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关于二战时苏联打算先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是真实的吗,有哪些证据证明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德国,苏联,德国的,计划,二战

关于二战时苏联打算先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是真实的吗,有哪些证据证明呢?

点赞1、荆门市 网友:崩牙兔

有一种说法是,在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还没有开始前,出于对未来可能遭受德国攻击的担忧,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打算先发制人进攻德国,苏联军方在很早就已经制定了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由于采取了极端的保密措施,斯大林成功的瞒过了希特勒的耳目。 对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的态度其实和希特勒一样,都只不过把它视作掩护自己战争计划的工具,斯大林在心里其实很早就已经决定,一旦进攻的时机成熟,就毫不迟疑地撕毁条约。

如果说苏德双方都是在有准备的打算干掉对方的话,那么斯大林从事“犯罪准备”的时间要早于希特勒,想要“实施犯罪”的时间其实也更早。 事实上,斯大林本来是打算在德国陷入西线战局难以自拨的情形之下从背后猛刺德国一刀的,所以才会在苏德边境部署了那么多的兵力。但德军的西线战役进行得那样顺利和迅速完全出乎斯大林的预料。德国在西线开始进攻前,苏联领袖期望着法西斯武装力量将受困于不可逾越的马其诺防线,苏军将会大举向西部进攻,从德军的薄弱环节入手,占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乘胜直捣敌人的心脏。与心怀感激的英法盟军在易北河的某个地方——如果幸运的话,就在莱茵河畔相见。

据考证,“大雷雨计划”的说法实际上是源自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一份手稿,未见具体计划。

点赞2、余姚市 网友:一醉南柯

确实存在,来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中一个文件完整的记载了这一计划,该文件还显示斯大林于1941年5月批准了这一计划。

1941年3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5月15日,斯大林通过了7月开始进攻的计划——红军主力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在主攻方向上,苏联准备投入绝对优势的兵力,用152个师对抗德国的100个师。

关于证实苏联确实存在这一计划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确实把相当数量的军队部署于西部以及纵深地区,总计近170个师,400多万人,超过了苏军总兵力的一半。尤其是强大的装甲部队的集中并且靠前部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是纯粹防御的态势,而是在整体守势中蕴含着强烈的攻击性,理由是拥有如此强大兵力的苏军却没有进行纵深的防御。最好的解释就是苏军再为一个强大的攻势而做准备,只是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一旦时机成熟,这些分布于西部纵深的苏军部队可以迅速的转入进攻。

1941年6月苏军向各部队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近期政治宣传工作的任务》的指令:“军事行动的经验告诉我们,防御战略在摩托化部队占优势的情况下收效甚微,并且终将以失败告终。所以,对付德国必须采取这种有强大的技术装备支援的进攻战略。红军各兵种的整个训练过程要牢牢贯穿进攻精神这条主线。”在此之前的苏军组织的大规模演习中也是重点强调苏军的进攻作战,而不是防御。同时苏军组建了大批的机械化部队和空降师,力图提高苏军的机动能力也可以正面苏军在谋求一场进攻战。

最后就整体战略而言,该计划也有其合理性。许多人会认为德国已经打败了法国和英国,统一了西欧,苏联已经失去了打败德国最好的机会。可是我们要看到斯大林更加宏伟的目光,那就是即使斯大林同英法联手打败了德国,那么欧洲仍要由他们三国共同瓜分。而现在的情况是德国统一了西欧,苏联只需要打败一个德国就可以彻底拥有整个欧洲,成为真正的欧洲霸主,乃至世界霸主。而在当时斯大林的军队无论在兵力还是兵器上都数倍于德军,尤其在坦克和飞机的数量上近乎德军的3倍,斯大林没有理由不相信他的军队完全可以获取胜利。

如此关于苏军意图在1941年7月发起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便拥有存在的合理性了。无论是在兵力的部署还是战略考量以及大量的苏联历史档案都证明该计划的切实存在!

点赞3、新泰市 网友:倾冷之月

“大雷雨计划”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应该还只是一个草稿,根本没完成,更不具备实行可能。

“大雷雨计划”最早见于索科洛夫所著的《二战秘密档案》一书,在格兰茨的《泥足巨人》里也曾经提到过。不过目前关于这个计划唯一的直接证据,是一份苏军总参谋部作战处文件保险柜里的计划。

这份计划里面确实提到了要对德军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且根据字迹分析,是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的亲笔。但是计划非常简单扼要,除了主动对德军发起进攻的设想外,并没有任何具体实行的步骤和细节。而且这份计划有多处涂改的痕迹,更像一份起草中的草案,而不是一个成形的计划框架。

实际上一些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这只是一个框架建议,华西列夫斯基根据建议起草了草案,但是还没有到实际讨论阶段,更谈不上执行了。而还有一些历史学家则干脆认为这是苏联总参谋部面对德军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故意以一个夸张的方案以引起上层注意。

不过不管哪种猜测,苏德战争爆发时苏军的战备情况很差,各部队的弹药、坦克备件都严重不足,根本不具备发起进攻作战的可能。所以这个“大雷雨计划”最乐观的估计也不过是一个计划而已,不可能实行。

点赞4、合肥市 网友:没有明天

这个是给德国人入侵苏联洗白。德国人发动二战,绝不是为了主义,而是为了一战复仇,一战失败德国人是已经捏着鼻子认了苛刻的战争赔偿。希望好好过下去。当西方经济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德国也倍受打击,还不起战争赔款,法国联合比利时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逼迫德国还钱,此举直接导致魏玛共和国垮台,希特勒掌权。可以说是法国等要把德国人逼死,德国人只能反抗,否则就会灭亡。德国人胖揍法国不是没有原因的。二战是资本家的贪婪造成的,他们拼命的掩盖真相,让苏联背黑锅,颠倒黑白,造谣惑众。每当西方经济出现危机世界就会笼罩在战争阴影中,二战前和现在的中东很相似,值得爱好和平的人警惕。

点赞5、嘉兴市 网友:救救我吧

纯属扯淡的。

作战计划不是几页纸,不是几份,而是几十份。而且只有发布的计划才可能执行,也要在总参谋部进行几次图上作业。

整个西方方面军一份计划文本都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么说就是别有用心的。

如果有几份作战设想倒是有可能。连防御计划都算不上。

点赞6、呼伦贝尔市 网友:蹲厕耍蛆

“大雷雨”计划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份计划的曝光,但这份计划却恰恰说明了苏联不会进攻德国。

我们都知道,苏德战争的爆发是以德国人先进攻苏联而开始的,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知道“大雷雨”计划的存在,直到1993年初,由俄罗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这个计划,“大雷雨”才为人所知。

▲苏德战争以德国先发制人的进攻开始

按照“大雷雨”计划的内容来说,这是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企图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先向德国发动进攻从而称霸欧洲的一份计划,随着这份计划的曝光,也有很多人相信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是有进攻德国的打算的。

但是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各国都会有应对不同状况的计划,比如就拿今天来说,英国也有进攻美国的计划,法国也有进攻德国和英国的计划,但即便这些计划是真实存在的,也不能说明英国就真的会进攻美国,法国就真的会向德国和英国发动进攻。

▲真实的“大雷雨”计划,其实只有一两页纸

而“大雷雨”计划的存在,却恰恰说明了苏联在当时并不会进攻德国,因为这份计划太简单了!简单地只有一两张纸而已!

如果苏联要进攻德国,就以当时德国的实力来说,这必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需要调动的军队不说五六百万,至少三四百万是要有的,其中还涉及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后勤运输、排兵布阵、进攻方案等等,这肯定不是一两页纸就能说明的。

如果稍微懂一点军事常识,在看了这一两页纸的计划后,能断定所谓的“大雷雨”计划根本就不是一个作战计划,而是一个预案。我们只能说,当时苏联有先行攻打德国的预案,只是如果要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的话,就会在原有“大雷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完善,才能形成真正的作战方案,也只有拿出了真正的作战方案这样的证据,我们才能说,苏联有先行进攻德国的打算。

就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苏联也不会先进攻德国,证据就在于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军的表现。

1941年初,苏联经过了“大清洗”,军队中的指挥人员被清洗掉了大半,一大批名将,尤其是有“红色拿破仑”之称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被清洗掉了,苏军战斗力也因此大打折扣。苏联虽然经过了整编,全国拥有大约500多万的兵力,但由于苏联地域过于广阔,苏军的兵力部署实际上是比较分散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部署到了远东的外蒙古地区,与日军关东军对峙。

当时苏军的训练也完全不是按照战争要求进行训练的,仅维持了平日的基本训练,以当时苏军的装备和作战水平来说,不要说进攻德国,防守都十分地吃力。

▲“红色谍王”佐尔格曾为苏联提供过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情报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在战前根本就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尽管当时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情报机构,尽管当时大量为苏联提供情报的人员将德国谋划进攻苏联的情报递到了斯大林手中,其中就包括了“红色谍王”佐尔格送来的情报,但斯大林始终不相信德国会真的进攻苏联。斯大林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他根本就信不过当时那些以撒谎为职业的间谍向他提供的情报,他更相信的是自己的直觉。

PS:佐尔格曾在1941年6月14日成功递送过有关德国进攻计划的精确情报,其中包括了6月22日的进攻时间、总数190个师、550多万人、分三个集团军群从三个方向进攻等重要细节,斯大林在拿到这份情报后却做了如下批示:“告诉这个情报员,滚他妈的蛋,他提供的不是情报而是谎言”。

▲战前斯大林坚定地认为德国不会发动进攻

当然,斯大林相信德国不会进攻苏联,也是因为2年前他才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他不相信希特勒就真的会背盟向他发动进攻。战前丘吉尔也向斯大林提供了情报,告诉他德国会大举进攻苏联。虽然丘吉尔的提醒确实是出于好心,想让苏联早有准备,但这种好心却恰恰办了坏事,如果是别人送给斯大林的情报斯大林或许会信,但丘吉尔送去的情报,斯大林会往相反的方向去想。在过去20多年里丘吉尔一直是个立场坚定的反共分子,甚至还说过“过去25年来没有人能像我一样坚定地反共”这样的话,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向斯大林送去情报说斯大林的好哥们希特勒会攻打苏联,斯大林会信么?在斯大林看来,这完全是丘吉尔的阴谋,丘吉尔就是想让自己跟希特勒撕破脸打起来,这样就能解除德国方面的压力,真的信了丘吉尔的话就只能是便宜了英国亏了自己。此后对于西方所有领导人的警告斯大林一概不信,他认为那些所谓的警告都包含了险恶的用心。

当时的斯大林其实已经成了孤家寡人,在经历了“大清洗”后,不仅苏联军中的大量精英被清洗,就连许多有丰富情报经验的人员也被清洗掉了。掌管苏联情报机构的贝利亚只善于抓人、刑讯逼供,并不会解读间谍送过来的情报,要解读这些情报其实也是个技术活。斯大林身边全是忠于他的哈巴狗一样的人物,成天只会在他面前汪汪汪地叫,虽然无限忠诚于斯大林,但基本都是些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庸才,唯斯大林是从。

关键时刻不仅情报人员送来了大量的情报,苏军的边防人员也送来了异常状况的报告。1941年初,德军的飞机就经常侵犯苏联领空搞侦查,从3月27日到4月18日德军侵犯苏联领空不下80次,每次都深入苏联领土20-30公里,对此苏联的反应都是抗议,斯大林完全无视了这些状况。

因此从斯大林在战前的表现我们就能判断出,斯大林根本就不相信德国会向苏联发动进攻,也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

▲直到德国真的进攻了斯大林才如梦方醒

从战争爆发初期的情况来看,当时的苏联也确实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开战仅仅一个星期,苏联的重兵集团西方面军就被德军给完全包了饺子,几十万军队瞬间灰飞烟灭。开战仅三个月,苏联就在基辅会战中损失了大约80万人,开战仅半年苏军就损失了400多万军队,一度被德军攻到了首都莫斯科附近。

从战争的实际进展情况来说,苏军完全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以至于在战争初期在德国的“闪电战”攻势下损失惨重。因此就战争初期的实际情况来说,苏联完全不像做好进攻德国准备的样子,完全是一种和平状态。

总结:“大雷雨”计划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份计划只有一两页纸,充其量只是个预案,并不是一个作战计划,“大雷雨”计划本身也恰恰说明了苏德战争之前苏联并没有进攻德国的打算。

就战前的情况来说,斯大林根本就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以至于无视了许多重要的甚至是精准的情报。就战争爆发后的战况来说,苏军也完全不像做好了进攻德国准备的样子,对于德军的进攻毫无防备,损失及其惨重。

点赞7、达州市 网友:史一刀

大雷雨计划,绝无可能。

所谓大雷雨计划,和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相对应。也就是说,在德国打算进攻苏联的时候,其实苏联也打算进攻德国。苏联进攻德国的计划,就被称为大雷雨计划。

很多人肯定说,不对啊,《二战秘密档案》里分明有这份计划,为啥说绝无可能呢?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亮剑》这部电视剧中,丁伟军长在军事学校的毕业答辩上,是怎么说的?他就直言不讳地将苏联当成了假想敌,并且一再强调对苏联作战的重要性。

可是你要知道,那时候我们新中国刚成立,苏联还是咱们的老大哥,关系别提多铁了。你能根据这场军长的毕业答辩,就认定了我们要攻打苏联吗?当然不能!

其实,大雷雨计划出现的背景,正如丁伟的答辩背景一样,完全是国家层面众多军事预想中的一个而已。毕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斯大林有恃无恐的根据。

其实在德国打算进攻苏联之前,斯大林就收到了不止一次情报提醒。这是很难不露馅的嘛!毕竟希特勒出动的可是百万大军,难免走漏风声。

可斯大林对此却连连摇头,并且表示:此事绝无可能。

手底下的人都劝疯了,可斯大林依旧不为所动。为啥呢?因为苏联和德国,在此之前,居然是盟友关系。怎么样?没想到吧?

的确如此,早在1939年8月,斯大林就和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签订的背景可不一般。

1939年5月,英国、法国、苏联三国,正在莫斯科谈判,如果谈判成功,他们成了盟国,那么德国的侵略计划将不可能实现。因此希特很着急,希望迅速与苏联结盟。


与此同时,苏联在远东地区,与日本发生了诺门坎事件,双方大打出手。而日本是德国的军事盟友,都是法西斯国家。所以说,如果苏联与英法结盟,与德国交恶的话,那就会面临腹背受敌的下场。所以说,苏联也急切地希望与德国暂时结盟。

事实证明,和英法结盟,远没有和德国结盟所带来的好处多。至于现在说斯大林是不满英法的绥靖政策,那纯粹是给他脸上贴金了。

因此到了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终于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同时,苏联拒绝了与英法结盟的事情。

从斯大林的角度来说,这种态度已经是相当到位了,拒绝英法,与德国联盟,这是帮了德国一个大忙,使得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因此斯大林觉得,又有条约在,又帮了德国的忙,又拒绝了英法,希特勒怎么可能还会主动来招惹自己呢?


二、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初期,苏联的表现也能证明这一点。

按照大雷雨计划来看,1941年6月,苏军应该积极备战,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德国才对。可是你看苏军那是要准备打一场硬仗的样子吗?

德军在闪击苏联的时候,仅仅用了18天时间,就把战线往前推进了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中,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关键是,这里面有800架飞机还没起飞就被炸了,你说窝囊不?

  • 北方战线上,仅仅2个星期,德军就向前推进了400多公里。而苏军这边24个师被全歼,20个师的损失达到了60%以上。
  • 中部战线上,1个月时间内,德军歼灭苏军30万人之多。苏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全歼,70个师的损失达到了50%以上。
  • 南部战线上,德军前期没占多少便宜,因为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有重兵把守。可是到了9月份,德军的两个集团军,将苏军主力包围,10天的血战过后,歼灭了苏军66万大军,包括了6万名军官。

南部战线上的这次围歼战,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就连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都被斩首了。

我们姑且认为大雷雨计划是真的,那么斯大林未免也太不自量力了吧?这点战斗力,居然也敢进攻德国?

由此可见,其实大雷雨计划压根就没打算实施,甚至可以说只是军事院校里,众多毕业答辩中的一份而已。不过由于这事儿和苏德战争密切相关,所以就被挖出来了。

苏联是在没什么防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德军闪电攻击的,所以苏联才会反应过来,在短时间内一败涂地。

等到苏联缓过劲儿来,和德军打上消耗战以后,战局不是又逆转过来了嘛!所以说,苏联不是没有实力战胜德国,只是没考虑到主动入侵德国而已。

三、大雷雨计划,有实施的条件吗?

别看苏联的占地面积大,其实真正论战备水平,压根就不是德国的对手。在苏德战争之前,其实苏联还曾经入侵过芬兰。

苏芬战争,可把苏联的老脸给丢尽了。苏联损失了近40万人,而芬兰这边损失只有他们的四分之一。结果苏联还是没能把芬兰给全部啃下来。

正是这场战争,让希特勒看出了苏联外强中干的实际情况,这才下定决心搞一场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苏德边境上的军事力量对比,其实也能看得出来,苏军压根就不具备入侵德国的实力。

  1. 当时苏军的边防总兵力在268万人左右。可同时期的德军却有305万人。在入侵对方之前,难道不考虑一下自己的军队数量必须要占优势吗?
  2. 此外,苏军的确在西部部署了2.2万辆坦克,但是这些坦克绝大多数都是老旧坦克,更像是用来威慑对手,而不是用来进攻的。新型坦克只有1475辆而已,这够干嘛?
  3. 再看火炮,苏联这边有3.75万门,而德军这边则有4.72万门。战斗机方面,苏联有5千多架战斗机在西部,但是只有1540架是新型战机。可德军的4980架战机,全都是最新的型号。

由此可见,苏联当时在西部的军事部署,压根就不足以让他们成功入侵德国。德国在西欧那么嚣张,难道苏军看不到吗?看到了还部署这么垃圾的火器,可见他们压根没打算跟德军火并。


总结:斯大林倒是有这方面野心。

你要说斯大林没有灭掉希特勒的野心,那也不现实,从他和希特勒一起瓜分波兰,入侵芬兰,就可以看得出,这哥们什么事儿都看得出来。

但是,斯大林也冷静地意识到一点,苏联不可能同时与德军、日军两线作战。光一个德国就够把苏联给玩残了的,更别提还有个日本。

所以说,斯大林不会莫名其妙就进攻德国,至少那时候的苏联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那么斯大林为何要在西部部署这么多人马呢?

一方面是为了防备西欧的乱局,毕竟西欧一直在打仗,他们总归要安排好边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趁火打劫。

当初希特勒闪击波兰的时候,斯大林不就迅速让苏军入侵波兰嘛!为啥?去晚了可就没肉吃了!因此斯大林就等着希特勒进攻下一个国家的时候,他们好去分一杯羹而已。

点赞8、简阳市 网友:狂妄-

大雷雨计划并不是进攻德国,而是进攻德国的盟友罗马尼亚,这就动了德国的奶酪,当年的罗马尼亚可是一个产油国,德国装甲部队的柴油就是由罗马尼亚提供,失去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国的装甲部队就完蛋了!而且海狮计划以后,在英吉利空战中,由于英国拥有雷达可以发现德国的飞机(而德国不知道),德国并没有取得了制空权,而且英国的海军更是远胜德国,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登陆英国已经不可能,而大量的德国装甲部队在法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希特勒当年和苏联结盟,就是为了各取所需,瓜分利益而已,并没有什么道义和信用,而希特勒听到苏联准备入侵罗马尼亚,立即挥师东进,打了斯大林一个措手不及!苏军防御系统被迅速突破,苏军损兵折将,大量的领土被占领,若不是希特勒改变计划,转攻基辅,莫斯科就是有陷落的危险,尽管如此,苏军在基辅战役被消灭和俘虏七十万人!

点赞9、鹤岗市 网友:贱人会笑

“大雷雨计划”是真实存在的,但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首先大雷雨计划是朱可夫大将于1940年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思,其目的皆在于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发动闪电战,以一连串的钳形攻势对上述国家的有生力量实施歼灭,进而使得苏军大踏步地进抵到欧洲中西部。

该计划在提出后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理由是苏联军队的后勤系统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进攻作战,最快也得等到1942年以后,苏军才有可能具备对维斯瓦河沿线德军实施进攻的可能,因此斯大林拒绝了将大雷雨计划列入正式提案的请求,仅允许朱可夫以个人名义继续研究相关设想。

直到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前,大雷雨计划的战略设想都处于很粗糙的原始阶段,但相关情报不知为何会突然出现在德国驻华沙的情报部门手中,因而成为了希特勒用来煽动德国人情绪的借口和向苏联开战的理由,这也就是后来某些人口中德国是为了自保被迫发动战争的理由。

后来苏联克格勃地区情报局局长维克托背叛苏联,他将一份有关“大雷雨计划”的详细档案带到了英国并公之于众,这一份档案中显示斯大林计划在41年5月发动进攻,从表象上来看,39年号称第六陆军强国的波兰灭亡,40年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灭亡,在整个欧洲除了德国之外,没有第二个国家是苏联的对手了,苏联只需要消灭德国就能统治整个欧洲,还能给自己冠以解放欧洲的大义。

并且该大雷雨计划比40年代朱可夫的早期备份档案更加详细,细分了苏军的进攻路线和战略决心。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各个区域中的军队部署以及战略设施的侦察分析也更加全面。而这份档案也正是后来苏联承认的大雷雨计划文件,可见苏联对轴心国成员的侦察已经基本完成,并做出了相应的进攻部署。

考虑到41年5月时轴心国军队正在为“巴巴罗萨计划”做最后的集结动员,在苏联看来或许是一口气趁着这个机会将轴心国主力一口气吃掉的好时机,这样一来轴心国就将失去抵抗能力。显然这是一个胃口很大的构思,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轴心国率先发动了进攻,苏军仓促启动了进攻预案,结果反而葬送了自己组建起来的机械化军,尤其西方面军更是落得一周内土崩瓦解,白俄罗斯被德军攻占的悲惨局面。

在轴心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后,苏联西部边境遭受了全面入侵,波罗的海特别军区早在战争爆发1周前便以演习为名逐渐将部队向里加防线后撤,并给德军留下了大面积的雷场,而西南特别军区在利沃夫和沃伦防线上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吉尔伯诺斯上将向莫斯科发报汇报情况并请求增援。南方面军在比萨拉比亚和罗马尼亚军队打得不可开交,西方面军司令部也向莫斯科汇报了正在发动反击的情报。于是苏军总参谋部在并不知道西方面军已经中路大开的情况下,判定德军已经失去冲击势头,并下发了第三号反击命令,从而引发了战争初期最大的军事失败事件。

苏联的反击似乎与大雷雨计划的构思完全吻合,苏军看似将兵力几乎都压在了边境线上,缺乏足够的纵深防御部署,这看起来似乎是进攻配置才会有的情况。但实际上苏军很多部队是拆散状态,分别部署在不同区域,这就出现了看起来几乎所有苏军部队番号都出现在了边境线上的情况。实际上在战争爆发前,苏军机械化军大部分都在第二梯级防线上,仅有少部分部署在边境防线上。

而第三号反击指令的预案比大雷雨计划提出得更早,它是基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波兰反击预案优化改良出来的,而操刀人正是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图哈切夫斯基的好学生,第三号反击计划的目的皆在于当苏联边境遭到敌人攻击后,苏军展开一次钳形攻势,对来犯之敌进行包围,而后将战场推出国境线,进而占领维斯瓦河以西地区。某个角度上来说,苏联就算没有在41年发动大雷雨计划的打算,也有在遭受入侵时反击进入德国控制区消灭德国的打算。但不论苏联作何打算,这都不是同情法西斯的理由。

点赞10、林州市 网友:懵柠未迟

其实呢,这件事情从理论上就能够得出来一个结论,不用扯那些有的没的说有没有证据或者是有没有指令命令你仔细去看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形势,你要是觉得斯大林没有这种类似的计划,那你就是一个傻子。

讲道理,无论是哪次世界大战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这是战争学家对于战争的最好总结,同时也是血淋淋的教训。

说起来这个,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下法国,知道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人费尽心血搞了个马奇诺防线吗?就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把战火延伸到了法国,把法国打了个天翻地覆,最后法国人流血流太多了,才玩了这么一出搞了个马奇诺防线,至于说她为什么不把马奇诺防线搞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又不是他的领土,本来马奇诺防线的北部,一段是要比利时和荷兰一起承担的,结果两个国家一退出,完了。

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这一点就是军事上面的至理名言。

从这一点上来讲,那一个正常的军事指挥官只要面临潜在的敌人,肯定是要以进攻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那么前苏联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

还真是有你要说,当时前苏联没有意识到纳粹德国对自己的威胁性,那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展之前是谁挖空了心思要跟英国,法国一起合作,把纳粹德国给扼杀的就是前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斯大林哭爹求娘,想求着英国法国帮他一起把纳粹德国给解决了,结果英国人和法国人根本就不鸟他这一套,为什么纳粹德国就是我自己培养起来,要把你前苏联干趴下的,我为啥要去对付他呢?最后斯大林被逼的没办法了,只能够去跟纳粹德国签了一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你以为这个条约是被谁给逼出来的,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所以说到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真的要搞几个发起国的话,英国和法国必须名列其中,嗯,当然话题扯远了,我们必须得说到的就是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绝对已经意识到了纳粹德国就是接下来自己要面对的敌人,因此斯大林在前苏。年的战争前线布置了那么多的卫戍部队。

好意识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再接下来就是要考虑一下前苏联是否有进攻的意识,差一点肯定就有。

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纳粹德国前线的军队总数是160万,而前苏联的军队总数是120万,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前苏联那些指挥官哑口无言吗?这个时候斯大林不是想着防守,他是要进攻,你没搞错,120万人进攻160万人,最后被逼的没办法了,佐尔格也就是那个间谍之王发给斯大林一份电报,说日本人不会北上进攻,前苏联前苏联的指挥部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把那个西伯利亚几十万大军给掉了回来才终于满足了全线进攻的巨大缺口。

你要说斯大林因为纳粹德国搞了个袭击就变性格,我不信斯大林就这样的脾气,斯大林这种进攻的个性还体现在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搞了一场战役,这就是苏芬战争,前苏联进攻芬兰,虽然这场军事行动很失败,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斯大林解决事情的手段就是这么简单,暴力别告诉我军队没有准备完毕,也别告诉我军队战斗力有多差,给我进攻不停的进攻,哪怕用人命去填。

所以我说评论区里面,怀疑这个大雷雨计划的,不是脑子有坑,就是故意而为之,这种纯粹靠理论就能够堆积起来的东西,偏得要去扯一大堆证据……你觉得你有那个资格让前苏联或者现在俄罗斯给你那些东西当证据吗?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