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军事史上,哪些名将死于无名之辈之手?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5关键词:名将,军事

军事史上,哪些名将死于无名之辈之手?

点赞1、安庆市 网友:六卖神剑

张灵甫是名将吧?最后就死在了无名之辈手上!

尊重对手,是我们评判历史的基本态度。如果张灵甫不是名将,我们孟良崮战役万军之中取上将头颅的英雄行为就不值得大书特书了。

张灵甫的确是名将。有人盘点出来的解放军十大败仗,包含南麻临朐战役、西府战役、四平战役、金门战役、中原突围、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淮阴战役、涟水战役、帝丘店战役,其中国军的指挥官分别是:胡琏李弥、马步芳、陈明仁、胡琏、刘峙、傅作义、傅作义、张灵甫、张灵甫、黄百韬。不难发现,胡琏、张灵甫和傅作义,是解放战争中,国军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

张灵甫之死,一直以来很有争议,解放军说张灵甫是打死的,而国军说他是自杀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听听专业的验尸结果。

2001年,曾为张灵甫验尸的江苏省如皋市离休干部盛政权发表了《陶勇司令 员命我为张灵甫验尸》的回忆录。这个回忆录,作为历史亲历者第一次公开了全部过程,让张灵甫之死最终水落石出。

盛政权当时担任华野四纵陶勇将军的保健医生,在孟良崮战役后为张灵甫验尸,他的话,应该是可信的。

据盛政权回忆,陶勇将军得到前线电话,说张灵甫自杀了。于是就连夜上山,身边只带了20名警卫员,找到张灵甫尸体,为他验尸。当时4名警卫员用四把手电照亮,在山坡上就开始验尸了。

张灵甫身着一套美式将官制服,头戴大沿帽,身材魁梧,四方脸,浓眉毛,面色如土,硬 梆 梆的尸体一动不动地躺着。 盛政权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验尸。 我首先检查头部, 发现除左面颊擦去一块皮外,其他无伤痕。 解开张灵甫胸前钮扣,发现其前胸有两个枪眼,子弹是直穿心脏从后背飞出的,躯体倒在血泊里。两枪眼均是200米外远距离射击的致命贯通枪伤。 枪眼口径较小,符合我军战士使用的美制 “加拿大” 冲锋枪口径。

按照国军将领自杀的习惯,常常是用手枪打太阳穴,可是张灵甫头上并无枪伤。如果张灵甫对自己心脏开枪,也不可能有两个枪眼。而且衣服上也没有火药痕迹。所以,张灵甫绝不可能是自杀,是被解放军普通战士击毙的。

看到盛政权的验尸结果,陶勇将军说: “我说他不会自杀的,他想突围逃命,才落得这个可 悲的下场,该死,他该死! ”

因此,我军发表了张灵甫之死的权威说法。1947年5 月25日《人民日报》的记者纪实报 道:“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 个美械师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

不过,同一篇通讯稿中,讲的却是另一个版本。“尸首查出后,经被俘之该 师辎重团上校团长黄政、 五十八旅一七二团上校团长雷励群及张灵甫之侍从秘书张光第等人前往辨认, 确证张氏后脑被汤姆枪弹炸烂,血与脑浆均已干涸。 ……人 民解放军已备棺代为埋葬, 以待 张氏家属前来领柩回籍。 ”

不管是陶勇和盛政权还是人民日报的说法,都支持被机关枪射死。

打死张灵甫的解放军英雄到底是谁?时任六纵特务团副团长的何凤山给出了答案。

据何凤山回忆,解放军攻占洞口之后,以机枪、 汤姆枪、 手榴弹向洞内扫射、猛投,然后喊话命令投降。 敌报话机台长回话:“你们不要打了, 张师长刚才向蒋委员长喊话求救时被手榴弹炸死了”。 当我们进洞后,果然发现张灵甫的尸体倒在报话机桌前,副师长蔡仁杰、第58旅旅长卢醒、副旅长明灿、第57旅团长周安义也被击毙。

如果张灵甫是被特务团的手榴弹炸死的,那还真是不知道是谁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张灵甫被活捉,然后被愤怒的战士杀死。这种说法来自于时任华野六纵司令员的王必成将军。

王必成在回忆录中讲到,六纵的一个排,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张灵甫举手投降。

《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中,则更为详细讲述了张灵甫先被俘虏被杀的经过。5月16日18 时30分, 四纵队曾向野战军指挥 部报告,张灵甫为30团所俘,后又 失踪,正在清查中。 第二天,得知 张灵甫的尸体被抬下山来。 有的说自杀,有的说在战斗中被击毙。经过调查,四纵队战士冲进74师师部所在山洞, 张灵甫等均被生俘。 在押解途中,六纵队特务团的干部见到张灵甫, 旧恨新仇涌上心头,头脑一热,开枪击毙张灵甫。

不仅如此,陈毅元帅开会时还批评了战士的杀俘虏行为,但并没有交代有何处分。

时任华野六纵政委的清在他的《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中说:“在 孟 良 崮 战 役 中,要说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被 我六纵特务团活捉了的张灵甫, 却被一名对张灵甫恨之入骨的干部给打死了, 真是一件令人遗憾 的事情,否则,我们一定要同他叙叙涟水之战的那段往事了。 ”

当然,国民党方面为了鼓舞士气,硬要说张灵甫是自杀的。依据只有张灵甫的两封遗书。可是,这两封遗书是王耀武在济南找了很多人伪造的。张灵甫长于书法, 笔力遒劲,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同年, 平日喜模仿张字,当即由李书写。 经过再三推敲,认为没有破绽,才派人送到南京转呈, 说是张自杀 前写好,交副官带出的。 王耀武之 所以编造这两封遗书, 是为自己和张灵甫脸上贴金, 捞取政治资本。

说张灵甫自杀的证据,最终还是让《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的作者钟子麟找到了。钟子麟找了王玉玲,王玉玲回忆说有部下向她汇报当时张灵甫决心杀身成仁,命令手下向自己开枪。不过王玉玲却记不清到底是谁了。

钟子麟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杨占春的回忆,此人据说是张灵甫随从参谋,孟良崮战役后逃回南京,还带回了张灵甫两封遗书。可是问题是,解放军对国军俘虏是一个不放,全部改造后调转枪口编入部队,此人到底是如何逃脱的?

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咱是说不清的,可是结论是统一的,他一定死于某个无名之辈。

多行不义必自毙!谁让你带着还乡团祸害山东老百姓呢!

点赞2、广水市 网友:边城情缘

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解放军作战战绩最好的几个人,当属胡琏,傅作义和张灵甫了,当然还有一个非老蒋嫡系将领的黄百韬。

单从战绩来说,张灵甫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将,不然我军也不会那么重视他,还对他的死大书特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灵甫其实是死于我军一个无名之辈之手,这有点让人感到意外。


张灵甫出生于1903年,陕西人,他从黄埔四期毕业之后,在北伐战争中表现不错,得到了老蒋的赏识,将他提拔到嫡系部队第一师担任团长,仕途可以说是非常顺利了。

后来因为杀妻案,张灵甫被关押了十年,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出狱的时候刚好赶上抗战,再加上老蒋对他的赏识,他因此得到不断升迁,到1941年就坐上了74军第58师师长的位置。

在抗战中,张灵甫所在的74军表现十分优异,是国军战绩最好的部队之一,因此到抗战快要结束的时候,74军军长王耀武升任集团军司令,而张灵甫则在抗战结束后不久就成为了74军军长。

1946年,74军被整编为74师,全师三万余人,全部配备美式军械,负责拱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张灵甫任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74师因此有御林军的称号,也足以看出老蒋对张灵甫是多么信任和看重。

1947年,国军在接连失利之后调整了策略,重点对陕北和山东进行攻击,张灵甫的74师作为国军第一兵团的绝对主力,表现可以说十分出彩的,很快就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了鲁南地区。

随后,张灵甫又继续进攻鲁中,先后占领莱芜、蒙阴、河阳等地,战绩可以说是十分显赫的了。


国军稳扎稳打,可以说是战术得当,将士用命,让我军遭受了解放战争中最为阴暗的一段时期。

但是,第一军团司令汤恩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再加上我军也有意避其锋芒,他就想当然认为我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就在缺少友军配合的情况下,下令74师和25师作为主攻部队,限令必须在5月14日占领坦埠。

张灵甫也因为一系列胜利而开始自满,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为了抢占头功,下令部队快速前进,将友军远远甩在了身后。

陈毅和粟裕见张灵甫孤军深入,就决定先消灭74师,于是积极调整作战部署,在孟良崮附近给74师部下了天罗地网。

当时粟裕是这么认为的,74师作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将其消灭,不但可以振奋士气,还可以有力打击国军的嚣张气焰。

并且,张灵甫此人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不把友军放在眼里,因此与很多其他国军将领的关系很差,华东野战军如果围歼74师,国军其他部队不会积极救援。

更为重要的是,蒙阴、沂水地区多山,地形十分复杂,便于华东野战军隐藏,可以在有利位置对74师发起突然进攻,获胜概率很大。


为了达到目的,粟裕下令让五个纵队共计十万人作为主攻,还用四个纵队在附近负责打援,并派出地方武装部队破坏各地公路,阻止国军援军去救援74师,参战总人数达到二十七万人之多。

可以说,陈毅和粟裕的准备是十分充分的,并且当地百姓也十分配合行动,他们纷纷主动请缨,帮助解放军运送物资和修筑工事。

5月11日到13日,张灵甫快速攻占了杨家寨、佛山角、马牧池等地,准备在14日一早攻打坦埠。

张灵甫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之所以推进得如此顺利,并不是他多么能打,而是解放军有意而为之,为的就是引鱼儿上钩。

但华东野战军没有给张灵甫留反应时间,就在13日晚上,粟裕就下令各个纵队从多路对74师进行合围。

当天晚上,张灵甫还在跟属下一起制定攻占坦埠的计划,等到第二天早上,张灵甫得知天马山和马牧池等地失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有被合围的危险,于是下达紧急命令向孟良崮、垛庄一带撤退。


但华东野战军的速度也很快,当张灵甫撤退到孟良崮一代的时候,各个纵队都及时出现在了预定位置,74师被彻底包围起来,张灵甫不得不下令撤退到孟良崮山麓,并企图居高临下死守待援。

老蒋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但他认为张灵甫74师占据有利地形,情况不至于那么糟糕,便下令张灵甫固守,并派遣飞机去空头物资和弹药。

不过,孟良崮山麓的生存条件并不是太好,尤其是缺水,74师因此也很艰难,并且将士们开始出现畏惧心理的苗头,这一点是最要命的。

张灵甫见援军一直不来,急得直跺脚,还给老蒋发去了好几封电报,老蒋这才拍着桌子给顾祝同下了死令,让他积极组织救援。

顾祝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老蒋就下令11师,65师,25师,48师,25军等多支部队,一共十个整编师的兵力出动,要求他们快速向孟良崮靠拢,务必将74师给救出来。

正如粟裕所料,由于张灵甫的人际关系很差,被派去救援他的大多数将领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他们并不积极救援,只有黄百韬因为跟张灵甫关系不错,所以一直在快速赶往孟良崮。


不过,粟裕得知国军的动向之后,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避免如果确有部队来救援,将不利于作战,于是下令各个纵队对74师同时发起总攻。

但74师也不是吹出来的,装备精良,战士素质高,整体战斗力还是很高的,因此华东野战军打得十分辛苦,很多阵地都是几次易手,双方损失都很大。

关于这一点,粟裕是有预估的,因此他投入了五倍于74师的兵力,即便是在双方消耗差不多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是占据优势的。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的其他四个纵队也与敢去救援的国军交上了火,包括最接近孟良崮的黄百韬25师和李天霞83师在内,几乎都被限制在外围不得动弹。

知道战役结束之后,华东野战军才知道只有83师的一个团进入了孟良崮山麓,但最终都被消灭了。

经过激烈交战,到16日上午,74师在丧失了雕窝和芦山之后,主阵地至此全部被华东野战军占领。

到了当天下午,华东野战军几乎占领了所有山头,由于天气阴暗能见度很差,因此一度认为74师已经被全歼。

但在清理歼敌数和战俘数的时候,发现总数少了一万余人,华东野战军这才意识到还有很大一部分敌人还未被消灭,便开始四处搜索,但很快就消灭了74师余部,以及徘徊在附近的83师的一个团。


不久之后,就有人在一处山洞发现了张灵甫的尸体,不过对于他的死因,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在粟裕报告给中央的文件中,对于张灵甫的死因是这么说的:

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五十八旅旅长卢醒,确于十六号下午二时解决战斗时,被我六纵特团副团长何凤山带兵当场所击毙。当特团何副团长走近张灵甫等藏身之石洞,据师部副官出面介绍为张灵甫等人,现尚在俘官处可证。

说是第六纵队副团长何凤山手下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张灵甫,并且得到了敌军的指认,这个说法是最官方的一个版本。

但是,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国军方面却表示,张灵甫和其他官兵为了保全荣誉而集体自杀,并且他在死前还让人给老蒋带去了自己的遗书,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今战况恶化,饮水断绝,粮弹俱尽,全师孤悬,四面受敌。我与众将战到最后,为上报党国与领袖,下达士兵与部属,决心以一弹饮绝成仁,报效校长多年之教诲。

不久之后,老蒋在追悼张灵甫的时候,发表了《为追念张灵甫师长剿匪成仁通告国军官兵》一文,明确指出张灵甫是“杀身成仁”了。

相比如我军对于张灵甫的说法,国军的说法就明显有点顾全脸面的做派了,至于说真相如何,还得经过详细调查。


后来,人民日报对此作了调查,他们访问了当时负责为张灵甫验尸的盛政权,他是时任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将军的保健医生。

据盛政权回忆,张灵甫当时身穿一套美式将官制服,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但身体已经硬邦邦了,脸色也很黑。

盛政权给张灵甫做了详细的尸检,发现他其他地方并没有致命伤,只在前胸发现了两个枪眼,其中一个枪眼直穿心脏。

经过鉴定,张灵甫前胸的两个枪眼均是从远处射过来的子弹造成的贯穿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证明了张灵甫并不是自杀的,而是被解放军击毙的。

并且,按照以往国军自杀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用枪打太阳穴,但张灵甫的头上除了有点皮外擦伤之外,没有任何致命伤,衣服上也没有落下的火药,这也可以确定他不是自杀的。

人民日报在采访陶勇将军的时候,他也表示,张灵甫是绝对不会自杀的,他本来想突围逃走,但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确实该死!

因此,人民日报在1947年发布了纪实报道,文章中明确指出,“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 个美械师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 已为人民解放军手中的美国武器击毙”。

也就是说,人民日报调查的结果是,张灵甫是被一个战士用缴获的美式武器击毙的,并非自杀而亡。


解开这个疑惑之后,很多人可能就好奇了,张灵甫死亡的具体情况如何,杀死他的战士究竟是谁呢?

目前说法很多,但最权威也最可信的来自于《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一书,说张灵甫是在被俘后打死的。

5月16日18时许,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接到报告,说张灵甫被四纵三十团俘虏,但后来又失踪了,正在调查当中。

但到了第二天,张灵甫的尸体就被抬下山了,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四纵战士冲进了74师师部所在的山洞,俘虏了张灵甫等将领,但在押解途中,六纵队特务团一个战士遇见了张灵甫,他跟国军有仇,于是新账旧仇一起算,突然开枪打死了张灵甫。

后来,陈毅还专门开了个会,对击毙张灵甫的战士提出了批评,但后来并未对其进行任何处罚,也没有对外公布他的名字。

关于这一点,时任六纵政委的江渭清多年之后写下了回忆录,他说如果孟良崮战役还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我六纵队特务团活捉了张灵甫,但一个跟他有深仇大恨的干部开枪将其打死了,这真是太遗憾了!

这个说法跟前面一个说法出入不是特别大,都说张灵甫在被俘之后,被一个无名之辈给打死了。


其实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张灵甫是被解放军击毙的,但国军还是公开声称他是自杀而死的,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挽回颜面,并并以来激励士气罢了。

并且,蒋介石收到的张灵甫的遗书,后来被证实是王耀武伪造的。

原来,张灵甫善书法,笔力劲道,王耀武在济南找了很多人模仿,最终找到了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和科员张同年,他们平时就喜欢临摹张灵甫的书法,王耀武便委托他们代为书写遗书。

经过反复推敲,王耀武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将伪造的两封张灵甫遗书交给了老蒋,就连老蒋都没看出来什么破绽,或许他真的认为张灵甫就是自杀的,遗书也是真的。

至于说王耀武为何伪造张灵甫的遗书,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他们长期是上下级,关系比较亲密,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以此捞取政治资本,也为了保存张灵甫的颜面,王耀武便伪造两封遗书。

这就导致很多人认为张灵甫是自杀的,一个叫做钟子麟的人在写作张灵甫传记的时候,为了寻找张灵甫自杀的直接证据,他就找到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王玉玲说有一个张灵甫的部下逃出来向她报告,说张灵甫决定如果战败就杀身成仁,还找好了向他开枪的人。

但钟子麟在问王玉玲那个部下叫什么的时候,她又说不记得名字了。


钟子麟觉得不太放心,就又找到一个叫做杨占春的人,自称是张灵甫的随从参谋,他说他带着张灵甫的两封遗书在战役结束后逃回了济南。

这个就更加值得怀疑了,因为张灵甫死亡的那天上午,解放军就已经占领了所有制高点和出口,杨占春又是怎么逃出来的呢?如果他真能够逃出来,张灵甫又为何不逃?

因此,张灵甫自杀一说纯属无中生有,他绝对是被我军击毙的,而杀掉他的那个解放军战士是个无名之辈,只不过关于他的线索一点也没能留下来。

点赞3、漳州市 网友:落花伊人

过早陨落的将星。

他是新四军七个师长之一,当时,1师师长是粟裕,2师师长是张云逸,3师师长兼政委是黄克诚,5师师长兼政委是李先念,6师师长兼政委是谭震林,7师师长是张鼎丞。

新四军七个师长,出了三位大将,两位副国级(谭震林,张鼎丞都是人大副委员长)一位正国级(李先念,国家主席)。


他任新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时,黄克诚(开国大将)是他的政委,张震(开国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是他的参谋长。他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时,韦国清(开国上将)还只是他手下的旅长。

从1931年第3次反围剿开始,他就战功赫赫,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巧夺金沙江,横越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几乎无役不与。

与妻子林颖在一起

从1938年到1944年,他领导的新四军部队从373 人发展到32000多正规军加23000多人的地方武装,消灭日伪军48000多人,令敌人闻风丧胆。1941年8月,新四军军部曾经考虑调他到军部工作,结果原定替代他的张爱萍(开国上将,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死活不去,张爱萍说:

“要我接任别的师的师长还可以,要接任这个师的师长,想也别想,人家师长干得太好了,我自认没有能力代替他。”

不得已,军首长只好让他留任第四师师长。

与陈毅、张云逸在一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36位军事家中,他排在第28位,在36人中,除去几位英年早逝的将领外,军衔最低的是大将。

1944年9月11日上午,他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指挥消灭顽军李光明部时,被流弹击中牺牲,时年三十七岁。杀害他的那个凶手始终没有确凿找到,据说是李光明手下收编的土匪“神枪手”姜毛园。

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授衔,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极有可能被授予大将军衔,那他将成为仅次于许光达(1908年生)的第二年轻的开国大将。

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军事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彭雪枫将军。

点赞4、大冶市 网友:开岸。

僧格林沁,晚清最后一个能撑场面的名将,慈禧太后曾赞扬他为“大清国之柱石”,但他最终却被一个16岁的无名小卒砍死在麦田里。

晚清时期,除汉人将领外,八旗军中能被称得上名将的人屈指可数,而这其中,僧格林沁绝对能当得起名将这一称号。

僧格林沁的一生,曾帮助清朝打下多场关键性战役,大破太平军,生擒太平天国统帅林凤祥,尤其是他主持与参与的大沽口之战,更是取得了西方列强入侵大清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胜利。

就连慈禧太后,都曾经高度称赞过僧格林沁,说只要有他在,大清就会在。

可以说,纵观整个晚清时期,僧格林沁是唯一一个能给清朝撑起来场面的名将,把他形容成当时大清最后的嫡系倚仗,丝毫不为过。

但就是这么一位堪称“晚清脸面”的名将,却相当屈辱地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卒手里,并且,这个无名小卒还只是一个16岁的新兵蛋子。

从世系上来讲,僧格林沁算是成吉思汗的后人。

根据《蒙古世系》的记载,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的二十六代孙,虽说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人,但也勉强能搭上黄金家族血脉的边儿。

不过,就算是有这么一丝黄金家族的血脉,但对于幼年时的僧格林沁来说,并没有太大用处。

自打元朝灭亡后,黄金家族算是一蹶不振,而蒙古诸部的情况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经历了明朝的连番打击后,更是大不如从前。

而在清朝崛起时,蒙古诸部也自然而然地沦为了清朝的附庸势力。

不过,在清朝崛起之初,也就是努尔哈赤时期,蒙古诸部也并不是全部都愿意附庸,因此,努尔哈赤就对当时蒙古实力较大的三个部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像东部蒙古的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所在的后金接触最早也最多,因此,努尔哈赤就对科尔沁部采用了联姻的方式。

而像西部蒙古的喀尔喀部,努尔哈赤则是棒子加胡萝卜的方式。

至于历来不听话的准噶尔,那就只能是刀兵相见了。

这种策略一直持续到清朝入关之后,也是因此,在清朝的历史上,一直与其配合紧密的科尔沁部,就在很长时间内,活跃在清朝的朝堂的之上。

像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出生于科尔沁部,而僧格林奇,同样也是如此。

不过,到了僧格林沁出生的时候,他所在的家族,已经沦落至一个四等台吉的家族,也就是清朝册封给蒙古的爵位中,最低等的一种。

因此,小时候的僧格林沁,所过的生活与寻常的蒙古家庭一般无二,在他幼年时,为了生活,还曾和父亲一起,靠着为蒙古贵族放牧为生。

不过,在僧格林沁少年时,迎来了一次时来运转的机会。

僧克林亲有个族叔,娶了嘉庆皇帝的三闺女,并且他还是科尔沁部第十代扎萨克多罗郡王,但他的妻子因病早逝,没有留下后人,因此,已经继位的道光皇帝,就做主在科尔沁部中找一个少年来当其继承人。

而仪表堂堂的少年僧格林沁,就这样被选中,成了族叔的继承人,到了族叔去世时,僧格林沁也就继承了郡王的爵位。

在此之后,僧格林沁就走上了平步青云的人生道路。

从道光五年僧格林沁第一次受封开始,到道光十四年时,他已经担任领侍卫大臣兼正蓝旗都统,并在同年年底,又被道光皇帝委任正白旗都统。

前后也就九年时间,而在当时,僧格林沁也只不过才二十三岁。

纵观僧格林沁的升职履历,简单总结就是一个“快”字,而之所以这么快,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僧格林沁本身确实具备一定的能力,毕竟他从小苦日子出身,不同于那些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因此,当时缺乏人才的清廷,自然会重用这个年轻有为的蒙古青年。

另一方面,就是僧格林沁的血统起到了关键作用,本身他就是科尔沁部出身,而科尔沁部历来是清廷的紧密合作伙伴,所以对于这么一个优秀的科尔沁部的后人,当然是大力提拔了。

而到了道光去世时,僧格林沁已经与其他几位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成为了道光皇帝托付江山的顾命大臣,因此,在咸丰皇帝继位后,僧格林沁的地位与日俱增。

史载,僧格林沁在道光和咸丰两朝,深得皇帝信任,时常“出入宫禁,最被恩眷”。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僧格林沁也不会被称为“晚清最后一个名将”,他之所以能扬名,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有过硬的本事。

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由此,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反抗清王朝统治战争,到了1853年,洪秀全攻下南京,并在此定都。

定都后,为彻底摧毁清王朝,洪秀全派出大军,展开了西征和北伐。

西征抛下不说,单说北伐这一支部队,领军北伐的,是太平天国的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并且,这支北伐的队伍,是当时太平天国精锐中的精锐。

之所以说这支队伍是精锐中的精锐,是因为在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由广西老兵组成,这些人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最早班底,也是为太平天国开创局面的嫡系队伍。

个个身经百战,且忠诚度极高,甚至达到了狂热不怕死的地步,仅凭这两点,就足以说明这支队伍是精锐中的精锐。

而这支队伍出发后,刚开始的战绩,也确实对得起他们精锐的称号。

从当年五月出兵北伐开始,林凤祥一路北上,进入安徽境内后,势如破竹般地打下滁州、凤阳、亳州等地,并在五月底进入河南境内,迅速占据了大片区域。

而这一路上的清军,在其凌厉的攻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溃散而逃。

太平军打进河南的消息传到京师后,让朝中上下极为震动,毕竟速度太快,再加上河南距离京城已经不算太远了,为此,咸丰皇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而就在咸丰皇帝还在商议如何处理的时候,太平军再接再厉,又长驱直入打进直隶,这下,算是已经摸到了京城的边儿了。

慌乱之下,僧格林沁临危受命,担任起负责护卫京畿安危的最高长官,同时,咸丰皇帝调派给僧格林沁4500人,以堵截太平军继续北上。

而就是凭借这4500人,僧格林沁在天津大破太平军,不仅令太平军被迫退出天津,还在之后,又生擒了天官副丞相林凤祥。

仅此一战,僧格林沁就扬名大清,在此之后,他对太平军的其他战役中,几乎每一场都是以全歼完胜而告终,由此,他与在南方平定太平军的曾国藩,在当时被誉为“南曾北僧”。

除了打击太平军累获战功之外,僧格林沁最值得骄傲的,是抗击英法联军的大沽口之战。

咸丰八年(公元1858)4月,英法联军合计2700余人,乘坐26艘军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向清政府提出增开口岸,传教自由,赔偿军费等无理要求,同时言之凿凿的称,若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对大沽口展开攻击。

最终,因英法联军代表不满清政府派来的谈判人选,就要求清军交出炮台控制权,无果后,悍然发动了侵略。

刚开始的时候,守卫炮台的将士十分英勇,对于英法联军的侵略展开了激烈的还击,但不久后,时任直隶提督的张殿元,偕同一众高级官员望风而逃,使得士气大受打击,在当年五月底,大沽口炮台失陷,而英法联军也顺势攻入津郊。

与此同时,朝中的主和派看到大沽口失守,纷纷向咸丰皇帝上书,建议与英法联军和谈,《天津条约》就是在这么个局势下被迫签署的。

条约签署后,按其中款项,清政府需要与英法方面进行换约,清廷这边就委派僧格林沁前往,在到达大沽口后,僧格林沁先是整顿了大沽口的部队与防务,同时修筑防御工事,做好了防止对方再次入侵的准备。

而在不久后,僧格林沁所做的这些工作,派上了用场。

按照换约规定,英法方面本来是要在上海换约,但其十分蛮横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坚持要到京城换约才行,不得已之下,清政府退而求其次,想让英法方面在天津北塘换约。

结果呢,这个要求依旧被英法拒绝,并且,当时担任英法换约代表的公使普鲁士,还大摇大摆地带着数艘战舰,强行从天津白河通过,试图从这里进入京城。

而当他们抵达大沽口时,对于大沽口将士们要求他们停止前行的劝阻,自然是极为无理地拒绝,甚至,还公然向大沽口发动攻击。

面对英法联军的挑衅,驻守大沽口的将士再也忍不下去,在僧格林沁的一声令下中,展开了对英法联军的强力狙击。

最终,由于僧格林沁指挥有方,英法联军损失惨重,在付出了海军司令被击成重伤,英法士兵死亡四百余人,四艘战舰被击毁的代价后仓皇而逃。

而这次大沽口保卫战,也以清军胜利暂时结束,这次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是西方侵略者入侵大清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由此可见,僧格林沁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说他是名将,也真的不为过。

可以说,僧格林沁在晚清时期,其能力属于佼佼者一类,八旗军中能与之相比的几乎没有,称他是大清的“国之柱石”也确实不算夸张,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会死在一个小兵手里。

说起僧格林沁的死,还得从大沽口一战后说起。

前文讲过,僧格林沁成功地保卫了大沽口,逼退了英法联军,不过,英法联军肯定不会咽下这口气,不久之后,就再次反扑而来。

而这次,僧格林沁没能继续上演神话,以兵败收场,并且在之后一败再败,最终导致了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烧毁了圆明园。

战后,在主和派的鼓动下,僧格林沁被以触怒了英法联军为由,遭到革去郡王爵位的处理。

不过,虽说僧格林沁被革去了爵位,但咸丰皇帝并没有彻底冷落他,不仅仍留他为钦差大臣,还私下多次对其勉励。

到了咸丰八年九月,清政府又遇上了另外一桩麻烦事,就是在直隶、山东一带,捻军四起,而为了对付捻军,僧格林沁再次得以重用。

之所以找他,是因为在当时,清政府实在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因此,只能是让僧格林沁上场了。

当时,咸丰皇帝不仅重新恢复了僧格林沁的王爵,另外,又调派一万兵力,由僧格林沁率领,赶赴山东抵抗捻军。

不过,僧格林沁对付捻军的历程,从开始就十分不顺利,捻军本是流民组成,这些流民为了活下去,作起战来极为英勇,同时,捻军还得到了太平军残余势力的支撑,在战力上就让清军十分头疼。

而在僧格林沁接手时,捻军声势已成,并且占据了湖北、山东、安徽以及河南多个重要城镇,这就更让僧格林沁头大如斗。

不得已之下,清政府为了更有效率地打击捻军,在1862年,特意授予了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的权力,为的就是让其便宜行事,更好的去打击捻军。

有了这份特权,加上僧格林沁的军事能力,配合着蒙古骑兵的悍勇,又集合五省的兵力,在1862年到1864期间,僧格林沁确实打了不少胜仗,捻军的势头被其挫去不少。

但与此同时,清军也损失惨重,大量清军士兵,死在了对付捻军的过程中。

到了1865年,双方的局势又是为之一变,捻军与太平军重组,成为了一支新的武装势力,其作战能力得到增强,并且作战方式上也有所改变,变得更为灵活,并且,其声势又迅速壮大,重新形成了一支具有十万人体量的队伍。

这样一来,僧格林沁在打击捻军的战事上,就较之之前更为不易,甚至很多时候,还会经常被灵活作战的捻军牵着鼻子跑。

而他的死,也是因为被一支捻军队伍牵着鼻子后,不小心中了埋伏导致的结果。

1865年4月,当时僧格林沁正在山东一带与捻军作战,当月中旬时,他为追击一支捻军队伍,来到了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结果来了之后,却发现进了捻军的包围圈。

情急之下,僧格林沁带兵开始突围,但左冲右突之下,始终没能冲出去,而身边的士兵却越来越少。

到了当月二十二日,僧格林沁身边仅剩下少量亲兵,看到如此,僧格林沁最终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突围,不然再这么下去,就会被捻军擒住了。

事实上,这次突围还是挺成功的,僧格林沁与亲兵们一起,一路犹如杀神一般,冲到了曹州北部的吴家店,眼看就要冲出去时,僧格林沁却不小心从马上掉了下来。

究竟僧格林沁是因为跑得太快而坠马,还是被捻军击中坠马,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但他在坠马后身受重伤,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他突围时,当时天色已黑,为了躲避后面搜捕他的捻军,僧格林沁不得不藏在麦田里,寄希望麦子能遮挡住其身形,然后逃出生天。

但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被捻军的一个士兵发现了。

发现僧格林沁的士兵,史料记载叫做张皮绠,当时他只有16岁,在僧格林沁突围后,张皮绠跟随一队捻军士兵展开了搜寻行动,当他搜索至僧格林沁藏身的麦田附近时,在朦胧的夜色下,看到一块麦田颇有些不对劲。

不对劲在哪里呢?远远看去,这一小片麦子呈倒伏状,并且,青色的麦穗还在微微晃动,要知道,当时可没有风。

于是,张皮绠跑过去一看,就看到了倒在麦田中,并且满身是伤的僧格林沁。

当然,按照张皮绠的级别,他是没有见过僧格林沁的,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僧格林沁,但毕竟他也是和清军打交道有几年的老兵,清军士兵的穿着他最为熟悉,而眼前的这个人,在穿着打扮上,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的士兵,极有可能是一个高级将领。

因此,本着不能放走一个人的原则,张皮绠冲上前去,手起刀落之下,就将基本上失去反抗能力的僧格林沁砍杀在当场。

之后,直到张皮绠带着僧格林沁的帽、珠、红顶和花翎返回军营,经多人反复确认之后,才知道死在他刀下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而这个砍杀僧格林沁的张皮绠,在之后成了清廷的眼中钉,他不得不东躲西藏,以躲避清廷的追捕,但在他24岁那年,还是暴露了行踪,被清兵擒获,最终处以凌迟而死。

正所谓“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但这种死亡方式,估计僧格林沁做梦也想不到,而他的死,也让清政府失去了最后一个名将,同时也意味着清王朝重塑中央军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晚清的军事力量也由此迎来了拐点。

点赞5、河池市 网友:云海之上

中国有句古话:瓦罐不离井口破,将士不离阵前亡。说的是武将都会战死沙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不过大将一般都在后方指挥,战死沙场的不是太多。即使战死,也都是轰轰烈烈,死得其所。

大将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窝窝囊囊,死在无名小辈手里。

可是军事史上,就有两个名将死在无名小卒手里。他们分别是三国名将,万人敌张飞;侵华日军将领,有名将之花之称的阿部规秀。

万人敌张飞之死

张飞,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武艺高强,勇冠三军;跟关羽、赵云、马超、黄忠, 并列为刘备五虎将,名列第二。

东汉末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备也在涿县拉起一支队伍,参加对黄巾军的围剿,关羽和张飞也一起投奔到刘备帐下。

刘备跟关张二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三人桃园结义,成为兄弟。

从此之后,三人亲如骨肉。外出的时候,三人形影不离;睡觉的时候,三人同盖一条大被子。刘备出席各种内政、外交活动的时候,张飞和关羽则威风凛凛为刘备保驾护航。

公元208年刘备兵败被曹军追赶,到长坂坡被曹操大军逼近,千钧一发之际。张飞对刘备说:大哥你撤退,我掩护!

张飞只率二十骑断后,站在当阳桥前,手持丈八蛇矛,凶神恶煞一样堵住了曹军去路,曹军被吓得战战兢兢,虽然兵多将广却无人敢靠近,刘备因此化险为夷。

公元215年,刘备称汉中王,对手下论功行赏,拜张飞为右将军。

公元215年,曹操出兵汉中,讨伐军阀张鲁,张鲁抵抗不住,逃入巴西,刘备得知后大喜,派黄权前去接待,但张鲁后来却变卦了,转而投降曹操。

张鲁投降后,曹操如释重负,带兵班师。临走前安排夏侯渊镇守汉中,同时命令张郃教训刘备,张郃仗着人多势众,多次进犯巴西郡,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弄得人心惶惶。

在此情况下,刘备忍无可忍,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压住阵脚;一方面令张飞带兵挺进阆中,进行自卫反击,打击张郃的嚣张气焰。

张飞率军与张郃对峙一个多月,引而不发,不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让他放松警惕。

此后,张飞率领一万多精兵越过人迹罕至的山道,出其不意出现在驻扎宕渠的张郃面前,张飞佯装抵抗不住,边打边退,将张郃大军引诱到瓦口关,这里山道狭窄,张郃大军进入后首尾不能相顾,大呼上当。

但是张郃悔之已晚,张飞大军将张郃部队拦腰截断,各个击破,吊打曹军。

张郃几乎全军覆没,带着十几个亲信,狼狈逃到南郑,再也不敢挑衅刘备。

公元220年,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发誓报仇,安排张飞也随军讨伐孙权。

根据野史说,刘备下令部队全部戴孝,以示跟孙权势不两立。

这么多士兵带孝,肯定没有那么多,需要赶制孝服。

于是张飞就对自己负责后勤的部下张达、范强两个人下了死命令,让他们的部队在限定时间内将孝服赶制出来,不然就要砍脑袋。

张达、范强接到命令之后犯了难,在规定时间内根本就完不成任务,到时候肯定性命不保。

二人一合计,反正完不成张飞布置的任务,已经死定了,不如放手一搏,杀了张飞,说不定还能死里逃生。

就这样,两人合谋杀了张飞,割下其脑袋,投奔了孙权。可怜三国名将,却被两个马仔杀害,走得悄无声息,死不瞑目。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d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

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之死

阿部规秀1886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跟所有日军指挥官一样,他也毕业于日本的“黄埔军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阿部规秀是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这年他21岁。

日本军队里,想要出人头地,混出点名堂;靠背景没用,靠老乡关系也白搭,只能靠自己脚踏实地、一步步打拼。

即使是陆大毕业,阿部规秀也没有被特殊照顾,而是跟大家一样,从基层做起,成为一名普通的下士,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阿部规秀凭着自己勇气、毅力和军事才华脱颖而出,历任联队副官、师团副官、师团参谋长,1932年晋升大佐,成为了日本法西斯的忠诚走狗。

1931年,担任日本关东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一旅团旅团长的阿部规秀,带兵入侵我国东三省,成为日军侵华的马前卒,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937年,阿部规秀晋升少将,当年51岁。

1939年10月2日,阿部规秀被晋升为陆军中将。日本军人能成为大佐,已经被认为军事生涯最大的成功,能成为少将的就不多了,成为中将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他被日本国内誉为”名将之花"。

1939年秋天,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第一一〇师团共计2万余人,对我晋察冀边区开始了大扫荡,第二旅团的旅团长正是阿部规秀

可是擅长打正规战的阿部规秀,对于八路军的游击战术难以适应,被神出鬼没的八路军打得晕头转向。

阿部规秀带兵到达涞源,不但没有旗开得胜,反而在进犯银坊的时候遭遇败绩,被八路军吃掉了一个大队,500多日军见了阎王。

阿部规秀得到消息后暴跳如雷,决定进行报复,挽回自己的面子。

他亲自率部赶赴自己部下葬身的地方雁宿崖,看到了横七竖八的日军尸首后更将气急败坏,像发疯的恶狼一样到处寻找我军主力。

11月6日,日军在黄土岭一带,发现了八路军的蛛丝马迹,直奔而来,企图一举歼灭我军主力,为部下报仇雪恨。

岂不知,我军是故意暴露行踪,引诱阿部规秀上钩,陆大毕业的他只知道西方的军事知识,却不熟悉中国兵法里的“兵不厌诈”,一头钻进了我军为他设下的天罗地网;黄土岭以东有一条长约2公里,宽仅百米的山谷成为日军的坟场,数千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埋伏在两旁的山崖上,摩拳擦掌,就等着日军找死。

日军钻进包围圈,被打得鬼哭狼嚎,不一会山谷中就躺满了日军尸体。

11月7日,阿部规秀的指挥所暴露在我军第一团团长陈正湘的面前,他发现在距离山谷800米处的一个半山坡上,有个小院,里面有日军将领出入,还有日军军官手持望远镜在四处眺望。

陈团长心说,这里面肯定有大鱼。他按捺不住心里的狂喜,调来一门迫击炮,对准了那个院子。

两发炮弹发射出去,全都命中目标,里面的人不是见了阎王,就是受了重伤。炮手再接再厉,又追加了两发炮弹,再次击中那个院子。

第二次炮声响过之后,八路军战士蜂拥而上,冲向那个院子,在那里发现了已经丧命阿部规秀。

将阿部规秀送上西天的英雄,是我军18岁的炮兵李二喜,在此之前,他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八路军战士。

点赞6、岳阳市 网友:自毙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有名的可以说就是苏联将军瓦图京了。

瓦图京大将身经百战,是苏军最会打仗的几个军人之一,可以同朱可夫平起平坐。

他早在1920年就参加红军,戎马生涯20多年,经历数百次战斗不死,从排长干起,历任连长、师参谋长、军区参谋长、方面军司令、副总参谋长等职,1943年获大将军衔。

担任大将时,瓦图京才42岁。就高级指挥官来说,大将才42岁已经非常年轻了。

瓦图京指挥过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10月,斯大林对他非常信任,让他任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指挥了第聂伯河战役、基辅战役。

甚至,斯大林有考虑用瓦图京代替不太听话的朱可夫的意图,甚至将攻占柏林的荣誉也交给瓦图京。

然而,意外发生了。

1944年2月29日,瓦图京在苏军占领区的罗夫诺州奥斯特罗赫区,乘车行军,突然遭到袭击。

袭击者是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实力非常弱小,往往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

当时这群游击队员看到2辆苏军的吉普车路过,推测上面有军官,就用冲锋枪对准扫射。

混战中,瓦图京背部和腿部中弹,受了重伤。

然而,瓦图京体质很好,并没有立即死于,而是坚持了差不多2个月,最终在4月15日重伤不治而死。

斯大林无奈之下,在3月,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一职由朱可夫接替。

瓦图京没有被几百万德军干掉,竟然死于几十名装备低劣的乌克兰游击队之手,真的比关羽还要冤枉。

点赞7、麻城市 网友:走爱清

1944年2月29日,赢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苏联红军,已经开始向苏德边界高歌猛进,德军则是节节败退,苏军上下弥漫着胜利和乐观的情绪。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大将决定亲自视察所属各集团军关于“卢茨克战役”的准备情况,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打电话反对这一行程。

(瓦图京大将)

朱可夫认为,这种不太重要的工作只需要派方面军副司令员去完成即可,司令员应该重点研究的是作战计划的完善和关于敌人的动向。瓦图京没理这个胡子,坚持自己亲往各部队以鼓舞士气,于是带着警卫排出发了。

瓦图京,有的军事文献译为瓦杜丁,是一位毁誉参半的苏军二战名将,1920年参加苏联红军,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发时担任西方面军参谋长。1942年曾经出任副总参谋长,比较受到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信任。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已经转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是合围并歼灭德军保卢斯第6集团军的主攻部队之一,由于擅长坦克集团运用和快速突击,在苏军内部被称为“闪电将军”,如果能够一直打到柏林去,确实有封帅的可能。(曼施坦因1944年3月被解职)。

不过,瓦图京在西南方向上的主要对手很快变成了新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军事指挥上的差距仍然明显。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瓦图京方面军主力被曼施坦因彻底击溃,包括在库尔斯克会战前期,瓦图京指挥的部队也一度很是狼狈。



(瓦图京大将)

但是德军毕竟兵力不足并且缺乏后备力量,至1943年10月不得不完全退出乌克兰和基辅,于是苏军西南方向上的的四个方面军纷纷改换番号以为庆祝,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改称“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然而在第聂伯河战役中最后一次遭到曼施坦因的反击,斯大林和朱可夫非常恼火。

毕竟是嫡系,所以瓦图京仍然没有被解职,斯大林只是把战役指挥权更多交给科涅夫,甚至调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加强给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瓦图京感觉非常不爽,跟朱可夫大诉其苦。不过在与德军名将的对决中,瓦图京确实没占到什么上风。



已经被苏军解放的乌克兰地区确实没有德军存在了,所以瓦图京感觉下部队没有什么不安全。然而乌克兰情况比较特殊,早在1929年就已经有了民族主义运动。这些人一直谋求乌克兰的独立,早期曾经反抗波兰的统治,斯大林推行集体农庄和造成大饥荒之后,这些人又开始反抗苏联,所以德军入侵到来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又跟德国人站在了一起。

苏军虽然击溃了该地区德军主力,但是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清剿这些势力。1944年2月28日下午,瓦图京一行乘车路过一个小村庄时,遇到一批“高高瘦瘦、神神秘秘、脚跟不着地、样子可恶的人”,正在村子里放枪搞事情,瓦图京大将大怒,决定下车看看是什么人敢在自己的防区捣乱,结果这帮人也没惯着他,抬枪就打。



(瓦图京跟坦克兵在一起)

瓦图京大腿被子弹击中,并且伤及大动脉,虽然被紧急送往野战医院,这位倒霉的大将还是因为失血过多,一个多月后在基辅身死。基辅为瓦图京建立了纪念碑,斯大林又给追授了一大堆勋章,然而瓦图京还是挂在了一群无名之辈手中,着实属于生的拉风,死的窝囊。

点赞8、凉山彝族自治州 网友:飘渺yc

人们常说:智慧常常帮助人们防止意外,确实高超的智慧,总是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站在胜利的制高点,但是人总归是人,毕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即便是智慧高超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兵大将,也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而观中外历史之长河,因为意外而死在无名之辈手中的名将,也不胜枚举,就近代而言,抗日战争时期,时任我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同志,就是在一次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撤退的时候,被炮弹的弹片击伤牺牲的,时年仅37岁!

(左权将军)

而在二战时,德军著名的冯·博克元帅,死于英军飞机的扫射,美军的玻利瓦尔·巴克纳中将,则是在冲绳作战时死于日军的炮火之下。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著名将领张灵甫,作为老蒋的嫡系王牌,前期他率领的74师曾一举拿下过华中解放区,给我军造成了很大威胁,后来汤恩伯轻敌冒进,中了我军的诱敌深入之计,万般无奈的汤恩伯勒令张灵甫,冒死突进,结果被解放军四个纵队合围,最后张灵甫战死在了孟良崮,享年44岁。

对于张灵甫孟良崮之死,民间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张灵甫是被解放军枪毙的,而国军方面则称张灵甫是死于自尽,那么他究竟是这么死的,下面请听旦丁细细道来:

(抗日名将.张灵甫)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东野战军,一位姓盛的老先生由于医术精湛,受到了陶勇将军的赏识,所以成为了陶勇将军的身边的军医,根据盛老先生退休后公开的《陶勇司令官令我为张灵甫验尸》资料显示来看,孟良崮战役结束不久,前线即传来电话,称74师师长张灵甫自杀。

陶勇对此有所怀疑,于是带着警卫和军医盛老先生,连夜上山,对张灵甫的尸体曾进行过检验,当时张灵甫身上,除了脸部有一块挫伤外,另外还在其胸部发现两个弹孔,经检验子弹在击中张灵甫心脏后对穿而过,由子弹的弹孔可以判断出,子弹系从冲锋枪里射出。

(陶勇将军)

而一个作为军人,再面对已经无法挽回的失败战局时,不愿当俘虏开枪自杀,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自杀打太阳穴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它可以让人迅速死亡,而不会产生更多的痛苦,这个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里也经常看见,所以聪明如张灵甫是不会用冲锋枪,对着自己的胸口连开两枪自杀的。

(孟良崮战役:张灵甫指挥所遗址 )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张灵甫不是自杀的,从当时的混乱局面来看,张灵甫多半是在慌乱中遭遇到了士兵,被士兵给击杀了,从这个层面来讲,张灵甫也算是死在了无名之辈的手里!

点赞9、吉安市 网友:你的宝贝

找子弹的弗里奇——阴谋

话说1937年的小胡子希特勒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劲儿,莱茵河非军事区也叫他给占了,柏林奥运会也圆满成功了,德国的经济也开始恢复元气了。如此种种让他和他的纳粹党在国内声望爆棚,于是开始准备谋划已久的扩张。

环顾了一下国防军后元首大人发现了个闹心事儿,军队里依然有两个碍眼的家伙,一个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布隆伯格,另一个是陆军总司令威尔纳·冯·弗里奇。看着碍眼能怎么办呢?元首大人表示必须搞他!

很快小胡子就招来了自己的哼哈二将——戈林和希姆莱,希姆莱表示这事儿好办,往他们身上泼脏水,把他们恶心辞职不就完了。戈林则表示那俩家伙为人还算正派,似乎不太容易找到黑点啊!对于戈林的天真希姆莱表达出充分的不屑,没有黑点我们可以制造嘛!本人没有我们可以搞家人嘛!

找子弹的弗里奇——丑闻

要说也该着布隆伯格倒霉,这老兄居然在1938年1月12号以59岁的高龄结婚了,娶的是25岁的打字员简秘书爱娜·格卢恩。这下可被希特勒的哼哈二将给抓住了把柄,两人声称堂堂帝国元帅居然娶了一个拍花边照片的模特,简直是国家之耻,你赶紧辞职吧!

一脸蒙圈的布隆伯格表示你们别胡说啊!元首大人都参加俺的婚礼了,小心我去告状!可惜那边希姆莱更狠,拿出若干份在扫黄打非行动中新娘子被重点打击的案底,又请元首大人亲自鉴赏了上百张内容清新的照片。

看罢照片元首潸然泪下,痛哭流涕的咆哮自己处事不明,居然参加了如此丑陋的婚礼,继而强烈要求布隆伯格辞职。那边战争部长阁下还没来得及辩解,希姆莱就声明自己手里还有新娘子母亲的劲爆材料,部长大人是否有兴趣共同欣赏一下。可怜的布隆伯格只能甘拜下风,辞职了事。

找子弹的弗里奇——搞基

尝到甜头的希姆莱决定再接再厉,很快又搞了一份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的黑材料,不过这次他似乎有点用力过猛,连小胡子都承受不了材料的重口味。元首表示说弗里奇搞基也就算了,何必还要说他是个0呢?那家伙壮的跟牲口一样,怎么都不像挨刺刀的啊!

希姆莱表示元首大人你不懂,这玩意叫反差萌,现在很多人吃这套的,您就瞧好吧!没有取得小胡子首肯的希姆莱直接把黑材料给曝光,还找证人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场公共厕所内惨烈的刺刀肉搏战,只是得到的结果却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猛男弗里奇确实受不了这样的侮辱而宣布辞职,但他并没有善罢甘休,这老兄托伦德施泰特给希姆莱带了一封信,内容很朴实,你出来!咱俩用日耳曼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啥是日耳曼的方式呢?简单说就是找个地方单挑,总得死一个才拉倒。

找子弹的弗里奇——阵亡

发现事情有点大条的希姆莱表示大哥你何必如此暴躁,俺只是个文职人员,经不起摧残的,况且我还晕血(这家伙真的有晕血症,想不到吧)。可惜猛男弗里奇根本不鸟他,每天下班苦练拔枪射击术,誓要亲手讨回公道。

送信的伦德施泰特一看真要闹出血案,赶紧找弗里奇说和,大佬您可别这样啊!你这样不是把我给坑了嘛!元首大人是明令禁止高层决斗的,我还彪呼呼的帮你送信,事后肯定好不了啊!求你了大佬!你看我上有老下有小的,看在党国....啊呸!是元首大人的份上,就拉兄弟一把吧!

弗里奇一看伦德施泰特都被逼成了这样,也实在不好继续要求决斗,这事儿就算搁置下来了。可是弗里奇越想越窝囊,我大好男儿难道要背着个搞基的名声进坟墓嘛?受辱至此,岂能苟活!

于是纳粹入侵波兰的时候,弗里奇直接上了战场,每天都在阵地前沿来回晃荡,寻找一个“英雄的死亡”。如此嚣张的行径大波波就算再菜也不能忍受的,1939年9月22日,一记冷枪打中了他的大腿动脉,拒绝治疗1分钟后弗里奇死亡。杀死他的可能是波兰士兵,也可能是某个市民,曾经的陆军总司令,死于某个无名小卒。

点赞10、平度市 网友:蒙面大婶

1932年5月26日,在上海一家日军医院里,挣扎近一个月的白川义则终于死了,当时上海的舆论一片欢呼,报纸纷纷报道日本大将“乘着军舰而来,躺着棺材而去”。这个刚上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才三个月,时任日本陆军大将的白川义则,最后却被小人物尹奉吉炸死,为他的天皇“尽了忠”。


(白川义则)

凶猛好战的日本名将

1869年出生在名古屋的白川义则,原本家境贫困,为了谋生就考上了不要学费的军校,并加入了日军。为了尽快爬升,白川义则自然是敢打敢冲,尤其是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白川义则带着自己的一个大队,跟随日本“军神”橘周太一起,朝着俄军猛攻,没想到军神战死了,白川义则却毫发无伤,成为新的军神。


有了战功的加持,白川义则的军衔很快就得到了提升,并在1923年10月成为关东军的司令。在奉军郭松龄部反叛张作霖时,白川义则借机把关东军调到了东北各地驻守,顺利的插手了东北事务。白川义则资格老、战功高,是关东军精英成功向上爬升的典型,后来的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这些人也都是他的小弟。


到了1925年3月,白川义则干到了大将,并且担任日本的陆军大臣。靠着战争才一路高升的白川义则,是个战争狂人,他厌恶主张用政治手段的文官政府。1928年的皇姑屯事件中,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指责,文官政府想要限制关东军的权限,并惩罚肇事的河本大作,白川义则竭力反对,给军中的少壮派撑腰。


(白川义则视察)

乐极生悲的日军大将

1932年1月,眼看着陆军马鹿占了中国东北,还捞了不少好处,坐不住的日本海军马鹿们,也想在上海搞个大新闻。于是淞沪抗战爆发了,日本海军没想到这一次踢到了铁板,不仅守军没有逃跑,还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眼看着换了三次主帅还无法占领上海,于是日本天皇出动陆军救场,并派遣白川义则担任总指挥。


白川义则知道正面强攻会重蹈前任的覆辙,就命令海军把船开到长江口,掩护陆军部队从中国守军的侧翼登陆。为避免腹背受敌,19路军决定暂时撤出上海市区的阵地,刚上任不到10天的白川义则,就完成了日本天皇交代的任务。在取得战役胜利后,白川义则决定在上海举办庆功会,同时给日本的天皇庆生。


为了破坏日军的庆功会,国民政府决定刺杀日军高官,并指派了会日语的朝鲜死士尹奉吉执行。4月29日上午11点40左右,趁着在场日本人高唱日本国歌的机会,尹奉吉将炸弹扔到了主席台,白川义则当场被炸得血肉模糊。虽然白川随后被送到了医院治疗,但是伤势过重,苟延残喘了近一个月,还是死了。


(白川义则在虹口公园演讲)

誓杀日酋的朝鲜义士

1908年出生的尹奉吉不仅有一腔热血,还会中文和日文两种外语,跟很多流亡在中国的朝鲜人一样,尹奉吉也是很讨厌日本人的侵略。1932年4月26日,在朝鲜流亡人士金九建议下,他加入了韩人爱国团。而尹奉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机会进入虹口公园会场,并刺杀当时的日军高层。


4月29日早上,尹奉吉打扮成日本侨民的模样,肩上挎水壶,手里提饭盒,大摇大摆的进入了庆典会场。等到参加阅兵式的其他国家公使离开,主席台上只剩日本高官时,尹奉吉趁机把水壶状的炸弹扔到了主席台。炸弹爆炸后,白川义则身中204块弹片,被部下抬走,而尹奉吉没逃跑,被日军逮捕了。


为了挖出刺杀案的主谋,日军严刑逼供尹奉吉,但是尹奉吉并没有透露幕后的指使人信息。1932年12月19日,日军没有得到有用的信息后,就将尹奉吉枪决了。直到1945年,韩国方面将尹奉吉的遗骨运回了朝鲜半岛,而尹奉吉这个“小人物”也成为了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抗日英雄。


(朝鲜死士尹奉吉)

总结

白川义则这样的战争狂热分子,他的名将头衔是建立在邻国皑皑白骨上的,有太多的无辜家庭因他而家破人亡。跟他的前辈跟伊藤博文一样,虽然最后都死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之手,却完全是死有余辜。如果他能怀有一颗敬畏的心,不轻启战端,也不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点赞11、唐山市 网友:恰似惊鸿

这里说一下抗日战争时期击溃有“铁军”之称的板垣师团的张自忠将军吧!他战死后遗体被日本人用上等棺木盛敛拜谒,后来被38师师长黄维刚端着轻机枪把遗体给抢回来,日军为了避免张将军的尸体受到损害,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张自忠是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后来追受了二级上将军衔,是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和英雄群体名录的人员之一,在襄阳会战中不幸牺牲。



张自忠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在晚清是官至五品的知县,但是14岁时其父因病死在了任上,16岁时和大自己一岁的当地姑娘结了婚,对方也是吃公家饭的,岳父是咨议局议员。

1911年,这样子装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革命运动,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认识了冯玉祥,冯玉祥对他非常满意,便让他在自己的麾下任职,在此期间,张自忠进入教导团军官深造,系统的学习了军事知识,并且在军阀混战中获得了很多战斗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自忠在喜峰口痛击日军,迫使日军改变进攻方向,在七七事变以后,他曾经试图用和平解决问题,被舆论骂为汉奸,不过后人对他的评价认为是权宜之计,其人仍不失大节。



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亲笔通告各部队出战,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5000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至王瑜曲去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还不请示不烂,绝不半点改变”。

由于蒋介石被日本的假攻势迷惑,错误的判断了局势,导致张自忠被大军包围,其密码还被日军破译,军事部署被日军掌握,和日军发生遭遇战时,张自忠身边只有1500人,而日军方面有6000人,并且还有飞机大炮的帮助,局势对张极为不利。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张自忠身边的士兵大部分都阵亡,他把自己的卫队全部调到前方增援,日军发动了9次冲锋,张自忠部队人数伤亡惨重,后来,身边只剩下参谋和副官等8个人,他的腿还被炮弹炸伤,大群日军蜂拥而至,张自忠将军从血泊中站起来,日本一个名字叫藤冈的一等兵冲过去世被张将军的气势吓到不敢动,日军的中队长长唐野开枪打中了张将军的头部,但张将军并没有倒下,最后被缓过神来的藤冈一刀刺中而死。



张将军身上有一处刺刀伤,两处炮弹伤,五处枪弹伤。

日本经过验证后确认是张自忠将军,用上好的棺木盛敛,还树了木牌,一起膜拜,日本全军行礼,后来他的遗体被38师的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给抢回来了,日军为了避免遗体受损而停止下令轰炸机轰炸。

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将张将军入祀忠烈祠首位,当时棺柩到达宜昌时,十万军民到场恭送到江岸,在日军多次飞临的情况下无一人逃窜,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亲自迎接遗体,蒋介石扶棺哀恸,并亲自抚灵穿过重庆,当天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夫人李慧敏在得知噩耗后绝食七天而亡,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雨台山,冯玉祥效仿史可法被葬的梅花岭,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后湖北宜城改名为自忠县。


▲张自忠夫人

【本文由琅琊利剑原创】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