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中都有哪些被埋没的人才?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8关键词:三国,三国演义,人才

问题补充: 最好是正史,并有据可查。

点赞1、常德市 网友:言衷善

三国时期被埋没的人才当数司马徽,人们称之为水镜先生,意思是说司马徽看问题明如水,料事映如镜。诸葛亮徐庶都求教过司马徽。诸葛亮出山时,他自语道:“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找到了明主,却不能统一天下。几十年后验证了司马懿的预言正确。他才真正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而诸葛亮虽然这样说,却没这样做。他才是个经天纬地之才,满腹经纶没有施展出来,可惜啊!徐庶为了忠孝两全,言而有信,在曹营一言不发,徐庶的才华比诸葛亮是有逊色,可也差不了哪去。他和刘备说好在曹营不献一计,他做到了。这样的大才在曹营默默无闻,终了一生。这是他甘愿埋没自己的。


点赞2、宜威市 网友:倾城泪

汉末三分是个豪强林立、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出无数良才猛将,在历史的星河中各自闪耀出璀璨的光彩。

但也有一些人,身负奇能,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明珠落入泥涅,黯淡了光华,未能一展其才,抱憾终身。那么,咱们就检点一下那些被埋没的人才。

一、曹彰

曹魏阵营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这位猛将。做为曹家公子,曹彰从小就轻文尚武,喜欢弄刀舞剑,他膂力惊人,能“手格猛兽”。由于少年时代就追随曹操四处征战,曹彰武艺高强,十分勇悍,常常“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冲锋在战场的第一线上。被曹操爱称为“黄须儿”。

曹彰还是个将才,赏罚分明,战术风格非常强硬。建安二十三年,代郡北部的乌桓发生了反叛,曹操操命令曹彰率领五万兵马去进行平剿。曹彰到了代北后,“身先战阵,直杀至桑干”,一举平定了叛乱,“北方皆平”。所以说,年轻的曹彰还具备独立领兵作战的能力。

阳平关一战,曹彰“战不三合”,打得刘封大败而逃;蜀军从侧翼两路夹击,曹彰在混战中遇到了马超的副将吴兰,“战不数合”,就一戟将吴兰挑于马下。以这样的表现来看,曹彰的武艺当不在徐晃之下。假以时日,曹彰完全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区级高级将领。

但令人惋惜的是,曹操死后,由于兄弟间的政治利益争夺,曹彰为曹丕所忌惮,被剥夺了军权,从此闲赋在封地,一身大好才能就白白地荒废掉了。

二、臧霸

臧霸也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个将才。臧霸以前是在吕布麾下效力,吕布帐下有“八健将”,张辽领着三名副将,臧霸领着另外三人,这就是吕布的主力部队。

臧霸的武艺不弱,濮阳城外,吕布与曹操对阵,臧霸一马当先,出阵搦战,曹操阵中猛将乐进挺枪相迎,“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臧霸能和乐进战成平手,这武艺相当不错了,起码和魏延、凌统是处于同一个档次。

吕布白门楼殒命,在张辽的劝说下,臧霸投降了曹操。臧霸本身是不太乐意,但大势已去,为了自己和部下的性命,也就屈身于曹营了。但臧霸再没有过任何表现,也再未在战场上厮杀过,完全泯然于众人之间。直到火烧赤壁前夕,曹操铁索连舟,臧霸随着识破东吴火攻阴谋的徐庶一同请命率兵前往防御马腾,从此消失在茫茫的北方原野,杳无形迹。

吕布能够将三位健将交给臧霸率领,说明以臧霸之军事才能,应该接近于张辽,也是智勇双全的将才。但臧霸潜藏心底的心结使他自我埋没,一身才华未得施展。

三、黄权

黄权是刘璋的部下,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还有着出色的政治头脑,个人品德也很高尚,忠诚而正直。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时,黄权就曾经极力反对,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刘备的勃勃野心,数次劝谏刘璋不可引狼入室,甚至“衔衣苦谏”,仍然被刘璋拒绝。

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之后,黄权以益州百姓为重,归附于刘备帐下,仍然忠心耿耿。但前期未能得到充分的信重。直到刘备征吴,黄权被任命独领一军,在江北防御曹魏的威胁。黄权认为,曹丕刚刚篡汉自立,主要精力放在内部的安定上,不会擅自发动进攻,江北兵力太过浪费,不如由他率领,直插东吴腹地,打破东吴防线。但被刘备拒绝。

刘备彝陵大败,黄权归蜀的路线被东吴切断,孤立无援,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黄权无奈之下,率部脱离,投降了曹丕。曹丕对黄权和他的部下非常重视,都给予了提拔和封赏。从此黄权就再也没有回到蜀汉,但他和部下也从未与蜀军作过战。

黄权这个人也很可惜,他效力过几位主公,但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也属于是时运不济吧。

四、徐庶

徐庶的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他比较欣赏刘备,刘备在新野时期,徐庶化名单福投入刘备帐下,为刘备出谋划策,数次击败曹军,打得曹军主将曹仁落荒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但他的身份被曹操识破后,以其母亲为要胁,迫使徐庶与刘备分手,屈身于曹操麾下。但徐庶对曹操的人品非常鄙薄,完全瞧不过眼,所以立誓终身不为其设一策。长坂坡劝说曹操不要放箭,放跑了赵云;赤壁之战又明知庞统的铁锁连舟之计,也不说破,导致曹军遭火攻而大败。

徐庶这个人优点很多,性情朴实真挚,关羽和张飞不太喜欢诸葛亮身上那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反而对徐庶更加亲近和信任。徐庶的才华未能充分施展,是因为他坚刚的品格和执着的信仰,宁可自我埋没,也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

五、鄂焕

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途中,曾经遇到过一员猛将,他就是叛将雍闿帐下的先锋鄂焕。

刘备死后,蜀汉国内局势不稳,南方的建宁太守雍闿勾连蛮王孟获、牂牁郡太守朱褒、越巂郡太守高定发动叛乱,攻打永昌。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镇压。高定麾下有员猛将名叫鄂焕,“身长九尺”,和关羽一样高大,他生得面貌丑恶,手中兵器是一杆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这个鄂焕武艺高强,他出阵来战,与蜀汉大将魏延厮杀,魏延诈败,将其诱入包围圈,在张翼、王平的帮助下,三人合力将其擒住。后来在诸葛亮的感化下,鄂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归附了蜀军,还反戈一击,斩杀了叛将雍闿和朱褒。

但不太明白是什么原因,诸葛亮并未将鄂焕这员猛将收入军中,而是让他做了高定的牙将,继续驻守在南边。三分后期,各国能征善战的的猛将逐渐凋零,人才稀缺。以鄂焕这样的武艺,如果带到北伐前线,那是不亚于王双的猛将,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放在南方就纯粹是浪费了。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才被埋没,被废弃,犹如龙游浅水,虎落平川,明珠落于沙涅,无法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辉。但明珠就是明珠,不同于砂砾尘埃;人才就是人才,不同于凡俗之辈。只要有一阵清风,就能直入青云,响震于世间。

点赞3、泰安市 网友:伊ゞ人

东汉末年,董卓乱京。为对抗董卓逆行,内有校尉伍孚行刺、外有关东联军声讨。

三国后期,邓艾阴袭季汉成都。为保国守土,诸葛瞻战死沙场,姜维诈降欲再复国。

每一朝崩塌前,总会有几个知恩旧势力的忠士站出来,硬怂新势力。

曹魏权氏被司马家取代,那么曹魏遗臣有没有忠士站出来呢?

有,他叫毌丘俭(毌音读冠),被后人称为曹魏最后的忠臣。

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毌丘俭出现在第一百一十回,书中写到魏国朝庭司马氏专权,司马师擅立新君,乘车入朝,带剑上殿。镇东将军、领淮南军马毌丘俭感念曹魏之恩,发兵勤王,征讨司马师,可惜兵败身死。

这毌丘俭在《演义》中着墨不多,但真实历史中却是条行大事、明大义的汉子,当属于被《演义》埋没的人才。

毌丘俭一生闯过北、走过南。曾是魏末最年轻、最有实力的封疆大吏。

毌丘俭是官二代。他爹毌丘兴是武威太守、高阳乡侯。博文多学,兼负才武的毌丘俭承袭父位,与时任平原侯的曹叡(曹操之孙)交好。

公元226年,曹叡即位魏明帝,毌丘俭成为班底亲信,得到重用。先后委任为荊州刺史、幽州刺史。

与幽州搭界的辽东公孙渊,表面顺从曹魏为尊,内下却暗通东吴,自号燕王,不臣之心显现。毌丘俭上任后,做了大量的征辽东的前期工作。公元238年,毌丘俭汇合司马懿征辽大军,攻灭辽东,颇有战功,进封安邑侯。

辽东归魏后,人心未定。东边的高句丽政权开始侵扰辽东。高句丽,音读高沟离,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现在不少读君认为是朝鲜的前身。两者有渊源不假,但汉未的高句丽在概念上不与朝鲜划等号。它的都城在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西北)。

公元244年245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两次讨伐不断滋事的高句丽。一次打下该国都城,一次追击高句丽王庭败兵余众,跨过图门江爬过长白山,直追击到现俄罗斯边境一带。

高句丽国王逃窜中抑郁而死,打得该国近乎灭国。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入了曹魏方的乐浪、带方二郡。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纳表称臣。

东征立功后,魏帝又任命母丘俭为镇南将军,前往南方与东吴对峙。公元253年春,东吴权臣诸葛恪动员二十万大军攻魏,包围了合肥新城。毌丘俭选择拖垮吴军的战略。以坚守耗敌,待至吴军战力下降、士气低落,毌丘俭联合扬州刺史文钦,太尉司马孚共同出兵,一举将二十万吴军击退。

魏明帝曹叡36岁病逝,曹芳即位,太尉司马懿夺取军政大权,曹氏开始衰落。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废掉曹芳,擅立曹髦。在南方的毌丘俭眼见曹氏势危,深感受到曹魏恩遇的他,遂忍无可忍,发起对司马师的兵变,结果战不利,兵败身亡。这也是《三国演义》110回描写的那一段。

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连环画《讨司马》选页

毌丘俭对曹魏忠诚,忠骨于身,没有在政治斗争中随波逐流,后世名家名士多给予了正面肯定,佳言他是大丈夫、大忠臣,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英雄,不以他是叛臣为乱对待。

毌丘俭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将领,还是一名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承露盘赋》、《在幽州》、《答杜挚》、《之辽东》、《承露盘铭》、《罪状司马师表》等。

毌丘俭做为曹魏最后的忠臣,生前北讨南伐,功勋卓著。但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都没有交待,只写了他后期反抗司马氏的一段。

曹操兴魏,统一人口最茂盛的北方,实是人才济济。但《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主角,尊刘贬曹,很多曹魏人物被弱化或屈笔。象演义中的臧霸、李通。

在演义中,臧霸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后来投降曹便没了声息。李通在潼关与马超对战被斩杀。二人着墨不多,典型的龙套角色。

实则这两人都是魏国元勋,曹操与袁绍官渡争锋时,臧霸负责青徐一带稳固,使曹操得以专心应对袁绍。后臧霸对东吴作战,多次获得胜局,深受曹魏朝庭信宠。臧霸死后,被谥为威侯,从祀于曹操庙廷。

三国演义中,李通很悲摧,一上阵就死在马超枪下。真实历史中的李通在曹魏阵营,绝不是龙套角色。

李通一生追随曹操,在官渡之战时,豫州各郡大都反叛,投奔袁绍,只有李通管辖的阳安郡不为所动。他剑斩前来诱降的表绍使臣,对众人说:“曹公英明智慧,一定能平定天下。袁绍虽然强大,却统率无方,最终仍要被俘虏。我拼死也不怀贰心。”

李通剿匪平叛,稳定曹魏地方治理,战功颇多,官至汝南郡太守。公元209年,李通在率众救援曹仁进击关羽军时,一路表现英勇,碰到有鹿砦阻碍,亲自下马处理,步步进迫至曹仁的被包围圈时于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二岁。被魏朝庭追谥刚侯。演义中他死于马超枪下,完全是文学编排之笔。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评。

点赞4、德阳市 网友:晓晴。

再明亮的舞台,也有照射不到的暗角!

有人欢喜,就有人失意;有人得志,就有人埋没。

三国演义中,都有哪些被埋没的人才呢?本文以三国演义为素材(绝非历史),列举12位怀才不遇或者未尽奇才的名人名将,以供参考,欢迎讨论。

我们先看被埋没的文臣谋士,共有6位。

第6位:马谡

马谡虽然丢了街亭,但他绝对不是庸才。

所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但是在演义中,马良似乎并没有什么高光之计,比如他在辅助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只是陪着关羽下了盘棋而已,然而并没有献出一计一策。反观马谡,却能够在诸葛亮面前多次献出奇谋。

诸葛亮南征,马谡献出了攻心计,认为攻心为上,而兵战和攻城为下,建议“但服其心足矣”。诸葛亮闻听大悦,盛赞道“幼常知吾肺腑也!”然后按照马谡的建议,七擒七纵,终于尽降南人之心,让南人深感大德。在诸葛亮有生之年,南方一片祥和,再无叛乱之音。

诸葛亮北伐,但是忌惮司马懿,马谡又献出了反间计,他秘密派人潜往洛阳、邺郡等处,在单元门、电线杆等处贴满了小广告,布散恶毒流言,污蔑司马懿拥兵造反。此招果然凑效,登基未稳的曹睿宁可信其有,直接把司马懿削职为民了!此后,诸葛亮北伐大进,连战连捷。

这两条妙计,足以奠定马谡在蜀汉阵营的参军地位,可以说,除了诸葛亮以外,再无别人有这个才能!

马谡被称为“才器过人”,虽然“好论军计”,却没有任何带兵履历和实战经验!但是诸葛亮忘记了刘备的临终嘱咐,竟然派马谡去镇守命脉之地,实在是用人失察。可以说,街亭之失,诸葛亮几乎要负全责!总之,马谡之死,诸葛亮难辞其咎。

马谡绝对是一位高级参谋,如果他能活到人才凋零的姜维时代,必定是北伐的谋主。

第5位:田丰

田丰之才,不亚于陈宫、徐庶、程昱等人。

官渡之战爆发前,曹操东征徐州的刘备,田丰立即向袁绍建议,让他袭取许昌,但是袁绍的小儿子病了,就以“心中恍惚”为由拒绝了。田丰认为错失了绝佳战机,就气愤地以杖击地,让袁绍很没面子。

曹操攻克徐州之后,田丰又提出了“三年疲曹”的高级战略,准备拖垮曹操,但是袁绍却听信了刘备所鼓吹的天下大义,决定向曹操开战。田丰以首顿地,直言道“若不听良言,必出师不利”,袁绍听到这种不祥之言,直接把田丰关入大牢了!

官渡惨败后,袁绍羞于见到田丰,直接把他赐死在狱内了。田丰虽然有才,但是“刚而犯上”,犯了职场忌讳,最终含冤而死,他是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

第4位:陈宫

曹操讨伐陶谦时,陈宫让吕布袭取了兖州;刘备讨伐袁术时,陈宫又建议吕布袭取了徐州。

在得到陈宫之前,吕布一直就是别人手中的棋子,不是拜义父,就是投主公,各种漂泊无定。正是陈宫之计,才让吕布得以割据一方,能够在诸侯并举的夹缝中杀出一片天地。

但是,吕布毕竟无谋,他受到陈登父子的蛊惑,开始疏远陈宫,对于陈宫的提议,也爱答不理,尤其是水淹下邳之前,没有听从陈宫之计,最终成了瓮中之鳖。就像陈宫在曹操面前所说,“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

陈宫追随曹操,但发现他是个诡诈奸险的杀人狂魔;陈宫追随吕布,但发现他是个有勇无谋的好色之徒;陈宫无视了刘备,他不想被人骂成三姓家奴;陈宫拒绝了曹操,他早已经心死如灰!

生死无二志,空负栋梁材。陈宫之死,诚为可惜!

第3位:徐庶

在世外高人司马徽的眼中,徐庶是一位“王佐之才”。

徐庶为人豪爽仗义,为友杀人,然后仗剑走天涯,漂泊数载之后,就去投靠刘表,但他认为刘表只会高座空谈,而且不识贤良,就不辞而别。刘备得到徐庶之后,如获至宝,立即从屡战屡败转变成连战连捷!第一战,大破曹仁先锋部队,斩杀吕旷、吕翔;第二战,败李典、退曹仁,大破八门金锁阵;第三战,设计诱敌,计取樊城;这种顺风局,刘备一辈子都没见过!

徐庶虽然被骗进了曹营,但他愧对亡母,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此外,徐庶还干了两件大事,一是走马荐诸葛,二是识破连环计。在火烧赤壁前,徐庶抽全身而退,与臧霸赶赴西凉地区,退出了演义的舞台。

程昱曾经亲口评价徐庶之才,“十倍于昱”,可见徐庶的能力,丝毫不亚于曹营那几位超级谋士。徐庶虽然成功归隐,但满腹经纶之才也随之埋没,惜哉!

第2位:法正

曹操曾经羡慕嫉妒恨地赞叹,“吾收人才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刘璋虽然是皇室宗亲,却只是个不图进取的守户之犬,他麾下堪称人才济济,武有张任、泠苞、严颜等蜀中名将,文有法正、黄权、刘巴等贤良之才,但是刘璋暗弱昏庸,根本不懂得知人善用。法正有栋梁之才和鸿鹄之志,却根本不受待见,因此始终郁郁不得志。在沉溺多年后,他终于等到了刘备。

如果没有黄忠的宝刀,刘备未必能够夺取汉中,如果没有法正的奇谋,黄忠也不会立下惊天大功。可以说,法正才是汉中之战的灵魂人物。

法正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亚于徐庶、庞统!然而,在汉中之战的第二年,法正就病逝了,刘备为之连哭数日。

丢了徐庶,还有庞统;折了庞统,还有法正;但是痛失法正,对于蜀汉集团来说,将会是惨痛的损失,将会产生毁灭性的连锁反应!

刘备不顾赵云、诸葛亮、秦宓的苦苦劝阻,起倾国之兵伐吴,却被一把火烧掉了大半辈子的基业。诸葛亮为之叹息流涕,“若法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不致如此”。

第1位:沮授

沮授在袁绍阵营中的地位,就是曹营的荀彧、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陆逊。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是河北阵营中的二号人物,他为袁绍提供了N多的战略和奇谋。他建议袁绍“迎奉天子以令诸侯”;他极力劝阻袁绍南下讨曹;他建议派遣精兵巡护乌巢;他直谏袁绍不要废长立幼,更不可诸子分封;这些金玉良言,袁绍全部拒绝了!

袁绍善于自毁长城,他将田丰打入大牢(兵败后将其赐死),还将沮授监押在囚车中(兵败后被曹操生擒),还逼反了张郃等良将。沮授不得明主,时也命也!

曹操向来敬慕沮授之才,诚恳劝降、殷勤厚待,但沮授试图逃回河北,后来一心求死。曹操知道留不住他,只好将他斩首了,然后忍不住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

我们再看被埋没的名将猛将,共有6位。

第6位:高顺

不管是武力,还是能力,高顺都不在张辽之下,比如他率队击垮了刘备,还带人弄瞎了夏侯惇。高顺还善于管理后勤,每次巡海打粮,都是他带头负责!

吕布这家伙,四肢发达、长相俊美,可惜头脑简单、眼光拙劣,比如他竟然将张辽编入“八健将”组合,简直就是把金砖当成烂泥。对于高顺,吕布同样没有人尽其才,比如在困守下邳城期间,陈宫提出让吕布到城外驻扎,高顺与陈宫留守城中,已成掎角之势,但吕布听信了妻子严氏的枕旁风,犹豫之间错过了最佳良机。

高顺之于吕布,是死心塌地的追随,但吕布之于高顺,却并不是推心置腹地信任!

下邳城破后,高顺面对曹操,昂首挺立、默然无语,曹操直接推出去斩了,也许他是要给夏侯惇一个交代吧。其实,如果曹操亲自解衣衣之,甚至纳头便拜,高顺也未必非得寻死。

张辽被埋没,终有出头日;高顺没埋没,只有空余恨!

第5位:关平

在蜀汉二代将领中,关平绝对是最优秀的!

关平的武力非常高,在蜀汉阵营中,可能仅次于魏延。关平的刀法,深得关羽真传,可以酣战庞德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还可以轻松杀退曹仁救出关羽(中毒箭),这两处表现,是关兴、张苞难以相比的。

关平的军事能力比较突出。首先,他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在入川之战中就崭露头角,此后又跟随关羽数年,精通各类战法,尤其是水战能力极其突出;其次,关平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比如他攻取了襄阳。

此外,关平不像小关张那样暴躁冲动,他成熟稳重、心思缜密,多以大局为重,比如关羽要与庞德血拼到底,关平就多次出言劝阻,“父亲不可以泰山之重,与顽石争高下”,“倘有疏虞,有负伯父之托也”!

廖化出城求救,关平护送突围。在廖化安全离开后,关平并没有一同突围而去,而是反身杀回了麦城,最后单骑为关羽断后,力尽被擒,英勇就义。

如果关平存活到后期,必将是蜀汉的栋梁之才,如此一来,继承诸葛亮遗志进行北伐的,未必是姜维,也许就是关平。

第4位:曹彰

曹营猛将如云、名将如雨,而“黄须儿”曹彰最容易被忽略!

曹彰自小立志“好为将”,他武艺精熟、膂力过人,善于搏斗猛虎,善使方天画戟,是不可多得的猛将,武力值不在徐晃之下。乌桓出现叛乱,曹彰代父出征,威震塞北,大捷而归。次年,曹操在汉中之战中屡次失利,打了退堂鼓,曹彰率兵驰援而来,曹操立即重拾信心,并盛赞道“黄须儿至此,破刘备必矣”。

曹彰一出手就三合速败刘封、一合刺死吴兰,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曹军已成败局。曹操撤军后,曹彰屯守长安,为许都加了一层屏障。

曹操临终前,曾经火速召回曹彰,但是曹彰还没得到消息,曹操就去世了。曹彰率十万大军从长安赶回洛阳奔丧,但他并没有逼宫夺权,而是交出了兵符,安心地当他的鄢陵侯去了!

两年后,曹彰忽然暴毙!个中原委,本文不讨论。

第3位:张任

刘璋集团埋没了一大批人才,而张任是最可惜的一位!

张任智勇兼备、勇武忠义,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他射死了庞统,还差点射杀了魏延,他追杀刘备,还围困张飞,是刘备入川之战中的最大障碍。在与刘备军的连番作战中,张任充分展示了才能,其睿智狡猾不亚于张郃,其守城能力甚至也不亚于曹仁!

为了生擒张任,诸葛亮亲自出阵诱敌,刘备、严颜打伏击,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全部出动了!

可以说,张任虽败犹荣,他面对的几乎是蜀汉阵营的所有精英!

高顺死忠吕布,沮授死忠袁绍,而张任就是刘璋的死忠粉!面对刘备的诚恳劝降,张任高声怒斥道“忠臣岂肯事二主乎?今日便降,久后亦反!请速杀我!”

如果张任归顺了蜀汉,必堪大用,绝非张翼、张嶷之辈可比。不管是镇守一方,还是辅助北伐,张任都将是一位栋梁之才!

第2位:马超

马超,自从归顺了刘备,就星光暗淡,甚至相忘于江湖!

葭萌关之后,马超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招降刘璋,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刘备顺利地入主成都。第二件,参与汉中之战,但仅仅属于打酱油,甚至不敢与曹洪交锋。第三件,在诸葛亮南征期间,临时代替魏延镇守汉中,这是马超最后一次受到启用,诸葛亮班师路上,就赫然出现了马超之墓。

马超的经历比较复杂,他的性格也比较暴戾,而且武力极高,在羌族的威望太高,麾下的西凉兵太过于犀利,种种缘由,让刘备始终对他忌惮猜疑。马超在蜀汉几乎没有朋友,一直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最终郁郁而终,一代神威天将军自此悄无声息地陨落!

老赵云都能发挥余热,锦马超却只能坐着冷板凳,实在是暴殄天物!

第1位:魏延

再次重申一遍,本文为演义,不是历史。

张翼杀刘璝而献雒城,就受到诸葛亮的殷勤厚待;而魏延杀韩玄而献长沙,就被诸葛亮破口大骂,还被定性为“反骨仔”。刘备时期,魏延努力建功,受到青眼赏识;诸葛亮时代,魏延积极进取,却受到连番打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计,诸葛亮断然拒绝,不留任何余地;魏延主动请缨去战王双,诸葛亮竟然以“汝为大将,不可轻动”为由拒绝;诸葛亮兵退陈仓,却将最为凶险的断后任务交给了魏延,幸亏魏延足够强大,直接把王双斩掉了,如果稍有差池,很可能就回不去了!

诸葛亮死后,魏延曾经说过,“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其实,魏延并没有造反之心,他只是政治头脑不行,在与杨仪的夺权斗争中授人以柄,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诸葛亮生平用计无数,然而最后一计竟然是除掉魏延,实在替魏延叫屈啊!

除了上述十余位被埋没的人才,您还能补充一下吗?

正所谓:

身负天赋异禀,却难展擎天抱负;

心怀家国天下,却空怀青云壮志!

大浪淘沙,有多少英雄豪杰湮灭在波涛里;

沧海遗珠,有多少仁人志士埋没于泥沼中!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会闪亮,话虽如此,但是在当今的迷茫潮流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脱颖而出呢?

在埋没中不忘初心,在屈沉中砥砺前行,是不是像极了为生活而奋斗的你我?

点赞5、漳州市 网友:惆怅暮烟

徐庶;他基于父母被扣压,百般无奈才回曹营,打死他也不会为曹超效力。杨修;曹超嫉恨他的才学,杀之。庞统;刘备以貌取人。诸葛亮妒忌。魏延;诸葛亮忌恨成仇。赵云;刘备重用的是拜把兄弟。孔融;不是孙家嫡系。

点赞6、亳州市 网友:不忘初心

三国最不该被埋没诋毁的人才都有谁?

在三国时期,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弄潮儿,他们当然是才华横溢。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面前都出现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他们乘时而上,从而名震当代。可是还有很多人,抱荆山璞玉而不为人知,或者虽然被赏识提拔却未尽其才,或者命运多蹩所托非人而抱恨终生,历史留下了他们光彩的一笔,却没有给他们应得的地位,徒让后来者感慨悲伤。

陈登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

  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魏延

 

 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你打算怎么守我的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地及休整。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这个时候诸葛亮对魏延说:”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吧。“魏延一笑:”还要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干败这帮杂碎。“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诸葛亮乐的合不龙嘴,立刻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职位高出了赵云一大块。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其山过程中,魏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在镇守街亭的重要岗位上,诸葛亮居然不用魏延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而是用了马诉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难怪陈寿后来说:诸葛亮应变机略非其所长。

  桓范

  

如果曹爽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渭桥兵变的时候,中外一片混乱,形式悔暗不明,大臣们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大司农桓范。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蒋济对司马说:“没事儿,他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呢。” 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的说到:“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这个窝囊废还是不敢,说了一句窝囊至极的话:“我现在不指望在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桓范气的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

  姜维

  相比之下,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诸葛亮夸奖他说:“姜伯约文武双全,胆略过人。而且忠于汉王朝,真是凉州这个地方的瑰宝啊!我看可以让他去训练精锐虎步军,等战事结束,我带他去见皇帝。”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费祎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懒洋洋的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骚扰魏国边境。后来费死了后,姜维才象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

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一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踏中去屯田。这个时候姜维建议在阳平关和阴平桥两个地方加强防守,可是蜀汉的君臣没有一个当回事儿。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直达成都,事情的发展和姜预料的一样。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自然就完蛋了。可是诸葛瞻不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蝉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可是刘蝉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边的石头!!!

 马超

  在三国演义里,马超的身世是非常悲惨的,他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诱骗屠杀。在讨伐曹操失败后退回甘肃,自己的两个儿子又被信任的部将杀死,最后投靠了刘备,总算是见了天日,得到了刘备充分的信任,一直担任着把手汉中的重任,并且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在荣誉和恩宠中幸福的度过了最后的岁月。让不少人在同情他的同时又少感安慰。但是,历史上的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日子过的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且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在惶恐中度过了后半生。

  演义中说他是在诸葛亮讨伐南中后和北伐中原前去世的,推测一下大概是建安五年或者六年的事儿,但是历史上他死的非常早,章武二年就死了,当时他只有四十七岁。马超死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篇非常简短凄苦的奏折:我全家都被曹操杀了,没什么亲人,连个后代都没有,只有个弟弟马岱请您好好帮我照料,在地下我也就感恩了。为什么这个当年举凉州造反,席卷关西的一代名将身后是这样的悲惨呢?

  马超在孤独和压抑中度过了后半生,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综观马超的一生,让人不能不为这个才华出众而又际遇窘迫的将军扼腕叹息。这个十七岁从军,二十岁就大破郭援威镇河东的一代名将如此凄惶的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其中有刘备山头主义的原因,更多的是他自己做人的失败。

  黄权

  黄权和刘巴这两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不出彩,不过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如黄权,甚至可以说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比马超都受宠。黄权原来是刘章的部下,和刘巴一样,都非常反对和刘备结盟。

  后来刘备攻克成都后,也表现出来了强硬和气节,但是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靠软磨硬泡和封官许愿终于是把黄权给拿下了。刘备通过于黄权的谈话发现这个人文武双全,在投降过来的将佐里真的是出类拔萃,从此彻底的爱上了他,黄权从此也就走上了青云之路。

  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算了。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巴西集结军队,没想到张鲁太不抗打,抵抗了五个月就完蛋了,黄权事儿没办成,只好回到了成都。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了,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去了。黄权和法正使劲的撺掇刘备赶紧拿下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话,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搞定了。

  章武二年,黄权跟随刘备进攻东吴,刘备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黄权着急的跟刘备说:我们进入敌人的疆土太深了,这样容易出事儿,得放缓一点儿!刘备不听,黄权没法子,只好又劝刘备: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亲自担任大军的前锋,如果一担受挫,对士气影响太大了,要不干脆让我当前锋,如果遇到挫折还不至于坏了全局。刘备还是不听,对黄权说:没事儿,你不能担任前锋,你得在江北帮我保护侧翼,防备曹丕从宛城偷袭我们,这个责任更大啊。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在江北回不了家,只好投降了曹丕。当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曹丕对黄权也很尊敬,给他封了个前将军的大官。

庞统

  我一直觉得庞统应变的才干要比诸葛亮强,比如在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变策略。

  最终二刘在涪水反目,刘彰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对付刘备。这个时候庞统制定了三个计策:上策轻骑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关,下策回去。在危机时刻化解了刘备的窘境,刘备从此更加倚重庞统了。可惜天妒英才,庞统死了,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他活到诸葛亮那个年龄,又能为蜀汉多做多少事情呢?

点赞7、洛阳市 网友:应届爱神

演义小说和历史不一样,毕竟演义小说,是需要人物刻画了,而且人物客户需要分主角配角,很难每个配角都比主角来得牛逼哄哄;而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主角,那些英雄才士,每个人都能够活出各自的风采出来。

所以《三国演义》中,埋没的人才其实是很多,比如像在《三国志》中和吕布一起被立传的臧洪,比如和夏侯惇、程昱一起被魏明帝列入太庙功臣的曹仁;比如像“羞见刘郎才气”的陈登;比如像镇守河西十余年,几千兵马就挡住诸葛亮数万精兵的郝昭等等;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被陈寿评价为可以和郭嘉、程昱、刘晔、蒋济等人并驾齐驱,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的董昭。

董昭最大的贡献,是帮曹操完成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路线。

当初,毛阶曾经给曹操提出了提出“屯田养兵”“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思想,这是曹操称霸三国时期的两个政治基础,其中“屯田养兵”,通过韩浩、枣祗的“屯田制”建议,以及任峻等人的大力推广,曹操实现了仓禀盈满的后勤发展目标;

而在“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路线上,曹操则遇到了难题。首先是从曹操的地盘兖州地区,要西到长安,当时需要经过河内的张杨地盘,一开始张杨不肯给曹操通路,刚好董昭就在张杨的势力中,董昭就劝说张杨和曹操结好,同时,董昭还以曹操的名义,给郭汜、李傕等人较好;后来,曹操要奉迎天子的时候,韩暹、杨奉、董承及张杨等人各自为战,董昭看到杨奉实力最强,便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让曹操西进长安取得杨奉的支持。

曹操到达长安之后,因为长安当时比较混乱,长安各个派系不听从曹操调遣,也不属于曹操的势力掌控范围,董昭又建议曹操带着天子迁移到许,通过“行非常之事”,来成就“非常之功。”后来,张杨被其部将杨丑杀害,他所在的河内之境,是曹操与袁绍对恃的重要所在,当时张杨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还守着城池等待袁绍来救应,曹操就派了董昭单身入城,劝降薛洪、缪尚等人,当天就让他们投降了。

可惜董昭不是《三国演义》的主角,所以他单骑入城扶众的故事没能够在演义中大书特书,要是换成关羽、诸葛亮之类的人物,恐怕又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单骑夺城的故事了。

董昭还是较早提醒曹操防备刘备的人。当初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董昭就说刘备勇猛志大,而且又有关羽、张飞做他的臂膀,恐怕不敢久居人下。果然,刘备到了下邳,就马上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叛逃曹操。

曹操北征乌桓,行军艰难,粮草运输更是非常窘困。董昭又帮助曹操凿建了平虏、泉州两条河渠入海通运,解决了曹操的粮草运输难题。

当然,董昭为人不齿的,恐怕是劝服了曹操受魏公、魏王,受九锡之礼等人臣巅峰的礼节,这些事情,也间接害死了像荀彧这一些忠于汉室的名臣。

《三国演义》,是站在匡扶汉室的立场去写的,像董昭做这样让曹操称王称霸,接受分封的人,自然不可能被颂扬。

而《三国演义》中极力塑造的“忠义”大神的关羽,其实也是间接因为董昭而死的。

当初,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包围樊城,威震华夏,孙权眼看三国鼎立的局势将要发生变化,不利于东吴的发展,便暗自写信给曹操,想要从背后偷袭关羽,同时希望曹操帮忙保密。董昭却说要面子上保密这件事情,实际上要把孙权攻击关羽这件事情泄露出去,这样被围的樊城将士会斗志百倍,对曹魏有利,而关羽是个骄傲的人,自恃有坚城固守,不会马上退兵,也不会影响东吴背后偷袭的。

后来,因为樊城斗志百倍,曹仁坚守,徐晃救援,关羽急切之间不能破城,而后方又被孙权攻破,关羽遂兵败被杀,结果果然如董昭所预料的那样。

而这些,因为都与《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主旨不一致,自然,董昭的事迹也就被埋没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