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李瑁本是皇子中最热的太子人选,为什么唐玄宗最后选了李亨?
很荣幸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个人认为,李亨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成为皇储,主要原因:一是李瑁和李琮都有不能被立的“硬伤”;二是王皇后对李亨有养育之恩;三是李亨子嗣绵延,大儿子是唐玄宗的长孙;四是有“内相”高力士相助。
唐肃宗李亨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儿子,他的二哥,也就是前太子李瑛被废黜赐死,论长幼,李亨被立时上面还有个哥哥长子李琮。论母亲恩宠,李瑁的生母被封武贵妃、宠压后宫佳丽。论品德,李琮、李亨、李瑁皆有赞誉。论功劳,三子都没有引人称颂的建树。相比之下,李瑁是太子的最大热门,李琮次之,李亨似乎并不占什么优势。那么,李亨是如何斜刺里杀出成为“黑马”的呢?
①李瑁是成于武氏也败于武氏
有人说,如果不是武惠妃早死了两年,在李林甫的扶持下,李瑁当太子几乎是稳操胜券。但是,前太子李瑛死后,武惠妃尚在人世,唐玄宗迟迟不愿意再次立储是有原因的。
唐太宗对武惠妃一族不放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亲族,唐玄宗亲眼目睹了武氏家族残杀李唐宗室、代唐立周的过程,唐中宗的皇后和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屡屡干预朝政,严重威胁到李唐的国脉。唐玄宗曾经考虑册立武惠妃为皇后,最后还是顾虑重重,打消了这个念头。
据《资治通鉴》213卷记载,有朝臣曾提醒唐玄宗:武氏乃不戴天之仇,岂可以为国母!……且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
李瑁牵扯到前太子李瑛之死中。唐太宗曾留下过“太子不道、藩王窥伺者,两弃之”的祖训,意思是如果太子无道,藩王想争太子之位,两个人都不要考虑。李林甫等人以为诬陷害死李瑛是一手好棋,但即使你诬陷别人的证据没被发现,这种环环相扣置人于死地的一番筹谋,目的是什么,唐玄宗心里怕早已如明镜。
②李琮面容被毁且没有子嗣
《新唐书·李林甫传》说,唐玄宗立储不选大儿子李琮的原因是,李琮曾经去打猎,被猴子给抓破了面颊,毁了容,司马光虽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我觉得帝王的形象也是考虑立储的条件之一,除非他有其他绝对的优势,可以忽略这一点,但李琮并没有特别过人之处。当然了,唐玄宗不立他为太子,主要还是考虑李琮没有子嗣,只是收养了李瑛的儿子,这将对李琮之后的皇位继承问题,埋下诸多的隐患。
③李亨受唐玄宗结发妻子王皇后抚育,且子嗣绵延,未表露夺储之野心
李亨出生以后,有人占了一卦,卦象说生母杨妃不能养育这个孩子,于是唐玄宗就让王皇后来养,王皇后没有生养,就把李亨当成亲身的孩子抚养,疼爱有加。王皇后虽然后来被废黜了皇后位,但她毕竟是玄宗的结发妻子,在玄宗年轻的时候同他共患难过,还帮助丈夫铲除了韦后,更何况他的父亲王仁皎、哥哥王守一都对大唐有功,王守一还娶了唐玄宗的妹妹,他们和玄宗都有着很深的交情。
李瑁和李瑛的缺点,李亨都没有。李亨的生母杨妃去世得早,不存在女人干涉朝政的隐患,他也没有对储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至少在表面上),这让唐玄宗很放心,他见了太多的野心家了。更重要的是,李亨当时已经有了好几个儿子,这对重视血脉传承、国祚长久的皇室来说,是很大的一个亮点优势,他的大儿子还是唐玄宗的长孙。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自幼教育乾隆的事情,这对于雍正继承大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亨也是一样。
④高力士与李林甫之争客观上帮助了李亨
掌握着内廷中枢的高力士与手握外廷大权的李林甫向来水火不容,而李林甫支持的是寿王李瑁,为此还不惜冒险除掉前太子李瑛。高力士当然是不情愿的,如果李瑁当了皇帝,他将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于是站出来反对李瑁继承太子。当然了,李亨在朝中并非无人,当过秘书丞、长安令的韦坚,时任赞善大夫的杜有邻,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都支持过李亨当太子,后来都得到了投桃相报,韦坚的妹妹、杜有邻的女儿都先后嫁给了李亨。
综上所述,李亨被立为太子并非偶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他德行“仁孝”、不窥伺大位、子嗣众多,外因主要是对手的“硬伤”、养母的加分、大臣的助力。
以上是小兵一点浅显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非嫡非长,他怎么会成为太子的热门?而最后胜出的李亨,同样也是非嫡非长,他又凭什么成为一匹黑马?
李瑁能成为太子热门人选,第一个理由是生得好。他的母亲武惠妃,深得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攸止之女。她自幼长在宫中,因为容貌出众,天性乖巧,善于奉迎,所以很快独宠六宫。
武惠妃伺候唐玄宗二十四年,生四子三女,在所有嫔妃中独占鳌头。开元二十五年,三十八岁的武惠妃病逝,唐玄宗郁郁寡欢,后宫佳丽竟无一人能入他的法眼。
李瑁是武惠妃的第三子,子以母贵,李瑁兄弟当然被唐玄宗高看一眼。李瑁的两个哥哥早夭,这个意外让李瑁在太子之争中凸显出来。
唐玄宗的皇后王氏,一生未育,也就是说所有的皇子都不是嫡子。王皇后去世后,唐玄宗曾经准备立武惠妃为后,无奈遭遇朝中大臣的激烈反对未果。即便如此,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下旨追谥其为“贞顺皇后”,只是在服丧礼仪上,依然用嫔妃之礼。
既然所有的皇子都不是嫡子,李瑁在竞争中就不落下风。
李瑁大热的第三个理由,就是宰相李林甫的鼎力支持。
武惠妃在世时,李林甫通过宦官的引荐,投靠在武惠妃门下。从此他与武惠妃互为引援,武惠妃动用自己的力量,将李林甫一步步提拔为宰相,李林甫则一心一意,要把李瑁推上太子之位。
谁料到,外有大臣鼎力支持,内有母亲的恩泽护佑的李瑁,居然败给了李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李亨半个嫡子,及长子身份占了优势
李亨生母杨氏,是弘农杨氏之后,与武则天的母亲杨姥姥同祖。李亨出生后,小心谨慎的杨氏,将他送给皇后王氏为子。所以从法理上讲,李亨是唐玄宗唯一的嫡子。
不过李亨不是长子,他有两个哥哥,大哥李琮,生母刘华妃,二哥李瑛,生母赵丽妃。既然如此,何来李亨“长子”身份之说?
首先老大李琮很倒霉,他从小在一次游猎中,被猴子抓伤,严重毁容。将来龙椅上坐一位,大臣们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的皇帝,实在有损国格。所以,李琮跟空气一样存在。
老二李瑛九岁被立为太子,却遭遇武惠妃陷害。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中了武惠妃布下的陷阱,以谋反罪被同时处死。就这样,李亨成了事实上的“长子”,比李瑁占有顺位上的优势。
不要小看这点不起眼的优势,它是古代继承法统的规则之一。假如立李瑁为太子,在他身前的哥哥们,一定会群起而攻之。
- 李亨的支持力量与李瑁的反对势力
李瑁有李林甫的支持,李亨的支持力量也不弱,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李亨的,是唐玄宗的大红人高力士。有高力士站在李亨的背后,李林甫也只有缩手感叹的份。
李瑁除了李林甫的支持,其反对势力更强大,理由竟然也是身份所导致。
武惠妃是武氏族人,这个甩不掉的标签,让她被朝外所不容。从武则天秉政开始,围绕武李两大家族的政治斗争,持续了几十年,数次重大的政治事件,都离不开“挺李派”和“挺武派”的明争暗斗。
由于武则天晚年,促进武李联姻,导致武氏势力,在李唐恢复后,一直没有被清洗,甚至在个别阶段依然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央。这种状况当然会遭到“挺李派”大臣的反对,也是大臣们拼命反对立武惠妃为后的原因。
李瑁身上有武氏血统,他必然被外朝所不容,这种情况,很像当年的吴王李恪。唐玄宗想册立武惠妃都做不到,想立李瑁做太子就能做得到吗?估计唐玄宗想想就挠头,算了吧!
- 唐玄宗杀三子的后遗症,李瑁背不起
武惠妃为了干掉太子李瑛,采取了卑劣的手段,唐玄宗因为不能明辨是非,留下“一日杀三子”的骂名。武惠妃作恶,唐玄宗背锅,这个代价对唐玄宗来说有点大。
不过,碍于唐玄宗的皇帝身份,舆论也不敢太过张扬。可是,假如“一日杀三子”的结果是李瑁摘桃子,毋庸置疑,他将成为政治的靶子!唐玄宗能背得起锅,李瑁行吗?这个巨大的政治隐忧,唐玄宗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去触碰。
- 杨贵妃让李瑁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子李瑛被杀的当年,武惠妃在恐惧中病逝,也让两年的太子之争,出现了转折点。
首先,李瑁失去了母亲的支持,从此势单力孤。其次,自己的妻子不幸被老爸看中,他被迫卷入一场注定很受伤的情感纠葛。
一般情况下,为父亲排忧解难,儿子应该受到奖赏,可是李瑁献妻,这份功劳不光得不到奖赏,还在政治上被判处了死刑。
理由很简单,未来李瑁做了太子或皇帝,他该如何与杨贵妃相处?即便唐玄宗本人,每天看着在自己眼前晃悠的李瑁,能心安理得吗?
所以,做好的办法是,让李瑁少出现,当一个混吃等死的逍遥王爷,别掺和政治。因此,李瑁莫名其妙地做了一笔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也让太子之争,以捂脸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做唐玄宗的儿子,那是一件苦差事。唐玄宗有30个留下姓名的儿子,此外还有29个有封号的闺女。关键是,唐玄宗的结发妻子王皇后,是没有生儿子的。
这么一来这30个儿子就都是庶子了。人家家里是有江山需要继承的,嫡庶之分还是很重要的。这些个儿子当然个个都想成为太子了。
老大李琮按道理应该被立为太子,可是这哥们打猎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自己搞破相了。哪有破了相的皇帝呢?有失大唐王朝的体面,所以他就跟太子之位擦肩而过了。
于是唐玄宗将第二个儿子李瑛立为了太子,因为李瑛的老妈赵丽妃当年可是宠冠后宫的。可是唐玄宗活得久,赵丽妃也有老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宠爱。
太子李瑛的地位也因此被动摇了,这个时候受宠的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这个女人一天到晚想着算计李瑛,想要把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
最终武惠妃设计告发李瑛谋反,顺带着把李瑛的俩兄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全都收拾了。这三兄弟不光被废为庶人,还被唐玄宗给赐死了。
那么寿王李瑁有希望成为太子吗?
武惠妃给唐玄宗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夏王李一和怀王李敏虽然排名靠前,却都夭折了。剩下两个就是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琦了。
不过李瑁的排名就点靠后了,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前面还有十来个兄弟等着抢皇位,怎么算都轮不到寿王李瑁。
但是李瑁有一个好母亲,武惠妃宠冠后宫,不光年轻貌美,而且跟唐玄宗算起来也是表兄妹关系,所以关系更加亲密。
为此武惠妃成天在唐玄宗跟前夸赞李瑁的贤能。为了把李瑁弄上太子之位,武惠妃甚至策动了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得到了李林甫的大力支持。
按道理寿王李瑁成为太子,应该是没什么太大问题了。可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武惠妃死了。
武惠妃设计害死了太子李瑛等三人后,由于内心忧虑,居然就这么一病不起了,没多久就病死了。这寿王李瑁上位的事情,也就戛然而止了。
妃生子必秀嶷,凡二王、一主,皆不育。及生寿王,帝命宁王养外邸。又生盛王、咸宜太华二公主。后李林甫以寿王母爱,希妃意陷太子、鄂光二王,皆废死。会妃薨,年四十馀,赠皇后及谥,葬敬陵,唐代宗即位废黜其贞顺皇后谥号。---《新唐书》
没有母亲罩着,寿王李瑁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和他的三哥李亨相提并论,为此也就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
李瑁的媳妇儿成了著名的杨贵妃,这也是唐玄宗所忌惮的。
大家是不是对寿王李瑁这个人感觉还挺熟悉的?的确如此,因为他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婆,叫杨玉环。
杨玉环15岁就嫁给了寿王李瑁,据说是在咸宜公主的婚宴上,寿王李瑁一眼看上了杨玉环,武惠妃还拉着唐玄宗给他们俩主婚。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圣人用心,方悟真宰,妇女勤道,自昔罕闻。寿王瑁妃杨氏,素以端懿,作嫔藩国,虽居荣贵,每在精修。属太后忌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特遂由衷之请,宜度为女道士。---《全唐文》
好景不长,伴随着武惠妃的去世,伤心过度的唐玄宗,居然打起了杨玉环的主意。于是他强行让杨玉环出家做了道士,随后就把她偷渡到了后宫。
至于儿子寿王李瑁那里,唐玄宗这个老爸还是要给个交代的,于是唐玄宗便将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强行嫁给了寿王李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其实寿王李瑁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因为他不敢有任何反应。就算媳妇儿被老爸抢了,他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已经没有人可以罩着他了。
- 想想太子李瑛的事情,寿王李瑁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唐玄宗这个老爸,是真的敢杀儿子的,于是寿王李瑁也就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 杨玉环到了唐玄宗的后宫,那是宠冠后宫,没有哪个妃子能比得上。随后便被唐玄宗提拔为了杨贵妃,当时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后宫之主。
- 如果这个时候唐玄宗把寿王李瑁立为太子,那他岂不是等着被清算么?他比杨玉环大了几十岁,等到他死了以后,杨玉环还活着,寿王李瑁接管皇位,岂不是要更加乱套了?
为此就算是从杨贵妃这个角度去看,寿王李瑁想要成为太子,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唐玄宗有点忌讳这一点,当年唐高宗李治可就是这么抢了老爸的媳妇儿武则天的。
李亨排行老三,行为谨慎小心。
宰相李林甫一直都是想要立寿王李瑁做太子的,所以他千方百计地攻击新任太子李亨。李亨在皇子中排行老三,怎么选也轮得到他来做太子了。
面对李林甫的攻击,政治背景单薄的李亨,除了忍受没有其他好的办法。而正是他的忍受,使得唐玄宗对李亨刮目相看。
唐玄宗对李亨的实力那是了如指掌的,但是也不会绝对放心。所以在李林甫攻击李亨的时候,唐玄宗丝毫不拦着,就想看看李亨有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背景出现。
可是万没想到,这个儿子就那么点实力,所以唐玄宗对李亨也就放心了。只要太子没有夺取皇位的实力,那么唐玄宗自然不会废了李亨。
李林甫下台以后,后来的杨国忠对李亨也是百般刁难,这个时候的李亨其实已经羽翼丰满了,这是唐玄宗所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唐玄宗便鼓励杨国忠和李亨斗,甚至不惜壮大安禄山的力量,给了他三个节度使的兵权,以此来平衡朝中支持李亨的力量。
玩弄权术都是帝王们最喜欢的事业,不过唐玄宗这一招,算是玩砸了。安禄山兵强马壮以后,公然反唐,吓得唐玄宗只能跑路。李亨就是在这个档口上登基称帝的。
总结:最是无情帝王家,唐玄宗家是最典型的代表。
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人,的确没什么良心。他还没登基做太子的时候,就自恃功高,打算架空自己的父亲,结果被姑姑太平公主掣肘。
唐玄宗登基称帝以后,立刻想办法把姑姑太平公主给诛杀了。此后安安稳稳做了皇帝,因为怀疑太子李瑛有造反的可能,所以就把三个儿子都给赐死了。
看上了儿子寿王李瑁的媳妇,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强行把杨玉环给掳走了。此后唐肃宗提前登基以后,唐玄宗又不断派宰相过去,想要掣肘唐肃宗的政权。
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皇帝,晚年被囚禁一般的生活,那也是他自找的。宁可扶持安禄山这样的外人,也不支持自己的儿子,真的是活该。可惜的大唐盛世,一场安史之乱,搞得我们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常言道,自古帝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此话一点不假,这一点在唐玄宗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个性的皇帝,也是一个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的帝王。历史对他的评价,历来就是两个极端。
是他将唐朝带入中国古代的社会顶峰,还是由于他,使得唐朝自安史之乱后一落千丈,从云端跌入低谷,再也没有崛起。
而唐玄宗一辈子的关键时刻,大多和女人有关。
早在唐中宗时期,由于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唐中宗,图谋政变之际,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发动了唐隆之变,在铲除了韦氏一伙后,拥戴父亲李旦取得了皇位。
儿子抢来的皇位李旦坐着也不舒服,于是就早早退位了。
李旦一退位,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却跳出来了,李隆基不顾太上皇李旦的恳求,赐死了太平公主。
早在李隆基当临淄王的时候,他的宠妃主要是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他们分别生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等到武惠妃来到李隆基身边之后,三个妃子都相继失宠,武惠妃后来生下寿王李瑁。
李瑛、李瑶与李琚三人常为母亲不得宠而闷闷不乐,平日里多有怨言。
驸马杨洄娶了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武惠妃给他派了一个任务,每天观察太子李瑛有何短处。
当当李瑛他们平日里的言语积累到一定地步之后,武惠妃开始发力了,她向唐玄宗哭诉说太子结党营私,想要谋害她们母子。
“小子们敢构陷我的爱妃,这还了得!”唐玄宗闻言后,非常震怒,欲废太子。
但唐玄宗的想法遭到宰相张九龄的极力劝阻。
恰在此时,武惠妃因为一事操之过急,反倒是弄巧成拙了,她秘密派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黜就有兴起,太子废立之时,如果您能够加以援手,自然可以长保宰相之位。”
“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资治通鉴·四一二卷》)
张九龄听了此话,断然斥责,并把此话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听后为之变色。
原来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当年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的历史还历历在目,所以听到武惠妃的传话,不由得惊出一身汗来——这不又是一个外戚干政吗?
于是,废太子之事被暂时搁置下来。
不久,张九龄罢官,李林甫取代其位。李林甫有“口蜜腹剑”之称,善于揣摩武惠妃的心意。
搬掉了张九龄这个拦路石后,武惠妃和李林甫共同发力,再次构陷太子,诬告太子谋反,这次他们得逞了。
在唐玄宗关于太子的废立犹豫不决之时,李林甫说了关键的一句话:
“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我们这些臣子可以过问的。
正是这一句话,让唐玄宗下定了决心, 李瑛、李瑶、李琚和薛锈四人被赐死,他们母族、妻族中在朝任职的官员,也有数十人遭到了贬谪和流放。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就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被吓得一病不起。
请御医来瞧病,又请来法师做法,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
最后,在太子李瑛死后8个月,武惠妃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武惠妃过世后,唐玄宗非常伤心,追封她为皇后,谥贞顺。
自从太子李瑛死后,李林甫曾经不止一次地敦促皇上赶快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可唐玄宗却始终犹豫不决。
说起原因,主要是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继位东宫的人,应该是三子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而不应该是十八子寿王李瑁;何况立皇储这么大的事情,牵扯到社稷的安危,至少要和大臣们沟通才行。
武惠妃活着的时候,唐玄宗爱屋及乌,想要立李瑁为太子,可是武惠妃一死,唐玄宗对李瑁的钟爱之情也随之减弱了。于是在李玙和李瑁两个储君人选之间,难以取舍定夺。
这种苦恼伴随了唐玄宗一年有余,弄得他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下。他的这种苦恼,全被他的老奴高力士看在眼里。
一日,高力士在伺候唐玄宗之时,趁左右无人,就小心地询问皇帝为何闷闷不乐。
唐玄宗叹了一口气,说到:“你跟随的我几十年,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思?”
高力士闻言,细声问道:“是因为储君之事吧?”
唐玄宗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此时的高力士为皇上的苦恼而深深的担忧着,他忘了内侍不得干政的忌讳,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
“大家(圣上)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
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此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唐玄宗顿觉豁然开朗,频频点头说:“汝言是也!汝言是也!”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六月,皇上下诏,立二十八岁的忠王李玙为太子,正式入主东宫。
李瑁虽然没有当上太子,但当时并没有失宠。
可是后来彻底的被父皇疏远,还是和女人有关系。
李瑁娶了杨玉环为王妃,当时俩人日子过的还算美满。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要寻觅新人,来弥补空虚的心灵,可宫中佳丽三千,没有一个能让他动心的。
善解人意的高力士窥破了唐玄宗的心思,安排寿王妃杨玉环和老公公见面了,谁知这一见面,唐玄宗竟有了触电的感觉,于是就有了后来杨玉环进梨园、入道观、纳为妃的故事桥段。
儿媳妇被自己揽入怀中,唐玄宗再厚颜无耻,也要照顾一下天下人的口碑才是,此时的他自然是觉得李瑁离自己越远越好。
于是,李瑁再也没有机会来到唐玄宗的身边,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远了。
李瑁被唐玄宗疏远,还是因为女人的缘故!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惶出逃,到了马嵬坡,发生了将士哗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赐死。
在马嵬坡,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分道扬镳。唐玄宗踏上逃往四川成都之路;李亨则去了朔方,后来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
李亨称帝后,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至此,唐玄宗的皇帝生涯就算结束了,唐肃宗时代来临了。
而最热门的太子人选李瑁,不但储位旁落,更是丢了爱妃,最后落个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新唐书》 《资治通鉴》
正是因为寿王李瑁比忠王李亨的优势大,是皇子中最热门的太子人选,所以在他沉迷权谋的爹玄宗那里成为劣势,最终和东宫之位失之交臂。
自从太子李瑛被废后,到李亨上马,大唐东宫之位空虚了一年零两个月,就在东宫无主的时间段里,最热门的太子人选就是寿王李瑁。
来看看李瑁有什么优势:
- 其一,老妈武惠妃当时为玄宗后宫第一人,无人能出其右;
- 其二,右相李林甫也是武惠妃的支持者,当然也是李瑁的支持者;
- 其三,因为武惠妃生子就夭折,李瑁出生后,就被养在宁王李宪府邸,由宁王妃元氏亲自抚养,和前太子皇兄宁王关系亲密。
正是因为李瑁在内廷、外朝、亲贵中都有关系,即便是武惠妃当年就病死,但李瑁的养父,玄宗嫡兄宁王还活得很硬朗呢,爱猜忌的玄宗怎么可能去立李瑁当太子?
再来看看李亨有什么优势,和李瑁对比,简直是毫无优势。
- 其一,李亨的生母杨氏、养母王皇后都已经死了,李亨在后宫没有基础;
- 其二,李亨在外朝没有任何政治力量可以依赖;
- 其三,李亨是除了大哥李琮以外最年长的皇子,在立太子前没有发现有任何劣迹;
但是,李亨也具备李瑁不具备的优势:
- 其一,李亨早早的就为老父亲生下长孙李俶,即后来的代宗李豫,后继有人。
-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李亨是候选人中居长者。
他大哥李琮因为打猎时被毁容,在老父亲第一次立储时就被排除在外,这次自然也不会考虑他,更何况,李琮都一把年纪了,还没有孩子,收养弟弟废太子李瑛的儿子为子,如果册立李琮为太子,之后还是李瑛亲儿子继位,玄宗又何必废掉李瑛?
所以,当玄宗考虑太子人选时,深知他心意的高力士就建议“推长而立”,人选自然是李亨。
因此,就在武惠妃死后第二个月,玄宗亲祀东郊时,就用李亨为亚献,颖王李璬为终献,表明自己的态度。五个月后,指定李亨为太子,又过去一个月行册封礼,成为大唐最高危的职业——新任太子。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顶着杨贵妃前夫这样一个身份,其实就注定了李瑁的前途不会太顺。很明显嘛,如果让李瑁当了太子,那么日后李瑁登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前妻杨玉环?要知道唐玄宗年长杨玉环数十岁,大概率要活得更久。
到时候说不准会像李治迎娶武则天那样,二人再续前缘。虽然这种混乱的关系在唐朝并不稀奇,但却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且单从男人的占有欲来讲,唐玄宗也不会愿意看到儿子跑来和自己抢老婆。
当然了,这并不是李瑁落选的主要原因,即使没有杨贵妃这层关系,唐玄宗也不大可能会选择李瑁,因为寿王手上的牌并不好。
公元737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废赐死,储君之位空悬。而此时,寿王李瑁则是呼声最高的人选,因为他的母亲是武惠妃。
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爱的女人,据说杨玉环都仅仅只是她的替身。虽然她不是皇后,但其在宫中地位却是最高,即使是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由于膝下无子的缘故,都得靠后站。
而在王皇后被废之后,武惠妃宠冠后宫,虽然身份依然只是妃子,但其待遇实权,已经等同于皇后。
及王庶人废后,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有着这样一层关系,李瑁出生即获荣宠,虽然非嫡非长,但实际地位却是诸皇子中最高。哪怕是太子李瑛,也得看在武惠妃的面子上,让其三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李瑁之前,武惠妃曾有过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却全都不幸夭折了。这使得唐玄宗夫妇二人对李瑁非常看重。为了更好的保护李瑁,唐玄宗将年幼的李瑁送到哥哥宁王李宪府上抚养。
李宪可不一般,其本名李成器,为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也是当年的皇太子。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虽有大功,但因长幼有序,太子之位还是轮不到他。是主动让位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唐玄宗。虽然当时有着诸多因素牵扯,但李宪的主动让位,至少是让唐玄宗省了很多事儿。
所以,对于自己这个长兄,唐玄宗一直都是敬重有加,这次将李瑁继养在他府上,可见其对于的看重。当然了,正是由于李瑁长年寄养与宁王家中,导致李瑁和生父唐玄宗的感情很淡,反倒是对养父宁王孝顺有加。宁王去世之后,李瑁哭的死去活来,在府中为其守孝三年。而唐玄宗则是公然和儿子抢老婆,俨然不像一个亲爹。
当然,不管如何看重,当时太子已经有了,所以李瑁原本是没有机会的。但李瑁的母亲可不这样想,有太子又怎样?只要没当皇帝,她儿子就有机会。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将太子李瑛和李瑶、琚三兄弟以及薛锈召入宫内,并以宫中有盗贼为由,让他们披甲自保。结果李瑛他们当真披甲入宫,结果遭到武惠妃诬告,说他们是造反。唐玄宗听闻大怒,随即将己人抓了起来。最后三兄弟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被赐死,而民间因为其三人之冤,称之为“三庶人”。
太子李瑛被废之后,有着武惠妃支持的李瑁,表面上看可谓是优势明显。因为宫里有武惠妃为他说话,而朝堂之上,以李林甫为首的朝臣也是站在他这一边,极力举荐其为太子。
但成也老妈,败也老妈,正是因为武惠妃的举动,使得李瑁失去了竞争储君之位的资格。
太子李瑛被废一事,不管唐玄宗是被蒙蔽,还是自己有心为之,她武惠妃作为主导者都脱不了干系。
这种宫廷阴谋,对于唐玄宗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他就是这样过来的。从逼死伯母韦皇后、姑母太平公主到与自己的父亲睿宗针锋相对,差点兵戎相见。唐玄宗见惯了宫里的尔虞我诈,人心险恶。尤其他自己就是通过这样一直阴谋且血腥的方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皇子,最终登临大宝,执掌天下。
他明白其中的危险,更清楚其中的利害,所以他一支都在防范对他人对自己权力的觊觎,即便是自己的儿子。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武惠妃如此低劣的诬告,却仍然能让李瑛三兄弟被废,并且被处死。要知道那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啊,唐玄宗却能如此狠心,可见在他眼中,亲情和权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当初太子李瑛被废虽然有武惠妃、李林甫的推动,但是,与宰相张九龄之间关系密切应该是引起李隆基杀机的重要原因,简单地说,李隆基感受到了危险,因为李隆基难以忍受皇子与权臣之间建立联系。
基于这样一个观点,武惠妃的举动无疑是触动了唐玄宗的底线。尤其是在太子李瑛被废后,武惠妃作为和后宫之主居然和宰相李林甫站在了同一条线上,一致推举李瑁当太子,那唐玄宗更加需要防范了,说不准自己就被架空了。所以,此时的李瑁在唐玄宗心里,没有半点理想继承人的样子,只有满满的威胁。
更值得一提的是,武惠妃还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唐玄宗虽然爱她,但也担心第二个武则天的出现。
相对来讲,对于忠王李亨,唐玄宗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李亨势单力薄,没有什么后台可言,因为母亲杨贵嫔早早的就去世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亨一直都很低调,老实巴交,跟朝中大臣几乎没有来往,更对的上唐玄宗的脾气。
而且从长幼顺序而言,皇长子李琮,面容被毁,身有不周,失去了当皇帝的资格。而皇次子李瑛又被废杀。李亨作为皇三子,从宗法上具有最优先继位权。选他当太子,完全符合规矩,底下人无话可说。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身份合适,而且还对自己没有威胁的儿子,唐玄宗自然是乐意让他当太子了。
原本,太子热门人选中,是很大概率轮不到李瑁的。然而他有一个得宠又够心狠的母亲——武惠妃,一下子解决了前面好几个绊脚石,让李瑁成为太子的概率大大增加。只不过,成也武惠妃,败也武惠妃。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按照这个顺序和年纪来看,他成为太子的概率很低。可是他的生母武惠妃,身居高位,又深得唐玄宗宠爱。只要能搬除前面的绊脚石,再加上武惠妃吹吹风,李瑁也不是不可能成为太子。
唐玄宗早年是立过太子的,也就是他的次子李瑛,生母是唐玄宗早期宠妃赵丽妃。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联合驸马杨洄构陷太子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被废为庶人后不久便身亡。此时太子之位空出,根据册立继承人的规则,在没有皇后、嫡子的情况下,“立子以贵不以长”,李瑁因为母亲的身份,本该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太子。
可是,他的母亲武惠妃被自己所做的亏心事吓死了,唐玄宗伤心之余,看上了李瑁的王妃杨氏,也就是咱们熟悉的杨玉环。不顾儿子李瑁的观感,也没有念及武惠妃与自己相伴多年的感情,唐玄宗强收了杨玉环为后妃。
在唐玄宗收了杨玉环入宫后,其实基本上就断了李瑁成为继承人的希望了。若是还立了李瑁,那无疑是给自己找事。成为太子,意味着权势增大,逐渐会拥有自己的拥护者和势力。若是之后羽翼丰满,李瑁想要找唐玄宗报当年的夺妻之恨,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在这个情况是不会立李瑁为太子的。
而册立李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李亨平时为人低调谨慎。推选继任太子时,李林甫等人推荐李瑁为太子,在帝王眼里,这结党营私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对李瑁有所忌惮;
2、废长立幼的潜在危机。李亨与李瑁年岁若是差不多,那可能没关系,但从两人的年岁来看,相差还是挺大的,年少气盛的李瑁能否掌握好朝政还是个未知之数;
唐玄宗是一位风流皇帝,当时开元盛世,大唐国力强盛,唐宫之中宫人达到四万余人,创下了封建王朝的历史之最,玄宗皇帝的子女也是人数众多,留下封号的儿子就有三十人。
皇长子李琮因打猎被鹰抓破了相而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最主要的原因是皇次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年得宠,子凭母贵李瑛被立为太子,但以色侍主总非长久之计,赵丽妃华色见衰,武惠妃则不可阻挡的崛起,她的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就是武则天的侄子,也正是因为姓武,让武惠妃终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皇后之位,
但生下了十八皇子寿王李瑁后,她专宠后宫,失宠的太子和受宠的妃子之间必然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斗,在唐宫之内也不能例外。
武惠妃想为儿子争取太子之位,在外结交副宰相李林甫,内日日想着构陷太子,此时太子恰好露出了破绽,让武惠妃抓住,太子和五弟鄂王李瑶、八弟光王李琚关系甚好,三人的母亲也都失宠多年,
没事经常聚在一起对父皇偏心专宠惠妃冷落他们的母亲互相倾诉报怨,他们咒骂武惠妃,怨愤父皇连同弟弟李瑁也是他们咒骂的对象,隔墙有耳他们的私房话早已被人探听而去,这个人就是驸马都尉杨洄,他的夫人就是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
武惠妃让自己的女婿杨洄出首告发三位皇子图谋不轨,唐玄宗大怒,立即召集群臣要废太子,丞相张九龄力荐太子无罪不可轻动,当年汉武帝听信小人江充之言酿巫蛊之祸,隋文帝废太子杨勇让大隋二世而亡,听完这些话让唐玄宗冷静了许多,武惠妃派人密语张九龄,”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这句话让张九龄抓住了把柄,告诉了玄宗皇帝,废立之事由此作罢,但张九龄的宰相也当到了头,忠言逆耳,谁会愿意听呢,
李林甫当了宰相后加紧活动,要扶立寿王为太子,武惠妃为皇后,好永保富贵,驸马杨洄再次告发太子三人图谋不轨,早已和三个儿子形同陌路的玄宗皇帝毫不犹豫的下旨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庶人,严加看管,几天后,赐给三人一道白绫,无情最是帝王家,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是玄宗儿子中最有才华的两位皇子,光王李琚更是文武双全,无罪被杀,让人扼腕叹息。
太子死了,武惠妃达到了目的,但是做了亏心事害怕鬼叫门,三位皇子被杀后,武惠妃就开始做噩梦,他被冤魂缠身了,每天在她的宫里都会听到她瘆人的惨叫,任凭和尚道士来作法也无法驱走武惠妃心中的鬼,开元二十五年岁末,武惠妃在哀嚎声中死去,直到她死也没能看到儿子入主东宫,因为东宫很快就有了新主人。
这时心里懊恼的玄宗皇帝有些后悔了,还该不该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呢?越次非立为历朝历代之大忌,闷闷不乐的他被大太监高力士看破了心事,说道“陛下推长而立,谁敢复争”一语惊醒梦中人,皇三子忠王李屿坐享其成,被下旨立为太子,改名李亨,但李林甫夺位之心未死,又多次构陷李亨,幸亏李亨小心谨慎,才算躲过多次大难,熬到灵武登基。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只要昏庸的,那就是费财费人,反正遭殃的都是百姓。可唐玄宗昏庸起来可不同,他一昏庸有点费皇子。
不太聪明的样子——太子李瑛
当时,唐玄宗最宠爱的是武惠妃,是武则天家族的人。仗着唐玄宗的宠爱,武惠妃一直觊觎太子之位,明里暗里找太子李瑛的麻烦,为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争夺太子之位。
武惠妃的女婿杨洄为了对付李瑛,想出了一个对策。
杨洄派人到太子府,说皇宫里出现了盗贼,希望太子带着自己的几位兄弟到宫里抓贼。太子李瑛想都没想,就叫上自己的两位弟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据,就往皇宫里冲。
不太聪明的太子李瑛,自己往坑里跳也就算了,还要带着自己的两位弟弟。不过仔细想想也能理解,因为在与武惠妃斗得几年里,自己都处于下风,好几次差点就被废掉。他太需要一次向唐玄宗证明自己的机会,才会如此冲动。
三个皇子带着兵往皇宫里冲,可此时的武惠妃却已经在唐玄宗面前告状,说太子李瑛带着两位皇子造反了。
其实,如唐玄宗这样聪明的皇上,只需要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大唐帝国儿子反老子的戏码就从来没有断过,就连他自己也是如此,不然皇位还不一定能轮到他自己。
所以,儿子反老子这样的戏码在唐玄宗这里太敏感,再加上唐玄宗不太喜欢李瑛。结果就是连审都没审就被废掉,刚出京城武惠妃又说朝中还有很多支持李瑛的人,唐玄宗直接斩草除根,在城外将太子三兄弟一并赐死。
捡漏太子——李享
武惠妃斗倒了太子李瑛,自己又是现在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而朝堂上又有奸相李林甫打辅助,太子之位如果不落到自己的日子李瑁手里,简直是天理不容。但是,这种事情老天爷管不了,唯一能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作为皇帝的唐玄宗。
太子李瑛死后,其实太子的候选人还有很多,声望最高的当然是皇长子李琮和寿王李瑁。但是,皇长子李琮因为在一次狩猎中脸被弄伤,很早就被唐玄宗从太子名单里划掉。
时任宰相岗位的李林甫,多次对唐玄宗进言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可是唐玄宗还是有心眼的。朝中有宰相李林甫支持,后宫又有武惠妃,他认为如果立寿王为太子,说不定自己就要步老爹的后尘,不小心就成为太上皇了。
再加上,朝中很多大臣以武惠妃是武氏家族人为由,说以后武惠妃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李唐江山会再次改姓武。这话说到唐玄宗内心最痛处,打消了立李瑁为太子的想法。
就这样,大唐的太子的位子就落到了李享头上,完全可以说是自己捡漏了。不过能捡漏也要有一定的实力,一是李享是从小被皇后养大,算是半个嫡子;二是唐玄宗对寿王的妃子也就是后来的杨贵妃垂涎已久,立李瑁为太子不好意思下手。
写在最后
李享莫名其妙地捡漏得了太子之位,当上太子之后对奸相李林甫很不爽,就把李林甫废了;可这也造成后来的安史之乱提前到来,话说安禄山很怕李林甫,甚至超过对唐玄宗的害怕,李林甫一死,没人能压住安禄山,安史之乱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