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11:19关键词:理财,银行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点赞1、江都 网友:傲雄霸天

随着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各大银行体系为了招揽客户纷纷呈现出不同种类的存款产品。可以说现在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让人有点头晕目眩不知如何下手抉择的地步。其实我们只要搞清楚自己注重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产品概念要区分

定期存款这个产品种类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保本保息性质的刚性兑付产品。它的存款利息就是按照存款当日银行系统公布出来的利率水平,不管以后利率是否上升或下调都与它无关。客户可以预知未来收益状况。理财产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保本性理财,另外一种是非保本理财。两种产品共同点在于利息数是不确定的,会随着市场总体情况的变化而波动。不同点在于本金是否安全,因而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理财就输于定期存款了。

流动性能有差别

银行的定期存款可以办理提前支取,如果提前支取利息数额就是活期存款利率。当然如果距离到期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质押贷款。质押贷款就是把存单存放在银行,银行会按照存单金额的90%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存单的到期日期。这样就可以让客户免于利息损失。而理财的流动性略逊一筹了。他是无法进行提前支取的,而且也不能办理质押贷款。

嵌入方式有争议

银行定期存款的给付方式为存单或者一本通的方式,内容简洁明了,而理财需要签订购买协议或者是风险告知书等等,这些手续的办理会让客户减少安全体验度,从而降低了吸引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几点就是导致很多人宁愿选择利息数额较少的定期存款也不愿意放手一搏高利息的理财的原因。

点赞2、麻城市 网友:惜颜凝眸

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理财产品不了解吧。

不过楼主的问题可能也不一定准确,我反倒觉得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价值。

还在6,7年前吧,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有位同事家境比较好,就已经在大规模做理财产品了,当时其它同事都在说,她上班是副业,就是打发时间的,理财产品的收入绝对比工资高。

因为她在做,也有很多同事会去问她相关的情况,然后考虑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去。还记得有位女孩,在听她介绍的产品后,跟她妈妈商量了,把不用的将近10万投到了银行理财。

那还是几年前,到现在,身边就有更多的人在投理财了。有的是帮家里老人打理,有些是自己的投资。金额大的还会联系专属的理财经理了解情况。


所以,我是觉得,现在人的理财观念肯定是越来越强了。


没有买银行理财产品倒可能是别的原因,

比如,大额资金做了结构性存款,或者投到了金融资产里,最新的个人财富数据显示,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是在大幅提高的。

短期的资金,有很多的去处,比如短债基金、货币基金,不是只有银行理财产品这一种选择。


总之,人们的理财知识只会是越来越多。

点赞3、六盘水市 网友:一代战神

那我也想反问几个问题:

做生意更赚钱,为啥有人喜欢拿死工资上班?明明外面的职场也精彩,为何有人就是喜欢窝在事业单位?

明明货币基金闭着眼睛也跑赢活期,为啥要等马云推了余额宝大家才去买它?之前大家都干嘛了?

敢于买收益4%-5%理财的人,那么敢不敢买7%-8%的理财?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依据年龄、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和个性,千差万别。以为站在投资鄙视链的顶端,但很可能其实山外有山。习惯买银行理财的人,不理解存银行定期的人。而习惯买基金的人,应该也不理解买理财的那批人,年化4%-5%的吸引力在哪里?习惯股海浮沉的人,也不理解买基金的人有啥意思。


投资偏好不同、个性差异

前几日,去银行办事,和理财经理闲聊,竟发现5年期国债又秒杀了——对于我来说,一个锁定5年,利率只有4.27%的产品,似乎吸引力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一批比我“胆子小”,讲究万无一失、本金安全的投资者争相购买——在国债的粉丝看来,如今央行降息降准,未来银行理财利率将持续走低(去年银行理财还有5%,如今难觅),银行存款的安全度或许依然无法和国家背书的国债媲美,所以入手国债,锁定5年的收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对于股民和基民来说,央行降息降准恐怕成了布局投资股市的好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该不该加仓,而不是赶紧买国债锁收益。


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差异

经历不够、见识不够,也可能是一部分人停留在存2%、3%银行定期的原因。关于投资,不得不说,富人的孩子早当家。比如特朗普的大女儿,9岁据说就开了股票账户玩。比如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股东家的孩子们就能和巴菲特讨论如何进行价值投资。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9岁,还是学习储蓄的时间。


去银行买理财的朋友都知道,是要做风险评估测试的,银行理财分5个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一直到高风险。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对应的投资领域不同,能获取的收益也不同。风险评估,目的就是为了把一批只有资金,但缺乏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行劝退。


低风险、中低风险的理财,一般投资方向是银行间债市、高信用企业债、同业存款等较为安全的领域。而中高风险,高风险理财,可能挂钩金融衍生品,或挂钩股指,收益更高。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投资领域缺少基本的常识和认知,哪怕是产品放在眼前,他也无从判断是否可买。

点赞4、松滋市 网友:白色衬衫

说实话,不买4%-5%的理财产品,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是正确的选择。

每个人的钱都是辛苦赚回来的,不是风刮来的,只有自己的钱,才会爱惜,才会去考虑资金安全。对于多数人来说,真金白银的钞票放银行定存,收益是赶不上理财产品,但不会有风险啊!存银行定期,期限到了本金和利息都是把稳的,这才是王道啊。

加上存款保险制度保护,50万以内存款,本金都是安全的。其实,即便超过50万,按照目前银行市场运营和监管模式,也很难出现存款不安全的情况。从新闻报道看,改革开放到现在,出现银行破产的案例好像只有2起,影响都不是很大。可能实际生活中存在有些银行网点或小银行破产,没有被报道出来。

而如果将资金做成整存整取5年期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话,存款利率已经可以达到5%以上了,还是蛮划算的。但具体这样的存款品种能不能存到?还是需要多认识些银行的朋友,多关注下各家银行的存款政策和动态。理财嘛,就要多理理财!机会是等不来的。

4%-5%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其实也不高,属于低收益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但非银行发行的第三方理财产品没有银行兜底,属于风险自担的投资,银行说白了就利用网点优势,只负责卖,收取佣金,至于后期收益兑现和风险,跟银行是没有关系的。而如果是金融公司售卖的理财产品,安全性就更差一些,甚至本身就是一个骗局。

前些年很多人把养老钱都买成了理财产品,就是看重收益比存款高,结果,很多理财产品都出问题了,比如E租宝,坑掉不少人。现在一提理财,很多人都怕,都有心理阴影了。

其实,在理财产品中,还是有靠谱的,要注意甄别和区分,理财产品分为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

对于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还是可以买的,比存款略微高些,基本是“稳赚不赔”,但收益不如第三方理财产品高,即便如此,小菜依然推荐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不要去买第三方理财产品。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跟银行的工作人员落实好,只能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在签署理财合同时,一定要看发行方是银行才能买。

因此,很多人宁愿选低收益的定存,也不愿意做理财,更多是出于安全性考虑。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多关注银行理财,选择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是稳赚不赔的。

点赞5、德惠市 网友:柠檬之夏

萝卜白菜,各有所好。不同的群体投资习惯不同,想要高收益,需要承受高风险。想要安全稳妥,就要习惯低收益。

根据目前数据统计分析,全国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190万亿元左右,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不足25万亿元。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承担过多投资风险,仍然选择安全系数高的银行定存产品。

那明明理财收益可以达到4%甚至5%,为啥规模占比却很低,而银行定期存款2%-3%却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呢?

1、理财产品投资风险高。

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颁布施行,监管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保本保收益。进一步增加了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风险系数大,意味着本金损失风险增大。

银行定存是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同时在央行登记备案的银行必须为储户购买存款保险,50万以内存款100%安全。大部分将钱存银行定存的,看中的并不一定是利息,只是选择一个安全的资金存放点而已。

理论上银行只要持续稳妥经营,不出重大风险,储户的本金和利息都是100%有保障的。

2、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

受到金融市场政策影响,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多次降准,补充了市场资金流动性。同时因为资管新规的持续落地,市场上存量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越来越少,理财收益率逐渐走低。

目前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近4600家,银行间竞争压力增大,为了提高揽储竞争力,银行也是使出了各种手段,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创新型存款产品持续在存款市场搅局,利率优势明显,灵活性也更高。

3、投资门槛限制

以前理财产品的起投金额至少需要5万元起,虽然资管新规落地以来,理财产品的门槛越来越低,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已经降至1万元起。但是门槛仍然很高,不够亲民。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成本高,孩子教育父母养老都离不开钱,很多人还背负着房贷,没有太多闲钱投资理财,更别说万元起购的理财产品。

而银行定存50元就可以起存,虽然利率不高,但是有钱存银行依然是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

4、流动性需求考虑

大多数理财产品都有投资封闭期,一旦购买就需要到期才能赎回,流动性差。

而定存产品存取自愿,储户可以随用随取,而且目前很多银行推出的定存产品提前支取还可以靠档计息,既能保证流动性,也可以享受利息收入。

总结

虽然理财产品收益率高,即使收益率达到了4%-5%,但是由于大众对于本金安全性的诉求,很难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由于银行定存安全、省心,亏损可能性基本没有,即使利率仅仅2%-3%,仍然是大众心中的香饽饽。

点赞6、商洛市 网友:青衫落拓

观点:理财已经不再承诺保本,投资者担心理财的风险性。而银行定期存在,可以说是安全级别最高的理财,就算是银行出现破产、倒闭,低于50万资金的额度也能获得全额补偿。还有,就是对理财基本知识的缺乏。

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知度不高:

通常银行将理财分为了5个等级,标识分别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对应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低风险与中低风险,相对风险系数低,对本金没有损失。因为低分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为保险理财、银行储蓄、大额存单、货币基金等,对本金多是没有风险的货币类投资产品。

中等风险、中高风险或者高风险理财产品对本金存在风险,这类理财产品并不适合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

通常低风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因为市场对资金流动性不同,理财年化收益率也有不同。现阶段理财年化收益率在2.5%-5.5%之间。年化收益率要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高。当然,理财产品有缺陷,就是不能随意“违约”,除了货币基金以及灵活外理财以外,定期理财违约并不允许,或者是需要有很大的折价。

对定期存款的了解深刻

我国银行业以及做普惠金融以来,银行定期存款关注程度是最高的,安全系数高、回报率适中,并且能违约划档计息,在多重优势下,保守型、稳健型的投资者首选理财产品就是定期存款。在进入银行之后,银行大堂经理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往往最合适的也就是银行定期存款。为什么?

一般客户的需求:1、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剩余价值的额外收益;2、拥有一定量的资金;3、未来可能存在潜在急需用钱的时候。银行对应固定期限的理财,并不满足需求,如果有货币基金式理财方式,那么货币基金当属最合适,可是银行定期存款给予银行的回报要高于货币基金。这时,不管是客户需求,还是银行需求,定期存款就成为了“最符合要求”的产品。

综上所述:

一般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知程度不高,对于家庭资金的管理并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存款就成为了最适合理财的产品。

点赞7、鸡西市 网友:≮畵窗≯

理财收益4%-5%的收益,看起来是比银行定期2%-3%高。但是你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肯定会懊恼不已,恨不得给自己几巴掌。

我在基层银行上班很多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大家,存银行定期比购买理财优势在哪里。

银行定存,比理财的优势在哪里?

1 . 安全性

理财从本质上说,全部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而且理财早就打破了刚性兑付,即使出现本金亏损,销售机构也不用负任何的责任。

理财的收益,都是浮动的。购买的时候显示4%-5%,而实际上满期是多少,谁也不能保证。

而银行定期,那是白纸黑字,利息都打在定期存折上的。

定存,保本保息,没有任何的风险。你存完钱后,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等着到期取利息就可以了。

定存,旱涝保收!

2 . 灵活型

我如果说定期很灵活,可能会有人持反对意见。会有人质疑,定期哪里灵活了?提前支取,利息全部都按照活期结算。

定期当然很灵活,就看你怎么去理解。

定期,是唯一可以,只要银行开门,你就可以取钱或者转为活期的。

理财可以吗?

绝对不行!

大部分的理财,没有到期,就是不能提前赎回来。

你说急等着钱,去救命!

那不好意思,没有到期,就是不能赎回来。而且工作日,也不能赎回理财。有的理财,即使赎回来,也不能实时到帐,还有1-3个工作日到账时间。

至于说定期提前支取,损失利息。你都急等着用钱救命,还有必要在意那一点利息吗?

3 . 利息

说到利息,一定要和大家好好讲一下。

现在银行稳健型理财,收益都在3.5%-4.0%之间。

再高的收益也有,但是风险就比较大了。

现在定期利息是比较低,但是定期延伸型产品,收益不比理财低。

国债,三年期利率3.4%,五年期利率3.57%。

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3.5%左右,五年期利率3.8%左右。

如果你的钱,短时间里不用,你那个国债,买个大额存单,比买理财稳健多了。

4 . 存款保险条例

有些人可能会说,定期也没有说的那么好,那么安全。银行都可以倒闭,存定期一样不安全。

首先,银行倒闭的概率特别小。

其次,我国有《存款保险条例》。只要是存款,哪怕银行倒闭了,五十万以内的金额,都是全额赔偿的。

如果你购买的是理财,那就不在这个法律的保护范围里。银行要是不幸倒闭了,可能一分钱都没有

存钱,安全第一

存钱,第一考虑的因素是本金的安全。只有保证本金安全了,谈利息才有意义。

前年的时候,我上班的银行,有个阿姨要把存定期的20万取出来。去投资到外面的一个理财公司,年化利率8%,而且还是按月付息。

谁劝都没用,阿姨一定要取钱。

刚开始的那两个月,阿姨按时领到了利息钱,还特意来我们银行说一下。

到了第三个月,那个理财公司突然就是关门跑路了。这个阿姨投资的二十万,全部都打了水漂。

收益必定和风险成正比,你想要多高的收益,就要承担多高的风险。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就算掉,也轮不到我们普通人去捡便宜。

如果你去银行存钱,有经理给你过,这个理财产品,收益高,时间短,没风险。不会怀疑,他绝对是在忽悠你的。

只要你有占便宜的想法,就很容易掉进陷阱里。当你想着高利息的时候,说不定本金已经被别人盯上了。

点赞8、焦作市 网友:平镜海岸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理财有理财的好处,定存有定存的优势。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人不愿意购买4%~5%的理财产品,而宁愿选择2%~3%的银行定存,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定存安全性比理财产品更高。

存款是目前投资市场当中最安全的一种投资方式之一,普通的定期存款保本保息,到期之后可以连本带息正常拿回来,而且能够获得多少利息在存进去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而且50万之内的定期存款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不管银行出现什么情况,这50万之内的本息都可以无条件拿回来,没有任何风险。

相对来说目前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虽然4%~5%的理财产品风险相对比较低,但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不能保本保息的,如果银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意外情况,有可能这些理财产品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正因为存款比理财产品更安全,所以目前深受一些中老年人朋友的喜欢,特别对于老年人朋友来说,他们所存的钱基本上都是用于养老的钱,容不得有半点损失,所以很多人即便银行存款利息低点,也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

第二、有部分人深受理财产品骗局的影响。

虽然从整体来说,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正规的,也比较安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各种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出,有些不怀好意的银行工作人员就利用在银行工作的便利,然后忽悠一些客户去购买一些非法的理财产品或者飞单,结果导致很多客户理财到期之后不能正常赎回资金。

类似的事情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每一次发生都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反响。特别对一些中老年朋友来说,一旦听到这种理财负面消息之后,他们的担心就会增加,这对他们理财的选择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人可能不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第三、定存的收益未必比理财产品低。

在很多人的认识当中,认为理财产品一定比银行存款收益高,这个放在前两年倒是行得通,但是最近两年随着各大银行存款竞争的不断加剧,目前各大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会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一些银行三年期的普通定存都可以给到3.85%左右的利率,有些小银行甚至可以给到4.5%以上的利率。特别是对大额存款来说,银行能够给到的利率都相对比较高,比如目前大部分银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都能够给到4.18%的利率,甚至4.2625%的利率。此外现在有一些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利率是是相对比较高的,有些银行5年期的利率就能给到5.5%以上,这个相对来说会比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更高。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跟着下降,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只有4.5%左右,这个明显要比一些小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更低。所以现在大家去银行存款的时候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利率也比以前高了一些,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能够获得跟理财产品差不多的收益,你说大家会怎么选择呢?

第四、理财观念的影响。

现在去银行存款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在这些中老年人的观念当中,银行才是投资的正规渠道,存款才是最正规的投资产品,所以很多老年人就认定存款而不认可理财产品。

相对来说,目前大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因为这些年轻人更开放,接触的信息也更多,再加上这些年轻人熟悉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购买理财产品,可见观念对于大家的投资选择影响还是挺大的。

点赞9、周口市 网友:亡灵魅族

作为一名财经工作者,我个人觉得在我们中国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产品,而去银行做2%——3%的定存,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我个人总结为以下三点:

其一,每个人对理财业务所带来的年化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

因为银行的理财产品安全性较高,收益率较低,那么,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并且银行本身依托政府而存在,有强大的政府作为商业信誉担保,基本不不怕出事情。

其二,银行定期存款大多都出现在我们国家的4、5、6线城市,当然包括很多小城市。

这就是小地方的人理财意识淡漠或是在理财意识的认知中对市场的理解力不同。

在他们看来,除了存在银行以外,其他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的,例如,P2P业男,如果一旦爆雷,自己的本金和利润将血本无归。

其三,在当前的中国金融市场上,有些理财产品规模较大,但是,飞单、虚假理财业务频繁出现,致使没有一定理财能力或是金融相关知识的人群很难辨别这些业务的真假虚实,如果一旦被某些市场投机分子得手或是购买了某种虚假的金融理财产品,这对于自己将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三点建议

接下来,我在为大家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理财市场以及银行理财业务的规模以及为什么大家要选择去银行做定存,难道是真的为了规避风险吗?难道真的是存在银行里面安全性较高吗?

其一,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或是小县城里面或是三四线城市以外的其他具有理财能力的人很少。

就拿当前的社会来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生活中基本没有剩余的钱,其实,有剩余的钱也是没有时间或是精力去投资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噢,大家就能想到的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或是买成银行的一些理财产品。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银行是以政府作为商业信誉担保的,“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吗?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我没有精力,我也没有理财能力,我只有把钱存在银行里面。

而有一部分人有理财能力,像我国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这类的金融市场可以让你大富大贵,可以让你赚得富可敌国,但是,其高风险性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得住?过山车般的人生有几个人能够笑到头、笑得最好?

再加之,各种杂七杂八的原因,很多人把钱选择存在银行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一部分人都是社会的普通老百姓,一部分人懂得投资,一部分不懂得投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条件限制下或是对市场认知的缺乏下或是对理财意识的淡薄或是无动于衷下,很多人都选择了银行理财或是银行进行定期存款,而我也不能说银行定期存款这类金融理财产品不好,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这也只是我们在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会出现投资领域的不同而致使不同投资回报或年化回报率的收益率有所较大的差别。

其二,现在金融市场比较混乱。

我为什么这么讲呢?

现在的金融市场就包括有些人在银行做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都有可能被银行的某些员工或是飞单、虚假理财业务所欺骗。

有的人就在银行里被骗,我们就不要再讲什么在市场上了。

如果像外面的基金市场、股票市场,骗子更是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这种血本无归的结局,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强大的内心来承受的,而为了安全起见,大家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面,收益率低,但是,总归还有本金产生的利率。

其三,资管新规的出现,进一步规范了各大金融市场的合规性。

在2018年,我们国家的相关金融机构出台了修订版的资管新规,而资管新规的出现也对金融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的规范性和收益率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范。

国家相关金融机构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也明确表示:

例如,在2018年4月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允许发行保本理财产品的,但是,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就不允许再发行保本理财,而在2018年上半年,短短的半年中,我国的理财产品的规模就从2017年末的近30万亿下降为2018年末的25万亿左右,随着存量保本理财产品到期,后续规模还将进一步下降。

这就向我们透露出: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利于净化金融市场,有利于净化市场上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存在收益较高,而致使投资者一夜血本无归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也规范了市场上一些理财产品出现的合理性和其对居民收入正确的管理方式引导。

其四,银行定期存款持有人的人群,主要分布在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自我认知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偏差,他们更喜欢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这样,他们晚上才能睡得香。

在他们看来:银行是不会亏我们钱的,即使收益率比较低,但是风险性较小、安全性较高,心里比较踏实。

总结: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的在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去银行做定期存款,而不愿意购买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根本性因素。

其实,说到底,投资是需要相关金融知识的,你想股票市场的投资,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金融知识,也从事不了这方面的投资,而股票市场上带来巨额收益的财富回报肯定也轮不到我们。

所以,在今天,随着金融市场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也看到各种金融理财产品之前乱象横生的现象得到了相关的治理,可谓现在的投资市场是一片光明,现在的投资市场是虚假的消息越来越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想得到较高的收益。

  •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对自己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在自我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 另一方面,对于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该你赚的钱,你永远赚不到,而凭运气赚的钱,市场会有一百种方法来收割你。

在任何时候,投资任何金融理财产品在盈利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保住本金,在想着如何盈利?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