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怎么来的?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都不是啥好东西。年龄大、主事的称大太监;年龄小、跑腿的叫小太监。
其实不然,太监本是官名,虽说后世一般是指被割了命根子送入宫去,伺候皇帝、宫妃以及在一些王侯府中做事的阉人,但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称呼的,这个说起来还相当复杂。
皇帝的名称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存在了。《礼记》、《诗经》中对这个事都有记载,但那时候一般称作宦官。周王朝和各诸侯王都设置了宦官,建立了宦官制度。但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了以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最初没有阉割的人也可以从事。到了东汉以后,才完全由阉人专门从事这个工作。
之后,又称作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但不管叫啥名堂,想要应聘这个工作,不看文凭、不看学历,但必须是阉割了的男人。这是硬指标,像吕不韦那样,弄一个假的去糊弄秦赵太后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唯一的个例。或许是没有嫪毐本事大,整得动静比较小,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罢了。
之所以需要阉割的宦官充实内宫,一般是因为深宫内除了帝王,全是女人,也毫无生趣。弄些男人出出进进,难免会出现暗度陈仓的情况,帝王宁肯让自己的女人闲着,也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就想到了把男人全部阉割了才能充任的想法,虽说不很完整,但还能凑合着使用。再说,皇宫内院有些粗活、重活,也不适合女人从事。搞一些五大三粗的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也大煞风景。为了让女人们袅袅婷婷,还把小脚丫给缠起来,就更没法干活了。
要不说老祖宗聪明呢,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
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太会愿意随便割掉了命根子,去从事这个工作的。尽管周围都是美女,但只能看不能用,更是悲催的事。因此,给宦官们的待遇都比较好,还允许他们与宫女们结对过家家,一般称作对食。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就是相互陪着吃饭。至于睡觉的事,纯粹就是睡觉了,也整不出啥名堂来。
宦官仅仅是负责宫廷杂务,不得干预朝政。但在内宫混久了,这群人精力过剩,既不能生儿育女,也不需要养家糊口,自然就多事了。特别是遇到小皇帝的时候,太后喜欢干政,不适合出头露面,就依仗宦官们通风报信。一来二去,就掌控了大权。
这些是宦官们从事这个工种的基本情况。
但宦官称作太监,那是唐朝以后的事。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让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称作太监。而且并不是只有被阉割的人才称作太监,如巡、元官署称其主官为大监,这个”大“就是”太“,这与宦官毫无瓜葛。
唐太宗时规定,宦官最高为三品,数额也有限制;唐中宗时,被授予七品以上的宦官多达千人,县太爷一般才是七品,这可比十年寒窗弄个县太爷要轻松得多。安史之乱后,有的宦官甚至被封为王爵,位列三公。
到了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但主官以下的宦官,则没有太监之名。
明朝宫廷外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如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主官就不称太监或大监。钦天监的主管称作主薄,设监副辅佐,有时主官直接称作钦天监,也不叫太监。因此,这些事务也不是全部由宦官担任。
在明朝时期,只有内十二监,全部事务都由宦官管理。所谓的监就是相当于具体的政府部门及职责,只有总领事才称作提督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人们才把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专有名词。
宦官们听了倒很高兴,可把一个好端端的名字搞臭了,以后除了宦官,再也没人愿意被称作太监了哈。
到了清朝,就延续了把所有宦官称作太监的习惯,一说宦官就以为是太监的,这就是太监的由来。
那就扯淡一下这群引刀成一快的勇者们吧,其实太监这个词有三层意义,并非完全是彻底毁掉烦恼根的猛士。而且这个词出现的比很多人想的晚,如果我们在历史电视剧里看到汉朝有人喊太监,你大可喷编剧傻X的。
太监的原意
在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后,这个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开始设计自己帝国的制度,关于皇室的内务,他在洪武十七年设计了十二个部门,统称为十二监,之下又四个司与八个局,加在一起统称二十四衙门。
这十二监的一把手被称为太监,为正四品官,下边还有少监和中监帮衬,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服务工作,大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物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并没有规定十二监首必须割了才能当,洪武和永乐年间像都知监这类下下衙门的太监是没割的。
另外太监这个词也并非明朝首创,大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最初是女官职位,叫大监,可能经常被写白成太监。大监到了唐朝时期根本就是外朝官职,和内宫无关,宋朝时则又恢复成女官职位。所以太监的原意就是一个官职名称而已。
太监的广义
后来明朝皇室大抵是为了贪方便,十二监的头目习惯性的都指派被割了的担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性的把高级割鸡分子称作太监。尤其是明成祖得到很多割鸡分子帮助抢下皇位后给了他们不少权利,司礼监的三大高手都能称为太监。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割鸡分子的带领下,这个自残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又开始把所有割鸡分子统称为太监,但这是不对的,没有四品官还敢叫太监?这是对高级割鸡分子的侮辱。
另外再给明朝辟个谣,很多野史里说明朝太监泛滥,从洪武时期就有十万割鸡分子,这其实算个误会。二十四衙门里不全是被割的,里面有大量从各地征调的工匠,这些人不进皇宫,所以压根没割。朱元璋又没疯,拢共就那么点人口,再割掉十万人,还要不要帝国人口兴旺了?
割鸡分子的来历
大抵上我国割鸡活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的“阉”字,但目前没证据显示那时代的阉人从事过皇家物业服务。吐槽机估计在那时候割鸡活动应该是一种刑罚,目的是为了剥夺生育权。
到了西周,人们显然已经发现阉人的物业服务功能,《周礼》中已经有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的记载。只是那阵子他们并非公务人员,只能算贵族家中地位低下的家臣或者奴隶。
这帮人正式进入政坛应该是王权强化的战国时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赵国举荐蔺相如的就是宦官缪贤。能够为国推举人才,足见那时候的阉人已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利,大抵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宦官的称呼。
大体上太监的来历也就这样了,在西方割鸡文化也源远流长,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而且他们搞物业服务比咱们还早,最初就是“卧室服务员”的意思,只是后来到了中世纪因为技术流失,割鸡死亡率太高,所以才较早停止使用了。扯淡完毕。
太监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就像金庸笔下的门派一样,根据来源大体上分为五种流派:
出现最早的流派祭祀和奴隶,这两个流派谁出现得更早,由于年代久远就很难考证考证了。
一、祭祀派,该流派源于原始宗教里的生殖崇拜。
弗里吉亚宗教的赛比勒女神,被人们供奉为大母神和众神之母,主要的职责就是掌管繁殖。
赛比勒女神的情人阿提斯,为了要侍奉赛比勒女神,就自阉成为了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从此就全部由阉人来担任。阿提斯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阉人。
阿提斯派之后又分裂成两宗。
一个就是南汉,要想当官就要先当太监。就南汉那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能有两万多太监官员。
另一个就是春秋时期的竖刁。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就采用了自宫的方法。这一宗比较有名的传人就是魏忠贤。
二、奴隶派,该流派是太监最初的主要来源。
奴隶的地位其实就和家畜一样。人们为了使家畜更加得驯服,往往会对一些雄性家畜进行阉割。
最初奴隶的来源,有很多就是战俘。为了使这些战俘的性格温顺一些,更便于对他们进行奴役。所以往往会把战俘进行阉割。
在这两种流派之后,相继又出现了宫刑、招募和卧底三个流派。
三、宫刑派,取消奴隶之后这就成为太监的主要来源。
宫刑也就是阉割,在当时也是刑罚的一种。接受了宫刑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阉人。尤其是以宫刑替代死刑之后,又有更多犯了死刑的人选择接受宫刑,从而成为了太监。
四、招募派,这是最后太监的主要来源。
皇宫里面需要太监这种职业,所以也就对外进行招募。在经过专业的净身师傅给净身之后,再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被送进皇宫当了太监。
五、卧底派,这是太监里面的另类。
很多宗族世家,为了保证自己宗族的最大利益,都会选出一些宗族的子弟,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这些进宫当太监的子弟,时刻和自己的宗族保持联系,及时地向自己的宗族传递最重要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宗族能够做出最重要的决策。
另一种卧底就是敌对势力派遣到皇宫里的。比如八卦掌的宗师董海川,就有种传说,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派去当卧底的。
此外还有一种天阉,就是一出生就有残疾,所以也就选择去当太监了。由于人数很少,谈不上是一个流派。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大家好,我是炒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太监起源的故事。
太监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不太可考,应该是有人类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阉人的记录。
(甲骨文是不是很形象?)
而且太监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里都有记载,虽然最初的目的或许未必是为了服务皇宫,但是基本个战争有关。
一直到明朝我们的先人还在延续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把战争俘获的幼年男孩进行阉割,然后在分配到皇宫和王府。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军在攻伐云南时俘虏以后阉割分配到燕王府的。
历史记录最早主动阉割的是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狠下心不但把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为了能够留在齐桓公身边,还一狠心把自己割了。真是个狠人啊!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名的主动自宫的太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莲英,不过李莲英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太监这个职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皇宫里有女人,而且有很多女人。
皇帝嘛,老婆太多,又得让人照料,但是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万一哪个嫔妃红杏出墙怎么办?为了不让皇帝戴绿帽子,除了皇帝以外,宫里不能有其他男人。
可是问题来了,宫里太大,成百上千的人住在里面,什么洗碗、吃饭、穿衣、睡觉……各种重活得有人干,女的体力跟不上,男的又不保险,所以,只好不男不女了。
谢谢小悟空的邀请,水煮汗青为您解答。
太监这个官职最早并不是指宦官(阉人),比如在元朝的时候就设有太府监、少府监等职位,这里的“监”属于官职,而太监在所有监里算是二级官。一直到明清时期,太监与宦官才划上了等号。
最早的宦官我们很难查证到,但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齐桓公的宠臣竖刁应该是第一个。
竖刁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亲自挥刀自宫,以此换来荣华富贵。齐桓公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不但给了他权力和财富,还过继一个儿子给他,称为公子刁。
齐桓公的这些举动让管仲担忧,在管仲临终的时候告诫齐桓公,不要宠信三个人,分别是易牙、开方和竖刁。但齐桓公没有听,最后这三人策谋造反,把身患重病的齐桓公关了起来不给饭吃,还另外立公子无诡为齐国的国君。最后齐桓公饿死在宫中,六十七天都没人来看,尸虫都爬到门外去了。
太监的自宫行为是自愿的
从竖刁自宫可以看出,他是自愿的。包括后来的太监也是如此,特别是明朝时期,通过自宫来应聘太监的人越来越多,朝廷也立法禁止这种行为,但收效不是很大。
明朝著名大太监魏忠贤,原本是一名市井无赖,平时就是玩耍赌博,最后穷得没办法了就挥刀自宫,到皇宫里去寻个前程。结果他的这一刀还真没有白挨,进宫后飞黄腾达,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大监,把大明朝搞得是乌烟瘴气。
清朝满人入关后继续沿用明朝的太监制度,这时候太监的自宫依然是自愿的。有部电影叫《中国最后一个太监》,讲述的就是穷人为了能够摆脱贫穷的生活,把儿子阉割后送到宫里去做太监,结果满清被推翻,帝制被废除,这位太监就成了牺牲品。
结束语
太监从竖刁自宫换来权利开始,就不断有后来人跟随着他的脚步走,通过自宫取得皇帝的信任,换来荣华富贵。
随着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了太监的机构和管理他们的制度,太监就开始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实际上太监这种行为又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是相矛盾的。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但在历史中,太监的阉割行为几乎都是自愿,这一点确实让人费解。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太监本来代指的是一种官位,后来逐渐演化为广义的形容丧失男性功能的,在皇宫之中负责大小事物的男性官员,其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起初的太监并非是简简单单,何人都能够担任的存在!
历史上真有未阉割的太监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当时的太监也就是宦官,并非完完全全由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担任,本来就是专门供皇帝差使的京城内府官员,而且就连西汉时期也并非完全如此,但在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皇宫之中的男性官员,如果有正常能力的前提下,极易与深宫之中的皇帝嫔妃发生关系,这哪里能使皇帝受得了,所以为了使得自己不再被绿,到东汉时期,皇帝们就下定决心,对整个宦官制度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在皇宫中工作的男性官员,皆会进行阉割处理。
世界范围内阉割制度都广泛存在
关于太监这一职务,其实纵观整个世界范围内,也并非只有我国独创,毕竟在那个生产资料不足的年代,男性之间对于繁殖后代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也并非有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样协同稳定发展,中国皇室用这样的制度,保证了皇族血脉的纯正,就拿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和越南地区,也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皇宫之中的内部侍卫进行处理。而且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埃及,以及现如今的人口大国印度,他们也都会采用此种方式。整个世界范围内,当然也包括白人太监,只不过数量相对稀少而已。
身为太监也是好处颇多
这个世界本就该如此,有得自然有失,尽管宦官们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基本权利,但同样他们也不可能不被重视,历史上我国就存在很多宦官干政的例子,本来在当初的设立初衷上,并不允许宦官的权力过大,也并不希望他们染指政治,但是宦官的特殊职位与作用,也让他们在整个朝廷之中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逐渐的宦官们在整个朝廷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而且地位也是达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而言,太监就是在宫廷中当差,而且拥有一定实权,在皇宫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却丧失了男性生殖能力,不能够继续繁衍后代的一种皇宫御用内侍群体。
太监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最初起始于奴隶社会,兴胜巅峰期在封建社会,最后又消亡在封建社会末期。
太监也叫宦官,幼小孩童时,家境贫寒,为了生计,被自己的家人叫专门从事阄摘术的阄人,残酷的摘除了男性的睪丸,使之成为无性功能的人,而后通过关糸进入皇宫高墙里面,从事伺候皇上和后宫大小嫔妃的差使。
这一庞大群体伴随华夏几千年文明混迹在皇宫朝廷各个角落,吃香的喝辣的,挣着银两资助老家父老,这是绝大部分走太监之路的由衷。
太监在宫庭也分着三六九等,经历着勾心斗角,大部分仍过着任人宰割的生活,小太监受着大太监唤使,只有极个别资历深的头脑灵醒的太监活跃在皇上身边。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太监群体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残酷的人生,用今天时尚的话说,是反人类的。
太监,是一群被阉割了,失去传宗接代能力的男人。通常服务于皇宫,王府。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呢?
一,起源于宫刑。
太监最早起源于阉人,阉人来源于宫刑。据《尚书》记载,最早的宫刑在尧舜时期。
《尚书-吕刑篇》:“爰始淫,为劓、刖,椓(即宫)、黥。”又云:“舜典五刑,宫。
宫刑最初目的,是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即“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势也”。《伏生书》传更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
后来宫刑的范围扩大了,成为统治阶级镇压平民和打击反抗思想的手段。甚至作用到外敌身上。
奴隶社会时期,经常举行大规模的战争,战败的一方俘虏,往往被施以宫刑,然后塞进宫廷里,成为宦官。
战俘被施宫刑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载:此年(前544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
(战俘)
除了战俘,还有罪人或罪人家属被施行宫刑的。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太史公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判处死刑,后来改成了宫刑。受刑后,他在监狱中,靠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著作。
除此之外,还有自宫的。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葵花宝典》,金老爷子塑造了一个自宫且走向成功的东方不败。历史上也有一个自阉进宫的成功人士,其最终爬到权力高峰,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就是魏忠贤。
商朝甲骨文中,出现了“阉割”二字,笔者猜测就是为了记录此类现象。西周宫廷开始出现一些内竖、寺人。这些是为统治者服务的阉人。
二,宦官应运而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占据庞大的社会资源。这资源自然也包括女人了。诸侯和王室、皇室等,社会地位越高,占据的女人越多。
如,隋炀帝的后宫嫔妃,有人估计高达6万人。其次是唐玄宗,也有4万多人。汉灵帝、晋武帝、陈后主等也有高达上万人的后宫。
如此多嫔妃的后宫,她们的生活起居,都需要有庞大的下人来照顾。全用宫女,有些活儿她们也干不了。要是补充正常男人,又怕这些男人在后宫乱来,到处给带绿帽子。
所以,为了放心。统治者们煞费苦心,专门找受过宫刑的男人来照顾后宫嫔妃们。
(庞大的后宫)
于是,这些充斥后宫的阉人,成组织,成规模的存在,并被划分了三六九等。
三,太监称呼的由来
明清之前,不是所有的宦官都称为“太监”。这“太监”的称呼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
公元662年,李治把殿中省改为中御府,并派出心腹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此后,宦官中只有地位较高的,才有资格称为太监。
到了清朝,宦官统统由内务府管辖,且全部称为太监。并划分了相应的等级,如下:
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
(慈禧宠信太监李莲英像)
来个小故事乐一乐:
胡适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全书久未完成。黄侃便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问其原因?黄侃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学生们大笑不已。这才是对于太监书、太监作者的真正由来。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