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是否毒害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创立了儒家文化之后,中国承载了近五千年的封建史。
不可否认,儒家学派倡导的立志、力行、克己、内省、中庸、改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从野蛮逐渐走向了文明;崇尚了仁义礼智信之后,制约了人们桀骜不驯的行为和思想。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人们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要用辨证的观点来对待问题,好就必须说好,存在的弊端也得有人指出;如此,人们在历史的进程里才会趋向于明智,社会的发展也才能够更加的兴旺发达。
就以儒家文化来说,人们在践行时,发现了儒家思想的短板。
(1)封建思想的诞生,体现在儒家文化里的“三纲五常”。其中的君为臣纲,即使皇帝昏庸无能,作为臣民,必须保持缄默,听命于皇帝的圣诣;父为子纲,强调儿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亲的调谴;夫为妻纲,妻子必须听从于丈夫的使唤。
“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从表象而言,树立了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可是,人们在信奉“五常”中,仅仅是为了极力追求个人的生存能力,而远离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造成了当年国家内乱不止,甚至差点走上了亡国之路。
(2)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观点。儒家文化把人们分为三、六、九等,这一观点的产生,导致了当时的国家四分五裂、闹民族分歧,不利益民族团结。信仰儒家思想的人,由此而变得愚昧和懦弱,惟剩下忍气吞声和任由宰割的份。后来,在新潮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才逐渐走向了一个理智的时代。
因此,儒家文化虽然影响了中国上下五千年,但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信奉和追崇。否则,在历史文明发展的进程里,人们会固步自封,会被现实蒙住了我们的双眼。
儒家的弊端在于,为了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无原则鼓吹统治者,利益集团,上无天盖,下无底线,而对社会上占大多数劳动者,充满鄙视,儒家为自家学科发展,极端自私自利,固步自封,对社会发展,生产发展,间或科学发展全弊无利,儒家利用鼓惑,维护统治者利益打击,陷害百花齐放,而勇攀三姓家奴之高峰,却又圆滑:狡辩之奴性之才,疑惑的是,儒家还能隐身社会大堂上,如在制造业,商业,科技业定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民喜欢的就是好思想,好传统,儒家确如茅坑之石,人人皆踩
现在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真正的儒家思想。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在先秦的时候,传统的规则已经崩溃,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未来到底是应该怎样发展,到底应该用什么的思想去教育国民呢?
这个在当时已经经过了无数次讨论,大家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许多比较有观点的思想逐渐的发展成一个门派,在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法家和儒家,以及其他的道家墨家的。法家和儒家皆是显学,在当时是最大的两个门派,两个门派争风相对,而且旗鼓相当,不上下下,就这样持续了很久的时间。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秦国自古以来引用商鞅变法,靠着商鞅变法从积贫积弱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凭借着变法中好处给秦国带来的军事经济方面的提升,秦国已经兵强马壮,借此才能够统一六国。
在六国统一之后,法家发展的地位大大提高,作为了正统的思想,自然而然而然,对其他的门派进行打压,可是也不能消灭其他的门派。但是自从秦始皇被那些儒生坑坏之后,秦始皇已经气急败坏,就下令焚书坑儒,这个给儒家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当时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看到这个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告诉秦始皇必须要消灭这些乱臣贼子,毁掉他们的思想,才能够让秦朝太平治国。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外加上当时的文字还没有完善。有很多珍贵的儒家思想就这样破灭,造成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就这样被消灭了。
到了秦朝灭亡之后,汉最初最开始是引用道家思想。采用无为而治,以此来恢复在期末遭受的巨大战乱,让人民能够休养生息,慢慢的恢复元气。这个时候汉朝最需要的就是道家思想,而其他思想也没有进行太多的约束。秦朝灭亡之后,其他思想也慢慢的开始出现,但是也很难恢复到以前那种百家争鸣的状态。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已改自刘邦以来的脆弱不堪,国力空前强大。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再是适合了当时的汉朝,儒家学派的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这个造成了一定的阶级的心态,臣子必须要效忠君王,夫人必须要孝敬丈夫,孩子必须要孝顺父亲,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要把皇帝当作神一样。
这可是和当初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在孟子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和董仲舒是说的不一样的。为了符合封建帝王的喜好,满足封建帝王的统治,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里面进行了改造,早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一个思想了。建立了新的封建礼制,这个约束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可是这个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让人民变的愚蠢起来,才能够方便皇帝的统治。
这种事情尤其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厉害。儒家思想再一次被扭曲下来,这种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是越来越严重。
存天理,灭人欲
那么在朱熹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天理?为何要灭掉人欲?
这个天理就是天地的秩序,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也必须有秩序,人类生活的秩序就是三纲五常。这个变成了封建统治者为了遏制人们的思想的一种工具,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天理人欲两不立
作为天理的对立面的人欲,就必须要斩除。人们必须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个正是封建君主想要看到的,封建君王作为真正的天子,他就是真正的天理,这个被他们再次的利用起来,对人们进了毒害,成为封建君主控制人们的一种工具。在他们的大力宣传下,朱熹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想,这个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具有反人道的性质。
“传注为宗”,这也是朱熹提出的一种观点。就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正宗,所有人就是应该努力的去学会书上的东西,书上的东西都是对的,不可能存在错误。这个就造成了很多的书呆子,会去动脑想问题,都变得非常的愚蠢,最后成为了皇帝的一种工具而已,这个让皇帝非常的满意。朱熹果真就是一个得力帮手,儒家思想真的是太好了,皇帝越来越喜欢。而这种现象对于当时的人们再次被毒害到了。
尤其是到明清两代的时候,“八股文”盛行。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在写的时候要模仿孔子和孟子的说话语气,不能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否则就是对圣贤不敬,这样的文章就作废了。且要做到对仗工整,对文章大大的限制。当时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就拼命的研究四书五经,人们的思想都变得愚钝起来。写这种文章,根本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内容空洞无比,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这就是儒家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关键是在时代的局限性。
支配中国两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作为是人生的哲学,它的理论是中庸之道,主要思想是注重人民尊重皇帝,所以是历来为君临天下帝王的法宝。它给人们指明做人的义务,却不太提及人们的权利,每个朝代的帝王都利用它。历代读书人都接受这种观念,执行这个臣仆信士的法则。限制了创造性与独立性,平时看不出它的坏处,一旦出现内忧外患到来,就会促成亡国的趋势,空洞的礼教束缚也就失去一切效力。
中日甲午战争,使传统的儒教文化,显示出自我麻醉的虚幼夸张。洋炮的响声,震撼中惊醒了国人。揭开了民族意识的帷幕,高昂的民族反抗情绪找到了得以落足与实现的思想。
每个民族传统文化都有它自己的风格,并且总是认为自己的风格是最好的。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的信仰,道德等传统体制,是维系民族生存的杭体。可是文化有其自身发生,变化,发展,衰朽的特殊历史过程。任何文化体制都没有完全的完善,都得经过历史的洗礼,根据时代的变迁,局渐改变适应时代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中国儒教文化的短扳是时代性的决定,并不是完全失去了它的作用。因此,我们还须要尊重它的有用之处,补充它的缺陷,发挥它传统中有益于的效应。
儒家有四大缺陷:
第一, 儒家讲入世,但是入世最后会蜕变为大染缸.宣扬“治国、平天下”,只引导人们做政治家,不引导人们做实干家.目标既高又大,流于空疏.不提倡当公仆,不提倡岗位成才,不强调敬业,误导学子几千年.
第二,在后期儒家学说中,兴起的“经世致用”的观点,是严重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观点,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太过功利,太过短视,极易误导整个社会价值观.
第三, 儒家理论体系有很多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这很有问题.
第四,儒家公开提倡“为尊者讳”“为长者讳”,公开说假话,这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