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朋友总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去各种医院查都查不出来有问题,是不是心理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0关键词:医院,不舒服,朋友,心理

朋友总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去各种医院查都查不出来有问题,是不是心理的问题应该怎么办?

点赞1、天水市 网友:染血修罗

朋友总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去各种医院查都查不出来有问题,或许可以考虑去精神科就诊。

在精神科,这种缺乏阳性检查结果的疾病被称作躯体症状障碍,也就是之前我们听到的躯体化障碍。欧洲国家调查研究,命名其为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病的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为4%-10%,约20%的患者存在躯体不适但找不到器质性病因,在各专科门诊就诊率高达50%,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可能存在一个症状,也可能存在多个症状,令人痛苦,影响正常生活,最常见的症状是躯体疼痛(包括头、肌肉、关节、腹部、胸背等部位),也可能涉及多系统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等。在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反复发作的腹痛、头痛、恶心和疲乏。

患者表现出对自身躯体症状过分的担心和关注,在求医行为方面表现为高度的求治欲望,但这种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很少能减轻个体的担忧。最后导致患者频繁、多学科的就医,从而造成痛苦和疾病的负担进一步增加。

治疗

一,心理治疗是关键:避免过度的检查,让患者知道,排除躯体疾病,使之降低对疾病的焦虑;心理治疗方面支持认知治疗和正念治疗。

二,药物治疗:当然,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单纯的心理治疗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很多时候,精神科医生会选择药物+心理治疗。当前治疗躯体症状障碍最常选用的药物是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这两种要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但因为能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从而增加机体对于疼痛的阈值。

三,有学者认为此病根本在于焦虑,而上述两种药物起效时间可能需要1周-10天,所以,前期可以合并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可以选择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

躯体症状障碍一般是慢性的,症状的进展及缓解可交替出现,经过有效治疗后患者可达治愈标准。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

点赞2、新沂市 网友:青凋牧

你好你的朋友很可能真的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看一看,或者三甲医院的心身医学科或是心理科都可以解决他的问题。根据你的介绍,他的身体总是不舒服,但却又查不出任何的问题,也就是检查结果没办法解释他身体上的不适感受,所以很可能他的问题是精神科的问题,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非常强烈的描述自己的躯体不适感,反复要求做各种检查,又不承认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或者说无法接受阴性检查结果,不相信医生对于他躯体方面没有问题的保证。

其实躯体形式障碍是综合医院门诊非常常见的困难问题,可以说心内科、消化科、普外科、骨科、内分泌科、甚至妇产科门诊医生都会遇到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不能将患者趋之门外,另一方面又没办法让患者接受阴性检查结果。而且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另外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反复纠缠医生,我不相信你的检查结果,不相信你的诊断结果,但还是要纠缠你,要你给我重新检查,要你用更大的精力去诊断。只要最后得不到他想要的结果,就会继续纠缠下去。甚至我曾经的一位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也是前不久出现在我文章中的一位患者,因为总是去门诊骚扰医生,把医生逼得钻了桌子……

是不是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但往往有一些明显的性格基础或是社会心理因素。不过躯体形式障碍属于焦虑障碍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虽然无法单独依靠解决社会心理问题解决周身不适表现,但对于心理治疗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

在关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中,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还是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复合治疗模式。药物治疗一般比较推崇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以及心理治疗的认知心理治疗(CBT),效果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当然,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用这种复合治疗方法,帮助并治愈了很多人,所以,如果你的朋友真的需要医生的帮助,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吧,不喜欢精神专科可以到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或者心身医学科,会有帮助的。

点赞3、榆树市 网友:敗者王战

这当然是心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是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是感觉不舒服但却查不出任何原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年前诊治的那位躯体症状障碍的阿姨,我清晰的记得她一进诊室后立马掏出了各种在各大医院的检查报告并对我说:“大夫你看,我这些检查啥事没有,为啥我还是总感觉浑身难受呢?总怕自己得了啥病。”这句话似乎成了每一个躯体化障碍患者的开场白。今天大家一起和李医生来学习一下这个“啥毛病没有还是浑身难受”的躯体症状障碍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

当患者的躯体症状造成重大功能损伤或使患者遭受巨大痛苦,并且患者在这些躯体症状的基础上产生过度和不恰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时,我们称之为躯体症状障碍

国内外文献报道这类患者数量多,但大部分患者就诊于消化内科或心脏内科等病房,非精神科医生对其识别率低、漏诊误诊率高,患者甚至对这种疾病闻所未闻并固执的认为是因为没有尽职尽责或水平不够。造成疾病的迁延、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患关系的恶化等问题。

我该怎么办呢?

1、心理治疗患者要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才能进行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他能帮助患者处理患病过程中的“灾难化”“以偏概全”等导致不良应对的认知模式,并指导患者用积极的行动,改善应对及精神生活品质,从而争取改变症状。

2、药物治疗:至于精神科药物,往往是辅助的。特别注意适应证要明确。如有些症状,如失眠,疼痛敏感,某些抗抑郁药物有效(如度洛西汀对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伴有紧张焦虑的时段,抗焦虑治疗有帮助(如盐酸丁螺环酮、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等);易激惹、反复思虑,有时可以试用小剂量强镇静剂。这些都是对症的,不是针对整个障碍的。

最近大家在家“禁足”,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思绪引到自己的身上,以至于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躯体症状障碍及焦虑障碍等心理问题,如果您有问题请咨询我。

点赞4、泉州市 网友:小甜豆啊

朋友总是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去各种医院查都查不出来有问题。那就不是身体问题,八成是心理作用。建议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理疗师寻求帮助。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是说某男子晚上睡觉觉得自己的被子里钻进一条S,吓得满头大汗,一动不敢动。于是打电话报警,警察赶到的时候,男子吓得脸色惨白。他轻声告诉警察说,它已经从脚底串到衣服里了。

经过观察,警察并没有发现被子里有何动静。但是男子坚称它在那,请警察帮他解决,否则他不敢动。经过一番折腾,什么也没有,虚惊一场,一切都是男子的心理作用惹来的麻烦。


为什么会产生心理作用?

心理作用应该是一种自己的潜意识想法。这种潜意识可能是一种担心、焦虑、忧愁、开心,喜欢、愉悦、羡慕、悲伤等等的情绪。当这些情绪过于强烈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作用,影响大脑的判断,引发一些列行为反应。

比如,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吃东西没有胃口;开心的时候,做起事情来轻轻松松,效率很高。


普鲁切克情绪车轮告诉我们,每一种原始情绪都有情绪弱化和情绪强化的变化。比如:原始情绪是生气,它的强化的情绪是暴怒,弱化的情绪是不悦。


  • 当原始情绪过于强化,长期压抑紧绷,就会出现各种心理作用。

比如,平时生活中当我们感到心理压力很大的时候,觉得吃东西都没有胃口;感到非常开心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能轻轻松松完成,效率可以很高。


有一种典型的较严重的心理作用是被害妄想症,当一个人经常担心自己不要被害,反复想反复想,过于焦虑,使得神经紧张,就会幻想自己被害的情景。而万一哪天遇事不顺,就会觉得说担心的事情还是到来了。其实只是巧合而已。

  • 心理作用也有正面影响,很多时候,我们会用到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心态比较乐观,遇事看到好的一面,生活态度乐观。


怎样消除负面心理作用

心态放轻松,不要过于纠结。多听音乐,舒缓情绪。或者找人聊天,把心里的担心顾虑讲出来,听听他人的说法建议,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强迫症的人喜欢反复检查门锁没锁好。那么就在锁门的时候当场检查好。告诉自己没问题了,再离开。

点赞5、平度市 网友:盼菱。

心理老师左叔非常愿意回答你的问题。

你说的这种情况,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也会遇到,我从三个方面来解答。

首先,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到医院又查不出来有什么问题,可能属于亚健康状态,即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他(她)感到躯体或精神上的不适,例如疲乏、情绪不宁、头痛发晕、失眠多梦等,可是即便到医院看病医生也查不出有什么病,但是他(她)就是存在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感觉,表现为体力不支、食欲不振、睡眠不酣、精神不爽,头晕、健忘、便秘、心烦、易怒、性功能减退等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虽然还能工作、学习、生活,但就是心境不高,情绪烦躁。根据你描述的情形,估计你的朋友可能是亚健康状态,建议你转达你的朋友,对亚健康状态不要轻视,如果不调整心态,不放松生活节奏,不注意劳逸结合,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会成为身体疾病的诱因。

其次,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各种医院查都查不出来有问题,也可能是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疑病倾向的人,经常担心自己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或者确信自己有某种很严重的疾病,因此非常害怕和担心,对自己的健康过滤,对身体的变化过分在意,到医院看医生、做检查,但是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医生也给他解释没有问题,可是“病人”就是不相信医生的解释,对检查结果也不相信,不断地到各家医院甚至到外地医院看病做检查,希望证明自己有“病”。你朋友的状况可能就是这种状况,建议你的朋友,一是要相信医生的专业能力;二是调整好心态,很多身体不适感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三是做心理咨询,解决心病。

第三,上述两种情形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你朋友的情况是心里出了问题,要从心上解决,建议你朋友在当地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到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引导他科学认识疾病,放弃错误的认知,理解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让心理咨询师帮助他走出困局。

以上回答仅供你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点赞6、涟源市 网友:向天宣戦

亚健康!身体不舒服,是因为新陈代谢出了问题,应该排出的代谢产物积聚了,刺激感觉神经,导致不舒服。

但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标准。这个代谢产物积聚,没有达到疾病诊断标准,所以诊断没病。这多数是因为睡眠缺氧所致。因为醒了之后呼吸功能增强,到医院的路上也是运动,排出了一部分代谢产物积聚了,检查的时候就正常了。有的在睡眠时,心肺功能都不正常了,可是好到医院排了半天队,由于运动了,心肺功能就恢复了。所以检查没病。

当然也有部分人是心理疾病。

如果你自己认定是缺氧,你可以买个制氧机,睡眠时或睡眠前后吸氧,或不舒服时吸氧,看看有没有缓解。这叫实验性治疗。

点赞7、株洲市 网友:泪染倾城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一种极端表现,称之为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目前归类为躯体形式障碍中,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本病多在50岁以前发病,为慢性波动病程,男女均可发生。

发病原因

1.人格基础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治疗

治疗

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之后,应该建议患者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疑病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1.心理治疗

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开始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引导患者认识其疾病的本质不是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在认可接纳患者确实存在明显躯体不适感的基础上,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避免纠缠于讨论症状本身。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另一种有趣的事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可有一定作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提供新的信息,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从使患者能认识到引起这些躯体症状的真正原因。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可使用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对于确实难以治疗的病例可选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利培酮等以提高疗效。

点赞8、宁德市 网友:碧香。

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朋友总感觉自己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查又查不出来,这是应该是情绪病,梦有所思,心有所想一个人整天想想事情想多了,没有毛病也会出毛病了!!

说说我的经历了,去年夏天我有过这样的情况,总觉得哪里不舒服,不想还好一想浑身不舒服,一一难受心里紧张,后来跑到医院去做检查,化验血,血常规血压都没问题,医生说让放平心态,情绪平和就好了,可是我自己回家了还是胡思乱想,总觉得自己那个器官有病了,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到过春节。

今年夏天的时候又有这样的情况,心里烦躁不舒服,做什么提不起劲爱发脾气,我以为自己更年期到了[捂脸][捂脸],关键后背还疼,无意中电视里面说后背疼会的癌症,我当时头一下子冒好多汗,赶紧百度搜索后背疼的问题,不搜还好一搜全是毛病,后来自己吓自己赶紧去医院找专家看,我说后背疼是不是要得大病了,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医生说你这么年轻能有什么病啊!可是我说我最近疼了好久了,那个医生说我想我想太多了,也没有给我开什么检查的单子。[泪奔][泪奔]

后来他给我讲他年轻时的下乡实习的经历,说他年轻时也爱多想,整天没事怀疑自己得什么病了,在医院实习做仪器检查,出来一个是肺癌,他怀疑自己的肺癌了,出来一个得肝癌的他看到痛苦的表情,他怀疑自己得了肝癌,他觉得他也有这些症状,后来他把这些给他的老师说了,老师骂他一天一天的太闲了胡思乱想。

后来他告诉我,他把自己的心态改变了,不在乱七八糟的想其他,坦然面对一切,慢慢的心态好了,身体方面也好了,他也说我要有个好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原因就是想的太多了。





点赞9、庆阳市 网友:舍人与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身体不舒服,又跟某些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会立马怀疑自己生病了,一直到被医生诊断没事才会打消怀疑。

感觉身体不舒服,却检查不出问题,多半是心理作用,是由认知偏差导致的。

一、认知偏差导致怀疑自己有病

1.认知偏差导致

所有的事情不过是巧合,人们的想法却不尽相同,且所想的内容和事实完全不符,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作认知偏差。

举个例子,我们走在街上,对面走过来的一个异性,一直盯着自己的脸看,我们会以为他(她)对自己有好感,可实际上是自己的脸上沾到了不明物体,让他(她)产生了好奇。

人总习惯把不好的事情往坏处想,身体不明原因的不舒服,会第一时间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如果刚好症状跟某些疾病的症状吻合,就会相信自己是得了某种疾病。

2.错误管理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们认为认知偏差是表面答案,提出错误管理理论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解释。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人类在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通常面临着出现差错的风险。

这些错误可以分为两类: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

错误肯定就是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错误否定就是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人,这些认知偏差都是为了指导人们以犯错的方式来适应世界。

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医生,在自己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不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得病。

假设自己得病了(即便自己的判断不是正确的),去医院检查一遍,最多就是花点冤枉钱,这个代价自己可以接受;

但如果假设自己没病(判断错误),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这个后果是自己承受不起的。

所以,身体不舒服,认为自己得病的错误感,可以使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

二、“心理暗示”作用坚信自己一定生病了

有的人去医院检查,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依然坚信自己有病。

就如题主的朋友,去了各种医院做检查都还是认为自己得病了,可能更确信自己得了医院都检查不出来的疑难杂症,觉得自己更不舒服了,这可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就是人们受自身或外界的态度、判断、情绪的影响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就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与之关键的事物。比如,我们看到水果这两个字,脑海里会立马出现各种水果的样子;身体不舒服,立马就想到生病,这就是条件反射。

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望梅止渴”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暗示的力量非常的巨大,我讲个故事让你了解一下心理暗示的力量。

有一个死刑犯,告诉他要接受的刑罚是缺血死亡,把他双手绑起来并蒙上眼睛后,然后用叶子在他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一下。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着水。

一天后,这个犯人果然死掉了,起因是心脏缺血而死,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出过血。原因就是他以为自己的动脉已被割开,那水滴声就是自己的血滴下的声音,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下,他被自己吓死了。

当一个人非常的确信自己生病了,会草木皆兵,不断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身体越会出现一些不明症状,越会感觉自己生病了,如此反复循环。

确信自己生病,而检查结果却没事,内心是非常焦虑不安的,唯恐自己会不明不白地死去。

三、心理学“安慰剂效应”去除病人的心理病

没病却总觉得自己有病的人,得的是心病,既然是心病就得用心药医,心理学上有个心药叫“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由于患者期待并相信某种治疗方法有效,而导致理论上本应无效的安慰剂显著缓解患者症状的神奇现象。

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相信某个药有效,就算是“假药”也能把病治好,别不相信,这是被科学界认可的客观现象。

任何方法的治疗效果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安慰剂效应和有效药物。有时候,安慰剂效应比有效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

为什么“安慰剂效应”能有治疗效果呢?

“安慰剂效应”的核心是神经反应,我们所有开心和痛苦的感受都是神经发出来的信号。

一旦大脑相信药物有效,神经就会去配合,释放积极的信号,患者就会有症状减轻了的感觉。

美国一位75岁的老太太,新摔一跤受伤导致后背剧烈疼痛,连站着洗碗的力气都使不出来。

她不久去医院接受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的手术治疗。

手术很成功,她的身体在手术后渐渐恢复了正常,10年都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事实上,老太太根本就没有做椎体成形术!

她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验证“椎体成形术”到底有没有效的对照组,接受的是“假手术”,自己是被假手术治愈的!

据英国一项问卷调查曾发现,97%的医生都曾给患者使用过安慰剂,无论是糖片、维生素C还是生理盐水。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是一种善意的而且有效的“欺骗”。

安慰剂效应在当今的医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说不定我们自己也曾被安慰剂效应治愈过。

所以,题主的朋友总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又不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你可以在检查结果出来后,提前跟医院的医生沟通一下,说明你朋友的情况,让医生开一些维生素C之类的药,给你朋友服用,重点要告诉你朋友,这个药是针对他病情的特效药,吃了保证药到病除。

这样就能起到安慰剂效应的作用,去除你朋友的心病,达到治愈的效果。

结语:心理病也是病,也要重视,不要让它积郁成疾。

点赞10、郑州市 网友:半生毁

回答,首先问你,你朋友年龄多大,男性还是女性?你朋友如果是青壮年的话,身体不舒服又查不出问题来,一是心理问题,二是亚健康。如果你朋友年龄偏大,要高度重视,全面检查,最好是做癌性筛查,做癌症的特异性筛查,如AFP,癌胚抗原,前列腺抗原,CA199等!

点赞11、延安市 网友:枪魂冰子

谢谢邀请,如果再次复查查不出什么问题,往往问题出在心理上面,而大多数人却会否认。在临床实践中好多患者有这种感觉,好多是缺乏关怀和关注造成的。只有这样TA的家人才会注意TA。有的是为了回避要做的事件才有这样的感觉。这样占据心理的伦理上道德。如果你说TA没有病,TA将会发怒的。这需要和TA深入潜意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