼共在位七十八年,在公元前2245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颛顼的主要功绩是制历法,创制九州,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黄帝曾孙——帝喾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少昊之孙帝喾继位。帝喾的父亲蟜极是少昊之子,帝位又回到少昊一脉,帝喾是颛顼的堂侄。帝喾五岁被封辛侯,十五岁辅佐颛顼。

帝喾在三十岁时,接掌了帝喾的帝位,成为天下共主。帝喾统治时期,华夏处于太平盛世之际。他倡导诚信,明察善恶,被历代帝王所推崇,死后葬于故地辛。

帝喾之子——帝尧

尧大约生于公元前2377年,是帝喾之子。尧起初被帝喾封为陶侯,开始辅佐帝喾。在十五岁时又被封为唐侯,二十岁时帝位,定都平阳,成为新一任天下共主。

尧在位期间,征讨四夷,统一中原,制定历法并派鲧治理黄河流域洪水。尧在位七十年时,访到贤士舜,将帝位传给了舜。禅位二十八年后,帝尧在成阳去世。

尧大约活了118岁,尧在位的时期,正值全球洪水肆虐之时,这在各国历史文献上都有记载,这场洪水一直持续到大禹执政时期,因此治水是这一时期主要工作。

黄帝八世孙——舜

舜大约生于公元前2287年,姚姓,妫氏,名重华,冀州蒲阪诸冯(山西永济)人。舜天生重瞳,善于制陶,在经过重重考验后,得到尧的认可,最终禅位于他。

据《史记》载,舜的父亲叫瞽(gǔ)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而穷蝉的父亲就是颛顼。

从黄帝到舜已经是第九代了,因此舜是黄帝的八世孙,是颛顼的六世孙。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他推动了社会向文明发展。舜在位39年,大约活了220岁。

黄帝七世孙——禹

禹,姒姓,史称大禹,是夏后氏的首领。传说大禹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他。他与儿子启开创了夏朝,也被人称为夏禹。大禹死后,被安葬于会稽山之上。

大禹的父亲叫鲧,鲧的父亲叫鲧父,鲧父的父亲叫鲧祖,鲧祖的父亲叫鲧曾,而鲧曾的父亲就是颛顼。黄帝到大禹已经是第八代了,因此大禹是皇帝的七世孙。

也有说大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这个貌似年代上对不上。禹大约活了一百岁左右,禹去世后,其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位君主。

点赞5、三明市 网友:别太久

太史公给出了总结的一句话: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黄帝是华夏始祖,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帝尧放勋是黄帝的五世孙,帝舜重华是颛顼的七世孙,大禹文命是黄帝的玄孙。就是说五帝到夏朝的大禹,其实都是黄帝及其黄帝的直系后裔在掌权,他们同系而采用不同的国号;夏、商、周、秦四朝都是可考的黄帝直系后裔;汉朝建立后,已经无法考证出刘邦是不是黄帝直系后裔了,但总归是黄帝后裔没错。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统一华夏诸部,击败东夷的蚩尤,融合了部分东夷部落,形成了华夏大联盟,公孙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为黄帝。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共二十五个儿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当时平民有名无姓,有姓的人都是贵族,故商朝之前的百姓可不是普通平民,他们是真正的贵族。

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昌意。高阳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高阳的领地范围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是帝颛顼高阳的后裔,祝融是颛顼的曾孙,为火神,故楚国有祭祀火的传统。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他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由此可见帝喾曾经武功赫赫,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帝尧);帝喾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死后传位于挚。挚不善于理政,做了一段时间帝后,将大位传给弟弟放勋(帝尧)。帝尧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帝尧制定了历法,规定一年为366天,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帝尧听了岳的话用鲧去治洪水,鲧向上帝求得息土,此土遇水就涨,可将水堵住;鲧到处洒土,将水堵了起来,最终把人民逼上了高山而洪水不退。

帝舜重华是颛顼的七世孙,帝尧将两个女儿嫁给他,他将两位公主调教得知礼仪;让他慎和五典,则五典能从;又让他管理百官,则百官时序。让他执礼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最终帝尧将帝位传给舜帝,舜帝将四罪流放而天下皆服: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舜帝流放了鲧后,任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洪水,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大大海,最将解决了洪水的问题。舜帝死后将帝位传给大禹,最终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

点赞6、来宾市 网友:夏风不燥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目前我们可追溯到最早的历史,就是“三皇五帝”时期。

别看都是从小学历史,三皇五帝到底都是谁,99%的人都说不清楚,顶多能说出黄帝和炎帝,如果连这两个都说不上来,那就别当炎黄子孙了。

三皇五帝有不同的说法,我们采用比较主流的说法。

三皇,分别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其中神农氏就是我们熟悉的“炎帝”,居住在陕西姜水附近,是“姜”姓的始祖。

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尊称,神农氏是第一代炎帝,后来又传了八代,最后一代炎帝叫“姜榆罔”,就是他和黄帝在阪泉大战,最后被黄帝吞并,成为一个更大的部落联盟,由此繁衍出后来的“炎黄子孙”。

五帝,分别是黄帝、帝颛顼(zhuan xu)、帝(ku)、帝、帝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发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禹”,居然不在五帝之内,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种说法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开启了夏朝家天下模式,违反了上古时期的模范道德标准“禅让制”。

所以,我们在看一些古代典籍的时候,如果某君王想要标榜自己的美德,一定会把自己比成“古之尧舜”,没有人说“古之尧舜禹”的。

在儒家思想中,尧和舜,那是有大德和大爱的人,他们为了能够选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主动把王位“禅让”给了别人,尧传舜,舜传禹,结果到禹这里坏了规矩。

我们姑且不说这种“禅让”到底是不是真的,因为《竹书纪年》的出土,已经对禅让制啪啪打脸了,所谓的禅让,本质上是残酷的杀伐与争夺。

我们研究一下五帝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从皇帝开始,到夏商周三代,甚至延续到秦,其实都是黄帝自己一家人在玩,所谓的“家天下”,其实从黄帝就开始了,而且传承了上千年。

黄帝:上古枭雄

黄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枭雄,西征炎帝,东伐蚩尤,建立了古代最早的一个大一统的部落联盟。

《史记》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介绍黄帝,书上是这样写的: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关于黄帝的“姓”,有人说是姓“姬”,但是《史记》上开篇就说姓“公孙”,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准的。

首先,上古时期,还没有文字,即便是出现了原始的文字,那也是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刻到石头上的,能用一个字表达意思的,绝不会用两个字,根本不会这么洋气的整个“复姓”。

其次,“公孙”这个姓,是从春秋战国以后才有,原本的意思是“公族的孙子”,后来演化成了姓氏。

我更倾向于黄帝姓“姬”,虽然这有可能是大周朝的老姬家坐了天下以后,为了给自己找个好祖宗,硬加到黄帝头上的。

因为“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中国的“姓”其实起源于母系社会,女子沿用姓,而男子则以自己的封地,居住地为“氏”。

所以,从上古到先秦时代,男子是不说自己的“姓”的,只说“氏”,比如老姬家就有“姬姓郑氏”、“姬姓卫氏”等等。

黄帝长大后,炎帝的统治力量开始衰落,各路诸侯相互攻伐,炎帝不能号令天下,于是黄帝起兵,与炎帝在阪泉大战三个回合,最终取得胜利,代替了炎帝的统治地位。

在东方,九黎部的蚩尤开始蠢蠢欲动,黄帝带领大军与蚩尤在涿鹿进行了一场大战,之后蚩尤被杀,黄帝统一了天下。势力范围东至海,西至空桐,南至江,北至荤粥。

大概就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山东。

黄帝一共有二十五个孩子,得其姓者十四人,其中继承了他的帝位的,是他两个儿子的后代,这两个儿子分别玄嚣昌意,这两个人都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

请记住这两个人,因为之后的尧舜禹,夏商周都是这两个人的后代子孙。

帝颛顼:黄帝的孙子

黄帝死后,他的两个嫡出的儿子都没有继位,继位的是他的孙子颛顼。

颛顼是昌意的儿子,在他的手里,炎黄部落的地盘再次扩大,北扩到辽东,南扩到越南,西括到甘肃,基本上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版图。

在神话故事里,帝颛顼是北方天帝,曾经和水神共工进行大战。

据说,共工是炎帝的后代,对于自己部落被黄帝吞并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于是,在共工的领导下,发生了反叛,帝颛顼带领人马与共工交战,最后共工被打败,跑到不周山的时候,怒而触断了不周山。

根据史记的记载,帝颛顼是舜和禹的祖先,也是秦国的祖先。

帝喾:黄帝的曾孙

帝喾是玄嚣的孙子,从辈分上讲,他是帝颛顼的侄子。

相比于帝颛顼的好战,帝喾显得更加的仁慈,他继位以后主张修养生息,是上古时期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

帝喾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挚,一个叫放勋。帝喾去世后,挚曾经继承帝位,但是很快就去世了,帝位传给了弟弟放勋。

而放勋,就是大名鼎鼎的“尧”。

至此,上古两大血脉形成,帝颛顼一脉,后世诞生了舜,禹,秦。帝喾一脉,后世诞生了尧,商,周。

帝尧:皇帝的四世孙

尧最初的封地在“唐”,所以,也被称为“唐尧”。

尧在位的时候,天下就已经洪水泛滥了,尧问四岳首领:“谁能负责去治理洪水”,大家都推荐尧的儿子朱丹,但是,尧说:“我的孩子我知道,他性格顽劣,不是干实事的人,不能用”。

后来大家又推荐“鲧”,就是大禹的父亲,一开始尧不同意,但是大家都说先让他试一试,于是,尧命鲧去治理洪水,结果9年的时间都没有治理好。

尧年老,希望找一个接班人,于是问四岳:“谁能继承我的位置,你们不要把眼光总是放在贵族身上,民间有才能的人,也也可以接替我的位置”,于是,四岳一致推荐“舜”。

舜,其实不算是民间平民,他也有贵族血统,他是黄帝的八世孙,是帝颛顼的后代。

尧为了考验舜,特意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舜果然非常有礼,于是,尧开始重点培养舜。

尧在位70年的时候,发现了舜,培养了他20年,传位于舜,8年后去世。至此,帝位再次回到帝颛顼一脉。

帝舜:黄帝的八世孙

舜虽然是帝颛顼的后代,但是自从他的五世祖穷蝉开始,就已经沦为贱民了,从小生活在苦难之中,

他的爸爸,妈妈,弟弟对他也非常不友好,但是舜一概不计较,依然侍奉双亲,他也因为“孝顺”受到了帝尧的关注。

帝舜在位期间,版图再次扩大,狄,羌,戎,夷,四海之内的各个部落纷纷投靠到舜的帐下,也出现了很多的名人,比如皋陶,中国司法之祖,率先制定了五刑,是舜的首席司法官,比如后稷,擅长农业种植,是周人的先祖。

舜在位39年,去世于南巡守的路上,传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

大禹:黄帝的四世孙

禹的父亲是鲧,爷爷是帝颛顼。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黄帝的八世孙舜都去世了,怎么又传给黄帝的四世孙大禹了,这不乱了辈分了吗?

其实是有可能的,有的家族,生孩子快,生孩子早,一代一代传的快,辈分就越来越低。舜的辈分为什么这么低,从他五世祖的时候就沦为贫民了,所谓越穷越生,舜这一脉就传的特别快。

大禹在位十年,去世在东巡守的路上,葬于会稽。

禹死后,本来是传位给益的,但是益谦让,让位给了禹的儿子启,当然,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这是一场激烈的王位争夺战,启经过残酷的斗争,才打败了益,夺得了王位。

此后,夏朝开启,家天下的奴隶制社会正式开始。此后历经商,周,至秦大一统。

商的祖先叫“契”,是帝喾的儿子,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地,赐“子”姓。

周的祖先叫“后稷”,也是帝喾的儿子,因为擅长农耕,被舜封于“邰”,赐“姬”姓。

秦的祖先是“女脩”,是帝颛顼的孙女,据说是吃了玄鸟蛋后,生下大业,大业生下大费,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嬴”姓。

看了一圈以后,我们会发现,从皇帝开始,到秦一统天下,这上千年的历史中,王位始终在黄帝的后人手中。闹了半天,才知道,这1000多年,完全是黄帝自己一家人的游戏。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王位的合法性,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宗,最终找来找去,都找到了黄帝的后人那里,最终就形成了帝颛顼一脉帝喾一脉。

也就刘邦是条汉子,没有给自己找祖宗,还封自己的老爸为太上皇,堂堂正正的做老刘家的皇帝,要不然,这个找祖宗的游戏,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