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历史上,说学逗唱四个领域最顶级的大师分别是谁?
马三立的说,郭荣启的学,侯宝林的唱,常宝堃常宝霆的逗。
这是相声界比较公认的一个榜单,也是这四个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 马三立——无人不宗马的说
相声界之所以有无人不宗马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想拜马三立为师,或者老马家枝繁叶茂门徒众多。恰恰相反,从马三立到马志明,在开枝散叶上都非常保守,而且马三立名下十几个徒弟,基本上都是拜门的,而且他们的表演风格基本不宗马。
真正宗马的,反而是很多其他门户的人,比如号称宗马第一人的赵心敏,以及少马爷马志明,东北相声名家马敬伯等,他们在说这个领域,跟马三立的境界非常接近,或者说就是宗马的典范。
马老的说并不是那种一听就让你惊艳万年,耳朵吃冰淇淋的那种花哨玩意儿。相反,乍一听马三立感觉温,而且有点絮絮叨叨,但只要能耐着性子听完,你就会深陷其中。而对于学相声的人来说,马三立的说在尺寸火候上精准到无与伦比,基本上没有一句废话一个多余的语气词,就连叠词都是跟人物塑造完美匹配的,说白了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稳。
侯宝林当年就告诫过马志明,你不能完全跟你爸爸学,他那种稳劲儿换一个人就是“温”,准让观众轰下去不可。你得相对火爆一点,突出“卖”这个特质,像马三立那种铺平垫稳的使法,只有他一个人能行,其他人模仿不来。
宗马的真正意思,就是相声演员对于说的理解,多多少少都会有马三立的痕迹,而且越是擅长说的演员,马三立对他的影响越大。
我是艺术大师!不对,我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不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一切动物和所有生物的灵魂工程师!
- 郭荣启——以假乱真的学
其他相声演员学小动物学方言土语,很多都是单独拎出来作为才艺展示,而郭荣启的学,则是完全融入到角色中,有时候甚至让你忽略了他其实是在“学”,以为这就是角色本身在说话。
郭荣启之所以能在学方面做到极致,跟他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勤奋好学有关。还没成名的时候,为了学习山东方言,郭荣启天天去饭店跟跑堂的伙计聊天,硬生生把发音给记了下来。为了创作跟麻将有关的段子,郭荣启用了几个月时间,专门围观老太太老头们打牌,把各种有特色的说辞记下来,融入到相声段子里,这才成就了经典的《打牌论》。
《打牌论》的前身是传统相声《赌论》,很多相声名家都表演过,但郭荣启改编成打麻将之后,成为他的把杆活。郭荣启对于四种不同角色心态的变化,以及因为摸牌导致的絮叨都学得活灵活现,而且整个表演一气呵成,让观众百听不厌。在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电台、电视台不断播放,堪称家喻户晓。
除了模仿牌桌上的老太太,郭荣启的倒口和怯口也是独一档的存在,他的《怯拉车》《拉洋片》以及《方言评书》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节目。《怯拉车》把郭荣启的山东方言发挥到了极致,而《方言评书》用天津话说评书,都是让同行甘拜下风的经典。
- 侯宝林——天下第一的唱
侯宝林小时候跟着颜泽甫学戏,挨过打也撂过地,也在剧场彩唱过,这让他在学唱这方面,比其他同行有很大的优势。
侯宝林对相声中的唱有一个“三句”理论,第一句一定得学谁像谁,否则观众就不买账了,第二句可以稍微垮一点,为后面的包袱做铺垫。第三句就一定不能像了,因为观众听的是相声,不是京剧,而且你故意不像,包袱才能响。
这也是侯宝林对相声做出的最精准诠释,侯大师认为相声是说和逗的艺术,学跟唱只是辅助,而且目的不是为了显摆你嗓子好或者调门高,唱是一种形式,目的是抖包袱。对此侯宝林还跟张寿臣有过争议,但侯大师凭着自己的艺术说服了张寿老,让他也承认“包袱是可以唱响的”。
当然在侯宝林之外,还有很多以唱见长的大师,比如刘文亨,以及当年跟侯宝林齐名的孙少林。刘文亨唱腔干净优雅,水平不下于侯宝林。孙少林学裘盛戎,能让本尊都叫好。但这二位跟侯宝林相比,综合水平还是有差距,所以天下第一的柳活,还得是侯大师。
- 常宝堃——尺寸精准的逗
对于“逗”的名额,相声界一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小蘑菇常宝堃,另一种是三蘑菇常宝霆。这两人也恰恰是常氏家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两人,甚至比常连安都高一截。
但单论“逗”的话,个人觉得还是常宝堃更强。毕竟常宝霆强在综合水平,嗓子好能学唱,戏曲大鼓张口就来,常白版的《学电台》堪称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时至今日也没有更好的版本。
而常宝堃靠着一副哑嗓,学唱方面几乎瘸了的情况下,能够光靠逗就成为天津第一火档,甚至盖过师父张寿臣。巅峰时候的常宝堃,也就是侯宝林靠着独一档的学唱能与之并驾齐驱,其他同时期的艺人都逊色三分。说明小蘑菇在逗这个领域,确实有着独一档的实力。、
常宝堃对于逗有着如此的成就,除了他天资聪慧之外,跟他的勤奋付出也是分不开的。常宝堃平时除了台上表演,日常生活也是跟相声形影不离,坐公交的时候琢磨相声,吃饭的时候思考包袱,就连上厕所都要背词儿,而当时常家用的是公共厕所,邻居最害怕的就是看见小蘑菇进厕所,因为一进去这人就忘记时间,一群人在外边等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都不叫事儿。
就这份专注劲儿,常宝堃想不成大师都难。
只是个人觉得,说功第1张寿臣。基本不用发托卖相。马三立也相当不错,和寿老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学毫无疑问是侯宝林,京剧梆子京韵西河梅花评戏全才,学什么像什么,而且学起来毫不吃力。
从逗的角度来说。马三立可以说是第一,真是把幽默贯彻在相声里
唱得分说唱什么?如果真说相声本门的太平歌词,我听过的刘文步第一,如果说相声里说快板儿的,应该说是王凤山。
肯定是郭德纲啊,不接受反驳。
说,贯口,绕口令,郭德纲张口就来,嗓音洪亮,绕梁三日。
学,京剧,评戏,梆子,小曲,郭德纲已经达到了专业演员的水平。侯宝林马三立相声中的包袱大戏院演出,郭德纲早已变成了现实,一票难求。
逗,无数人表示“听别人的相声从未乐过”“天天听着郭德纲相声入睡”。
唱,太平歌词,郭德纲不但会唱,而且进行了改良,融入了梆子和评戏唱腔,让太平歌词起死回生。
说学逗唱郭德纲无一不精,而且郭德纲在历,国学方面也是一代大师,出版了多部著作,常年排在销量榜前列。郭德纲已经不仅仅是相声大师,在文化领域也进行着传承和发展。
但凡沾上“个人喜好”的问题,总是不太容易能说清楚。
抱着本人的一点偏见,说一说我的看法。
第一个非常简单,“说”字当以马三立老人和刘宝瑞先生为翘楚。
私以为这也是相声界最稳定的公知之一。
健在的,除去因年老气衰过了鼎盛期的,在“说”上,就还得是以郭大班主为首了。
不过大班主的“说”虽然强于尺寸节奏,但是强行控制的痕迹却比较明显。
这也是比起前辈大能,不足的地方。
…………………………………………………
第二点的“学”,讲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私以为所谓“学”,就是“演”。
学个老头老太太、学个哑巴说话,其实就是“演”个老头老太太、“演”个哑巴说话而已。
至于广为流传“学唱”的概念,则还是属于“唱”,这个后面再说。
既然“学”就是“演”,那么演员刻画人物的多样性,就成了评判的第一标准。
这一点来看,侯耀文先生首当其冲。
纵观侯三爷一辈子的作品,塑造的人物类型可以说是最多的。
从工人干部、小商小贩、市井小民,到文艺工作者、老头老太太、军人和武警战士、年轻小伙子、漂亮大姑娘等等等等千变万化。
节目类型上也是歌颂、讽刺、传统、现代、柳活、腿子样样都能使。
这就是本事。
所以我一直都说侯三爷的能耐大着呢。
…………………………………………………
第三个“逗”,则是见仁见智的东西。我要是说王文玉挺“逗”,估计您也挺不理解。
个人比较喜欢犯“狗”的演员,所以“狗王”赵伟洲先生是我的首选。
…………………………………………………
最后说一说“唱”。
相声本门的“唱”,包括太平歌词、快板(不带“书”)、莲花落等等。
其他的都叫做“学”唱。
不过私以为学唱也是“唱”,不是“学”。理由我以前写过的文字里有,不再赘述。
所以不管歌柳、戏柳还是鼓曲都应该算说学逗唱里的“唱”。
这样一看,戏柳子当然老侯大师和刘文亨先生分得首次。
鼓曲则是郭荣启先生和常三爷的最好。
至于歌柳,不太喜欢,也分不清唱的好坏。
所以暂且不提。
以上……
李伯祥,邹德江,郭德纲,刘洪沂,涚学逗唱俱佳。闫鹤祥,陶阳,张鹤伦,张云雷。德云社突出。马三立,常宝霆,郭荣啟,候宝林,老前辈最佳。
题目太大。说,类型多了。叙述型,那刘宝瑞当仁不让;贯口,马家父子贯口好,但赵振铎那八扇屏差吗?学,学哪类?学戏曲,侯宝林刘文亨这是前两名;学叫卖,臧洪那是叫卖大王,口技各种声音,也是能人辈出。逗,这个不好说了。我认为马三爷那叫幽默,但也有觉得骚浪贱是幽默。唱,太平歌词,没见哪位名片上印的是太平歌词表演艺术家。我不认为快板是相声的唱,人家快板是单独的表演形式,有单独的师承关系,自成体系。
马三立进不去前十,都吓起什么哄,这二十多年各家都走了,马老才立棍了。
说 张寿臣绝对是顶级大师,马三立也很强
学 还真不太好说,因为方面太多。学唱,口技,方言,形体等等
逗 常宝琨水平很高,高英培也相当不错
唱 侯宝林 刘文亨两人伯仲之间。张永熙名气很大,但水平不如上面两位
(请不要那某某的理论和我说事。唱就是用本嗓的,非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