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霸业传给兄弟孙权?你怎么看?

提问时间:2023-07-05 11:55关键词:儿子,孙策,孙权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霸业传给兄弟孙权?你怎么看?

点赞1、临汾市 网友:南港清风

孙策出生在东汉末年,是江东枭雄孙坚长子。

此人甚为俊杰,豪气干云,是东吴初期的杰出之士。因斩于道人,被其灵缠身,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岁。

东汉末期,群雄逐鹿,天下大乱,各据一方。东吴盘据江东,占着优越的地理,难免天下群雄争夺。孙策有妻、有子女,其子女年幼。

为了稳定东吴的局势,巩固江东地盘,临终之前,将其王位传与其弟孙权。属于高瞻远瞩,胸襟宽怀,不负东吴文武之望。

点赞2、南充市 网友:蛇阱之上

因为孙策死时才二十六岁,他儿子自然年幼。这时在他的家族中只有孙权最大,就是孙权那时年龄也尚小。所以,他母亲在孙策临终时就说了:汝弟年幼,不能任大事,当复如何?孙策当时就说: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由此可见,孙策把基业托付给孙权,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孙权年龄相对较大;二是,相信孙权的才能。这第二点,在孙策交待孙权时也有说明。孙策当时说: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可见孙权有知人善任的特长。综上可知,孙策传位给孙权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才能。

点赞3、武威市 网友:至尊狂魔

孙策遇刺也不过26岁,就是17、18岁生儿做父亲,其儿也不过8、9岁。江东也是刚刚打下,需要孙家稳当交接,已近弱冠之年的孙权,显然是最好的人选。而吴国太也是此意。

孙权虽不是像父兄那样善于征战,但却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政治才干。孙策才鼓励他,挑起东吴重担:"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孙氏兄弟交接,不同于皇室、诸侯世袭制,天下大乱,东吴方兴未艾,更像是家族集团任命下一任董事长,一定要能掌控全局。孙氏集团既有孙坚一班老臣遗将,也有孙策一批后起之秀,更有江东地方豪强,需要孙权融合。孙策嘱他文赖张昭,武倚周瑜,捏成一团。

孙策子幼妻嫩,而自从和周瑜共娶江东美女大小乔姐妹,早已将小妾捧上心,那有心思将来让寡母幼子垂帘听政,一旦失控,不可设想,前功尽弃。因此,才会决然地将权利交予大弟孙权手中。

事实上,孙权很好地继承了孙策遗志,稳固了江东。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共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一代枭雄曹操,确保东吴万无一失。

曹操也不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点赞4、内江市 网友:纯白少年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当时江东初定,孙家身处天下乱世,一点都不稳。

而孙策长子年幼,权臣当道,传位于儿子显然不保险。况且兄终弟及这种事儿,也没有说如何违反规矩,手足骨肉,都是自家人。

孙策于建安五年英年早逝,其子孙绍不过才一岁。当时内有权臣张昭当道,外有奸雄曹操为敌,又逢孙策遭遇巫蛊之事,身受重伤,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孙氏政权陷入危急存亡之秋也。

自知大限将至的孙策,必需在弟弟孙权,与儿子孙绍之间选出一个权力接班人。抚军中郎将张昭在病榻旁,一再劝说孙策传位于孙绍,同时极力反对传位给孙权。

孙策何许人也?岂能看不出张昭的用意?

张昭一直是“主降派”的领头羊,并且在江东位高权重,张昭得权,江东必降。若孙策传位给一岁的孙绍,无异于是将孙坚苦苦打下的基业拱手让给曹操。

孙策思来想去,认为弟弟孙权正值壮年,且多谋善思,对内善制衡,对外讲合作,是个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反观长子孙绍仅才一岁,未来是人才还是庸才不可预料,与其拘泥于传统礼教将王位传给“不稳定”的孙绍,不如稳扎稳打让孙权上位,况且乱世之际,当以大局为重,立长君,方保基业,立幼君,只怕再出一个“东吴版本”的曹孟德。

孙坚的意愿:

曹操为何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曹操佩服孙权吗?非也!

曹操真正钦佩的人是孙坚。孙坚的野心极大,能力不俗,论格局不输于曹刘二人。

且看孙坚为膝下四“虎子”取的名字:

孙策字伯符,“策”策命也,大策天下。“符”兵符也,征战四方。孙权字仲谋,“权”权利也,权择乱世。“谋”谋略也,谋定八荒。孙翊字叔弼,“翊”羽翼也,助龙腾飞。“弼”辅佐也,辅佐圣君。孙匡字季佐,“匡”协助也,协君治世。“佐”佐谋也,忠心扶主。

(这里还得提一下,咱们常说兄弟之间的长幼顺序会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比如孔子排行老二,就是仲尼;刘邦是家中幼子,就称刘季;孙家这四个儿子刚刚好)

这一武,一文,一辅,一佐,便是孙坚心中最大的理想,我看到了孙坚渴望问鼎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孙策临终托孤时的悲怆,我看到了孙权射杀猛虎时的决心。

东吴不仅仅是孙策一个人的领土,更是孙坚用鲜血换来的壁垒,是孙家几代人费尽心力打出的家园,孙策深明大义必然视之为珍宝,所以孙策在临终之时,紧紧握着孙权的手说道:

“率江东子弟,争锋于沙场之上,卿不如我;任贤用能,权衡利弊,团结下属,使之忠心保卫江东,我不如卿。卿若念及父兄创业之艰难,必将复以雄图。”

孙权闻此肺腑之言,失声痛哭。孙策这番话包含着两个含义,一是告诫东吴群臣,吾弟定能团结江东子弟,保卫家园;二是勉励孙权,前方虽然路途艰辛,但你有超越兄长的才华,定能成就雄图大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孙策从来没有考虑过传位给孙绍,于情于理于孙家大业,孙权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历史结果告诉我们,孙策并没有选错人,孙权是个人物,他开创的东吴,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更成为了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久的政权。

当然,孙权称帝后,对于孙策一脉的名分安排饱受诟病,好歹孙策是江东之主,孙权登基后只封了长沙桓王,而父亲孙坚则被追谥为武烈皇帝。但是话说回来,这种做法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孙策还有后代,追封其为帝后,那便是意味着孙策一脉也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一门两皇脉,不是太利于统治,这样玩儿肯定不好。

其实如果抛开继承皇位这样一层原因,孙权对孙策还是不错的,他的后代们也算是荣光。

一侯三显:

孙权对孙策子女的安排较为妥当。孙策长子孙绍继承了“吴侯”的位置,后被改封为上虞侯,在荣华富贵中平安的度过了一生。

长女“孙氏”嫁给了吴国丞相顾雍的儿子顾邵,顾家是东吴四大家族之一,孙权将“孙氏”嫁进顾家有政治联姻的用意。次女被孙权指婚给东吴大都督陆逊,也是政治婚姻。三女嫁给了孙策的旧将朱治的儿子朱纪。

点赞5、鄂州市 网友:『天照』

东汉末年、因有奸人董卓当道,所以民不聊生;与此同时,为了恢复汉室,有一部分人积极的筹划着,也有一部分人假借“恢复汉室”的名义,为自己的来日登基做着精密的安排和打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乱世才会形成,地方的各个势力才会突起,这样的局面与周室末期、清末民国初立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东汉末年时,天下纷纷出现了很多实力不俗的豪杰,例如家中曾是四世三公、德高望重的袁绍、袁术兄弟,他们手中握有的力量简直可以将最初的曹操、刘备以及孙策甩三条街。可是在后来都因为自己决策的失误、对于未来没有更加长远的眼光,以及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最终将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小霸王”孙策的“发家致富”路

  • 继承

虽然孙策是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但是后来“孙家”势力的不断壮大,还是离不开孙策的种种努力。他出身于一百七十五年,逝世于两百年,一共活了二十多年的时光,虽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多年,但他创造出的价值是巨大的,他们的种种行为正是应了那句描写乱世的话“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能做大事的年代”。

为了能够继承和实现父亲的遗业、理想,他屈居在袁术的手下,虽然他屈居在此,但他明白,在袁术手下做事并不是一时之计,他要利用袁术此时的势力来扩充自己的势力,毕竟“树大地下好遮凉”。在公元一百九十五年的时候,孙策费尽心机的征得袁术的同意,率领着自己的力量去征讨长江的东边,一举吞并和取得了一大片土地和资源,这为他在后来能够与袁术切割提供了厚实的资本。

在公元一百九十七年的时候,孙策单干的日子终于到了,他找到了能够与袁术切割的理由和借口。因为在这一年时,袁术凭借着一系列的优势,兴冲冲且急不可耐的称帝了。

为了表达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为了能够离开袁术这个“引雷体”,他宣布与“汉贼”袁术决裂。

正是因为此次与袁术的决裂,使得孙策在公元一百九十七年的时候被朝廷封为了骑都尉、并且世袭了父亲的爵位。随着孙策对于朝廷的功绩也来越大,朝廷对于孙策势力的越来越重视,在一百九十八年的时候,朝廷再次为孙策加官进爵,任命他为“讨逆将军”、以及赐予了“吴侯”的封号。

从此开始,孙策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资本的积累,为后来孙权建立吴国、称帝提供了机会和资本。

  • 发展

公元一百九十九年,正准备去讨伐袁术的孙策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个好消息便是“汉贼”袁术病死了。之所以会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一是因为孙策没必要去讨伐袁术来消耗自己来之不易的资本,二是因为袁术的倒台,为自己取得庐江拉开了帷幕;袁术集团中有很多人曾经是故交,他们在袁术倒台后,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便大部分准备投奔正在茁壮成长的孙策集团。可是这些人在投奔的过程中却被一个叫做刘勋的庐江太守抓住,为了能够打击这样一个和自己同样准备抬头的势力,为了能够获得袁术集团中的“资源”,孙策以奇计大破刘勋,不仅占领了其来之不易的地盘,还搜刮了刘勋集团大量的金银珠宝、战车战船等。

在解决了刘勋和黄祖等人后,孙策率军继续东进,先是兵不血刃的取得了豫章,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了江东。

其实,孙策统一江东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但是面对袁绍的步步紧逼他又无可奈何;他为了能够安抚住江东政权,曹操将自己弟弟的女儿许配给了孙策的弟弟,又让自己曹家的儿子娶了孙家的女子,达到了拉进曹孙两家距离的目的,也为曹操能够全心全意的对抗袁绍提供了前提。

陨落的孙策、升起的孙权

当时的孙策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雄姿英发的时候,可因为遇到歹人行刺,从而让自己传奇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虎头蛇尾的句号,这不免让人感到惋惜。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孙策来到山中打猎,虽然身边陪伴有侍卫,但是因为孙策所骑的马匹是快马,所以将众人远远甩在了后面。正当孙策沉迷于打猎的快感中不能自拔之时,面前跳出了三个歹人,孙策见到三人样貌可疑,神色慌张,于是正色询问他们是何人,他们颤颤巍巍的回答是“韩当的士兵”。要知道,孙策对于韩当的士兵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于是在话音刚落后,便用弓箭射杀了其中一人,剩余二人见孙策的护卫马上就要到,知道了自己逃跑已无可能,于是便一不做二不休的想要杀掉孙策。就这样,在混乱中孙策的眉心被射中一箭。

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差,而且歹人在向孙策射箭时离的太近,所以导致了此次箭伤的过重。孙策自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于是便立下遗言,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弟弟,并嘱咐自己的手下要好好辅佐弟弟。

为什么传位给孙权,而不是自己的孩子?

首先,江东势力在他的努力下已经达到了统一,但当中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在此时将这个重担交给自己年幼的孩子(据历史记载,孙策去世时,孩子不过几岁,主少国疑),则江东势力可能会在不久后土崩瓦解,为了能够更好的巩固住这来之不易的地盘,为了实现父亲和自己的理想,孙策决定让弟弟来作自己的接班人。

其次、孙策和孙权的感情很深,相互认识的也很深,我们在孙策死时的话语就能够看出。

孙策在死时对弟弟说,自己在开疆扩土上的本事是孙权不能比的,可孙权在治理和稳定已有地盘的功夫,是他这个哥哥所望尘莫及的。为了江东的巩固和后来的发展,所以才会将这个产业交给弟弟而不是儿子。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当时孙策的儿子年龄很小,面对那样的形势不适合继位,所以便将位置传给了弟弟。

点赞6、张掖市 网友:听风吟

江东小霸王孙策,干仗猛得不行,只是最终因为杀了许贡,因为大意,被许贡家的三个门客偷袭了,刺中了面门。

孙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孙策决定在临死之前,将身后事安排明白,其中最重要的首要大事就是传位。在孙策死的时候,孙策生有一子,但是孙策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

那么,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是主动传位给了当时年龄不大的孙权呢?

孩子不堪重任

孙策死的时候,有一子叫孙绍。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子”,孙策那么厉害,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平凡,可惜的是,当时孙绍的年龄太小了,无法担当东吴一把手的重任。

有的朋友要问了,当时康熙不也是幼年登基吗?为啥孙绍就不行了?这个问题问得好,康熙当时是大一统的天下,而且有孝庄太后坐镇,尽管如此,还是幼年的康熙还是被鳌拜控制许久,最后康熙侥幸除掉鳌拜,也并非一帆风顺。

与康熙时代相比,孙策所处的环境更加恶劣,首先,他的东吴并非是大一统的政权,而是割据政权,四面强敌环视,如果扶立幼子为主,恐怕会招致大祸,江东基业不保。其次,孙绍年幼,立为东吴之主,必然需要设立辅政之臣,孙策害怕其子如汉献帝一般,虽然为帝王,但实为傀儡,终其一生,难得片刻安宁,孙策不想自己的儿子沦为傀儡,不如富贵一生,落得个清闲。最后,孙策的儿子并没有继承小霸王的本事,自己的儿子自己最了解,孙策知其难当大任,最后决定传位给当时十八岁的弟弟孙权。

孙权适合接掌东吴

孙权在接任孙策之时,年龄正好合适,是人生鼎盛的十八岁,尽管年轻,经验不足,但是这一点张昭和周瑜可以帮助他弥补,不足为虑。况且,当时的孙权为一个县令,有一些政绩和名声,东吴各方势力和文武官员皆对其有一定的认可。

孙策死的时候曾经对孙权说过,打仗杀伐你不如我,但是任人用人,我没你厉害,你就好好干吧,我相信你能行。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权深感兄长的厚恩,在保住江东基业的同时,还能照顾孙策一家,总好过自己儿子给人家做傀儡。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孙权作为掌权人,可保证他们孙家的主动权,如果让幼子为东吴之主,恐孙策之妻掌权,外戚参政,后果不堪设想。

江东士族利益

孙策身为东吴之主,何以被许贡家的三个门客刺杀成功了?简直闻所未闻,难道这三个门客行事如此隐秘,居然未泄露半点风声?其实不然,定然是有人知道消息,但是没有报给孙策,其中有何原因?

那就是孙策的决断,与江东士族利益有冲突。表面看孙策已经尽得江东,其实不然,江东士族林立,多方势力盘根错节,孙策一心要北上吞曹魏,此举与江东士族利益不符,所以许贡三门客的刺杀,很可能有士族作壁上观,暗中默许导致。

其实士族的态度孙策在临死之时也心里明白,只是没什么证据不好发作,加之身体又不行了,所以孙策没有再提此事,只是在临死之前对孙权说:“不要轻易渡江北上。”以此告诫孙权,一定要小心士族们,不可与之为敌。


综上,孙策传位给弟弟孙权,而不是传位给幼子孙绍,其主要目的是保全孙氏在江东的基业,同时保护自己的子女,在士族林立、强敌环视的大环境之下,孙策最终选择了孙权作为继承人,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点赞7、定州市 网友:过分喜欢

孙策死时只有26岁,他留有一个儿子孙绍,年龄不详,但顶多也就七八岁而已,如何能够领导江东集团呢?因此,把霸业传给弟弟是惟一的选择。孙权当时已经19岁,这个年龄,比孙策出道时的年龄还大了,是可以肩负起振兴江东的重任。事实证明,孙策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一,在诸兄弟中,孙策为什么挑中孙权?

在古代,一般情况下是父业子承,但倘若儿子实在年龄太小,也可以兄业弟承。兄业弟承的情况是很多的,在商周时期,许多君主都是弟弟继承哥哥的王位,并不稀奇。孙策有好几个兄弟,他为什么挑中孙权呢?

在孙策的兄弟中,与之性格最相似的是三弟孙翊。《三国志》中称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是个刚猛勇敢之人。但是孙策还是把权力交给了孙权,原因有二:

其一,孙权是最年长的弟弟,当时19岁,立孙权是遵循立长不立幼的传统;

其二,孙权的才华虽然不及孙策,但绝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孙策是这样评价这个弟弟的:“若论统率江东兵马,与敌人决战沙场,争雄天下,那么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让他们尽忠职守,保卫江东,则我不如你。”自从父亲孙坚死后,孙策以长兄肩负起半个父亲的责任,对各位弟弟的优劣了解得一清二楚。孙权的魄力略显不足,非创业奠基型人才。但是,创业固然艰难,守成也非易事,值此乱世,英雄争雄,若能守住江东,也算不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了。

第二,孙权继承孙策,对东吴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孙策知道弟弟尚年幼,政治经验尚不足,离不开老臣们的支持。他以长史张昭等为辅佐大臣,并嘱咐说:“如今中原正乱,以吴越的兵力,据守三江险要,可以坐观成败。”

孙策死了,重担全压在十九岁的孙权身上。孙权或许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仍未能悲痛中解脱出来。张昭厉声喝道:“现在是哭的时候吗?”这一当头棒喝,把孙权给喊醒了。

当务之急,是要安抚军队,凝聚士气,让所有人看到希望。孙权振作精神,脱下孝服,换上军装,上马巡视诸军。军队的不安情绪稍稍缓和。在此政权更迭之际,张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一方面上表朝廷,通告孙权继承江东的军政大权,一方面向各城池发布通告,命令各地将校官吏严守岗位,不得松懈。

同时,得悉孙策去世的噩耗后,带兵在外的周瑜马不停蹄,率军队回吴郡为孙策奔丧。奔丧为什么还带着大军前来呢?显然他担心有人在这个时候造反。周瑜的到来,终于让孙权吃了一粒定心丸,他被提拔为中护军,与张昭共同主持军政。

此时以孙权为首领的江东集团虽然据有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诸郡,但也只是控制了主要城镇,势力尚未深入乡村,特别一些偏远山区,仍未归顺。除此之外,一些为躲避战乱而流亡到江南的士人大夫,他们仍把中原政权视为惟一合法政权,对孙氏集团并不诚心拥护。这些都是江东集团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缺乏军政经验的孙权,能否守住父兄开创的基业呢?对此,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

这个时候,周瑜与张昭两人的态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两人一致认为,孙权虽然年轻点,但孙策干革命时不也才十七岁吗?孙权聪明睿智,知人善任,是一个可以成就伟业的人,正因为看到他的潜质,周瑜与张昭情愿将自己的命运与孙权捆绑在一起,共同进退,共同把孙策未竞的事业发扬光大。

第三,孙权以霹雳手段镇压叛乱

孙策把大权交给孙权是极为明智的,如果交给幼子,肯定无法应对内部之叛乱。孙策死后,以前追随他的一帮将领,开始打起自己的算盘了。

首先是庐陵太守孙辅。他是孙权的堂兄,认为孙策一死,东吴肯定要被曹操消灭的。既然如此,自己为何不先找条退路呢?他暗地里写了封信给曹操,私自往来。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封信并没有交到曹操手中,反而落到孙权手中。

孙权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假装不知情。有一天,孙权与张昭一起召见孙辅,直言道:“你我二人是兄弟,有什么事不能商量呢,为什么偏要叫外人?”并取出密信。孙辅大汗淋漓,无言以对。

大家把孙权看作小儿科,岂知这个年轻人也有雷霆霹雳手段。他立即下令,将孙辅的亲信们全部逮捕处死,其部众被分散到各处,一场阴谋就此泡汤。至于孙辅,毕竟是自己的堂兄,孙权不忍杀害,将他流放到东部,软禁起来。

除了孙辅之外,庐江太守李术也居功自傲,拒绝服从孙权,拥兵自重,还大量收留江东集团的叛徒。

威不立则令不行。孙权决定亲征,杀鸡骇猴。孙权料想攻打李术,李术必定狗急跳墙,向曹操求救,甚至可能投降曹操。他要抢先一步,制止曹操救援李术。在此之前,李术曾袭杀曹操委派的扬州刺史严象,孙权以此为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征伐李术是为朝廷清理罪臣,希望曹操保持中立。

信发出去后,孙权亲征李术所盘踞的皖城。在孙权的猛攻下,李术支撑不住了,果然向曹操求援。曹操已收到孙权的信,对李术不予理睬。皖城终于被攻陷,李术落得了个枭首示众的下场,而他麾下的两万名将士,也被孙权迁往他处。

此役足见孙权的果断与深谋远虑,在他的铁腕下,叛乱很快平定,江东地方政权顺利度过危机。


从以上分析可知,孙策去世时,东吴基业虽然大体奠立,但是根基仍旧相当脆弱,江东集团急需一个新的领导核心,这是孙策年幼的儿子所无法胜任的,因为这是一个战乱时代,而非和平时代。孙策的眼光是很准的,孙权绝对是合适的人选,他上台后稳定了军心民心,并成功消弭两场叛乱,体现出高超的能力。如果孙策让幼子继承,东吴的历史或许就此终结了。

点赞8、随州市 网友:咕咕嘎嘎

提这个问题的朋友肯定以为孙策交给孙权的就是江东地盘,也就是后来东吴的天下,孙权是白捡一江东之主,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接班人

孙策是175年出生,孙权是182年出生。这两个人出生之时,他们的生母吴夫人还梦到了日月,当然这个肯定是后人神话的。

孙策死时,孙权才19岁,你猜猜看他的儿子孙绍能有多大。就算孙策很早生孩子,那孩子最大也就十岁左右。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你觉得他能掌控整个江东复杂的局面?这是第一点。


其次孙策的接班人并非只有孙权一个,而是好几个。接班人也不是孙策指定就可以平安接任了,这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有一个比孙权小二岁的孙翊曾经被张昭等人列为接班人,不过孙策死前觉得还是孙权更合适,这是接班人之争,这个争还是比较平缓。

还有一个是孙暠,这是孙坚弟弟孙静的长子,他在孙策死后想起兵夺得江东之位,最终放弃了。

上面几位还是江东内部之争,接着出场的这一位就是里外勾结了。


他叫孙辅,是孙坚长兄孙羌的次子。孙羌长子孙贲的女儿嫁给曹操的儿子曹彰为妻。所以这一门孙家与曹操家的关系是比较近的。孙辅勾结曹操,不过书信被人发现。

所以你看看孙家内部竞争到底有多激烈,你以为孙策将大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能顺利接班吗?在当时如此复杂的局面?

如果交给一个小娃娃,估计江东就易手了。

二、江东真实的局面

孙策打下江东,并没有实现有效控制,他只是占领一些要害的地方,孙家在江东并没有形成威望,只是武力暂时压服。

太夫人以权年少,委纮与张昭共辅之。纮惟补察,知无不为。太夫人问扬武都尉会稽董袭曰:“江东可保不?”——《资治通鉴》

太夫人就是指吴国太,孙权的母亲。你看看连孙权的母亲都并没有十足的信任,可见孙家在当时江东的真正控制力。


董袭说有张昭在,一切没有问题的。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赤壁之战前张昭主降,战后孙权为什么对他还保持尊敬,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在孙权最困难的时候,一共有三个人扶着他走出困境,这三个人分别是周瑜、张昭、朱治。孙权对这三人是很敬重的,他们三人的地位是超然的。因为周瑜早亡,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地位。

大臣入则拜孙权,出则拜张昭,每一次朱治过来,孙权都会起身外迎接,哪怕自己已经贵为吴王。孙权是以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朱治,而不是君臣关系。

当时江东人心浮动,像鲁肃等人都想北上投靠曹操,周瑜当时拦住鲁肃,并将他举荐给孙权,后来鲁肃成了周瑜的接班人。


结语:

江东是不是孙家的,关键还是靠孙权,孙策只是告诉世人江东是我孙家的地盘,孙权则是将这句话落到实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孙权并不是坐享其成的。

应该说孙策的接班人挑得好,最终使得江东属于孙家的。

点赞9、江都 网友:合久必婚

从东吴霸业的大局来看,孙策的决定肯定是对的,但是从孙策个人以及儿子的未来发展的小局来看,显然是不如意的。很多人也许会说孙策是有勇无谋,而且过于冲动不是一个明主,但是从最后孙策决定把霸业传给孙权来看,可以看出孙策的大义凛然以及对于家族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考虑,为此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可见孙策不仅不自私,而且还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江东的基业只有在自己的弟弟孙权的带领下才有活路。



孙权那时候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孙权的聪慧怎么是孙策的儿子能比得了的,而孙策自己也深知这这一点,当初年仅几岁的孙权就凭借一双三寸之舌从荆州刘表那里要到了自己父亲孙坚的尸体,就连孙策这个哥哥都自愧不如啊,而在自己的父亲发生意外之后,孙策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位置,但是孙策心里清楚,在谋略上自己的弟弟才是更加优于自己的人。而如果不是发生意外,在周瑜的帮助之下,孙策自己也可以成就一番霸业。



但是如今天不假年,孙策遭遇暗算,在这种情况之下,孙策只能选择一位继承人,而此人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孙权,孙权在谋略方面胜过自己,又怎么是自己的儿子可以相比的,江东的未来必然是需要孙权这样的人才能一展宏图,而且加上周瑜的能力,未来可期,所以孙策舍弃了小家,为了家族的基业,选择了孙权,而孙权也不负众望,最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三国中的一方之国,而自己也成功称帝当上了皇帝。



那么孙策为何不选择自己的儿子?首先是自己的儿子确实比不上自己的弟弟孙权,其次就是自己的儿子太小了,如果上位非但不能稳住当时的局面,还给了那些想要趁机作乱的大臣机会,一旦起了内部矛盾,江东必然是危在旦夕,最后就是周瑜能力出众,自己的儿子肯定驾驭不住周瑜,而孙权就完全可以,孙策虽然和周瑜关系好,但是自己江山还是不能给你,终究还是主子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江东这片地只能姓孙。



而孙策放弃自己的儿子之后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直接断后了。在孙权称帝之后,孙策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被封为上虞侯,显然侯这个身份对于孙策的儿子孙绍来说怎么都低了一点,而孙绍又只有唯一的儿子叫孙奉,在孙绍去世之后继承了孙绍的爵位,后来孙皓当了皇帝,因为其残暴的统治,很多人就不满意,而同时因为小人的谗言,居然说孙奉有谋反的迹象,而昏庸的孙皓居然直接将孙奉处死,这样孙策一族也彻底的断后了。

点赞10、永州市 网友:莫彦扬。

孙策被称为小霸王,孙策用了不到六年时间就拿下江东六郡。袁术曾评价: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年仅二十六岁。辛苦打下的基业就需要继承人孙策有个儿子叫孙绍。公元195年孙策带着不到两千人准备渡江去江东。三国志: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到了杨州九江郡历阳县就有五六千人了。应该是孙坚的旧部跟随。孙策首战是攻打会稽郡曲阿的杨州刺史刘繇。据三国志刘繇当时有数万人。三国志: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刘繇还是败了,逃跑了。三国志: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刘繇的军队大多投降,于是孙策拥军两万人,占据了瞻郡的曲阿。孙策趁胜进军攻吴郡许贡、会稽郡王郎、丹阳郡袁胤周昕、豫章华歆(刘繇躲在这里)等、顺便击败盘居在江东各郡的邹他、钱铜、王晟、严白虎、祖郎、焦等。三国志:众各万馀人。据后汉书地理志杨州有六个郡,分别是九江、庐江、吴、会稽、丹阳、豫章。九江、庐江部分在曹操那里,就是寿春、合肥、皖等地,也称为江西。公元200年孙策占据了杨州六郡大部分。曹操这时也不得不重视孙策了。曹操把侄女嫁给孙匡,又给儿子娶了孙策的堂妹。

公元200年孙策去世,年仅二十六岁。一开始受伤原因是让许贡的手下击伤。过程有两种说法。三国志的说法是孙策单骑在江边碰到许贡的手下,于是击伤孙策。不久就因伤重而死。而江表传则是讲孙策去打猎,独自追猎物。许贡手下用箭射伤孙策的脸。两种说法都是讲许贡手下所伤。据吴历大夫看后讲能治好,但要好好静养百日勿动。孙策照镜子看见自己的脸毁容了,对手下讲脸毁容了还怎么建功立业。突然大怒,伤口开裂当夜就死了。据三国志孙策临死前召集了张昭等人交待后事。三国志: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就是把江东基业传给孙权。孙策是有个儿子叫孙绍。历来帝王无不想把基业传给儿子的。虽然孙策还不是帝王,但据江东六郡已有帝王之实。我认为孙策传位孙权不传位于儿子原因有三个。

儿子年幼

史书上虽然没有记录孙绍年龄,但我猜测年龄应该很小。孙权这时也就十八岁。算孙策十六岁生儿子,孙绍也才十岁。如果是天下一统太平或者建国稳定时,也许能选几个辅政大臣辅佐。但这时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选如此年幼的儿子,怎么能保住基业。孙策的江东政权是靠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的支持才得以站稳脚跟。如果选择年幼的儿子,那什么以周瑜为首的淮泗将领和以张昭为首的流亡北士。会支持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自古以来趁主幼而夺权的比比皆是。

内忧外患,恩信未立,人心未归附

孙策此时建立的江东政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江东人不服统治,六郡有的地方还未完成征服。例如山越人,四十年后才平定。三国志: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刘表。

孙策的江东是完全靠武力打下来的,而且杀了不少人。孙策号称小霸王,而霸王是项羽的称号。司马迁曾评价项羽: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所以说孙策也是靠武力,因为他没有那个时间去广树恩德。也许是当时他想法是先夺了江东,日后再慢收复人心。孙盛评价: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孙权继位初情况不容乐观。三国志: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就是说地方豪强蠢蠢欲动。流亡北士很多准备逃离江东。当时庐江太守就反了。江表传:庐江太守,策亡之后,术不肯事权,而多纳其亡叛。多纳其亡叛就是讲收容那些不服孙氏统治的人。这些问题孙绍如何能处理?孙策的部下除了父亲留给他的那些人,剩下的人跟他也不过几年。在江东也不过待了五六年。终吴之世江东的叛乱是最多的。从公司200年—公元236年叛乱就是十五次,数万人的叛乱就有六次。平定山越人花了近四十年,到公元237年才平定。

孙权有才能

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讲: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这是孙策选择孙权最重要的原因。孙权一继位就做了两件事:1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2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孙策的江东政权是靠流亡北士和淮泗将领。三国志: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换成孙绍,张周还会如此吗?其他人还会来投靠效命吗?例如鲁肃觉得袁术不能成事,于是跑到江东。这时孙策刚死。周瑜对鲁肃讲: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后面就是一些夸孙权的词。于是鲁肃决定为孙权效命。如果换了孙绍,鲁肃还会来吗?还是就是诸葛瑾很早就来江东了,但没有投孙策。而是在孙策死后才投孙权。

孙策临终前跟大臣商量后事,张昭等大臣推举由另一个弟弟孙翊。孙策则选择孙权,因为孙翊太像自己了。孙策是凭武力打下江东的,但马背上打天下而不能马背上治天下。三国志裴: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

点赞11、深圳市 网友:无归期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孙策也属于惊才绝艳之人,在父亲孙坚死后,孙策便挑起了江东的重担,靠着孙坚留下的玉玺向袁术借了3000士兵,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便创下了江东的基业。

当时的江东各大势力虽然名义上归附了孙策,却也有部分人并没有对孙策真正臣服,像吴郡太守许贡,就与曹操在背地里暗通消息,秘密的向曹操汇报江东的情况,还再三提醒曹操,一定要提防孙策。

孙策得到消息后大怒,假意招来许贡,问他是不是想置自己于死地?不用想,就算许贡百般辩驳,他做下的事就是置孙策于死地。

许贡当下毙命,孙策盛怒之下,还想跨江去攻打曹操。可还没出征,一次西山狩猎,孙策就被刺客暗杀,当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

匆忙间,孙策必须在自己死之前找一个继承人坐镇江东。当时孙策有一个儿子,名孙绍,因历史缺少记录,不知道其详细的生卒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很年幼。


孙策没有安排自己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而选择兄终弟及,选了弟弟孙权来统领江东,孙策的这个决定,我认为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有如下原因:

江东内部局势不稳,需要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孙权比孙绍合适。

当时,孙策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江东,但还没来得及整顿其辖下各类势力。当时的江东士族林立,多方势力盘根错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孙策在世时,还能压着士族为江东出力,孙策一死,若继承人是一个幼儿,难免这些人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

孙策突然被刺杀,虽然历史记载是因为许贡的门客复仇,但细细想来,这三位门客要在孙策的势力范围内要刺杀他,是很困难的。

若没有人替刺杀者作掩护,他们不可能知道孙策的行踪。就算侥幸碰到孙策,也很难接近他,更别谈刺杀。而且在刺杀之前,满城之中没有半点刺杀的风声,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这件事如果要分析的话,应该是有人替刺杀者打探过孙策的行踪,有可能还替刺杀的人作了完整的计划,就是为了除掉孙策。

这些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接触到孙策,只能是有一定实力的人,还很熟悉孙策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这起谋杀的背后策划者只有是江东的士族之一,才是合理的。他们之间更有利益纠葛,如果孙策身死,搅乱了江东这一潭水,士族就可以趁乱摸鱼,重新抢夺江东势力。

只是这段历史真相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只能根据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来猜测当时江东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孙策的遇刺,是东吴各方势力的倾轧所引起的后果。

当时的江东因为孙策的遇刺,人心浮动,民心不稳,在内忧外患之中,孙策的儿子年幼,不足以稳定局面,而孙权已经19岁,聪明睿智,比孙策的儿子更适合担当大任。

江东外部面临曹操、刘表的压力,继承人如果是幼子,很难扛住这个压力。

刘表与孙策有杀父之仇,这个仇恨是不可解的,所以两家为世仇。 江东没了孙策,荆州的刘表会拍手称快,会很快的派兵吞并江东之地。

再加上曹操一直和孙策的麾下官员有交集,曹操这么做的原因是他已经在江东布局,他也想吃下江东这一块地方,扩大自己的地盘。

孙策很明白,这个时候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不好做,不止是江东内部的压力,还有外部诸侯的压力,他的儿子还年幼,压根就承担不起江东的重任。所以他只能在他们兄弟之中找一个继承者,保住孙家在江东的基业。

当时孙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孙翊。据三国志记载,孙翊与孙策性格最相似,也是一个刚猛勇敢之人。孙策离世前,东吴的重臣张昭就推荐过孙翊,很多大臣预计孙策会把权力交给孙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孙策却选了孙权为继承人。

孙策的这个选择从后面来看是很正确的,孙策已成年,且多谋善断,对用人和治世都有自己的见解,江东的基业已打下,更需要一个守城的领导者,而不是开拓疆土的猛将,孙权相比较孙绍和孙翊而言,更适合江东。


“率江东子弟,争锋于沙场之上,卿不如我;任贤用能,权衡利弊,团结下属,使之忠心保卫江东,我不如卿。卿若念及父兄创业之艰难,必将复以雄图。”

上面一段话是孙策临死前对孙权所说,这番话说明了孙策为什么选孙权为继承人?说明孙策认为只有孙权可以团结江东子弟,保卫孙家基业。孙策选孙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个随便的决定。

综上所述:孙策临死之前选孙权为继承人,是因为孙权比自己的儿子更能稳定江东局面,压制底下的士族,对外抗住觊觎江东势力的人。而且从长期来说,江东想保留实力,需要一个更成熟的继承人,在孙家,只有孙权是最合适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