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成了孤芳自赏的\"自信\"艺术
文化艺术这种东西,我们不去妄自尊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讲,但核心还得围绕文化自信和民族性这些东西来分析。
套用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传统的国画和书法,本来就是中国的标准,何来偏离了国际视野审美的坐标?!
▲布格罗《花神与风神》 1875年。
就国画和书法这两样艺术形式而言,我们今天的艺术家们,能够做到继承都不错了,更别说发扬光大,既然连继承都没有继承好,何来的创新和偏离国际视野审美标准?
在西方的大师毕加索眼里,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艺术。他曾经向张大千问道,“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毕加索认为,“这个世界上有资格谈论艺术的,第一是你们中国人,第二是日本人,但日本人的艺术也来源中国。第三就是非洲黑人。除此之外,白种人有什么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和东方人非要跑到巴黎学艺术不可呢?”
▲毕加索《沙滩上奔跑的两女人》 1922年。
作为绘画艺术大师的毕加索,在深谙西方画技法之后,他认为来自东方的中国,甚至是非洲的艺术比他们的艺术更为神秘和高级。
当然,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毕加索的话的意思,基本上就搞清楚了东西方艺术的地位与关系。
▲俄罗斯油画作品。
从毕加索的话语中,我们应该理解为,东西方的艺术各有其价值体系,这两种价值体系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价值体系,而且这两个价值体系是平行的,地位是对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的只是民族性的区别。
▲西方油画作品。
只有我们看到毕加索向张大千展示他模仿的,稚嫩的齐白石的花鸟鱼虫类的作品时,我们才真正明白毕加索的语意。
西方的大师未必能够搞懂东方的传统国画和书法艺术,而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们,除了技法上可以学到穷尽,但似乎也难以企及西方绘画的灵魂。
我认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才是世界的,不可中西混合而成为不伦不类。
文化不可融入外来的东西,东方的大国文化,才是世界要学习的。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已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不能看到人家融入其中,我们也随波逐流,这就必然造成我们的优秀文化艺术的流失。我们与其它小国不同,中华文化艺术几千年的沉淀,足以引领全球,作为审美,欣赏,美学的方向标。
中国书画,用毛笔水墨,宣纸作书画,是世界任何国家没有的。它的思想性,写意性,和诗意化的意象美,已经达到颠峰,西方艺术无法比的。
我们不可把洋人的汉堡当宝,而把自己的西湖龙井贬低,这才是可悲。
中华文化艺术,比西方的高许多,有人会说我们狂妄自大,我们不是狂妄自大,更不可妄自菲薄,而是应该自信,自珍,无需要注意西方人的感觉。至于油画,也应该按自己的国情去探索发展,而不是一味向西方看齐。
作品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
任何艺术存在都来自生的价值,艺术沒有坐标,而来自于自生活力,生存的空间,也就是生命力,便是艺术价值。今天分享999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空国画部分创作效果图供参考。
任何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什么是国际的坐标?谁确立的这个坐标?所谓国际的视野应该是多样性的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背景、风格各异、全世界都认同的眼光。这需要世界文化的融合,短时间不会形成,在中国依然有争议,世界就更不要说了。我相信这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答:
不是什麽國際視野审美坐標!
而是我們的中華文化。一句話,只要百姓歡迎的方法;藝術,(書法)就是好的作品!否則,你再吹捧,百姓不認可,就是不歡迎……它就一定没有生命!
艺术的核心是创新和个性,本没有统一的标准。
西方是游牧文明,有宗教信仰,油画题材中宗教,人物较常见,常为写实手法,画面人物突出,占主体。
中国是农耕文明,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绘画手法多为写意,国画山水,花鸟题材较多,人物在画中通常较小。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秦统一文字,直至现在的简体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改变,源远流长。
字体有行,草,隶,篆,楷,著名书法家从两王到颜欧柳赵,或行云流水,或遒劲有力,或工整优雅,各有韵味和特色。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无论是书法,国画,还是油画,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有发展和生命力。
图文原创 拍摄于:2020&2021
艺术在国际间是求同存异的,並无所谓的标准,就审美而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不过写实与象似的递偿。艺术无国界,净化人性灵,笔墨有逸趣,释放道传承。
中国画和书法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所表现的是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主题,是附合中国人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和书法的灵魂,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