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真的会感觉低人一等不如人吗?
二本属于公办本科大学,其实只要自己努力将来也可以有很好的发展。因为二本院校一般是各省市或某部委创办的大学,虽然与全国重点大学有差距,但在专业、行业和地方性认同几方面也有相应的优势。
一. 考研
有些二本院校历史悠久,专业基础扎实,只因院校规模小、专业少无法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倘若本科毕业后打算考研,其实二本跟一本的起点是一样的,就看谁基础好考分高。
二. 行业性
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院校没有与其他院校合并成综合性大学,虽然是二本院校,但以前是所属行业部委创立的院校,毕业后在本行业内认同率很高,属于该行业“自家孩子”。 如果以后在该行业就业,只要自己努力,未来发展不比一本差。
三. 地方性
有些省市创办的大学虽然属于二本,但在当地的认可度很高,特别是富裕省份对这些“自家孩子”投入也不少,如果毕业后选择在该院校所属地区工作,未来发展也不错。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若你发挥超常才考上二本那当然欣喜若狂,若失常,则会垂头丧气。题外话,很多人觉得一本二本无区别,那是自欺欺人,那还分一本二本作甚?
我记得在大二的时候,学院里组织一场了活动,一个大三的学姐说的一句话我感觉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学校,学习成绩必须得好,这是前提。”
蛮多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平时基本不学习,考前突击一下,浑浑噩噩就过去了。打游戏乃至于坐在宿舍里发一天的呆,大概很少会主动学习。临近毕业了,才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高考的胜利者们,一如既往的比我们优秀,保研的保研,考研上岸的上岸,拿秋招offer的拿offer...
咋办哩?考研来不及了,或者说大家又觉得自己学校氛围不行;保研学校可能还没有这个资格;就算没有错过秋招,简历一片空白,真本事真没有...
有一个大家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二本的学习氛围确实不咋地...(讲个笑话,我校官微经常调侃我校的校风,是那个真的风...呼呼吹的风)。又经常听到一句话,说要跳出舒适圈..这句话大概是怪,要我说,在宿舍里待一天刷一天手机有啥舒适的,应该说重新定义一下舒适圈。
- 努力学习
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跟名校学生有智力上的差距,大多情况我们比较倾向于承认我们确实不如他们努力。在这个前提下,你到了一个更低的平台,难道不应该更努力撒?不然咋缩小和别人的差距?还有同学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我相信学校肯定给过你机会转专业吧,如果还有机会就努力转,如果转不了了就踏实学。都是自己选的,不学咱还能干啥...
氛围这个事情...你要想学,谁还能拦你..别找借口啦。
上面提到的学姐,是上一级我们学校专业前三的常客吧,最后也考研上了985。她说,好成绩是为未来铺路。不管你的学校有没有保研资格,好成绩对于你想考研或者出国,都能积累一定的基础。
2.想明白自己要干啥(趁早)
黄灯有本书叫《我的二本学生》(不推荐看...),里面说了几条常见的出路,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感觉还是具有代表性的。二本学生出路无非考研、出国、考公(很多),或者从事与专业不相关或相关的基层岗位。说句不好听的,只有极个别同学能在首次就业就进入所谓的大厂(其实大厂也没那么好...有很多钱少活多)。
我是2020年毕业的,今年考公的人尤其多,有很多人在家里准备了一年多的省考、国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大一大二的时候,应该没有多少人想考公吧,那时候年轻呀,说不想要“一辈子看到头”的人生,现在觉得有个事业编也算是小人上人了哈哈。
3.视野
咱们虽然读的不算是很好的大学吧,不管你的学校是以“大学”还是“学院”结尾,只要是个本科,是个大学生,大学四年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因为上的又不是技校,思想上也要进步。(没有任何贬低技校的意思...防杠)扩展视野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看书(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看书...但是至少我感觉是效果最好的方法)、看电影、看纪录片、实习实践等。尤其是实习,感觉会对自己的行业,或者说工作这件事情本身(如果你实习不对口的话)有全新的认识。
在我接触到的所谓好学校的同学里,他们不敢说全部,但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吧。eg.我是一个客家人,有一次跟几个外省的同学聊天,他们居然知道客家人的迁徙历史...这个连我都不知道,实属惭愧。还有若干个饭局上,有时候大家谈论某个话题我甚至插不上话,要“课后补习”,怪尴尬的...
4.认识自己
有一个遗憾的事实,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办法成为科学家,乃至包括顶尖学府的同学,他们也未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当中的大多数,最终会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比如很多不愿意考公的同学,会因为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而作为应届生考公务员又恰好是最好的时机,就去考了,过上了他们以前看不上的生活。而且,还不是谁都能坚持好好复习的,很多人只是给虚无的时间找一点精神的寄托...觉得至少自己还有点事情干一下...
5.关于考证
我不喜欢有一个词叫做“盲目考证”。还有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证书越多约好吗?”...同学你要想知道一个证书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考,你花个十分钟到半小时搜一下就能搞明白...
但是,四六级是必须要拿下的。六级要实在是过不了四级也必须要过...因为很多单位,甚至公务员会有四级要求,你甭管现在想不想考公务员,死都要把四级过了。
至于更高级的证书,还是搜一下,不要看考证中介的广告,花点时间找点证书持有人的真实评价呗。
感觉最重要的还是头两条...好好学习8。
不会。答主本人就是二本毕业。现在社会更看重的更多的是重点本科,211.985与其他学校的差别。答主就此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二本学校大多也有一本专业,入学后二本专业与一本专业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许多课程与一本专业一同学习。
第二,毕业拿到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与一本并没有差别,同学校的一本与二本专业的证书上只有专业名称不同,至今答主本人并没有被人刻意问过是一本还是二本。
第三,答主本人毕业后选择了考研,在考研竞争这方面,二本与一本处于同等地位,并无差别。而在学习生涯结束后,他人更关注的是最高学历。
虽然二本与一本有所差别,但除非与名校做比较,其他情况下并没有太多不如人的感受。只要自己有自信,有能力,努力学习,二本毕业一样可以有好的前途。
如果你是考一本的,考上二本会有失落和不甘;如果你是原本上不了二本的,幸运努力考上了,那也是可喜可贺的。
二本也是本科,不一定读了一本的就一定比二本混的好。照样的读书,照样的上课。怎么样发展还是看自己的。
其实考上二本大学也没什么,普通一本二本区别不大。如果你的实力仅仅在二本以上范围,也可以满足了。毕竟能力有限,不必纠结。全国高校中很多二本大学实力也很强,热门专业超过一本线外录取,如果你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在大学期间努力考研,毕竟目前研究生学历也是挺香的。主要是看自己的心态。
你这个问题让我一个三本大学的童鞋该如何回答?
可能你一时的失利才考上了二本大学,也可能你的才华并不是在应试教育上。大学里五彩斑斓的生活,无论是让一本还是三本的学生们都眼花缭乱。的确不得不承认,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一个二本,那么你把这四年的大学当成什么?是另一场高考的开始,还是安逸的四年生活。
与其现在期期艾艾,不如沉下心来努力向前。
当年我上了三本学校,我觉得我的能力远不止如此。大一上学期就开始锁定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我一个理科生准备跨专业考文科研究生。
有了目标,四年的大学生活来不及思考什么感受,更多的是考虑,学习,赚钱。那时候的我所在的时代股票还在6000点上下徘徊,自己也有幸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你问我什么感受?
我告诉你鲁迅的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便会创造出一个世界。
怎么会呢?本人当年高考离二本线差了6分,家里条件不太好,没有选择上三本,当时并不怎么热爱学习,也没选择复读,无奈上了大专。说实话现在是有点后悔了,如果当初选择复读会很大机会考上二本的,对我来说考上二本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学习本来就不太好。
这个就看你周围的环境 和对比的人群 人最重要的是自信
高兴,取得了自己梦想的大学,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不好意思,我没有考上大学。
考上二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