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在鸦片战争时期能否用弓箭和英军对射得有声有色?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1关键词:训练,军训,战争

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在鸦片战争时期能否用弓箭和英军对射得有声有色?

点赞1、莱阳市 网友:小骄傲i

不行,闹呢。

以前咱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鸦片战争期间,大清王朝多么腐朽、多么落后,军队多么差,拿弓箭对抗洋枪洋炮......这些年也有不少新的说法:清朝没那么差劲,没那么落后,清军的火器也很多,火枪火炮的比例相当大,并不是某些人讲的,清军死活不用火器。再看当时的英军,使用的滑膛枪,也不比清军强到哪去,双方的差距没多大。

但这些新材料还是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炮。

近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地面战场,决定胜负的,都是炮。清军和英军的差距不在火枪、弓箭,而是火炮。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和英军的火炮在原理上是差不多,都是火药发射铁球。但英军的火炮在品质上、使用思路上炮兵的训练上,远远、远远领先清军。

当时英国已经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机器,同时还有相当关键的一点,他们已经有:标准化。他的火药是机器研磨出来的,非常精细。中国的还是手工制造,非常粗糙。他靠标准化,10家火药厂用一套标准,10家厂子,10批产的火药,质量一样。中国的是这家做的火药一个品质,另一家做的是另一个品质,今天做的是一个品质,明天做的是另一个品质,然后掺到一起......所以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缴获了清军火药,直接倒海里了,没法用。

有机器和标准化,英国可以一个月10家工厂,10批生产出100门炮,口径误差非常小。同时10家炮弹厂,10批生产出来1万发炮弹,口径误差也都是毫米级。这1万发炮弹任意放到那100门炮里,都能保证打出去。加上工业化、标准化的火药,100门炮,说打500米,都打500米,说打800米,都打800米。当时中国手工半年造20门炮,口径误差非常大,手工打磨200发炮弹,误差非常大,手工打磨的火药,威力参差不齐,炮弹塞进去,说卡住就卡住,打的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有炸膛的危险。

现在不少人在网上喊,明朝时候就有机关枪了,清朝戴梓就发明机关枪了......太天真了!即便是真发明出来,也只是玩具,部队用不了。没有机器、没有标准化,能造出1万根通用的枪管嘛?能造出来100万发误差零点几毫米的子弹吗?不可能的。没有机器纯手工打造,枪管粗细不一,子弹大小不一,火药品质不一,机关枪高速连发,那不得全卡壳?

只有先实现工业革命,完成标准化,流水线,才能谈枪炮。

英军炮兵也是正规标准化的训练,效率碾压清军。不止碾压清军,对当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英军的炮兵都是占绝对的优势。打的非常快,非常准。

实战中的表现是,英军在船上开炮,打的比清军远、准、狠。在船上飘忽不定,打的都比陆地炮台准。往往远程炮战中,英军的火炮先打掉了清军火炮。这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慑。和海湾战争中美军轰炸伊拉克军队是一个道理。

到两军列阵交战的时候,火炮在当时另一个关键作用出来了:打乱阵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到几千年前,打仗对密集阵型有着严格的要求。简单的讲谁阵型乱了,谁输。乱的一方会被没乱的一方屠杀。到近代火炮成了打乱敌人阵型的神器。拿破仑是这方面的高手。当时流行的套路是排着密集阵性,扛着滑膛枪,上着刺刀。然后炮兵轰击。靠炮兵把敌人阵型打乱,接近以后,随便开一阵排枪。那时候的枪谈不上精度,全靠大家站的密,人多,再一起往敌人军阵里打,打到谁算谁。当时子弹的作用非常低,相当于点缀。开完枪以后,冲上去:白刃战。

觉得洋人只是洋枪洋炮厉害,冷兵器非常弱,格斗几乎不存在,这不对!

近代英法俄这些国家都是极其重视白刃战,甚至是推崇。排座次刺刀第一,炮第二,枪第三。到一战英军依然是这套路,人海冲锋,拼刺刀。结果德国人掏出来了马克沁。俄国的口号是刺刀是好汉,子弹是笨蛋。

当年清军和英军打,为什么吃亏?

英军靠炮,先打掉清军的炮。然后再用炮打乱清军的阵型。弓箭再厉害也没炮打的远、威力大。清军不管是用炮还是用枪、弓箭,阵型肯定扛不住英军的炮击。本来部队的官兵紧密排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掩护。挨几排炮以后,有些人被打死,有些人被吓跑,阵型乱了。然后敌人再排着整齐的阵型,端着刺刀一步步的压上来,还会再吓跑一批人。这是人性的问题,你的战友死一批,跑一批,敌人压上来了,你不跑,很难。跟抱着手机敲键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压力。

双方进入到火枪、弓箭射程之内的时候,通常清军已经开始溃败了,炮上的差距太大。那时候两军对垒,使用弓箭也得靠人员密集,大家一起射。扛不住炮击,人都跑了,弓箭的效果也会急剧降低。到这个阶段,是英军密集队形打排枪,清军还在坚持的零散人员还击,不论用枪还是弓箭,还是吃亏。

开三排枪,英军占便宜,清军再倒下一批,再跑一批。最后英军依然保持阵型,刺刀突击。这一段很多人不愿意提,比较影响中华武功的形象。但完全没必要:有问题,解决问题。遮遮掩掩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严重。到了白刃战阶段,英军保持队形,十个人一排,刺刀向前,这时候清军的阵型是零散的,只能个人散开迎战。人家十个人拿刀捅你,你拿刀捅十个人,啥效果可想而知。一百个零散的人也打不过十个列队的人。一百个人分散、断断续续的往上冲,全都得死在十个始终排队的人手里。

戚继光打倭寇,都是死很少很少的人,大量斩杀倭寇。道理是一样的。倭寇是零散作战,戚家军是小阵型作战,十个伺候一个,挨个来,就是屠杀。

清军和英军打,前期被炮打乱打散,最大的伤亡是后期白刃战造成的。中间开枪、放箭占的比重非常小。整个战争中,枪和弓箭只是极其次要的因素,所以在它俩身上做文章,不解决问题。清军归根结底是输在炮上,然后才到火枪、弓箭上吃亏,最后在刺刀上被屠杀。而且打仗要讲策略,要看火候,英军在炮上占绝对优势,他可以一直轰,直到看到见你出现崩溃的情况,他的步兵再进攻。

现在已经是2021年底,没必要再为这些事哭啊、喊啊、骂呀,大清朝如何如何,没意义。有问题解决问题。当初清军打不过英军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什么什么。英军当初这一套本来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清军打不过,法军俄军也打不过,美军德军日军也白扯。工业上的差距,啥招都弥补不了。你想的招,什么坚壁清野、夜袭近战、火攻,全民皆兵......清军、清政府早替你想完了:不管用。

点赞2、雅安市 网友:寒剑问天

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在鸦片战争时期能否用弓箭和英军对射得有声有色?恐怕还是没什么差别,英军几排枪下来,清军可能就跑了。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广泛装备的是1722年开始研发装备的老掉牙的布朗贝斯步枪,一般射程也就在200米左右;而清军主要装备的复合弓一般射程也就在100-200米左右,双方射程其实基本相当,但如果论装填速度,一个再有经验的燧发枪手也比不过一个有经验的弓箭手。

不过差距就在于燧发枪和弓箭的杀伤力。

在火绳枪、燧发枪等使用黑火药的前膛装填时代,就算是最普通的球形铅弹,其杀伤力也已经被证明了可以非常轻松地击穿当时各国普遍装备的板甲、扎甲、锁子甲等各种甲胄,这也促成了盔甲在历史长河的消失。

就算在中国,在火器的威胁下,传统形式的甲胄也开始逐渐被新式的棉甲所取代。


子弹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杀伤力,在于在装填过程中,铅弹遭到通条挤压之后产生形变,加上火药燃气产生的膨胀气体赋予子弹的高初速,因此子弹在击中人体之后往往会形成一个很大的空腔,对肉体造成的杀伤要远大于弓箭,基本上如果打中躯干,就算不是当场死亡,最后也会因为失血、感染等原因死亡。

相对来说弓箭的杀伤力就相形见绌了,就算箭头整个没入人体,也无法形成空腔,而是迅速被人体组织包裹,并不会造成大出血或者其他损伤,在战场上因为紧张和害怕,人体激素分泌肾上腺素,其实并不会感受到疼痛,也很少出现一箭致人死亡的情况,电视上某些猛将身中多箭依然战力惊人,实际上并不夸张。


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当时普遍使用的排队枪毙战术,英军的一般不会首先开火,而是等接近敌人到40米左右的时候才会在指挥官的命令下排成一列然后开枪,如果按照威灵顿的要求,则放近到20米再开火。

即便再训练有素的清军,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看着他们血流如注,肚子被打烂,肠子流了一地,而自己的弓箭射出去却无法对对方造成有效的杀伤,而且对方军队阵列齐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恐怕内心也会崩溃,根本无法跟英军对射。

点赞3、乐清市 网友:↘寒心涙

楼主这个题目值得探讨。

有如下几个前提:

一,清军训练有素。这个训练有素很重要。要知道,八旗军在入关时候战斗力还是十分生猛的。但到后期战斗力就十分低下。所以,在平定太平天国时,主要是靠湘军。那么,清军训练有素的话,如果战斗力达到清初时,也还是可以上阵搏一搏的。



二,用弓箭。很多人以为弓箭的战斗力很差。其实也不然。弓箭当然不能和今日的枪炮对阵,但要对阵早期的火枪,还是有可能的。早期火枪的准头差,装药慢。如果用箭阵对射,未必不能对抗。要知道,汉朝时,李陵率五千步兵和十多万匈奴兵对阵,杀掠相当,干掉了对方一万多人。李陵就是充分发挥了弓箭的作用。单从技术上讲,弓箭和早期火枪相比,并不十分逊色。



三,对射得有声有色。题主这一问就颇有意思了。什么叫对射得有声有色呢?就是说输赢难以预料。也就是说,虽然不一定谁赢,但总之是可以拼上一阵的。至于最后鹿死谁手,那可能要看运气。个人认为,如果清军训练有素,同仇敌忾,不惧生死,是可以和英军干上一阵的。



要知道,当时英军是不远万里侵略我中华,清军可是保家卫国。只要不怕死,有章法,即使用弓箭,也还是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的。当然,这里需要有几个前提条件:军队训练有素,将领领导有方,士卒不怕牺牲。如果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打败英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只是假设,事实上。当时的清军太腐朽了,将无才能,兵无斗志,又如何能保家卫国?

【文史新视野,深度好文,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点赞4、抚顺市 网友:我是地瓜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弓箭和火枪的比试,很多人可能马上会想到冷兵器和热兵器之间的较量。

比如1939年波兰骑兵挥舞着马刀砍向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胜负连想都不用想,再强大的铁骑在坦克面前都是一样的结局——被碾为肉饼。

其实,弓箭和十九世纪中叶的火枪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1939年的骑兵和坦克的对比。骑兵和坦克一个是肉体一个是钢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而弓箭和火枪都是士兵手持的武器,有效射程相差不太大,武器的效能取决于准确性,这与士兵平时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那时候的火枪还是前装滑膛单发枪,射速也就2~3发/分钟,这与熟练的弓箭手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还没有弓箭射速快。而据说弓箭的箭头部还可以经过特殊处理比如加上毒药,这样杀伤力就不亚于子弹了,只要射中就会要命。

八里桥之战,发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就是清兵精锐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对英法联军,清军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多部电视剧上出现过这场战斗的场景,可以看出,英法联军的装备的确要好一点,比如有榴霰弹。

但这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差距,只要据壕沟固守即可最大程度上抵消敌人的火力优势,然后再派具有“百步穿杨”箭法的“神箭手”守株待兔,“一支箭消灭一个敌人”。就凭英法联军那点儿兵力,估计到不了北京城就被消灭殆尽了吧。

但影视剧上的清兵可不是这样的战法,而是英勇无畏地骑马挥刀冲向敌军的阵地,反倒是武器占优势的英法联军在壕沟沙袋筑成的坚固工事里固守。那结局可想而知,近万名清兵几乎全军覆没。

甚至包括后来义和团时代,山西巡抚毓贤组织义和团阻挡八国联军的战斗,也同样是战术明显不当,当然义和团并不善弓弩,可要说的是,本身就处于装备劣势的义和团,却依旧是以进攻的战术导致了被消灭的悲惨命运。

当然,这个时候机枪已经开始使用,弓箭和机枪之间的较量,战术再好意义都不太大了。

总之,我想要阐明的是,按照题主的设想,训练有素的清兵,如果再加上正确灵活的战术,依靠弓箭的确是有和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搏斗一番的可能的。

点赞5、凉山彝族自治州 网友:花非人陌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军火枪:冷兵器的比例是1:1,远程基本靠火枪,要地的驻军,甚至清一色火枪,并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 清军的失败原因很多,后勤,训练,装备,士气的因素都有。准确来讲,清军前期的士气还满高涨的,但是被英军的战术打的晕头转向。 首先英军在战争中经常处于以逸待劳,以多打少的状态,常常清军刚长途跋涉集结到前线,等待他们的是占据人数优势且经过休整的英军部队,在鸦片战争中12次较大规模的战斗除了广州和浙江两场外,全部是英军人数占优。 其次是战术,英军在虎门战役,厦门战役,广州战役,镇海战役中都是依靠舰队吸引、牵制清军部队,然后由步兵从侧翼迂回包抄,使清军腹背受敌溃败,而清军方面竟然对此毫无办法,甚至谩骂英军过于狡猾,不肯和天朝之师堂堂而战。再看看清军的战术,搞一个什么夜袭英军,结果一半的部队因为天太黑迷路了,后来又搞什么放火船,都被英军用小艇拖走,一艘也没接近过英军舰队,这差距可想而知。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击海防重镇乍浦,当地驻守有旗营,并且地势险要,给予清军很大的优势。 更难得的是,清军在此战中表现不俗,不乏亮点。 别的不说,就拿天尊庙战斗来讲,佐领隆福率领的旗兵300余名,在前沿三路失守,退路被英军第二十六团切断的情况下,率众隐藏在灯光山与小观山之间的天尊庙内,不久被中路英军发现,英军随即越岭来攻,将大庙包围。清军靠寺庙掩护用枪和弓箭还击,英军连续数次冲锋未能奏效,损失颇为惨重,第18皇家爱尔兰团高级军官中校汤林森颈部被清军击穿阵亡。 是不是打得比较解气。 最后呢? 英军进攻无效,最后在野战炮掩护下会同进攻乍浦的英军使用火药包将大庙炸塌,才将该庙攻下,庙中旗兵除43人突围外,其余全部被俘或阵亡。 弓箭和枪用得好,人家搬炮来,你有啥办法? 乍浦之战得到了英军比较高的评价,英国侵略军军官柏纳德在日记中说:“凡亲眼看到中国的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的勇敢拒绝给予充分尊重的……迄乍浦战役为止,中国派来抵抗我们的军队,以这次最为精锐。” 其实英军战死13人,受伤42人,被俘16人。 清军呢,乍浦旗营几乎一扫而空:二品副都统一名,三品协领一名,翼领二名,四品佐领五名,五品防御三名,六品骁骑校十一名,七品和八品校官七名,八旗兵279名;汉兵五品海防同知一名,六品千总二名,七品把总六名,八品外委二名,汉兵658名,乡勇600余名,死难平民约1500余人,英军占领乍浦后,在乍浦逗留休整十天,期间几乎将该城焚掠一空。

清军不用训练有素,也能拿火枪火炮和英军对射的有声有色。 但很快英军发现了清军存在士气低落的问题,以后看见清军就连火力准备都省了,立即发起白刃冲锋,还没接上短兵清军就会一哄而散。这一招几乎百战百胜。 另外清军因为后勤能力极差,根本集结不起来,英军每次遭遇清军的人数都比自己还少,甚至很多地方只有个位数的兵力。就没看到过所谓的主力。

实际上弓箭和非米涅滑膛枪差距没多大....弓箭训练得当,反而比普通遂发滑膛枪有效,毕竟训练得当的情况下,箭射个60-80米+6-8发一分钟压根不是问题,燧发步枪想打5发一分钟也挺困难,毕竟弹药分装,装填加瞄准需时不少,而有效射程其实也就这点。 只是这个“训练得当”非常难,需要营养+极大体能训练+射箭训练,相比于放枪+队列训练显而易见难度高太多了,而且不可控因素太多。 所以几乎所有军队最后基本都选择了可控,训练容易的火器。 清军落后最多的还是战术组织,训练水平,肉搏水平和调度水平。 特别是完全不敢肉搏,基本只敢远距离乱放枪炮,一旦承受少量伤亡就会退却甚至崩溃,这个问题直至绿营崩溃也没能修正,表现就是攻击极其乏力,防御尚能一战,但遇包围基本没有突围能力,坐以待毙。

而英军的刺刀更是改变了整个步兵的战术。滑膛枪是一种射程近、射速低的武器,战斗中,白刃战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在刺刀发明前,滑膛枪兵必须有长矛兵保护。刺刀发明后,一个使用装有枪刺的滑膛枪的士兵,就是一个长矛兵,使用冷兵器的士兵不再是必需,导致战法和战术的进步。 英军作战时,一般排成两列横队,队列中的士兵,不能做单兵机动,站立装弹,立姿或跪姿齐射。横队周围有由散兵组成强有力的屏障,与敌保持接触,骚扰、杀伤敌军,并分散敌方火力,使己方队列不致过分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清军作战也须排成队列,并组成各种不同阵式。列阵时,通常是重火器在前,其次轻火器,再次冷兵器。临敌时,在远距离上,以火炮轰击,稍近,开放抬枪;再近,则以鸟枪击打。三击不中,继之以冷兵器肉搏拼杀。结果,清军打仗恨不得排出十几列队伍。这种阵型,作战效能很低。 为了协调冷兵器和火器部队的步调,清军整个阵列只能以缓慢的速度移动,战术机动性相当差,很难运动到能最大限度发挥火力的有利位置。灵活的英军队形,往往能够成功地通过迂回等机动动作,对清军最薄弱处实施攻击。

点赞6、湖州市 网友:心若为城

想什么呢?冷兵器哪能打得过热兵器!如果弓箭真能对付得了火枪,那也不会被历史淘汰呀!

鸦片战争爆发时已经是1840年了,这个时候的火枪早就超越了火门枪或火绳枪时代,其杀伤力与精准度已经有所进步。

而弓箭呢?则还是几千年前的老样子。

纵然弓箭手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千钧之力,也得老老实实的拉弓扣箭,老老实实的瞄准目标,然后才能射中敌人。

问题是这样一来弓箭手就没有了灵活性——尤其是步兵弓箭手。

弓箭手不是神仙,也不全是百步穿杨的养由基,或射透卧虎石的飞将军李广,因此远远做不到百发百中。

何况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总是有限的,而火枪则是依靠火药燃气推动子弹杀伤目标的,人的力量怎么能同火药的能量相提并论呢?

此外,火枪的射程远大于弓箭的射程。因此,甭管弓箭手多么训练有素,火枪都可以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与之对抗。

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自然是弓箭手遭到火枪手的无情猎杀了。

因此,即使鸦片战争时清军的弓箭手训练有素,也不是手执火枪的英国鬼子的对手。

除非,弓箭手们利用地形地物做掩护,也许能够打英国鬼子个冷不防,但是当英国鬼子反应过来后,弓箭手仍然会失败。

归根结底:如果技术装备落后,那就不是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弥补的了!

点赞7、惠州市 网友:梦里称王

清朝最落后的是国家体制,上下提防,左右掣肘,外行领导内行,瞎指挥胡折腾,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内耗不断,资源极大浪费。

然后是人的思想,愚昧麻木,睁眼瞎,迷信胆小,自私怯懦,从不虚心学习,平时亢奋意淫装毕,稍有挫折就意志奔溃哭天抢地。

清军士兵几乎全是文盲,只能填鸭式重复练习简单的技能,稍复杂的运算和变通永远学不会。普遍的军纪涣散,抽大烟,逛窑子,经常炸营溃散,逃兵劫掠百姓。

清末的军官大量留洋,可思考方式还是没变,贪污受贿,买劣质弹药,吃空饷,搞走私,欺上瞒下,迷信,糊涂,欺男霸女,下流无耻,临阵脱逃。

清朝君昏臣私商奸民愚兵怂,一烂到底,即使有最先进的武器和最严格的训练,遇到洋师傅,也是必败的!

点赞8、惠州市 网友:清风煮酒

不要想当然的说,建议百度一下“祖鲁战争”3万5千土著士兵对1万6千英军,虽然整个战役是英军胜利,但是其中一场战斗是土著1万多土著军队在开阔地带在以牺牲4000人的代价全歼1500名英军,当时是1879年英军使用的是后装线膛枪,而土著军队只有皮盾皮甲和长矛。而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军使用的是前装滑膛枪,清军的武器装备起码比土著军队要强吧?再说拿破仑的老近卫军打仗就是刺刀冲锋,分分钟对手就跑了。说白了还是人不行,要是遇到努尔哈赤时代的八旗军,只要有人数优势且战术得当,鸦片战争时代的龙虾兵根本挡不住。

点赞9、广水市 网友:难入眠

不会原因就是兵器的发展冷兵器和热兵器的碰撞,就是科技的发展的,英国占领印度的时候,2000人对战几万人。结果英国完胜。要是做个对比的话。兵器发展站第一,军事领导第二,军事素质在第三,同等条件相比下这个比较是最能看出问题的。其次对比的是军事力量,物力,人力,科技的发展永远在第一。



点赞10、渭南市 网友:我不弃

不行,射程不够。

点赞11、邵阳市 网友:一诗绾袖

实则就是“天外有天”……鸦片战争时的清军战斗力,比清初差不了多少,是真正的亚洲霸主……可已经工业革命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全球东征西讨,堪称“什么仗没打过,什么世面没见过”,战争经验丰富到爆,英国军队是当时世界第一的高素质职业化军队,而清军的国际战争经验和英军比起来就差得太远,都是在亚洲大陆(朝鲜,台湾,缅甸,雅克萨等),因此,不但是武器落后,而是整个战争理念都严重落后,,就好比走出国门之前,中国功夫一直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