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客流量很大的汽车客运,如今为何感觉生意惨淡,甚至倒闭?
是我们县城一个国营客运站的普通职工,客运站辉煌的时候,门前车水马龙,站内人声鼎沸,就算是骑个三轮车在客运站门口卖包子,也有很多人赚得盆满钵满,在县城买地盖楼。
但现在的客运站不得不说,已经是日落西山了,要么倒闭,要么只能勉强维持,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想要东山再起,重现辉煌,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了。
先和大家说说客运站的收入源自哪里?
1管理费
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向进站停靠,发车的营运车辆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这种费用主要是向跑乡镇的农村客运班车收取,数额是固定的。
2分成
不收任何管理费,或者说收取数额很低的管理费。但是要和客运公司分成卖票所得的收益。
比如说一张100块钱的车票,要收10块钱(这只是个比如,具体多少是由客运站和客运公司谈的)
像这种分成模式,一般适用于长途客运班车,比如说我们县城到广州,深圳,东莞的班车。
3租金
一个客运站,往往不仅仅只有停车场和停车位,还有办公楼和很多商铺。这些都是可以对于外出出租赚取收益的。
比如说我曾经工作的客运站,办公楼基本上都租给了当地的客运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办公。
车站里外的商铺,则全部租出去给人做小卖部或者小吃店,饭店。
4自营线路收入
有一些好的,客流量大的客运线路,客运站也会组织自己的营运车队来运营。比如说我们县城到市里的线路班车,是既有客运公司运营,也有客运站自己运营的。
因为县里到市里的客流量非常大(毕竟市里有三甲医院,还有很多大型购物广场,公园,县里没有),所以即便客运公司和客运站都参与了这条线路的运营,生意还是不愁做。而且双方的运营方式也有所不同,客运站的自营班车,都是直达的。而客运公司的班车则是一路上下客,招手即停, 这也算是差异化经营。
5线路营运牌照的收入
有些个体经营户,想经营客运班车生意,但是实力不够,办理不了营运牌照。就会选择自己买车,找客运站挂靠,参与运营。客运站则按照线路,使用年限,等等原因综合评估,收取一定的挂靠费用。
以上这些,就是客运站主要的收入来源。可能各地还会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情况,开拓更多的收入,但是总体来说,主要是这几样。
客运站的现状,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冲击?
现在的客运站,大多比较冷清,除了工作人员人员以外,感觉真比图书馆里面多不了几个人,大多数都是惨淡经营,甚至倒闭。有没有经营得比较好的呢?有,但那是少数,而且往往也是因为在地段特别好的地方。客运为什么一天比一天经营惨淡呢,主要是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航空公司的降维打击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如果你的年龄有30岁以上,肯定会记得,在你年轻的时候,谁要是能坐上一次飞机,那肯定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只不过是从前没有朋友圈,如果从前有朋友圈,谁要是能坐上一次飞机,非得大晒特晒不可。
而今天坐飞机,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很普通的事情了,别说因为公干,就算是很多在外地读书的学生放假回家,选择做飞机都没什么奇怪。这是因为我们国内这些年的机场建设越来越多,线路,航班都越来越多,机票也越来越便宜,尤其是打折的时候。我记得我有一次在淡季的时候,从广州坐飞机到重庆,1300多公里的行程,机票价格居然只要200多块钱。而且登机,没到中午就到了,下飞机以后在重庆刚好吃个中午饭。
机票价格越来越便宜,不是针对客运班车和客运站,对整个陆运系统都是降维打击。试想,以前多公里的行程,如果坐火车,班车,你得坐多长时间?说句不好听的,真是腰骨都能坐断了。而且价格也不记得会便宜,火车还好点,可能会便宜一点,但长途客运班车价格绝对便宜不到哪里去,因为成本都在这摆着,油钱,高速费,两个司机(轮流开),一个乘务员。各种费用一折算下来,出来的车票价格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时间又长又累,自然有很多长途客运班车公司就慢慢赚不到钱,被淘汰了。
2高铁的建设如火如荼
其实航空公司降维打击,主要不是针对汽车客运的。本来空运和客运,一直都是各自有各自的需求用户,互不干扰。航空公司之所以要“自降身份”和地面运输争夺客源,主要是他们自身受到了地面运输的“威胁”,这个“威胁”不是来自汽车客运,而是来自高铁。
高铁这些年的建设非常迅猛,记得2010年左右(大概,不记得具体的了),就有广州开通到武汉的高铁。我没坐过,但是新闻说,早上就广州吃早餐,中午还是下午就可以到武汉吃饭了。是不是非常方便,而且现在,居然连我所在的城市,湛江这个五六线城市都开通高铁了。只能说高铁建设速度越来越快,网络覆盖越来越广。
其实高铁的主要竞争对手也不是长途客运班车,而是航空客运,但这种感觉就像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就好像凉茶饮品行业,老大和老二掐了起来,结果他们俩没事,越打市场份额越打,其他品牌的凉茶反而都凉凉了。
3网约车全面开花
从前是没有网约车的,但今天的网约车,似乎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内通勤,就打个快车。要跨市,就打个顺风车。快车影响的是出租车,而顺风车影响的则是客运班车。
大家可以问问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如果需要出门,除了自己开车以外,是不是大多选择网约车。跨省的自然选择飞机,高铁,但省内跨市,大部分都会选择“顺风车”,因为这种顺风车,比起客运班车有不少优势,上门接送,服务态度好(可以用差评来拿捏司机)。
主要是价钱也差不了多少,前段时间我要去东莞,特意跑去客运站问了问。票价是一百多,顺风车是两百零几,两者相差几十块。但是顺风车上门接我,还把我送到目的地。如果坐客运班车,我需要打车到车站,到东莞后又要打车到具体目的地。总体价格算起来是差不多的,但是坐顺风车我省却了好几次上车下车重新坐车的麻烦,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坐顺风车了。
4非法运营的所谓“高校班车”
有一种大巴车,专门跑某些赚钱的线路,但是从不进站,也没有营运牌照。对外宣传的是学校,或者旅游班车。他们通常有几个固定的上下车地点,具体在哪个点上下车,要看实际情况(看有没有被运管部门盯上)。有时候甚至要偷偷摸摸,像做贼那样,用面包车把乘客分批拉到高速路口再上车。
但是,这种所谓高校车的车票价格,相当便宜,大多只有正规客运班车的一半。比如说去广州,正规客运班车120,他就60。所以还是有很多忠实的乘客。而且这种车背后大多或多或少还有涉黑分子的影子,因此正规班车的经营者只能看着干瞪眼,明明看见他在抢自己的生意,也不能怎么样。只能依靠运管部门去查处。运管部门查得严的时候,他们就收敛点,查得没那么紧的时候,他们就猖獗许多。
5私家车的普及
从前的人没几个会有私家车,06年的时候,我哥买了一辆手动挡伊拉特,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成功人士了。但是今天私家车的普及率高多了。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了,而车辆的价格也是越来越下降了。现在的私家车,别说城市,就是很多农村家庭都有。习惯开车的人,自然不会到客运站乘坐客运班车,如果是要出远门,开车疲惫,大多也会选择飞机高铁。
总结
受到铁运,空运,和陆运,各方面的夹击影响,客运班车的生意自然越来越难做。甚至还有不少客运公司倒闭了。客运公司倒闭,那么汽车客运站自然也就冷清了。
客运站赖以为生的几个项目,管理费,分成,线路运营牌照。这几样都是建立在客运班车公司能赚钱的情况下,才能成立的。客运公司一天都卖不出去几张票,拿什么来分成,又能分多少成?
客运班车明天还能不能生存下去,自己都很难说,拿什么来交管理费?只能拖着欠着,你非要强收,明天他就能给你倒闭。至于线路营运牌就更不用说了,有钱赚,自然身价百倍,你争我抢,没钱赚,白送给别人都不要。
租金方面的收入,取决于人流的大小,人流量大,生意好做,租金自然高。但现在客运站普遍现象是,人流量非常小。别说铺面租金水涨船高了,能不能全部租出去都是个问题。以我曾经工作过的客运站为例,现在还在经营的商户,不足三分之一,其他的铺位都是空着的。甚至连办公楼都没人租了,很多出租车公司,客运公司,也倒闭或者搬走了。
唯一还能顺利盈利的,只有自营线路了。现在很多客运站也推出了跨市自营的小客车,都是10几座那种,车型都是江淮,依维柯,福特全顺之类的。可以用手机下单,也可以上门接送。这几乎可以说是唯一可以顺顺当当盈利的点,也说明了今时今日,汽车客运站想要生存,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否则真的随时可能被淘汰掉。
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对客运站的前程还是不太看好,不仅仅是客运站自身做得不好,主要是时代的趋势,很难改变。我感觉往后大多数汽车客运站都是会倒闭的,一个普通城市,可能就剩下一个汽车客运站这样而已。
忽然想起以前年轻的时候,到客运站坐车到广州打工,那个时候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车站里里外外总是人山人海。
人群里,不仅仅只有需要坐车的乘客,通常还有很多接送乘客的亲人,好友。车辆即将进站前,总是有一群乌压压的人群围拢在一起等待,彼此之间相互抽烟,吹牛。在车辆进站停稳后,人群会马上会一涌上前,把班车围个水泄不通,着急地寻找自己即将要下车的亲友,一起呼喊,拿行李,然后一起拉着行李行离开。
当车辆启动,即将要发车的时候,车里车外,总是有很多人依依不舍,隔着车窗玻璃在相互道别。车辆走远,甚至已经不见了,可能送车的人还会紧紧盯着车辆消失的方向,而班车内那个前一刻还在微笑挥手道别的乘客,这时可能已经泪流满面。
从前的人,生活节奏慢,也没有那么方便,一次离开,下次见面可能就不知道要是什么时候。平时只能通过写信联系,去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可能也要排好长时间的队。
现在生活节奏快多了,很多人都有了私家车,就算没有,一部手机也足以解决任何问题。道别也不会再伤感,这边刚分开,那边微信就聊上了。时代在进步,汽车客运站在我看来,就和电话座机那样,最终还是会有,但多数是会被取代了,这是时代的洪流,不可逆转。
这些都是一个新时代,替代旧时代的碾压过程。
好比:头条取代了铅字,取代了报刑杂志,
取代了电视机一样!
四通八达的高铁,牛哄哄的汽车客运不倒闭才怪呢?
这个问题我真的是一清二楚。随着这里面国家的进步和老家的变化,我早就想说一说这个情况。
我老家是广西的一个边缘县城,以前回老家都是广州三个客运站,广东省汽车站,越秀南车站和滘口汽车站,想当年,什么暑假,春节,三月三,一票难求。不仅买票很难,票价还贵,平时一百多的票价,过年过节就可以加几百元上去,你可以不买,多的是人回家。有个亲戚就是走县城到东莞这条线的,他平日里拥有三台卧铺大巴车,每天都有车往来广东和广西之间。而且过年期间他还花很多钱去租大巴和雇佣长途车司机,这个钱根本赚不完。老家的亲戚说他基本就是埋着头赚钱,一年下来估计有百来万赚头。也是很早就在广西首府南宁买了房子,让老婆带着孩子在南宁读书。后来因为一些改变,导致他的生意一落千丈,三台大巴车都卖了,买了一台二手中巴,每天从村里开到县城,下午从县城回家。收入也少了好多好多。
是什么改变让一个三台大巴车车的老板变成中巴车司机的呢?就是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隔壁县城通了动车,虽然时速只有区区的两百公里,但是广州回去,四五个小时就到了。不用熬夜做通宵卧铺大巴不说,一大早去广州南站坐车,下午就到家了,省去通宵的劳累,还省点很多很多时间。要知道以前卧铺大巴,一趟车可是要坐十一个小时的。现在只要一半时间,还更安全,而且一趟动车可以装多少乘客呀,还每十五分钟发一趟,妥妥就是享受啊。票价还便宜多了,才220元,过年期间涨价也是规规矩矩的,不是随口说多少就多少。亲戚们可是受够了早上问价四百,中午五百,下午没票的鸟气了。
除了我老家这样的一个亲戚的缩影,还有我自己的个人经历。除了省际高铁动车,还有省内的城轨。以前去一趟珠海要花好几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到了,省内基本能通城轨的,基本都选高铁站。那你看看这种情况下,汽车站人流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对于客户减少的情况下,很多很多司机老板都会跟我亲戚一样选择卖车的,因为我有个亲戚曾经因为急事赶不到高铁站坐车,就到工地对面的客运站坐车,通宵卧铺大巴三个司机,总共才十个客人,你说他们亏不亏得起。
有没有其他小伙伴跟我一样经验和看法的?你认可我的说法吗?
谢邀:
要了解牛气哄哄的汽车客运为什么生意惨淡,就要了解它是在什么时候由盛转衰的。
节点都是在2007年左右,而这一点中国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地铁;2008年,在全球性经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在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大前提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此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高铁动车;中国首趟高铁和动车分别是什么时候开通的;2007年4月18日5时38分,时速可达每小时200千米的“和谐号”动车组D460次列车从铁路上海站出发驶往苏州。这是中国第一列正式开行的动车组,也拉开了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序幕。和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随后,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
进入了2013年,我国高铁和地铁也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就无疑给汽车客运学上加霜了。
而在2013年的时候,网约车的存在直接让客运汽车一个致命打击。
多种快捷、舒适、性价比高的交通工具的夹击下。客运汽车也正式衰败下来。
中国有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你叫这些年轻人去做客运汽车,还不如直接弄个拼车直接送到目的地不说,还更加省钱,省事。
没办法,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愿意有三:
1.私家车更普及了,乘客相对减少了;
2.高铁更普及了,速度上去了,但是价格比客运还低;
3.顺风车等业务的兴起也带走一部分人流量
这种情况,是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
就拿我曾经住过七年的某山区乡的汽车客运发生、发展、最后基本上衰亡的经历,来分析汽车客运现在的情况。
这个山区乡位于本县的东南方向。面积大约为230平方公里。全乡有十三个行政村,六十多个自然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全乡人口有一万多人,基本上均匀分布在三条呈Y字形的山沟里。最大的自然村有三百多口人,最小的自然村才两口人。
这里的人们,无论到相邻的集镇,还是县城。距离至少在三十公里以上。并且至少需要翻越一座山。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严重不便,深深地困扰着这里的人们。
因此,在1995年,退伍的汽车兵宝龙,买了一辆中型旧客车。到县城里的票价单程十元。每天往返一次。那业务是相当的好——核载19人的中型客车,常常是挤得满满地:有一次,客运办和交警队联合执法。在出了县城的路上,拦下这辆车以后,从车上竟然下来了四十二个人!还不连司机和售票员!
因此人们说,买了第一辆中型客车的宝龙,用了不到两个月,就把那辆旧车的车款挣回来了。不到一年时间,宝龙就买了一辆二十多座儿的新客车——原因是离坐车的乡政府门口,有二十多里路的另一道沟里,有人也批下线路来了。人家买的是崭新的中巴。跑城里的线路,也一样是十块钱。
双方为了争抢另一条沟里的客源,各使手段:你派柴油三轮车去接人?我就用那辆旧中巴堵了路——山区道路狭窄,中巴在路上一堵,人步行都难以通过。
双方经常因为这样的事情,争吵、打架。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本质上,都是因为一个利字。
有人算了一笔账:汽油每升两块钱左右。跑山区,这种汽车的百公里油耗就是二十升上下:下山的时候省油,上山的时候耗油。平均下来就是这个数儿。这些车天天超载,每天至少能挣六、七百块钱的纯利润——司机是自己开,售票员是自家人。有时候,捎些重点儿的东西,都要额外收钱。这些额外收的钱,差不多也够油钱啦!暴利行业呀!
从1995年到2005年,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线路票价维持十元不变。客运车的收入水平连年下降。到了2005年,由于坐车的人逐渐减少,一辆中型客运汽车年纯收入降到了不到六万元的水平。比起1995年的年入二十万,衰减十分严重。但是在一个竞争对手退出后,宝龙还可以勉强维持下去。
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以及山区人口的大量搬迁。宝龙的客运车经常就坐不满了。到了2010年前后,新买的十九座客车,平时顶多能拉上七、八个人。要不是有客运班线补贴,真的是难以为继了。
去年夏天,我在街上闲逛时,碰上了宝龙。他说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车也卖了——挣不下钱,不跑啦!接替他开车的儿子,也到一家筑路公司开了装载机啦!这个山区乡的公交线路,彻底歇菜啦。
私家车越来越多,网约车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上市价格低廉,很多人都喜欢。汽车客运生意就不行了。
高铁速度快,客车不安全,不方便。容易堵车出事故。
现在的私家车多了,除了注册运营的私家车外,还有一部分黑车悄悄的拉活,我们单位就有好几个下班后拉活!这样一来客运站的客流量肯定下降!
管理方面也积弊成疾,多年如此。打点好检票员,一张票能带进去十个人乘车。这十个人的车票钱,嘿嘿,当然也就皆大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