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都那么能打,梁山好汉卧虎藏龙,宋江生性怯懦,是怎么镇住他们的呢?
怯懦,是胆小而软弱无能的意思。而宋江并不胆小,也并非软弱无能。梁山泊藏龙卧虎,宋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主要是因为他的心机和权谋。
一、宋江并不胆小。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一个极其胆大的人物。
1、私放晁盖。
在晁盖、吴用等八人劫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郓城县衙门活捉了白胜,白胜供出了同伙,晁盖等人面临一网打尽的情况下,是宋江送信给了晁盖,让晁盖等人有了从容脱险的准备,从而逃到了梁山泊。
须知,晁盖劫取的是大名府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生日贺礼,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
《水浒传》里,多次提到“奸臣当道”四字。奸臣的代表是高俅、童贯、蔡京、杨戬四人。蔡京是当朝宰相,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也就是四大奸臣之首。
晁盖等人劫取了蔡京的生辰纲,无异于直接与朝廷作对。此时的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县里小小押司,敢于私放反贼晁盖,其实与反贼同罪。宋江知不可为而为之,无疑胆大!
2、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见到了反贼晁盖写给宋江的书信,和晁盖送给宋江的银两。宋江索要招文袋不成,手持解手尖刀,一刀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惜之后,下楼逃走,遇上了阎婆惜的“妈妈”阎婆。宋江边走边直言相告:“你的女儿是我杀了,你自己上楼去看!”
杀人抵命,是任何时代的通例。宋江杀人以后,没有丝毫胆怯的表现,同样可见其胆大至极。
3、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刺配江州,在浔阳楼上提笔酣畅淋漓地题诗曰: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推翻李唐王朝统治的始作俑者,也是唐朝灭亡的直接推手。王夫之说:“亡唐者黄巢!”
黄巢起义,旨在颠覆唐王朝,取而代之。黄巢曾率义军攻破唐朝首都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摆明了有推翻大宋王朝的野心和胆气!何来胆小一说?
二、宋江并不软弱无能。
《水浒传》里的宋江的性格特征是果敢、顽强、坚毅。
1、架空、取代晁盖。
晁盖是当然的梁山泊首领,他在水泊梁山上的地位应该是难以撼动的。
但宋江甫一上山,就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让晁盖不能走出山门一步。自己基本接管了梁山泊军事指挥大权。
宋江通过一次次带兵出战,大肆扩张自身势力。最后水到渠成地通过段景住之口,说出江湖上只知梁山泊有宋公明,而不知有晁盖。导致晁盖一怒之下仓促攻打曾头市,死于非命。宋江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晁盖。
逼死晁盖,登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宝座,充分显示了宋江的果敢。
2、谋求招安。
梁山好汉里面,是不少人反对招安的。除了大头领晁盖外,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李逵、刘唐等人是明确反对招安的。逼上梁山而每战必胜的梁山泊元老林冲、在体制内碰得头破血流,同样武艺高强的杨志,也是不支持招安的。
虽然反对招安的人数不是压倒多数,但实力不容小觑。却无法阻挡宋江谋求招安的步伐。
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林冲、杨志、刘唐等人空自不愿被朝廷招安,但束手无策。阮氏三雄和李逵的“偷酒扯诏”,无非让朝廷的正式招安诏书语气上收敛了一点而已!
宋江能让骨子里反对招安的燕青,反过来为招安使尽了招数,不惜陪他拜倒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宋江的坚毅和顽强可略见一斑。
如此种种,明显可见,宋江是果敢、柔韧、坚毅而顽强的。丝毫不胆小不软弱无能。也就是说他并不怯懦。
三、宋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原因。
宋江自己说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虽然开口闭口自称“小吏”,异常谦恭。但却是一个心机深沉,极有权谋的人。
他先是导演“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好戏,使自己隐隐然成为了吴用、花荣心目中的“星主”。接下去是借重吴用、花荣为其左膀右臂,一文一武,逼死了晁盖。再是鼓捣了“石碣天文”,形同帝王上位,“君权神授”,成为了一百零八将里的“天魁星”,当上了大头领。
宋江的所作所为天衣无缝,充分证明了他的心机和权谋。而他的心机和权谋,足以把梁山泊所有人把握于股掌之间。
梁山泊的确藏龙卧虎,题主所提到的“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能打”的情况也是不错的。
但上述“能打”的众人,在具有超强驾驭能力的宋江面前,只能俯首听命。
虽然林冲是晁盖的老班底,但晁盖一死,第一个拥戴宋江坐第一把交椅的却是林冲。他眼睁睁地看着与他有血海深仇的高俅,安然离开梁山泊而束手无策,——表明了他对宋江无可奈何。
鲁智深是名副其实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锄强扶弱的好汉,但他亲口说:“江湖上都聒噪宋公明大名,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见面之后,果然名不虚传!” ——臣服于宋江。
武松虽然说:“今日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但宋江的招安决策一经实施,武松并无实质性的抗拒举动。——他毕竟是宋江的结义兄弟,并没有与宋江反目成仇。而是宋江南征北战的得力干将。
李逵的口头禅是:“我的这颗头是为宋江哥哥长的,他随时想要,就可以随时割了去!”
李逵虽然有一个撕扯朝廷诏书的举动,但阮小七等人“偷酒”在先,李逵“扯诏”在后。阮小七的偷酒是暗地里进行的,导致了李逵的扯诏有了理由。而朝廷招安的官员带来的御酒是水而不是酒,明显理亏。——李逵自始至终唯宋江马首是瞻!
其实,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人反对的是招安,而不是反对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能打”敌不过“心术”!梁山泊虽然藏龙卧虎,离开了宋江,只能是一盘散沙。
鲁智深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奥秘:“招安不济事,不如大家各自走开!” ——说明梁山泊只有两条路,要么跟随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要么散伙各自走开。
宋江的心机和权谋,使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不得不臣服于他。
宋江不是怯懦,你看宋江怯懦就大错特错了,宋江这个人表面文质彬彬,有些懦弱的样子,宋江本来就是个文官,非常谦恭的一个人,他的软势力比较强,你提到的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李逵,武松就是(鲁智深),这几个人都是武将,性格暴燥,没有亲合力,梁山108将就是宋江和吴用有软势力,亲合力强,大家又感到宋江特别仁义,所以推举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宋江本身就是个"官迷”大家推举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其实也是对的,其它人做第一把交椅灭亡的更快,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如宋江,宋江如果不投降,朝庭根本治不了他们,实际宋江根本不想和朝庭作对,只想求过一官半职风平浪静的吃着朝庭奉禄就不错,可是命运捉弄人,偏让他颠沛流离,杀人逼上梁山。
宋江给人的表面印象是:身体短小,面色暗沉,待人谦逊,虽喜好枪棒却本领低微。那么这样的人如何能镇住梁山泊一众英雄,并竭力拥戴、甘为驱使呢?
首先古人极端崇尚忠、孝、节、义,对忠臣、孝子、节妇、义士历来推崇有加。宋江大孝远近驰名,对宋太公的孝心天地可鉴。当初宋太公假托身故,托"石将军"石勇传书信诓宋江回家团聚,宋江得信后捶足顿胸:“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大哭起来并用头撞墙,尽管众人拘住亦导致哭到昏迷,半响方醒。这个孝心在众人的眼里简单是神一样的存在。
宋江虽然出身卑微小吏,只不过是郓城县一个小小的押司,确是个实打实的富二代。与普通富裕人家的纨绔子弟不同的是:宋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身边的钱财不是自己风花雪月、极尽享受,而是视金如土,处处“方便于人,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致河北、山东都称他做“及时雨"仿佛天上下的及时雨,能救万物。一时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的名号一时名动江湖,江湖上好汉人人敬仰并争相与其相识。
宋江坐上梁山泊头领,四方好汉望风归附,梁山日趋鼎盛,实非宋江武艺非凡之功,而是人心所向之故。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卢俊义的武艺,号称"天下无对",由于其捉了史文恭为晁盖报了杀身之仇的缘故,宋江二次禅让其头领之位,皆遭到了李達、武松、鲁智深、吴用等人的极为反对。可见武艺高强,并不是做第一把交椅的先决条件。
济人困苦、仗义疏财,说起来容易,说起来难,但宋江做到了。这种义举常常如晧月当空,让人仰望。宋江谦卑不是怯懦,而是外柔内刚,态度恭谦而已。
宋江对君愚忠,对父大孝,对众人义气,兼顾好大家的利益,这样的带头大哥还有谁不想拥戴呢?因此梁山上宋江令行禁止,众头领皆服并无人可以替代其地位。
李雪健扮演的宋江感觉非常失败,偏离原著中宋江的本来面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情商极高;待人处事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让人非常舒服!并且博学多才,知识面非常广,这样的人朋友非常多,非常容易相处!每天上班,总有不少人找他来聊天,甚至是开玩笑,并且有很多人希望把他纳入到自己的最好的核心朋友圈之中的………………等等,各种好的特性就不一一列举了!宋江就属于这种属性之人,凡是和他交往的人都会被他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一起走。这就是宋江的性格特征,水浒传在拍摄的过程中,导演并未吃透原著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和特点,让李雪健出演宋江真的是一大败笔!李雪健演的宋江,太缺乏原著中的人格魅力,过于木纳和沉默,这样的性格能够折服当时的各路好汉么?好多人仍旧夸奖他演的好,只能说你们并不懂水浒而已……
怯懦这个词用在宋江的头上,有些不恰当。也许宋江对于官府朝廷方面太过于委屈求全,但这不等于他怯懦。
宋江是个文官,从小受到是儒家教育,忠君爱国的思想在他心中是根深蹄固的。人往往具有双面性,宋江在忠于朝廷的同时,对现实是不满的。他痛恨贪官污吏,对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深感同情。他实际上是在尽量帮助那些他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在江湖上获得了及时雨的称号。
宋江被逼上梁山后,在积极扩大梁山的实力的同时,也在为梁山众好汉和自己的前途做着打算。一辈子当贼,当强盗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才努力扩大梁山的影响力,以便引起朝廷的注意,希望接受诏安。在他的心里,接受诏安是唯一的途径,只有接受诏安才是赦免兄弟们这些年来杀人抢劫越货的罪行。而和朝廷做对,迟早是要被剿灭的。为了诏安,他不惜释放梁山众好汉的仇人高俅。为诏安他不惜降低人格去贿赂宋徽宗的情人李师师。
这些,也许是人们误以为他怯懦的原因。其实这是一种坚持,是对于目标不达到目的不罢休的一种坚持。
宋江是有才能的,自他上梁山以后,对梁山进行改革。减少不必要杀戮,尽量招降纳叛,为梁山增加有用之才。在他的领导下,梁山的秩序井井有条,面貌焕然一新。众兄弟除了对他一心想诏安不理解外,对他的能力还是肯定的,心服口服的。
宋江历史上真有其人,并且确是农民起义首领。他发动,当然就是首领。如同我们今天办公司,你办了,就有人跟你干,人多人少看你的能耐。
至于《水浒》中的宋江,又是另--回事。他已演变成文学形象。但他是首领,也得保持,作者没必要把他变成李逵。
楼主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多少年来读者大都这样认为,专家鲍鹏山也是这样认为。《水浒》写的不好,其中宋江的形象苍白无力,这人靠什么当首领?
靠小恩小惠和阴谋诡计取得的!
单从水浒传小说看宋江因当时社会地位家庭状况及起事年龄而决定了他站的低看得近阅历浅也只能是保兄弟们一时幸福平安而摆不脱当时封建王朝的束缚!故而无心与当时封建王朝争高低!从短见小意识看倘若谋士建议他效仿一下隨唐时代罗义带着兄弟们去边塞戍守听调不听宣也许是另一个结局!
宋江的人物形象,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最著名的就是毛主席说的,宋江是个投降派。
就其性格特点而言,说其怯懦其实是不全面的。怯懦可以说是人性共有性格。这点完全与一个人所面对的环境和遭遇相关。说白了,无论是谁,这个世界上总有他所忌惮的事。这点用的宋江的身上也是有的,更不必为怪。
先说宋江为什么能成为老大,这是有很多原因的,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江湖声望。号称及时雨的宋公明,那可是一片江湖好声望,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豪情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这点也是其能成为梁山统领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宋江的出现符合当时各个人的共同期待,这点就是替天行道的精神要求。为什么呢?因为宋江的日常行为恰恰就是这一精神的最好体现,一个能解朋友困难,江湖美称为及时雨的人,怎么会不能是替天行道的精神领袖呢?纵观梁山这一档子人物们,唯有宋江最为恰当,而且能扛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而合时宜。这其二。
其三,从性格方面来讲,能成为老大的人,一般都相对内敛。
太刚容易折,太柔镇不住人。这点也符合我国文化的基本传承,也与任何时候的社会现实相接近。太高傲的人,性格中的孤傲的成分太多,一般不喜群居,这类人有真本事,但不适合当统领,因为统统一定是,一个相对程度上能最大程度上容忍属下大多数人毛病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团结兄弟们,让团队的优势达到最佳的程度。同样,太柔也不行,因为,太柔的话决断会有大问题,没有自己的中心思想,管理不了团队。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总之,成为首领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能容忍亦能出狠招。
宋江,被称为及时雨,因为宋江仗义疏财,对待朋友两肋插刀。
愿意结交朋友,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朋友,是生存不了的。
所以,在当时的生活圈子中,许多人都受到他的恩惠,宋江也特别注重结交,有能力有才华的江湖人士。
尤其是宋江在官府内,做为一名官员,每天接触大量的官场上的人物,知道一些办案人员要抓捕江湖人士的消息。
所以,宋江知道事情后,他就及时的通风报信,使这些江湖人士脱离被抓的下场。
晁盖带领众经兄弟,智取生辰纲,事情爆发之后。
朝廷限定官府破案,后来事情败露,朝廷准备捉拿晁盖等一干人。
这个消息宋江是提前知道,首先快速的将这个消息,送到晁盖手里,使晁盖这批英雄得以脱逃。
他们最后逃到了水泊梁山上,成为了梁山的主人。
脱逃在外的一些江湖人士,非常感谢宋江的通风报信,使他们脱离被杀头被拘押的下场。
为大家报信愿意结交朋友的宋江,就是这样的人物,自然宋江及时雨的威望一天比一天高涨。
后来宋江因为犯了官司,被逼到了梁山上。
宋江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结交更多的朋友,小恩小惠拉拢更多忠于他的人。
宋江的想法是非常全面的,他不想梁山这些兄弟们,到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总想使他们接受早安,到后来能做一个正当的名声。
所以说,宋江的思想还是非常超前的,考虑问题非常的全面。
虽然最后宋江自己喝毒药自杀,但是还有一些人活了下来,宋江也是想让大家都活着,享受荣华富贵的。
“唯宋江能呼群保义,把寨为头”,这是《水浒传》结尾处一首赞诗中的一句,写在了梁山大聚义排定座次,一百单八将歃血盟誓之后。这就是宋江为何能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原因所在,与其他所有的因素几乎都没有关系。宋江怯懦也好,精于权谋也罢,都不妨碍或者不能成全他成为梁山首领。
那么,为什么梁山只有宋江能够“呼群保义”、“把寨为头”呢?这是因为,宋江是“三郎”,而且,还是“孝义黑三郎”。
“三郎”为何是家中老大
宋江出场时,书中这样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
这段介绍宋江的原文中,施耐庵似乎又“写错”了,开头说宋江在家中排行第三,后面却又说他只有一个弟弟叫做宋清。分明是家中老大,施耐庵为何把宋江写成了“三郎”呢?难道说,宋江上面有两个哥哥夭亡了?假如是这样,施耐庵为何写他母亲早丧,而不交代他哥哥的情况呢?
这其中的缘故,就隐藏在“孝义黑三郎”这个绰号之中。
“开篇引首”中,施耐庵更是不断“出错”,先是把“赵点检”写成了“赵检点”,说是“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赵匡胤做过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宋史·太祖本纪》中又伪造了一块木简“点检做天子”。原本是“赵点检”,施耐庵为何颠三倒四地“瞎写”呢?这是因为,把“赵点检”写成“赵检点”是要引出第二处“错写”,这处错写是这样的:
(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中,少写了一朝皇帝,那就是宋真宗。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一通瞎改胡批,在这段话中加上了“真宗皇帝”。其实,我所引用的这句话,就是容与堂藏本影印本中的原文。这段原文就隐藏了宋江为何是老大,又是三郎的玄机。
因为少写了一位皇帝,这段字数不多的话中就隐藏了后来要写到的三段历史:金匮之盟、烛影斧声、朱洪武孙立。而且,这几段历史中,都是以“三郎”为主角。
金匮之盟是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这个“强媒”一手炮制的“虚钱实契”,最终根本就没有得到履行。如果赵光义按照杜太后的盟约传承皇位,哪里还有宋真宗呢?
赵匡胤原本是兄弟五人,老大、老五在大宋尚未建立时就去世了,剩下的就是老三赵光义和老四赵廷美。因此,赵光义就是“宋三郎”。原本只能做王的赵恒,却是宋太宗的第三子,也是个“宋三郎”。这对父子“三郎”把杜太后的盟约变成了“虚钱实契”,强占了皇位,岂不就是“孝义黑三郎”?
三郎做了老大,这就是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而被写成“三郎”、“孝义黑三郎”的缘故。所以,无论是“赵检点”,还是宋太宗传位与赤脚大仙,说的都是皇位争夺战中的“妖魔”,《水浒传》的主题就是以这样的历史,戳穿皇权天命的欺世谎言。
但是,施耐庵为何不在宋江的“三郎”之前,加上他的姓氏“宋”而只称他为“三郎”呢?
金匮之盟暗藏“靖难之役”
《水浒传》的背景是北宋徽宗时期,文本故事集中在政和七年(1117年)到宣和三年(1121年)之间。这个时期,还有一位“孝义黑三郎”,那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哲宗去世后,没有留下后代,便从他的兄弟们选择一位皇帝。此时,又有一位“王婆”粉墨登场,那就是以“端王仁孝”之名,力推赵佶登基的向太后。
赵佶因这个“强媒”硬保,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水浒传》中以郑屠杀猪卖肉的故事,暗喻宋徽宗与金国签订了“宋金海上之盟”这个一纸“虚钱实契”,出卖了祖业。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是属猪的,宋徽宗是书中最大的“孝义黑三郎”。
在前面所应用的北宋皇位传承描述时,因为遗漏了宋真宗,那就变成了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赤脚大仙。其实,这个故意写错的“漏洞”说的是靖难之役的起因:朱洪武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水浒传》的作者主要生活在洪武至永乐年间,绝对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彦端。此人非常熟悉,甚至十分了解皇宫内幕,同时,对明朝立国的过程了如指掌。朱洪武启发于红巾军,而红巾军的首领韩山童就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因此,在清风山的故事中,就以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人裹着绛红头巾,暗写了这段历史。这也是作者以北宋徽宗时期的故事,隐藏明朝历史的灵感所在吧。
燕顺绰号锦毛虎,早就出现在了龙虎山上,就是洪太尉遇见的白额锦毛虎。锦毛虎燕顺,与王英、郑天寿一并影射了《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燕王英武”,施耐庵再加三个字“真天授”。洪太尉之“洪”是有明确指向的,因而,在遇见白额锦毛虎之后,又遇见了一条雪花大蛇。这条大蛇就是出生于蛇年大雪节前夕的朱允炆。
龙虎山上龙虎斗,因为“孙立”,靖难之役爆发,天下失去了太平。靖难之役犹如“烛影斧声”那样,是一场皇位争夺战,交战的双方全部是“三郎”。朱允炆如宋徽宗那样,也是因为朱洪武看上了他的仁孝,以第三顺位的身份做了皇帝。而燕王夺位成功后,做了大明第三任皇帝,最初的庙号也是太宗。
“三郎”宋江都是皇帝,皇帝不就是老大吗?三郎做皇帝,这就是宋江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又没有哥哥的原因所在。皇帝手下有很多能臣,即便是怯懦也不妨碍他坐在“銮庭御”的宝座上。比如宋徽宗,除了诗词书画,他还有什么本事呢?
梁山好汉都是禁军
《水浒传》“引首”中,所写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在赵匡胤的背后又隐藏着朱洪武,写太祖武德皇帝“霹雳大仙”出世的那段文字,主要出自《明实录·天子高皇帝实录》,“太祖武德皇帝”又是这两个太祖谥号的合成。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统管禁军的太尉,书中的高太尉在历史真实中的官职是“殿前太尉”,在《水浒传》中,高俅与“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赵匡胤一样,掌管禁军。
《水浒传》中误走妖魔的洪信,其官职也是“殿前太尉”,洪信暗喻的是朱洪武以及朱标,因此,高俅之“高”就是“太祖高皇帝”的“高”,朱洪武也被写成了掌管禁军的太尉。
正是因为如此,书中便这样写道:“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杆棒,就是棍棒,与枪组成《水浒传》最常规的兵器“枪棒”,梁山好汉几乎人人都喜爱枪棒,说起枪棒,如喝了蜜一样价甜。
枪棒,出自《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天枪,在书中又写成“铁枪”,“铁”在《水浒传》中就是“天”,因而,生铁员外就是“升天员外”的意思。“天”被写成“铁”,那么,天棓其实就是栾廷玉的绰号“铁棒”。紫宫,说的是紫微宫,是帝星所在,也是地上的紫禁城,枪棒就是拱卫紫禁城的禁军。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动辄舞枪弄棒,又以林冲的丈八蛇矛,项充李衮的团牌对应“枪棒矛盾动摇”,与大角喝酒一道,暗喻皇位争夺战之“兵起”。
宋江虽然没有被写成掌管禁军的太尉,但他的“三郎”身份,却又是夺了禁军太尉“枪棒”的太宗。所以,禁军们纷纷上梁山,齐聚在紫微星之下。九天玄女曾对宋江说:“不久重登紫府”,宋江原本就是暗喻的皇帝。如此,禁军就是宋江的军队。
禁军之中高手如云,比如王教头、林教头和金枪手徐宁。宋江不必比这些人武艺高,更不用有武松等人的胆魄,因为他是“孝义黑三郎”,所以,他一定可以做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首领。
宋江和懦弱沾不上边,相反他有着非比寻常的执着。
有人把宋江所谓的怯懦归于两点,一个是宋江武艺平平,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二是全面向皇帝妥协,对奸臣只有适当的抵抗。
第一点来说,宋江不能打与怯懦没什么关系,你无法要求一个文官像个武将那样使刀弄棒的也不现实。很多文臣并不能打但是死于谏,就是这么回事,他们并不怯懦。怯懦与否与武力无关。
第二点算是关键,但也源自于宋江心底的那种忠君思想,宋江他只忠于皇帝一人,为此其他都是次要的。
有几个地方说明宋江并不怯懦,比如像晁盖报信,报复黄文炳,还有面对王英等人的掳掠和即将到来的杀害他没求饶等。以最后一条最为明显。
宋江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只是叹气,换做是高俅早跪地求饶了。
宋江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相比于有各种境遇的好汉,他显得油盐不进,不曾更改。
最后面对奸臣的迫害,好嘛,毒死了小跟班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