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你怎么欣赏王建的《野池》这首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王建

你怎么欣赏王建的《野池》这首诗?

点赞1、汕头市 网友:西了个瓜

你怎么欣赏王建的《野池》这首诗?

王建,字仲初,颍川人。唐朝大历十年进士,初为渭南尉,历秘书丞,侍御史。大和中岀为陕州司马,从军寒上,后归咸阳,卜居原上。王建与韩愈、白居易等相交。而与张籍为挚友,工于乐府,并与张籍齐名。

王建《野池》诗云: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我们首先按照律绝的平仄格律来分析一下吧!第一句“连秋堤”三字叫做“三平尾”,在律绝中是不允许岀现的。第二句“菱花结实”与第一句“野池水满”平仄不对。这第三句倒是符合律绝的平仄要求的了。第四句的“鱼东西”又是一个“三平尾”了。

所以,《野池》是一首古绝,而不是一首律绝。古绝,是不需要讲究平仄的。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在写些什么。第一句:野外的池塘里,水已经很满,快跟堤坝顶端一般高了。第二句:菱花已经结满果实,蒲叶也十分茂盛。第三句:雨已经停下来,阳光洒在河口之上,风也跟着停了下来。第四句:蜻蜓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地飞翔,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可以看出,这四句诗都是写景的。虽然都是写景,但是前三句都是描写安静的物象,而第四句是描写运动中的物象。有动有静,动静配合,动静相宜。这是这首诗的写作方法,也是这首诗的风格。

一首诗专门写景有什么用呢?有一种写作的方法叫做?情于景,就是作品全篇都是写景,它?了什么情在其中,你要认真去体会方能得知。或者说,你还要了解作者的处境及情绪才能够得知。王建在写此诗时,可能正好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缠于其身吧,而且又来到池塘边上,不就写下了这首反映其闲适心态的诗了。

王建的诗是很有生活气息的。比如那《新嫁娘》中的一首云: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方才嫁到婆婆家的新媳妇儿,第三日下厨做饭煨汤,因为不知道婆婆的口味,就先叫小姑子尝一下是否合乎婆婆的要求。写得唯妙唯肖,同时反映出媳妇对婆婆要孝顺的心情,也折射出媳妇怕婆婆责怪的心态。

以上说的两首诗都是古绝的体式。要说到律绝,王建也写得不错的。你比如说那首《十五夜望月》,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一首诗,它的平仄韵律很协调,所以是一首很好的律绝。前两句写景,为后二句提供了环境。后二句抒情,说的是相同的一个中秋月夜,而各人的喜怒哀乐不同。尤其是最后一句以唱叹的口气说岀来,使人感慨万端。第四句中,“秋思”二字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眼吧!秋天是个使人发愁的季节。“思”,现代科学认为是大脑的功能,而古代中国中医学则认为它是“心”的功能。既然思是由心来操作的,有心字在“秋”的下面,肯定是愁思不断了。而这个愁思也就是“秋思”。

所以,王建的诗也很不错。尤其是这一首,使人感到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2、眉山市 网友:流浪文人

谢邀。

王建,字仲初,中唐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从军后白发入仕,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与韩愈、白居易等中唐名人都有来往,在这些璀璨人士辉映之下,诗名不显。倒是从年轻时就和张籍要好,一起写乐府诗,世称张王乐府。

由于从军和长期处于下僚,王建的诗题材广泛、格式不拘、生活气息浓厚,反映了社会现实,思想也比较深刻。语言则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一般都是篇幅短小的歌行体。

《野池》也是一首古体诗。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古体诗就不用看平仄的,首句“三平尾”、结句“三平尾”都是大忌,不过既然成诗,想必在当时或者当地的口音中念起来,应该还是有些起伏吧。

但是我们用普通话念起来感觉并不怎么好。

看内容,也就是写了秋天野外一个小池子的景致。

首句写明时间、地点:“野池水满连秋堤,”野外池子的水在秋天涨满了,和堤坝一个高度了。

第二句继续写景:“菱花结实蒲叶齐。”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

第三句写天气变化:“川口雨晴风复止,”河口雨过天晴,风儿定下来了。

第四句继续写风定下来之后的景色:“蜻蜓上下鱼东西。”蜻蜓上下翻飞,鱼儿游来游去。

很简单、自然、清新的一首小诗,就像一副画儿一样,也没什么深意,也没什么志向。也许有什么寄托吧,但是并不强烈。文字并不是很吸引人去探究背后的意思,又没有王维那种空洞得让人麻木的意境。“夜静春山空。”看王维的三平尾,和王建的写景诗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水平的诗放到现在的旧体诗人里面,可能值得一夸,可是那是唐朝,是随便一撸就是大诗人一串的盛唐啊。

所以,诗名不显也是情有可原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点赞3、乐平市 网友:海灯法师

王建创作《野池》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这首诗穿越千年,依然被人喜爱。短短的28个字,生动形象,色彩斑斓,勾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

王建是中唐诗人,他的挚友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张籍,写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著名诗句。王建与张籍同窗十年,两人情趣相投,乐于学习,且家境都不富有。

《野池》的构词通俗浅显,易于理解,诗的全文是: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野外的池塘水都满满的了,与河堤的高度都一样了,菱花的果实饱满,蒲叶也非常茂盛。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这里的川口指的是河口。河口的雨停了,风住了,太阳出来了,欢快的蜻蜓四处飞跃,无忧无虑的鱼儿在水中游玩。

诗人把眼前的秋色好似就这样随随便便的写出来了,没有华丽的修饰,朴实而自然,但仔细读来,哪有这么简单,看似轻松的信手拈来,实则构思奇巧,令人回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赞4、黄石市 网友:滥情i

我们分两步来看这首七言古绝《野池》。

一、简析

我们来看这首诗: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诗记秋天某个闲逸之情的片段。可能是一次野外出游,刚经历了一场秋雨,一路狼狈,俄而雨停风止,秋阳高照,为之一爽,又恰好路过一野水池塘,见菱叶、游鱼和蜻蜓,一下子似乎有了很生气勃勃的东西,为野游添上了异样的色彩,不仅眼前一亮,心头更是一喜,于是当口随吟,一首古绝诞生了。

之所以说是古绝,是因为通篇不讲格律,只是押韵。这是这首诗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第三句为全诗之由来,或者说是诗人作诗的引线,爆点。不经秋雨洗礼的野外,是不会风色如斯的。秋日萧萧,草枯水竭,落叶满地,不是经雨,如何秋水满堤、野池漫溢,一时菱花浮动,蒲叶一洗如新?


这两句呈现了秋雨的结果,第三句算是作了交代跟提示,诗人描写的是一个雨后的世界,清爽,透亮。最后一句的鱼与蜻蜓一派动感,在寂寥的秋日更显得尤其生机可爱。“上下”与“东西”,以各自的情态,何等自由!诗人闲适的好心情也展露无遗。

平心而论,是一首野行的随性之作,有观察、有情趣也有笔致,是可读性强的作品,最后一句也颇有感觉,只是类似的表达太多,整个诗又不能像有些作品那样意境绝美或涵义丰富(比如张志和《渔歌子》、王驾《雨晴》),显得这首诗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这首诗在王建作品中也不算突出。

二、对比张建同类作品如何?

王建跟张籍齐名,两人都是新乐府干将,其中王建还以宫词闻名,制造了不少宫廷八卦。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是那首记民俗风情的小诗《新嫁娘词》,淳朴本色,风趣十足。此外,他的七绝《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雨过山村》也极有名。前者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后者同写闲情,而与《野池》截然不同。


我们可以将两首绝句稍作对比。《雨过山村》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不说用词造意,哪怕仅仅读下来的感受,这一首也比《野池》迷人。尽管这个写的是春天山村的风光。

首先词句上,《雨过山村》更为上口,那种清词丽句字字流淌着的唇香,让人流连忘返,而读《野池》没有这个亲和力度。其次炼意造境上,《雨过山村》几乎一字一意,画面横生,且给人极大的协和之美,那种浑然感又非《野水》所有。

最后一点,同为七绝,《野池》只有闲情野趣,而《雨过山村》还写到了人,写到了农忙时节,于美之外也能看到底层人的辛苦,可以说赋予了闲趣更多生活层面的东西,这样的涵盖当然是超越《野池》了。

点赞5、本溪市 网友:〆离癸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赏析:

王健是中唐重要诗人,前承杜甫,后启元白,擅长乐府,以《宫词》出名,佳作甚多,与张籍齐名。这首诗并不出名,也不是绝句,而是古体,但这首诗还是充分体现了王建诗歌的特点。

【极于纤悉,无不至到】王建诗细碎,以细微处铺陈其事。这首诗写了“池水”、“秋堤”、“菱花”、“蒲叶”、“雨”、“风”、“蜻蜓”、“鱼”,然后对八物细节进行描述,池水是满,秋堤与水相接,菱花结出菱角,蒲叶平齐,雨停了,风也停了,蜻蜓在飞,鱼在游。

若说读此诗有什么收获,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状物。

【别有顿挫】王建诗擅长描写村野,但不是一味铺陈,而是善于变化。这首诗前三句都是静物,最后一句的蜻蜓上下飞,鱼儿东西游,画面顿然灵动起来。

若说读此诗还有什么收获,动静结合是让文章生动起来最简单实用的手法。

【其源出于汉代歌谣】“蜻蜓上下鱼东西”一句,恍然有“鱼戏莲叶东”之味,不见繁章,而自然清妙。

无情不成诗,这首诗是体现王建写诗之时的闲适之情,犹如今人看到美景就想拍照,其情一也。

适合小学生中学生咏读,细细体会,当有所获。

点赞6、通化市 网友:璇玑涟漪

王建《野池》唯一的亮点,就是最后一句:“蜻蜓上下鱼东西”。前面三句都是敷衍。全诗纯写景,无寄托,若无末句出彩,则一无是处。

我确信,作者写此诗的冲动,就在于路过雨后初晴的野池时看到蜻蜓飞鱼儿游,脑子里面即刻蹦出“蜻蜓上下鱼东西”一句。“鱼东西”这措辞太容易了,源自六朝乐府。但在此能与“蜻蜓上下”形成有趣对比。由于“鱼东西”三个连续平声字不符合绝句格律要求,于是干脆凑上三句,就当新乐府吧。

我尝试把王建诗调整一下:

野池

雨余秋水溢秋堤,

树色初黄蒲叶齐。

川口无风吹落日,

蜻蜓上下鱼东西。

如果要赋予更多意蕴,假设在该环境中送别,则可写成——

雨后送友人西行:

水满横塘蒲叶齐,

斜风送雨过秋堤。

蜻蜓上下惊鱼散,

人与残阳并向西。

附王建原诗:

野池

野池水满连秋堤,

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

蜻蜓上下鱼东西。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