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一、古隆中;二、卧龙岗
《资治通鉴—汉记五十七》“(建安)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这一记载
1、《资治通鉴》记录历史事件用的是事件发生时的区划。如建安十三年(208年)只会记载当年发生的赤壁之战,而不会记载发生在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的刘备伐吴。
2、很明显司马光认为隆中在建安元年(196年)就属南郡襄阳,且诸葛亮在南郡襄阳隆中是“寓居”。
3、司马光后面又全文录用《出师表》,其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显然《资治通鉴》否定了习凿齿在《汉晋春秋》里伪造的“南阳邓县隆中”,更否定了“躬耕于(南郡)襄阳隆中”。
诸葛亮寓居南郡襄阳隆中和“躬耕于南阳”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事件。
不知道“襄阳说”为何千方百计否定《资治通鉴》这一记载,更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
另外,“襄阳说”认为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用的是北宋或者西晋区划,(我真无语了,西晋、北宋有“建安"年号吗?)
另外,“襄阳说”丁宝斋引用这一记载时,悄悄的“删除”了“寓居襄阳隆中”中的“襄阳”二字。删了了“襄阳”就能证明诸葛亮“躬耕隆中”了吗?“寓居”是“躬耕”吗?建安元年(196年)诸葛亮就开始“躬耕”了吗?
一句话:任何质疑、否定、曲解、新解、篡改“躬耕于南阳”的,都是造假的行为
“襄阳说"还是好好看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去吧—里面全文无“襄阳”,更无“隆中”,诸葛亮躬耕“(南郡)襄阳隆中”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谢邀。汉晋春秋是野史,不值得信赖。
1,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说:“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文中表述的是“亮家”,是“王亮”家还是“孙亮”家,还是“诸葛亮”家呢?,谁也不知道。不过书中又说“汉水以南为南郡,汉水以北为南阳”,将汉水以南的南郡襄阳城西二十里,又排除出了南阳郡。
2,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曰“初,寓居襄阳”,意思是“刚开始,在襄阳寓居”。
3,凿齿的“亮家”,司马光的“暂住地”,都没有提及躬耕地,也不存在对诸葛亮躬耕地的认证问题,倒是诸葛亮对自己躬耕于何地,说过三次。
第一次庞统死亡,刘备急调留在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沿长江西进,路遇黄牛庙,诸葛亮命军士修葺,题碑留记《黄牛庙碑记》,第一句就写到“仆躬耕于南阳之亩………”
第二次,诸葛亮北伐前夕,上书后主刘禅,就是著名的《出师表》,文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第三次,诸葛亮在军中写给儿子的信《寄子书》,也是第一句就写到“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
结论:关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时间、地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其本人的多次自述,已经下了定论,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今日浏览了一下襄阳的隆中地图,让人惊掉下巴的是竟然有个诸葛亮夫人故里!隆中里还有个黄月英殿!这个故里是怎样考证出来的呢?黄月英传云是诸葛亮的妻子,但史书没有记载此人物,襄阳是怎样知道诸葛亮老丈人家的位置呢?不得不叹服襄阳的造假功力非同一般!屡屡颠覆世人的三观!
野史、小说、杂传不能当史料
《习凿齿及其杂传创作考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宁大学文学院)。
原文节选:
"…正是因为习凿齿这种着重于人物个性风貌的为传指向以及“不实”甚至是虚妄的传述,使这些郡国之书其有了小说品格,表现出普遍的小说化倾向。正如《宋两朝艺文志·传记序》所言:“传记之作,近世尤甚,……然根据肤浅,好尚偏驳,…收摭益细而通之于小说”。
……
而如习凿齿《襄阳耆旧记》等郡国之书的这种小说化倾向,在整个汉魏六朝杂传中亦实具有普遍性,这对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与繁荣实有着十分重要影响。"
……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所言的:(用《汉晋春秋》这样的野史孤证)“反据以驳正史之讹,不免贻讥有识”啊!
经社科院立项考证:习凿齿写东西是用小说手法,许多东西看似写史,实为凭空臆造小说。所以文学小说《汉晋春秋》也最多归类于文学范畴。由他原创炮制的“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一句话,是派生出后世“躬耕于襄阳隆中”根源。既然仅为文学臆造,此句更不能作为史证。
日本的动画片更有权威,认定诸葛亮躬耕于阿头山,不要相信诸葛亮自己说的,估计当时诸葛亮可能多喝了几杯,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辨南阳襄阳。其实习凿齿说的估计靠谱些,他通过自残,用鲜血和牙齿告诉我们,阿头山就是号曰古隆中,就是诸葛亮躬耕地,诸葛亮胡说八道,他不可能比后代人更清楚他在哪里躬耕。
都没《出师表》权威!
襄阳隆中国家认可!碰瓷襄阳可耻。
此题一出否臧①奸,
稚子②无赖偷换天;
无视蜀人③汉青铭,
凿木刻板为那般?
侨置④换得汉末名,
得陇望蜀掩概念!
田中置庐⑤二亩半,
家田阡陌午素餐,
早晚归家守作息,
九百亩地才可勘。
若问躬耕确所指,
田野庐中巧卧眠。
①否臧,即臧否,南阳话脏排,指泼污水.
②稚子,民间以为不满十二岁的孩子之称谓。引申为顽劣孩童。
③蜀人,文中指三国志作者陈寿。
④侨置,南北朝时期割据政权造成的北方汉人南迁,“衣冠南渡”后在江南保留部分家乡特色。例如郡县特征;后晋帝”土断”,侨置人口依法纳入属地管理,承担均税赋徭役之责。
⑤庐,汉代特色的草房子。田中置庐是承制下的公私田兼作模式,户均百亩,八户一井,井旁置庐,庐有饮食。公田百户八户共置庐设,可居。相对的则是邑里有宅。
三国本无南阳县,
史书叫宛莫乱吹。
诸葛老师在襄阳,
隐居躬耕在隆中。
卧龙凤雏庞公起,
襄阳最早有卧龙。
学习躬耕两不误,
结交好友在襄阳。
史书记载永留传,
宛城无史如何真。
中国社科来定论,
宛人造史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